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茉莉是一部以家庭生活为内容的剧情片,其创作模式可追溯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经典情节剧--两个世纪以前的欧洲戏剧舞台上,以新兴市民阶层为表现主题的通俗情节剧取代了奢靡的贵族生活宫廷剧。
这同时也是由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催生的平民化的艺术,它代表的不仅是“美国梦”的庞大基石,也象征着美国中产阶级有关成功、爱情、婚姻关系、家庭的价值观念准则。
这种早期向观众传达社会道德规范的工具,化用到伍迪艾伦的电影中俨然已成为黑色讽刺和对裂痕的一种冷眼旁观的揭驳。
两位女主人公是被收养的姐妹,姐姐Jasmine是天生基因良好、居住在纽约公园大道、夫富子骄、生活优渥的人生赢家;妹妹Ginger则是超市收银员,和不入流的男人鬼混,不受姐姐待见的底层人士,相同的的起点却走出如此不同的人生道路。
影片从一开始就把姐妹俩的生活作为对照进行讲述,在叙事上的过去和现在的两条线又加重了这种对比。
有意思的是,jasmine在经历丈夫背叛去世、家庭破产、继子出走后生活基本坍塌,不得不从纽约搬到旧金山和妹妹同住,颇有点殊途同归的意思。
片中人名以及地域都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姐妹俩的名字都源于植物,jasmine的茉莉花语是坚贞纯洁,搭配片名代表忧郁的蓝色以及她在片中落魄的境地、毫无自立能力、大量服用安培他命的状态,讽刺的意图彰显无遗。
妹妹ginger则是代表活力的生姜,也有姜黄色之意,她虽然过着拮据的生活,还拖着两个孩子,但是孩子懂事,还总有对她痴心不渝的男人,仿佛也很满意自己当下的生活。
纽约,作为只在回忆线中出现的城市,是富裕生活的象征;是对从旧金山来纽约度假的妹妹一家的局促姿态的揶揄;是举办豪华晚宴却不肯抽出时间陪妹妹的名流姐姐生活的依托。
而旧金山,作为60年代性解放、嬉皮士运动的主要战场,gay city的标签城市,无疑是更大包容性和市民化的代表,也在片中充当起了jasmine落魄之后的避风港,并为她提供了看似有可能的未来。
毫无疑问,地域的转换所提供的可能显然无法为jasmine的未来描绘蓝图,她的搬迁看起来是影片的“自救”主题的开始,与此同时也残酷的宣告了她的自救之旅的失败:找不到工作只能当牙医助理而被性骚扰、学习电脑课程想做线上室内设计师之路举步维艰、忧郁症发作频繁酗酒嗜药、找到金龟婿即将结婚却被临门当机。
实际上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进行着自救:ginger在姐姐劝说之下投向新的男人的怀抱赖世图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ginger的前夫拿着20万向jasmine求助想开自己的公司、继子在得知父母的龌龊事以后产生自我怀疑从哈佛退学离家出走、哈尔则是最可笑又最常见的自救方式爱上了甚至还未成年的法国佣人(片中专门强调法国也有影射意义)。
凡此种种,都是个人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而对生活做出的改变,即便有些行为在观者看来完全是逃避,可是反观我们自己的生活,何尝又不是充斥着自诩为“改变”的逃避呢。
但是,显然他们的自救无一成功,或者说都未曾获得惯常社会认同的成功。
jasmine的谎言被拆穿,婚姻梦破灭;ginger的新男人居然是个已婚骗子,她只能回到前男友怀抱并对其真情流露“是我差点失去你”;哈佛高材生儿子成为二手乐器倒卖店主并步入已婚群体,对妈妈冷言冷语让他不要再来打扰自己生活;想开办自己公司的妹妹前夫被骗得血本无归;哈尔被自己老婆告发,面对牢狱之灾只好选择自缢。
反倒是被jasmine不屑的妹妹男友,空有一身肌肉,被女友甩了只会暴怒痛哭,工作之余只知道喝酒放松粗声看球扰民的机械修理工,最后抱得女人归,是片中唯一被赋予肯定的角色。
所以影片给我们称述了一个残酷的现景:个人无法战胜生活的现实,生活的背后有我们不得不遵守的规范,而更为可悲之处在于,不论你是安于现状不作出任何改变,还是想用传统价值观中歌颂的人性力量去改变现实,实现“自救之路”,都是苍白并且无力的。
个人行为的价值何在?
如果它根本就不能改变生活的话?
社会的发展让价值观的多元化消解了具有明确指向性的个人梦想的抗争,全面化战争和政治欺骗的远去让无论是“垮掉的的一代”还是“愤怒的一代”都变成了“享乐的一代”。
日趋个人化的抗争和诉求与社会的纷繁复杂背道而驰,越来越难以找到一个既定的标准和定义。
而成功的定义却永远是那么单一,在这点上,影片让姐妹两人在生活的弱者与强者、成功者与失败者、喜剧和悲剧中不停地互换角色,直到最后,无论是坐在椅子上神经质自呓的姐姐jasmine,还是重回修理工男友怀抱的妹妹ginger,都是无可奈何的失败写照。
看惯了好莱坞欢喜大结局,看这部电影着实有些震撼。
因为太过真实所以让人悲伤。
记得黄磊曾经说过:“现实已如此沧桑” 那又何必再去揭露那皮下模糊的血肉。
但是武迪却赤裸裸拍给我们看。
他选择了美国纽约和旧金山的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
贵妇Jasmine, 一直不愿别人叫她之前被收养时用的名字Jattee,坚持要别人称她Jasmine。
自己婚姻破裂身无分文地来投靠旧金山的妹妹,但妹妹Genger和她命运相似的男朋友在一起却常被Jasmine所诟病。
由于生活所迫,Jasmine只得去一家小的牙科诊所做前台护士。
牙科医生喜欢上了Jasmine, 但她对这种不上不下的中产阶级决定实在是看都看不上一眼。
因为之前的生活和现在的反差实在太大。
一个偶然的机会,为了认识更好的男人,她和妹妹一起参加了一个PARTY。
在当中姐妹俩各自认识了一个男人。
Jasmine看到这个男人的第一眼,聊了几句话,或者说是得知男人的背景两人就一见钟情。
而Jasmine也隐瞒了自己过去失败的婚姻,有孩子的事实和过去家庭的丑事。
把自己说成是一个丈夫去世,没有孩子的体面的室内装潢师。
而妹妹Genger也不知不觉得成为了一个小三,和看起来更浪漫、更体面的新男友天天混在一起。
正当高富帅意欲向Jasmine求婚时,过去被她丈夫骗得很惨的前妹夫突然出现,说出了她隐瞒的所有真相:金融诈骗,丈夫自杀,儿子在一个二手乐器店打工。
于是高富帅质疑她的一切而离开了。
Genger得知自己被耍了以后和前男友和好,虽然他没有带她脱离她自己生活的环境,但是他热烈地爱着Genger,也很喜欢她的两个男孩。
而Jasmine在经历了命运的大起大落以后濒临崩溃的边缘。
笼子里的金丝雀无法适应野外生活,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若是摆在市井街头,不仅不会被欣赏,反而显得碍手碍脚狼狈不堪。
上东区宴会的女主人Jasmine即便落难至平民,她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依然是一副高雅阔太太的范儿。
她无数次提起同丈夫浪漫的初次相遇以及她完美的婚姻,坚持不懈地将虚伪的梦幻光环笼罩在自己身上,把有限的几件高级衣装变着花样搭配出女神的味道,丝毫不顾与周遭环境的格格不入。
“我跟这儿的谁睡觉,才能得到一杯加了柠檬片的马蒂尼?
”她不耐烦地说。
——机会总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与高帅富的相遇简直让她如鱼得水。
凭着自己一直坚守的那股高端味儿,拼命抓住这跟翻身救命的稻草,连哄带骗地钓上了金龟婿。
Jasmine的妹妹Ginger一条线展示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生活在中下层社会的Ginger是个完全随性的女子,谁能让她快乐谁便是她的真命天子,几句赞美和调情就可以让她跟皮糙肉厚的老男人在汽车旅馆偷情,发现对方已婚后瞬间重回旧爱怀抱,仿佛一切不忠都没有发生过,乐得畅快逍遥。
影片中穿插闪回Jasmine过往生活,基本忠诚地再现了Jasmine一直沉醉的奢华美满生活,中间Jasmine老公被Ginger目睹的偷情,还让我对Jasmine闪过真切的同情,暗线埋到后来一发引爆,老公号称与未成年的下人之间发生了真爱,Jasmine那完美的泡泡瞬间被击破,常言道不作就不会死,落得家破人亡,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明明一只脚已经踏进珠宝店,却被老妹前夫几句话就毁了一桩婚事。
儿子冷漠的话语更是雪上加霜。
最终Jasmine坐在路边,再次絮絮叨叨地念起了过往。
可笑而可叹,放生的金丝雀还能唱起婉转的歌吗?
对于“女王病”重症患者的女主角来说,没有什么比丧失炫耀资本更残酷的了——也许对任何女人都是这样。
老头这次玲珑剔透的叙事非常调皮,凯特布兰切特作为主演当之无愧,这位澳洲来的女演员认为自然衰老也可以非常美丽,宣称此生都不会接受任何整容或者延缓衰老的手术,会享受逐渐出现的细纹和松弛,她一直在用自己卓尔不凡的气质来证明这一点。
END
如果只是单纯是为了讽刺,那拍一部电影格调实在有些苟且。
距离《欲望号街车》被创作的四十年代已经有半个世纪的时间,而距离《三姐妹》第一次在俄罗斯上演也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今天同样的故事仍然上演不衰。
美和精致,受过良好的却多余的教育的女性们,因为格格不入而讽刺地存在着,依靠他人的善良和偶然的幸运生活,脆弱的神经一再受到嘲弄。
女性在过去一百年的社会角色变迁里从弱者变成了 强势的弱者 获得的关注越多反而越脆弱。
同样是歇斯底里症,在男性是罪,需付责任,在女性是病,被付同情。
事实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这种变化随着社会阶级升高而变得微弱,所处社会阶层越高,女性越被女性化,越没有自主权,获得的认同也越少,一朝打回解放前。
英国女王这辈子最不对付的是黛安娜,因为归根结底一个被教育成善于扮演强势的女性,而一个善于扮演弱者。
可能菜场大娘反而在性别上会被公平的对待呢。
是不是如果放弃追求美和轻松的生活,会让性别界限模糊一些,会使女性更受公平的对待?
先从三个女主犯的错误开始1,不要骗人!
不要骗人!
纸包不住火,骗人早晚是要被发现,失去了信任还不如一开始就没有故事。
小事情可以骗,但是重大的节点和事件不可以骗,如果他因为你有过孩子,以前的丈夫是个坏蛋就不爱你,那他也不是真的爱你。
2,不要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就像女主的妹妹,茉莉是想帮她,但是最后被埋怨,没有不要,谁都救不了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3,事情不要做绝,就像前夫出轨,女主直接给fbi打电话举报,很酷,很解气,但是自己的生活也一落千丈了。
选择拿到自己的一部分钱,放过彼此,接受爱过,接受不爱,默默离开,转身,才是优雅的做法。
真心相爱过就够了。
(还有一个小tips就是不要以为他会爱你一辈子就放弃学业哦)当然女主的优点太多啦,咱们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来,两面说。
1,从不降低自己的标准,面对垃圾的男生,直接拒接。
2,努力。
女主来到妹妹一直生活的地方,然而很快却比妹妹过得还好,心态非常关键。
茉莉一直在想自己能做什么,不含糊,不会就去学 女主想做室内设计师,但不会电脑,那就去报课学电脑,学电脑需要钱那就去工作,女主的思维一直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相反女主妹妹就十分的消极,一直在想会多麻烦多麻烦,而不是去想怎么克服问题。
3,当女主妹妹的朋友想让女主一起玩,并质疑她学习的目的的时候,女主那个决心,和那个劲,性感又迷人。
4,勇于有跨越阶级的想法。
她劝自己的妹妹,妹妹不是条件没有女主好,不但没有打破垃圾生活的想法,反而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很好了。
5,敢于张嘴。
很多女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没对象,让别人介绍。
别人介绍了,就算自己愿意也会装出扭扭捏捏不好意思的样子。
再看看我们的女主,明明已经很优秀了,都敢于张嘴,而且只要你条件还可以,怎么会有人不帮你介绍呢?
6,若有若无的肢体接触。
在女主和新遇见的男的不熟的时候,轻轻的帮他整理了衣襟,迅速拉进彼此的距离。
7,女主对自己说谎的态度我也特别喜欢!
8,接电话的小心机。
明明在等,但是一定要等几秒接
找电话的时候特别暴躁,但是只要接了,一秒优雅
明明没有什么事,却说自己有事
默数十秒
在笑容灿烂的接
最后解释,保留神秘感以及自爱独立的形象9,夸人的小心思。
10,害羞和欲拒还迎。
11,对方倾诉爱意后,立刻灌输,我是对的人的思想。
12,眼神眼神学起来。
13,(这些思想都太迷人啦)
描述痛苦到高潮片段,突然叫停
男主求婚后女主的说法
还有内心的自傲和小俏皮
14,优雅的衣服和买花。
女主真的是随时随地优雅。
15,最后的这个心态真的太重要了,一定要告诉自己,我值得更好的,我配。
还有最后一个别人的评价,我非常赞成。
比如女主即便破产也要做头等舱,哈哈哈。
爱自己,不论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努力去给自己最好的,滋养自己。
一起加油吧!
感恩这部电影,学到了好多💖💖
英文的“blue”有“蓝色”之意,也有“沮丧”含义,而在伍迪•艾伦的新片《蓝色茉莉》中,看完主人公整部电影的情绪,这“蓝色”倒是更有“沮丧”的情绪。
伍迪•艾伦的电影通常充满了黑色幽默的调调,每部影片不同的是在“黑色”与“幽默”的调料中平衡添加,而在2013的大餐中,老头子显然多加了些黑色的调料,通过布兰切特让人看着新鲜的落魄而神经质的表演,他给予了人们生活中的种种虚伪与谎言以辛辣的讽刺。
伍迪•艾伦的电影叙事关键的无非是线索和台词,而本片的线索上,他玩起了时间上的双线叙事,围绕着主人公茉莉富贵的昔日与落魄的今日生活,交叉表现,给予了强烈的对比,又体现着人们性格和命运绕不过去的宿命。
布兰切特扮演的茉莉的性格特点在影片开始不久就快速体现,让观众可以很快为这个角色建立一个素描,她的出身显然不算体面和富裕,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她性格中有一些自卑和敏感,而这样的性格下一旦抓住一次“翻身”的机会,就会让她更加爱慕虚荣。
她有了这样的机会,与“富商”结婚,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极力学习和体现自己的品位,而昔日的生活经历,还有那些人和事,她总是试图挣脱,这在她与妹妹的交往中得以充分体现。
影片一上来就是她落魄的开始,接着交织她富贵而又有些让观者讨厌的过去,从而一种“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感觉自然的在影片中表现出来。
茉莉是一个无法自立的女人,这种“自立”不光是一种经济独立能力,更是一种情感的自立,思考的自立,成熟的自立。
所以,落魄的茉莉总是给人一种有些幼稚的感觉,她总是舍不得放下昔日生活的那种“自尊”,很不情愿的给牙医当助理,又艰难的学习着计算机设计课程,而种种细节中,充分体现着她对今日生活的不甘和周遭人的不爽,在这些细节的呈现上,布兰切特献上了非常出彩的表演。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些对某个女人的议论,她如何如何“贱”,但是又如何如何总有男人围绕,一种交织嫉妒和不解的感情总是投射在这样的女人身上。
当茉莉艰难的开始适应现实生活时,她却自然的对周围男人依然散发魅力,牙医欲对她动手动脚,妹妹男友的朋友对她颇为倾心,甚至又有一位事业有成的体面男子似乎能让她回到那昔日体面的生活。
然而,老头子在这片中显然讽刺的兴趣大于给一个幽默的大团圆的兴趣,茉莉的本质没有改变,她依然无法“自立”的生活,她甚至在落魄后都要虚构一个可以对话依靠的对象来让自己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她情感上永远希望依赖一个男人带给她一切,而为了拥有这一切,为了维系这一切,她甚至可以欺骗自己。
前夫事业的猫腻,她不可能没有察觉,但是她怕,她自欺欺人;前夫的风流她潜意识显然也有感觉,但是她怕,她逃避,她对戳破真相的妹妹忿然指责;当新的依靠就在眼前时,她怕失去,她撒谎,她掩饰真相,最终还是又栽了跟头,伍迪•艾伦在这部电影中表现了一种很强的宿命感,你无处可逃,你无所依靠,你就是一个笑话,这一次,老头子确实下手较狠。
而伍迪•艾伦这一次的“狠”还不光体现在让女主多惨上,更在通过昔日与今日两条线,他让两个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有趣的对比。
茉莉和妹妹的命运不同,走向两个阶层,伍迪•艾伦倒是没有刻意的体现上流社会多虚伪,平民阶层多善良洒脱,相反,他的镜头下,倒是这方面的表现更充满了喜感。
妹妹的生活是直白的,简单的,又有些混乱和没有方向感的,她常常在姐姐的游说下无所适从,在她眼中,茉莉是见多识广的,生活方式是高尚的。
对一个女人来说,或许上流社会有种种虚伪,容易让人丧失自立能力的,但是平民阶层的男人也可能经济有限,酗酒暴躁,言语粗俗,这对姐妹的生活中都遇到了种种奇葩的人和经历,但是妹妹显然更容易满足和调整自己,她始终处于一个自己习惯的位置。
而茉莉,她的生活轨迹跌落,眼看要升起,又再度跌落,而其中原因又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冲动,整部影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揭示些茉莉的“自作孽”事迹,让你刚刚感觉她也挺可怜,又马上感觉她又是多么的“活该”,这个节奏上,伍迪•艾伦把握的很有意思,观众对角色感情的投射被他很娴熟的调度。
伍迪•艾伦的电影中,演员们的表演总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似乎很自如的体现着自己的演技。
莎莉•霍金斯演片中这种脑子少根弦的角色已经很自如了,毕竟她常演类似角色,举手投足都一副“土相”。
而布兰切特奥斯卡级的表演,给我的更深的感觉已非出色,而是特别,女王落魄讨人恨的模样看着实在让人耳目一新。
伍迪•艾伦的电影就是这样,每一部都有让你预期到的节奏和感觉,但是每一部他又进行一些微妙的改变,所以我一直称之伍迪•艾伦的几乎每年一部的电影轨迹叫作“电影连续剧”,下一集的故事,你可以预料它的味道,却无法预料它被演绎的方式。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cca7d9d7fe9369fecb0c39d9
这部片子请Cate Blanchett——一个外国人——来演“地道”的纽约客是可疑的。
合理的选角应该是Meryl Streep,她出生在新泽西,并且曾经成功饰演过戏说版的Anna Wintour。
但是老头儿自然有他的方法论,看完全片,觉得“精灵女王”确实无人能及。
纽约本来就是外国人的地盘,Jasmine和Ginger的差异是小,不同的人生都可以并轨在这个城市狂跑。
Ginger早早地离家,正如名字所暗示的那样“生”和“僵”;而Jasmine之所以成为Jasmine,都是后天的养成。
她把自己装进了Birkin Bag,装进男人的香槟色宝马车里,她像翻看商品目录一样轻巧地翻阅自己的人生来move on。
极长的篇幅都是层层剥开华贵的套娃,把所有人带进了Jasmine的回忆里,逼她到崩溃的边缘。
她的生活冲进阴沟里,回光返照,又死沉沉地掉落。
还好结局是个悲剧,不然也太瞎了。
Jasmine是集大成的贵妇,坐拥钻石手链、丈夫的温柔和丑闻,以及抑郁症。
她脆弱得只有一张壳,大荧幕特写她的脸时,睫毛膏总是被眼泪晕到下眼睑。
她是一条美丽名贵的观赏金鱼,老头儿附体在她身上神叨叨的说话,离开了纽约的水域之后在西岸的平凡生活里处处搁浅。
因为本质是一条鱼,没什么大脑,所以耍起手腕儿来也格外瞎,一次把丈夫送进监狱,一次把未婚夫逼得离场。
她在聪明地做蠢事,所以显得可怜。
Jasmine和Ginger是两幅基因,装进了不同的生活里,彼此都没有自知,在顺境里可以敷衍和假装,在逆境里就只有抓瞎。
两个人都不是深刻的人,只是Jasmine装得更有见识,也更有钱有底气去谈论这个世界。
但当她被光鲜的过去给踢到惨烈的破产生活之后,两人一模一样的愚蠢就两相对照了。
这部把可恨之人拍得可爱的片子,老头儿确实拿捏的好。
即便是其中纽约人民对西海岸满满的恶意,也是很正经的幽默。
不得不提精灵女王的演技,在上流社会里美得像香槟,落魄时也有漂亮的气泡。
汗水与泪水在别人身上只有可悲,在她演出来倒是亮晶晶的悲戚的美。
尤其最后那个眼神,就是这种不做死就不会死的绝望。
——————————————————————————————Po主知道错了,想张嘴骂我的人不如直接看第二段,忽略第一段好吗?
求你们,被骂伤心了。
这出戏看到三分之二时,我恐慌到无法自已。
因为第一次,我碰到了一个与我一样不断自语的人。
我常常一个人说话好几个钟头。
零星的感受、对现实新闻的评论;在看完某一段书后将它与之前之后的作品比较,而得出的一连串想法;想象一个对话场景,我与谁,或者对着一群人演讲;不断反复叙说自己过去的经历……茉莉的反复自语是凄惨的。
这是她在无法接受现实之后以一己的叙述对抗现实,以话语营造出符合自己想象的安全世界。
她一度成功了,过去被她喋喋不休的绵密帷幔遮掩住,她只愿意亲吻未来的紫罗兰。
其实,是现实太残酷,容不下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如果不是现实一次次提醒着她,过去也许就过去了。
然而我们永远逃不掉,因为自己就是现实的一部分。
你真正逃不过的,还是自己。
即使让你换一个环境,真的再嫁一次豪门贵婿,生活只会重复一次,这是茉莉的命运。
她不知道自己欠缺了什么。
对于戏外的我来说,问题则复杂得多。
因为我的过去与未来没有戏剧化的冲突,没有显性的联系。
出生在,我不知道怎么定义,这个时代的我们,早已经陷入了多元、复杂与未知的历史中。
于是我们连自己也无法掌握。
多元让我们能够欣赏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生活与艺术,生活似乎是一道水滴上散射的光。
于此同时它失去了密度、力量与纯度。
自我在杂糅的意识形态与历史进程中反复塑造,张扬与怯懦,压抑与奔放,诗意与事故这种种汇集于我一身,当现实偶然触碰到一个一明两暗的开关,过去的回忆立刻被此刻的认知组装完成,于是,我变了一个人。
仿佛茉莉换一身新装,我的叙述真的令我相信,我是另外一个人。
或许,我是什么人根本不重要。
因为我的生活不需要这个具备某一种个性的人,当你不需要与人相处时,你的个性毫无意义。
当生活的构成只是文学、电影以及种种欣赏性的活动时,无数的话语、感受,下一部作品对之前作品的回答,不同作品间相互的调情,这些就令你无力自拔。
更甚于是,你生活中的现实全部转换为话语,它不是现实中的人事物,而是观念与审美中的客体。
它甚至不具备生命,全由你定。
你如排列一个个文学形象一般,排列着亲人、友人、陌生人。
如看戏一般他们在你的生活中穿插。
他们对你来讲,失去了真正相处带来的触感,感情中的,身体上的,他们都与你分开。
你的情感分别或许只如小时候看的《还珠格格》挥之不去就是强过《甄嬛传》。
更可怕在语言本身。
因为语言不由你操控。
当你开始言说,逻辑与感觉会将语言一步步推向解答,你眼看着生活被一种莫名的力量在你敲击着键盘时定义,无能为力。
骄傲的人最怕迷失。
如果骄傲失去了支撑它的理由,那么人生的意义都被颠覆了。
暑期档,能让人迫不及待滴在首映日就奔入电影院的片子不多。
于是和Woody Allen一年一度的约会尤其被我所期待。
去年上映时间略早,那个周五,我一下课就奔出死丢丢,去看《爱在罗马》。
天气很热,小小的放映厅里人很多,飘忽着汗味,我一边看着罗马的风光,一边看着仨小萌人Jesse,Ellen和Woody,一边怀念两年前在欧洲暴走的日子。
今年又是这个时候,老爷子如约而至,Blue Jasmine上映,我已经毕业,首映日奔去看。
同一个放映厅,来赴约New Yorker们再次欢聚,不知道有几个是去年同在一个放映厅出现的旧面孔?
Woody的开场不绕圈子,直接进入主线。
Cate饰演的Jasmine,和To Rome with Love一样的开场场景:在飞机上就开始絮絮叨叨。
这其实相当于一上来就像观众大喊:我是Woody Allen写的角色哈哈!
包裹着百万美金在身上的Jasmine坐上三藩的出租,来到一个平凡的公寓门口,一下车的她趔趔趄趄,幽幽滴问了司机一个人生最深奥问题: "Where am I, exactly?"一句话点题!
Jasmine的生活从所谓的天堂掉入所谓的地狱,骄傲遇上了天敌:迷失。
小老头开始让生活为Jasmine提供各种对比今昔的机会,剪辑开始在两个时间轴平行进行。
没有一点花哨,质朴至极的剪辑,让我想起Rob Reiner的Flipped. 同样是平行叙事,质朴的剪辑,但是至少还有一个元素帮助观众们做转换:小男女主的画外独白。
而这次小老头连这种辅助都不要了,好像完全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就像奥斯卡那边颁奖他也只是在Bar里吹单簧管一样。
剪辑的简洁并未影响电影情节的错落有致,老爷子娴熟无比滴这里吊吊我们胃口,那里和我们开开玩笑;台词高能爆笑依旧,女主角各种饱满,那么那些技术上的花哨确实可以成为浮云了,因为观众已经会大受打动了。
Jasmine过惯了贵妇生活(来自Park Avenue),Jasmine有好基因(Ginger一直在强调),Jasmine有好品味(各种名牌信手拈来),Jasmine是个骄傲的女人——Jasmine大破产(老公被捕,儿子in-law辍学失联,只剩一堆名牌没有钱)来借住妹妹Ginger家,完全无法把自己平静下来,反而越来越急躁。
她急切滴想要跳出这个,不知为什么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大坑。
她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她觉得自己应该可以靠自己过淂很好。
也是在这个时候,她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人生,她开始后悔没有拿到大学学位,她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
她颤抖着双手把药片送进嘴里,她本能滴想要继续学习:学电脑,然后学在线的室内设计课程。
但是她必须先工作,她去牙医诊所当前台,放在柜台后面不合时宜的爱马仕包包仿佛预判了这个工作的夭折。
当一个大Party机会来临,唤起Jasmine太久没有机会表现的social之魂。
平时满脸挫败与无奈的她在碰到新帅哥的时候,立刻高贵优雅如往昔起来。
还没来得及学室内设计的她,立刻有了一个大房子来设计。
看到这里,观众们开始犯嘀咕:原来她还是要靠男人啊最后……但是生活哪有这么容易,人艰不拆只是理想状态;当来拆穿的人出现,生活的假象立刻破裂,真实的艰辛在最后一幕Jasmine去见消失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时候开始爆发。
她流着泪说:"I need you..." 而儿子只是平静滴告诉她,不要再来找他……最后,Jasmine顶着湿湿的头发冲出Ginger的家却无处可去,她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名贵的衣服再也挡不住心中的迷茫,她望向远方,然后我们观众就在这个时候被强行带离了Jasmine的生活。
以前的Jasmine为自己的家庭骄傲,为自己的优雅骄傲,为自己的生活骄傲;她有点尖酸刻薄,但也不算虚荣成性。
她乍看很惹人嫌,但又带有些悲剧的喜感,直率的虚伪,让你也恨不起来。
老爷子其实对于Jasmine是带着喜爱的我觉得,虽然他自己说自己笔下的女人是他想象出的,不带有个人评判。
虽然直到电影的结尾,我们看不到Jasmine有任何跳出生活之大坑的迹象,但换个角度想,其实她已经被打击了所有海市蜃楼般的救命稻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接下来只能是从头开始,跌到谷底之后通常也会是越来越好的未来了。
所以,我倒是相信历经挫折之后更坚韧的她,在电影的时间轴往后推会开始越过越好。
当我们条件比别人好,或者某些地方显得比别人有才能,骄傲就会产生。
总是作为贬义词出现的骄傲,它的理由是什么?
很多时候都因为一些不是自己靠努力挣来的东西。
有可能是天分,有可能是家境,有可能是外表……骄傲的理由总是那么容易被推翻,于是,骄傲的人倒是更加容易获得反思自己的机会。
NYTimes有一句评论说:"Jasmine maybe deeply struggled, at least she's deep." 相比于Ginger,就是这种感觉。
骄傲的人自我挣扎,倒是很有可能最后变成一个淡然而有趣的人。
如果我有幸能有机会和Jasmine和Ginger之间选一位成为朋友,真正交流,那我还是愿意追随骄傲的Jasmine:她多有趣啊!
《蓝色茉莉》是伍迪·艾伦在2013年执导的一部美国电影,主演凯特·布兰切特凭借此片荣获了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那年奥斯卡刚刚过去,当时我并不了解伍迪·艾伦是谁,倒是被凯特·布兰切特精湛的演技所吸引,至此便成了“大魔王的粉丝”。
然而,在如今重看的时候,却发现伍迪·艾伦的剧本如此精妙,Jasmine这个人物像是剥洋葱般一层层褪去优雅华丽,只剩下可笑的虚荣。
我很难说伍迪·艾伦对剧本里哪个人物有同情,情节与情节之间严丝合缝,过去同现在平行展开,在遥相呼应中形成了绝佳的讽刺。
喜剧中的笑点永远是来自于人物或情节前后的落差,这部电影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凯特·布兰切特 饰 Jasmine
莎莉·霍金斯 饰 Ginger
在这部影片的剧作设计上,近乎每一处都在体现“落差”,这种落差并非直接展现,而是通过片段与片段的拼贴,达到了讽刺的效果。
mentally breakdown 不是所有的话痨都有趣. 很多景点都很熟悉,三藩啊.
伍迪艾伦已经到了那种随便怎么拍,电影都能超级好看的地步了。本片表面上特别不像伍迪以往的作品,很多情节都让人想到贾森·雷特曼的《青少年》,但是仔细想想,其中辛辣的讽刺和睿智的台词依然只有伍迪一人才能写得出来。话说凯特的影后基本上是没有悬念了吧!
故事内容乏味,顺序乱的我都懒得去理清思路了。一颗星给女王的演技,一颗星给他用惯了的爵士乐。还是真觉得以前的片子比较好看
林肯广场电影院不出意料的满场,小老头电影的笑点就是多且秒,眼泪都快笑出来了。同样都是"上流物质女"「虎落平阳」的故事,我们拍出「北京遇见西雅图」不得不说从编剧到导演演员比伍迪艾伦的新片差太多了!ps 凯特布兰切要是不拿奥斯卡真说不过去!!!
電影的優點:風格都會、人物鮮明、節奏輕快 、對白幽默,一貫保有伍迪艾倫作者風格,從片頭開場,觀眾便可以預見接下來一場雅俗共賞、人文水平高,而且神經質無妨的都會喜劇。電影的成功也歸功於Cate精湛的演技, 她到後期的表演幾乎就是會讓你相信她真的是"那種人",而且根本沒救了。
布兰切特演一个对上层生活痴迷的婚姻卖逼婊,失去一切之后想故技重施但失败的故事。这种人物原型我算熟,加上对婚姻负面印象为多的伍迪艾伦,编出这么一个故事步步都在预料中,其实我觉得应该更狠点扒了这角色的皮,现在这种温吞水的地步看着太没劲了
何必如此狰狞
伍迪·艾伦附体,年度最佳女主角已无疑。
Soooo funny !!!!blanchett is amazing:)A typical Woody Allen movie.
其实还可以更精彩 德刚的角色完全不对路嘛!!!女王大人的单口才华并没有完全被挖掘出来的赶脚
643M 蓝色茉莉.Blue.Jasmine.2013.BD.MiniSD-TLF.mkv
WoodyAllen在细节上的处理让这个寻常的故事增色不少,也多亏了女主角的好演技,不然这部片子真没意思。
脱离了午夜系列的天马行空,回归到对中产阶级叨叨逼逼的讽刺。不再说相声,而是板起面孔讲故事,好无趣!祝凯特女王能功德圆满。
you can't always fool yourself and look the other way. face the reality, and don't drop out of school.
自认庶民不能理解上流人士的荒唐,完全是为了女王加了一分
boring shallow and predictable as fuck; a few cameos like louis ck are also stupida
想说啥
二个女人的人生轨迹。有点闷,豆半评分倒是蛮高的,有7.8呢,我不怎么喜欢~Blue.Jasmine.2013.BluRay.720p.DTS.x264-CHD
偶尔标记一下,这不就是伍迪艾伦大声喊,女人活该。然后还拿了个奥斯卡,啊你都不看剧本的吗大魔王?
=0=作到爆,负能量爆棚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