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不同种族文化面前,世界是平的,我们对待工作和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与工作是一样的,就看如何把握其平衡,往往在盲目的追求欲望的同时,忘记了人最纯真的需求,忽略了最爱你和最需要关怀的家人。
英文名远没有中文译名这么霸气,只是一个词:外包。
高度发展的商业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市场、生产、销售、物流、售后等等都可以被外包给更专门的机构,甚至在地球的另一边进行。
当人们早已习惯了“Made in China”的时候,“Service from India”也成为可能。
商业资本总是流向成本的洼地。
美国人和印度人相继失业,虽然电影的最后,call center被搬到了上海,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公司又在向中国的二线城市和东南亚寻找更加低廉的劳动力。
于是,我们的主人公踏上了印度之旅,开始了一段跨文化交流和适应的旅程。
一开始,他极度抗拒,不仅仅是对印度,还有对他的公司,在描述他的工作时他说:“喔,没什么,就是卖一些没用的小玩意儿给乡巴佬。
现在我还得培训一些猪头来取代我!
”遇到的一连串笑话非常经典,比如:只能用右手吃饭、厕所里没有厕纸、不习惯卧室里的神像、追着外国人要钱的小孩等等——这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主人公和公司在外派之前应该做好的功课。
对口音浓重的印度员工,他反复强调:You people should learn about America.他对员工进行口音训练,让他们从电影中学习美式发音;也进行产品细节的解释。
从中也发现了美国式生活的奇怪之处,比如,带着奇怪的海绵帽子看球赛。
带着一颗文化本位的心来审视印度文化和印度人,要求别人做出改变。
而Asha、Poro还有host家老奶奶的回答很有趣:“英语也是我们的母语和官方语言。
我们都是从英国人那里学来的,只不过口音不同,而且有时候我们的口音比美式口音还更好一些。
”“我的父母在结婚那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爱上了对方,相比来说,美国50%的离婚率才更可怕。
”“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喜欢自己卖的产品,那为什么还在做呢?
为什么不换一家公司呢?
”“你没有跟家人一起住?
为什么?
他们离你这么近。
”“为什么没结婚?
你的年龄可以当爷爷了!
”直到讲到美国人用烙铁来给小牛烫印记的时候,Asha终于说出了这句话:A suggestion, Sir. You should learn about India.借着洒红节的狂欢,他开始真的放下架子,跟孩子们互相扔彩蛋,跳到河里洗澡,穿上了传统的印度服装,到后来,可以在贫民窟中坐在地上吃手抓饭,用上了Asha给他设置的宝莱坞手机铃声;也开始使用更适合当地的管理模式,允许员工摆上一墙的家族照片和神像;发现他原本不屑一顾的小产品竟然有人喜欢,于是申请了一批样品来做奖品;甚至在办公室面临水灾的时候,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挥创造力,请他的邻居来帮忙搭建了楼顶办公室。
不仅仅如此,更加的敞开内心,也让他赢得了Asha的爱,尽管已经定了娃娃亲的她,只能把他作为一次“度假”。
经历了抗拒——冲击——接受,他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反思。
文化的碰撞让他能够反过来审视自己的文化,接受不同的生活理念:比如,破坏也许是件好事;比如,多跟家人在一起。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电影是跨文化适应和沟通的绝佳教材,五星好评。
作为一个已经在印度待了4个月,并且还将继续待一个多月的人,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印度,相当真实客观!
它在我们同事中间流传的速度相当的快!
大家看完都在感叹:哈哈,这就是印度!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说,印度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的神秘国家,虽然由于历史文化或者生活态度的问题,很多亚洲人、欧洲人都在说:印度太脏、印度太落后、印度人太懒,但这些理由并不足以将印度一棍子打死,就如同电影中所反映的,当你真正的融入了这个国家的生活,那么它美好的一面也就浮现了出来。
我在凌晨到达印度德里机场时,就像陶德第一天到达孟买一样:机场外喧闹的街道、蜂拥而上的出租车和突突车司机、黑不溜秋的印度人。。。
但当我第二次、第三次走出德里机场时,我逐渐发现,嘿,这个机场并不是那么糟糕,虽然人很多、但不用担心小偷和抢劫的;虽然司机包围着你问你要去哪里,但其实出租车都是预付费的,不用担心被司机宰;混乱的交通和喧闹的街道,却很少看到严重的车祸和伤亡(当然,印度人开车确实比较快,所以他们的车屁股上基本都有小的刮擦伤痕,但却不会朝着人猛撞)。。。
影片中的洒红节(“holy节”),在每年的3月或4月份,很遗憾我没有赶上,但同事告诉我,那天真的不要穿干净昂贵的衣服出门,因为你是躲不掉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给你洒上各种颜色的粉末,小孩子在楼顶朝下面扔带有颜料的水袋,然后你就回办公室哭去吧,呵呵。
至于印度的饮食,卫生环境确实比较差,我也拉过肚子,但其实印餐还是有很多好吃的东西的,正规餐厅的卫生状况也并不令人恐惧,既然我们是到了另一个国家,那么为什么不能去学着适应这个国家呢?
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所要着力表达的一个重点。
当然,影片中也反映出了印度人自负的一面,同时也给了印度人很大的面子。
例如女主角听到陶德说美国人不希望发现“call center”是外包的时,她说那是因为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也就是说“外包这个词是被中国制造毁掉的,而不是我们这些印度人”;后来老板将call center搬到上海,理由竟然是中国上海的成本更低,而且印度人还成为的新的call center经理,这几个细节,我想大家都不会认同吧?
不过总体来说,瑕不掩瑜,这部电影还是忠实的还原了印度的生活和文化,让我们这些身在印度的人十分“感同身受”,如果大家想了解真实的印度,那就看看这部电影吧!
如果电影的名字用直译的,并不次于其中文名“世界是平的”。
虽然不如这个有哲学意境,但倒是多了幽默感,似乎更切合喜剧的主题。
哪里仅仅是喜剧这么简单。
美国人很灵活,或许这与民族成长历程有关,这是他们的绝对优势。
从钢筋混凝世界,繁华海岸城市,科技超前,安逸舒适的地方突然到一个原生态的民族中生活,真的有点难。
跳火车、坐蹦蹦、走牛羊挡道的马路、吃刨冰、吃米饭、跳印度舞、听宝莱坞音乐、过荷丽节、认识破坏神伽梨……一个典型性美国人的生活就这么郁闷的变了。
学美国人的口音、穿制服上班、见识“奶酪帽子”、“烤香肠机”,印度人的生活也变了。
这就是Outsourced的影响。
当然,至于“果亚假期”,就不是任何一个人都那么幸运。
只是需要把心打开,荷丽节会很美丽,员工们很开心,任务能很快完成,得到印度人的款待和帮助,还有美丽的印度姑娘的爱慕。
回过头来发现,当时的生活充满乐趣,受到当地人的感染,得益非浅。
世界是平的,就需要这样的态度。
导演很聪明的利用了“Outsourced”时下主流商业运作趋势,利用了Thomas L.Friedman著作《The World Is Flat》,以此为典,做为故事的中心思路,让这样一部简单喜剧拥有一个话题性内涵,不空洞。
又借用美印两个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为故事添加轻松的情节,甚至印度的性爱宝典都用上来保证故事的完美。
故事简单明了,人物不多,关系不复杂,但是情节发展节奏把握的很好。
看商业片太空洞,看偶像片太腻,看上呈电影又太累。
一直都想找到这么一部电影,不会在看的时候睡着,不会在看的时候走神,不会看到很疲惫,陷入其中,结束的时候发现时间过的很快,但是头脑格外轻松。
《Outsourced》就是这样的一部,像喜剧一样简单,也不仅仅是喜剧一样简单。
这部电影话题性的价值也很大,看完以后发现思维延伸到了很多方面。
电影拍在印度,出自美国,映射的背景可是全世界。
想想中国正是Outsourced的主角。
经济价值讨论不了,自己能了解到的很肤浅,不过会去看Thomas L.Friedman的《The World Is Flat》。
出差乐趣不多,之一是在HBO或者Star Movie里逮到什么电影看什么电影。
盖因在家看片子必须郑重其事,如果手比较霉拣到烂片就等于焚香斋戒三天抽到下下签,平白费了心情;出差的话本来就是茶余饭后的零碎时间,从当中从尾巴都能看起,觉得有意思了记个情节记个演员上IMDB一查就全有了,也是一索隐派的乐趣。
这回逮着Josh Hamilton的半部《Outsourced》,讲印度人工便宜,一美国直销公司在印度组建call center,但由于文化隔阂/口音问题效果不彰,于是选派一美国主管同志来到印度,在种种文化习俗的冲突中对当地的call center实施精益管理提高效率的事儿,之间还穿插着Office Affair的调味料,印度咖喱,呃……是风情,浓郁,实在蛮有趣的。
简而言之,美国主管同志通过种种管理手段终于达到了设下的效率目标,然后美国总部作出了一个极其经典的决定,要把“印度Call Center的工作外包到上海,因为一个印度的人工可以支付20个上海那边的工资。
”原话如此:“I assure you, China will be a next India.”-_-,真不知道这是一部好莱坞的片子,还是一部宝莱坞的片子。
不过从原著立场来说,阿三同志们和我们谁外包谁都没什么差别,都是喝剩汤的份儿。
这两天闻得海尔海信已开始在非洲、南美建厂。
皇帝轮流做,Rule Maker怎么也该轮到东方人抢先一把了吧?
毫无理由的 看着这样的一部电影 不是清晰版的充斥着印度混杂和风情的音乐声音 却这样的 看着看着 就乐了没有海誓山盟的爱情 没有激情跌宕的事业开拓 但却让你的心为之一动 后来琢磨 觉得可能是MASALA还有中国西南角还有 那个出差的男人 和我有关和派遣有关 美国人去印度 北京人来西藏 可是 所有的开端都可能和结果分道扬镳 你所想象的种种糟糕可能不小心就收获了一些惊喜 你还不小心地懂得了一些什么 放下了曾经抓紧不放的 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遇见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新幸福所有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 应该谢谢那个破坏的神迦哩 因为他们赐予了新的轮回和开始 出差的男人啊 你也曾抱怨这个抱怨那个 然悔呢 不小心埋下了一颗种子 在拉萨八廓街黄房子里 那天你出现在下午慵懒的阳光中 我在香炉里点一株圣香 看袅绕的香丝丝缕缕漂浮 有午后的阳光透着古老的木窗洒进来 然后你便出现了 我趴在厚重铁质的前台上 安安静静地看着 坐在窗边的你 侧脸的轮廓 道不出究竟什么风格的衬衫 纯棉 毫无疑问的 想象着 你的发丝该是柔软的 你的声音是铿锵有力又些许柔软的 你和戈尔巴一直笑着聊天说话 那么亲切没有距离 那一天 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 但是走的那一刻 我冲下楼梯 塞在你手心一张纸条 恩 圣城的邂逅会是美的虽然 那样一些地方 纯真而邪恶的人存活地好像蚂蚁 又好像仙鹤 有圣洁的内心和肮脏的巷道 到处飘荡着风情万种的音乐旋律 有随之舞蹈的快乐民族 可是 所有曾经与之无关的人和物 会因为邂逅在那样一个国度 而开始迸发出魔力 恩 就好象 豆蔻的味道 那样近来 断断续续地开始思念西藏的阳光 又快是间隔年的开始了 我出发前往的远方 成为现在的过去 也是未来的继续 还有一些没有看过的风景 要在下一次统统补上 还有呢 还有 我要再次真正地邂逅一个他那会的我 比曾经成熟了 优质了 有柔软的皮肤和衣衫 一切都是曾经所向往和憧憬的 现在一一实现了 所以坦然了 淡定了 更加纯粹地去享受了 虽然还是过客 可是心 却在中毒的那一刻宣告彻底地归属 我也接受了那些 因为心甘情愿地为之俘虏 那个让自己无比真实和坦然的国度出差的男人啊 我突然记得了你说起的轮回 问我是否相信 那会的我傻呼呼地敷衍 不去回答你 可是现在 我些许明白了MASALA 是第一次触碰便喜欢的味道 有一天 在我的厨房 我会用奶黄色的小平底锅 将你慢慢酝酿3.23 OUTSOURCED 世界是平的
荷丽节好棒!
原来印度的外包文化远远早于中国,不过确实现在很多国内的业务也会外包给印度。
只能说,种花家发展得太快了~ ——2019-10-28文化碰撞影片前半段差不多就是体现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笑果。
比如,在印度,搭乘火车是要用跳的。
比如,下火车后,你以为你坐的是计程车,实际上可能是黄包车。
比如,在印度吃饭是要用右手的,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脏的,原因嘛,还是自己去看吧,哈哈。
比如,在印度发言是举一根手指。
比如,在印度没有麦当劳,只有麦当佬。
影片后期则是介绍印度的文化。
比如信奉破灭女神,他们相信破坏了才会有新的轮回。
比如他们相信一双眼睛看不到的东西,第三只眼是可以看到的。
比如很多婚嫁的人在结婚当天才会见到彼此。
一旦放下身段,感觉会好点陶德在麦当劳听进去了比自己更早来到印度也比自己更早融入印度的外国人的劝告。
转变是从荷丽节开始的。
他不再将自己视为不同于印度的美国人,而是用心去感受印度。
于是他发现,原来偷他手机的小男孩是为了给他贴上代表当地文化的贴纸。
原来普洛在自己脸色不好的时候准备了有助于肠胃消化的食物。
原来生活不止是工作,家人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经商管理当陶德感受印度文化的同时,他也逐渐融入了新的团队。
其一,他擅于听下属的建议,从而使得下属们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工作,效率从而也得到了提升。
其二,他擅于管理团队,使用奖励机制,提高了下属们工作的激情;并且时常夸赞下属,提高下属们的信心「Asha can do anything」。
其三,他擅于发现人才,看出了亚莎的管理才能;并且通过一次街头做客记住了邻居的电工技能,并成功在后面领导莅临的时候将客服平均时间降回 6min 内。
闲聊果然歌舞才是印度影片的灵魂。
这部电影,车速有点跟不上。
所以,影片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意思呢?
亚莎要来美国了吗?
世界是平的,你要做的是将自己的心打开。
就像影片中的Tod,从一开始对印度的各种排斥与不适但后面的接受与融入,他将自己的心打开了,他会在荷丽节欢乐的反击,他会穿上印度传统服饰,他会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印度……回过头再看,一路来已经收获了许多美好与感动,自己在一点点的改变。
不可否认,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没有办法抵制与阻止它的进程,我们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的心打开,用第三只眼去看这个世界……
1.转型为中国服务将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莫大的帮助!
试问现在的中国制造模式需要多少大学生?
在流水线装配手机,电脑,汽车,玩具我企业家要大学生干嘛?
眼高手低要求还高。
中国服务就不一样了,如果把医疗行业,如欧美把查看X光片的业务给中国做;法律行业,把写诉讼状给中国做;快速消费品行业,把电话销售给中国做;那会吸纳多少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啊!!
已经发生而且正在发生的软件外包对大学生的吸收也可以证明“中国服务”对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显著帮助。
2.中国制造现在确实出现了一个瓶颈一样的问题,我们的纯制造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终端销售的定价权和核心研发设计一边也沾不上!
并且!
中国制造的业务是不稳定的,看这次金融危机美国消费泡沫爆破后,中国制造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如果我们是以中国服务为发展模式了?
显然会比中国制造更稳定,你美国人不超前消费了,但生了病总要看病吧,该打的官司总要打吧。
世界是平的,但不是公平的!
一个美国本土员工的成本相当于8个印度外包员工的成本,还相当于20个中国上海外包员工的成本!
老天!
咱们引以为豪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呀!
咋就这么便宜呢!
其实,相比之下,深圳似乎更便宜吧...泱泱大国,醒醒吧!
浓浓的印度风情是本片另一大特点,轻松幽默的故事情节很好地传递了印度文化!
这也算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2014.5.28语言与跨文化交流课课上,无感
男女主人公爱情那段雷了点。。。
India=I'll never do it again
难得的好电影啊,奇怪,看得人如此少,评价也不高
这名字翻译的。。。看来跟歌词没啥关系。。。
女主角确实很像忍者神龟..
男主角很帅,女主角实在实在太丑了!!!!!!!!!!!!!!!!!!!!!!!!!!!!!!!!!!!!!!!!!!!!!!!!!!!!!!!!!!!!!!!!!!!!!!!!!!!!!!!!!!!!
很欢乐的片子,可还是少不了美国的优越感。making jokes on china and india, china is the next india, discrimination on salary...
中国比印度更差吗?
2星!!!!
世界是平的,一部关于印度的影片.电影中的场景熟悉亲切.把我对印度的思想完全敞露.真的想回去那里无限....
因为是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国家,总会有很多小惊喜
其实上海不便宜吧........
有点恶心,别的呵呵
印度真有意思~我也想试试那家刨冰啊,咱中国人应该不会拉肚子=v=
有些地方很搞笑
我知道拥有名声大噪的同名经济学巨著,所以我怀着似乎不那么看好的心态来看的,因为那本巨著对我来说太枯燥,但是,看着看着,给了我全新的体验,导演的平易视角和演员的到位演义,让我感到经济学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非常值得一看!
小故事,感动却不小,幽默更加不小。。。美国人在印度。。呃。。
《跨文化传播》课作业。
商业与文化,一部让我更了解localization and Indian culture的电影,值得一看,尤其是看过《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