今早看完电影,阿女表示听不懂英语,需要我解释,我尽力进行低幼版解读,顺便对女进行爱情观教育。
解答后才发现二十年前的《美女与野兽》也是伟大的作品。
女:公主在哪?
我:有王子不一定有公主。
贝儿爸爸不是国王,所以她不是公主。
但她宁愿自己被关起来也要救爸爸,她明明可以回家,但她选择救野兽翻城堡,所以王子会中意她。
潜台词:王子的确要配公主。
当一个女孩凭其美貌、才能、情商等闪闪发光时,她也可以是公主。
即你很好,我也不差。
女:点解王子会变野兽?
我:因为他脾气暴躁,激亲女巫,女巫要教训佢。
潜台词:当一个人不懂得宽容和尊重,他也就失去成为人的资格。
女:点解野兽王子、茶壶蜡烛唔出去?
我:因为人人都觉得他们好怪,而且没人记得他们,而且他们在等人救。
潜台词:与丑小鸭的丑一样,那叫做别人觉得我怪。
当有人能接受这种怪,你就能结束无尽的寂寞。
女:点解贝儿唔早点同王子结婚,早点救王子?
我:因为结婚系两个人以后唔分开,而且可以快乐生活。
如果搞错新郎你会日日喊或者好嬲。
贝儿同王子一起生活之后发现两人都中意睇书,中意旅行,可以成日倾计,王子知道贝儿妈妈的死,贝儿也知道王子小时好可怜。
这样以后才可以结婚。
潜台词:婚姻需要谨慎。
贝儿与王子前期的傲慢与偏见其实是彼此展示缺点与接纳的过程。
而认同欣赏理解是一段婚姻的基础。
女:点解贝儿要走?
我:因为她要救爸爸,而野兽虽然舍不得但他知道贝儿想去所以也鼓励她去,不像那个坏人明知道会伤害贝儿还要杀死她爸爸。
潜台词:真正的爱是成全对方实现自我,是尊重和理解。
女:玫瑰花枯萎后会唔会生翻?
我:玫瑰花枯萎后,女巫让它变成一束光力量注入野兽身上,让他变成王子。
潜台词:世上本无王子。
当注入爱,在某人眼中他才变成王子。
《美女与野兽》四个字形容就是美轮美奂,众所周知的童话故事剧情就不多说了,延续了迪斯尼近些年的上乘制作,画面唯美、音乐悦耳、演员颜值高!
唯一不足这版翻拍没有什么特点,给人印象不深,无法成为经典!
ps:就从这部片子的表现来看,艾玛·沃森的歌舞水准和《爱乐之城》中的艾玛·斯通还有差距,《爱乐之城》真算是因祸得福!
将记忆按页翻阅时,大概五六年前开始沉浸在恐怖片的节奏里不可自拔,十二三年前被星爷和英叔的电影迷惑的一惊一乍,十五六年前更是连电影的门槛还未迈进,对那时的记忆甚浅,唯记得有段时间父母常去朋友家打麻将,怕我无聊叔叔家便放碟给我看,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我都老老实实坐在沙发上循环播放。
屁大的孩子被踹一脚能滚十里的年纪尚不知爱情为何物,却已经知道喜欢这个故事。
那是怎样一个小镇,人人认识彼此,早上起来会笑着互相打招呼,美丽的女孩会穿越一个晨曦的阳光走向小镇,干净整洁的道路上开着芳香的小野花时时微笑,手中的书页崭新如初讲述着有关快乐和幸福的故事。
然后在某一天,自己遇见一个人,生活怦然绽放。
带着甜蜜的忧伤和苦涩,就这样慢慢长大。
就此对童话的印象定格,就此对迪士尼的印象定格。
日后许许多多的童话书都在讲述着有关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有关披荆斩棘跋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和执着,有关稀奇古怪的魔法成为坚贞不渝爱情的考验,有关那个矗立在森林深处却开满玫瑰花的城堡,所有的想象几乎都是为了完美《美女与野兽》里的欢喜。
老妈的纱巾成为仙女摇曳的裙摆,老妈的长裙也变成了与王子约会时的盛装。
虽然一不小心,已在钢筋水泥的陌生世界征途渐远,但我相信,我所走的每一步,都在向着我的王子靠近,没有我的吻,他会一直在柔软舒适的大床上沉睡。
而迪士尼呢?
它是肉肉圆圆的形象,仿佛婴儿的脸颊一按一个小坑般稚嫩可爱;是代表好人一生平安坏人掉进深渊的正义,就像被施了魔法的城堡会在爱情的滋润下重生;是有情人一定可以终成眷属,即便人兽恋也浪漫的脱离了凡尘俗世;是一个做梦的机会,梦里的圆满总会超过我们的预期。
爱情一如贝儿和野兽,爱彼此的品行趣味。
她有点小任性,他会笑着包容;她喜爱读书,他可以陪她阅尽整个世界的视野;他不会温柔不懂绅士,她耐心教导温声柔情;他的古板几乎与世界脱节,她拉着他的手一同面对。
许久以前做过一个梦,梦继续于贝儿和野兽的舞蹈,天空仿佛嘲讽一般出现了许多大字,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城堡瞬间变成了监牢,脚下似乎穿上了充满诱惑的红舞鞋,那舞蹈永不停歇的跳下去。
阳光悄悄的在乌云背后做起了鬼脸,天空被蓝色墨水泼如深渊色,低低的垂视着城堡中的我。
舞蹈还在继续,只是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哭泣,直至哭醒。
贝儿是在小镇人民异样的目光和谈论中出场,她特立独行鲜少与人交际却善良可爱、她美丽大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向往、她穿着蓝色的裙子在暖色调的小镇衬托下清新飞扬,特别是她不断重复的“人们的生活不该就这样”。
这是一个情窦未开的少女对未来的幻想最美好的时刻,她不需要过早知道小林家的豆腐馊了没有,只希望在这茫茫人海寻求到自己的灵魂伴侣。
野兽的名字一直未被提及,虽然有个官方名字叫“亚当”,但他在本片的意义的正是告诉渴望爱情的人们不计外貌真正追求内在美。
卡通化的野兽百变的呆萌也为其增色不少,如今我明白为何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会是《犬夜叉》,它正像是野兽的翻版。
女子的私心莫不希望自己的男人温柔时如毛绒玩具可爱,需要保护时像野兽一样站在自己面前。
我想我像贝儿一样,被某些幻想和固执缠住了,但我也相信,爱情会来给我解开。
虽然我的故事不会在若干年后成为一个古老的传说,但它会是我的奇迹。
一开始对艾玛吐了很多槽,走路的仪态太差了,吊儿郎当的,特别没气质。
等艾玛披上斗篷留在城堡开始就好多了,还是笑起来美。
美女与野兽是迪士尼里面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城堡里的仆人特别可爱,王子又傲娇又呆萌,整个电影院都在笑。
不过我们一致觉得黄裙子那一身有点简单了,感觉像衣饰没穿完一样,那一场戏不够美。
顺带一提,对美女与野兽好评的原因之一就是没乱改,就是喜欢动画版那个故事情节。
1. 艾玛沃森为了演这部片子《美女与野兽》,她推掉了《爱乐之城》。
然后艾玛斯通就去演了《爱乐之城》,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艾玛·斯通成了奥斯卡影后。
2. 其实瑞安·高斯林是要去演片中的野兽的,他拒绝了这个邀请。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他也去了《爱乐之城》。
收货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题名。
3. 迪士尼本来是想让艾玛·沃森去演《灰姑凉》的电影版的。
4. 非常巧的事,艾玛沃森,和卢克·伊万斯的生日都是4月15号。
5. 迪士尼其实也考虑过让莉莉·柯林斯去演片中“美女”(贝儿)这个角色的。
6. 电影是在法国拍摄的。
而且艾玛·沃森也是在法国出生的。
7. 电影于2015年的8月27号拍摄完成。
距离上映时间还有超过18个月的时间。
8. 艾伦·曼肯 (Alan Menkan)曾为《美女与野兽》(1991)谱曲,现在归来,重新为这部真人版《美女与野兽》谱曲。
他为这部电影重新录了原曲,也和蒂姆·赖斯一起为本片谱写了一些新曲。
注:1991年版的《美女与野兽》是一部由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
9. 在迪士尼宣布宣艾玛·沃森将会扮演“美女”贝儿之后,佩琪·欧哈拉(贝儿的原配音演员《美女与野兽》1991版)和苏珊·伊根(百老汇表演“美女”贝儿的演员)表达了她们对艾玛沃森的支持和赞许。
10. 伊恩·麦克莱恩曾拒绝了为《美女与野兽》(1991)中的葛士华配音。
现在他在本片中扮演的恰恰是葛士华。
注:伊恩·麦克莱恩就是饰演万磁王的演员。
11. 据迪士尼报道,《美女与野兽》的第一个预告片,在24小时内观看的次数是91800000次。
这使得《美女与野兽》的先行预告片成为历史上观看次数最多的预告片。
它打破了由预告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保持的88000000次的观看记录,当然《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也是迪士尼出品的。
恩,还有很多。
有时间就翻。
从imdb翻译的哦。
哈哈。
下面是我翻译的关于一些电影的幕后故事。
寡姐的攻壳机动队,你不知道的事
首先,这部电影剧不剧透有那么重要吗……城堡里王子被女巫变成了野兽,需要命定之人的爱才能恢复人形。
在城堡不远处的小山村里,有个美丽的会读书的姑娘,村里图书馆的书都被她看完了,sad。
能歌善舞的村里人觉得这个女孩不务正业,读书怎么能比歌舞重要呢。
男二是个不喜欢读书的小霸王,致力于娶了女主给自己捏脚。
然后在闪电、狼、马的的指引下,姑娘进了野兽的城堡,并跟野兽发生了口头争吵。
后来姑娘发现野兽是一个超大型图书的管理员,一下子就觉得野兽是个有文化的兽,双方暗生情愫。
小霸王不开心,于是领着村民打野兽。
但童话中坏人都是要失败的。
姑娘还是跟心爱的图书管理兽在一起了,并且野兽美少男变身成功。
最后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表示好感动呀好感动呀电影院的痛苦,绝对是快进无门……这个电影也就画面美了
该片唱歌的部分也太多了,虽然这种表达方式能够以趣味性和戏剧性的方式凸显人物心理和故事背景,将观众更好地带入剧情,但是这些歌曲并不是很好听,感觉调调也都差不多。
女主很美,尤其是穿黄色裙子的时候,简直就是仙女,但是感觉她的演技差了点火候,勉强过关而已。
我居然觉得野兽先生很帅,虽然他身材庞大,长着野兽的外表,两个大角,脸上还有很多毛,但是五官是帅的,就是一开始脾气太爆了,与后期英雄救美和呆萌可爱的形象对比,反差太大,转换的有一点突兀。
这部电影的一大特色应该是特效吧,但是我没在电影院看,那些会说话的家具在电影院看起来应该感觉很不错。
剧情不是很吸引人,能给个三星半吧。
一共刷了六个版本的《美女与野兽》,突然意识到,即使也换成爱玛石来演,这仍是一个无论怎样拍都不会好的剧本。
下面逐一说明理由。
《美女与野兽》虽然是经典之作,但始终有个因童话题材限制而不成立之处,即从不涉及性吸引的部分。
我特意查了在线词典中对爱情的解释:爱情通常是情与欲的对照,爱情由情爱和性爱两个部分组成,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性爱是爱情的能量。
然而从没有任何一个版本对其有过明确的描述。
仅仅在1946年让·谷克多导演的版本,美女见到野兽后晕厥,野兽将美女抱回房间,换上华服,其中隐晦的省略掉可能是性的部分。
2014年文森特·卡索和蕾雅·赛杜的法国版也是在野兽还是人的时候才有一丢丢亲热的戏。
更多的处理方式是,将之描述为两个边缘的、不合群的、被世人所不能理解的人之间的共鸣。
新版美女和野兽看星星看月亮聊罗密欧与朱丽叶;谷克多版野兽以死相逼、后又献上自己的全部宝藏;老版迪士尼最有趣,野兽干脆承认自己不认字,只是家里书多而已,美女爱他是因为温柔、对小动物好。
好吧,你可能就是我妈口中适合结婚的老实人。
《美女与野兽》有个非常好的前提设定,即,学会爱人且让对方爱上他。
这几乎是其它所有提倡一见钟情的童话故事中所没有的。
但让人很失望的是,影片里丝毫没有学习的过程。
仆人献计送玫瑰送宝石,这是讨好并不是爱。
让他重新打扮说话小声,这是有礼貌也不是爱。
剧情转折的关键是野兽为了让美女回家救父还给她自由,称之为舍弃了自己性命的最大的爱,然而这本来就不是真正的囚禁。
反而美女才是学着去爱的。
适应对方的习惯端着盘子喝汤,做出巨大牺牲放弃颜值跟野兽在一起。
女生总是容易用情。
野兽人设的矛盾性也是重大问题。
由于不敢表现杀戮,不可以黑化,不能体现野兽的残暴,野兽除了稍微吼几声吓唬人吓唬狼之外,从来没有兽性大发过。
只是假凶。
即使有几个版本中有死去的鹿或者沾了血的爪子,也从来没有正面的猎杀过程。
但我们可以看到开篇介绍中,王子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他刻薄、冷漠、自大、自私,因此才受到诅咒。
没有了被驯化的过程,美女的作用只是把他的外貌改变,那又怎么做到学会爱人呢。
新版《美女与野兽》几乎完全复刻了迪士尼的1991经典版,却多了40多分钟的时长,其原因在于,为每一个人物每一个道具加戏。
使劲加戏。
毫无用处的加戏。
-给戏本身加戏。
原版节奏紧凑,歌舞片段都非常节制,基本都是单人歌舞。
新版则是单人低起、众人合唱、载歌载舞、重复副歌、收。
感觉看了一期《我是歌手》。
-给艾玛·沃森加戏。
主角光环使得艾玛·沃森的戏份无故的、无节制的增多。
比如为了强调美的装扮的过程,与配角无用的繁复交流,关于母亲的前传。
甚至野兽第一次在镜中看到美女的样子,也从之前的倔强换成了现在的楚楚可怜。
-给父亲加戏。
不同的版本对父亲的身份做了不同的设定,画家、发明家、商人。
性格也迥异。
新版最失败的地方在于设置了回到风车里,开启关于母亲的回忆。
然而这个设置对之后的情节没有任何影响,父亲甚至连内疚都来不及表示,剧情就狂奔到下一个点。
-给同性恋和黑人加戏。
这段波米老师在节目中说过,即,一个本应作为反二而与反一呼应的角色,却为了特殊身份的考虑,不能做任何错误的举动,导致人设全面崩溃,也让反一更加脸谱化的黑化。
-给马加戏。
动画版本有很多特有的俏皮和拟人想象。
除掉城堡里的物品,人物也经常与动物互动,做表情上的幽默呼应。
在动画中马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但是新版只能被一次次的遛出来,只为证明,这匹马通人性。
如此面面俱到,累不累呢?
-给女巫加戏。
出场的有效信息非常少。
不懂最后野兽变成王子为什么不当场把她打死。
-给花瓣都得加戏。
不得不说,花瓣掉落城堡衰败的设定还不错。
除了剧本改编的乏善可陈,即使有了3D和IMAX版本,新版《美女与野兽》也是视听极其糟糕、美学极端倒退的一个版本。
早在1946年让·谷克多导演的版本中,就尝试在开篇加入场记板,全片歌剧,以手臂当烛台、眼睛可动的雕像,巴洛克式服化道云罗,美女在第一次走进城堡时用了升格+轨道、蜡烛引路,呈现不同于村庄中的梦幻的环境,也预示一个人走入另一个人封闭的内心。
且创造性的用白玫瑰取代红玫瑰。
1978年的捷克版本中,野兽直到第37分钟才向观众展露本来面目,且马上衔接一段风格迥异的梦境,镜头切回,野兽早已经消失。
到第57分钟,美女逐一擦拭相框表面的尘土,野兽一点点显现。
而让美女真正见到野兽,是在全片时长只有83分钟的第70分钟,美女通过镜子看到站在其背后的野兽。
这个版本并没有童话中拟人的物品的过多出现,却选择了偷窥视角,不断以主观移动镜头完成剧情发展。
这一点,也比2014年法国版本的台词“我总觉得有人在偷窥我”不知道高明多少。
重回1991年的经典动画版本,为了表现欢腾喜悦的氛围,其中有大量动画所特有的镜头,比如拱形环摇的地面,俯拍推进式长镜头,对称的、倾斜的构图等。
(新版等出资源我再截图示意拍得多一般吧==)最后,我想回顾一下每个版本中野兽的造型。
几十年了,野兽从来就没有像野兽过。
2017迪士尼版本,我觉得好像马景涛。
2014法国版本,《西游伏牛篇》。
2009澳大利亚版本,小卖店随手买的道具。
1991迪士尼版本,金牛座吉祥物。
1981年捷克版本,雕兄好久不见。
1946年谷克多版本,金角大王。
最后的最后,为什么美女能成为美女呢?
纵观所有的版本,美女除了喝酒喝汤喝水外,从未吃过一口食物。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谷克多告诉你:
看电影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一丝丝的不舒服,从女巫把王子变成怪兽开始 事实上,我们都明白这个故事讲的是爱上一个人不是爱上一个人的外貌 可是这部电影无一不在暗示外貌的重要性,丑陋的巫婆变成了美丽的女子然后施法 漂亮的女主虽然孤僻但是就是漂亮得到了男二的爱慕 甚至王子变成了"丑陋的怪兽"这个怪兽也不是真的丑,高大威猛身材很棒 王子身上的闪光点是博学多才本质不坏内心温柔,可是冗长的剧情对这个的描述还不如 男二号在村子里聚众自恋的时长 或许有人说,这个对动漫的还原度很高,所以我才想说对于儿童讲好一个童话故事有多难
三星半,最纯正的原著党,画面音乐极佳,艾伦·曼肯的原版音乐百听不厌,服装和艺术指导最起码给个提名。
改编度极低,没有黑化或更进一步改动有些遗憾,只能说老旧了,但很多细节神还原,跳舞那段很美很情怀。
屈臣氏一脸苦大仇深,大表哥转身那一刻全场叹之,但我那场旁边那女的为什么在笑???
一般这类童话性质的电影不是我的菜,但这次例外,动画版的《美女与野兽》我是非常喜欢的,大概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迪士尼动画电影,小时候的最爱之一,家里迄今还留有这盘录像带。
所以呢,对于这部电影版《美女与野兽》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毕竟有着情怀这种东西在作怪。
但其他观众就不一定了,因为结合之前的动画版,本片算是纯正的原著党,变动不大的音乐剧。
1,6亿美元的投资,迪士尼爸爸财大气粗,任性。
动画改真人,究竟要怎么拍?
迪士尼最近流行将当年的自己的动画电影变成真人,原本以为在《爱丽丝梦游仙境》《沉睡魔咒》基础上,迪士尼会在“黑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没想到到了《灰姑娘》的时候,发现米老鼠改变了策略,这部电影很本分的还原了“仙履奇缘”的童话故事。
后来《奇幻森林》在视觉效果上完成了突破,并且故事在原版的基础上有了更加有趣的原创式变化,个人认为《奇幻森林》才算是真正的改编。
到了这部《美女与野兽》,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导演比尔·康顿与编剧团队竟然“比着动画”拍了一部电影。
从故事到情节,从服装道具到歌舞场面,虽然不是一笔一划的临摹,但也整体也八九不离十。
这倒是让人想起了当年格斯·范·桑特拍摄的《惊魂记1998》,后者按照希区柯克的原版《惊魂记》,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做到了还原(除了换了演员和变成彩色之外,其余几乎完全一模一样)。
真人版《美女与野兽》,虽然不至于完全复刻,但从改编度的角度来说,本片是极低的。
当然,这样并不是贬义,就看你怎么理解。
想说改变并不容易《美女与野兽》是法国女作家珍妮-玛丽·勒普兰斯·德博蒙创作的童话故事。
在法国,博蒙夫人是第一本儿童杂志的创始人,她编写的故事和童话充满了自由幻想的色彩,《美女与野兽》是其最出名的一部。
人兽相恋,这个故事放在今日会夹杂着各种重口味之感,但在那个年代,清新脱俗的幻想故事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
被诅咒的王子,充满魔力的玫瑰,替父抵罪的少女。
这个故事经典之处在于野兽的神秘与凶猛,配合王子的纯净的内心,以及贝尔姑娘的美貌和勇气,王子与灰姑娘纯美的爱情故事被加上了崭新的模板,幻化出别样的风采。
归根结底一句话,一个在那个年代就显得有点老套的童话故事,换上了别致的外衣,成就了我们今日所熟悉的《美女与野兽》。
换句话来说,这个不新鲜的故事,在经过了原版动画的脍炙人口之后,到了如今味道就更加淡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改编又能变出什么花样呢?
说道改编,2014年蕾雅·赛杜那版《美女与野兽》才是真正的改编,但那部作品视觉效果华丽,但在故事方面并不能令人服众,因为改得太离谱了。
正因为原故事过于深入人心,法国版努力想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
原本美女与野兽之间的爱情纠葛被淡化了,增添了王子与仙女的情感线(王子是用箭射中仙女才被后者变成野兽,其实就是男主角的前妻),反而主线故事不如支线王子仙女CP好看了,因为本身主线就是很老套的童话故事,这就让人迟迟无法进入到美女与野兽的主线故事中,甚至让人感觉贝尔变成了一个小三,电影变成了一个续弦的故事。
对于童话故事来说,挖掘出其另一层深意,难免会对原始故事层面的主线进行一下压缩,或者二者之间的情感元素在多年演绎之后,也难以寻找出更深的内涵,这也是很多童话故事在二次开发后都留下的问题,比如美国的《魔境仙踪》和《爱丽丝梦游仙境》,挖掘了故事其他层面的主题,却忽略了最原始的故事本意。
那么这部《美女与野兽》,你让加斯顿、或者仙女反客为主,让贝尔、野兽和加斯顿玩三角恋?
大家会接受吗?
或者跟《白雪公主与猎人》那样变成动作片,美女大战野兽?
我想粉丝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美女与野兽》并不是《睡美人》,两位主角存在感是非常高的,完全主线故事,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要谈恋爱,导致本片无法像《沉睡魔咒》那样颠覆,倒不如老老实实的走本分路线,彻底还原当年的动画,致敬一个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
神还原的情怀+超赞的视听这样一来,本片牺牲了故事上的创新度,取而代之的就是极致的情怀因素和视听效果。
所谓的“情怀”,就是“神还原”,从歌舞场面到情节部分,真是做到了有板有眼,两人共舞的场面是全片的high点,其中最有感觉的一段,便是野兽带着贝儿来到花园中,贝儿带着红色的斗篷,这段场面真是非常激动,简直跟动画版一模一样,情怀满满。
而视听效果,则呈现在对故事画面的点缀之上。
本片虽然整体上与原版别无二致,但也有着稍加的改动,不是故事而是画面。
以第一场歌舞为例,原版是贝儿在村镇沿途上边走边唱,周围村民的议论为辅。
电影版呢,则是一个360度环绕,角色走位、镜头运用非常流畅,跟拍、俯拍、还有大环境都有展现,这是变化之处,对原版画面的升级。
除此之外,还有那段著名的共舞场面,是全片最华丽之处,漂浮在空中的烛光,摄影机的走位非常养眼,艾伦·曼肯的原版音乐百听不厌,服装和艺术指导在明年奥斯卡上最起码给个提名。
众所周知,动画电影可以无视演员走位和摄像机运镜,在后期计算机和图纸上,可以模拟出各种非常棒的摄影效果,但真人电影,必须考虑演员在绿幕前的走位和摄影机在摇臂、轨道或者大炮上的运行轨道。
而真人电影能做到比动画版的画面还要养眼流畅,这是本片不俗的地方。
另外呢,本片最突出的地方除了视觉效果和服装道具之外,还有一个大家都比较忽视的地方,就是音效。
我看得那场,是DTS:X场,说穿了就是沉浸音格式技术,主要就是临境音媒体服务器此格式能够在观众周围的精确位置上营造逼真的声音效果,缔造更为丰富的音景。
片中城堡中共舞场景中,那音乐真的是从四面八方而出现,全方位流动的音效电影的音乐效果体现淋漓尽致,这是非常享受的一点。
当野兽被火枪击中时,那如重拳的撞击声更是极为真切,大概是为了音效方面,还特地将加斯顿的弓箭换成了火枪。
沉浸音对静谧的展示也是非常理想,老爸初入城堡四周一片死寂,贝尔一人独自的时候,城堡中空荡的回音,茶杯和烛台走路时由远到近的声音,在DTS:X环绕音效的支持下效果让观众仿佛已置身于这个城堡里,唯有孤独的身影。
综合而言,《美女与野兽》是最纯正的原著党,是一次复刻,也是一次重金投入的升级。
“大表哥”与“屈臣氏”最后,说一下演员,大表哥转身那一幕,想必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就好像整个世界都明亮了起来,大表哥的颜值绝对够。
虽然这位整部电影都被野兽掩盖了真容,很多人还在吐槽为什么这么帅的王子,不给他秀颜值。
拜托,真不明白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吗?
为什么美女与野兽啊!
心灵啊!
当然我觉得他们应该是恶搞开玩笑,否则这个只看脸的时代真得没救了。
想看大表哥颜的,除了《唐顿庄园》之外,推荐一下美剧《大群》,超级英雄剧哦。
艾玛·沃森版的贝儿,我觉得还行,倒不是在强调她演得多么多么好,而是迪士尼找对了人。
因为贝儿作为迪士尼公主系列之一,算是最特殊的一位,因为她是所有公主里最胆大,敢一个去野兽的城堡,而且有自己的主见,敢跟加斯顿对骂,胆大心细,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几乎是“女汉子”了。
屈臣氏小姐从面相上来看,很美,但不是花瓶脸。
把眉头一皱,就好像要打架的样子,第一次看见野兽的样子就跟看见伏地魔一样。
我觉得她演贝尔真的很合适,而且个人觉得她皱眉的表情要比笑起来更加好看,不吹不黑。
一群英国人演了一群法国人 (居然多了四首新歌,而且送图书馆真的是终极大招啊
浓浓的英伦风情,改编比预期好。旁边小情侣看到最后就直接吻上了,确实是很花好月圆啊。我又要一人我饮酒醉了。
看得出,屈臣氏小姐和贝儿都是新世相资深用户....
1.全世界都喜欢这样的人设:面冷心热内心孩子气的男主,勇敢上进独立善良的女主。2.追求女文青最好的方法:这一屋子的书都是你的了。3.泪点是男主放女主走,以及最后所有仆人都不再有意识,定格成家具(৹ᵒ̴̶᷄﹏ᵒ̴̶᷅৹) (女主是里面演技最尬的…好喜欢男主呀…
什么是绝世美颜?就是演了一整场野兽只用一个镜头就让电影院观众惊呼“啊”的大表哥。
大表哥露出真容以分钟计算…真的太少了多给点镜头啊喂……以及就这还入选了豆瓣评分最高歌舞片??!
单独拎出来特别合适 看到赫敏第一眼就觉得天啊这完全我想象 还是野兽的时候觉得俩人巨配 一变回大表哥就觉得气场不搭啊!茶杯茶壶烛台钟都还原特别好!
漫长...
场景神还原,但戏份分配和画蛇添足的前史槽点满满,连最后的群舞都让男主角沦为陪衬,是嫌王子真身戏份还不够少吗?艾玛·沃森演出了媲美3D CG的僵硬感,好评(迫真)。
热爱兽交的少女,自恋至极的直男癌,白人黑人的CP,还有爱上直男的小基佬,还有比这部更开先河的迪士尼?
真·迪斯尼真人版,每年都要被迪士尼唤醒一次少女心。比法国版合情合理很多,读书改变命运的宣传片,不读书的村民才是野兽。艾玛超美的,唉呀妈呀好美啊!
哈哈哈哈讲真还挺好笑的
乐曲十分好听,贝儿的黄色长裙简直就是神还原了非常好看,和野兽跳舞那段也拍的十分唯美,就是部分剧情有些拖沓,艾玛的脸虽然美,但她的的演技没有进步,三星吧。
忠于1991年动画,只做少量改编,但本片似乎要比《灰姑娘》有更大的改编勇气才能更进一步,保守做派遂成桎梏,这点反而不及蕾雅赛杜的版本,再者如此简单的故事拍130分钟太冗长,选艾玛沃森只是颜值和政治上的正确,她从《哈利波特》出来6年演技几乎没有进步。最赞的还是片尾字幕...5/10
人與獸之別在于愛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觉得王子不变回来比较萌
艾玛在这部电影中好漂亮,对她的记忆还停留在哈里波特,终于在这部电影中感叹赫敏长大了
连迪士尼正常水准都没有达到,除了服装和场景布置,all bullshits.百老汇歌曲冗长老旧,拖延整体节奏,故事逻辑讲的都没有生化危机利索,另外,建议屈臣氏小姐补习“爱乐之城”来回130遍再来演戏唱歌。
无聊庸俗得令人发指。
一场美丽的梦,这一次,让我沉溺在梦幻故事里不醒,看着落在脚边的光点把我带回童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