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300勇士:帝国崛起

300: Rise of an Empire,战狼300:帝国崛起(港),300壮士:帝国崛起(台),300:一个帝国的崛起,300:阿尔忒弥西亚之战,300: Battle of Artemisia

主演:沙利文·斯特普尔顿,罗德里戈·桑托罗,伊娃·格林,琳娜·海蒂,安德鲁·蒂曼,安德鲁·普利文,杰克·奥康奈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300勇士:帝国崛起》剧照

300勇士:帝国崛起 剧照 NO.1300勇士:帝国崛起 剧照 NO.2300勇士:帝国崛起 剧照 NO.3300勇士:帝国崛起 剧照 NO.4300勇士:帝国崛起 剧照 NO.5300勇士:帝国崛起 剧照 NO.6300勇士:帝国崛起 剧照 NO.13300勇士:帝国崛起 剧照 NO.14300勇士:帝国崛起 剧照 NO.15300勇士:帝国崛起 剧照 NO.16300勇士:帝国崛起 剧照 NO.17300勇士:帝国崛起 剧照 NO.18300勇士:帝国崛起 剧照 NO.19300勇士:帝国崛起 剧照 NO.20

《300勇士:帝国崛起》剧情介绍

300勇士:帝国崛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著名的马拉松战役中,希腊英雄特米斯托克列斯(沙利文·斯特普尔顿 Sullivan Stapleton 饰)射杀波斯国王大流士王,从此埋下薛西斯一世(罗德里格·桑托罗 Rodrigo Santoro 饰)卷土重来的祸根。在波斯王国海军统帅阿特米西亚(伊娃·格林 Eva Green 饰)的煽动下,薛西斯率领大军与斯巴达的领袖列奥尼达(杰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饰)及其三百勇士在温泉关爆发流传千古的血战。另一边,阿特米西亚统帅的强大海上部队逼近爱琴海另一边的雅典。威望关头,特米斯托克列斯再度站出来,和希腊的勇士们为了捍卫自由迎战这个体内流淌着复仇之血的黑色女神。 翻云吐雾,恶浪滔天,最残酷的杀戮在遥远的时代进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云机录·天关戏法图逃狱者日光树影圣人文森特齐天大圣雨果狩猎场·寄死窑狂野分手团三十九绝命横财启功灰色:幻影扳机观星者斗战苍穹无法拥抱的你第二季屏住呼吸爱情不设限第二季果戈里·恶灵喋血钱塘江天降奇兵末世孤行不朽的樱花阴阳路14:双鬼拍门霖渊一梦玉子市场乌龙英雄吸血莱恩抓的就是你长路归家秋收起义蔷花,红莲

《300勇士:帝国崛起》长篇影评

 1 ) 《300:帝国崛起》——严重偏离史实的意淫之作

今天看完《300:帝国崛起》,边看心中边万匹草尼马奔腾。

只能冠之以严重偏离史实的大烂片之评价。

在提历史之前,先归纳一下此片的几个技术嘈点:布景——海湾的场景就没变过。

所有的布景,不管是港口还是市场,全是CG做的,没有一砖一瓦是真的。

穆罗啊你再缺钱好歹放两个真实的罐子好么?

色调——天色永远都是狗屎一样的HDR,摸得跟一坨一坨翔似的。

穆罗你还是多跟指环王的CG学一学吧。

做CG都做不好。

服装——希腊人厉害的是重装步兵啊亲!

盔甲呢?

盔甲呢?

希腊战士全部是裸男就穿了条内裤,将军披了个蓝披风就完事儿了。

反而是波斯人全副甲胄。

这不是坑爹么!

省服装费不是这么个省法好么!!!

导演你确定不是为了秀男色吸引女观众么?

只有头盔盾牌是符合史实的。

道具——当年雅典人才是海上的霸主,造船技术最高。

电影中雅典人的三列桨战舰还是还原的比较像的,但波斯人的船没有那么大,船头也没有那么恐怖。

血腥——太血腥了,每砍一刀都要飙一屏幕的血,让人觉得导演除了喷血别的啥都不会……场景太单调了。

--好,下面开始吐槽剧情。

1.地米斯托克利主张雅典人海上作战的原因。

古人是信神的,凡是要听神喻。

当时听说波斯人要进攻的时候,希腊人其实是很犹豫的。

有些城邦如马其顿是帮着波斯人的,其他还有很多城邦中立(后面几乎都被波斯人强制征服了)。

最终说服剩下的希腊人,有其是雅典人在海上作战的,是地米斯托克利对神喻的解释。

当时雅典人求得一个神喻,说木墙是他们坚实的堡垒。

有人觉得木墙指的是陆地上的要塞,但地米斯托克利认为实际指的是三列桨战舰。

神喻还说,“神圣的萨拉米啊!

在播种或是收获谷物的时候,你是会把妇女生的孩子们毁灭掉的”。

当大部分人认为这预示着雅典人的战败,准备逃亡的时候,地米斯托克利说,如果是战败,神谕就会说“悲惨的”,而不是“神圣的”萨拉米。

于是他认为这句话是站在波斯人的角度说的,意味着波斯人将惨败。

雅典人认同他的解释,这才决定听从他的领导作战的。

2.一开始,回忆马拉松战役。

亲啊,大流士才没有被地米斯托克利一箭射死呢。

人家逃回波斯了,之后才死掉的。

而且马拉松绝对是大捷啊,雅典人以192人的损失干掉了波斯六千四百人!

斯巴达人根本没在马拉松,是等雅典人打完之后,才赶到的(他们不想帮雅典,以要遵循惯例等待月圆后出征为接口拖延时间)。

[希罗多德,王以铸版(下同),P617]3.温泉关战役。

电影中其实就拍了一个镜头。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确实战死了。

不过当时在温泉关的并非只有300斯巴达重装步兵(虽然他们是主力),还有其他各地的部队约4000人。

而波斯人当然号称10万大军(可能有夸大)。

但是斯巴达人很猛的,他们有重武装,训练有素,并且使用长枪战斗。

温泉关又是一个一边是山一边是海的狭小地形(这点电影的场景还原符合真实),薛西斯打了四天根本打不下来。

后来是出了内鬼,有人带波斯人从一个山坡后面绕后路才把斯巴达人干掉的。

但是薛西斯损失了两万人。

可见斯巴达人的战斗力。

如果没有内鬼,斯巴达人完全可以撑更长的时间。

[希罗多德,P720]4.萨拉米海战的兵力对比。

电影里太坑爹啦!

雅典人真的只有那三五十艘船么?

开玩笑!

这么点船怎么可能号称当年的海上霸主。

以及雅典人真的要求斯巴达人给船么?

斯巴达人真的有想电影结束时那样的庞大舰队么?

导演真的是意淫高手啊。

史实完全不是电影里的样子,雅典人显然是想让斯巴达人出陆军守卫阿提卡(雅典所在地),但是斯巴达人只肯守自家的门户科林斯地峡。

希罗多德笔下的双方兵力对比是这样的:阿德米西林战役中,波斯方面: 风暴损失掉以后,有约300-600艘舰船;希腊方面: 雅典水师共计251艘三列桨战舰。

其中,雅典人127艘,科林斯人40艘,迈迦拉人20艘,哈尔基斯人20艘的船员(船是雅典的),埃吉纳人18艘,西锡安人12艘,斯巴达人10艘, 埃皮达鲁斯人8艘,厄立特里亚人7艘,Troezen人5艘,Styreans人和凯阿人各2艘;还有9艘五十桨战舰。

[希罗多德,P728]萨拉米斯战役中, 希腊方面: 雅典水师共计366艘三列桨战舰。

舰队主要组成是这样的:雅典人180艘,科林斯人40艘,埃吉纳人30艘,迈迦拉人20艘,哈尔基斯人20艘,斯巴达人16艘,西锡安人15艘,埃皮达鲁斯人10艘,Ambracia人7艘,厄里特里亚人7艘,Troezen人5艘,纳克索斯人4艘,还有其他零星的船只。

[希罗多德,P742-744]所以看看谁才是海上霸主。

斯巴达人根本没那么多船。

5.作战地点。

电影为了省CG,四场海战竟然都是在同一个港口里打的。

开玩笑= = 薛西斯陆军攻克温泉关后,海军也进入阿德米西林(Artemisium)。

这场战斗中本来波斯人占优势。

但那时候海上有暴雨,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波斯人派了200艘舰船想迂回的,结果碰上风暴,全部挂掉了。

而且波斯人不会游泳,所以都淹死了。

这下子双方实力就差不多了。

他们打了三天。

第一天,薛西斯觉得自己船多,列成圆形阵吧希腊舰船包在中间。

但是希腊人凭着速度和奋勇干掉了30艘波斯船,但总体双方没有决定性胜负。

第三天正好是陆军在温泉关作战的日子。

波斯人列成半月型阵,希腊人从中间突围。

双方都损失惨重。

这场战役过后,地米斯托克利使离间计分裂波斯战队中的希腊人,并且才把舰队带到萨拉米。

[希罗多德,P728-734]6.萨拉米斯战役。

双方实力是比较接近的,根本不像电影里一样,最后只有六七艘孤零零的小船和波斯大军打。

波斯人大败,因为他们的船只非常混乱;而希腊人的船只训练有素,井然有序。

开战前希腊人确实得到增援,但根本不是斯巴达人的“大舰队”,而是从蒂诺斯和阿德米西林逃来的两只船。

[希罗多德,P758]7.舰队的领导权。

阿尔特米西亚确有其人。

她是哈利卡那索斯的女王,当时是薛西斯的盟友,并且因为很富有,对薛西斯很有影响力。

但薛西斯并不是靠她上位的。

阿尔特米西亚确实在一条船上指挥,但她只是指挥官之一,并非总指挥官。

事实上波斯人没有总指挥官(或者说总指挥就是薛西斯),每个出船的部落都有自己的指挥官。

阿尔特米西亚和地米斯托克利在船上的那场打炮戏更是无稽之谈。

8.地米斯托克利和波斯人的交涉。

那场炮戏就是扯淡。

但地米斯托克利确实在作战第一天晚上偷偷派使者去薛西斯那里。

因为当时希腊人中间有分歧,波斯陆军开拔到了科林斯,有人觉得应该撤军全力守卫陆路,另一些人主张在萨拉米斯就地作战。

地米斯托克利偷偷派人告诉波斯人,斯巴达人准备撤退,引诱波斯人包围,为的是逼所有希腊人全力作战。

[希罗多德,P755]9.地米斯托克利私通波斯人。

这个是后话了,是在萨拉米斯海战之后,地米斯托克利知道自己声誉太高后可能被雅典人放逐,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私通波斯人告诉他们当他们从赫勒斯滂撤退时,他保证不毁坏浮桥。

不然,薛西斯所有陆军都会被困在希腊半岛上。

10.阿尔特米西亚的命运。

她根本没有被地米斯托克利杀死,反而还在薛西斯面前取得了巨大的荣誉。

这件事情其实很狗血。

当时她的船被一艘阿提卡的船追击无法逃脱。

她于是反身向有军攻击。

希腊人因此认为她是自己人,就不追击她了;而薛西斯则看到她奋力把“敌舰”击沉了。

她最后是逃脱了幸存下来的。

[希罗多德,P760]11.火攻。

这个完全是电影杜撰的。

导演或许看了赤壁之战吧= =12.地米斯托克利的战前演说。

他确实做了精彩的战前演说,但是希罗多德没有记录具体的演说词。

但是电影中所说的“为了自由而战”,估计不是真的,更像是搬了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第一年后的葬礼演说上的演说词。

另外,符合美国主旋律。

13.斯巴达王后。

这又完全是YY了,哪儿冒出来的……战争是男人的事情,战场上根本不会有女人的。

阿尔特米西亚已经是一个特例了。

此外,斯巴达有两个国王,作战死了一个还有另外一个。

地米斯托克利的交涉怎么也论不到王后出来……再PS,外交都是在公民大会上进行的,没国王什么事儿。

--总结:这部电影,符合史实的地方,基本上只有:希腊三列桨战舰的造型;地米斯托克利、阿尔特米西亚、薛西斯的名字和职位;希腊战士的头盔和盾牌其他的,都是扯淡。

千万不要相信电影里拍出来的是历史。

 2 ) 电影各有所爱

我又想说这是一部典型好莱坞男士英雄主义,战争,战争,战争,还分什么正义?

这个电影除了在文字台词内容里面说女将军“心狠手辣,很坏,坏道极致”,一想想那样的历史背景下,悲剧色彩都是有缘由的。

我倒觉得女将军台词有些幽默哈,也许是我个人对Eva的偏爱,否则这个电影我不会去看的。

厌倦那种血腥下所谓的“正义and自由”好吧,我们还是祈祷世界和平。

总结以上:这个电影不是我喜欢的Feel 除了女将军

 3 ) 阿尔泰米夏(Artemisia)公主恋爱啦!!!

片中废话很多,尤其令人纠结的莫过于片中唯一的一段床戏,阿尔泰米夏公主是多么的可怜啊,尽管米夏公主拥有着刻骨难忘的痛苦回忆,令米夏公主恨透了希腊人,但是说到底米夏公主到底也是一个女孩子啊,冷酷嗜血的外表下仍然有着一颗纯情的少女心,在征战希腊的途中,米夏公主发现自己恋爱啦。

但是倔强的米夏公主不好意思面对自己这羞涩的真心,所以米夏公主不得已邀请雅典的海军领袖迪米斯托克利(Themistokles)到自己的闺房中来还把自己的身体给了这个男人,谁知这个男人拥抱完自己后还不接受米夏公主的真心,竟然说“NO”!

这个男人真是只知道打架,抱女人而不懂女人言外之意的庸俗啊!

要知道米夏公主完全可以在第二场海战中就派油轮和自己的私人卫队上手,把雅典海军杀成体无完肤。

但单恋中的米夏公主并没有这样做!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喜欢的男人血染沙场的英姿。

失恋后的米夏公主陷入了绝望中,在听到自己深爱的男人还活着的时候,狂野般地激情在米夏公主的心中燃烧了起来。

她要去找那负心汉讨一个明确的说法。

结局可想而知,有多爱就有多恨,米夏公主死在了自己心上人的手上。。。。。

【迪米斯克托利也真够逊的,其实我看他也是喜欢米夏公主,只是受到两派的政治压力而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实想法,一时迷茫在抱完米夏公主回到自己的地盘后,你看他敢对自己拼死做战的部下说,我刚刚跟对方大将做了OOXX的运动吗,所以说,太逊啦!

结尾时,鉴于自己对米夏公主的愧疚感以及自己不敢承认的真心,他本想背着大家放走米夏公主,但他却不知道米夏公主为了爱情可以选择死,这男人真是太逊啦,拿着剑瞎晃荡什么啊!!

】【米夏公主真的好可怜,本来童年就不幸,自己第一次恋爱,竟然还遇上了负心汉,呜呜呜呜呜!

】【焚毁了雅典后,米夏公主靠在墙壁上不时念叨着,后悔自己杀害了自己的意中人。。。。

】【米夏公主为了自己的爱情不惜反抗自己的BOSS,还招掴。。

】【最后,中国有句古话,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为逝去的米夏公主默哀。。。。。

 4 ) 无聊至极,浮夸形式化的叙事下都是SM欲望

全员都是同志骄傲游行里的造型,sm女王,金属链肌肉骚零,风情同妻,大奶1大奶0卖弄QQ弹弹的肌肉。

展现人物性格的方式就是陈述陈述陈述。

风情同妻上来一通陈述自己,告诉观众她要啥的同时也毫无意外的让我们get了她后期会做出相反选择。

SM女王想要啥也是一通演讲,老司机观众也一秒get了她会遇到谁有个什么结局。

雅典众骚1骚0们不是没肉,但毕竟瘪瘪的没法和斯巴达比。

色调从斯巴达的红也换成了不尴不尬的宝石蓝,主角一脸苦大仇深坚毅主角相,就差把我会苟到结局六个字刻奶子上了,让人从头到尾没法替他担心。

史诗级大片滤镜下掩盖的全是直男对基佬直女同妻的意淫,把这个纯情小0泡水里即可得到一个金链骚0,头给你砍下来打个啵儿丢海里。

后入正入掐脖子掐脖子掐脖子,艹完这一场你就会对我爱恨交织不可自拔。

看完一秒忘记看的啥,就记得船上奴隶可怜

 5 ) 场面不错 剧情很一般

《300勇士:帝国崛起》,2014年电影,虽然是2006年的《斯巴达300勇士》的续集,但是是个典型卖血卖肉(主要是男性)的B级片。

影片主要描述的是希腊联军抵抗薛西斯的波斯大军,在温泉关战役后的萨拉米斯海战。

显然电影对于战争本身没有任何情节和逻辑可言,进行了各种无脑的添油加醋。

虽然男主角Themistocles,也就是特米斯托克列斯(好长的名字),作为希腊海军联军的主帅,各种在战场和外交场合奔走,按光荣《三国志》的定义就是政治100,统帅100,武力还100,考虑到其还能成功吸引薛西斯手下女统帅的注意,简直魅力也是100。

但是,本片最出彩的还是Eva Green扮演的波斯女统帅,Eva就适合这样的英气逼人还带点邪魅的女性角色,她一出场那些希腊和波斯男性的气焰都被压下去。

 6 ) 《300勇士:帝国崛起》:仅仅是会动的雕塑

零六年《300勇士》的横空出世着实令人眼前一亮,浓稠的油画质感,加上肌肉和鲜血的交织碰撞,组成了一幅充满了男性荷尔蒙的史诗画卷。

虽然只是希波战争中的一个战役,但这三天大血战的惊鸿一瞥足以名垂史册,列奥尼达用三百勇士砌成的「血池肉林」狠狠锤击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大军。

而当年的导演扎克·施奈德也依靠这部具有强悍冲击力的电影荣登了好莱坞一线导演的行列,并从此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闻名于世。

《帝国崛起》的上映距离前作似乎久了点,八年过去,当年的血腥味和肾上腺素已然飘散殆尽,没有趁观众意犹未尽的时候推出续集很是失策。

《帝国崛起》投资过亿,但在北美的票房也刚刚过亿,如果没有海外的两亿多票房,这部电影的回报率将会非常惨淡。

当然,间隔时间长只是原因之一,更多的因素在于影片本身。

<图片1>若把《300勇士》看作是电脑游戏的话,那么本片就相当于它的资料片而已,补了一个头,又续了一个尾,将「温泉关战役」的规模扩大为整个希波战争。

至于内容,实在是乏善可陈,没有新的东西。

籍籍无名的导演诺姆·穆罗所做的只是萧规曹随,延续了前作的风格,或者说一味地表现冷兵器时代战斗的雄性美。

但说实话,看多了自然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更何况像前作中的杰拉德·巴特勒、迈克尔·法斯宾德这种量级的腕儿不可能再看得上此类作品。

纵观演员表,除了性感女神爱娃·格林,真没什么人能提起观众的兴趣了。

说来真是讽刺,在一部描绘男人的电影中,主打的竟是一张女人牌。

而且为了秀一下爱娃的那对豪乳,还莫名其妙地硬塞进一场肉戏。

试想一下战事将近之际,敌对双方的主将居然在船舱里啪啪啪……<图片2>「300勇士」系列改编自弗兰克·米勒的漫画,因此不能指摘其对历史描摹方式的「简单粗暴」和「松散夸张」。

换个角度说,这种方式并不突兀。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几乎全球的历史题材都开始偏向复古,它们既不侧重于表现历史的厚重,又未对历史进行现代性的多元化解读,转而走向了“现代保守主义、科技浮华主义和历史庸俗主义的浅薄道路”。

高成本、大制作、国际化和娱乐性,成了最显著的特征,史诗电影的叙事性让位给了景观奇幻的视觉因素,场景画面和身体服饰的视觉效果被无限夸大,诸如《特洛伊》、《亚历山大大帝》等影片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这样的窠臼。

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历史题材电影在以消费和娱乐为核心的大众文化语境下,迎合大众审美中拒绝深度的平面化嗜好时,本该具备的人文气韵亦随之消解,人物与故事沦为了电脑特效的陪衬。

以《帝国崛起》为例,影片中的角色干瘪浅薄、人性影像模糊,在我眼前流逝的仿佛只是《拉奥孔》或者《众神与巨人之战》那样的古希腊雕塑,所不同的仅仅是会动罢了。

神态、肌肉、力量、甚至气势都有了,可就是看不到人性光华,即或特米斯托克列和阿尔忒米西亚这般主角也不外如是。

<图片3>怎样的历史类电影才能算得上优秀?

个人以为至少有两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好莱坞在展现古代历史时,擅长营造奇观,目的在于展露历史或战争的沧桑与雄奇——这点应当予以肯定。

但另一方面,历史人物才是灵魂要素,须凌驾其上。

当动荡的历史和鲜明的个体交相杂糅并完美契合之后,历史类电影便会自然而然地散发出史诗气质,同时电影的文化内涵以及人文思想也能借助厚重的历史叙事而得到彰显。

「历史」当然可以不严肃,「300勇士」系列作为娱乐片尚算不错。

然而遗憾的是,现在能够严肃起来的历史类影片或者说优秀的史诗电影是不是太少了呢?

在《勇敢的心》和《角斗士》之后,我好像还没看到。

<图片4>

 7 ) 女魔头的覆灭

2006年一部名为《斯巴达300勇士》的小成本电影,在上映之后犹如病毒一般迅速的横扫全球,更是以此为结点,掀起了一波至今尚未完全消弭的大胸美男,荧幕消费热潮,四处飙洒的红色糖浆加上暴力的肌肉和短兵相接,成为之后诸多类似题材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

而本片的导演扎克•施奈德也正是凭借本片,一句跻身好莱坞一线导演行列,之后开始执导大成本投入的影片。

时隔数年之后,在扎克•施奈德版本的超人重启之后,他又拾起了让他名动江湖的这部作品,拍摄了这部续集作品。

故事延续了《300勇士》的故事情节,在斯巴达战士于温泉关那壮烈的战役之后,波斯军团在帝王“薛西斯”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来到了希腊城邦的核心地带,并一举占领了雅典,但此时水陆并进的波斯军团却在海上遭遇了希腊人顽强的阻击,本片就重现了这场2000多年之前在爱琴海上爆发的著名战役萨拉米海战惨烈过程。

影片在一段往事中开始,万王之王薛西斯的父亲,大流士王在爱琴海上被本片的主角特米斯托克利杀死,这也让波斯王国和希腊人结下了难以化解的深仇,也直接导致数年之后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率领大军水陆并进铺天盖地汹涌而来。

300勇士虽然集体阵亡在了温泉关,但是却给整个希腊城邦赢得了非常可贵的喘息之机,让他们有时间去组织备战,此时的希腊需要再一位英雄挺身而出,特米斯托克利在自己的死对头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阵亡之后站了出来。

一边游说各城邦出兵爱琴海,一边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在海山与波斯人展开了周旋。

影片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尊重史实的,当然除了大流士王的死亡原因等等,薛西斯在影片中被彻底的魔王化而他的海军司令影片的女主则更加的重口,在一手造就了这位魔王的同时,在海战中也充分的展现了自己的冷血与残暴。

伊娃•格林这位妖里妖气的女演员,在本片中尽显其妖媚的气质,再加上冷血的手腕,更加增添了这朵带血的玫瑰的魅力,而最近刚开始播放没几集的美剧《低俗怪谈》中,这位女演员再次将这种风格尽情演绎。

至于其他演员在本片中的表现都不是非常的耀眼,几年下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观众对这类,大胸男扎堆的影片多少有点审美疲劳。

还算不错的影片,延续了前作的画面风格,再度贡献出大量的血腥镜头,特效也还算不错。

但相较于前作没有太大的飞跃,多少令我有些失望。

 8 ) 血肉凋零在情人般柔软海风中

不知各位有没有试过在舌尖尝过炽热的愤怒,那股力量麻痹的感知,强壮你的肌肉,你只能感觉到拳头像两台铁鉆,肾部以上直至脑脊,一片麻木。

如果还能找到在学校与人用拳头单挑斗殴的记忆,或许才能完全投入进《300勇士·帝国崛起》。

起初它穿过空气间隙,如情人般温柔地抚摸发丝,随后它刮起迅猛的言语,那些话象征着自由,伴随着牺牲。

故事开始斯巴达女皇的旁白,叙说那段发生在300斯巴达勇士之外的有关地米斯托克里(下称地米)和“马拉松战役”的后续故事。

传说地米在海滩战役中杀死了大流士王,但放过了日后自称“万王之王”的薛西斯。

本故事给了波斯那方十分长的篇幅叙事,有了前传半温不火的教训,这次导演扎克·施耐德在叙事上多花心思,先是在旁白中将时间轴拖后,随后带出几个主要人物,然后将几段零凑发生的事段提出,缝接一块铺垫后续并且让阿特米亚(即特美西亚)和地米更加有血有肉,当故事进行到前传即300斯巴达勇士死亡那个时间点时,用地米第二次前往斯巴达英雄之乡寻求斯巴达女皇的海军援助,并带上阵亡国王列奥尼达斯的剑。

结局一如既往从史诗般的以多敌少海战开始,随着斯巴达女皇的复仇帆船来到,阿特米亚死在地米面前,薛西斯转身走向黑茫茫一片波斯陆军,故事结束。

如果不过度渲染地米的个人领袖色彩,故事将更为精彩,不知是否因为主创们觉得阿特米亚这个角色不够有力,所以给地米准备了两席“战前训话”的机会,用十分中肯的眼光看,地米的领袖气质被过度消费了。

阿特米亚是一位忍受巨大羞辱和肉体摧残的女人,她亲吻死人头颅的镜头可能会给观影者造成肤浅造作的第一观感,但那其实藏有一个象征,意味着这个女人与死神为伍。

紧接着为法国女郎准备了许多彰显无情的场景,包括和地米在船舱“大战”,我想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女演员面对为阿特米亚准备的这些戏,一定毫不犹豫地投入进去,艾娃为自己赢得了机会,证明法国女演员并不只有温柔一面。

接下来是短短的历史课堂,可以帮助各位更充分的投入进影片中——故事交代陷入丧父之痛而一蹶不振的薛西斯接受阿特米亚的计划,被涂上古怪的药,然后走向沙漠。

这点符合宗教中试练和重生的神话寓意,本来三百勇士的镜头就带着神话色彩,这就让后来薛西斯成为全身金黄的“神王”显得不那么突兀。

大流士王是波斯的史王,他打造的波斯帝国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创造了国家版图横跨欧亚非的历史奇迹,影片中展现的波斯海军还有波斯陆军,其庞大数量其实是来源于这个国家实行的战争奴隶制,每攻下一个地方就获得新劳动力和新战斗力。

故事中阿特米亚说自己站在一万人之中却觉得孤苦伶仃,阿特米亚原本是希腊人,受尽煎熬后被波斯使者带回波斯国,国家实行的战争奴隶制度虽然能给任何在位的波斯王百万大军,但在内部军心散漫,或者根本没有军心可言,因此要打仗必须用死亡的方式恐吓手下军队和奴隶。

再看看阿特米亚的海军,她掌握波斯国的海上部队,他们的船其实跟地米的雅典海军用的船没什么区别,都是依靠船桨进行移动的低级船,但船身和可搭载数量远远超过地米雅典海军,因为波斯拥有更多的奴隶,奴隶是不用战斗的(希腊海军的划桨人同时也是士兵),所以波斯的船更大更猛,俗称“苦力船”。

作为航海爱好者,继续来看看斯巴达女皇的“复仇舰队”,地米雅典海军用的船更像是被放大的木筏,根本不能应付爱琴海的天气,细心的各位可以发现,地米战斗的区域总是能听见海鸥声,那意味着靠近陆地。

但是斯巴达女皇的舰队,看上去更像是维京人的远航船,属于单帆船,故事中斯巴达女皇的军队来临时那股汹涌的气势和吼叫声,其实并不只是配乐激昂了一点喔,那是因为船上没有人划桨,动力全靠海风,所以在船体碰撞的那一霎那,斯巴达勇士们可以倾尽全力,如雄狮般一口吞掉对手。

分析了船,来看看“伤害”。

三百勇士两部影片中大量“Z解”镜头,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其实是有历史考究的。

在古代,战争比现在残酷许多,可能第一个敌人倒下后士兵还会觉得害怕或者为自己活命祈祷,但若被同一个人杀害了第二个敌人,那这个人将在面对第三个敌人的时候变成恶魔。

这完全跟神秘主义或者宗教什么的无关,这是人类身体的奥秘,肾上腺素不仅会麻痹痛觉,还会麻痹大脑,让大脑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拳头和眼前三米范围,这是人类野性本能的爆发时刻。

刀剑伤害对方身体,影片中是一下搞定,在历史中,是好几下,也就是说,“杀红了眼”的士兵无法抑制本能冲动,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攻击、破坏对方的身体。

有古老的哲学认为,文化的起源不是思考,其实是杀戮,人类的本性或者说自然的本性是“死亡带来生命”,这过程非常残酷,会在人类心中煎熬、反噬心灵,为了让自己好受一点,人类才编制了神话,进而产生了宗教文明,随后形成了文化。

斯巴达被称为“英雄之乡”,寓意诞生人类最伟大战士的地方。

可见用钢铁的绝配有两个,肌肉+英雄。

英雄在这指代一种流传在斯巴达的战争文化,他们崇高理想认为战争是将野蛮驱逐出去的唯一方式。

他们看不惯雅典人,认为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是需要血肉牺牲的,而不是唇舌之争能办到的。

美国人喜欢战争和民主的故事,因为国父华盛顿就是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了这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是这个星球上最早以“理性”建国的国家(随后又出现了一个、那是中国),雅典人争论无休那是因为他们缺少“理性”,任何一个拥有“理性”的人都会同意斯巴达的战争哲学,即要和平必须有牺牲,而斯巴达的勇士就是为了牺牲而活着的。

现在各位能看到希腊哲学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其实背后多半是因为它有国力强盛的两个崇拜者。

薛西斯再一次证明自己空有咆哮功力,没有下战场脚力,在这次故事中依然没有见他的黄金躯体下战场搏斗。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波斯军会输,太假了,第一部都没输。

波斯军以步兵和骑兵见长,在这点大流士王的唯一对手可能就是成吉思汗的铁马骑兵部队,可以看到故事中给波斯军增加了大象和巨人等等奇奇怪怪的强势兵种,其实这是一种象征,告诉观影者在那段历史中,波斯军在陆地上是所向披靡的(骑兵、象兵、巨人这些都是没办法过海的)。

而第二部故事中的主选战场是爱琴海,这正是波斯军的软肋,即便拥有最强大的部队,能出海的依然只是些步兵,最关键的是他们没有发展航海技术,船只仍然停留在木浆船的技术水平上。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答了为什么波斯啃不下希腊,这也给故事里面一场场以少博多的战斗提供了逻辑支持,在荧幕上目睹这段历史后,下次去爱琴海,可要多花点时间听听从海上飘来的海风,难怪希腊人热爱着那片海洋,那可是保护他们历史和自由民主的最坚实盾牌。

把三百勇士当成是“爽片”的观影者,要睁大点眼睛,其实故事中有许多值得挖掘的背景知识。

这个故事围绕着“牺牲和民主”这个主题,用斯巴达的战争哲学试图带给活在电子时代的观影者,视觉冲击和历史回响,用神话传说般的暴力美学展开一个真理讨论:我死还是我灭。

“rather die on our feet not die on our knees”斯巴达和雅典勇士用血肉交出了那个永恒答案,宁愿我死,不可我灭。

希望维京传奇带来的历史剧风潮能开启希腊历史剧,这是神奇的土地,他们早过其他土地不知多少年,思索出这个世界最聪明的并不是神,而是不断求知的人。

有最聪明、最渊博的哲学家,也有最强悍、最伟大的钢铁战士。

《300勇士·帝国崛起》是很棒的续集,推荐各位去收看并收藏,其实片名后缀应该改成rise of freedom或者自由之风,或许更贴切。

 9 ) 300勇士

又一部暴力美感的巨作。

我比较诧异的是,第一部300勇士竟然是2006年的作品,我记得我是前两年才看的呢。

两部作品不属于前传后继的关系,故事情节上,这一部的情节是跟上一部处于相同的时间点,并且追加了第一部的前因及部份后续情节,有第三部的打算。

这部战争片的血腥跟恐怖片那种肢离破碎的血腥不一样,后者让人觉得恶心头皮发麻,前者却微微但有暴力的美感。

但还是同为重口味,接受不了这方面的观众,自然还是别看了。

有如此的血腥程度,自然就少不了露点了。

女将军,女反派,也可以算是女主角,露了,露得还算不错。

简单说剧情的话,第一部主要说斯巴达的国王带300死士去抵抗波斯大军,家里的老婆让人上了,最后自己跟300死士全手上波斯王的手上;第二部主要说希腊的统帅带领全希腊人反抗波斯,然后把波斯的女将军给上了,最后还把她给杀了。

主要就这两点,嘿嘿,不知道第三部又是谁把谁给上了……

 10 ) i am ready to die

这部剧的主角应该是伊娃格林,对应第一部的悲剧,这一部同样悲剧和在面对死亡不屈的是伊娃。

因为听了“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而看到了这部电影的剪辑,被伊娃的帅气吸引,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主题正如歌曲一般宏大。

忍不住瞄了一眼评论区,果然如第一部,大多数国人的低俗还是让人失望。

看到健美的身材只想到av。

悲哀到我已经不屑于评论了。

看到评论区,就和看见这些脑子和身材都没有的人蒙着脸拍gv一样,还是一样辣眼睛(微笑)

《300勇士:帝国崛起》短评

两颗粉红两星

9分钟前
  • ab
  • 较差

那时约炮还有包邮啊!!最后海战时再来一炮绝对神作!

12分钟前
  • 较差

Eva Green 撑起半部戏

14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这个片子风格造型形式要大于内容的,论肌肉还是斯巴达的好啊希腊人弱多了最后女王登场时候后面那几位颜身俱佳的男神你们等一等我还没看够!(……)Eva Green感觉这辈子戏路就被锁定在了:1.漂亮的坏女人2.漂亮的疯女人3.漂亮的又坏又疯的女人……

17分钟前
  • Abe
  • 还行

砍的那是人啊,就是砍血袋而已啊,中间床戏是不是太刺激了点啊,美国自由雄性意淫大片

22分钟前
  • dz902
  • 还行

又名《300名袒胸露乳的男子VS一大波黑衣铠甲的人群》。不是大场面,大动作,大特效,外加没完没了的慢镜头就能拍出战争史诗电影。导演为什么一定要被监制洗脑影响,各种血花飞溅、切肉割喉,就是要各种慢慢慢镜头来肆无忌惮的描写。……抱歉,“神王”那异样的金属装让我不禁想起SM的词意!……

2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较差

伊娃格林的角色塑造非常成功,其风头劲过片中所有男演员。IMAX 3d充分体现了这个女指挥官的邪恶、性感和局部丰满。

29分钟前
  • tintin76
  • 推荐

真正的历史更加有趣,改动太多反而弄巧成拙。电影被简化成几场海战,并没讲清楚其中很多内在联系,boylover们没有八块腹肌给力。

31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罗马之子玩多了,看这片子全是QTE的招式,完全不能融入剧情啊。各种飞溅的血浆看多了反而感觉无趣又无趣。画面敢再暗点儿么

32分钟前
  • 卡特
  • 较差

话说。。。实在是有点失望。。。预告片看的我热血沸腾,正片看一小半就有一种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的赶脚。。。比起第一步画面感有提升但是剧情实在是萎了。。不断的回放前部的片段又让人心理不断念叨好汉不提当年勇。。总之3.75星的片儿,剩下的给各种胸肌和8块腹肌。。。

33分钟前
  • roro520121
  • 推荐

到底还是有人用到了薛西斯与施乐这个哏。评论标题叫作:Xerox Xerxes - ‘300: Rise of an Empire’ is a fun copy

34分钟前
  • 赱馬觀♣
  • 较差

大失所望!看着一帮身材干瘪的农民和商人太吊胃口了!只有最后十分钟斯巴达女王带着众肌肉男打会酱油。

35分钟前
  • Bob爆博
  • 还行

Movie about fake history is a great chance to learn true history. GREAT TITS for Eva Green!

40分钟前
  • RickyD
  • 推荐

相比第一部节奏会好一些,就是剧情方面还不够利落。还有,Eva的烟熏妆和果体简直不能再美。。

44分钟前
  • Maria
  • 推荐

7/10

45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还行

即使有女神香艳出镜,也拯救不了这样一部平庸之作。剧情不够,慢镜来凑。男主与前作相比,气场弱爆了。

49分钟前
  • Ak24
  • 还行

102分钟的肉体、血浆、冷兵器和咬牙切齿。前作开辟了血腥美学的新世界,300勇士的2400块腹肌犹然如新,而这部相比之下则方方面面都没有提升。

50分钟前
  • 榕十三
  • 还行

to Frank Miller

54分钟前
  • 靠谱青年张先生
  • 力荐

无聊

58分钟前
  • sasasasa
  • 还行

不如前作

5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