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怪物

MONSTER

主演:木内秀信,能登麻美子,佐佐木望,矶部勉,小山茉美,竹内顺子,菅生隆之,永井一郎,田中秀幸,胜部演之,羽佐间道夫,关智一,冰上恭子,菅沼久义,池田秀一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4

《怪物》剧照

怪物 剧照 NO.1怪物 剧照 NO.2怪物 剧照 NO.3怪物 剧照 NO.4怪物 剧照 NO.5怪物 剧照 NO.6怪物 剧照 NO.13怪物 剧照 NO.14怪物 剧照 NO.15怪物 剧照 NO.16怪物 剧照 NO.17怪物 剧照 NO.18怪物 剧照 NO.19怪物 剧照 NO.20

《怪物》剧情介绍

怪物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供职于西德艾斯勒纪念医院的日本人天马贤三被人称作“天才医生”,他的外科技术精湛,为人谦和,受到同事的羡慕和医患的敬仰。事业上,天马前途一片光明,为院长所看好;爱情上,院长的女儿爱娃与之相恋,如胶似漆。然而看似一切美好的天马却渐渐感到良心上的不安,他亲眼目睹院方为抢救重要人物而置病危的普通人于不顾,死者家属的指责和哭泣让天马备受煎熬。当这种两难抉择再一次到来之时,天马毅然选择抢救一个头部中枪的男孩。他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和爱情,却换来一个可怕怪物的复活。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天马和怪物约翰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游戏,一段尘封的历史慢慢被揭开…… 本片根据日本漫画家浦泽直树的同名原著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虎父无犬女狮子狗行动LoveLive!Superstar!!火线警告第二季宠物情人时尚之王2躲避的爱十三十二宫花美男拉面店捉妖记2解决之道商道寂寞在作怪二十五,二十一混世魔王樊瑞非亲兄弟藏海传贵族窗中女孩贱女孩福禄双全冠军之师学校的阶梯雀起乡到烛镇第一季宣判狄仁杰之深海龙宫国王口信铁猴子传奇之怒火狼牙漫画少女

《怪物》长篇影评

 1 ) 讨论现实问题请以现实为基础+更纯粹紧凑一些

最近在看浦泽直树的怪物。

看到了南派三叔的影子。

这部作品,成也成于“故弄玄虚”,败也败在“故弄玄虚”。

我的评价标准,三星是类似“毒液”这种,优点和缺点都那样,导演也没怎么尽力构思一个精巧的框架,编剧差不多编编,观众看完了事也不会再看第二遍的成熟工业电影,统一三星。

三星的范围可能会比较广。。。

怪物主要是有些点我不太能接受,所以分数降了一些。

我个人总的观点,这片子要是给约翰一点实际的超能力,同时把剧集减少到50集,我可能会打四星。

目前的的内容过于故弄玄虚,一半以上的情节都不能当真或者过脑子(即,在看情节的时候要有意地阻止自己与之产生共鸣,因为当真了的话,容易对现实世界产生错觉),也能算得上是逼格比较高的,设计比较精巧的消遣、消磨时间的工具了,从这一点我可以打三星半。

但遗憾的是,作品过于冗长,不由得使我再扣掉半颗星,综合三星。

1.悬疑氛围制造的很棒,开头部分,约翰大多为侧面描写以及衬托,主要描写他做的事,直接给出充满冲击的结果,使得约翰的形象充满了神秘与未知感,吸引观众的好奇心。

主要采用手法为衬托,用实际中难以达成的结果,用其他角色的反应来衬托约翰。

常见套路是先描写一个人物的能力,例如宝宝、休伯特,然后借这个人对约翰的态度来进一步烘托约翰的形象。

问题在于,浦泽直树前期为了烘托约翰的形象,采用的很多操作,在现实中是完全无法实现的,只管挖坑,不管填坑,雷声大,雨点小。

最后很多东西,要么是草草给出一个勉强的结尾,要么就是直接略过不提。

这也引出了此剧最为硬伤的一部分。

2.人物塑造生硬。

塑造的人物形象,说实话,我不知道作者是为拖篇幅所以搞一些套路性的情节,还是为了所谓的“探讨人性”,还是单纯是作者真的就是想表达这些东西,总之里面有人物的行为逻辑很片面,做事情的实际动机不足或者过于简单,大多纯粹是以情绪为支撑在做事,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中间没有自然的过渡。

大家仿佛只要好起来,就要掏心掏肺,把自己的一切全豁出去那种好,只要坏起来,就是不计后果反社会那样坏。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混乱守序”的状态,首先要能充分保证自己的合理利益,有余力了才有可能帮别人,不会莫名其妙地不顾一切帮人背锅的,做事情大多是试探性地做,一旦感觉自己碰到了什么边界,都会立刻有所反应,或者求助,或者停止,而不是一味的一股脑就是干,孤身涉险。

另外的诸如天马在图书馆火灾现场先是应付差事自欺欺人地连开两枪,妮娜自己不开枪也不让天马开枪(其实这个我倒是可以理解)然后面对面直接放走约翰就真的不能忍了,这剧情实在太过于狗血,作者你就让天马上去试图打约翰,然后阴差阳错地没打过也行啊(毕竟我们约翰是接近完美生物的存在啊,DIO!

),我也会好受一点,直接放他走装逼我就真的看不下去了。

我觉得这种人物塑造,其实是对“体制内”的成年人或者是没有走入社会的年轻人有不太好的影响。

这部作品的背景、舞台都是很有现实感,然后作者在充满现实感的舞台上这样设计情节,很多年轻人就会感觉“现实中的人也真的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却是脱离了现实。

顺嘴说一句,为什么现在网络上这么多键盘侠?

可能也因为这种脱离实际的作品太多了,以致于网民对于现实的思考容易极端化与片面化,因为他们作为参考的根本不是现实中的逻辑与标准。

3.我个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以脱离现实的事件为情节来试图讨论现实问题。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开始就说,你不如给约翰一点超能力。

我相信奉这部片为圭臬的人,大多是对真正的现实社会不够了解的人。

所有人都是凡人,面对未来所能做的都是有限的,尤其是约翰这种微观层面的操作,算无遗策是不存在的。

一旦脱去了实际可能性,那约翰的很多行为就是在强行装逼了,整个人设瞬间变得可笑起来,和坂本大佬有本质区别吗(这里可能说得有点过了)。。。。

总而言之,这剧有看的价值,但是看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当真,就纯粹当做消遣,这种作品看多了,而且当真的话,人是会变得脱离实际,容易自闭中二,影响正常现实交流。

 2 ) 【渣歌词翻译】For the Love of Life

有人形容这首歌“平和得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所以才很痛。

所以受不了了要翻出来。

有些地方处理得确实有些随意……嗯。

虽然后面曲调有点起色但是唱完了答案还是NO吧。

(不过那首ED2《Make It Home》的歌词……全都是YES啊!

故意的吧= =!

http://www.xiami.com/song/1770025286For the love of life Monster ED1by David SylvianAnd slowly, you come to realize渐渐地,你开始明了It's all as it should be一切本当如此You can only do so much已是有心无力If you're game enough你若足够勇敢You could place your trust in me就把信赖置于我手For the love of life为了对生命的爱There's a trade off总得交付什么We could lose it all就算血本无归But we'll go down fighting也要去往一搏And what of the children?那些孩子们呢?

Surely they can't be blamed总不该由他们来代偿For our mistakes?我们的罪?

And slowly I've come to realize于是渐渐地,我已明了It's all as it should be一切本当如此That hiding space那隐匿之处A lonely place孤独之所How can the right thing be so wrong?义行缘何成恶事?

I've found mistakes我已犯下Where they don't belong不合时宜的过失For the love of life因为对生命的爱We'll defeat this我们将会得胜They may tear us down就算粉身碎骨But we'll go down fighting也要去往一搏Won't we?不是吗?

Fin.R 2013-01-11

 3 ) 不想纠结,看我的引用。

害我半夜没睡的动画,最后搜到了让我安心睡觉的下文。

大家有没有结局最后的画面,,,其实是美好的,,,约翰之后会去哪里,会干些什么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各位留意一下最后画面的那张病床,,,约翰每去过的地方,都是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一点“人”留下过的痕迹都没有,华伦警探第一次认为约翰是恶魔也是这个原因。

但最后的那张病床,那乱了的被子,那睡过的枕头,这是一个人留下过的痕迹。

这个说明了,,无论约翰之后去了哪,自杀也好,隐居也好,上厕所也好,他不会再杀人,不再成为恶魔或怪物。

因为约翰已经变回一个“人”了。

正入葛利马死前所说,超人的结局,,,最后终于变回人类了。。。。。

最后那张病床,,让我深深感觉到作者实在太厉害了。。。

这是一个最含蓄,最美好、最棒的结局。。。

引自http://tieba.baidu.com/f?z=246495303&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monster&pn=30

 4 ) 片中人物剪影

久违的神作,断断续续看了2个礼拜,最终把紧凑的最后20集一气看完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最后那个空空的病床再想,还会不会有续集呢,约翰最终去向何处了呢?

天马-像一些人评论的,就是一个最为正面的男主设置,当然,他也有迷茫和无助的时候,也有变成怪物的潜质,但是每每都会从噩梦中惊醒,成为意志与身体的双重铁人,汽车压,子弹打怎么都是轻伤。

其实,这个剧里虽然他的笔墨最多,但是总觉得这个人物的设定仍然有点别扭,可能是扭曲的坚韧的个性和太过分明的善恶观。

约翰-终极boss,所有动漫里面看到过最为恐怖的反派;这很难想象是这么一个英俊的金发青年,但是每次他出场都不由的要一身冷汗。

那种散发出的气场过于阴冷。

总觉得他就是一个为了爱而舍弃了爱的怪物,怀疑自己的母亲是因为搞错了才把妹妹送走的最深层的记忆让他觉得这个世界都背叛了他;为了保护妹妹而自己吃掉了妹妹的记忆,代替妹妹成为了那个怪物。

当然,他那种冷血的灭杀所有认识的人的那种个性实在不寒而栗。

妮娜-处于哥哥和众多人保护中的未成型的怪物,就像波比说得,人是可以变成任何东西的,但是,千万不能变成怪物。

虽然她把前面所有的一切都记住了,并且复述给了哥哥,但是唯独把这句最关键的记住却没有告诉哥哥。

好几次我觉得她回忆到崩溃的时候,都怀疑是不是会突然就变成怪物了,包括那个心理医生不是差点被她掐死了格力马-我觉得整部剧很赞的人物,虽然和约翰一样出身511,但是由于间谍培养而学会了假笑和一切其他的东西。

不管是不是假笑,那些和孩子们一起游玩的心情是不会有假的。

虽然是中部才出来的,但是有超人出现的地方总觉得就安心了一些。

他老是不断问别人,这个时候应该是什么表情呢?

我不知道啊,我自己的儿子死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表情。

最后为了小镇的人,拼死干掉了枪手,天马问是不是超人出现了呢?

格里马说,不是,是我自己的愤怒。

可见,最后的格里马已经摆脱了511那种精神的束缚,成为了真正健全的人。

他最后一次哭了,仿佛是寄给自己的信终于收到了一样,不是为了自己将死而哭泣,而是为了自己儿子的死,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感受到了自己的感情,所以是幸福的吧。

罗伯特- 一个杯具的人物,最后几集才知道他就是那个格里马口中的朋友,喜欢可可不忍心伤害昆虫的朋友。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杯具,和格里马不同,到最后,他也没有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风景。

整个片子里面的侩子手,约翰的最得力的帮手。

他如果和格里马碰面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可能双方都不记得了吧。

伦克-自我救赎型的人物。

从最早那个顽固不化,追踪天马的机械战警,到最后以休假的心态追踪约翰的那个放假警官,伦克也在最后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他相信自己手敲击进入脑中的事实,但是最后真正让自己醒悟的却是对架空人物的追踪。

他在小镇子里碰到天马,背着枪没回头的一句抱歉,让着两个冤家一笑泯恩仇。

其他人物太多了,其实大部分都标绘的有血有肉,不管是妓女,黑社会,警察,小酒店老板,这些角色都仿佛是活生生的存在于那个世界中。

 5 ) 《怪物》历史背景猜想

天马医生是一名杰出的脑科医生,被称为“脑外科的天才”。

在一次手术中他冒着得罪医院院长的危险拯救了一个小男孩,随之而来却是一系列的杀人惨案。

谁制造了这一系列的杀人惨案呢?

在经过一系列的秘密调查后,天马发现杀人凶手就是当年自己拯救的那个小男孩。

在小男孩的背后隐藏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民主德国(1949——1990)的“511幼儿之家”。

“511幼儿之家”是当时民主德国的人性实验室,从这里出来的人变成了怪物——高超的杀人技术,洞察人心的观察水平,残忍无情的犯罪情节。

天马在医生角色和暗杀者的角色中挣扎,自杀在即将成功时又功败垂成。

怪物在长大,在约翰.李贝特体内挣扎,要毁灭这个人间。

一连串事件环环相扣的展开,成功的构建了一个悬疑的世界,引人入胜。

故事背后灰色的历史背景是在说明什么呢?

民主德国是前苏联扶植的社会主义政权,和中国不同,由于民主德国处于“冷战”前沿,所以前苏联对它的控制特备严酷。

残酷的政治斗争前后延续了40多年,惨案、冤案比比皆是,而“511幼儿之家”又是政治犯、逃犯等家长的孤儿,所以被前民主德国内政部(特务机构)作为专政对象进行残酷的实验就可想而知了。

德国统一后,民主德国销毁了对对自己不利的一切证据,但约翰.李贝特(怪物)没有被销毁,他活下来了。

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呐?

约翰.李贝特消失了,在茫茫人海中不知所踪。

怪物是人——约翰.李贝特,制造怪物的是政治——民主德国,制造民主德国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制造社会主义的是什么呢?

《怪物》没有探讨?

还是折射出来了呢?

——人心的怪物。

在《怪物》中讲了一个怪物的故事:两只怪物没有名字,于是从不同的方向去寻找名字,有一只怪物告诉别人说:只要你把名字给我,我就让你强大。

如果成功了,就在别人的体内长大,最后却要吞吃别人。

这样一直在寻找着名字。

我不敢作政治性的猜测,但是是不是如我上边讲到的呢?

这部动漫不简单。

我只能怎么说。

 6 ) 下次再见面的话 一起野餐吧

花了一个月看完 浅浅说下自己的感受 人物情感刻画十分细节 包括主线人物 支线人物每个人的故事都很透彻地讲给了观众 上下集衔接的很好 我很喜欢剧中的op 以及隔几集会变化ed 还有渲染氛围的配乐 嘈杂的电视嗡鸣 阴郁 的氛围感都令我感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又期待后期阶段的剪辑过读 转场画面 对经典影视的致敬 都深得人心 浦泽直树充分的写出了人性心理变化 以及生命哲学大宏观思想 让观者对精神健康以及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它不仅仅是一个悬疑漫画 更是关于人性 道德社会 职业责任 心理精神的深刻探讨 除了主线人物之外 支线的衬托以及支线故事发展都与主线达成紧密的联系 特别喜欢葛里马和马汀 还有那句温柔的告别:等天放晴了 一起野餐吧 带上好喝的葡萄酒和好吃的奶酪

 7 ) 趋善是人的一种情感本能,而趋恶则是因为情感本能的失调

“怪物”是怎样炼成的?

01. 荒诞之后,是更加荒诞《Monster》的故事,开始于一场觉醒与反抗。

被誉为“天才脑外科医师”的日本人天马贤三,早年远赴西德求学,后来成为了杜塞尔多夫的艾斯勒纪念医院的一名医生。

生性正直的天马,一直信奉“人的性命是平等的”这条原则。

但是在某次任务中,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院长利用,间接导致一条无辜生命逝去。

得知真相之后,他除了非常失望,更多是说不出的愤怒。

没想到天意弄人,相似的情景竟然再度上演。

某天夜里,有一名脑部中枪的小孩,还有脑血栓昏倒的市长先后入院。

本来天马已经正在为小孩进行手术,但是院长出于利益和名声的考量,命令天马立即去救治后来才送院的市长,将小孩的手术移交他人。

这一次,天马决定违抗院长的命令,作出了忠于本心,同时也是符合职业操守的选择——继续完成小孩的手术。

最终,小孩被天马成功救活,而市长却不幸离世。

加缪在《反抗者》中写道:“何谓反抗者?

一个说‘不’的人……反抗者,从该词词源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他在主人的鞭笞下昂然行进,进行反抗,以自己所赞成的一切对抗自己不赞同的一切。

”然而,没有人天生就注定是反抗者。

人之所以萌生反抗的念头,乃是因为在某个时刻,他突然清醒意识到荒诞的真实存在。

人们所想要反抗的对象,实际上是荒诞。

那么,何谓“荒诞”?

——加缪在《荒诞推理》一文当中,提出了两个振聋发聩的观点。

其一,“荒诞产生于人类呼唤和世界无理性沉默之间的对峙”。

其二,“使荒诞人觉醒的道理,就是荒诞,就是抱有希望的精神和使人失望的世界之间的分离”。

简言之,荒诞就是不合理,是主客体之间的不协调。

反抗者9.2(法)阿尔贝·加缪 / 2013 / 上海译文出版社

西西弗神话8.7【法】加缪 / 2010 / 上海译文出版社回到《Monster》的故事当中,天马所反抗的对象,实质是院长一直以来对他的无理压榨和人格侮辱,以及作为医者将名利置于人命之上的扭曲观念——这些极其荒诞的存在。

但是,就如大多数存在主义式的孤胆英雄那样,反抗的结果往往不是胜利,而是落得“自作自受”的下场。

自从那场手术之后,天马瞬间“跌下神坛”,不仅被院长撤走了重要职务,还得遭受同事们的白眼与指责,甚至连女友(院长的女儿)艾娃都离他而去。

荒诞的事情仍在继续发生,就好像西西弗手中推的那块巨石,从来没有停止过滚动。

就在天马决定远离医院的权力斗争,潜心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的时候,院长却离奇暴毙。

直至九年之后,当真相浮出水面,他错愕不已。

原来,凶手就是当年天马义无反顾,赌上前途去救治的那个小孩——约翰。

在过去的九年间,约翰还犯下了多宗命案,滥杀无辜。

天马无论如何都不会料到,自己拯救了一只“怪物”。

与此同时,由于艾娃对天马怀恨在心,于是昧着良心诬蔑天马是杀死父亲的真凶,迫使他不得不踏上亡命天涯之路。

勇敢反抗荒诞的后果,竟是亲手制造了更大的荒诞。

故事发展到这个阶段,才刚刚揭开了序幕而已……

02. 生命权:善恶的分歧点善与恶,是贯穿《Monster》的一个核心命题。

古今中外,人们对善恶的讨论不计其数,但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一直众说纷纭,似乎很难得出统一的定义;由此所衍生出的“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的问题,更是个争论不休的焦点。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扬善惩恶,是伦理学的永恒追求。

应该说,对善恶赋义不应该脱离具体的语境,将“善”或“恶”单独抽出来讨论,实际上也意义不大。

换句话说,善或恶需要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彰显其意义。

在《Monster》当中,善与恶之间的分歧对立,就围绕着天马跟约翰对“生命权”的相反态度展开。

天马的“善”,体现在对生命权的尊重与执着之上。

不得不说,医生这个职业身份的设定,可谓相当巧妙。

作为一名医生,救人就是天职,至于所救的对象是怎样的人,不应该是他首要的考虑因素。

按理说,道德或者法律层面的审判工作,确实也不该由一名医生负责定夺。

因此,尽管离开了医院的环境,但天马在逃亡的路上还是救治过形形色色的人,包括农妇、权贵、难民、黑帮、逃犯、杀手……在他眼中,无论面前的伤者是什么身份,都首先是一条生命,享有最基本的、平等的生命权。

对于天马而言,生命从来都没有值不值得救治的区别,区别只在于尽力之后能否成功救治而已。

与之相反,约翰的“恶”,就体现在对生命权的轻蔑和践踏之上。

约翰这个形象独特而矛盾的地方在于,虽然他内心潜藏着丑陋的“怪物”,但他的外在却闪耀着光辉和魅力。

而且,他拥有超凡的领袖才能,极其善于蛊惑人心。

大部分情况下,约翰犯罪都不需要明刀明枪,甚至无需亲自动手。

他要么通过挑起其他人之间的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达到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目的;要么是通过激发对方的恐惧,逐步攻破心理防线,让人陷入崩溃的状态,最终自行了断。

在约翰的眼里,大概除了妹妹安娜(妮娜),还有救过他一命的天马医生之外,其他生命统统只是被他“玩弄”的对象。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部分涉及约翰犯罪过程的情节中,作者通常会有意采用留白的手法,又或是借助第三方的复述进行部分还原。

也许,这种叙事方式为约翰的形象保留了几分美学价值,但实际上无法完全遮盖他穷凶极恶的真实一面。

03. “怪物”从何而来?

诚然,在约翰那副清秀俊美的皮囊之下,实质是一只冷酷无情的“怪物”。

但是,这只“怪物”难道是天生的吗?

——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因为约翰自己也曾发出过“救救我!

我身体里的怪物已经快爆炸了”的呐喊。

可见,在约翰残忍地施害他人的同时,自己本身也是受害者,承受着某种不可名状的折磨。

那么,“怪物”到底从何而来?

是谁创造了这样一只“怪物”出来?

约翰变成“怪物”的直接成因,源自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而这种创伤则是由于母亲在情感培育上的错位。

这要先从约翰与安娜的身世说起。

在双胞胎兄妹还在母胎的时候,他们的父母遭受到迫害,结果父亲人间蒸发。

后来,母亲在艰难的情况之下将他们生了下来。

因此,母亲对迫害者一直怀恨在心,甚至放出狠话:“我肚子里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报仇。

”虽然作品中并没有继续深入展示,孩子们出生之后,有没有被刻意培养成报仇的“机器”,不过从一些蛛丝马迹当中不难推测,约翰应该自有意识以来,就不断被母亲灌输仇恨的意识;正是这种强烈的仇恨情绪,萌生了“怪物”的雏形。

至于让“怪物”开始壮大的导火线,是那个在约翰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我和妹妹之间,母亲到底选择了哪一个”的疑惑。

约翰一直都想不明白,当年在那些秘密警察突击上门,要求母亲交出其中一个孩子跟他们去“做实验”的时候,母亲打从心底到底想交出哪一个,而留下哪一个。

然而,无论母亲的答案是什么,或者约翰自己猜想的答案又是什么——就在约翰对母亲的爱生发质疑的那一刻,以及在信任缺失之后所产生的那道情感裂痕当中,“怪物”就在不知不觉间乘虚而入,将约翰的灵魂逐步吞噬。

作品中有个值得玩味的细节,那就是假如抛开回忆的场景不计,其实双胞胎的母亲仅有过一次正面登场的时候,而她出场的这一章的标题,取名为“真正的怪物”。

因此,有一种解读声音认为,这在暗示她才是故事中所指的“怪物”。

不过,正如刚才所提及,母亲在情感培育上的错位,只是让约翰变成“怪物”的直接原因。

这也就意味着,背后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推动因素。

这个更深层次的成因,实质就是“极权主义”。

——在此多插一句,《Monster》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德国与捷克,如果结合历史来看,应该是带有一定讽喻意义及批判意识在其中的。

汉娜·阿伦特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德文版前言当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把个人变成行使职能者和统治机器上赤裸裸的齿轮从而对其去人格化,是极权统治机器的本质,大概也是每一套官僚制度的天性。

”去人格化,正是《Monster》里面一直在秘密进行着的“人性改造实验”,像“511孤儿院”、“玫瑰大屋”这些场所,都是培养“怪物”的根据地。

约翰,就是在这场庞大而扭曲的人性实验当中,被极权体制成功地培养出来的“牺牲品”。

所谓的“怪物”,难道不就是一种跟“人”相互对立,丧失了人性的存在物吗?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8.6[美] 汉娜·阿伦特 / 2017 / 译林出版社04. 趋善是人的情感本能《Monster》通过展示以天马为代表的“善”,跟以约翰为代表的“恶”之间的冲突,传达了一个思想:趋善是人的一种情感上的本能,而趋恶则是因为情感本能的失调。

假如套用存在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天马在掉进了让他无所适从的荒诞境地的时候,仍然能够坚守正义和良知,是因为他“选择”了走向善的一方。

相反,约翰在面对同样的荒诞境况时却“选择”了投靠魔鬼。

如此看来,两个人分道扬镳的关键点,在于他们的不同选择。

然而,人作出的每个“选择”都不是无凭无据的,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一种自我对他人和社会的共情能力。

正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正是因为具备跟外界共情的能力,往往才会作出倾向“善”的选择。

反观约翰以及其他一部分反派人物,他们恰恰是因为在“人性改造实验”当中被褫夺了这种共情的能力,才会无意识地踏上了“恶”的道路。

在作品其中一章名为《第五匙砂糖》的小插曲里,有句对白令人记忆犹新:“要杀人是很简单的。

只要忘掉砂糖的味道就可以了。

”它所想要影射的道理,大概正是如此。

The End本文首发在公众号「虚构与现实之间」,原标题《因为救了一个孩子,一名天才医生被迫亡命天涯》,此处略有删改,欢迎移步关注。

 8 ) 长大后我们不再害怕床下的怪物,因为我们知道怪物在自己心中

monster确实很神,虽然一周目过后还是有些地方没有完全弄懂,但还是久久沉迷于这个故事中无法自拔。

时隔十年之后的跨年补番,看的很慢,中间一度因为讲跟主线无关的剧情而几欲弃剧,还好我坚持了下来。

关于怪物,关于约翰这种“人格”的形成,关于天马,关于妮娜的心理,其他的影评都已经分析的很透彻了。

我只是想说说自己的观后感。

1、天马。

天马贤三作为这部片子的主角(貌似),其奶爸属性和圣父属性总是给我一种美好的不真实的感觉。

补完another monster之后更觉得,天马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诸如发现他人的优点,对他人毫无保留真诚的赞扬和认可之类,都能让别人对他迅速产生信任。

another monster中提到天马有一种“隐忍的正义感”(貌似是这个,原文具体不记得了),在选择救助声乐家而放弃了土耳其平民后被谴责于是爆发,选择救助了约翰而不是市长。

之后知道了自己帮助了一个怪物复活,从而对自身强加了“必须消灭这个怪物以弥补过错”这一沉重的负担。

不知道为什么,天马总给我一种卫宫士郎的感觉(不要打我),就是那种自己怎么样的无所谓,可以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一切为了他人的生活信念。

这片子封面的三个主角的脸也可以看出天马在整部动画中的感觉:震惊。

首先是知道了“人的生命不是平等的”这一概念而受到冲击,震惊。

知道自己救了一个怪物,震惊。

在一步步的追寻发现约翰的身世和背后的故事,震惊。

不过还好,他最后还是一个人都没杀死,继续当天马小天使去了,欣慰。

2、妮娜。

我还是挺喜欢妮娜的,虽然被母亲抛弃而被送去“红玫瑰屋子”,但是后来丧失了所有这些不愉快的记忆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少女,于是她没有被摧毁。

妮娜从红玫瑰屋子逃出来之后跟约翰讲述了所有的事情,就忘了一句话“人可以变成任何东西,你们是一对如此美丽的红宝石,所以千万不可以变成怪物”,搞得约翰把自己逼成怪物了(我猜)。

她虽然最后记起了所有的回忆,但是由于她并没有被心中的怪物吞噬(丧失作为人类的感情),所以她选择了保留所有的这些记忆,不要抹杀自己的存在,和天马,和迪特,以及和约翰的记忆,都是值得保留的。

人之所以存在,也是由于这些回忆的堆积吧,所以约翰选择抹杀掉这些记忆就是在社会层面上完全把自己杀死了。

3、约翰。

首先要痴汉一句,约翰真·美人啊!

妈蛋每次约翰出来都根本忍不住舔屏prprpr。

约翰性格的形成是我没搞懂的地方。

我知道的原因有:不知道是否被母亲期待活下去,他不确定母亲是否弄错了他和妹妹所以错把妹妹送出去;妹妹向他讲述的在红玫瑰屋子里的一切事情,独独忘了那句“千万不可以变成怪物”;为了保护妹妹选择让她杀死自己,但是其实自己内心里是不希望被妹妹杀死的,他希望得到原谅。

因为之前杀掉那对农场夫妇,杀掉李贝特夫妇都是为了保护他和妹妹,但是这种行为却不被妹妹原谅;但是已知的这些原因,我觉得也并不能就让他变成一个完全的怪物啊。

其实第三条并不能完全算上,因为那个时候他也基本上就是个怪物了,这一条主要是把约翰推向无法被救赎的深渊。

可能是我看的还不够仔细,希望二周目,三周目,N周目之后能弄懂。

网上有人猜测是因为约翰在被妹妹带走之后接受了更为残酷的家庭教育。

他们的母亲为了向法兰兹复仇,把约翰培养成了一个怪物。

约翰不也向妮娜讲述了他在妮娜被带走的日子里,每天在三只青蛙阅读《没有名字的怪物》这本绘本么。

(我推测妮娜关于这段的记忆是约翰讲述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双胞胎的记忆对换了,是因为那句漏掉的话?

)4、怪物。

我认为怪物就是吞噬了作为人的正常情感的东西。

被吞噬了所有作为人的情感的“人”也会成为怪物。

511的孤儿们,参加朗读会的那些小孩子,都变成了没有正常人情感的怪物。

而这其中受荼毒最深的应该是约翰。

因为他又是个天才,所以造成的破坏最大。

他没有了作为人的情感,认为自己活在这个世上没有意义,没有人需要自己,所以需要通过各种方法获得活着的意义吧。

所以他才建立了黑道银行,获得金钱;成为休伯特的秘书,获得名望。

金钱和名望对于他来说唾手可得,因而很快也就厌倦了这种游戏。

世人所追求的,除了金钱、名望,还有一样就是爱。

约翰却从来都没有获得爱,也没有人爱过他。

虽然他们的母亲说自己一直是爱着他们的,但是会有一个爱自己孩子的母亲不给他们名字(名字应该是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的标志)?

在这之后,约翰看到了《没有名字的怪物》,就只想完成完美的自杀了。

因为在《没有名字的怪物》的结尾,一个怪物对另一个怪物说,我们本来就是没有名字的啊。

这里的名字应该不仅仅只的是姓名,也是作为社会人的身份。

约翰通过这本绘本明白了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作为社会人的身份,也就是“名字”,对于他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本来就是“没有名字的怪物”。

这些名字,都是别人的,不是他。

至于结局,看弹幕里好多人都说这片子烂尾了,真心没觉得。

约翰的去留无论如何都已经不重要了。

他内心的怪物永远都不会消失,但是他也不会再去一味抹杀掉自己的存在,追求完美的自杀了吧。

因为天马小天使又救了他。

第一次救他是因为对“人生而不平等”这一信念的对抗,第二次,则是出于医生的本职以及天马自身的善良。

约翰沐浴了天马圣父的光芒(误!

),感受到了天马的人格魅力,所以最后一定是追随天马而去了,嗯(大误!

)。

关于结局约翰的去留其实并不重要,我觉得浦泽大神讲这么个故事并不是为了叙述约翰的生平,约翰作为“怪物”这个东西的具现,当然是要重点讲的,但是最后约翰也发生了改变,不是那个纯粹的怪物了,所以故事也就结束了。

浦泽大神要讲的是关于那些没有感情的人们的故事,不仅仅有约翰,也有葛利马,还有511众人的故事,他们心中的怪物的故事。

所以这个结局还算挺圆满的啊。

最后,要说葛利马大叔。

真是好爱他,也难怪他一出来就有许多人在弹幕欢呼“最爱的角色出场了!

”。

葛利马作为从511出来的一员,也丧失了作为人的情感,并且精神分裂,分裂出了“超人苏坦纳”这个人格。

他的脸上永远挂着笑容,但是笑容只是他的工具,伪装,并不是情感的流露。

他没有情感。

但是他与约翰不同,虽然他自身并没有情感,但是确实真真切切的温柔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的(可能是他自己本身的性格就这样,还是因为萝卜头小时候给他的那杯热可可温暖了他?

这个我也不知道),所以他没有变成约翰。

之后经过了小镇的屠杀,因为那个金发傻妞的死而有了“愤怒”这一情绪,逐步找回了作为人的情感。

虽然最后他还是死了,不过欣慰他在最后一刻是作为一个“人”死去的,而不是没有感情的怪物。

葛利马大叔的临终遗言相信是很多人的泪点吧。

“好悲伤……并不是因为自己要死了才悲伤……自己的孩子死了,到如今才悲伤……人类不能失去感情……感情跑到某个我不知道的地方,迷失了方向……就好像寄给我的信,过了好几十年才收到一样……这就是真正的悲伤吗……这就是幸福吗?

”人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为了自我保护,或许会不断的抛弃小孩子的一些多余的情感和对事物的敏感,这大概就是怪物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证据吧。

写的很乱,感觉很多东西都不明白。

希望N周目之后能懂。

这片子真好。

 9 ) 魔刹:没有名字的怪物

一、魔童的报恩我又见一兽从海上来,有十角七头,十角上戴着十个冠冕,七头上有亵渎的名号。

(中略)又拜那龙——因为牠将自己的权柄给了兽,也拜兽,说:「谁能比这兽,谁能与之交战?

」——「启示录」第13章1-4

1986年,西德-杜塞尔多夫。

滂沱的大雨洗刷着黑夜,被急诊信息唤醒的天才脑外科专家天马医生匆忙赶到了医院。

手术室里躺着的是一位名为约翰的10岁少年。

少年是逃亡到西德的前东德贸易局顾问李贝特夫妇的儿子。

他们一家疑似遭遇入室抢劫,少年父母命丧当场,孪生妹妹安娜受到惊吓神志不清,少年则头部中弹命悬一线。

正当天马医生为少年开展手术时,市长因脑血栓被紧急送进了医院。

院长内心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命令天马医生立即停止手上一切操作,转而为能给医院带来可观钱途的市长大人动刀。

天马医生目光如炬,判断少年此次的手术难度极高,能成功完成这项任务的,诺大医院,唯他一人!

医者仁心,天马医生公然违抗院长,最终凭借自身精湛的技艺击败了死神。

然而,噩耗从另一边传来,市长手术失败一命呜呼。

气急败坏的院方高层将怒火倾泻到天马医生的身上。

曾经风光无限的天马医生瞬间跌入了谷底,部长职位被撤、上升道路被封杀、学术研究被喊停、质疑与鄙夷扑面而来,就连即将过门的未婚妻艾娃也见风使舵地投入了他人的怀抱。

刚跨过鬼门关的小约翰平静地昏睡着,不善办公室政治的天马医生在病床旁吐苦水。

他悲愤交加地反驳「生命本来就是不等价的」的歪理邪说,说到激动处还不忘咒骂几句:「像他们这种利欲熏心的贪财鬼,根本没资格当医生。

那种人,还不如死了算了!

」天马医生走后,少年缓缓睁开双眼,若有所思……

随后,曾疯狂排挤打压过天马医生的院方高层,接连死于非命。

医院权力重新洗牌,天马医生因祸得福,一跃晋升为外科部主任。

身为此次事件最大获益者的天马,自然也被警方盯上。

与此同时,天马医生救治过的那对双胞胎兄妹,已不知所踪。

9年时光流逝而过,时间来到了1995年。

也就是柏林墙倒塌的5年后,德国全境发生了多起中年夫妇凶杀案。

这些夫妇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没有儿女。

犯案现场找不到情感与欲望,仿佛存在着某种「绝对的恶」。

机缘巧合之下,天马医生得知自己当年挽救的少年约翰,正是犯下这连环凶杀案的MONSTER!

当时腐败无能的德国刑侦体系,让备受良心谴责的天马医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学医不能救德国人!

于是毅然弃医从武,踏上了猎杀怪物约翰的旅途。

本作的故事,也正式由此展开。

二、漂亮的毒蛇「看看我,看看我,我体内的怪物,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成年后的约翰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散发着无人能挡的魅力。

他在12岁时便熟练掌握了德语、英语、法语,大学时期精通拉丁文诗歌、表演、心理学、法律和经济学,可谓是完美的代名词。

完美得让曾经的养父母忘记了夭折的亲生孩子,完美得让伦克警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约翰只是天马人格分裂出的虚拟角色。

可是,在这位毫无瑕疵的美丽少年的背后,为何会有着如此骇人的黑暗人格?

原来约翰并非李贝特夫妇所亲生,而是出身名为「511幼儿之家」的孤儿院……年幼的双胞胎手挽手从捷克斯洛伐克穿越国境到达东德,兄妹俩被极右势力头目渥夫将军所救。

将军很欣赏哥哥的才能,碰巧根据绘本「没有名字的怪物」的内容给他改名为约翰,并送往511「培养」。

511是前东德政府秘密成立的人格试验研究场所,收容的都是间谍、政治犯、刑事犯的孩子。

孩子们被剥夺私人感情,接受充斥着恐怖与暴力的军事化管理。

为的是培养出第二个希特勒,重拾帝国昔日的荣光。

然而事态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当年尚不满10岁的约翰在这里掀起了一场「革命」。

在约翰的心理战术下,511内所有人开始变得癫狂,并在自相残杀中走向了毁灭。

试图操控魔鬼的人,遭到了魔鬼的反噬。

多年以后,提及往事的渥夫将军仍然心有余悸。

他惊恐地对天马医生说道:「求求你,一定要杀死那头怪物」……

其实「511幼儿之家」也好,其源头「红玫瑰宅邸的朗读会」也好,都是有现实原型的,那就是「生命之源」人种繁殖计划。

纳粹德国曾企图建立「雅利安超人」军队来统治世界。

为了制造「纯血」婴儿,纳粹鼓励德国军官跟金发碧眼的雅利安女性发生关系,制造完美的雅利安后代。

1936年8月,慕尼黑郊外建起了第一个育婴所。

其对妇女的要求异常苛刻。

她们除血统纯正外,还必须提供三代以内的雅利安人证明。

(拓展阅读:「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恢复了自由之身的约翰,把他在511里的那套作风带到了外面的世界。

他投身里世界,建立了地下洗钱银行。

又在鼎盛时激流勇退,用遗留下的金钱与权力作诱饵,于高处欣赏着你死我亡的争斗。

那年他15岁。

20出头的约翰野心更盛。

他一边到儿童福利机构担任义工,进一步挖掘儿童心理的阴暗面。

一边制造谋杀孤立被称为「巴伐利亚的吸血鬼」的大财阀休伯特,借机进入富豪内心脆弱的缝隙,企图动摇欧洲的经济体系。

或许有人要问,约翰的犯罪动机是什么?

这让我想起了「蝙蝠侠」里面的Joker,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动机的。

问这个问题的人,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试图用理智去理解混沌。

有的人只是单纯地想看着这个世界燃烧,「这个城市需要更有品味的反派」。

用剧中人物的话来讲,就是「随手摆弄结队的蚂蚁,仅此而已」。

回顾当前约翰的「丰功伟绩」,让人不由得感叹,这不是人类能做到的事情吧。

确实,约翰这个角色纯粹得失真了,他代表了绝对的恶,仿如天马医生代表了绝对的善。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剧集开端引用了「启示录」。

魔鬼撒旦(龙)将自己的能力(权柄)赋予了人间的代理人(兽,约翰)。

试问这样魔鬼的化身,谁能与他比肩?

谁又能与他交战呢?

三、活着的证明「我将送你世上最美的花,我出生就是为了用花海将你淹没。

约翰在本剧中有着三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逐渐把他从怪物(冷酷)重新拉回人类(感性)的位置。

第一个转折点就是「图书馆大火事件」。

约翰在10岁时头部遭受过枪击,让他丧失了七八岁以前在捷克斯洛伐克度日的记忆。

只是模糊地感觉有个怪物在追赶自己。

因此他每每辗转一个寄养家庭,都要把自己存在过的痕迹消除。

这样怪物才不会找上门来,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保护安娜。

这就是德国中年夫妇连环凶杀案的真相。

为了给儿童机构的孩子挑选合适的绘本,约翰在图书馆偶然读到了捷克作家薛贝(笔名)所著的「没有名字的怪物」。

这唤醒了他失去的部分记忆,他也第一次产生了寻找自己的根的想法。

约翰已经对休伯特不感兴趣了,转而动身前往捷克,追寻自己的身世,寻找「黑暗的本源」。

本作的故事舞台,也从德国转移到了捷克。

(PS:经天鹅绒革命,捷克斯洛伐克于1993年1月1日起,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

)天马主角队、约翰(女装版)、捷克斯洛伐克红色残余势力齐聚捷克的首都布拉格,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目的,那就是得到511前任院长的学术研究资料。

这堆资料里面有着记录了约翰身世的录音带。

这盘录音带就是约翰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

随着剧情的推进,录音带的秘密终于浮出水面(节选):大人:这里是哪里?

小孩:这里是511幼儿之家。

大人:你叫什么名字?

小孩:我的名字叫约翰。

我的名字叫奥图。

我的名字叫汉斯。

我的名字叫汤玛斯。

小孩:我在等安娜。

一边看绘本一边等她。

大人: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小孩:我体内的怪物变得越来越大了。

卡哩卡哩,咕叽咕叽……我最怕的事,就是哪天会把安娜忘了。

我们每天在上一些奇奇怪怪的课,记忆在慢慢消失。

求求你们,不要让我忘了安娜。

这个世界上,就只有我和安娜两个人而已。

我不能忘了她,求求你,求求你……(录音带后面的内容被洗掉了,录上了新的内容。

)成年约翰:听完这盘录音带,我终于明白自己要到哪里去了,天马医生。

听完这盘录音带后,不难发现,约翰已经恢复了所有的记忆。

他想起来了自己在家看绘本等安娜。

也就是说,约翰已经意识到从「三只青蛙」中被带走的人是安娜而不是自己。

接下来,约翰就是要找一切的始作俑者复仇了。

那个仇人,真名克劳斯·帕佩,绘本「没有名字的怪物」的作者,红玫瑰宅邸的主人。

就是这个怪物,夺走了自己和安娜的名字。

(约翰和安娜都是后取的名字,生母替他俩取的原名全作都没有明确给出)

同样出身于511的葛利马(我的超人!

苏坦纳)说(大意):「511的孩子们随着实验的进行会慢慢地丧失记忆。

因此孩子们都会互相交流自己的名字,希望有人能记住自己的名字。

因为名字就是自己存活过的证明。

虽然我已经忘了自己的真名,但是我记得我有一个好朋友。

他喜欢昆虫,喜欢喝热可可。

他的名字叫阿道夫·莱因哈特(罗伯特的真名)。

511的孩子都害怕自己会被遗忘,而约翰则是害怕自己会忘了安娜。

因为他们原本就是双胞胎,就是一体的。

约翰就是安娜,安娜就是约翰。

四、结束的风景「最深重的罪孽,莫过于剥夺了他人的名字。

1998年,德国-法兰克福。

废弃住宅内,约翰背光而立。

与之相对的,是举枪的妹妹。

约翰用食指抵住了自己的额头,像极了李贝特夫妇遇害那天的情景。

约翰开始给妹妹讲,自己是如何被带到「红玫瑰宅邸」遭受虐待的。

他本想继续哄骗妹妹,替妹妹承担起那段黑暗的回忆。

不曾料到反而唤醒了妹妹尘封的记忆。

约翰保护妹妹的努力,失败了。

一想到妹妹不再需要自己的保护,约翰露出了非笑非哭的复杂表情。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正如山本耀司所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对于约翰来说,自己能毫无保留爱护的,只有安娜一人。

自己真正的社会关系,也只有安娜。

安娜挣脱了自己的保护范围,意味这他社会属性的消亡。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自毁的死亡之路了。

什么是彻底的死亡?

听说,人会经历两次死亡。

第一次是生物意义上的死亡,即心跳呼吸停止。

第二次是彻底的死亡,那就是自己从他人的记忆中消逝。

两次死亡完成,就是结束的风景。

绘本作者本人、保有作者记忆的小镇居民,以及约翰自身,都必须从人间抹灭掉。

约翰要在卢恩海姆小镇展开一张地狱的画卷,铺展开「真正的结束的风景」。

此时约翰完成了他的三次重要转折。

从「摆弄蚂蚁」到「追本溯源」,从「报仇雪恨」到「同归于尽」。

…………经过惨烈的战斗,小镇死伤无数。

无数人们徘徊在生死边缘,其中包括约翰。

天马医生再次为约翰执行脑部手术。

无尽的雨点哗啦啦地落下,仿佛在洗刷着这座小镇中的罪恶。

天马神医艺高人胆大,再次与死神掰上了手腕。

此情此景,时曾相似。

是的,好像又回到了天马与约翰第一次见面的那天。

时过境迁,往事在时光中淡去。

正如艾娃所说,人类真是不可思议啊。

悲伤的记忆会慢慢淡去,只留下快乐的回忆。

真是种利己主义的生物呢。

不过,正是这样,人类才能在一次次的挫败中顽强地生存下去的吧。

后来,安娜重拾学业,立志要当上出色的律师。

天马婉拒了大学教授的职位邀请,当上了无国界医生,继续悬壶济世。

就连任性泼辣的艾娃,也戒酒当上了室内设计师。

太阳照常升起,照亮了这片大地。

…………自从那次手术,约翰再也没有醒来过。

天马医生前来探望,天马说,你的亲生母亲还在世。

我去拜访了。

你知道吗约翰,你是有名字的,你的名字叫……医生离开后,镜头再次给到病床这边。

可是病床上早已空无一人。

被褥被掀得凌乱,那是鲜活的人类存在过的痕迹。

(全剧完)

如果非要评选出一个最能代表「MONSTER」这部作品的词语,我想会是「名字」。

名字,赋予了人的社会属性。

剧中游走在里世界的形形色色的角色,大多使用假名。

约翰(也是假名)使用过的假名就有米海尔、法兰兹、艾利西等。

而天马医生这个奇葩,完全没有身为通缉犯的觉悟,全剧以真名示人。

就算他在辞去医生职务后踏上追逐约翰的旅途,周围的人还是习惯把他叫做天马医生。

天马医生,妙手,仁心,可能是普泽直树想以此来表现这个角色的真善美吧。

我想,名字在每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吧,它寄托了家庭的温暖与祝福。

在剧中,化名代表着面具,而原名代表着本我。

没有名字,就没有了根源。

渴求名字,归根究底是在渴求羁绊,渴求着爱。

五、无名的怪物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没有名字的怪物。

怪物非常想要一个名字,于是怪物踏上了寻找名字的旅途。

世界很大,因此怪物把自己分裂成两只。

一只往东,一只往西。

往东走的怪物,来到一个村庄。

「铁匠大叔,请把你的名字给我吧。

」「名字怎么能给别人呢。

」「如果把名字给我的话,我就到大叔的身体里,让你变得力大无穷。

」「真的吗,能办到的话,就把名字给你吧。

」怪物进到铁匠的身体里去了。

怪物变成了铁匠奥图。

奥图成了村子里力气最大的人。

但是,有一天......「看看我,看看我,我身体里的怪物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卡哩卡哩,咕叽咕叽,嘎吱嘎吱,咕嘟。

肚子饿的怪物,从身体里面把奥图吃掉了。

怪物又变回了没有名字的怪物。

到了鞋匠汉斯的身体里也一样,卡哩卡哩,咕叽咕叽,嘎吱嘎吱,咕嘟。

怪物打回了原形。

到了猎人汤玛斯的身体里也一样,卡哩卡哩,咕叽咕叽,嘎吱嘎吱,咕嘟。

怪物再次回到原样。

怪物在城堡里找到了体弱多病的小王子。

「如果把你的名字给我的话,我就让你身体恢复。

」「能治好我的病的话,就把名字给你吧。

」怪物进到了小王子的身体里。

小王子变得非常健康。

国王非常高兴。

「王子康复了!

王子康复了!

」怪物非常喜欢小王子的名字。

也很喜欢城堡里的生活,所以肚子虽然饿,却忍耐下来了。

每天每天,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还是忍耐下来了。

但是,因为肚子实在太饿了。

「看看我,看看我,我身体里的怪物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小王子把国王、大臣和仆人全部吃掉了。

卡哩卡哩,咕叽咕叽,嘎吱嘎吱,咕嘟。

有一天,小王子遇到了往西走的怪物。

「我有名字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

」他对往西走的怪物说。

「我不需要名字,我没有名字也过得很幸福。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没有名字的怪物。

」小王子把往西走的怪物吃掉了。

好不容易才得到了名字,却再也没人能叫他了。

约翰(Johan),多么动听的名字啊。

 10 ) Monster|魔剎

終於看完74話的《Monster》。

本就抱著十分敬畏的心去觀賞,然而片子比想像中還嚴肅正經,沒有絲毫搞笑,而角色配音全是些冷冰冰的聲線。

這樣的氛圍要麼令人窒息,要麼令人沉溺殺與被殺之恐懼。

不得不佩服動畫製作的嚴謹以及作者浦澤直樹講故事的功夫,對一眾角色精雕細琢的同時又巧妙地將與其相關的事件及線索串聯,懸念爆燈,全程毫無冷場。

74話能夠從頭到尾保持高水準實在不易。

假如天馬當初沒有救下約翰,也許一眾人的命運將會徹底改寫。

至起碼我們的天馬醫生在事業上會平步青雲吧。

(笑)不,太高估天馬了,這種遊走在正邪間的老好人在現實根本站不穩腳。

即便沒有約翰出現,亦不見得天馬的人生會多麼光明。

所以,莫以天馬為榜樣,如果你要決心成為天馬,請別忘記在緊急關頭向敵人扣下扳機。

至於艾娃,一個傲慢勢利的院長千金淪為任人踐踏的社會底層,大勢已去,一夜間失掉了靠山、失掉了真心愛自己的男人。

這突如其來的厄運讓她無所適從。

她長期酗酒,逃避現實,以致神志不清,生活中所擁有的愛情無非是雙方洩慾的工具。

當艾娃三番四次想指證天馬之時,在她長期激烈的思想鬥爭背後,何嘗不等同親手殺死她深愛的人?

直到馬汀為她犧牲的一刹,艾娃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世界仍有值得信賴的人。

而曾經最深愛的天馬,此刻站在眼前卻恍如隔世,物是人非。

……本作所有被牽扯進來的悲劇和殺戮都因約翰的報復而起。

約翰的身世惹人同情,他所作所為卻令我不寒而慄,但慘劇的導火線並非約翰本人,而是吞噬良知試圖操縱世界的科學家們。

看完《Monster》後,當夜我就失眠了,滿腦充斥著511幼兒之家裡孩子們被扭曲了的身影——神情呆滯,面目巨憎。

昏迷中的約翰自病床上崩起,那道淩厲的目光不斷刺穿我腦海,以及那句“天馬醫生,你說母親當時是想保護我還是要拋棄我呢?

”。

……音樂方面,BGM表現得相對低調,大概劇情過於精彩,有時反而讓人忽略了音樂的存在。

OP和兩首ED挺符合作品意境,談不上動聽卻有一陣滲入骨髓的冷冽,個人好喜歡Make It Home,晚上聽有種說不清的惆悵。

向511幼兒之家的兒童默哀。

祝福迪特。

Fin2010.3.16

《怪物》短评

2.5 / 妈呀,这评分也是完全理解不来。。看到最后的莫名其妙,真是心疼这74集的时间

7分钟前
  • 爱豆
  • 较差

一個絕對不可以當作動畫來看的故事。必須用深深的思考,來取代輕率的娛樂。

10分钟前
  • 安隱
  • 力荐

浅显直白重复啰嗦

15分钟前
  • 谁在水立方我撑起一把纸伞回头望
  • 较差

把浦泽直树的漫画演绎得很好

17分钟前
  • Whisper
  • 力荐

太长了,根本不用这么长的集数偏偏生拉硬拽成这个样子,还有作者是不是太喜欢主角了,什么罪都舍不得他背负,总是来晚一步给自己的同伴收尸,到最后主角仿佛就是旅行了一圈而已,什么都没变,主角太圣父

20分钟前
  • 静心算
  • 较差

非常想模仿严肃文学但模仿出来一个四不像作品

24分钟前
  • 你有证据吗
  • 较差

为打五颗星的人感到悲哀.

25分钟前
  • Vincent
  • 较差

连战三天茶饭不思,梦里梦外,杀死无数脑细胞之后还在不停思索,没看的时候觉得怪物这个名字太简单,看完之后觉得是绝配,政治隐喻,心理学探究,故事发展,细节暗示,层次递进,轴心平衡,每个细节都很考究,从动画就能感觉到原作的无比彪悍,除了结尾几集有些不稳和仓促,整体:神作+杰作

26分钟前
  • 疯眼穆迪
  • 力荐

只是看过其中的一小部啦。。。

27分钟前
  • 玛雅頭骨
  • 力荐

人类还真不可思议 悲伤变得越来越淡薄 最后只留下快乐的回忆 仔细想想 人类真是一种利己的生物

29分钟前
  • 易。
  • 力荐

看了漫画,还可以。

33分钟前
  • surtees
  • 还行

追捕高智商心理变态罪犯的经典

38分钟前
  • STRIKE
  • 力荐

不好意思,略显无力往下追了。实在是没啥吸引力。6集就到此为止吧

43分钟前
  • Feem
  • 还行

超好看!

45分钟前
  • 稀世珍寶茶葉蛋
  • 力荐

太长了 弃

50分钟前
  • R
  • 还行

好久以前看过,现在忘光了,重温中。原来觉得是恶之教典加长版,但浦泽的人性探讨横跨政治到社会到个人,而贵志佑介是以纯生物学的线性逻辑为前提。前者没有对人性下任何定论,到处点一下,绘制社会群像;而后者更像是在进行一个社会学实验。就完整度来说,monster更高一筹,只是太理想化

54分钟前
  • やす
  • 推荐

评分这么高,必须看一眼,完全没有想象的好,辜负了这么高的评分,我必须让真实呈现一下,拉底下分数

59分钟前
  • 黑杰克
  • 较差

理解不了日本人的脑回路,高开低走,越来越拉,前半部分还是可以打四星的

1小时前
  • 龙亦瑞爱哭
  • 还行

最喜欢的动漫,没有之一。

1小时前
  • 飞一
  • 力荐

实在太长了,动画版亡命天涯吗?感觉又不像,所谓的悬念又被搞得支离破碎。

1小时前
  • 帝琉苏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