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这部电影在香港票房平平,可是录像带和影碟却卖得非常好。
2001年这部电影在内地是一碟难求,我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看完后便向每一个朋友推荐,当时心里就在期待着这部影片DVD的推出。
结果DVD直到今年才出来---D9,收录了被剪辑掉的部分以及导演和演员自己的评述---,毫不犹豫买了几张,除了自己收藏,其余的送人。
电影总体还不错。
一开始的剧情还是蛮吸引人的;可是发展到酒楼那一段,显得有点拖沓无聊;收尾还是摆脱不了香港电影的俗套。
希望能看到导演彭浩翔有更多体现独特个人风格的片子。
杀手,一个很“酷”的职业,一个曾经辉煌在香港电影中的经典招牌,在我的印象中这个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有较高的素质,也就是道哥一再强调两个不争气的手下的“注意你们的素质、素质”。
首先一个杀手应该是冷静、冷酷、果断,不会手里拎着个锤子看啥砸啥,其次是行事谨慎知进知退,也就是道哥所谓的“做事一定要低调”,最后就是穿着,香港电影里的杀手基本都是穿风衣带墨镜,比施瓦辛革还酷,比王家卫还神秘,有时还配上围巾之类的饰品,简直可以引领当年男装的风尚,这样有品位的人绝对不会把“班尼路”这样的东西当成名牌的。
同时,看到杀手二字也让我很自然的回忆起当年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小马哥”叼着牙签双手开枪的镜头成了杀手的代言人,也成了一个时期香港电影辉煌的标志。
事过境迁,如今的香港电影大不如前,在一批笃信“获奖要随缘,给老板赚钱才最重要”的王晶们的带领下,香港电影越来越超越庸俗,贴近恶俗,曾经或侠肝义胆或阴冷无情的杀手们也没有了市场,被各色的鼓惑仔和烂仔取代,混的顶好的也被招安进黑社会或派做卧底,成了黑不黑白不白的“无间道”。
杀手如同孤独悲情的骑士一样,逐渐在电影中消失掉,退出了曾经辉煌的舞台。
然而不经意间,在一个香港电影中又见到了久违的“杀手”,只不过这个杀手已经洗尽钱化、贴近生活,有着我们普通人一样的各种情感和苦恼,过着琐碎的、不风光的、要为生计奔忙的日子,你见过杀手在睡觉前与老婆谈论睡衣的价钱吗?
你见过杀手一手拿枪一手拿摄像机吗?
你见过杀手为了拉生意主动打电话给以前的客人问好吗?
你更没有见过杀手在导演的安排下出场、做动作、杀人吧,除了在拍戏的现场。
你所没有看到过的,正是葛民辉在本片中为我们所展现的。
这部影片叫《买凶拍人》。
据说,在香港这个地方因为人多地小,人与人之间特别容易发生摩擦,有摩擦便容易产生仇恨,有仇恨当然就会有人买凶杀人。
影片中杀手阿Bart便是这样一位专职的杀手,在金融危机之前,阿Bart的生意特别好,因雇主大多是有钱的富商,因此他的收入也相当不错。
阿Bart与妻子阿玲在高档的住宅区买有房子,在杀人之余,他还兼炒股票和房产。
但前两年金融危机也让阿Bart手中的股票和房产大幅缩水,他竟因此成为负资产人士。
妻子阿玲非但不体恤丈夫挣钱不易,反而一如既往地挥霍无度,连买一件睡衣都要三千多块,还连称不贵。
同时受金融风暴冲击而资不抵债的还包括阿Bart以前的一些老客户,这也使得这些人不愿意再花大把的钱请他杀人,阿Bart的生意也随之十分清淡。
生意难做,生活还是要继续过,为了挣钱阿Bart不得不接受阔太太们最为苛刻的杀人条件。
名媛马太因偷情被人录像并制成VCD发售,而对令她出丑的人怀恨在心,他花钱请阿Bart为她杀掉所有的仇人,但条件是不仅要他们死还要阿Bart录下他们被杀的过程与惨死的模样,以消她的心头之恨。
为了钱,阿Bart别无选择,但第一次一手杀人一手录像的效果令马太很不满意。
为了完成马太所托的另外一桩买卖,阿Bart决定物色一个能帮他录像的合作伙伴。
在酒吧里,阿Bart见到张达明饰演的全在贩卖大麻,便决定威胁他入伙。
在阿Bart的枪口之下,全答应愿意帮他做事。
谁知其貌不扬的全原本是纽约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现在是位副导演,他的老板也资产缩水无钱付他薪水而将一包大麻当作薪水发给他,为了换钱他才出来卖大麻。
扛摄像机算是全的老本行,他与阿Bart合作的第一个业务经过他的剪辑,配上音效之后令马太和一帮阔太太十分满意,阿Bart的生意因此又重新红火起来。
其他的杀手看到阿Bart的生意兴隆,也开始效仿推出类似的服务来招徕顾客。
黑道人物标哥为了取得老大的位置,聘请阿Bart和全为他杀掉大雄,并做录像。
之前作品从不被赏识的全,这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真的大导演,拍摄杀人场景一丝不苟。
全最崇拜的人是美国大导演马丁.斯科西斯,而阿Bart的偶像则是阿兰.德龙饰演的“独行杀手”。
影片的结局绝对具有戏剧效果,一心做导演的全终于事业有成,并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奖,阿Bart也越来越像他崇拜的“独行杀手”一样酷,只不过他已经不是真的杀手,而是在电影中。
这个故事的原型来自于一件真人真事,故事中的主角就是作者彭浩翔自己。
原来早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请他根据自己的一个概念写一个剧本,在按期完成任务交稿后却迟迟不见这部戏开拍。
不单如此,连应得的报酬也不见老板有意支付,那时并不富裕的彭浩翔在面临房主催租的困境时,只好跑到电影公司向老板讨债。
老板将他请到房里后,关上所有门窗,然后从柜子里拿出一包大麻交给他,并告诉他自己确实没钱,这个可以拿去卖钱就算是稿费了。
结果,彭浩翔选择了空手而归,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想做电影”。
用曾经在电影中辉煌形象的沦落调侃电影人自己,彭浩翔的创意可谓独到;在拿自己开涮的同时还不忘抨击造成经济萧条原因的时事,其讽刺可谓辛辣;把一个另类的故事讲的大家都能产生共鸣,其讲故事的水平可谓一流;能驾御一班实力派老戏骨:葛民辉、张达明、谷德昭、林雪、詹瑞文……演出一场流畅的戏,可谓其能力之强;而能把这些人招集起来可谓其人缘之好。
“我只想做电影”,一个简单质朴的愿望,却在电影产业无比辉煌的香港找不到饭碗,这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讽刺,为什么不能拿来作为一个电影的素材呢?
而在香港乃至如今任何一个大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许多处世方法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Bart之岳母为了几把麻将钱要杀掉麻将友,岳父为了姘头要杀掉自己老婆。
或许是我们生活的太拥挤了,冲突太难避免了,而我们的欲望也太多了,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仇恨总是“来的那么快来的那么直接”,有了摩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干掉对方;黑道老大被杀,几个大哥一起哄,把其中一个比较傻的摆上台。
这也是我们常见的团队处理问题的惯例,其实大家都不傻,只是看谁更会冠冕堂皇的推卸责任;至于AV的拍摄现场的人物关系,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娱乐圈中的肮脏与丑恶,让我们轻易的联想起大陆演艺圈一些破烂事。
影片的种种笑料背后,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问题,同时影片也将香港无厘头与杀手文化发挥到十分精彩,这样的一个杀手让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像我们的邻居二哥,也像我们自己,或者与其说是杀手还不如说他也是某一行业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一个普通的股民,一个为了生计而不择手段的现代都市人。
【8.7】
1、很精彩,这个思路很好,不仅要杀人,还要把被害人的恐惧、被杀死的过程拍下来2、喜剧比较足:像玩枪一样玩摄像机;男二本来以为自己在拍电影,但是突然发现自己拍了一个杀人现场live,很崩溃,他的反应很好玩3、男主一家人也是奇葩,很好玩,男主的偶像是一个冷酷的、特立独行的杀手,而男主的妻子很好看,帮着母亲说话,男主的丈母娘了不得,她因为打牌和别人结了怨,输了钱,不想给钱,就让男主去杀了TA。
男主妻子的爸爸想让男主把丈母娘杀了4、这电影带黄,但是又很纯。
有卖黄色带子的,有男二和那个日本女演员的故事,日本女的梦想是成为出名的AV演员,太6了5、我以为会有同行火拼,实际上没有6、最后一个大单就是在酒楼,在被害人的生日宴会上杀了他。
结果杀人过程没拍到,只能像电影一样补拍
《买凶拍人》,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剧电影很适合一个人宅在家看。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名,“买凶杀人”就很恐怖了,把人杀了,还要拍下来,欣赏纪念,变态吧。
当初我也是抱着看你能多恐怖,多变态的想法来看这部电影。
结果发现,《买凶拍人》是部关于“梦想”的电影。
作为一部港味十足的香港片,影片中充斥着夸张,无厘头的笑料和自嘲的精神。
电影一开场就是葛民辉饰演的职业杀手Bart完成了任务去找雇主收尾款,雇主回了两个字,“没钱。
”甚至让Bart杀了自己,骗取保险公司的补偿,留给老婆孩子。
能花钱杀人的雇主怎么就落到如此地步了呢?
金融风暴导致了每个行业都出现经济危机。
Bart一直是想做《独行杀手》里阿兰.德龙酷酷的杀手,出任务时穿着阿兰.德龙标志性的风衣和帽子,家里的客厅挂着阿兰.德龙的海报。
Bart之前的雇主都忙着讨生活,没人再找他杀人。
Bart的老婆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的日子过惯了,迫于生计,Bart开始为有钱又闲的阔太太杀人服务。
阔太太们才不是人傻钱多,人家的要求更高,像极了我们痛恨却又想成为的甲方爸爸。
“杀人还要看见被杀者死亡现场。
”才能泄一时愤怒。
在试衣间因为错拿了别人的衣服,就要“找人来强奸。
”真正的人狠话不多的社会姐,连Bart都承认自己胆子确实不大。
Bart擅长杀人,要怎样拍摄杀人过程,是个门外汉。
所以第一次拿成片交差时,阔太太非常不满意,“杀人”和“看这个人被杀死的过程”,后者才是阔太太想要的。
这里插一句,阔太太在看Bart拍的影片时,问他拍的是什么,什么都看不到呀。
Bart尴尬的拿过遥控器,一帧一帧解释给阔太太听。
这里我想到之前在新闻上看到某导演讽刺观众,说看不懂就说自己拍的是烂片。
那么请问,“大多数观众看不懂,需要导演解释的电影,能有多好呢?
”一部与观众见面了的电影是不需要导演本人解释的,电影的好坏是留给观众评说的。
有了前面Bart的拍摄做对比,后面张达明饰演的阿全拍摄的录像才让观众和剧中人大呼,“精彩”。
阿全的角色用自身的不如意向观众揭露了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
他最常说的话,“香港电影失败就是这个环节。
”遇见Bart之前,他是一个AV副导演,没有话语权,拍戏没剧本,做着打杂的活,工资也要不到,看着剧组里的人欺负女演员(自己的女神)……阿全的偶像是马丁.斯科塞斯,却因为讨要工资搞得去卖毒品。
遇到Bart之后,原以为自己的导演才华可以施展,结果是拍摄不能上映的杀人视频。
虽然是这样,但总归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有可观的收入。
阿全拍摄杀人的视频很用心,后期制作也一点不马虎。
电影故事讲得好,固然重要,但电影毕竟是镜头艺术。
电影里对阿全后期制作的过程,让外行人也真心感觉一流的导演的确了不起。
在拍“杀人”电影的领域阿全成为了业界翘楚,每次和Bart合作,拍摄和后期都可以自己做主。
一次因黑帮恩怨引发的杀人任务,阿全又丧失了话语权,监制可以提要求,投资人要当主演,道具弄虚做假,不合时宜的煽情。
这本就是一个杀人游戏,搞到最后,大家都认真当成了电影在拍。
真正专业有才华的人说的话,没人听,电影沦为资本家的游戏。
美智子是一个AV女演员,就是上文提到的阿全的女神,她是真的爱自己的职业。
不管是现实还是电影中,我们谈论起从事色情方面的女性,总是带有有色眼镜。
美智子在阿全家里洗完澡,穿着白衬衫坐在沙发上和阿全谈论起自己的梦想,解释自己的工作内容,整个人熠熠生辉,眼睛里有光,纯洁无比,像每一个人说起自己的梦想的样子。
《买凶拍人》故事发生在香港,几代人追过的“香港梦”,让三个怀抱梦想的年轻人难以实现,本身就是具大的讽刺。
Bart有一晚在家里的客厅喝酒,与阿兰.德龙有一段神交。
Bart说,“你这个杀手可真酷,看来我一辈子也做不到。
”阿兰.德龙反问道,“你见过我吃饭没有?
”Bart说,“你不说我不知道,整出戏里面,你都好像只抽烟。
”阿兰.德龙说,“可不是,不吃饭,就可以想扮多酷有多酷。
”听到这句话,Bart醍醐灌顶。
Bart的世界从来不是独自一人,现实生活除了他想要的酷,还有更多。
妈呀,原来我的追求只是想做一个不(shi)食(xian)人(jin)间(ji)烟(zi)火(you)的小仙女。
原以为是个黑帮片,却是个搞笑片,它告诉了我们以下几个道理:1、在杀手的世界里,杀手可能是最有人性的人。
2、人人都有理想,杀手也有偶像。
3、金融危机下,有时需要co-branding。
4、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岗位的技术含量,哪怕是一个叫“勃起辅导员”的职业。
5、长得很欠揍不要紧,如果话多还爱演,有时会招来杀身之祸。
6、导演和男主角不能随便换。
本只打算在短评里随便抒发两句,奈何字数有限,而感是要叹的。
既然豆瓣建议改写“影评”,那便厚着脸皮秉持“神散形又散”原则在这里东拼西凑扯扯犊子。
酒楼那场戏越看越眼熟总觉似曾相识,才发现原来是龙华酒店。
想起一九年那会,一位香港的老师和黎文卓合作拍戏,恰逢暑假于是带我进组观摩学习,还记得大部分内景和伙食都是在龙华完成的。
隔着年代看酒店里满墙港星合影也不认识几个,对于黎文卓这类香港电影人也未有耳闻,更不知道十几年前一帮香港电影的黄金配角站在此时此刻所在之地完成一部十几年后仍被人津津乐道的影片。
只记得龙华的乳鸽烧得外酥里嫩滋滋冒油、雨常常下得稀里哗啦、路很滑,搬相机时要一步接一步几乎把脚摁实在地上小心翼翼地走。
哦,还参加了一场独立电影放映会,虽然反映现实,但拍得真烂。
收工总是夜深人静,顶着密雨在昏黄的路灯下穿过Uber司机也绕不进来的小路走去地铁站,同行还有游行示威后散去的黑衣人。
暴乱褪去繁华,大街一片狼藉,但一两点的茶餐厅依旧灯火通明,的士师傅咀嚼着士多高谈阔论时局变化,操满嘴内地口音的服务生则在一旁讨论挣钱和回乡,没人知道明天睁开眼时会发生什么。
每一只耳朵仔细聆听电台播报,每一双眼睛认真阅读新闻报道。
这个地方,焦虑和冷漠、激进和保守激烈碰撞,或像示威结束的街道一片平静,或像断裂倒下的灯柱惨痛悲壮。
那段不平凡的时期随着疫情席卷让出头条位置。
回望过去, 声势浩大的激进示威就如此不了了之偃旗息鼓,其感觉好似我们透过影像资料回味港片时为其时代落幕、时间飞逝的感慨一般。
多少人和事浓缩进一个“时代表征”刻进回忆里,每当提及,便如雨后土壤的芬芳散发出来。
终于,焦躁不安的城市昏昏欲睡。
地铁轰鸣着搭载困乏的乘客奔向漆黑的前方,疲惫不堪的人们在车厢里倒头睡去错过站点,而列车不会因此停下。
示威将至 2019.8表达欲之多难以面面俱到,文化有限无法一语中的,困意渐起辞藻枯竭,先这样
一部老套的喜剧,表演中规中矩甚至有些刻意造作,故事是松散的,装扮是恶俗的,笑点是敷衍的,讽刺是提不起劲的,最后还要总结出一个“人要坚持追逐梦想”的人生道理,好不无聊。
想借拍摄影片的情节嘲讽电影制作的老板、监制、导演、演员关系之乱象,却表现的有如小品排练一般粗浅简单,最后一段杀人补拍戏,集老套乏味刻意之大成,周星驰喜剧之王的模仿、吴宇森白鸽的恶搞,不仅没有达到会心一笑的效果,反而感到导演没有耐心,一种胡乱拼凑以完事的懒散与不以为意。
电影为数不多的亮点在于拍摄杀人影片这种荒诞的创意,以及杀手Bart的质朴真诚与AV女优美智子的纯洁天真。
Bart和美智子在各自职业岗位中的兢兢业业和对职业的热情反倒显得两个人的执着伟大,这种“众行业普通而平等”的观念倒是清新脱俗,尤其是想要表达“人要勇于追逐自己的梦想”的前提下,选择了普通视角中极端罪恶的杀手和极端鄙视的AV女优这两种职业,带着调侃的黑色幽默,惊喜而有趣,不落窠臼,反之由张达明饰演的阿全这个角色,为了拍电影忍辱负重终于得偿所愿的故事倒显得无趣很多。
当有钱太太问Bart强奸干不干时,Bart一脸严肃的表达了自己的原则:强奸、轮奸、鸡奸都不接,我只接杀人。
可惜,市场不景气,作为杀手的自己还要一个一个打电话给客户嘘寒问暖,旁敲侧击的询问最近有没有什么生意照顾一下自己。
没有办法,杀手也是人,杀手也需要吃饭,杀人也是一项工作,是工作就会有受苦受累的地方,“不吃饭,想扮多酷就多酷”。
时代在发展,杀人也需要在意顾客体验,需要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把人杀死了还不行,还需要拍出把人杀死的过程,还需要拍得紧张刺激。
杀手,也只是辛苦讨口饭吃啊。
美智子出场不多,单纯好欺负的小女生模样,来香港发展拍戏,反倒不会说粤语,这与人物一心想要在AV界闯出个名堂的设定似乎有些矛盾,不知是不是为了最后强行烘托阿全为美智子写日文剧本的煽情。
以“在AV界闯出个名堂”为奋斗目标的美智子似乎连被卖身了也完全不知情,傻乎乎的努力工作幻想终有一天被人赏识,成为知名女演员。
在阿全家里的美智子,被拍出了纯情而圣洁的感觉,说着“AV辅导员”的工作一点都没有淫秽色气的低俗感,反而是一种认真踏实工作、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勇气可嘉。
整部影片中第一部杀人影片酷炫精彩、颇为惊艳,色调、节奏、镜头、氛围、表演相得益彰,一气呵成,干净利落。
可惜整部片子的故事较为冗长,精彩的设定没有配上有趣的故事,离奇古怪的故事套路满满,夸张恶搞的笑点笑不出来,2001年的经典电影,看了是失望。
可能是年代和个人口味的原因,这搞笑电影我没有感觉特别搞笑,但还是很不错的,荒诞无厘头。
如果真要认真起来的话,就是杀手Bart杀了那么多人,怎么就没被抓住过呢?
不过一部荒诞无稽的电影就不必讨论这个,但以我个人浅薄的观点,即使是搞笑电影,小细节无视没问题,大逻辑是要有的,要不然无法支撑电影。
看完后我忽然发现现在好的搞笑电影真的很难得,在看过的众多所谓喜剧电影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西虹市首富》《缝纫机乐队》,其他大部分都是有几个搞笑的点,但后面的内容太拉胯,导致整部电影印象直接降得很低,所以周星驰真的很了不起,他的电影都很好笑。
我又忽然想到张艺谋,他的电影开始有很多的笑点,甚至在严肃的的电影《满江红》《第二十条》都在让喜剧占到一定比例,莫不是也想到喜剧电影的不容易,想要对此做点贡献?
是啊,现在的人都活得太不容易了,能有一部电影的时间让快乐充塞,这电影票钱就花得值了。
1我在香港,不看港產電視劇,不看港產片。
這話說得好像有點裝逼。
港產電視劇,每天攤在那里看,會發現時間嘩嘩地流去,腦子好像也嘩嘩地流去。
後來,除了看比賽,看電影,電視機都懒得開。
而港產片,自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标出一大批佳作後,沉淪至今。
後來的港產片,基本上等同爛片的代名詞,所以我很長一段時間不看。
2001年,都跟我提《買兇拍人》不錯。
向我提的人,自然知道我的脾性,──脾氣不好,推薦了爛片浪費我表情,要罵人。
我將信將疑,疑心重重地看了,覺得不錯。
那時候還沒迷上黑色幽默片子,根本不知道Guy Ritchie是who。
2009年,我推薦《買兇拍人》給人,自己又看了一遍,發覺時隔一個抗日戰爭這么久依然感覺不錯。
這時候我已迷上了黑色幽默,迷上了Guy Ritchie,也許听聞太多的七十碼、俯臥撐、躲猫猫事件,我覺得生活就是這樣子诙谐,诙谐社會嘛。
2曾經辉煌的港產片,為什么呼啦一下子成了爛片?
是投資者的態度變了還是觀眾的口味變了?
許多人歸咎於亚洲金融风暴,香港電影業萎縮。
導演彭浩翔介紹《買兇拍人》時說:“这是我的第一部片子,当我经历了多年时间而争取到这个执导机会时,正正踫上了香港电影业最低潮的时间,每年由制作三百多部影片,回落到只有六、七十部。
因此,我只有十五个工作天去完成它,我只能说对香港的新导演来说这已是个不太差的待遇。
但其实香港人普遍面对着这样的困境,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的经济神话幻灭,每个人都要面对逆境,我相信这是连杀手也不能例外的。
中国人有句谚语:‘马死落地行’,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梦想,是我最想在片中表达的东西。
”在《買兇拍人》里,張達明飾演的学成归来的电影導演系高材生阿全沦落到在三級片場打下手,兼卖“草”,還屢遭欠薪。
彭浩翔通過張達明的遭遇,道出這時期導演的辛酸。
我覺得彭浩翔太谦虚了。
這事根本不關什么金融风暴不金融风暴的,他花了五十萬美元,用了十五天時間,拍出了這部低成本處女作,不一樣好看?
這還是關係到編、導、演的才氣問題。
隨著老一批電影從業員外跑的外跑,息影的息影,凋零的凋零,我們還有啥可看的?
陳冠希的小雞雞?
3看電影活動,我又推了《買兇拍人》,又要看第三遍。
推是我自己推的,要評它,卻覺得實在沒啥好評論的。
看的時候哈哈笑,看完后覺得好看,給說怎么個好看法,還真說不清道不明。
和《柏林苍穹下》簡直沒法比,沒那么多談資,無深層的東西,不來触摸你的靈魂。
但你不能說香港冇文化,因為這就是香港的文化。
現在听見說香港是文化沙漠,我經常要笑。
香港這地方,有它自己的文化,就看你懂不懂欣賞。
如果蘇州的評彈算一種文化,在香港的街頭桔一串魚蛋為什么不能算文化?
香港的文化,就是草根文化,非常生活化、非常無厘頭。
《買兇拍人》是我所看見的,除周星馳的電影外,极能體現香港文化的一部片子。
4《買兇拍人》很夸張是吧?
杀手的印花套餐?
我有許多毛狗狗都是用惠康、百佳的印花換來的。
扮清洁窗户跳樓?
1998年,香樓樓市泡沫,許多負資產跳樓,那時候的報紙報道好不熱閙;Bart丈人要買兇杀老婆?
生活中,夫妻恨不得對方死的不在少數吧?
升官發財死老婆。
黑社會?
黑社會也是香港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2009年8月6日新聞:“‘尖東黑霸王’遭斬死”2009年9月22日新聞::“ 5漢街頭被斬,負傷狂奔”真實的生活往往會超出你的想像。
5八卦一杖。
本來這部片子張達明的角色想給黃子華的,黃子華檔期不對,所以找了張達明。
黃子華是超級有才的一個人,不過長得呲牙咧嘴實在丑,在銀幕上的發展反沒張達明順利。
那時候,黃子華辦“棟篤笑”,一場又一場,很受歡迎。
97前后,他開始讓張達明當他“棟篤笑”的拍檔。
一開始,我還不太接受張達明出現在里面,后來慢慢也習慣了。
最近張達明跑去廣州一個人開“棟篤笑”,黃子華也跑去廣州一個人開“棟篤笑”。
傳他們因財失和,當然,黃子華出來辟謠。
可以說黃子華絶對是張達明“棟篤笑”的入門老師,俩分別獨自上廣州“棟篤笑”,總有點那個啥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红星彪哥让我来杀你的
经典啊。发现香港电影里面有一类专门是在探讨电影拍摄和制作的真谛,从而,套用网上流传的话,‘表达电影人对自己投身的这份事业的不朽热爱’。。。这种片子基本都依托在荒诞不经的喜剧故事上,真是百看不厌。但影片最后补白表现各人未来发展部分稍显多余。
又名: You Shoot I Shoot / 买凶杀人导演: 彭浩翔 (Ho Cheung Ping)主演: 葛民輝 / 張達明 / 詹瑞文 / 劉以達 / 樋口明日嘉 / 林雪上映年度: 2001语言: 粵語 / 日語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imdb链接: tt0312932
彭浩翔和苏照彬有没有在一个场景里出现过……
你大爷啊 我怎么没看出这片子有那么好呢,无聊透顶
还是很有趣的,各种致敬各种迷影又加入了很多作为业内人士的自嘲与嘲讽,但也仅限于此了。
其实并不是很好笑的喜剧片,就是会心一笑那种冷幽默。构思出来就赢了一半了。色情和血浆是表象,彭胖藏不住的是那份迷影情怀和小处男般的纯爱之心。从头到尾解构电影,嘲笑港片,也在嘲笑那个对电影不死心的自己。
电影从洪兴标哥开始出现滑铁卢,前半段节奏明快剪辑凌厉笑点密集彭浩翔的小聪明也耍得淋漓尽致,后半段却似慢慢陷入泥淖让人感觉憋得慌,尤其是结局,感觉彭浩翔像是在撑戏一样,观影过程无奈而煎熬,屌丝与女神的段落也每每让人出席。彭导的成名作,现在看来,惊喜全无。
内枚AV女优叫樋口明日嘉是吧~我觉得她眼睛会发光哇~听不懂粤语的时候苯笨的慌张的好可爱~
。。。。。。。说喜剧吧。。。笑不出来,说动作吧。。。基本没有,不知道打满分的都是什么人,演员演得都挺出戏的。。。。。剧本也是平铺直叙,就是稍微讽刺了一下香港电影界,可惜也没什么深刻的
彭TX拍的我一点都不吃惊
not my style...so so
一股小时候看港片的味道
一堆贱人组合的化学反应~
学到一个新鲜的职业,XX辅导员,原来有这么多值得敬佩的幕后工作人员在默默奉献光和热啊!好笑还是满好笑的,不过就像老男孩一样,太粗糙了一点。
完全不知道这样一部电影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各种解构各种牛,各种各样无厘头。彭浩翔真乃港片头号鬼导。
黑色幽默????????????? 喔,额呵呵.
第一次杀人的带子吊爆了
对于很多同学说从头笑到尾我还真是没有……但是剧本故事都很可爱。一贯的彭式手法。看了彭浩翔还是比较擅长拍这种带点烂GAG的黑色幽默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