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活动本身,就像是在搞一个“秘密活动”。
不说望京本身就是一个迷宫,来到华彩因为找不到电影院的入口,竟然闯到了大厦的监控室= = ,觉得这是一个太悲情的下午。
但是历尽艰辛走入电影院的那一刻,心中的喜悦也是无人能敌的。
好像是成功的做成了一次“情报活动”。
谍战片,但是比不上《风声》的悬疑和惊悚,比不上《秋喜》的忧郁和别致,这个片子更像一个混血儿,有着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PAUL总是能够化险为夷,最后救得美人归),也有着中国式的婉约沉着(发哥最后含情脉脉的眼神,略微有点大人子主义的霸道,守护心爱女人的那种坚定),更有着日本人有点变态情感世界展露(田中可以对任何人残忍不留情面,但是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又是太脆弱,这位战场上的冷血杀手在情场不能不说一个懦弱的失败者)。
说是一个谍战片,不如说其是一个爱情片。
里面的情报窃取,以及杀人的惊悚镜头,在我看来就是辅助爱情和烘托英雄而来的。
几个女人,轮番出现,但是最为抢眼的莫非巩俐了。
身材很棒,虽然年纪不轻,但是风韵犹存,前凸后翘,迷得几个男人为之倾倒。
她是爱发哥的,并且不愿意连累他。
很难说这样的感情是爱情多一些,还是依恋多一些。
但是发哥对她却是爱,包容的爱,不在乎她做的,只想要守护这个迷人的小女人。
也罢,乱世中人们渴求什么都是虚的,试想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任人都想拉个伴儿吧,或许他们的爱情也就是因为这样变得弥足珍贵。
Paul的到来,打乱了一切。
他秉着美国人特有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精神,深入虎穴。
并且喜欢上巩俐这个迷人的女间谍。
他调查朋友的被杀在先,但是越走越深入,以至于最后陷进去,就是为了保护一个女人。
与主线同时进行的还有两段爱情,Paul的朋友,Connor和纯子的爱情,虽然没有太多的镜头,但是可以看出这份感情是真挚的。
纯子还有一个情人,或者说是爱着纯子不能自拔的人,田中。
他也是一个关键的人物,他杀了自己的情敌——Connor,想要保护自己的女人纯子。
尽管他口是心非的跟Paul讲了一堆大道理,说什么女人不可靠,不要将感情一味付出在女人上,俨然一个受过伤害过于自我保护的男人,实际上他只是想要掩盖自己在爱情上的脆弱。
他还不是一味的保护纯子,尽管知道她并不不是真心爱他。
最后的最后,英雄救得了美人,冷血的田中似乎面对既定的局势有了些恻隐之心,$E6}XF竟人家Paul在最后时刻也算就了自己一命,并且俩人都是“痴情种子”。
但是巩俐似乎没有满足就这样离开,本分的做一个小女人,或许中国的女子都是这样的独立吧,(中国的女权运动虽说没有外国轰轰烈烈,但是我们这边的女人可倒是越来越比男同胞厉害了,从每年的升学率上可以看到,唉。。。
)她毅然回到了中国,又加入了地下工作的组织中去。
于是,痴情的美国英雄Paul,也追随其一起去了。
后面的故事谁都不知道,恐怕还是会有新一轮的“英雄救美”吧。
说实在话,觉得发哥这个黑社会老大算是不少女人心目中的理想男人了。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田中那样的适合做一个情人,而不是依靠。
而Paul这样的,太过于大男子主义,可能是老美的所谓“个人主义”根深蒂固了。
因此有兴趣的女性们不如那这个电影就当做一个爱情讲堂,看看里面各色的男人,或许在实际生活中还有所帮助,也说不定呢!
好看就够了我从很久前就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管剧本再有伤,美国人拍出的片子看着就是舒服。
假设把这个剧本,这个阵容全部交给柳云龙,说不定又是一个《东风雨》。
后来想明白了,那是因为他们有好莱坞,一个把做电影当做流水线工厂的地方,故事怎么样安排才合理,高潮点安排在哪里才会看起来流畅,故事的结局怎样看起来既主旋律又不招人烦,几十年的好莱坞练就了这样一个功力,最一般的剧本,在巨星,服装,道具,剧本一切流水线的包装下,出来的片子看起来却让人惬意无比。
它就像是快餐,虽然没营养,可是吃起来就是爽。
有些电影,在导演貌似深刻的人文关怀下,是人参,是鹿茸,是燕窝,是鱼翅,可保不齐天天吃面条的老百姓来个营养过剩,鼻血大流。
《谍海风云》的导演和编剧很流畅的讲了一个故事,这就很好,国内的导演实在很需要学这个。
不管剧本再俗套,再不深刻,他至少吸引我了,他有一切卖座电影需要的元素,乱世,美女,黑帮老大和充满正义感的帅哥。
玩深刻,你可以找安东尼奥尼,可以找基耶斯洛夫斯基,但是那从来不是好莱坞的事。
我记得在当时在UCLA学电影的蔡康永有一次讲过,他写了一个反映深刻社会问题的电影剧本当作业交了上去,被老师劈头盖脸数落了一番,对那些包含了凶杀,暴力,爱情,贩毒,等等这些元素的剧本反而称赞有加,所以看吧,好莱坞就是这样,它不打算给观众灌输好思想,却希望给观众提供好故事。
但是流水线的好莱坞免不了有重复的东西,当电影开头那刺耳的电话铃把我们带入约翰的回忆以及那烟雾缭绕的大烟馆时,《美国往事》中相似的场景毫不留情的涌入脑海;当巩俐在餐厅看着约翰和别的女人调情,舞厅外面枪声四起杀的欢乐的平行蒙太奇出现的时候,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联想到了《教父》,还有我想说是不是我坐在影院第二排太近的缘故,那一个个闪白好刺眼,能稍换个转场方式不?
影片稍失水准的举措就是用了旁白,看来编剧还是没有下力,不用旁白讲不清楚故事咩?
整部电影的亮点毫无疑问是演员。
在这个最普通的好莱坞片子里,高大浑圆的身材和人到中年的风韵让巩俐散发出了女王般的气场,电影里的巩俐真美啊,这种大女人才是巩俐适合的角色,为什么总让巩俐演农妇(《黄金甲》不计),张艺谋挖掘了巩俐,却没用好她,好遗憾。
约翰库萨克还是那么帅,而发哥一掏枪,抱歉我又想到了小马哥。
当然,道具,服装,场景也都还好,整个观影过程是极为舒心,在被各种稿件压昏头的日子,看场轻松地电影真是一件美好的事。
巩俐是中国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女演员 首先她可以让你忘记她是巩俐 而大多数女演员都是在不停的演自己 其次 她演什么都不费劲 不像有的人使出吃奶的劲 第三 她的身材是健康的 不是病态柴禾妞 最后 巩俐波澜不惊的外表快被内心激情撕开的架势 哪个亚洲女演员能比得了?
巩俐是真正的艺术家 她不是二 三流小明星 不要用自己习惯看垃圾的没有审美的眼光去看她 那不是亵渎了巩俐 是侮辱了自己的智商
故弄玄虚。
好莱坞的剧情语言,但是情节太庸俗,可惜了大片阵容。
冲着巩俐来看的,可惜没有什么深度。
这样的情节太熟悉了,难怪在巩俐的影片中没有一席之地。
好像这个片子是讲给老美看的,语言风格都是美式。
感觉是拼凑了一个剧情而已。
当大片看多了以后,这个熟悉的风格就没什么质量了。
希望中国剧本好好突破,让巩俐这样的国际巨星有机会冲击真正的奥斯卡。
电影本身算不上无聊,剧本复杂,谍战、爱情的元素够料,演员表演精湛,巩俐的服装更是时装秀一般不停的换,音乐差了一点儿,但总体上就是不够出彩,虽然是向史诗巨著方面靠拢,却没有史诗类型片的气势。
剧本上,涉及的方面,主线的中日美,中方地下党、日方的情报机构和美国的间谍机构,再加上副线的上海黑帮、德国纳粹,几方面看的令人眼花缭乱,故事也很丰富,可是这么复杂的设计却没有达到足够突出主线的效果,导演败在了不能把握各方面的特点,做深度处理,最后出来的效果就是背景年代糊成一片,毫无史诗设定的立体感。
主线方面,最重的戏份都在美国特工保罗和中方地下党安娜身上。
保罗作为绝对的主角,主要活动都是独行侠,不断的在各种场合中转来转去,而特别是报社和美国情报机关的场景,有些时候会让人搞不清他究竟是在哪,导演对美国情报机关、报社和德国纳粹这些的方面的表现不够用心,从这方面就开始脱离了史诗巨著的方向。
直到后半段,剧情需要,他和安娜的戏份才多了一些,但是依然是脱离背景,并没有时代感。
安娜代表的中方地下党就处理得更简单,完全看不出组织性,难道地下党就该这么处理?
至于日方情报机构,基本上就成了仓库的代名词;德国纳粹方面至少还有个女配角;上海黑帮却看不到任何黑帮的影子,只有一身二爷的打扮和几个手下小喽啰。
演员都是熟人,所以表演也不用多说,约翰库萨克和巩俐的表演很出彩,渡边谦很出彩。
发哥还是一副老样子,朋友还在说小马哥又回来了,几十年不变的耍帅演出。
还有只赚到几个镜头的Jeffrey Dean Morgan,不得不说他还真是适合演回忆戏,从Weeds到Supernatural再到Grey's Anatomy,三部红剧不是死掉就是变回忆再就是鬼魂,转战大银幕第一部浪漫喜剧P.S. I LOVE YOU又是老套路走会议戏份。
落到现在这样的评价,导演要付一半责任,另一半责任则在美工方面。
服装方面很出彩,特别是巩俐的服装,旗袍一身一身的换不停,养眼度十分;各位男主角和男配角的服装也算是尽了力;只是到了路人甲乙丙丁就有点儿过分粗糙了,黑帮过于程式化。
更让人觉得抽离的是布景,内景部分做得还像个样子,但外景就很过分了,怎么看怎么像舞台剧,真实度大打折扣,一副西方布景师眼中的旧上海样子,再加上灯光方面,难道是唐人街吗?
也许西方人看了会觉得这个就是他们一贯了解的旧上海,但是在国人看来就有太过分了,有些让人想到Sin City那种夸张的漫画感觉。
这样的一部史诗片,这样的背景做不到支持剧情的需要,完全弱化了故事本身。
想找原声来再听听不过找不到。
其实配乐方面也是一个败笔。
开场还好,到了中段就开始跟不上节奏,而等到二胡的声音一想起,已经让我对配乐彻底失望了。
负责配乐的是一个叫做Stephen Edward的人,在IMDB上列了他从1992年到现在配的八十多部电影电视剧,大部分都是些无名的电影,唯一熟悉的就是1993年的太极张三丰,连一部好莱坞主流的大片都没有,快20年过去了完全没有长进,不知道导演是想多节省才选了这样的一个人来做这部电影,还是导演已经预计了电影上映后拿不到预期效果所以放弃了后期配乐?
比较满意的是电影的结尾部分处理得很干净,兰亭为了爱情保护安娜牺牲,保罗带着安娜一起逃难,遇到没死的田中,被田中故意无视放两人上渡船远走他乡,而保罗用旁白说明了两人最后辗转回国参加了抗日战争。
情节处理简洁有力,虽然画面因为布景的原因有点儿混乱,但总算是收住了尾,虽然这个高潮来得一点儿都不高,与前面冗长的铺垫相比,算是平静收尾。
如果只是去看巩俐和约翰库萨克,其实不会失望;如果只是去看小马哥二十年后再耍帅,至少看到最后会非常满意;如果是想看一场史诗大片,那么最后只会失望而归。
一部可以拍得不错的电影被导演、布景和配乐三方面给拖累了,成品变成了一部鸡肋片。
影片前半部分我看得着实有点混乱,可能因为昨晚上没睡好,脑子反应有点慢。
电影试图渲染一个大背景,把众多人物关系一一铺陈开,于是Paul、Paul他朋友、纯子、安娜、田中、兰亭先生、日本线人(忘名字了)悉数登场,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就此华丽丽的撒开,每个人似乎都有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每个人似乎在光鲜的面具下隐藏着什么。
这个时候电影的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在向我们传达着这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谍战故事,等着摒住呼吸看我一个个给你抖包袱吧但中间有些地方我也不是特明白,Paul怎么知道安娜是间谍?
貌似我有一段看乱了没搞明白,但不管怎么样这也暴露得太快了点吧。。。。
还没怎么着呢安娜这地下**党就露狐狸尾巴了;安东尼怎么会一开始就对Paul那么信任?
然后随着电影的展开,导演终于把一开始那堆剪不断理还乱的线头捋顺了点,焦点只剩两个:谁杀了Paul的朋友?
纯子究竟是哪边的人?
然后给出了最后的解释: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爱情的力量啊!
看起来阴险毒辣不择手段的特务头子田中,因为嫉妒自己的情人纯子和别的男人在一起,一怒之下杀了情敌,其实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杀的人是啥身份,整个一上海版“冲冠一怒为红颜”啊。
最后还是很无奈的亲手结束了自己心爱女人的生命。
安东尼,尽管老婆一直把自己当保护伞,对自己感恩之情远大于爱情,还是在最后关头大度宽容的让自己的老婆跟别的男人走了,还深情嘱托Paul好好照顾安娜。
Paul,从一开始就被安娜电晕,此后一直不顾一切的爱着安娜,为了她脑袋挨了无数闷棍,不过毕竟咱叔是主角,主角的待遇是从优的,还是顺利带着美人跑路了,话说上海沦陷两人一起逃难那段,很有点乱世佳人里瑞特带着斯佳丽坐马车冲出战火的味道。
还有两个人在关口回答问题时,活脱脱一个二战版面签!
总而言之,这电影里的三个年龄加起来大约150岁的男人都是如此纯情,让我在小感动的情况下实在有点忍俊不禁。
所以这个电影,有谍战、有抗战大背景、有阴谋、有政治,但他们都是外壳是帮衬,真正的内核是爱情。
这种处理,让我真的觉的有点不太适应,因为一场轰轰烈烈的谍战大餐硬生生的让导演最后转成了爱情小菜,虽然都挺好吃,但就好比往烤鸭卷里注了一层浓浓的奶酪,奶酪是好的,烤鸭是好的,但菜不是这么吃的。
我看这片子的过程中一直都有点游离,它没有特别吸引我,倒真是个事实。。。。
只能说,毕竟它只是一部商业片,在编剧上太想囊括各种元素吸引眼球了,反而适得其反。
但是一直一直喜欢男主角John Cusack,所以还是肯定一下他的演技及努力的
周日赶个早场去三里屯看了"SHANGHAI"。
人不多不少,而且好多是上了年纪气质型的老太太,估计是未了再睹巩俐风采,也有可能都是上海人。
谍海风云这名字实在是老土死了,大写拼音的"SHANGHAI"不知道洋气多少倍,只能说王中军太投机倒把了。
电影情节实在没什么可说的,编剧和导演实在没有什么"谍战"方面的突破;在地下活动分子爱国情怀的表达上也轻描淡写的——毕竟是合资片,美国人大概也编不出什么太深刻的别人国家的爱国情结吧;爱情的表现上更是差强人意,那渡边扮演的日本军官田中,到库萨克扮演的美国探员索姆斯,再到周瑞发(纯粹大配角)扮演的上海黑社会分子兰亭,他们的爱情怎么都显得那么小家子气呢?
特别是渡边的田中,看似挺霸气的一个日本军官,竟然为了一个吸大麻的女朋友(而且还是他身边的探子)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说着什么“女人总是那么容易遗忘”之类的鬼话,最后还跪在即将死去的纯子身边哭得死去活来,还放走了巩俐和库塞克上船!
貌似性情中人,实际上很令人无语。
周大哥整个跑了个龙套,出场次数不多,而且又是个典型港剧里,虽然三妻四妾,但是对最爱的女人爱得可以牺牲一切,包容女人的所有过失,即使出卖了他欺骗了他,他也还是不能自拔,最后死在女人的怀里,还在为女人着想的大傻蛋。
至于库萨克和巩俐,这一对我其实觉得还挺配的。
但是不管两人怎么卖力,我就是体会不到那种应该有的火花。
即使那一场即将上床却没能得逞前的那段激烈的对手戏,我想问题在于剧本的空洞,而不是演员的实力。
这也是我给四星的原因。
那些谍战片该有的深明大义、爱国激情、视死如归的"大道理"似乎很难体会,灾难下的上海也无法让人体会到那该有的紧张和激动,大概是美国视角的缘故吧。
上次看到一篇中差评,有几个问题,我也想了想:1.巩俐的名字叫安娜:其实没什么不可以,毕竟安娜是上海高官的女儿,有洋气的名字也没什么不对;何况就像周润发演的兰亭有个英文名字安东尼一样,安娜可能另有中国名。
2.周润发和巩俐老在说英文:就像中央台拍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都是配中文一样,美国人毕竟有自己的语言考虑;另外,安东尼和安娜用英文对话都是在索姆斯在场的情况下,是出于礼貌罢了;有一场戏,安东尼还特意向索姆斯道歉,因为他和安娜用中文对话了。
3.上海为什么被故意做旧:好像也只是在港口和贫民窟那样的地方才有故意做旧,赌场那样的场景都是簇新簇新的呀。
今天看了《谍海风云》,不得不说这个片子故事很烂,但是亮点很亮。
一群大牌,好像过家家,拼情节一样,演完了一部历史背景极其沉重的电影。
一群痴情的男人,默默地成就着女人的梦想。
女人最是擅长遗忘,她们真是狠心的小东西,真的是这样的么?
只有他还是那样真实,那样让我着迷,20年前帅气的小马哥回来了,一直以为发哥演不回去了,但又一次的猜错了,就和世界杯一样,总是那么相信阿根廷,没想到发哥依然的潇洒帅气。
最后一幕,发哥一身风衣,风流倜傥,在瓢泼大雨中从车里掏出来复,动作干脆利索,顿时想起了小时候在金马看到的小马哥,自己都变成这样了,为什么他还是没有变,还能演出那个范儿,不得不承认,在那一刻太给力了。
看到最后只有爱情是唯一让所有主人公坚持的东西,国家民族友情之大义却都被抛弃,可是最后谁得到真正的爱情了呢?每个人都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这岂不是最大的讽刺么?
周润发爱妻子,可是妻子巩俐却爱上了美国人索姆斯;美国人爱上了巩俐,可是巩俐最后却中途离他而去;日本人中田爱上一个吸大麻女子,却不知她其实是美国人间谍;日本间谍爱上了一个日本女子,却不知她是中田的间谍最后把他出卖。
如果要说爱情是唯一的真谛,可是电影却告诉观众爱情是最可恶最不靠谱的虚假。
最令人可悲的是这个电影的角色没有任何坚定的立场可让人可泣可颂。
索姆斯一直要调查谁杀死了朋友想要报仇,可是最后却放了日本人一条生路;巩俐要杀死日本人,最后却被日本人放了一条生路;日本人一直要抓巩俐这个地下党,最后却放了她,难道是因为看到美国人和她的真挚爱情???
冷酷无情的刽子手怎么突然变成了脉脉温情有了人性?
一个刚才还在嘲笑日本间谍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怎么设下圈套的恶人突然变成同样为受害者了?
性格的塑造前后不一,陡然生变未免生硬。
电影毫无立场,看了真是让人费解。
没想到豆瓣的评分这么低。
我觉得这是很好看的电影。
很好的把握住的当时的历史背景:二战初期,美国人在中日战争、德国发动的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就算是有美国人被日本人杀死,美国也不会向日本宣战,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
主人公索姆斯在调查好友死因的同时,一路追踪的其实就是日本的舰队,索姆斯和康纳的线人最后发现贺咖号军舰不在了,直到田中点出珍珠港事件,也自然就知道,那9艘舰队就是攻击珍珠港的。
最后田中放过索姆斯和安娜,我个人认为一是索姆斯在他减轻自己情人痛苦的最后时刻帮助他,此时美日已经宣战,索姆斯当时看着田中的眼神是有国仇的,但是最后还是人情战胜了国仇;二是安东尼本来有机会打死田中,索姆斯当时也是拿枪指着田中,却留了一条生路给他;三是田中一直认为男人总是被自己最爱的女人被判,但结尾时刻看到索姆斯和安娜的真爱,大概也为之感动吧....电影还点到了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上海是唯一一个接纳犹太人的国际大都市这个史实,电影叫《上海》还是挺贴切了,上海的故事,就是当时国际形势变幻的缩影
特殊的背景下,间谍也有情,有些英国病人中的味道唯一可惜的是发哥:您在上海滩就不能有个善终吗?
看见发哥重新操起双枪的时候内牛满面
三星半。其实是部乱世爱情片,为何非叫谍海风云不可?上海元素略少,然则向广义的“中国”示好之心非常明显。不管是二战中国战区的正面呈现、对南京大屠杀的提及还是主人公对“上海”赤裸裸的示爱,都能看出一些很有趣的口风。情节就那么回事,不过不失,也没太多亮点。发哥这大号酱油打得……
一个导演的上海梦,破了
烂片一本,没有什么可取处。两个女人耍的几个男人团团转。鉴定结束。
又是许久不见的人。。。要看的。after:演技派终归是演技派,有些人是无法超越的,比如章子怡虽然神似巩俐,但这辈子也无法超越了,她永远都显得太肤浅和单薄。巩俐跟凯特温丝莱特那种丰韵又有深度的感觉越来越相似了。
你们都是江湖儿女,只有巩俐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第一次感觉巩俐好漂亮,约翰长胖了,呵呵。其实不怎么好看....
巩俐还蛮美的。。。。
我喜爱的菊地凛子的台词只有一句:“康纳…”,好抑愤好抑愤好抑愤,话又说回来,这些错乱的情感,孰真孰假呢
当男人柔情的时候,女人就显得坚强,其实终归还是女人顽强
完全没欲望看下去~
用了这么多大牌 拍出了这么登峰造极的烂片
也许这是我最难定标签的电影,看来片名,抱着去看谍战片的心情去看,结果却是一群战争中的中年人谈情说爱,男人都忙着爱情了,只好女人来爱国?真让人费解。巩俐身材还是很好,胸依旧挺拔,虽然脸要靠化妆掩饰,可风韵犹存啊,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周润发很霸气,这部电影其实是这两个人吸引我看完的
导演哈佛斯特朗姆迄今最差的片子
片子一般,就是冲库萨克去的
从头到尾都是黑蒙蒙的场景,防盗版做的真好。
每个用生命演戏的人都是神。
这里面巩俐不错
唯有巩俐的换装是亮点,全场赵感叹了4次:风情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