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小时的时候,小战士把手里的冲锋枪交给身边的老乡,说这个你拿去防身,我差点没喷了饭。
手榴弹炮弹炸起来的时候,就见一抔抔的黄土满天飞,不冒烟,不着火,这是啥战争片啊?
一个必死的定律,想死就站起来当靶子。
战士赴死的时候一个个口号喊得如此响亮,人物却显得很呆板,跟八佰里一个个背着炸药跳下去的战士差远了,只能说这个片拍得一般般,大概是为了国庆献礼,生搬硬凑出来的。
真实,是我最大的感受,真实还原当年抗战的场景,服装走心,道具走心,演员走心,细节走心,剧情虽然简单,就是一场掩护兵工厂撤离的阻击战,本来嘛,这类剧也不需要复杂的情节,需要的是展现先辈抗战的精神,这部片子完美的展现了,真实的还原让人很有代入感,看得我两度落泪[流泪]第一次是战士夺下连长手中手榴弹冲向坦克时,再也忍不住了,第二次是特务连集体高喊没有孬种时,小女孩流泪我也跟着流泪。
最后的结局感觉很暖,连长和小女孩活了下来,这就是未来的希望,不是一部让人看了绝望的电影,虽然我们都知道抗战最后我们胜利了,但仍要传递希望,结局很暖,因为小女孩从一开始就牵动着我,我怕她会死,最后看着她活了下来,内心欣慰。
秀才的恐惧,是人性真实的体现,面对死亡,谁不会恐惧,但我们的战士克服恐惧,冲向敌人的时候,他们都是英雄,我很欣赏兄弟连里的一段对话:爷爷你是英雄吗?
不,但我和英雄一起服役。
能活下来是英雄,那些牺牲的更是英雄。
绝对是精品的国产战争片,细节做的太好,道具、服装、化妆加鸡腿!
导演加鸡腿!
在国庆期间看这个,也是很有意义,感谢导演让我能看到这样的好片子,国产影片之光啊
内容不错很喜欢 生死狙击顾名思义生与死之间相互联系,在生中有死,在死中谋生 事关国家安全国家荣耀 主人公很明显的透漏出爱国精神,如果你们没看这部剧我很强烈的推荐你们去看一遍 没人喜欢黑 夜 同时没人不喜欢黑夜之后的黎明 我真不知道导演是如何尽力的去表达这些东西。。。。。。。。。。。。。。。。
能看到这帮老亮剑在一部电影里出现就已经很了不起,还管他好坏,但是里面的几个主角都已经老了很多,李幼斌,下面的骑兵连连长,这些都老了。
剧情当然是一如既往的烂喽,就写了一场小的战役,然后几个人在那边打狙击战这个衣服比较凶当然要怎么去说还有里面这些演员都演的太用劲了,根本不是那个意思,就是一个片段打了一个小的战役,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这个导演肯定是一般般,就是吃了一点那个亮剑的后遗症。
迫真演技和不明意义剧情就不说了,看到一小时我属实没绷住。
你静步刀人吧,还拿个大刀片。
结果理所应当地刀了第一个被第二个刀了,还好最后抢到了机枪。
机枪真的是响啊,很响啊!
就在这个时候女的还站在那大喊鬼子来了。
你是嫌机枪不够响还是嫌自己白给不够快?
啪的一下(指枪声)就白给了,很快啊!
扫射鬼子扫得正爽,机枪没子弹了。
这时一般人都会立刻给机枪换弹,但歪把子换弹确实慢了点,没得讲的。
于是我们这位被刀了一下的八路军就站起来用步枪开火。
迅捷白给。
我都傻了,这么好的射击位置,趴在那别动就行,你想动也动不了,肯定已经被人盯死了。
编剧写这段的时候都不带脑子呗都?
导演是在侮辱观众智商吗?
就不谈拍摄技巧了,就说战斗场面。
影片用了很多远景展现战斗过程,全是人群扎堆在一起,但凡是打过仗的指挥员也不会这么排兵布阵吧,敌人随便一轰不就炸死一片了?
导演是在侮辱观众还是侮辱八路军不会排兵布阵?
实在不懂去看看最近很火的《能文能武李延年》战争戏是怎么拍的,别永远拿观众当傻子就知道人海战术拿枪搁着突突突
就一个司令员来讲,其价值应该在于指挥全军作战,而不是在一个小型的没有太大意义不撤退的阻击战中牺牲。
这种看似满腔热血的牺牲从整个抗日战争的角度来说是一种鲁莽的牺牲,并不值得提倡和鼓吹。
当然电影本身想要展现的报国热忱无可非议,只是一个司令员在这种场合牺牲的的确确不符合逻辑。
此外,大家都提到的战士给老乡冲锋枪之后自己提着砍刀杀了进去这个细节自不必多少,相信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军人都不会做出这种难以置信的事情。
我要是你,我就不要!
你们就使劲毁!
毁天毁地毁情怀!!!
冲着老戏骨,冲着老李!
好吧,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无名川、八佰、甚至中国医生,再到生死阻击,可以说是对中国电影发展现状的警钟。
1.可预判的剧情:一个硬要讲而讲的故事,并不在于让观众有感而发,自发的融入到剧情内,而是想要通过红专正强拉硬拽的把观众带进来,就想在看一个哭闹着要玩具的小孩一样,你知道他想要什么,你也知道他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真的没眼看,归结原因就是目前中国的导演与编剧们许多真的肚里没货,或者自己真的没有这样的感受,而是根据国家氛围强写一个剧本…爱国人的可悲,真正电影人的可悲。
2.肤浅的人物形象勾画:我们喜欢李云龙因为他不完美,或者他很真实,他或多或少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有着自己向往的元素,这些人物很聪明,很有能力,甚至有时候还有点狡猾,做的事情是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拍案惊奇的。
而不是一个一个只知道舍生忘死的木头人,做着一个个肤浅的决策,这样的人是有距离感的。
3.“无伤大雅”的选角与服装:当“嘎子”指导员上场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部电影的“为人处事”之道,一个“关系户”就几秒钟镜头,没什么的,这样的处世之道怎么可能拍得出好电影。
毫无工匠精神与那种一眼看!
这个角色就是他了!
那种神韵…,李幼斌的英气被他那顶厚厚重重的棉帽遮蔽了一大半,越是这些小细节越能看出一个剧组是否用心,这些是骗不了关注的。
因为明星流量、人情世故而选定点角色,以及无伤大雅的定妆都将会是埋葬这部电影的伏笔,以及陪葬的那些被抢了档期、经费紧张的电影。
这也是为什么200万可以拍得出来的亮剑,而几千万砸不出来的上海堡垒。
资本裹挟着的民粹主义是我们当前电影发展的一种现状,甚至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缩影。
喊着祖国666的人,很有可能是真的在民族与国家存亡之际,最没有能力改变现状的人,习大大说过青年人要有理想,祖国有希望。
我们只是在这片纷杂的利己主义的声音里呆的太久了,我们只是没发声不愿意与傻子吵架而使得缺少一种共鸣,希望我们都能进步吧。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李副司令员带领特务营的战士,阻击数倍于自己、拥有坦克、大炮装备的日本部队,最后全部牺牲在阻击一线的故事。
没有看过《亮剑》,也不认识那些有情怀大老面孔,但是单从故事上来讲,战争场面还是蛮写实的。
最起码我们的部队再也不是神来之师,也有伤亡。
虽然我们的战士有血性,不怕死,但是他们还是血肉之躯,也会疼,也会害怕,不过我还是被他们的无畏触动到了。
没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捍卫河山,哪来现在的幸福生活。
很惊喜看到电影对于一些小人物大塑造,让电影更加有血有肉,可以触摸,也看到了很多战争影片的影子,这时中国战争影片的进步。
不过的确,电影也没有什么新意,用的感人桥段也比较老,虽然还是让人感动,但是看后咂咂味道,感觉感动了,但是没什么告诉细品的,有点可惜。
挺惨烈的 致敬英魂!
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向英雄敬礼!
李云龙不骂他娘的我不习惯。
把氢弹投进富士山口,看烟花四射~
可以打0分吗?
任务完成后,继续带战士阻击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只是牺牲而已。
一星给情怀卡司挽尊,张光北不走心客串,李幼斌凹造型,孙德胜嘶吼。 也就是一集半抗日神剧水准的流水线作品,本来槽点就够多,几个老乡赖着不走逛阵地跟逛自家后院实在不能忍。 心疼烟火师和群众演员的嗓子。
还是值得一看的战争电影,百团大战当中的一次狙击战,该有的点都有,战略战术,指挥技术,素养意志。另外战争的残酷,敌人的凶残,百姓的善良,舍我的精神,都足够震撼。最感人的是几乎都是亮剑原版人班,过瘾!
不说文戏了,单纯说武戏。拍的太杂乱无章了,近战就是双方单纯突突突,毫无观赏性,看看05亮剑里反扫荡那段是怎么拍的。
云龙团再现
配乐挺不错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山河今无恙,吾辈当自强!荡气回肠,可歌可泣,伟大的抗战精神
作为一部网大真的是给我惊喜了一下,开始冲着李幼斌和亮剑班底的一些演员才看的。作为网大,服化道一星、演技一星、摄影一星,这一星是好的意思。
拍的什么玩意,有这钱建议去投给做战争纪录片的
本以为是烂片,结果出人意料,算是勉强部合格的战争片吧,一星给老李,respect~
吃的情怀饭
太套路了,挺失望的
老戏骨还是比较好看的,只是老了点儿,这次李云龙和楚云飞联手演绎八路军去了😁😀️😂️
几个老演员出现在同一阵营,感觉很是突兀,难以适应。
整体仍旧很粗糙,作为主旋律战争片还是落入了各种的套路中,但再怎么也比炸坦克如开罐头的长津湖强,而李幼斌张光北矢野浩二这老三位都来演网大了,才是最令人感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