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王》是张国荣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作品,在这部电影里,张国荣少有地演起了反派,片中他热爱枪械和射击,与方中信同为互相较量的好枪手,在一次意外中张国荣首次尝到用枪杀人的快感,因此变成有暴力倾向的变态杀手。
我们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将张国荣从电影中抽离出来,然后把十年之后在《枪王之王》饰演相似角色的古天乐放入剧中,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呢?
结果是,在经历十年的岁月之后,《枪王》被淹没在一大堆的香港音像制品之中。
说张国荣的表演撑起了整部电影,是一点儿也不夸张。
毕竟罗家良的导演功力有限,整部电影的风格不明显,偏向商业化,在情节叙事上甚至要略输《枪王之王》几成;而方中信更是被张国荣生生地力压一头,这与《枪王之王》中的双雄势均力敌相比明显戏剧张力上要薄弱不少。
但张国荣“不疯魔不成活”的表演方式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使人看完产生欲罢不能的感受。
特别是张国荣发狂哭泣的那场戏,他成功地利用自己的表演准确为观众注明人物的内心变化起伏。
那张哭泣的脸也是我见过的,张国荣最扭曲的脸。
因为张国荣的存在,《枪王》至今仍被影迷拿出来重温,而不是遭到时间的淘汰。
而在三年之后,张国荣果真与剧中人一样,在心中迷失了自我。
一开始比赛就徇私舞弊,方中信作为领导也不管。
那时候张国荣就有点烦了第二次又是他诬陷女朋友坐牢,方中信作为领导又不管。
这时候张国荣终于受不了暴走了!
其实这个电影是个寓言故事——告诉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做诬陷骗人的事啊,流程一定要正规合法!
如果执法者警察都乱来那还说什么杀手有问题呢?
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所以,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恶有恶报啊!
第一责任人,当然就是他!
这哥们从头到尾不遵守任何规则,完全是知法犯法乱来。
而且这哥们真的遇到该出手的时候又怂了!?
既然是场监,现场有杀人犯肯定第一时间开枪啊,如果他不怂开枪击毙罪犯,也没有后面张国荣暴走那么多事情了。
第二责任人就是他。
方中信作为领导用人失察,而且极度和稀泥不讲原则。
看上去正人君子其实这个领导也是问题多多纵容下属知法犯法。
就是这二个责任人,埋下恶果,后来害死了一堆人。
至于张国荣角色,反而就是导演想讲的这个寓言故事的一把惩罚之枪!
小朋友们记住了——恶有恶报,一定不要撒谎骗人哦!
😊
我看了不少《枪王》的评论,其中有不少认为苗打死RICK以後会和RICK一样失控。
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苗会变坏呢? 在想苗会不会变坏之前,不如先想想RICK为何会失控。
开枪杀过人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RICK控制不了开枪的欲望? 套一句RICK自己的话:“你控制不了不表示别人控制不了。
” 我不认为RICK是邪恶的,但他有心魔。
他对射击有强烈的狂热,他在享受自己完美的操纵下打中目标的满足感,与高手较量可以带给他更大的自我肯定。
原来他只是打IPSC的纸靶,但是打死真人(老余)的感觉,令他嚐到了另一种更高的境界,打中一个会动、会思考的活靶,比打中只会机械式移动的纸靶能带给他更大的自我肯定。
他也渴望与高手较量,可惜能与他匹敌的高手少之又少。
这就是他潜藏在心里的欲望,其实和善恶无关。
一般人对枪沒有他那么强的狂热,所以即使开枪打死人也不会有他这种反应。
其实他要的不是杀人,他要的只是高手对决,当他发觉打真人比打纸靶更好玩,便开始渴望真人真枪的竞技,IPSC的纸靶人再也不能满足他。
可是他找不到战场,当杀手只是一个管道。
苗都说他把这当成一个GAME,不是杀人。
真人真枪的打法,是会打伤人甚至打死人的。
除非是打仗,开枪打真人的机会即使当警察也不常有,一般人是根本没机会。
RICK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三年来他不断的天人交战,在理智道德与欲望之间拔河,三年来一直非常痛苦,痛苦到想让歌莲杀了自己,他渴望开枪竞技,甚至想和镜子里的自己打一场IPSC。
终於欲望超越了理智,他答应了帮杨正祥杀人。
其实他要的不是钱、不是杀人,只是竞技而已。
那一场竞技里,他的对手是四个G4,他在五秒钟之内打完十枪,完胜。
接下来苗接手这个案子,我相信他重见苗其实有点兴奋,因为苗是少数可以与他匹敌的高手,他一直渴望与他较量。
在警局里他对其他人都爱理不理,问一句答一句,唯有对苗话比较多,还会主动问问题、发表一些言论。
阿祖拷走歌莲时,RICK不向阿祖抗议,却对苗说你不要冤枉她。
理智上他要替自己脱罪,但内心却有一股欲望,想制造与苗对决的机会,苗的步步进逼给了他顺从自己欲望的理由,终於他在师出有名的情况下,开枪打警察,又在逼苗释放女友的理由下,打死了阿祖。
大家认为苗也有邪恶的因子,恐怕是因为开头的犯罪模拟,以及RICK说“我怕你也会爱上开枪的感觉”的话。
其实我认为开头的犯罪模拟,不过表示苗精研犯罪心理学,所以他能掌握RICK心态,基本上他对RICK行为的判断一直相当准确。
至於RICK的话,只是他一厢情愿,他希望拖苗下水,希望苗变得和他一样,这样他会好过一些,所以他一直在给苗施加心理压力,逼着他走向非理性的选择(当然RICK这样做另一个原因是在制造与苗对决的机会)。
实际上苗对枪不像RICK那么狂热,他有很多管道可以肯定自己,比如破案,不像RICK除了枪之外一无所有,只能由开枪得到满足。
即使苗被RICK逼得开枪杀了人,也只会是一时疯狂,过了就没事了。
不会像RICK一样,不断产生开枪的欲望。
我认为编剧本来就没有暗示苗杀死RICK会像RICK一样失控,所以结局才会是那样的。
如果硬是加了什么苗变恶的暗示,反而是不合理的蛇足。
几年前写的了,也发上来吧……============================================说过要把看过的他的每一部都写下来的。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部片子,但这不影响我对里面张国荣让人叹为观止的演技的佩服。
我记得有人说过,好的演员懂得用眼睛来演戏,若拿中国的举例的话,梁朝伟算一个,然后,除了张国荣暂时不作二人想。
记得很久前的一个访问,95年前后,张国荣被问及如今最想尝试的角色,他笑笑说,变态杀手。
你怎么将他同这种角色联系起来?
确实,他演过太过不同类型的人物——书生,名伶,警察,无赖,落魄的小人物……他生活中时常笑的没心没肺,私生活低调到极致,然后一出手就是震撼四座的惊艳。
你觉得他有太多不同的侧面,但在看《枪王》之前,你如何能想象那样的他?
但是,看完之后,又有人说了,啊,这就是他啊,这肯定是他真实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你看,真正人戏不分的,究竟是谁?
说来还是那人太造孽,每一部戏都演得入木三分再无人可模仿,演员疯魔容易,带着观众们一起疯魔就太不应该了,所以,总结的话还是,都是张国荣你不对,谁让你演的这么好,而且屡教不改,所以专家们从来都不会考虑给你一个肯定,本色出演嘛,为毛要拿最佳男演员?
是吧?
走题了。
时隔6年之后第二次看《枪王》,看完依旧不喜欢,说不出具体原因,就喜好来说我对这种题材的片子是充满热爱的,此片的故事虽不说有多么完美也可以打上个七八分,但,就是喜欢不起来。
上网查相关评论,却发现喜好者不少,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人都在高呼——啊,彭亦行(Rick),请你射向警察的子弹狠一些,再狠一些!
摊手,所以说那男子天生就该被人狠狠妒忌,你何苦演一个变态反派都演到所有人为你振臂欢呼然后开始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
张国荣为演此片花了大量时间磨练枪技,练到最后教他的射击教练都赞叹不已说他对此极有天分——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
哦对,前两日重温的霸王别姬,里面教他京剧的梨园名家也是如此评价他。
嗯…顺着某些颁奖评委会专家的“本色出演”意见那岂不是虞姬其实是个变态杀人狂?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恶搞的。
说回影片,《枪王》的片头,张国荣饰演的Rick十足帅气——干净利落的短发,锋利的眼神,准确到位的动作,几分钟就勾画出一个冷静又酷酷的射击高手形象。
然后,从哪里开始变化了呢?
他给某大款改枪,大款试枪,打纸靶嫌不过瘾于是叫人换了死鸡来,子弹颗颗打过去,白肉横飞,站在身后的Rick面无表情地看着,渐渐,眼神变调,微微晃动,已然动了心。
接着,剧情发展,他第一次开枪杀了人,之后去看心理医生,出来等电梯,他转过头对女朋友说:“我知道我杀了人,但是我很开心……真的。
”话至此,他眼神定住,嘴角扬起一抹笑容,我在屏幕后面不寒而栗。
后面的戏,大部分时间Rick都处于非正常状态,像是被逼到绝境的秃鹰。
女朋友被捕,警察的步步紧逼,杀人于他,已不仅是乐趣,而变成了发泄仇恨的途径,他开始丧心病狂,开枪专往身上打,一枪不够,再来第二枪,第三枪,非要给对方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他居高临下地看着倒在地上决死挣扎的人,脸部肌肉不曾动过半分,眼神里却已经透出了残忍和嘲讽。
几场闪回,独自一人的Rick对着镜子举枪,喑哑着嗓子自言自语:“Are you ready ? Yes !
”他扬起冷笑,继而皱眉,然后崩溃,拼命地砸东西,倒在地上抽搐哭泣,嘶哑着嚎叫。
触目惊心。
化妆师下了很大的功夫给张国荣抹上黑眼圈,弄乱了头发,灯光师打下了阴影,摄影师调好了角度,然后你看他是怎么变成一个濒临崩溃的人,颤抖的身体蜷缩的四肢,那淹没了整个镜头的痛苦和绝望——当然,你是知道,那干涸的眼睛是作不出来的,那眼睛里的血丝是画不出来的,好多人跟我一样,看着那样的他手脚冰凉,一时间神思恍惚,想到太多的事情。
我知道这又中了他的圈套,那男子若知道了必会躺在沙发上笑的得瑟,然后摇着头说你呀真是傻,那只是演戏罢了。
确实,当所有人都在用之后的事情来揣测他当时的心境,然后演变出一系列的意淫和叹气,他们便看不到事实其实是在枪王杀青后不久,那张姓男子便蹦蹦跳跳地去开了好几场“拉阔”演唱会然后笑的依旧没心没肺像个猴精,那片子对他来说真的就是一部片子罢了,就像以往的那么多部一样。
是我们太自作多情。
老戏骨黄秋生当年看完《枪王》后摇头感慨,Leslie真是演的太好了。
然而让我遗憾的却仍是同一件事情——他演的太好了,以至于衬得其他演员都黯然无光索然无味,而故事本身又不足以饱满的配得上他的演技,所以看完之后,总觉得有一股劲憋在心里,没有呼出去。
高手过招才会精彩,但放眼整个香港或者整个中国,能够压得住张国荣或者和他旗鼓相当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回顾他往年的一系列作品,若不是影片本身足够的出彩,那就是为他选了很好的搭档。
搭档好的片子比如《胭脂扣》里的梅艳芳,《英雄本色》里的周润发,《春光乍泄》里的梁朝伟,影片好的比如《霸王别姬》,比如《倩女幽魂》,比如《阿飞正传》。
而《枪王》两者都缺,张国荣的出彩就难免有一股“独孤求败”的寂寥,虽然这样说难免招人非议,但《枪王》里的演员和他,差的等级太多,着实无法对手。
整部片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眼睛,第一次看见那样的张国荣,目光紧紧地盯着前方,然后像是变异的怪物,透出彻骨的寒光来,接着,眼神微微闪烁,漾起几许笑意,却又瞬间被这寒光浸染成了杀气——那是双十足扭曲又残忍的眼睛,根本无法直视。
他沉默寡言,语调都没有升降,但他微微侧头看向女朋友问:你不觉得我有些自闭吗?
却又是可怕的天真和坦然,如此复杂的对立面都在这个男人身上得到统一,于是看的人恍然点头,哦,没错了,这才是天才型的变态杀手,嗯,就应该是这样的。
《枪王》,2000年的片子,不知什么原因,那年他甚至没有被金像奖提名,但金像奖依旧邀请他出席了,并且还是作为颁发“最佳男演员”的嘉宾,然后他依旧去了—— 一如十几年前某次访问上面黄沾笑谈的那样,Leslie真是好有体育精神。
那晚他穿一身白西服,玉树临风地站在台上,带着淡淡笑容说了他有生以来在颁奖礼上最长的一番话,从他很小那时候说起,从有九条命的猫说起,他谈及好多部以往的作品,并真挚地感谢香港以及香港金像奖的所有评委,底下的观众和出名不出名的嘉宾都看着他,全场安静无声。
然后,他开心地宣布影帝是梁朝伟,并亲自走下台扶住因为喝酒而醉晕晕的伟仔,将他拉到领奖台,和他拥抱亲吻。
那是他最后一次站在那个舞台上,香港人从此再没有这份福气。
枪不会杀人! 《枪王》整部电影的故事十分简单。
镜头随着阿力/彭奕行(张国荣饰)改枪的过程拉开了序幕。
阿祖(张民光饰)在和一群对IPSC感兴趣的纪律部队的同事参加射击课程,随着阿祖的讲解中,训练场另一边的阿力打出了一个漂亮的“double tap”(连击,即电影的外文名)。
女友歌莲(黄卓玲饰)在和阿力吃饭的过程中向他介绍了一位自己的老同学——吴云信(谷德昭饰),这位老哥是鉴证科的警察,想跟阿力学习射击的技术。
阿力试过吴云信的水平过后,让其做举枪的动作一百次一千次,直到每次瞄准靶子的时候都是准确的。
苗志舜(方中信饰)和老余(陈望华)在上着分析罪犯心理活动的课程,这俩人模拟罪犯和审讯人员对话的过程。
期间上课的老师说:
假设自己是个猎人,行为反应个性;想象自己是个凶手,模拟他的行为。
下一步怎么样,一定要感受他的内心。
连环杀人犯喜欢回到现场
课程结束后回家的路上,老余问苗志舜是否用载他回家,又插科打诨说起了自己买的“潮荣”这支股票不错。
杨正祥(方平饰)在靶场试着阿力新改好的枪,觉着普通靶子浪费枪想着换一种“靶子”。
越玩越嗨,想以活的家禽做靶子,正要开枪阿力将枪收回,说了一句“我改的枪不见血。
苗志舜阿祖和阿力吴云信在枪会偶然碰面,对于改枪的做法有分歧,便约好今年一起参加比赛。
风和日丽的一天比赛开始了,经过几番较量阿力和苗志舜的比分不相上下,进入最后的加时赛。
在加时赛开始之际,老余因为股票套牢破产想求死换取保险赔偿金,先开枪打伤阿祖,随后又对在场观摩的群众连开数枪,苗志舜拔枪并未开枪。
在老余拿枪对准歌莲时,阿力开枪射杀老余。
随后阿力接受心理医生的辅导。
时间来到
在一起杨正祥走私案中,污点证人和四名特工在酒店被射杀。
凶手手法利落,5秒连开10枪。
苗志舜依靠推断描绘出罪犯的心理特点,嫌疑犯锁定在六个人中。
最后一个嫌疑犯到审讯室中的是阿力,而阿祖一开始就认为阿力是凶手。
杨正祥在审讯室中早已心神不定,室内突然熄灯,开灯后阿力坐在杨正祥的对面,这让他很是慌张,不停的吸烟和说话,让警察确定嫌疑人。
同时向法院申请的搜查令已经到手,鉴证科的警察在阿力的家中发现大量改装过的枪械。
歌莲承认这些枪都是自己的。
经检查过后发现这些枪未超过1.75焦耳,符合气枪的标准。
阿祖要求换钢珠重新试验一遍枪。
在扣留最后期限的审问中,在阿力和苗志舜的交谈中阿力承认了这起案件的凶手是自己。
在要走出警署时,阿祖正式拘捕歌莲。
阿力从警署出门发现有警察跟踪自己,你追我赶中甩掉了苗志舜那一批的跟踪人员。
在洗手间却碰见了王警官(G4的同组人员)。
阿力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出现在了跟踪人员的面前,将这批警察引到枪会里。
之后单方面阿力血虐这批警察,2个未过危险期,3个重伤。
阿力只想着不让歌莲受牵涉,此时情绪有问题的阿力找到杨正祥,请他帮忙。
不料这个忙是只能帮一次的。
杨正祥gameover。
阿力挟苗志舜让其放走歌莲,苗志舜并不妥协。
此时全城通缉阿力。
阿力趁阿祖回家拿药之际让其尝得高手在身后的压力,同时biubiu了阿祖。
苗志舜得知暴怒,誓要将阿力绳之以法。
在百货商场里苗志舜将歌莲放走,并说“我们还有最后一回合没打”。
阿力和歌莲跟着人群走向了剧院,吴云信跟踪二人到剧院并想偷袭阿力,歌莲挡住其视线并未开枪。
阿力感觉到有人瞄准反应迅速向吴云信开枪,但并未瞄准头部。
歌莲握住了阿力再要开枪的手,突然警察一枪打中了阿力的左肩。
混乱之际阿力走向王警官的附近,王警官gameover。
阿力和苗志舜一起走向影厅,完成最后一个回合。
二人双双中枪,苗志舜在中枪之后想到他妻子跟他说的:“如果中枪,慢慢呼吸不要想其他,这样生还的几率会很大。
”
阿力在中枪后慢慢走出了影院,伴随着过往的记忆在下完楼梯后倒地不起。
最后在苗太太的通话中结束了本片。
这是我的第一篇影评。
此片总时长94分钟,讲述的故事短小精悍。
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因缘巧合的变成杀人犯的过程,情节简单巧妙,全程无尿点。
放在今天就是一部很有感觉的爆米花电影,有大腕、有演技、演员们也很靓。
最令人喜欢的是期间有无数的伏笔暗示未来的走向和人物的命运。
老余好赌,最终在股票中一败涂地;杨正祥喜欢刺激,喜欢控制自己并不能完全掌握的东西,最终在阿力的枪下GG了;王警官色厉内荏,结局可以预料得到;阿祖在影片的一开始在比赛中给阿力压力,在最后阿力反过来给他压力,只是没挡住强大的气场,出局。
张国荣饰演的阿力(彭奕行)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坏人,一开始就是一个喜欢枪并有天赋的普通人。
在巧合之下开枪杀死了一个暴走的警察,反而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期间不是没有努力过克制这种不正确的感觉,而是越压制越变本加厉,直至犯下大错。
之前电影中有提到过,G4为什么会是头部中弹而不是其他的地方。
是因为开枪时阿力是将这些“人”当成“人”来对待。
而最后开枪射向吴云信和苗志舜时,已是将其非人化了。
经过长时间的刺激和自己的妥协,阿力终于完成了“心理变态”的整个变化过程。
由一个只喜欢枪的普通人,变成了世俗意义上的“变态”。
再说说里面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吧。
全程见证阿力转变的歌莲并未做到制止,甚至可以说是放任,是以她自以为对的方式去爱阿力。
在阿力的回忆中多次出现的歌莲对现状都是无措的、有想法去改变但未真正落实。
她与苗志舜的妻子很好的作为对比。
歌莲的爱是放纵、是妥协、是完完全全的没有没有下限;而苗志舜的妻子从一出场就和歌莲的反差巨大,她独立冷静、了解人心(或者说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自己此时此刻应该做什么。
以前看《枪王》每一遍总有疑问阿力真的喜欢歌莲么?
真的有爱么?
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是真的很爱,一开始对歌莲甜甜的笑到最后对于让苗志舜放走歌莲的执念。
在歌莲生日那天晚上,细语低喃的说了一句“生日快乐”。
人生很短,希望大家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是喜欢大熊猫的张子音,希望电影能给各位带来快乐。
可能每个人从看第一部电影开始,就会不自觉地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子才算是一部好电影。
我也问了自己很多次这个问题。
随着观影经历的增加,问题的答案提出了很多个,似乎最令人满意的是“能够引起观众强烈的内心共鸣的便是好电影。
”这是一个很模糊的判断,但却是一种感觉,真正看到这样的电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
但依然不够确切,若要认认真真地探讨一些好电影必备的元素,以我现在的学识与观影量恐怕很难说出个所以然。
但我想借《枪王》这部电影说说我认为的好电影。
这是一部港式警匪片,影片属于一般的线性叙事结构,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两个高手的相遇。
最终决战的时候有人精神失常,以这个人的死亡,两个高手的人生出现了新的转折为此阶段的结束。
从结构上来说在这个阶段应该是个准备阶段。
影片的主线、暗线,角色塑造等等都从这个阶段开始定型与交代清楚。
影片一开始是一双手在操作机器。
冰冷,灵活,专注。
带出了枪这个元素在这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并非只是单纯的武器,而是一个两人展开对决的舞台。
是两人实现自我的一个独特的世界。
苗sir冷静,沉稳,乐观,开朗,有着强烈的自信,待人又十分温和。
有着精准的计算和判断。
有着很强的心理分析能力。
对于罪犯的心理可以十分深入地去剖析。
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成熟男人形象。
Rick张狂,外放,一个枪械专家同时也是一个射击高手,他的枪很快,很准,但桀骜不驯,难以掌控,他就如他的枪一样,强大,自信,快,准,掌控一切。
在枪的领域他就是一个难以对抗的存在。
这两个人有着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喜好,不一样的行为方式,但有一点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使用枪的高手。
是了解枪甚至于了解自己身体的人。
这两个人的相遇是非常戏剧化的一点,但是从故事性的角度上来看这是一场注定了的相遇。
因为一种高手的寂寞感,高手总是在等待一个能与之匹敌的对手的出现。
“当你遇上真正的高手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才是你的极限。
”这种对抗类似于叶孤城与西门吹雪的对决,是一场绝世高手间宿命式的对抗。
一个高手是孤独的,一个对手便是一个高手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这是整个故事的主线,关于两个高手间的,也是关于罪犯与警察间的故事。
在这里面有几个场景在整部电影的叙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Rick在为杨改枪的时候看到杨射击一直死鸡,肉块飞溅的时候荧幕中闪过了一个鲜红的画面。
这种蒙太奇手法表示眼前的东西正在给Rick的内心造成极大的冲击。
当杨准备射击活鸡的时候,Rick说:“我改的枪是不见血的。
”从后来的剧情来看可以知道此刻的Rick正在面临第一次察觉内心嗜血的欲望,这种欲望难以言喻并且充满着诱惑,但此刻他很理智,亦或者是直觉告诉他如果见了血可能一切都回不了头了。
于是他制止了杨。
这是为后来Rick内心走向提前的暗示。
另一个则是本来两人的对决只是在赛场上,但一个因为炒股票破产而精神失常枪杀数人的余sir 因为炒股破产而精神失常可以理解。
但是主角是一名警察。
这一点说明余sir有着很强的赌性,这本身无可厚非,但警察是维持社会治安的角色,赌性太强意味着这个人有着很强的欲望,很想索取,在他的行为中就会受此影响,他的工作的危险性也会提高。
之后乱枪杀人就说明了这一点。
但导演在这里可以安排一名警官担任这种角色恐怕别有用心。
从之后的叙事角度来说正是因为这个人的出现,枪杀数人,Rick迫不得已之下开枪,才会发现内心欲望的极大诱惑。
直接改变了整个故事的走向。
Rick才会变为后来所见的那个行走在黑暗间的杀手。
阶段二,疯狂杀手与警方的第一次接触,被捕,被陷害,然后逃离。
三年后,四个保护污点证人的警官死亡。
死因头部中枪,是难度极高的“Double Tap”。
于是关于罪犯与警察的角逐展开。
警方的眼光很快落到了Rick身上。
但因为Rick的准备充分而无法拿到什么证据。
苗sir对于Rick的分析为:“独居,自信甚至是自大狂。
有精神不健全的可能性,但绝对没有心理变态。
因为他还当他们是人,如果不当他们是人他会把他们非人化,开枪把他们打成蜂窝状。
”“他会慢慢等,知道他承认自己已经失败。
钱不重要,在杀人的过程中我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在Rick与苗sir的那次见面中,Rick说:“枪是拿来杀人的。
不要跟我说什么枪是拿来救人的伟大理论。
人发明枪就是拿来杀人的。
”他此刻变成了一个冷血的杀手,追求鲜血与枪火带来的危险和巨大快感,以此掩盖自己内心的极度空虚,证明自己依然掌控着,依然存在着。
如今他已经承认并且接受自己内心那种嗜杀的欲望,如苗sir所说的本性。
但这时候警官Joe的行为相当值得注意,他强行改装使在罪犯家中找到的气枪超过两焦耳。
这样就构成了私藏军火的罪名,明显的栽赃行为。
事后苗sir问他:“你有没有改过他的枪。
”Joe回答:“那他有没有杀人!
”这相当于对所有观众提了一个问题:“动机的正义可否掩饰行为的肮脏。
”之后在押送Rick 的途中Joe也一度企图采取暴力手段来强迫Rick就范,表面上是想要使Rick认罪,实际上恐怕只是为了报复Rick杀死了他的四个G4。
结果给Rick带来反击的机会,导致数名警官的死亡。
正是因为Joe的行为,开始冲击整部电影一直以来建构的警察正义英雄的形象。
他的行为模糊了正与邪的界限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
本来是一场警方追捕杀人犯的行动因为他的愤怒变成了两者之间的私人恩怨。
少了天然的正义代表的背景,两者间孰对孰错便值得玩味了。
是一种对于之前建构的内容的一次解构。
影片变得愈发值得玩味。
阶段三,Rick为了救回女友与警方决战,与苗打完了最后的仗,身死。
故事到了这里就变得扑朔迷离。
表面上看来Rick还是一个疯狂杀人犯,穷凶极恶,面临着警方的追捕。
但是却因为女友身陷警局而义无反顾地展开施救行动。
这一点十分正面的元素却在一个被正面价值谴责的杀人犯身上体现。
反观警方却仅仅因为要缉拿Rick,就不惜栽赃陷害他的女友,以此为牵绊与Rick展开斗争。
这些则在原本应该是正义的化身的警察身上表现出来。
之后的影片有着几次闪回的镜头,镜头上Rick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光线从他的侧面,他的头顶照射进来,而他的脸却一直隐藏在黑暗之中,从时间来看应该是这三年间Rick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的时候的痛苦与无助。
的确杀人是Rick内心的一种真正的渴求,如同一个饥饿的人渴求食物一般。
但他的脸始终处于阴影之中表示Rick此时无法认清自己,对于这种所谓内心的欲望,他的本性他并非毫无芥蒂地接受。
他痛苦着,迷惘着,不清楚真正的所求,一方面在持续的杀人中增加着双手的血腥气息,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如同堕入深渊一般不断地忏悔与愧疚。
这巨大的内心斗争与挣扎让他痛苦万分。
从叙事的角度来说,我们相信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一件事情的产生总是有着来由。
Rick前后的角色形象的巨大反差是观众带来难以理解的变化,这几个镜头就交代了Rick从那个潇洒的枪械专家到一个嗜杀的黑暗杀手这一段时间的内心活动。
是同时对于之前建构的两种形象的解构,对所谓的邪恶的罪犯提出一个反题:他也是迫不得已。
而警察则在四个警官的死亡之后一直扮演着愤怒,冲动,感情用事,无视规章的角色。
余sir炒股破产便枪杀数人以求了结。
Joe在Rick和苗的决斗中Joe一直暗中对Rick施加压力,影响了Rick 的正常发挥,苗在得知此事之后也没有什么比较坚定的反对。
Joe在对Rick的审讯中因为没有证据逮捕他便强行改装他的气枪使之构成犯罪,后来押送途中企图严刑逼供,或者说根本就是为了施以暴力以泄私愤,要为他死去的同事报仇。
在Rick枪杀了Joe之后苗立即失去理智,强行逾越制度规定要携带Rick的女友交换人质,虽然后来被他的妻子说服冷静了下来,但依然留下不良的印象。
这些都在违背着一个警察所应该代表的正义化身的形象。
余sir、Joe、苗sir的这些行为都在解构着之前建构起来的正义警察形象。
电影经常是将角色典型化的,在电影中警察这种角色就应该是正义感十足,吃喝嫖赌样样不沾,嫉恶如仇,面对恶势力勇于抗争对世界充满关怀,对人充满爱心的形象。
但《枪王》中的警察形象便不是如此,甚至大相庭径。
但结合港片一贯的风格便不难理解。
在香港电影中警察所扮演的角色一向不甚正派。
在香港的历史上,警察就是一群恶棍流氓黑社会。
《五亿探长雷洛传》、《四大探长》这一类电影中的警察角色就是那段黑暗历史的真实写照。
这种风气随着ICAC的工作逐渐展开和香港媒体舆论力量的增强之后开始消去或者说隐到了黑暗中。
所以近年的香港警匪电影中有着将警察形象正本清源的目的,但香港电影在警匪片中对于警察的角色定位总是在正邪边缘徘徊。
《警察故事》系列塑造的是正面的警察形象,《金钱帝国》、《火龙对决》中的警察却就是幕后最大的罪犯。
这也算是港片的一大特点,一种特殊的历史遗留。
但在《枪王》中不同的是警察从头到尾都没有犯罪,从头到尾这些人都是很坚定的打击罪犯的正义英雄,虽然很多行为欠妥,但是是在暴怒的前提下可以理解。
而我认为恰恰如此才是这部电影出色的地方。
在Rick与警方在影院中的最后对决中,苗sir对Rick说:“我们还有最后一场没有打完。
”利用的是Rick必须要赢的心态,他强烈的控制欲和不容自己失败的强大自信。
Rick最后枪杀一名伏击的警察,又乱枪将他打成蜂窝状,联系之前苗sir的分析,很明显此刻Rick的心理极度扭曲,他开始将对手非人化。
在《枪王》中,女性主义有着很好的体现,相较于冲动,易怒,厮杀欲望强烈的男性,这部电影中女性一直扮演着救赎的角色。
Rick的女友,苗sir的妻子,照顾Rick女友的那名女警察。
这里又有一个闪回镜头,是Rick的女友拿着枪对着Rick,企图扣下扳机。
之前说过在闪回镜头中Rick是一个在自主意思和内心嗜血欲望之间痛苦挣扎的角色。
服从意味着丧失,意味着失去一切臣服于这种欲望,Rick拒绝这样。
这个时候执着枪的女友就扮演着Rick最后的救赎和解脱。
在这部电影里面最为正面与光明的形象则是这些女性。
此刻Rick开枪打死了她,便意味着他抛弃了所有的回旋的机会,斩断了所有的后路,与自己以前的一切断绝开来。
他放弃了他的救赎。
“苗志舜!
出来跟我打完最后的那一场!
”虽说不愿意承认,但此刻的Rick如同一个绝世剑客杀妻戮子,只为追求无上剑道,如同失去一切的叶孤鸿在紫禁之巅拼死一战,一击天外飞仙天下无敌,此刻的他便是这染满了血腥气息却又冰冷无比的枪之领域的王。
所以他赢了。
但在其中我们却可以看到苗若有意若无意的逼迫。
“你不会明白一个高手在背后盯着你的感觉。
”对于彼此,对方都是一条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冷酷且致命,苗步步紧逼带来的精神压力外加时时刻刻在内心挣扎着的Rick渴求着解脱与自由,终于在最后走上了疯狂的道路。
在这之中可谓有着苗不小的“功劳”。
若不是他一直扮演着这个沉默的施暴者,Rick或许不会走出这一步。
所以到最后所谓枪王只是一个失去了一切,赢了也不知为何,只求一死的可怜虫。
影片的结尾,是苗sir的妻子听到他活着的消息松了一口气的场景。
这也是个值得玩味的结局。
绝大部分电影都有着一个主题的存在,通过一个个镜头的组合,一字一句地叙述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会看起来很杂乱,让人没有头绪,比如《东邪西毒》。
但这些没有序列的片段组合起来便都会隐隐指向同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这部电影表面上想要表达的核心价值,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
比如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系列大片的主题则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英雄拯救人民诸如此类。
反主题便是与这个核心价值所对立的东西。
比如上述超级英雄系列大片中出现的反派的言行举止,便是对主题的一种最为激烈的必不可少的反对。
我认为,看待一部电影,要看待在它的主题之下的暗藏着的反对价值,对主题的解构,对社会现象的反应。
比如《第五元素》中扮演着拯救地球的救世主角色的莉露却因为看到了人类的存在导致了战争,破坏,杀戮这些让莉露震惊之余又痛心无比的信息使她开始怀疑自身使命的正确性,她开始怀疑人类是否值得被拯救。
此刻的莉露便扮演着一个对于拯救地球这个使命的一个反抗元素。
正是片中莉露对于这个主题的反复质疑,导演对于这个主题的更进一步的阐述才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
整部电影所表达的层次便会变得丰富。
我之所以认为《枪王》是一部好电影,便是因为在表面上的一场缉凶事件中,因为几个角色的不同于社会期望的角色定位模糊了原本天然的正义与邪恶的对立,变成了两者为了自己的私人恩怨的对抗,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值得玩味的主题:一个本性嗜杀的枪械专家一直在与自己的欲望所厮杀,最后因为一个原本是温厚纯良的警察的决战邀请而放弃他所有的一切。
对错如何,善恶如何,正邪如何都不甚重要。
那是对于自己的救赎的拒绝,对于他的对手的极大嘲讽,以上帝的名义屠戮人民的有趣现实。
这就是我心中的好电影。
影片对于影片自己的质疑,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观影感受。
这部戏里都是说张国荣的演技有多好,其实我感觉方中信所饰演的警察也不容忽视,面对同僚朋友的死,作为一个警察他不能采用其他方法去解决,那种无奈,那种愤怒,那种无处发泄的情绪,他都演的恰到好处,重要的是他和张国荣同台飙戏,演技能够发挥如此,他 才是真正的亮点!
《枪王》故事是没有悬念的,你会一眼就看出那么多被击毙的枪案,一定是Rick所为。
因为故事局限便是这么多。
这部电影不算好看,也赶不上什么特别的制作,大约是想表现一个主题——人性里的阴暗面。
与枪法无关,或许只是选题一个能够引起世界关注的事件,也好让人觉得表现这种特征的显而易见。
就像那些蹩屈的心理,从来没有他人会关注一样。
我杀了人,但是我真的很高兴。
这句话,顿时将情节转向另一个天地。
再不断层出的命案,你只要看过电影就知道与Rick有关。
先别说杀的人是坏人,也先别说杀人的对与错。
只是因为历史要进步,要去标明一些行为是错误的,比如夺取他人的性命。
但阴暗面,这个世界构成元素一样的,有明丽就会有阴暗。
有些东西来自健康世界,那种由于心里的阴暗面而没法去面对这个只有健全被认可的世界,所以人一直处于抑郁当中。
孤独,压抑,不被人理解,没得到同伴交流,自娱自乐。
前不久在东西网上看到有关孤独症的十大特征,也看与抑郁症相处的秘决。
这些心理上有某种程度缺憾人群的普遍特征是世界,不喜欢与人交流。
往往更专注于他们所能得到快乐的一隅天地。
而这些并非生理上的缺失,也许正是因为某一阶段给过他心里阴暗面的生长的扩大。
一旦成形,也就自然而然的上瘾难以戒掉。
你能想象,一个爱喝自己尿液的妇人么?
也许她是某一阶段的生活对性过分的渴望,却遭受压抑。
转而以喝自己的尿液为乐呢!
她对这事的表态也称喝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却成为一种瘾,自拔不能。
Rick虽与击毙他人为乐,或许他在看见倒下的人是觉非常的恶心与痛苦的,但这与开枪痛快成瘾又怎能想提呢!
对于心理阴暗面,其实每个人的应激程度不一样。
有些人能压制住,有些人失控。
这与文化程度无关,与自制力有关,与一个人是否能通过其他方式来释放心里压抑有关。
回到片子不是想说如果能有人与Rick交流,如果他能得到心理辅助就不会有这样的惨案。
其实有些犯罪是必然的。
人,对心理阴暗面的漠视。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没法去侦察的。
只是略有遗憾的是苗督察在处理这问题上有点太过逼人狗急跳墙了。
这部电影是疯癫与文明的对峙,是现代理性主义对精神异常者的胜利。
作为肇事者的现代文明却要摧毁它一手制造的“精神病人”。
Rick第一次开枪的起因是杀了一个炒股失败、希望利用保险体制挽回最后损失的人。
这个人的精神失常而胡乱开枪本身就是被无人性的制度逼到绝境的产物。
Rick因为枪杀他而被唤起的杀人欲望是连锁效应。
而一系列被杀的人都是后面接续下去的受害者。
文明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走到自己的反面。
疯癫与文明的对峙最集中地表现在电影当中的两组爱情关系上。
苗氏夫妇的爱情是智性和理性主义的,代表着某种现代文明社会的理想,警察和医生的实用主义组合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Rick和歌莲的关系是一种相依为命,但紧张、危险并焦灼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导致了戏剧性的生成,前者只是反衬。
就像《东宫西宫》里的警察和阿兰一样。
这种关系直接导致了最后的结局。
在枪法和冷静程度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苗氏夫妇的高度契合推动了苗志舜的成功,而Rick与歌莲既相爱又相互妨碍的关系却导致了后者的失败。
就苗太太来说,她明确地知道先生的职责,因而尽管表现出人之常情的关心和悲痛,但总是在关键时刻对丈夫进行理性的劝告。
苗志舜骨子里颇有几分Rick式的冲动,也正是这种潜在的转化可能性使他得以与Rick构成平衡的对手关系,理解并推理后者的行动计划。
是他太太对他的制约、以及他对这些建议的理性遵循才消解了他性格当中极端的方面。
在电影的结尾,苗志舜因为遵循苗太太“什么都不要想,慢慢呼吸”的忠告而活了下来,倔强的Rick却因为采取相反的举措——坚持走出去,并在瞬间脑海里浮现出他和歌莲过去压抑生活的无数片段——而很快死掉了。
其实就算他不是因为违反科学原则而死,他在枪杀歌莲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玉石俱焚。
从这里我们看到这部影片的极大失败:第一,导演想表现两组形成对比的爱情关系,但是他没有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表现出的通过交叉的两组爱情探讨理想性关系的精神分析能力,因而处理得太过简单。
苗志舜夫妻的关系太过理性化,遵循的完全是工业社会分工协作的实用主义理念,只不过被强加了一层恩爱的感情油彩。
而在Rick和歌莲这边,原本应该具有张力的爱情关系也被消解了,一个具有高度智慧和精神病态的杀人者所爱上的,却是一个痴情、倔强但是绝对头脑简单的女性。
有张力的关系一定是建立在双方势均力敌的基础上的,结果歌莲这个人物没能起到与Rick相互制衡的作用,反倒让我们觉得许多麻烦都是这个女人一手造成的——带了个警察署的不开窍的人来学枪,以至于挑起Rick和苗志舜的比赛;比赛场上她不知道及时避开而迫使Rick为了她开枪,导致Rick被幻觉折磨;Rick在枪杀警察的紧要关头她居然握住枪,迫使Rick对她射击,这种射击直接导致了Rick两败俱伤的策略(他本来跟苗志舜说“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见到你”,是想离开了)。
第二,Rick杀人太多而且濒临崩溃,死是我们预料到的结局。
但是由于Rick明显是影片引导我们同情的对象,因此结局当然不能像《发条橙子》那样被“治好”或是失手被警察杀掉。
最好的结局莫过于像《新上海滩》的处理方式一样使两人一起死亡,从而让电影在高潮中结束。
结果居然苗志舜存活下来,见证了文明对疯癫的胜利,理性对非理性的胜利,警察对罪犯的胜利,强势对弱势的胜利。
导演这样处理未免缺乏人文关怀。
第三,现代心理学强调人的一切经验对其性格和认知的共同影响。
不管演员如何强调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使他区分开戏和生活,扮演这种角色所需要调动或唤起的精神潜质总是不利于人在社会上的正常生存。
我不知道一个演员在接拍电影之前是否会对电影所能达到的成就有所预期,并衡量达到它所需要的代价。
如果是的话,leslie 接拍《枪王》和《异度空间》未免失策。
4星是给leslie的表演。
啪、啪、啪、啪击发、啪啪,击发、啪啪,击发、啪啪。
枪声在电影结束时依旧弥漫在我的四周,也许是男人特有的性格,那剧中声声脆厉的枪声总是令我亢奋莫名,这是否便是男人的血性使然,是否男人天生便与枪、与武器、与杀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剧中张国荣饰演的彭奕行Rick便是这么一种人,Rick是一个热爱轮械和射击的人,他不但是IPSC(实战射击)的比赛高手,也是改枪的能手。
而方中信扮演的重案组警官苗志舜同样也是IPSC的高手,两人在比赛中是重要的竞争对手,两人彼此竞争,彼此敬重,彼此了解。
在一次比赛中,在二人决胜的时刻,一名精神失常者闯入赛场向人群射击,苗志舜举枪相向,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开枪,而彭奕行却果断出枪将精神失常者当场击毙,彭奕行由此第一次尝到用枪杀人的快感。
三年后,一件走私案件中,四名特工和污点证人在酒店被杀,杀手手法利落,5秒内连发10枪,枪枪致命,这让警方大伤脑筋。
苗志舜由现场推断凶手便是彭奕行。
而确为杀手彭奕行却与警方从容周旋,警方无证据,奈何他不得,最后警方使尽招数逼彭就范并拘捕其女友。
最终,本就有些心理异常的彭崩溃,为救女友,单枪挑战警方,射杀警员,苗志舜最终也走出心中阴影,以生命为注,面对彭奕行的挑战,进行了那场三年前未完的比赛。
孤独、孤独、孤独,剧中张国荣饰演的彭奕行始终孤独,总是游离于现实之外,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现出一种透骨的孤独。
虽然他有一个深爱他的女友,也有一个深知他的对手,但他依旧孤独。
只有枪,似乎只有枪能帮他摆脱孤独。
他打枪、改枪,却孤独依旧迷茫依旧。
他射击寻求慰藉,他改枪寻求解脱,却似乎都办不到,他将生命都注入了枪,他似乎把枪看成了他自己,别人不相信他改的枪,他就认为别人也不信他。
枪响时,他短暂满足,枪响后又是无限的落寞。
他就像个孤独的舞者,用枪去舞的舞者,舞时风光无限,曲终人散后又是一片寂寥。
他用枪去寻求,却一直找不到答案,终于在他第一次用枪杀人后,他找到了答案,他寻到了解脱,就像剧中方中信所饰演的苗志舜形容他的那句话:“杀人可以令我感到自己的存在。
”(有点像我爱罗,或者说我爱罗像他)。
彭奕行便用枪去杀人去摆脱那就纠缠的孤独,用枪去杀人也许真与射击那些纸靶的感觉不一样。
张国荣将剧中人的孤独与落寞演绎得淋漓尽致,张力十足,那一举手一投足已完全融入角色,这也是我看过的不多的几部张国荣主演的电影中,他演技最精湛的一部,他与角色已难解难分,他便是彭奕行、彭奕行便是他,也许这便是表演的最高境界吧!
方中信,他的电影我看得不多,甚至能记起名字的只有这一部,在这一部中他表现得很好,将一个深沉而又干练的警官演绎得很到位,方中信,一个演技派的实力明星。
还有剧中彭奕行的女友,那么爱他,真是无条件的爱,明知彭奕行作奸犯科,明知彭心理变态,还是那么爱他,为什么啊?
爱一个人总得因为他或她有值得爱的地方吧?
彭奕行有吗?
也许我的问题太现实了,她就爱他,没有理由,爱有时真不需要理由。
这也许就是爱情主题经久不衰的原因,怎么拍,怎么写都是爱。
你说不清,空间就无限大了。
片中的其他配角也都很有意思,这是一部很耐看的影片。
影片中也有些地方令我皱眉,在众多警员追踪彭奕行到枪会时,彭奕行举枪相向,结果这群警员面对彭一个人不但没有任何招架之功,还被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甚至还被吓得哭叫连天的,再换子弹时还走火打了自己的脚。
天啊!
就算彭奕行是个高手你们打不过,但你们也应该是受过训练的警员啊,不是平民老百姓,抵挡一下也成啊。
就算抵挡不了,也不至于如此狼狈吧?
何况你们人数也多啊!
天啊!
打不过也不至于哭鼻子吧,还“自残”?
如果遇上事,警察都这么脆弱、不堪一击,到时候谁来保护老百姓啊?
也许这是为了突出彭奕行的神勇,导演的夸张之举,但我觉得这也太夸张了吧!
如果警察都这样,那我可要担心一下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了。
所以,我觉得这一幕不合理。
再有影片中似乎出现了为了给嫌疑犯定罪警方制造伪证的情节,但愿这是编导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设置的情节,但愿这不是现实的写照,这已是我看过的第二部有类似情节的电影了(另一部是《杀破狼》),无论出发点与目的是多么正义、多么美好,手段与过程的错误会令整件事情变味、变质,我们追求法治,就要尊重法治的规则,就要拥有法律的精神。
我不想再在这里讨论什么无罪推论的尴尬与现实的矛盾,我只想说一点,如果我们错放了一个人,我们还有机会再抓回他,再给他治罪,错误还有机会弥补;但如果我们错杀了一人,之后无论我们作何补偿,错误都已无法再弥补了。
(《少数派报告》就有法律上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利弊的讨论。
)
即使有张国荣……也救不了这部片啊。从头奇怪到尾,方Sir的老婆真是太烦了……
①Rick转变得过于突兀②与主流意见不同,我很不喜欢张国荣那种装酷、颓废以及多情的样子,对他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强烈的厌恶感
只是为了看张国荣,不同以往的角色定位,其实心情不好不适合拍这类角色,也不适合心情不好的人观看这种片,貌似是枪战警匪片,其实是心理片。这片不是烂片,有演技,很用心,但是确实埋没了他的魅力
中间那场枪战哥哥帅爆了,但电影整体质量不行。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影片没有提到。电影技法十分电视剧,剪辑,镜头处理很无趣。如果能让杜琪峰执导,相信此片能成为张国荣最好的电影之一,可惜了,这部电影浪费了哥哥的演技。
看了三次,睡着三次,还没看完......
张国荣演一个心理失控的前警员、现在的杀手。该片比较灰色,氛围不错,但剧情太直接,叙事太直接。太直接,很容易让人失望的。陈法蓉老了。我一开始竟然没有认出她来。我不习惯看到漂亮的女明星老去。她们陪伴我们成长,她们老去,也是我们的老去。该片的导演罗志良在我的印象中他好像是尔东升的弟子,他和尔东升导合作不少,当编剧和副导演。该片的监制正是尔东升。看来尔东升是在帮助罗志良独当一面了。刚刚在《千杯不醉》中看到谷德昭演出,没想到这么快就再次看到谷胖子的演出,而且,谷胖子还算主演!看来我跟谷胖子有点缘分。如果他日我不巧成了电影人,希望有机会和谷胖子合作那么一次。(2005.09)
这部电影完全是靠演员的演技,还有刺激的枪战构成的,张国荣的演技完全没话说,这是我见过张国荣最冷酷无情最让人心惊胆战的角色,哥哥不死的话 肯定还会塑造出更多的经典。
人物变化没有逻辑,故事没编好啊,,,哥哥演的很好,但这个剧情,不值得。
老电影就是情节紧凑
方中信:人不吃东西会死很多细胞的,将来很多器官也会出很多问题你知道吗?!
哎 哥哥接这个戏真的白瞎演技 就从剧本来讲枪王之王确实比这个好 硬要说两句好话大概就是挡不住的人格魅力吧
粤语版。每次决定重看某片前都想会不会遇到一部开始很喜欢,现在不钟意的,结果,完全没有。没有不喜欢,只有更喜欢。为什么现在的自己要怀疑以前的自己呢?:)
不知道究竟是因为哥哥最后几年演了太多精神病所以自杀,还是因为他已经疯魔所以才把精神病演绎得如此到位。作为双雄片来说,变成了哥哥不大出彩的独角戏。作为悬疑片来说,用半个小时进行基本的铺垫与背景交代又显得过于繁冗。作为枪战片来说,这种气枪射击在众多火爆刺激的港片前辈面前也实在抬不起头
7.0/10 分。2017.12.08 重看。亮点和槽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心理的转变处理太差,让人根本无法相信,开始还是不见血的枪手,几年后就变差佬杀手了。。。亚洲影片的通病,逻辑性较差,情感的冲突较好。。。
我最先看的是古天乐版的枪王之王,感觉拍的挺棒的,后来才知道这是仿照张国荣版的,但是由于先入为主,我对这部片子并不太感冒,感觉就那样,总是觉着剧情不怎么连续,虽然张国荣在里面冷峻的表演是我深深的折服,但是对于这样轻描淡写的过长剧情实在是没什么兴趣,也许在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的吧。
两颗星完全是给里面所有出色的演员,剧情的漏洞和不和逻辑到后期完全出戏,真是sb罗志良浪费一班人陪他去玩
張國榮 方中信 罗志良 哥哥首次演奸角, 即演出神采, 眼神凌厲, 可惜同屆對手也強, 應可再奪影帝....
不一样的哥哥,太会演了!!除了哥哥牛逼的演技,别的都一塌糊涂
很痛苦的一次观影经历,字幕不同步,调了很久也调不好,国语配音小声而飘渺,基本上有50%听不懂,对剧情的理解出现了障碍。。勉强给个7分吧。。
对于引因,不能说是苗警官的错,只能说不是阿力的错。事情常常是这样,造成莫大灾难,伤害很多无辜,所有人却都无可厚非,仿佛命运推着走,空留声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