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最大的缺点是它不像一部电影,它是一部段廉价的带剧情的段子集合整部电影(让我们还是这么称呼它)缺乏剧情,甚至当我刚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都无法总结它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因为……它真的没讲……台词和镜头非常糟糕,非常地让人跳戏,运镜有一种学了修辞手法后恨不得一个句子塞五个比喻的美,拍个看烟花要整了五种角度三个镜头也愣是没看出来想表达点啥,拍出来的烟花还是糊的…糊的…最让人痛恨的是这个结尾,好不容易搞出个主题,坚持梦想 或 接受平庸,拍了那么多个纠结和彷徨的镜头,结果主角最后选择了……家没看过电影的可能不知道这是在表达什么,但是看过电影的同学们应该也不会知道这是要表达什么在一个特大号的家字飘出来以后,电影结束了,一个质疑自己不是导演料子的导演成功地导演出了一部怀疑自己不是导演料子的烂电影的讽刺带来的喜剧效果比电影本身的强的多如果这部电影是真的那你说得对,你确实应该煮火锅而不是拍电影这拍的确实是不知道什么东西,资方撤资止损是明智之选不要再拍电影霍霍家人又霍霍市场了不过电影倒不至于一无是处,但是也非常接近一无是处唯一的优点就是十个笑话能有三四个逗笑我,作为喜剧把自己的职责履行了一半我一向对喜剧比较宽容,就给一星半吧,一星给便宜,半颗给段子多的不想给,这是奉行不看烂片原则的我最近半年遇到的最大挫折
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往南北步行相同的距离,处于对称点的香港电影和东北电影,也进入了类似的瓶颈期与创作惯性:亘古不变的熟面孔老班底的排列组合,陈词滥调的可以预测出来的剧情走向、堪比网大水准的粗糙制作,再铺一层错位梗、伦理哏、下三路等过期蘸料,最后收获圈地自萌的路演喝彩声。
地理区划的两个极点,没想到圈钱的套路殊途同归。
这帮老登喜欢在推杯换盏间包办一个女孩的姻缘,这帮老登喜欢给自己的郁郁不得志树立丰碑,这帮老登发掘出元电影的叙事捷径就像哥伦布邂逅新大陆一般欣喜,把自己创作阶段的阳痿场面丧心病狂地塞进剧本,把煎熬与哑然抛给观众。
这帮老登的电影里,连火锅店都得配备火锅宝贝。
人生不是一道选择题,是一场拔河比赛。
在导演的梦想和火锅的传承之间,他为了继续拍电影选择了开火锅店,故事的最后是一个开放式结尾,都说拍的不好的导演是继续追求艺术还是继承火锅,如意没有回答他媳妇。
商业模式的运转并不需要拥有核心技术,而在于能够整合资源并拥有核心技术。
第一次火锅的毛肚等食材都是从其他店采购,辣椒底料是自己的。
第二次比赛自己做了一锅底料,前台点菜后台下单毛毛就是供应链,拍戏一整套逻辑在这里开饭店完全够用。
苦苦追寻的梦想是遭受生活的暴击,所以人都不看好自己的时候,你也放弃的话2000多的广告变为废纸只值20多,价值的转换就是这么大。
一招鲜吃遍天。
你魔术杂技变脸各种手段,我只有青春活力热情,一把热情的火燃烧了你我,最后赢得比赛,未来是青春的你们的。
这个电影很好但不够五星,只是同期其他喜剧相比五星拿的实至名归。
火锅分店会不会随着电影的梦想开出第三家、四家、五家分店,很有希望。
人生有时候要看开。
一次的善良救了一个老头你俩称兄道弟,一次的酒局见到侄女不要乱了辈分你管兄弟叫爸,只因看了你一眼,进不了电视台进电台也很开心只因有你。
阴差阳错,因缘际会。
英雄是看清生活的残酷冷漠无情,你依然能够鼓起勇气去热爱的人,向前走,向前走才能看得清路。
如意如意,随我心意。
火锅如何成为艺术,因为你而成为艺术。
(欢迎关注辉兔的影音杂货铺公众号)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不喜勿看春节期间,看点轻松一些的电影,由崔志佳自导自演,各路喜剧明星客串的《火锅艺术家》引起了注意。
能把于洋、乔杉、宋小宝、魏翔、艾伦、文松、孙越、潘斌龙、张一鸣、修睿、张子栋、衣云鹤凑在一起,说不感兴趣,没有期待是不可能的。
崔志佳饰演导演李如意,讲述自己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从挣扎徘徊,到奋发图强的心路历程。
剧中引用了很多励志的台词,也强调认清现实,选择大于努力的重要性,共情肯定是有的。
从整体观感来说,觉得比《沐浴之王》还要好一点。
不过前二十分钟的铺垫太磨叽了,进入主题的速度太慢,完全可以先开张火锅店,再逐步穿插拍戏的回忆后面的剧情渐入佳境,于洋和宋小宝功不可没,增加了不少兴趣点。
新意不足,胜在接地气,再配上亲情的温馨升华,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情绪价值已经足够了。
李如意作为导演没有任何天赋,没有人看好他拍的作品,投资人纷纷撤资。
但是他的老丈人袁飞,认为他能成为火锅界未来的扛把子,一直希望他回来接手家业。
他的第三部戏眼看就要杀青,再遭投资方撤资,恰逢七哥要拿剧组仓库抵债,逼不得已之下,李如意临时将仓库改成火锅店应付眼前的危机。
李如意对于火锅店的经营管理相当有经验,于是他一边四处借钱,一边让剧组员工继续开火锅店挣钱。
钱是一分没借来,火锅生意搞得那叫一个火爆。
为了理想,李如意决定参加火锅江湖争霸赛,争夺第一名拿到一百万奖金继续拍戏。
袁飞的火锅店长期霸榜第一名,他的艺术家火锅店从排名二十三,一路飙升到了第三名。
火锅店无缝切换殡葬行这段设计不错,剪辑回放也有点意思。
李如意与袁飞的对决,如同是创新与传统的较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终如愿以偿。
既然没有天赋,就没有必要硬撑,专心开火锅店其实挺好的。
在道具组的忽悠下,在同行对手的帮衬下,同城连锁不是梦啊。
意外还可以的开年喜剧,网大出身的导演对电影节奏的把控比很多院线导演都要好,而且镜头也比较有质感。
在一个电影制作班底上起了一口火锅事业,这样跨行业相嵌合的创作思路的确很容易制造笑料,把两个行业的特点互相融合也是很有意思的点。
只不过导演没有再往行业根基处发掘,而单纯把行业特征用于包袱设计,有点讨巧,因为这样可以无限进行翻滚创作,内核都是不变的咸鱼追梦,把外壳更新一番照样能拍出一片。
但本片造的梗还是脱离不了低俗,一些笑点的设置也低效乏味,爱笑会议室排小品可以,拍电影还是略逊色了。
火锅艺术家 (2025)6.32025 / 中国大陆 / 喜剧 / 崔志佳 / 崔志佳 焦俊艳
影片里那翻滚的火锅汤,就跟咱的生活大熔炉似的,把失意导演李如意,就是崔志佳演的那个角色,他的窘迫和不甘心全给熬在里头了。
这是部荒诞喜剧,拿火锅当线索,巧妙地展现出当代人在理想破碎之后,是怎么挣扎、怎么自我救赎的。
电影一开场,仓库里灯光昏黄,债主在那大声叫骂,一下子就把李如意的落魄样儿给表现出来了。
但你看,当仓库要改成火锅店的时候,画风 “唰” 地就变了。
辣椒、香菜在牛油锅里翻腾,蒸汽带着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通过色彩和剪辑手法,火锅的烟火气一下子就变成一场视觉盛宴了,那些食材、蒸汽,还有食客,都好像在 “说话”,特别有意思。
崔志佳把李如意这个角色演得可立体了。
你看他数硬币的时候那副窘迫的样子,还有参加比赛时的癫狂状态,特别真实。
焦俊艳演的那个角色呢,就像一杯酸梅汤,用冷幽默把李如意乱糟糟的生活给调和了一下。
还有张琪演的那个 “戏精” 贾总,把虚伪的精英形象给彻底解构了,演得相当到位。
这部电影可会用无厘头的笑料来反映社会现实了。
比如说用分镜去设计火锅摆盘,这就是在调侃艺术上的 “形式主义”,还有资本对创意的扭曲。
在火锅争霸赛上,“996 福报锅” 和 “躺平养生汤” 互相对着来,那讽刺职场现象,可太辛辣了。
在电影里,火锅还是人际关系的融合剂呢。
李如意和债主一起涮肉,矛盾就化解了;剧组靠火锅赌局来决定去留;宋小宝在灵堂那一段荒诞情节,更是让火锅成了连接生死、哭笑的关键东西。
到结尾的时候,李如意没再想着重拾导演梦,而是在火锅店挂出了 “接受电影票抵债” 的招牌。
这种反高潮的处理方式,让咱们观众直接面对生活的本质:当理想被现实冲击的时候,咱坚守的那份倔强,才是生活真正滚烫的地方啊
蒸汽中的欲望与挣扎在《火锅艺术家》的镜头下,九宫格火锅翻滚的红油像一片沸腾的欲望之海,将失意导演李如意(崔志佳饰)的狼狈与野心一并吞噬。
这部由崔志佳执导并主演的荒诞喜剧,以火锅为舞台,烹煮出一场关于生存、尊严与友情的辛辣寓言。
它看似在调侃“跨界求生”的荒诞,实则剖开了当代人面对理想溃败时的挣扎与救赎。
画面:舌尖上的视觉狂欢影片的开场便是一记视觉重击:李如意蜷缩在剧组仓库的角落,头顶悬着一盏摇摇欲坠的吊灯,昏黄的光晕与门外债主七哥(乔杉饰)粗粝的东北方言形成刺眼对比。
而当仓库被“爆改”为火锅店时,镜头陡然鲜活——红辣椒与翠绿香菜在沸腾的牛油中翻腾,白雾裹挟着花椒的香气几乎穿透银幕,观众仿佛能触摸到食材的纹理,听见毛肚在滚汤中蜷曲的脆响。
导演崔志佳用夸张的色彩碰撞与快速剪辑,将火锅的烟火气升华为一场视觉盛宴:食材是道具,蒸汽是幕布,而食客的饕餮表情成了最生动的台词。
角色:喜剧外壳下的复杂人性崔志佳的李如意绝非扁平的笑料制造机。
他弓着背数硬币时的窘迫、在火锅争霸赛中挥舞炒勺的癫狂,甚至与焦俊艳饰演的“债主克星”对峙时的微妙眼神,都让这个角色在荒诞中透出真实的酸涩。
焦俊艳的角色则像一勺冰镇酸梅汤——她以冷幽默的姿态介入李如意的混乱生活,一句“火锅是包容,不是垃圾桶”既戳破他的侥幸,又悄然缝合了两人间的裂痕。
张琪饰演的“戏精”贾总更是点睛之笔:他西装革履地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却在李如意端出麻辣锅底时瞬间破功,这种反差将虚伪的都市精英形象解构得淋漓尽致。
幽默与温情:辣椒油里的哲学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用无厘头的笑料包裹着尖锐的社会观察。
当李如意带领剧组小弟们用拍电影的分镜法设计火锅摆盘时,荒诞感喷薄而出——特写镜头下的脑花被雕成玫瑰,无人机航拍火锅升腾的蒸汽,这些桥段既戏谑了艺术家的“形式主义”,也暗讽了资本对创意的异化。
而“火锅争霸赛”中,对手将火锅底料命名为“996福报锅”,李如意反手甩出一锅“躺平养生汤”,辛辣的台词让笑声瞬间凝固成一声叹息。
火锅:从食物到文化符号火锅在片中早已超越饮食范畴,成为人际关系的炼金炉。
李如意与债主七哥围坐涮肉时,翻滚的汤底消融了债务的冰冷;剧组小弟们用火锅赌局决定去留,筷子夹起的是生计,也是情谊。
最妙的是那场“午夜惊魂戏”——宋小宝饰演的小天误将火锅汤泼向灵堂遗照,却在荒诞的混乱中与逝者家属达成和解。
这一刻,火锅成了生与死、泪与笑的交界线。
尾声:当蒸汽散去之后《火锅艺术家》的结尾没有让李如意重拾导演梦,而是让他在火锅店挂上一块“本店接受电影票抵债”的招牌。
这种反高潮的处理,像一勺未调味的清汤,逼观众直面生活的混沌本质:我们是否只能通过荒诞对抗荒诞?
当艺术的理想主义被现实涮成一片毛肚,滚烫的或许不是成功,而是那份在蒸汽中依然紧握筷子的倔强。
(注:本文基于导演崔志佳公开访谈及影片点映反馈完成,部分细节可能存在艺术加工。
)
活了25年看过最难看的喜剧!!!!!!
崔志佳既不会导演也不会演戏,别导演了,崔志佳跟路人甲一样,当配角的电影我都不想看,真是给自己圆梦,我们是崔志佳圆演员梦的一环是吧!
笑点低级到被气笑,里面所有骂李如意的话来骂崔志佳都完全对得上,真恶心人啊这个电影,每个低级的喜剧小动作,90年代喜剧都不这么拍了,为什么要把所有笑点都做的这么明显……这电影说是拿来洗钱的我都信……
很轻松幽默的电影,崔志佳自导自演,挺不错的。
没有什么槽点,包袱都响了,而且还能首尾呼应挺难得的。
不知道拍电影时道具能吃不,这剧组不得天天吃火锅啊!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伟大的,有平凡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他。
回头想想,你为之努力过,追求过,就很了不起了,而你擅长的、不屑的,也许正是别人的梦想,也是艺术。
所以,追逐梦想,做好擅长的,本身也是一种艺术。
🎬《火锅艺术家》这是一封写给火锅文化的情书,也是一首颂平凡与梦想的赞歌。
在人声鼎沸的老火锅店中,形形色色的食客穿梭其中。
有热恋中的小情侣,他们在热气腾腾中分享甜蜜与爱意;有多年未聚的老友,围坐在一起回忆那年少轻狂的岁月;还有忙碌的上班族,在疲惫之余让美食驱散压力与烦恼。
这些食客们与火锅的美味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画卷。
落魄导演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始终坚守着自己心中的梦想。
在穷途末路时大展厨艺天赋,干起了自己最不愿意的事业,摇身一变成为火锅届“扛把子”。
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老字号店。
每一锅精心调配的汤底,都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每一种食材的摆放挑选,都彰显着他的匠心独运。
鲜嫩的牛肉片纹理清晰,诉说着它的新鲜与美味;翠绿的蔬果们生机勃勃,在锅中翻滚时愈发诱人;还有那一颗颗饱满的丸子,在锅中Q弹可爱翻滚跳跃。
小小的火锅店,演绎出了世间的百态人生。
美食与情感、天赋与平庸,理想与现实、梦想与追求,在热气腾腾的滚烫火锅中,演绎出了生活的悲欢离合,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火锅艺术家 (2025)6.32025 / 中国大陆 / 喜剧 / 崔志佳 / 崔志佳 焦俊艳
没太看进去,没啥意思,就是最后还挺感动的,火锅(谋生的工具)-艺术(心中的理想)-家,最后的主旨——家永远是第一位,其他的都靠后。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别给自己的人生设定绝对值。电影里李如意导演的电影众叛亲离没有拍完,电影外崔志佳导演的电影,却是当年那帮《爱笑会议室》兄弟一呼百应尽数而归,还有全新构建起来的《东北告别天团》《烧烤之王》喜剧厂牌担当主力…让《火锅艺术家》变成了崔导的“半部人生电影”。最喜欢佳佳的各种贱嗖嗖小表情和宋小宝冥场面一段,人家就是专心制造每一个笑点的。佳佳!一定要继续拍下去啊!
前面还可以,后面就没笑过了
崔志佳,你的自嘲没错,你确实没啥拍电影的天赋,有些梗还是好笑的,但是有些真的不好笑,焦俊艳挂着女主角的名义,出场的戏都没多少。
网大上院线,也能凑合看。桥段都可以,过渡和细节就稀碎碎了,艾伦这人直接消失了可还行?真像电影里说的,得抠细节呀。
挺轻松的喜剧,崔志佳自己演有点弱,这个故事倒是挺适合贾冰的。
这种电影有啥好看的…最好笑的是万年老二吧。传授你独家炒锅底料秘方,把姑娘嫁给你,最后你用独门秘方打败老丈人…这个脑洞确实可以,看了几天才看完。2025.03.02
火锅是咱大中华美食界的 “顶流” 之一,无论春夏秋冬,只要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端上桌,各种食材在红油或清汤里翻滚跳跃,瞬间就能勾起肚里的馋虫,把氛围拉满。这部电影把火锅和艺术拉上了关系,结合的非常巧妙,有搞笑,也能引人深思。我作为观众在电影院里真的是笑到肚疼,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玩的喜剧电影了。电影里的很多人物都生动可爱,没有反派,喜剧效果也是拉满,本来没期待,看完之后,倒觉得意外好看,推荐!
喜剧小品电影,小人物的各种闹。
三星半,关于梦想真不用太刻意
一半也没看完,不咋好看
逗笑得做鸭叫,没思想,不用带脑子
喊action,也有passion,只要心中有梦,在哪里都是舞台!
其实拍的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中间实在是太搞笑了,崔志佳可以说是拿出了毕生所学,也把自己的人脉几乎都用完了。不过,人生就是这样的,很多时候往往不是你努力就能成功的,这个片子的票房他应该很不满意,但真的没有办法,就像他电影里的那个导演一样,命里无时莫强求。当然了,剧本的一些设定逻辑还是很有问题的,而且开头也不太吸引人,最开始的一些理由也不是很能说服人,这些都是问题。开头也开的非常砂壁,哪有这么开头的
还不错,及格了。
老崔拍戏都喜欢连拍两部或者拍个姐妹篇,比如这部戏的剧情跟《火锅英雄》就比较雷同,但还是整出个新花样来了,一个落魄导演为奖金开始火锅店争排名的故事,情节幽默诙谐笑点密集,最后的“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现实依然热爱生活”让我也很有感触,还是值得一看的作品。
几乎很少这么生气的发表短评,被几条热门评论骗到影院……加上想看好久不见的焦俊艳,结果……如坐针毡的一个半小时……剧本离谱程度让我觉得这个剧组和电影里的剧组一样是草台班子,都还远不及如今科班大学生的剧本作品。男主把拍电影当作是一腔热血过家家的事吗?还能有其他工口的人员陪他一起过家家?即便是当作纯无厘头喜剧也是非常不及格,笑点俗套、很多人物台词非常扁平书面,喜剧节奏也很拖沓不利索,更像是看了部某平台短剧,白白浪费了一群精彩喜剧演员。本来大环境之下影视行业就不景气,然而这样的烂片还能有投资,只想说内地电影完蛋啦。当然,片子里形容男主拍的电影的话可以同样送给导演。
零星。骗取老丈人一生辛劳硕果,换取艺术家梦想,电影人戏里戏外都不应该如此下贱……
没有选择春节档上映是这部电影的一大遗憾,在2025的元旦,在农历蛇年的新春佳节,久违了的喜剧电影,你好
觉得还是不错,主要是觉得现在中国的喜剧电影能让人笑出来的也是不多了。宋小宝这个角色少见的,不是很夸张;其他的角色的选角这些演员虽然都是老演员了,但是还算是比较贴合人物形象。有点意思,作为网大,还是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