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杜甫的诗《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洞房花烛是暧昧又欢喜的存在。
《大喜临门》就是一出现代的才子佳人“天仙配”,一个是深情款款的“清河王爷”,一个是钟灵秀气的“紫薇格格”。
围绕着提亲、定亲和婚礼三大乐章,道尽一对情侣结合的各种摩擦和搞笑。
故事用台南方言和北京话代表着双方生活习俗之不同,台南的订婚宴、京城的清代婚礼,欢喜十足又满含真情,仿佛真是林心如和李东学的婚礼纪录片,朴实的叙事方式中带着人情和人味儿,让人真能走进了一场大喜临门之中,同喜同乐。
《大喜临门》中最为抢眼的当属林心如和李东学这对儿情侣搭档。
都道是雍正的弟弟娶了乾隆的女儿。
从紫薇格格时代便擅长演感情戏的林心如加上《甄嬛传》中重情重义的果郡王,王爷和格格自古便是一段佳话。
而他们的爱情,仿佛穿越而来。
相信许多观众看到身着满清吉服的二人,便瞬间认同感十足。
紫薇还是那个温婉多情的紫薇,而果郡王终于如愿的娶了自己心爱的女人。
整个基调甚是欢喜,看影片的名字你就知道这是部喜上添喜让你笑够一年的送福之作。
至于中间穿插的搞笑和曲折,有亲情有爱情有虐心有暖心,父爱如山家长里短都是电影的骨感所在。
都说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儿。
《大喜临门》整个故事的矛盾点同样是双方家庭风俗不同语言不通产生的矛盾和纠葛。
猪哥亮扮演的岳父,一出场便是惊雷一响。
他粗糙的台南话原汁原味的还原了当地的民风民情,朴实的渔民搞堂会庆生订亲都非常隆重,乡里乡亲的调笑令人捧腹。
寇世勋扮演的公公,性格算是知书达理乐观开放,就是后来娶的小媳妇不省心,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拉开唇枪舌战,让人乐开怀也让每个人都看到自己的影子。
笑中带泪,悲中带喜,人生四大美事之一“洞房花烛”仿佛都是如此。
不同于香港电影的艳俗,又异于大陆电影的内敛,台湾电影一直都是默默的温情。
《人间喜剧》《不老骑士》、《逆光飞翔》都有一股直达内心的暖流。
《大喜临门》亦然。
没有大场面的场景,也没有高科技炫技,有的只是最纯真质朴的风土人情。
奶奶的期盼、妈妈的温暖和乡邻们热心的参与都是人情的温度。
虽然影片的主旨还是爱情和搞笑,但内质却是父亲为了孩子们的幸福所做出的奔波和努力,得到家人祝福的婚姻才是幸福的。
而对于那些即将走进婚姻殿堂的人们,世界那么大,而我多么有幸刚好找到你,怎么能缺少家人的祝福呢。
当然,作为台湾春节档票房冠军,《大喜临门》更是一出喜庆的贺岁大片。
带着深厚的台南土话烙印,《大喜临门》有着重口味喜剧的爆笑桥段。
虽然故事曲折,可结局美满幸福,“好事多磨”就是新的一年里对所有有情人的祝愿。
与其说这是部电影,不如说是一部讲述台湾婚庆礼俗的科教片,以及给那些即将去见丈母娘的准女婿做了很好的反面示范。
真的看不出为什么会称这部片子为轻松喜剧,100多分钟里我感受到的只有女主为了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能开心而赌上了自己的一生,影片一直在强调的是:虽然两个人没有那么相爱,但是只要结婚一切都可以克服;虽然两个家庭人际关系很复杂,但是只要结婚一切都可以克服……导演的这种价值观我是在无法认可,但就影片的拍摄态度和诚意来看,又确实比某些哗众取宠的“大电影”强很多,这五分完全是给演员们辛苦的报答。
2015年3月9日
文/公元1874近年来,台湾的本土制作开始发威。
注意,是真的发威。
过去侯孝贤蔡明亮杨德昌等台湾电影大师们,搞得大家对台湾电影的错觉全是文艺片,本土的商业制作一直有点抬不起头,好像只有一个朱延平在孜孜不倦的拍喜剧片,但可惜基本上评价都不怎么样,要么就是《蓝色大门》《盛夏光年》这类的小清新。
所以这也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听到台湾电影,就以为是逆光沉默长镜头。
但自从2007年魏德圣横空杀出一部叫好叫座的《海角七号》之后,情形就悄然发生了变化。
尽管我不太喜欢这部电影,但不得不承认,从《海角七号》之后,台湾的电影工作者们总算是找到了一条发展之路:拍本土特色的文化,阐述台湾这个小岛里发生的喜怒哀乐,用这座小岛上独一无二的情愫,去吸引自己的观众买票支持。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陆陆续续看了《鸡排英雄》《阵头》《大稻chen》(完蛋了想不起咋写)等电影之后,最大的感想是——看不懂啊!
不光是语言的问题,里面的很多台湾民俗文化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
不过我还是感觉有意思,因为电影里那些展现台湾风土人情的部分,才是这部电影最为迷人的段落,所以看不懂就看不懂!
但我到现在还记得《阵头》里那顶着头像满台湾跑的镜头。
所以,再在《大喜临门》里,看到里面刻画出种种高雄小镇上的风土人情,感觉既陌生却又亲切。
《大喜临门》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来自大陆的李东学和台湾的林心如,他们饰演的一对情侣准备结婚,而李东学扮演的高飞就带着家人去台湾提亲。
但是林心如扮演的林淑芬的父亲,猪哥亮饰演的李金爽,却因为各种原因对高家百般刁难,两边不通语言也不通文化,于是闹出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风波。
当然,风波归风波,真爱是会有的,两户亲家的矛盾也会化解,最后的结局自然也会如愿以偿的走进婚姻的殿堂,毕竟这还是个常理中的家庭喜剧。
不过,过程是有趣的,里面最有味道的就是对于高雄坊间小镇上那些民俗文化的展示,酒席、做菜、民居、婚娶流程……看着新奇又舒坦,让人禁不住想去高雄走一圈。
以前有部《北京人在纽约》,展现的是那个年代中国人在海外淘金的热潮;如今这部《大喜临门》则可以看成是北京人在高雄,时代变了,九孔也在这样的合拍片里成了北京人的副手,一起包着饺子做着刀削面;而两岸的融合,也无形地成为这部电影在现实里的最佳注脚。
这部电影围绕结婚展开,从怀孕到订婚到结婚这整个过程,刻画了女方父亲嫁女儿的喜怒哀乐,种种心酸。
每个女儿都有个守护自己的神,那就是父亲。
从小一直呵护的,捧在手心的女儿,要嫁人,其中的滋味应该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想起我老爸知道我要离开他的那种神情,既是不舍,又知道留不住,真是复杂的情绪。
所以演技其实来源于生活,那一刻父亲脸上的表情是如此的复杂,生动却又真实。
其实还是搞不懂这部影片到底是什么样的逻辑。
各种人物性格转换地太快,也没有一个主旨。
就像一篇融合了很多主题的作文,不知道这部电影到底要讲什么。
虽然影片是大圆满的结局,但现实和电影是有差距的,林心如选择自己带孩子的时候,说的几句话是打动我的,她说,她不愿意嫁给一个连虾都要别人帮忙剥好的男人,不愿意去照顾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以前的婚姻,女人没有能力照顾自己,没有的选择,这时影片切换到她的母亲,嫁给她老爸后,要忙家里,做饭,洗衣服,而那男人就在一边喝喝茶,打打屁,而现在女人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也有能力养活孩子,她不想再像养孩子一样养一个男人。
这几句话说得很有力量,本以为这就是这部影片的精华,而在男方父母问到男方的时候,男方说算了。
男方就这样放弃了,感觉男方在这部影片中确实还不够成熟,很多时候都显得太好面子了。
在觉得女方家里给自己留了话柄的时候,应该去积极地沟通,而不该妄加揣测。
感觉人是不是很多时候,都会因为自己以前的经验而对别人的一些行为有一些误判呢,也许别人的一个行为你认为是这样,但别人的想法或者初衷也许并不是这样呢?
要尊重人的多样性,不轻易认定别人的不符合自己行为习惯的行为就是不好的。
如果能够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也许会有更多的理解与更少的纷争。
最后还是双方父母出面将事情摆平,这不禁让我觉得,婚姻真是复杂,也觉得好累,如果一切能够简简单单的,该多好呢?!
凶猛的春节duang已经过去了,对影迷来说,3月一向是清汤寡说水,没什么大油水,不过今年还好,出除了《木星上行》《飓风营救3》这样的国际硬通货,就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还会上映一部充满台湾风情和欢乐氛围的喜剧大片,那就是集台湾台前幕后金牌班底,演绎果郡王李东学拜见岳父大人猪哥亮的《大喜临门》。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很喜庆的故事,李东学饰演的北京憨小伙高飞,要和林心如饰演的高雄女友李淑芬奉子结婚,来到女方家里求亲,不料猪哥亮饰演的未来泰山李金爽对他横挑眉毛竖挑眼,越看越舍不得吧姑娘嫁给他,于是酒桌上百般刁难,进而搬出高雄婚嫁习俗最高标准,聘金、迎娶、流水席,各种礼数不可少,条条称得上霸王条款,女方仗恃欺人,男方家长也不是省油的灯,两个家庭由喜事演变成一场关于男婚女嫁的斗法,一时间火花四溅。
一边要智娶,一边要留人,众多喜剧高手搭台,北京高雄两地婚俗和平民智慧的火热碰撞,让这部小清新式的温情喜剧变得能量十足。
十几年前,本斯蒂勒和罗伯特德尼罗的《拜见岳父大人》系列风靡全球,把翁婿之战演绎到了极致,也是展现了许多美式的婚恋风俗和家庭关系,《大喜临门》和前者有着非常相近的人物关系设定,虽然明星还不具备好莱坞巨星的能力,但像猪哥亮、寇世勋这样的演技高手,加之林心如和李东学的偶像级明星大胆搞笑,蓝正龙、让影片变得更适合中国观众观看。
猪哥亮在台湾称得上是国宝级的喜剧明星,早年间以搞笑主持人出道,后在影视圈风声水起,《猪哥亮歌厅秀》流行一时,台湾娱乐圈有“南猪(猪哥亮)北张(张帝)中邢峰;高凌风草上飞,倪敏然总管”这样的排名,足见其喜剧地位,而在近年来复出之后,猪哥亮锋芒不减当年,喜剧功力愈发精纯,《猪排英雄》《大尾鲈鳗》先后大卖,此次在《大喜临门》中亦是表现出了最佳状态。
台湾喜剧,尽管在内地一直没有太大的影响,其实多年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本次《大喜临门》可谓是集合了当下台湾喜剧界的最强班底,老牌喜剧导演朱延平及与资深制作人邱瓈宽担任监制,《夏天协奏曲》导演黄朝亮执导,演员方面,除了猪哥亮和寇世勋两位老牌明星坐住阵脚,林美秀出演逗比媒婆,王彩桦、素珠、林美照、九孔等实力明星担纲绿叶,任贤齐、蓝正龙、林俊杰组成最强“亲友团”,而林心如和李东学这一对“新人”则在大家的辅佐下表现出色,一个温柔娴淑中暗含刁钻,一个憨直木讷之中夹杂鬼马,表演水乳交融,还有超高颜值,非常养眼。
《大喜临门》跨过海峡,用一场极尽欢乐与温馨的浪漫故事,带给中国观众不一样的银幕体验,佳节,姻缘,喜上加喜,可谓是给今年漫长而华丽的贺岁档点上一颗完美的句号。
影片在台湾就已经收获2亿+新台币的票房,以影片的水准,加之契合元宵节的欢乐团圆气质,再造佳绩在清理之中,就看运气能否随风而至了
《 长》《春》《华》《山》生命,是有限的;选择,是自由的;心情,是欢愉的。
为名,名会捆住人的手;为利,利会让人放下尊严。
一生何其短,弹指一瞬间,如过隙白驹。
不必刻意迎合谁,不必勉强改变自己。
如果你认为正确的路,那你就去走;如果你认为值得爱的人,那就大胆的爱。
心之快乐,莫过于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人之快乐,莫过于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人生一场梦,梦里梦外做自己;世事一场空,名空利空心不空。
人生,是自己的;情绪,是附加的。
一直都觉得一部电影选择在什么时候上映除了票房考量之外,跟当时的社会氛围有着莫大的关系。
比如我一直觉得每年四五月份就应该是怀旧青春谈情说爱的大好时光,所以一批青春怀旧电影在这个时候上映总是特别应景。
再比如贺岁档,就应该是合家欢乐喜剧片的天下,从《泰囧》到《西游降魔篇》无不证明着这一真理。
今年春节当天上映八部电影,但是说到喜剧却似乎只有《澳门风云2》一部比较沾边,也因此这唯一一部跟喜剧沾边的电影票房实现惊人逆袭。
而将于元宵节上映的由林心如跟李东学主演的电影《大喜临门》则是后春节档期里一部最纯粹的喜剧电影,而台湾截至目前两亿新台币的票房也证明了观众对戏剧的渴望。
《大喜临门》故事讲述的是北京高富帅高飞(李东学饰)跟台湾婚纱设计师淑芬(林心如饰)相恋,打算结婚却因为两地不同的风俗而引发的各种啼笑皆非的笑话。
从顾问朱延平到导演黄朝亮,这部电影的幕后主创是十足的台湾团队,所以影片的很多笑点都偏台湾本土化。
而影片之所以在台湾广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猪哥亮饰演的淑芬父亲李金爽。
正是猪哥亮的各种刁难,才让王爷娶公主的过程经历诸多波折,也为这段追爱故事增加许多笑料。
雍正的弟弟娶了乾隆的女儿…..这话乍一听感觉脑子里“duang”一声就懵了,可是仔细分析男女主角的身份,发现如此形容再恰当不过。
林心如早在近20年前就凭借《还珠格格》里紫薇格格一角火遍大江南北,而李东学真正为观众所知则是《甄嬛传》中果郡王一角,一个温婉可人,一个睿智大气,站在一起总是透着一股莫名的CP感。
如今两个人携手一起颠倒时光,穿越而来,只为为观众奉献一场笑料百出的姐弟恋。
相信大陆吃货对台湾的向往是由来已久的,而《大喜临门》将不负众望的全方位展示台湾高雄的地方小吃,甚至是台湾当地各种风俗习惯都通过一场订婚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之所以说电影的笑料极具台湾本土化也因其具备内地喜剧所没有的重口味,随处可见的粗口实在是令人不知所措又十分喜欢。
高飞跟淑芬的感情经历了台式订婚跟京式结婚,每次都血雨腥风状况百出。
从高飞第一次到高雄提亲开始,猪哥亮就百般刁难,其实喜剧的背后总是不乏亲情的温暖。
猪哥亮之所以对未来女婿各种不满意,说白了是对女儿的不舍,那种在女儿出嫁之前强忍着眼泪不让流下来的情形,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高级的喜剧就是让你在放肆大笑之后留下温情的眼泪,《大喜临门》做到了,并且团圆美满的结局也特别适合元宵节的气氛。
按照童话故事的套路,果郡王最终如愿赢取了紫薇格格,王爷跟公主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新年好彩头,看《大喜临门》,总觉得处处都透着一股喜气。
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她说,她不愿意嫁给一个连虾都要别人帮忙剥好的男人,不愿意去照顾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以前的婚姻,女人没有能力照顾自己,没有选择,而现在女人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也有能力养活孩子,她不想再像养孩子一样养一个男人。
然后泪点在当他从婚礼上回到家后,爸爸妈妈奶奶一起给她剥虾那一刻的画面,想到了自己的父母,那种亲情那种温暖,无论你在外面受了多少委屈,家人都永远是你坚强的依靠。
还有感动的一幕是他的父亲在大雨天抱着一箱子钱去酒店找男方家人,可人家走了,然后又坐飞机亲自把钱送到男方家里去,那一刻真的感动到了,父亲爱女儿所以才会委屈自己这样低下姿态去做这样的事情,我想没有那个父母会真的要那笔钱的,真正打算结婚的,这笔钱迟早都是给孩子的,还有一个原因,我想也应该是林怀孕了,若是没有这个孩子,她们的婚礼可能也没这么快有进展,或许也就从婚礼离开的那一刻起她们就分道扬镖了。。。
看完了“大囍临门”,真心说不错。
看之前想过我会笑,可没想到我会哭。
至少哭了4、5次,眼泪在不经意的时候不受控地突然掉下来。
我想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内心深处共通的情感,因而更容易产生共鸣,具有强烈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它可以跨越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是普世的价值。
几次掉泪都是因为父亲对女儿的爱,心如哭得恰到好处,几次她一哭,引发了爸爸的眼泪,于是我的泪水也止不住的掉下来。
父母那么地爱女儿,无论多不情愿,只要孩子幸福就什么都可以不计较, 可怜天下父母心 。
从小婴儿到成为大人,要付出多少,二三十年的恩情,女儿要出嫁,往事历历在目,总归是不舍的吧,以后会怎么样呢,婆家会不会对她不好,这个男人是不是可靠,会不会受委屈,以后吵架怎么办? 所有的担心都是源于爱。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
好朋友结婚那天,在台上给父母鞠躬,感谢养育之恩,四位老人都闪着泪光,当时我就控制不住眼泪了,年迈的父亲颤抖着把女儿的手交到另一个男人的手中,拥抱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其中有多么沉重的托付。
当公主一样呵护的孩子从此就交给你了。
所以男人啊,不管谈过多少次恋爱都应该珍惜那个肯嫁给你的女人。
东学依然的英俊,帅气。
一身贵族气息很吻合高富帅的角色定位,他一出场,整个房间都亮了,虽然不说什么,但焦点就是很难从他身上移开。
演得也非常好,高飞有点任性,有点年轻气盛,但是有情有义,对女友对妈妈很深情。
王爷结婚那场戏,走到门前,那温柔的一笑,瞬时间心都融化掉了,好像包围着这个春天三月的阳光。
猪哥亮演技非常精彩,是老戏骨,丰富的阅历,串起整个戏的骨架,搞笑幽默,让人笑声不断,但是在夸张的表演的背后是真情,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在雨里抱着钱跑,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
很多喜剧电影也在努力搞笑,但是缺少的就是那点真情,总觉得浮于表面,趋于流俗。
真诚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来不得半点虚假。
那个眼含着热泪的父亲抬起头不想让女儿看到,眼望着天花板说着天花板坏了,得修了,眼泪克制着不让流下来,于是观众的眼泪就克制不住了。
还有心如受打击回到家,说不能嫁给连虾子都不会剥的男人,爸爸,妈妈,阿嫲,三个人同时剥了虾子放到她碗里,也让我瞬间热泪盈眶,满满的都是爱,无论你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家人都会回报你以最温暖的笑脸,无条件地支持,如此温暖[泪]……就结束了,时间过得好快,最后的片尾曲如此欢乐律动,所有的人都随着节奏韵律舞动,在我观影的那个影厅没有人舍得先离开,大家都看到最后所有的舞跳完,花絮放完,乐曲结束。
这也说明了这部电影的魅力。
文 | 百木幺2015年的贺岁片,亮出史上最豪华的台海阵容:唱片大佬陈国华监制、综艺鼻祖猪哥亮、老戏骨寇世勋、金马女配林美秀、紫薇格格林心如、果郡王李东学领衔主演,知名艺人王彩桦、林美照、蓝正龙、任贤齐、林俊杰等客串演出。
从卡司上看,本片的目标观众瞄准宝岛,老中青三代都是当地极具号召力的明星。
许多福建观众表示:它充分展现了家乡特色!
可见闽台民俗相去无几。
的确,影片照实呈现了两岸家庭在恋爱、婚姻、提亲、订婚、婚礼等流程上的文化差异,是两种婚恋价值观的激烈碰撞。
以猪哥亮为代表的宝岛秩序,和寇世勋彰显的京城规矩,两个阵营鲜活立体,分歧满满,不断碰撞出冲突和笑料。
地方风味过浓,导致其他片区集体无感。
即便选在元宵节上映,又用满清婚仪消费了一把《还珠格格》和《甄嬛传》,票房也仅赚得2亿新台币。
当下,两岸文化交流频繁,台式特色在大陆观众眼中,早已祛魅:我们的综艺节目早就被台湾腔和台式笑料占领,再用台语电影大惊小怪地咋呼观众,实在显得乡土和小家子气。
亚洲经济和文化中心向北京转移,也让大陆观众在审美上更加自信,不再对台片抱有好奇和逢迎的态度。
但不得不承认,片方以最大诚意,为我们奉上了一道春节开胃菜:本片剧情连贯、情节饱满、表演到位。
比起同期上映的综艺电影,或全程无笑点、泪点、尿点的特效烂片,《大喜临门》可算佳作,精神内核十足到位。
粗糙
闹腾的婚礼
本片的看点不是笑料,而是两岸对于喜庆的风俗描述,让人大开眼界忍俊不禁。任贤齐与林俊杰穿插其中的打酱油也充满惊喜。
想给林心如打5分。看见李东学就不爽,坏相
好好的一部电影给配音得这么奇葩,起码闽南地区来点原声吧,猪哥亮配完音后就不好笑了。黄朝亮一贯的风格,有笑点有温情,如果不删减那么多的话可能还能更全面展现台湾的风土人情~紫薇和果郡王的结婚仪式真的是让人分分钟出戏啊~看到素珠啊嘛就想起小时候跟我啊嘛一起看台湾电视的情景,好怀念啊
本来抱着了解两岸婚俗差异的心思去看的,加上从小看着猪哥亮的戏长大的,所以很有兴趣。这是部适合家人一起看的片子。各种搞笑的俗语,也只有闽南人,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其实跟我们的婚礼文化差异不大。怎么说,看完没后悔。还是不错的!
台湾爱情片
为了凑欢笑,猪哥亮在里面从头傻到尾
因为林心如去看
分偏低了,也许是有点感同身受吧,culture shock永远都是好题材
真是瞎逼老爸 不作不会死 没事找事
很棒的喜剧呢,李学东很靓。
哈哈哈哈 长篇评论格式都一样,都是同一个水兵写的吧
那天陪你看这部电影,虽然另一个人没有来,虽然不是我喜欢看的类型,但还是愿意陪你一起看完,挺好的。
老头的个人秀!
笑点很多啦
勉勉强强。不过李东学好帅
前面还挺乐的 从中间开始就乱七八糟了 好尴尬
本来还挺好的林心如和李东学的新鲜组合,可惜台湾本土风情太重,影片整体太乡土气。
值得捧场,诸葛亮说天花板漏水有壁虎一直抬头不让女儿看到眼泪这段好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