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巴斯
Донбас,疯狂的边境(港),着魔的国境(台),Donbass
导演:谢尔盖·洛兹尼察
主演:瓦列留·安德留察,鲍里斯·卡莫尔津,谢尔盖·科列索夫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乌克兰,法国,荷兰,罗马尼亚,波兰语言:乌克兰语,俄语年份:2018
简介:一场战争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爆发,由此衍生出军事冲突、犯罪行动以及分裂主义者主导的大肆劫掠。在顿巴斯,战争已是常态,政府宣传自诩真相之源,仇恨变成了爱的方式。走入顿巴斯,就像踏上一场疯狂的旅行,悲剧和荒谬与生死相交织。这并不是一个关于某个地区、某个国家或某种政治体系的故 事,而是展示了一个迷失于谎言与真相,寻找自..详细 >
自古戛納出悶片😐
使用演员,人造新闻,发表演讲,圈养资本,痛殴汉奸,人民万岁
乌克兰拍摄的洗白片,核心思想和当初日本侵华的借口没任何区别
敌对国家的任何产品最容易遭受西方非难的理由之一就是跟“国家”有关,包括不限于资金支持、政府控制或者为该国propaganda。。。该片完美符合上述论述,只因这是“友好国家”生产制作的绿背电影。。
看了半小时,快进着看完。没有战斗场面,我只看到了一群20世纪的神经病兵痞,乌克兰士兵和ISIS没什么两样,看到德国人就说法西斯。还有就是亚历山德罗维奇在科室主任办公室给一群女的表演,我居然看他一个人叨逼叨叨逼叨、反反复复说些没用的话,说了5分钟
too much design
伪纪录片格式,表面朴素,内里考究,象是那个差点被撕成碎片的德国记者在顿巴斯的调查成果,谈不上强剧情,也不存在主人公,每个章节实现一或多种意指,章节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随意找个理由链接。乌克兰克扣物资搞贪腐,顿巴斯对资产人士巧取豪夺玩赎身。身在战争中的人,也常常不呈现战争中应有的样子,士兵们愉快地吃酸黄瓜,平民们冒死也要回家宅,老女人威风凛凛惩治老叛徒,还有片头片尾呼应的惊人阴谋,如若是真相,远比死更冷。
最具有当下性,也相当克制。绑电线杆一幕多眼熟。
鸡零狗碎,狗屁不通,还有各种五纵洗“没有立场”,煎熬的2个小时
围绕视点运转的机制:穿梭于事件,情节,空间和媒介。属于世界的、此间的、当下的真实世代之可怖
看完反俄。另一部顿巴斯据说看完反乌
如果只是为了另辟一个角度来展现战争对平民的伤害,我觉得他可以拍的更有组织力和逻辑性,这样洋洋洒洒搞两个小时实在没必要。
乌克兰。
7
群演构陷循环利用,收刮民脂强行征兵,仇外采访地洞生存,良知母亲断绝关系,神棍横行偷鸡摸狗,围观群殴示众战俘,圈养勒索企业家……把乌克兰亲俄派黑出花,里面的操作却又是多么熟悉的配方
出乎意料,婚礼那场一下想起南美的荒蛮故事,而在战争的语境里,更加黑色和残酷。头尾循环更有一种无情的国家机器感,暴力机器持续运转,制度之下没有出路。
C / 比《温柔女子》好很多。哪怕还是逐渐演变出了一场“闹剧”,至少段落质感的把握毫不突兀。最后一场戏尤其沉稳,一方面展现出循环往复的意识形态运作本质,另一方面则仿佛在质问观众:电影的“虚构”与现实的“虚构”,到底哪个更真实呢?(BTW,在这样的夜晚之后看了这样一部片,有点过于巧合了。)
漂亮的主旋律,乌克兰的
广度有了,深度不够
乌克兰编的假故事反而上了戛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