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和南
Viet and Nam,越与南(港/台),Trong lòng đất
导演:张明归
主演:范清谐,陶维袍丁,Thi Nga Nguyen,Viet Tung Le
类型:电影地区:越南,菲律宾,新加坡,法国,荷兰,意大利,德国,美国语言:越南语年份:2024
简介:幽深的矿井下,越和南的爱在黑暗中默默滋长。煤尘染黑了他们的脸庞,也蒙蔽了未来的方向。南渴望逃离这窒息的生活,将偷渡欧洲视为唯一的出路。然而,母亲梦境中父亲的呼唤,将他们引向旧日战场,踏上寻觅南父亲遗骸的旅程。南内心陷入挣扎,一边是爱人与家乡,一边是充满未知的未来。当矿难突如其来,南在黑暗中预见了偷渡的绝望,他开始..详细 >
018
从树房子到越和南,张明归的电影形式一直很吸引我。甚至比金色茧房更胜一筹
地上和地下/丛林和城镇/眼前的土地和外面的世界,空间的不同并未催生更多的人物变化或期待中的魔幻感,些微的现实痛感也不足以引起任何激荡。
1h50min退,憋了很久不想打扰身边的人,可是实在受不了了。AI大量分析阿彼察邦拍出的电影也不过如此,劳工,偷渡,战争,同性和创伤记忆全部集齐,但元素毫无秩序和感知地罗列在一起,人物也像僵尸一样做着吻戏和哭戏,所有性质的台词都只有一个空洞的语调,好可怜的演员。
神來一筆與謎之操作一樣多,驚喜與遺憾一樣多。看片名,便不難猜出張明歸導演的言外之意,只是我起初猜測是對南北越南的擬人化,沒想到是世紀之初對越戰創傷的爆發,而且和《神聖無花果之種》一樣,犯了過早地暴露宏大敘事的野心,但是萬幸以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方式呈現,消解了偽現實主義的感覺。但是張明歸又並不是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後者是未知、是流淌、是可以有無限想象,而張明歸的意圖太過明顯,人為的設計感太過顯眼,便讓一切的如夢似幻、半夢半醒顯得刻意。以同志為始,以同志為終,即便這一段感情有著情與欲的潮濕、生死共赴的癡纏,是電影中最完整與搶眼的存在,可惜也不過是越南創傷的配角。2025年度大銀幕觀鳥指標已達成。
电影隐喻太多,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冲淡了剧情,但这个类型的电影还是有意思的。
又一个范天安?甚至还远远不如
77届戛纳一种关注入围。逝去的人与执念的梦,战争的伤痕与不见光的情欲。林中河边太阳光线变换、神婆出场180度镜头调度、一个镜头跟随人物从陆地到海里、漆黑的地矿里发光物质好似满天繁星,拍的挺有味道,但是吃耳屎也太他妈恶心了吧!
有一股沉浸的魔力让你可以一直看下去,历史的幽灵交缠两个黑夜般的躯体在不断回溯和探寻,散文般的叙事让电影充满了文学性
“那么 我们只相隔三十厘米”
#29thBIFF# 可能是上一部补觉了,这一部倒还蛮精神,虽然也完全能预料到是个很闷的片子。表面上似乎在讲同志线,其实更多地还是在讲越战伤痕、个体漂泊、自我放逐这一类的主题,独特性下包裹的是某种共通性。我对这类片子实在不太能吃得下,不讨厌,但也很难喜欢,感觉这类风格也是一种“批量制造”了,这世上真的不需要那么多“阿彼察邦mix蔡明亮”们。
感受不到什么爱,但还需要再了解一下历史
#77th Cannes# 6/10 一些都似乎只为了那一幕,漂泊“夜空”下的相拥。
像20年前的中国电影
两个人在矿下的时候好像躺在星空里
[2024.11.20 @信義威秀〔金馬61·28〕]
挖骨和挖煤是一回事,埋在礦井和埋在歷史灰燼是一回事,在塑料袋裡過河和在集裝箱裡渡海也是一回事。越和南,生和死,埋在煤裡和沈入海裡,都是一回事。有詩意但真的非常非常stereotypical 的東南亞電影,實在看得非常困。
借鉴了阿彼察邦早期电影的两段式结构和美学,父辈的越战创伤、矿工们恶劣的工作和生存环境、偷渡去发达国家的计划,连接起越南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挖掘父亲的尸骨隐喻对含着血泪的历史伤痛的挖掘,这个过程被挖到美军炸弹中断,正反打镜头里和深渊里的父亲对视后“中枪”倒地,以神奇的方式与素未谋面的父亲有了交流并体会他的死亡。首尾呼应的两人躺在煤堆上的镜头像是他们的身体漂浮在宇宙的星河中,但实际却是他们的集装箱在无边的大海上沉浮,兼具浪漫和残酷。这份“禁忌之爱”在苦难当中更加难能可贵。导演很擅长在不那么美的场景里利用视觉错觉找到有趣的构图和诗意瞬间,比如矿工们领工钱时手下意识地把黑手印抹在透明玻璃上,隔着玻璃像是抹在了矿主的脸上。采耳时景深处电焊的火花从耳朵的位置溅出。叙事节奏慢但信息量很大。
借同志议题顾左右而言他,砍掉40分钟甚好,无聊的附带的剧情过多着墨,战争伤痕,家庭关系,乡愁物语,一堆轻飘飘的散文意象浸入故事中,喧宾夺主主次失衡,东南亚的影视一直给人无病呻吟的做作派创作动机,冗长无趣极了,但是有几幕的摄影又确实富有诗意和艺术成分,不过仅此而已。★☆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