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风格效果而言,影片完全继承第一部黑白电音的夸张漫画基调。
阴森冷峻的背景、夸张激烈的剧情、癫狂鲜明的人物、犀利深刻的独白等虽超乎常理,却给人意外的现实感。
黑白灰三色组成的特质画面不时被红唇、鲜血打破色调,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
而各种极致病狂的诠释虽不如第一部那样惊天动地,但暴力美学亦被完美呈现于荧幕前,可谓一场视觉盛宴。
诚然,Eva Green的独撑大戏以及众多配角的喧宾夺主并无益影片整体,反而内在反映了该片人物塑造上的缺失。
首先,电影缺乏《罪1》强烈的雄性魅力。
一个只占三分之一戏份的蛇蝎女难以撑出令人期待的沧桑沉重感,而各个貌似末路猛男的男主却有意无意被沦为赔衬。
或许因为大篇内容并非来自原作漫画,没有变态的黄杂碎,没有可怕的食人少年,所有角色大都经历着不过瘾的冒险,杀伤力明显不足。
血腥暴力也不够第一部的逼格,失去了漫画可以先天创造的无数疯狂可能……除了角色差强人意,另一令人诟病之处是本片将各个故事串为整体而非隔入不同子篇。
这一改动对剧本构思要求更高,若做得恰到好处,精妙串联会使观众更有观影整体感。
可惜,由五段漫画组成的三个主要故事轻重相同未加调整,不仅众多辅助角色被湮没于似有似无的主线之中,三条脉络也无一能主导大局。
因此脱去漫画的外衣,影片模糊、凌乱的叙述很难编织起一个强大的故事。
相反,《罪1》十分聪明地以漫画方式将影片截为四个独具特色的篇章,虽然短小却各自精彩,同时互相穿插,脉络清晰,使得影片整体感未被完全打破。
整体而言,虽然剧情人物经不起剖析,风格与手法在数码视效横行、题材标新立异的今天也绝对称不上石破天惊,《罪恶之城2》却是一部在众多方面延续了我们对前作热爱的诚意作品。
对于钟情黑色犯罪题材的影迷而言,以该片填补九年的遗憾也可以勉强将就。
可惜伴随续集不尽人意的市场效应,黑色烟花下一次华丽绽放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眼睛好累,看1的时候都没有这么难受的体验,其实不喜欢这种所谓的还原漫画风格,最莫名的是黑白灰的囧瑟夫与彩色的妓女(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对比确实鲜明,但除了能证明导演的技术之外看不出有什么其他意义,其他彩色元素出现的也是极为任性且没有规律:霓虹灯上的文字、汽车尾灯、伊娃格林的眼睛与红唇等等,一直在想这怕是代表了什么深刻内涵,然后后来感觉是自己想多了,不过色彩的运用倒是能够掩饰一些剧情的浮躁感。
本片由三段彼此交织的故事组成:父与子、蛇蝎美人、艳舞女郎的复仇。
这三个故事除了依靠米基洛克和酒吧串联外,内里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并且时间线也很混乱,分开叙事或许更好。
完整度最高的是伊娃格林扛大梁的《蛇蝎美人》,然而也不过是个烂大街的三流故事而已,被美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保镖、富商、警察个个蠢笨如驴,来自老城的妇女战斗天团特别是耍刀的那位又过于逆天,整个扯淡的故事结束之后,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只有伊娃那双绿莹莹妖气十足的眼睛了。
囧瑟夫那段故事有一些戏剧性,故事的发展却很莫名,几乎还未达到高潮就突然萎了,令老衲感觉有些讶异。
这个故事如果能够适当丰满倒是有可能比《蛇蝎美人》有些趣味性。
最无聊的是杰西卡阿尔巴这段,一直不停地在舞台上各种扭动身体的阿尔巴身材无可挑剔,老布鲁斯威利斯也出来打了个酱油,但仍然不能掩盖剧本的糟糕,大篇幅集中精力演绎阿尔巴的内心变化使人感觉无比乏味,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走上复仇路,那一段又拍的如同玩笑一般,确实这很漫画,但完全一点都不电影。
比起罪恶之城1,当年惊世而出的妖异迷离的感觉在2中已经荡然无存,留下的是刻意、是炫技、是只得其形而神魂尽失,感情上给三星然而并不值这个分数,这个系列这么拍下去是要不得的,可以在本片终结了。
画面色彩依旧延续了黑白的浓重基调,构图也遵循着漫画风格,脑浆喷出的血红和金光闪闪的手枪,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暴力那么美,但是昆汀的抽离使得这部影片丢失了灵魂,就像一具完好的尸体,什么器官组织都在,但就不是活的。
一切的挨打、一切的出击都显得略微装逼,傻小子被利用的刻骨也没有第一部铭心,警察的小心脏也过于脆弱,还没等怎么着就自尽了。
赌徒约翰尼的千术是很牛逼,但同时也很幼稚,竟然轻易相信大BOSS会服输。
孤独硬汉依旧孤独,只是这次变成了小配角。
蛇蝎女郎的诡计太过表面化,表演过于舞台化,但是那一张烈焰红唇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唯一的色彩脱衣舞娘真的很性感,但是内心过于柔软,不禁会让男人产生保护欲。
里面最让我喜欢的角色就是大BOSS,虽然坏到透顶不得好死,但是奸诈狡猾,心狠手辣又很老练沉稳的性格表现的一览无余。
最为奇怪的是布鲁斯威利这次就像客串龙套一样,没闪几下就不见了,相比第一部真是让人看得不过瘾。
罪恶之城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硬汉戏,这种硬不仅仅体现在角色身体强壮一面,而是通过角色的耐受力、心理素质、技巧,还有画风、暴力美学、性感女人的衬托等多方面表现的,对应了那些游走的江湖的各样男人求生的本领和生活,只不过是夸大其概念。
夸张是本片的最大特色,只可惜没有了昆汀第一部的经典则难以超越。
这座老城,永远像黑夜一样黑暗,像白昼一样刺眼。
随便哪张血红的唇,都可以热吻或者吃人。
每个人冰冷的枪里,都有一发仇恨、恐惧,或欲望。
整部影片漫画风格凸显,画面颜色几乎抽离成黑白单色,偶尔零星的几点颜色,却充满了刺激,像这座原罪的城市一样。
几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互相串联相关,从得了失忆症的大块头开始,到处是掀翻的车,鲜血,死人,惨叫,故事从杀人铺开,到杀人结束,一路血腥而去,有为了复仇的赌场王子,就有一手遮天的权力暴君,有荡妇就有奸夫,有蛇蝎美女,就有铁汉柔情,有柔弱,就有保护!
情节、人物性格虽然简单,却因为相克相报,看得也算过瘾。
当然,如果有邪恶,那么这里,一定也会有正义! 在这座肮脏的城市里也有正义!
杀死邪恶的,就是正义,就算分不清是因为什么恩怨杀死邪恶,就算这份正义会变质腐烂,浑浊不堪,至少在那一瞬间,罪恶之城在永远的黑暗中闪耀光芒。
让所有罪恶的子民,看正义与邪恶交战,看他们你死我活,血流成河,看金山崩塌,看花园枯竭,就这样,日日夜夜生在此城,死在此城。
“色情”和“暴力”一直以来都是电影的卖点,尤其是在当下这种速食文化中,电影中的色情,暴力等元素依然能让人兴奋。
暴力美学作为一个非常文艺的词汇,将很多过分突兀,夸张的镜头进行了升华,而这种升华也让电影拥有了更多的解读空间。
2005年,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和弗兰克.米勒将漫画《罪恶之城》搬上了大银幕,然而,在最近观看的《罪恶之城2》却没有给我带来之前的兴奋。
《罪恶之城2》用了非常大胆的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来突出暴力元素的成分和女性鬼魅的气质。
影片的开头依然在破败的穷街陋巷,这样的开头也奠定了整部电影的风格,也非常直观的告诉了观众,故事发生的环境。
《罪恶之城》绝对是一部极具风格化的电影,然而,这种风格化和电影的品质似乎没有了必然的联系,扑面而来的黑白影像和点缀般的绚丽色泽给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当然,《罪恶之城2》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都不如1那版饱满和优秀,或许是因为1太过完美,2显得拼凑感十足,不管是角色的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安排都让人觉得单薄和空洞。
《罪恶之城2》中最令我感到不满的就是,马福这个角色的塑造。
当然,除却内容之外,《罪恶之城2》从形式上来看,依然具备很多美感。
画面之美:《罪恶之城2》依然沿用了大量的黑白对比来叙述空间特点,这就使得电影保留了和漫画一样的感觉,适当的运用鲜亮的颜色尽管有些突兀,可以却让角色更加鲜活。
比如爱娃.格林的红唇碧眼,非常强烈直观的表达了艾娃的情绪波动,不仅能够突出角色的阴狠和鬼魅,还能让爱娃的性感表现的更加酣畅淋漓。
镜头之美:《罪恶之城2》除了人物之外,在环境的拍摄上使用了很多虚拟场景的拍摄方式,后期电脑特效的大量使用,让镜头更加夸张,更富有表现力,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能被极端的表现方式所感染。
尤其是那些毫不遮掩的“色情”和不加修饰的“暴力。
”语言之美:《罪恶之城2》中的对话很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独白,这样的设计让影片多了一些文学气质。
尤其是人物内心的独白,尽管节奏缓慢,但是非常清楚的交代了整个故事的走向以及角色的心理变化,这种力度能够让人感觉到罪恶之城中的无奈和可悲。
整部电影从一开始就酣畅淋漓的展现出了罗德里格兹和米勒的暴力美学观,夸张的厮杀动作,连贯的对打动作以及种种残忍的死亡方式都让人激动不已。
作为一部视觉冲击力十足的电影,暴力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尤其是在商业片大行其道的今天,任何一个能够带来票房或者争议的元素都会被广泛使用。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业,不仅要为观众提供有价值的电影作品,传达具有正面意义的思想内核,还要以有限的投资来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除了暴力元素之外,影片中大量存在的超现实主义细节也让人置身于一个鬼魅般的梦靥中,虚幻和真实之间的来回切换,阴冷和罪恶之间的自在游走,一切都仿佛存在于地狱的边缘,往前一步是深渊,往后一步是悬崖,这种极端的设计让人不自觉的进入一个完全和现实剥离的情境中。
也正是因为超现实元素的存在,才将“罪恶之城”中的疯狂刻画的触目惊心。
的确,整部电影给人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暴力和色情,然而,在这些颇具玩味的皮囊之下,还有一种关于虚伪道德的幻灭。
05年,一部裹着冷酷犀利漫画风格的《罪恶之城》横空出世,一经问世便席卷全球电影市场,令生活在千年伊始的Cult影迷大为惊喜。
多年后,该片已然以近十年黑色电影代表之作的身份,为罪案动作片打上了一个时代烙印。
《罪恶之城2:红颜夺命》令影迷苦等9年,终于在今年8月带着吊人胃口、大牌云集的预告片强势回归。
只可惜,在市场营销不到位、观众已产生时间代沟等原因的重重夹击下,此片票房在全球失利,且不幸遭遇众多恶评。
或许因为《罪1》细节历历在目,与众多久违影片的观众不同,个人感觉这部更像前作的一部分。
虽然在人物塑造、叙事风格上差强人意,且各种暴力恐怖元素并不如前作那般疯狂夸张,但此片并非狗尾续貂。
导演未因时代变迁、市场需求转变而放弃沿用前作中大胆而原始的黑白漫画风格,钟情《罪1》的观众至少在视觉感官上会得到充分满足。
电影主要由三个相互穿插的故事构成——首部中痛失爱人的脱衣舞娘Nancy复仇心切,几近走火入魔并最终亲刃狗官报仇雪恨;年轻气盛的私生子Johnny非要在牌桌上向狗官老爸证明自己的能力,愣钻牛角尖的结果是葬送了小命;内心藏虎的猛男Dwight的故事被反时间轴提到四年前,对老情人Ava的一往情深令他掉入蛇蝎美人精心打造的陷阱;首部已被执行死刑的硬汉Marv诡异地在各个故事中路见不平,成为唯一贯穿始终的人物。
就影片风格效果而言,《罪2》完全继承第一部黑白电音的夸张漫画基调。
阴森冷峻的背景、夸张激烈的剧情、癫狂鲜明的人物、犀利深刻的独白等虽超乎常理,却给人意外的现实感。
黑白灰三色组成的冷酷画面不时被美女的红唇、烈男的鲜血打破色调,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
而各种丧心病狂的诠释虽不如第一部那样惊天动地,但暴力色情仍然给力,Frank Miller的暴力美学亦被完美呈现大荧幕前,可谓一场视觉盛宴。
此外,本片演员阵容亦如《罪1》般强大养眼,众多型男美女的个性加盟亦颠覆形象。
最值得一提的是将精明贪婪、疯狂冷血的蛇蝎美人演活的Eva Green。
她也是整个制作中授誉最多、最具价值的元素。
一双勾魂碧眼直摄人心,而几段倾情全裸更魅惑十足。
观众随剧情发展同Dwight一样被其俘虏,并产生复杂心理波折,对Ava一角又爱又恨。
Eva Green夺人眼球的存在,将本片女性角色的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同时,这一本非头牌的反派角色也令其他女性人物被埋没在电影本身的风格之中。
特别是在各种海报中占据中心位置的Jessica Alba被明显挤下女主神位。
Nancy的角色本身具有承上启下之工,也当仁不让应为第一正面主人公。
可惜在Eva Green的光芒和散漫剧情的双重夹击下,Alba只有靠最后复仇前的惊艳热舞向世人证明,演技诚可贵,保养价更高——9年后就算生了娃的身材也照样令人喷血。
其他众多配角表演也十分出彩。
其中,小插曲中出现的Ray Liotta和Juno Temple戏份虽少,具有颠覆性的表演却令人印象深刻;与Joseph Gordon-Levitt拥有短暂互动的Lady Gaga表演自如,令人短暂忘掉其疯狂本质而亲身反驳玩票一说;一众妓女大军在Rosario Dawson所饰妓女头子的带领下仍然给力;致命小Miho由混血女换为近年来颇受欢迎的韩裔演员Jamie Chung,虽然少了呆萌的反差,面瘫坚持得到十分到位。
不过,Eva Green的独撑大戏以及众多配角的喧宾夺主并无益影片整体,反而内在反映了该片人物塑造上的缺失。
首先,电影缺乏《罪1》中强烈的雄性魅力。
光靠一个只占三分之一戏份的蛇蝎女无法营造出令人期待的沧桑沉重感,然而各个貌似末路猛男的男主却有意无意间被沦为配衬。
比如回归角色Marv比前作少了些冷酷多几分幽默,是位个性十足的非主流英雄形象。
可惜本片中其戏份虽多,却并没有足够支撑自身角色重量的故事,从头至尾如老好人一般一瓶酱油打来打去。
Dwight从Clive Owen换成了更加老态的Josh Brolin,形象虽生猛却少了份深度与坚定,所幸在片中得以整容,不然岁月这把杀猪刀指不定又会下何狠手。
牌技高超的Johnny自负的悲剧角色惹人同情,但其存在终究令人生疑,整个故事也由于缺乏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十分突兀地凌驾于剧情之中。
同时,此片人物也不如首部那样具有冒险精神,从而杀伤力不足。
没有变态的黄色混球,没有可怕的食人少年,所有角色都是可以在现实中存在的。
血腥暴力也不够第一部的逼格,失去了漫画可以先天创造的无数疯狂可能……除了角色差强人意,另一令人诟病之处是电影未将各个故事隔为不同子篇,而将其连为整体。
这一改动对剧本构思要求更高,若做得恰到好处会使观众更有观影整体感。
可惜,本片由五段漫画组成的三个主要故事轻重相同,未加调整,使得不仅众多辅助角色被湮没于似有却无的主线之中,三条主线也无一能主导大局。
这仿佛企图将不同质地颜色的珠宝穿在一起打造成无敌项链,虽然极度炫目耀眼,却整体感官零散,缺乏主核。
因此,脱去漫画的外衣,本片中心模糊的凌乱叙事很难独立支撑一个故事。
相反,《罪1》十分聪明地以漫画方式将影片截为四个各具特色的篇章,虽然短小却各自精彩,同时互相穿插脉络清晰,使得影片整体感未被完全打破。
整体而言,虽然经不起剖析,风格与手法在数码视效横行、题材标新立异的今天也绝对称不上石破天惊,《罪恶之城2》却是一部在众多方面延续了我们对前作热爱的诚意作品。
对于热爱黑色犯罪电影的观众而言,以该片填补9年的遗憾应该不成问题。
可惜此类题材电影要与国内院线结缘,却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9年之后,我对
从视觉角度来讲,虽然此片对观众大脑杏仁核不再有当年强力有效的冲击,但风格仍然原汁原味,在加上3D的效果,值得一看。
2. 之前的宣传基本以Joseph Gordon-Levitt与Eva Green为本片最大的卖点,我个人觉得Joseph的剧本比较抢眼,他死前的台词相当经典,对权力的忤逆使小伙子送了命。
Eva似乎有太长时间都在卖肉,自从她演了糟糕透顶的《300起》, 感觉她的戏路越走越窄,固定妖女模式,要走老乡玛索的逢戏必露的风格。
她的性感反而不如Juno Temple, 那个风骚恶毒的小情妇。
希望Eva考虑转型,其实她不画眼线倒十分有巴黎女人的俏皮。
3. 在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导演Miller and Rodriguez 沉迷的不是性与暴力,而是权力,对权力的滥用可以把人性塑造到极点,因为只有权力可以让人性可以恶到极点。
在这一点上,
4. 都说要看Eva 的无人能敌的女王气质,致命身材,后来倒觉得 Jessica Alba 在生了一堆娃娃之后还能保持这样的身形,实在难得。
365天天天健身房里带着的女人,不能小看。
重点是什么?
当然就是dame咯,看看片中各女演员多给力。
这个副标题,是我们Marv直说的,那对应角色Ava,当然就是重点了,妖媚不可挡啊。
还有Nancy的艳舞,反复出现多次,也一大亮点。
另外天真可爱示人的Marcie,也还不错。
男派中看完印象较深的,就是Johnny的表情了,演技还是挺喜欢的。
我以前上创意写作的时候,我亲爱的老师在第一节课就讲了fiction的发展,期间悠悠地说了句电影的stereotype对于fiction的影响。
到今日,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我实在忍不了了。
此片,除了囧瑟夫,全是大方脸,好像不方脸就做不了硬汉。
所以果然囧瑟夫不是硬汉,只能倒在这个城市的怀抱。
此人故事线和其他人基本没多大联系。
他也就是希望听到一句“爸爸love u”,结果最后还是被崩了脑袋。
Eva Green不出所料又是个小表砸,心机深沉,把身边可以利用的男人全利用遍。
男人呢也傻,看不出那张凶脸底下的阴影变换,一看到她的酮体脑细胞全离家出走。
Jessica Alba,苦大仇深的舞女,天使的脸蛋魔鬼的身材,但是跳舞的时候却哲学的认识到“这个世界都在沉睡只有我是清醒”这种发人深思的道理。
但是也不知道是谁开的头,美女复仇一定要划破脸,出门了还有三个小混混来送装备。
穿个铆钉皮夹克去杀人你一定欺负我读书少,杀人不都是穿夜行衣的么(武侠里都这么演)。
那个亚洲妹子简直不能再stereotype。
是谁规定的亚洲女一定要长直发齐刘海!
是谁规定的亚洲女一定会用长刀!
是谁规定的亚洲女一定是人性兵器连台词都不带一句!
杀死比尔的错吗???!!!
大方脸复仇小狗仔以及一手遮天的政客,我怎么觉得这感觉那么熟悉呢。
一定是我武侠看多了。
客栈里吃个饭就遇到个要复仇的,我吃完了饭闲得慌于是每次复仇都要掺一脚。
出场都要框地开个门碎个玻璃,赶个路一定要骑个重机车或者漂个移。
干完了以后哥俩好啊我又在这个城市里逍遥啊。
所以别和我说这个电影剧情渣但是质感好,你黑白你CG你也质感好。
剧情设定好拙计,槽点太多下不去嘴。
既然这一部标题叫A Dame to Kill For,翻译过来为红颜祸水简洁明了,当然就一定要有女!
神!
啦!
首先,Eva Green女神!
在300II大烂片里,她的角色就美艳又霸气,这部片子里也一样,而且她的角色是最贴近标题的,演了一个蛇蝎美人。
可是,不知是导演刻意安排还是演技略拙计?
感觉女神有点用力过猛,台词念得有点搞笑,看的时候笑了好几次,她的部分快成喜剧了。
然后是很多人当做女神的Jessica Alba。
在第一部倒是不觉得多好看,这一部里颜值很高而且猛跳艳舞,连最后马福都说you look hot,颜值高的有点画风不符。
不过一开始出场那个齐刘海有种淋淋即视感是怎么回事。。。
中间gaga女神还来打了个酱油。。
miho的角色由一个韩国人出演,没有第一部的戴木文青带感。
囧瑟夫(?)演的不错,只是单薄的小身板还比不上Eva Green。。
和第一部相比,虽然这部也是以各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有自己的人物视角,但是这一部结构和情节都比较弱。
比如囧瑟夫的故事其实和主线没有什么关系,最后打大boss也就芭姐一人上,不少人物出场就打个酱油,角色没有什么发展,没有低俗小说和第一部那种各个故事独立又环环相套的感觉。
怪不得烂番茄上只有44%的评分。
情节可以吐槽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但是!
有女神们撑场导演又痛快的给了HE,还!
想!
怎!
样!
黑白传递出的情绪最少,从而让人感觉比起全彩更高档,更有逼格。
为什么这部变难看了呢?因为故事俗套,三个故事都缺乏核心,独立性完整性散乱。几位演员缺乏挑大梁的气场,又因为一半角色是第一部的,就忽略了背景构造,新老角色谁都不出挑。
视觉化的色情,暴力片。感官刺激很好,剧情可以直接忽略。 3星及格
太难看了啊,除了俄罗斯套娃一般层层叠叠的漫画式分镜头,人物、故事再无亮点,疲软无节奏,如果第一集是饥汉遇见肥肉,瞌睡撞见枕头,干柴遇见烈火,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第二集就是富二代装穷屌丝,疲倦者装亢奋高潮,气质不对位,硬挤硬推硬上,精气神涣散,满眼疲惫,哪怕卖肉都毫不新鲜
敌人的小枪都是冒火添个亮儿发声听了响儿,我哪怕第一天学用弩也能百步穿杨;敌人在道上混了三十年还是不敢直接开枪,看我一次爆一至三颗头浪费子弹多不好;敌人被击中肩膀,GG,被击中手臂,GG,我眼睛爆了能再借一个,肚子炸了能再救回来,大腿说不定断了又有什么关系;这些人有或没有办法在这个城市蹉跎了一辈子我不care,我只想问这两小时去找谁还= =伊娃绿,我命运般的下头美女伊娃绿,为什么没有出现在main credits里(我最近好喜欢研究这个hhh);看了一眼男主mikey像是要走Bruce的老路,不好不好。
补标,彻底一黑到底,Eva Green蛇蝎美人,罪恶之都风云再起。
Eva Green的乳晕一定修片修过了!!哼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在电影院看了,虽然没有第一部这么惊喜,但是也没有遗憾了,感情分必须的。囧瑟夫梧桐附体呀。ga姐又是这么酱油。相比只能说eva这个故事稍好一点。Jessica的变身略失败……没有devon遗憾的~
呵呵,这种只会靠暴力和色情来吸引眼球的片子也就只能靠narration来维持所剩不多的逻辑了
糟透了拍的什么玩意,过度的使用第一部里新鲜的特效,好多场景里的特效简直是不忍直视,伊娃的衣服就没穿上过,囧瑟夫一点能耐没有上来就开装最后以为有翻盘结果被一枪爆头就完了,编剧都是什么玩意啊
莱维特的「赌徒」桥段颇有纯暴力黑色电影以外的意义,而米基·洛克的马维造型活脱脱是当代川普,罗伯特·罗德里格兹 / 弗兰克·米勒是否是老派爱国主义者?
赌局复仇、红颜祸水、疤面女煞。虽然各方面都比第一集差不少,但这股糙劲还是很对胃口。Eva Green看着没在《300》续集里顺眼
非常一般啊,装逼值明显下降了。如果德怀特整容后找克里夫·欧文来演还好点。虽然eva一直都在演eva,但我特么就是喜欢~
画面依旧出色。红颜祸水和囧瑟夫的部分还算有张力,其他的都是乏味的重复。没有想象力就别再续貂了。还不如拍个“南希艳舞秀”!
18.9 好看,延續了那種暗沉絕望的氣息 伊娃格林露了不少 總在想johnny在roark槍口下流的那一滴淚。週四下午一點半放映廳裡的人加上我們大概也只有七八個,我們都把腳搭在前面的椅背上。看到伊娃格林做愛的時候他說這其實是個文藝片吧 看完他說挺好看的本以為黑白的會無聊,但其實跟想像中的不一樣hhh
香港看的第一部电影。风格依旧,黑白加上俗丽凶悍的一抹彩色,艳异,惊愕,漫画风霸道而浓郁,加上暴戾的行径,EVA女王的胴体,以及低沉磁性的旁白声线,简直……能让一个疲惫的旅客睡着在影院然后一脸幸福地醒来。可惜三级成分基本在暴力上,更可惜看不成情迷出租男!好想生活在电影无限制的城市。
6/10。档期一拖再拖确时是烂片的征兆。线条粗犷简洁、环境高度抽象的暴力美学延续让人感到炫酷凌厉,与之反差的是动作戏沉闷苍白,挖眼、砍杀、飚车、呼啸的子弹堆砌成重复无用的视觉快餐,人物逻辑直白到令人发指,以至几无戏剧张力。更是碎片般整合了太多狗血情节,另外美国的家宅保安太方便入侵了! @2014-10-05 20:46:20
第一部出来我就天天等着这个呢!啊啊啊爱死这个调调了!!
罪恶在哪里……
除了说说eva的全裸和alba的性感舞,完全没有看1那时的爽快感啊,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