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我点了5星推荐,无论是剪辑、画面调度,还是故事情节,还是演员表演,我觉得都很好,确实是综合很优秀的一部剧。
我喜欢剧情的一些安排,例如对于妈妈和女儿共同上存在的问题,既给了直接的呈现,例如说一些争吵,一些无法进行的谈话,但也给出的温柔的解决方式,两个人很缓慢地,你一下,我一下,不再冲突,而是尝试着互相理解,尝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沟通。
剧里探讨死亡这个议题,感觉有在传达尊重生命,感知生命里的事物的温度的想法,剧中的一些情节,真的会让人对生命,或者说死亡这种议题有一些思考,例如说大姨一开始把死亡比喻成走向无光巷子的话,例如一个个往生者和他的家人的故事,例如转正时三悦对于岗位职责的理解和展望的变化。
里边也不乏一些有争议的细节,例如说,对于抛弃姐姐的父母,孩子应该怎么去对待,对于一个抛弃自己多年的父亲,临终时见面,又应该时什么态度去面对,剧里面给了剧里的做法,而这些都让我有所思考。
此前我并不会去思考相关的问题。
剧里的爱情观感觉也挺好。
也没有很狗血的cp,特别是三悦和医生的cp,发展得特别健康,有种很安稳,很温暖的陪伴感,让人感觉很美好。
娅男的恋情会有点曲折,但是娅男从始至终都很清醒,我觉得其实也很好,很开心她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感情。
总的来说,这部剧的各种观念都很与时俱进了,故事也较轻松温暖,涉及的议题也带一点深度,但又不至于沉重,真的是很好的一部剧了。
有感动的部分,比如年轻导演留给三悦的那封信:“对于活着这件事情,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撑着,那么能有很多很多的恨,或者,一点点牵绊也就够了。
”他留给了她一条狗,取名礼物,希望这条狗能成为她继续活下去的一丝牵绊。
But这部剧的某些人设真的令我无力吐槽,尤其是男性角色。
生活中遇到那么多渣男也就算了…为什么追个剧还要忍受可爱的小姐姐们的渣男CP啊。
陈法医纯纯把周娅男当备胎,一被甩就开始献殷勤,喝醉了就发“娅男我爱你”,清醒了又开始装糊涂玩暧昧,对方有新对象了却又打着朋友的名号关心和干涉,最后来一句“受之前婚姻失败打击 不敢爱怕受伤害”就把渣男行径洗白了?
两人还幸福地在一起了?
你受过伤,女生就活该被你这种忽冷忽热的暧昧行为吊着吗?
想疗伤滚远点治好了再回来啊,这么吊着别人还觉得自己特深情特可怜是吧。
还有男主,招呼不打一声就去参加前女友的婚礼,面对女主的表白 说“我们牵手的时候我心跳很快 但我不确定是因为刚分手后的空虚 还是因为那个人是你。
”大哥你一早看出对方喜欢你了吧?
不确定的话别牵手别抱啊。
男生是都这么喜欢玩暧昧,不被逼到一定程度就死都不表白吗?
虽然这两对都是He,并且能看出编剧在努力让观众喜欢上他们,但抱歉我真不觉得忽冷忽热玩暧昧,牵完抱完还在犹疑是不是喜欢对方,是负责任的表现,也不觉得是一句从前受过伤就能洗白的。
自我感动是渣男逃避道德责罚最惯用的戏码,边说着“我害怕 我不确定自己能给你一个未来 所以不敢给你承诺”,边心安理得地和女生做着有实无名的情侣,还觉得自己谨慎而有担当。
以陈法医那么怂的性格,娅男意外怀孕多半下场会很惨,剧中硬是强行洗白成了一个对妻儿负责任的男人,还借梁格格的口带头磕CP,属实是无语。
死,向来是中国人最避讳的字眼。
我们畏惧离别,害怕死亡。
但却有一群人,必须与「死」打交道。
只要有人离开,他们的工作才正式开始——
三悦有了新工作 (2022)8.42022 / 中国大陆 / 剧情 / 李漠 / 周依然 杨新鸣
三悦不喜欢工作。
“为什么不能让喜欢工作的人工作,让喜欢躺平的人躺平,想卷的努力卷,想佛的尽情佛呀。
”家里蹲了一年的三悦,在和妈妈一次激烈的争吵过后,正式离家出走。
她也不是没有努力过。
综合成绩第一又如何,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没有容得下她的地方。
现在就连这个家,也容不下她了。
不如死了算了。
正在大桥上吹风发愣,碰巧遇见了大姨。
大姨也知道三悦的脾气,便给她介绍了份工作。
“化妆师,跟你专业也算对口吧。
”明天就上人单位门口报到。
三悦起了个大早,赶到大姨给的地址门前——市殡仪馆。
囊中羞涩,又想跟妈妈怄气到底的三悦,咬咬牙便开始干了起来。
上班第一天,就诸事不顺。
第一次值班,大半夜的被车队司机吓个半死。
放着死人的铁柜子里,竟然传来了敲门声。
一打开,睁着眼睛的“死人”张嘴了,“好冷啊”。
三悦直接就地昏迷。
这一昏过去,醒来便是第二天。
原来昨晚在停尸房里的“诈尸”,是前来体验生活的纪录片导演。
其实,导演本人也时日不多了。
对于死亡,他很是坦然。
只不过无法接受的,是自己的父母。
从小到大,他都是家中最得到偏爱的那一个。
甚至为了养他,父母遗弃了姐姐。
对于姐姐,他于心有愧;但直到姐姐因病去世那天,他却都没来得及说一句对不起。
如果不是因为他,姐姐就不会被遗弃,或许也不会死;而年迈的父母也不会做错事,更不会无人赡养、孤独终老。
带着太多的牵挂和抱歉,他还是离开了人世。
不管是对生的遗憾,亦或是对死的恐惧,对于初入“生死场”的三悦来说,都太过晦涩难懂。
离开之前,导演给三悦留下了一封信和一只小狗:“对于活着这件事,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撑着,那么能有很多很多的恨,或者一点点的牵绊也就够了。
”在殡仪馆工作的每一天,都在不断地迎接死亡的到来。
此时的三悦还没意识到,这份看似冰冷的工作,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牵绊。
豆瓣8.3,是近期播出的国产剧中评分最高的一部了。
也是国产剧中鲜有的,直面死亡的题材。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死”这个字,实在太过刺眼。
晦气、诅咒、更充满伤痛。
目的地是殡仪馆,司机会拒载;职业是遗体化妆师,房东会赶你出门,兼职老板会把你辞退,相亲对象会伺机溜走。
靠近殡仪馆的小区,房价没有最低,只有跌得越来越低。
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无法接受“临终关怀”。
但实际上,即便我们试图把“死亡”放到很远的位置,它也依旧离我们很近。
每日朝夕相处的亲人、同事,突然患病、离开人世,不过一瞬间。
只是修个手机的片刻,一扭头,维修小哥便倒地不起。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意识到死亡正在不断靠近。
当伤痛像海啸一样侵袭而来,没有人能够做到平静地面对。
而殡仪馆的工作,“都是为了让去的人安心地去,活的人安心地活。
”或许在有的人眼里,离开的人们迟早都会化成灰烬,一切不过只是形式主义罢了。
但有的往生者,终生未婚,送走她的唯有相伴的老姐妹们;有的往生者,留下太多遗憾,唯有生者帮他们实现完成。
化妆也好,骨骼修复也好,这都是人间最后唯一能给他们修整的体面了。
无意间闯入死亡结界的三悦,从冷漠到恐惧,从害怕到熟练,从非黑即白到理解共情。
生死这件事,哪是简单的一份工作就能参透明了的呢。
三悦的同事格格,在小的时候曾经遭遇过性侵。
她以为逃避人群,把自己痛苦述说给已经离开人世的往生者们,就会有好转的一天。
但没想到当作恶者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她依旧没有对抗的勇气。
抱着痛苦去死,成为了她解脱的唯一方式。
父母离婚,长年累月的责骂与压力,也是曾经的三悦想要死的理由。
她没有牵挂,不想努力,对于活着这件事充满沮丧。
但如果真的去“死”了,她们的这些痛苦又真的能够解决吗?
表面上看,那些生离死别的故事,似乎想要教会我们怎么面对死亡。
但比起面对死亡,好好活着才是我们应该研习的课题。
剧中总是充满了太多的遗憾。
父母始终无法接受,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就这样走了。
直到看见儿子的另外一个身份,为了实现父母的期待,痛苦地活着。
父母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儿子不喜欢金融、不擅长人际交往,喜欢园林设计。
好不容易决定为自己而活的儿子,却再也接不到面试通过的电话了。
为什么这一切,总是要等到生命终结之后才发现呢?
死亡不是原谅与和解的理由,生才是。
格格把小时候的事情,告诉了爸妈。
如果有自己无法承受的痛苦,那么就多找几个人,一起扛。
三悦终于和妈妈选择了和解。
“为什么做错事情的是男人,到最后却是两个女人在互相伤害呢?
”虽然妈妈说话依然那么“刀”,但三悦也渐渐找到了和妈妈相处的方式方法。
对于生者而言,我们能做的,便是尽量让这份可能带来的遗憾,变得小一点、再小一点。
我们也必须承认,感动太密集,眼泪太工业,金句太刻意。
这都是它的问题和不足。
或许明天来临,依然有无数的中国人谈死色变。
但至少在今天终结之前,有人愿意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减少哪怕一丁点的遗憾。
也是一种胜利。
*本文作者:D
首先此剧是由我的闺蜜推荐我看的,亲闺蜜啊,说这个b站评分特高,讲殡仪行业的,可以引发我们对生死的探讨。
我兴致盎然的就去看了。
结果——讲个鬼的殡葬啊!
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打开了X音,X手,X红书,XC浏览器的推荐页了呢?
这不讲的是:震惊!
我母亲为了我的后爸,居然忍心打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我不知道,她,爱过我吗?
震惊!
年轻人躺平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状态?
震惊!
话剧院拒绝大学生求职,居然只因其是女生?
当今中国社会,是否依然存在性别特权?
震惊,花季少年跳河轻生为哪般?
是社会的压力,还是年轻人的脆弱,是人性的沦丧,还是道德的败坏……躺平,轻生,原生家庭,重组家庭,性别歧视,职场纠纷,医患纠纷……这是年度微博热搜大赏吗??
转发的时候带几个话题啊???
女主接手的那些死者们,有一个不蹭着两三个热门话题咱们正常地离世的吗?
各种挑动情绪的信息这么一通狂轰滥炸,我的情绪都有点忙不过来啊!
而且片中动不动就说95后,95后,看不起谁呢?
没错95后是有点摆,但是剧组你是不是得先搞清楚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95后之所以躺平开摆完全是因为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而不是我们95后自己犯贱。
而且女主找不到工作,居然怪重男轻女!?
什么意思,是想先打出一个“关注社会问题”的好幌子,然后真正的行业内卷,学历贬值,年轻人就业困难的问题避而不谈了是吧?
然后你再看这个女主是个什么人?
第一集,在家追剧吃泡面,和妈顶嘴,就是不去找工作,骂她后爸,最后妈妈打了她一顿把她赶出去了,她委屈巴巴。
我想说那你是没见过我们西北的妈妈,我妈妈要是打开门看见我的房间一堆泡面桶子,马上就一耳巴子过去把我扫地出门了用得着听完你骂完你后爸还和你bb那么长时间吗?
第二集,女主进入殡仪馆工作,拒绝遵守规则,和师父顶嘴。
想说啥,95后整顿职场?
整顿职场不代表蛮横不讲理好吗?
叛逆不是只想着自己,不是巨婴好吗?
先不说你有没有尊重死者,你首先尊重活人了吗?
我就想说,我们95后不这样不这样不这样,谁要是这样那你先反思一下自己的三观不要认为这是95后的问题谢谢。
还有感觉电视剧温馨的,拜托了,弄几个开柔光滤镜的画面,让里面的角色说一些心灵鸡汤和伪文艺台词我听着都尴尬……你要说单纯只是尴尬点也不算什么大事,但是最令人气愤的是温馨背后刻意夸大的各种对立,以及刻意塑造(抹黑?
)过的所谓的95后的形象。
这是真的在关注社会问题呢,还是挑动社会问题呢?
这是真的在关注95后呢,还是开着上帝视角,高高在上地解析95后呢?
支持国产职场剧题材多元化发展。
但是像这种假借引发思考之名故意挑动争议的电视剧,越少越好。
像这部剧这种类型起码也得到九分以上吧,不明白为啥还是八点几,国外有的剧分分钟九分,哎!
作为一个95后希望以后剧的标准都按这个卷起来!!!
好喜欢女主这种打直球的性格啊,看女主有时候的拧巴劲仿佛看到了我自己,还有些与父母相处的矛盾等等,不过女主还是很幸运能遇到罗大淼这么一个男生的,起码他是现实意义上的正常男生。
最后表白下这个女主周依然吧,可塑性很强啊,希望以后能多多看到她演的电视剧电影!
2024.09.30 从前读了《烟雾弥漫你的眼》,也是一个年轻女孩在火葬场工作的故事,语言轻松诙谐。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谈“死”色变因而避之不谈,这部剧对这个话题的处理不会过于严肃,也没有失去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从题材到演员都是佳作,希望能有更多这类作品去展现被忽视的那些职业和不同视角。
第一集就被那只秦伟托付给三悦的小狗戳中泪点。
摘录:高馆长:中国人的葬礼,活人总是比死人更重要。
秦伟:大姐说过,对于活着这件事,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撑着,那么能有很多很多的恨,或者一点点的牵绊也就够了。
刘师傅:家属可以在肉身消失之前,去碰碰她的皮肤,摸摸她的五官,去抱一抱她,跟她说说话,哪怕现在是冰冷的,但至少可以让他们的心情有一个最后安放的时刻……不能告别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刘师傅:对遗体化妆师来说,往生者才是我们最应该感谢的老师。
你用心多少,就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多少。
三悦:我有些恍惚了,眼看着上一秒还活泼的生命,下一秒就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这就是死亡吗?
蛮横到不讲一点道理的死亡。
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一个会先来?
身为普通人的我们究竟应该要做点什么,才能抵抗面对死亡时的那份巨大的虚空呢?
罗大淼:我是生的守门员,你是死的摆渡人,这么算起来,咱们还算半个同行。
周娅男:人只有在立遗嘱的时候才能明白,哪些人更重要,哪些事要珍惜。
三悦:为什么做错事的是男人,到最后却是两个女人在互相伤害呢?
高馆长:直到死亡降临,我才发现那些原本我觉得矫情琐碎的表达,那些消磨在生活里已不可捉摸的深情,都一下子变得无比珍贵和可爱。
高馆长:道谢、道爱、道歉、以及终将面对的道别,这四件事啊,就是我遗愿清单的主题。
都是我们应该去做,却总是忘记的小事。
陶主任:我这一辈子过得很舒心,他从来就没负过我。
如今他要与青春共跳最后一支舞,我要成全他……毕竟,爱比结局更重要。
三悦:哪怕知道我的选择会让你失望,但我还是想过自己的人生。
陶主任:……直到给他销完户的那一天,晚上我睡到半夜觉得口渴。
就迷迷糊糊的喊了句“老高,我想喝水。
”等了半天,我突然间一激灵就醒了。
我在喊谁呀?
他也听不见了。
床边空空荡荡的。
他再也不会起来给我倒水了。
这个时候我才突然间意识到他真的走了,真的只剩下我一个人,但日子还得过下去,不是吗?
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我们俩有个孩子,我现在会不会好一点?
会吗?
不知道。
那可能会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可能在你们眼里,看我不至于像现在这么孤单,这么可怜,但对于我来说,如果再选一次,我还会这样过。
三悦:我想殡葬行业之所以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处理逝者的遗体,更是为了告慰生者的心灵,去抚平伤痛,让他们看到亲人在死亡中所获得的尊严和平静。
早上走路想到这部片,是真的不喜欢女主。
三个月了,在殡仪馆待了三个月,转正考核的时候却说能十分钟搞定一个尸体,想挑战更高更难的尸体化妆。
我特么简直不是一个正常人能说出的话,三个月都没明白如何敬畏死者,敬畏生命,要被辞退然后轮岗了几天就瞬间大彻大悟了。
说是要给成长的时间,但你这成长时间是真弹性啊。
说话也是真的好不客气,对比出来,老高和师姐态度是真好啊。
去人家婚礼,梗着脖子说我是遗体化妆师;对着一个要死的人说真好啊。
我……黑人问号,情商低也不能这样肆无忌惮口无遮拦吧还有,粗心大意弄错要焚化的尸体,被师父训的时候,掏出手机看信息,然后质问,你把我狗丢了?
我……啊啊啊啊编剧你到底想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女主,九五后也没这么疯啊对,我真的觉得女主好疯啊人家死了老公,她在那里笑;偷看别人解锁密码翻师姐的手机……说实在话,如果身边有这样的女生,我会有多远躲多远,不敢接触。
因为说话真的很刺耳,我怕刺激到我自己这颗小心脏,我不是小四川那种性格,动不动就被凶巴巴地骂有病,还能勇往无前和女主做朋友,如果不是之后看到他喜欢格格,我还以为是喜欢女主。
这个演员演技很好,但说实在话,这个人设太疯太丧病了,好像把一堆愣头青的设定加在了九五后的身上。
女主98的,是24不是14要搞成长线也不至于初始设定这么抓马啊九五后想躺平的人一般都佛系或者说丧,但女主是又丧,攻击性又强秦导要买骨灰盒的时候,女主没跟着一起买,她心里想死的欲望是很低的,她只是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觉得死了也可以。
但是这个死需要一个契机。
所以在接受了狗狗之后,离这个契机便越来越远了。
她不是真的心存死志,她就是被妈妈骂久了心里窝火而已。
唔,怎么说呢。
这个题材真的蛮好的,切入点也很好。
但主角人设稍微有点奇怪。
而且殡仪馆,这种市级单位真的应该蛮紧俏的,就算你有门路,也不可能只有你一个新人。
我想起之前知乎上有小白写文,我去瞅了两眼。
哇,把学校图书馆的职位当做烫手山芋,最后被不慕功利的男主捡漏做了个兼职。
我……太悬浮了,真的太悬浮了。
不管是学校的,县级市级的,图书馆真的好紧俏啊。
基本不对外开放也就算了,而且N多年不会有职位空缺出来。
殡仪馆同理。
编剧写的剧情,给我的感觉就是,又悬浮又煽情。
每集都想要让人哭出来。
这个哭出来还不是靠剧情,就是靠人死了,家属痛哭忏悔,让演员强大的共情能力把你拉进来一起哭。
最新的一集,估计是觉得审美疲劳了,直接把馆长祭天了。
好家伙,真的好家伙。
虽然我也哭了,但这种纯煽情的剧情我真的觉得大可不必。
现在死的人都是亲情线,尤其父母子女的比较多,编剧你可以再开发开发友情嘛而且刷的一下三个月就过去了,女主还能在考核的时候说想挑战更高难度的。
你这三个月为啥要简略成这样呢来点恶人坏人的死亡啊,或者无辜生命啊,不是每个人都有故事的,但每个人都会经历死亡。
——————这部剧有优点,它的大方向和主题都是不错的,这也是我看到很多up主在安利的原因。
但是,有太多细节恰恰暴露了创作团队的敷衍和悬浮。
这些细节问题真的非常影响观感,说明了这部剧是全无根据的凭空幻想,或者说有根据,但不多。
在这种幻想的基础上,你去讲生死之间的情感,这本身就是一种自大。
不能够因为国产剧低迷,就强行将中等水平的剧拔高到它所没有的高度。
我也不鼓励这样的创作,因为我没有看到创作团队想要认真打磨的态度和真心,你没有这种态度和真心,却在剧里大讲鸡汤,只让人觉得是不切实际的空话。
想躺平不想工作不是很正常吗,各种想死,为自己想各种死法也很正常呀,上升到需要人拯救就夸张了吧。
我独生子女从来没觉得父母付出是应该的,中考志愿还有高考复读我没听他们的意见现在感觉挺后悔的,虽然听了可能也是另一种后悔。
我本科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能进厂上班,但自己养活自己,不靠别人(包括父母)的感觉真的很好。
毕业进厂四年,现在是自由工作者,从事文保工作,虽然也很想化成光,不在这个世界留下一点痕迹,但人生毕竟也没有这个选项,我们只能好好活着。
第七集在我心里真的值得给出满分。
“把伤疤变成武器”,看见这个标题的时便想到了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那句——“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在第七集中,独特镜头语言和叙述手法书写出了关于慰安妇的那段历史。
那些苦难,那些伤疤,那些愤怒,那些抗争,那些血与泪,那些痛与恨,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都不应该被淡化被抹去,都必须牢牢记住时刻警醒。
敢于书写这段历史选取这个题材并用影视作品的形式讲述给更多的人看,是这部剧值得被认可的一个很重要的点,也是国产剧值得被期待的一个跨越。
就目前观影的七集来说,编剧敢写会写,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是真实有质感的,导演的镜头语言独到,拍摄视角也蕴含思考,有新意和深度在,除了几处台词剧情的升华有些不是那么自然有点突兀外(但毕竟还是影视作品,和现实肯定会有出入,包括像语言、故事走向都能让人感觉到影视化加工后的润色,这也在所难免,可以包容),《三悦有了新工作》这部小破站自制的影视作品真的值得被看见被认可。
另,每集的标题都好爱,真的太会取标题啦。
其他的一些感受等认真看完余下的六集后再作记录。
一点也不真实,卖弄,煽情,对白粗……第一,居然没有人烧纸焚香做纸人纸屋和祭拜。
第二,好假的剧没有人做法事,没有十八相送可以理解,但没有封建迷信,太假。
第三,电视里在描绘这个行业的时候,里面居然没有骗子。
第四,竟然会和谐到没有出现同行抢人相斗相杀,根本就是扯蛋。
第五,导演没有去真实现场体验过,没有魄力,去了你就知道你拍了什么剧。
第六,虾扯蛋的对白。
第七,导演啊,你拍这个行业,居然不拍灰色和黑色收入,看了六集弃。
第八,三悦哪来那么多废话,导演至少去医院看看,医生一天天累得半死,哪有空废话,还TMD总结,总在做感动自己的事。
第九,我挺喜欢陈法医,真实又多变,不专一,对事业清醒,在生活中想寻找刺激,这才是真实的人,别在电视里搞假大空。
情理之中的故事,意料之外的治愈,立足中国社会现状,以殡葬工作者的视角叙写世间情感,很美好的一部剧
好累啊 随手看部剧被逼着哭 谁的眼泪是大风刮来的啊
太满太巧
国产电视剧有的毛病她都有:假、大、空。明明是一个严肃又寓意深刻的题材拍的跟偶像剧一样,打咩。
😭拖了两个多月终于把最后两集看完了。尽管有评价批评剧集定位有投机取巧讨好年轻人之嫌,但我确实被讨好到了(比手指)~哭得很爽,看周依然梁靖康小情侣相爱也非常开心,还图啥?
没看完,导演和编剧都太做作了,演员再好都咽不下。
及格
我永远相信B站的眼光,出的剧都能连接年轻人的心灵,感谢这部剧治愈了我,我想重启人生,现在就差一个新工作了。友情提示:对于一个待业啃老不被父母理解的女生来说,第一集头十分钟是纪录片,从赵三悦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接下来的部分,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纪录片。
剧情不够 煽情来凑 强行冲突 各种矫情 只有题材加分
前几集剧情很有意思,甚至可以上四星,但后期部分剧情过于剧本显得不踏实,不仅不接地气,台词还过于鸡汤。整体来说,剧的质量不错。PS,大力娇和马田又在一起了。
真好看!!每集都很好哭,不是悲伤是感动。今年最佳
如果没有最后的父亲出现和硬要原谅,就是5星电视剧,虽然逃不出职场一定要爱情的恐怖,但是不得不说,在每集里还是讲了正事的,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值得嘉奖,如果这个电视剧放在以前,一定是5星剧,只是现在的人审美拔高了,要求也高了,这剧里不合理和不够完美的部分依然很多,但是作为休闲剧,已经不错!
说教使人乏味,适合给小学生看,寓教于乐。
这种题材只要正常发挥一般不翻车,也挺适合在台词里透露些人生哲理。但问题是编剧过度显摆,很多鸡汤式的台词挺空话的。慰安妇那集完全没必要,第八集纯靠旁述来呈现死者很尴尬。为周依然多打一颗星
高开低走,前几集看着还可以,后面越发潦草。虽然以生老病死主题的内地电视剧比美剧和台剧落后了好几年,但还是鼓励下吧。非科班的周依然演技还可以,能入戏,有灵气;身为已经有段时间的梁靖康颜粉第一次看他演的戏,真就只能用可怕来形容了,而可怕的程度是能让人粉转黑的 ,无论他参演的哪部剧只要是低分他都要负很大责任,反之如是拿到高分也跟他没有半毛关系,目光呆滞台词生硬毫无灵魂,太可怕了!!!看完他的表演,感觉他的颜也没有那么好,非常挑造型的。
编剧成年了吗?心智没超过十五岁吧,一股子小孩子臆想成年人世界的味道,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导演也没生活吗?她乡拍成那样,殡仪馆题材拍成这样。
我憎恨一切鸡汤式的抒情,实在太不真诚。
1. 秦伟;2. 礼物;3. 罗医生;4. 妈
剧情略抓马,不及我在他乡挺好的
台词简直是恶心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