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星有点多,其中一星给人都没了,半星给还是个孩子,半星给大过年的。
来都来了。
片子的名字,拍了些啥(注意,王宝强在人在囧途中的那个语气),对个别人的表演,略显浮夸?
自信点,把略去掉。
就算来都来了是一句日常嗑儿,也不是用在这样的场景。
谁家去玩遇见饱和就回去找个地方偷摸爬进去,钻进去。
还不如换成去别人家串门,到了饭点儿了,主家说别走了,吃了再走。
客人客气几句,这时候主家说了句,来都来了,这不赶上了么。
然后一番推搡,吃喝一顿,喝多了,抱头吹牛。
这也比片子更符合来都来了。
孩子还小。
这个还有点意思,虽然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一定会是这个倒霉孩子倒霉,但是节奏拿捏的还是可以,特别是当爹的丧了一样,当妈的丧偶式育儿,等有了点事儿,开始呜呜渣渣泼脏水,先入为主造势博取同情,这样的场景现实中大致也是这样,只不过大多数人见怪不怪,没有人去演后半截了。
偶尔全家也会在外面吃饭,几乎到处可见父亲拿着手机打游戏,母亲从一桌子菜里面给娃弄吃的,等娃吃了几口开始闹了,就给一个手机找一个动画片,孩子捧着看,大人再吃饭。
一边吃还一边玩着游戏,刷着抖音,似乎吃饭是个累赘。
这不是孩子还小,背后应该是大人还小。
人都没了。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个,到处都是人都没了,人死为大,盖棺定论,不再追究,也得反过来想想人为什么没了,没的正常不正常,自己作死没的,那,不被同情可怜也不为过。
唐鉴军电梯里一段的演技还是相当可以的,小舞台的角儿,在电梯里这种小空间演出,得心应手。
魏大勋把憋屈演得也挺到位,有时候我也会这样,回头想想也挺憋屈,自己再劝自己一句,算了算了,万一哪一天他人就没了。。。。
曾经爱过。
多一个字都不想浪费,快进都浪费,拖动进度条。
大过年的。
上了年纪,愈发喜欢范厨师的演出了,年轻的时候看了太多他的小品,青壮年的时候看了他很多电视剧,到了中年了,开始看他的电影了,范德彪越来越有了。
有一些设定有点莫名其妙,比如佟丽娅的家暴,家暴这事儿,过年不过年,都过不去。
比如廖凡的欠债,不知道破产是怎么个情况,但是如果是老赖,那么过不过年,也都过不去。
最后有些可以去追求细节,反倒有点做作了,比如范厨师拉扯电线的时候,原来的霓虹灯字恭喜的恭最上面那一横是灭的,一用力拉电线,滋啦滋啦又亮了,仿佛象征着希望,范厨师就爬上来了。
这种过度的细节,没有必要。
我也是真是无聊。
看这个。
第一部打一星的电影,看完之后对预告充满了好奇,我必须找一下,学习这种从屎里找精华的能力。
是怎么做到拍的既像法制教育片又像小品的啊,真的是人才,第一个片段主演嘎掉了我还在这懵逼呢,廖凡范伟呢?
看完才明白导演的巧思,压轴算是用明白了。
爱情片段也没觉得多好,刻意的光线灯氛围,一会听得懂粤语一会又说你说的我听不懂,整体表情就那么几个,你要是一直文艺也行,前面法制新闻这里还想整爱情,爱你麻花妈买皮。
感觉导演每天就搁法制新闻找素材,不知道结尾三个电影海报封面主角躺雪地上说新年好时心里啥感受(但不得不说影帝就是影帝,这部分演技我很认同),但是前面的屎太撑了,我没办法再找精华。
今天也让我发现,不光是好电影,烂片也同样让我有表达欲。
回想我男朋友找到这部电影时充满期待,因为他以为是说旅游的,没想到,这怎么不算一种意料之外的精彩呢🚬。
这是贺岁档的片子春节放最好啊,这个时间段播放,非常符合在中国的节日氛围啊(公众号:评丫)
此次电影《来都来了》中,乔杉再次遇到老虎。
不同的是,这一次乔杉不再是“虎”,而是遇到真的了!
乔杉与包贝尔饰演的兄弟二人,与虎发生了不少故事。
结合此次曝光的海报,不难发现他们所处在荒诞梦幻的场景之中,反而“来都来了”这四个字更加值得思考品味。
当用和稀泥的方式进行道德绑架时,被裹挟的人们常会选择无原则地退让妥协,甚至丧失原则,更加贴近大多数国人的生活环境(公众号:评丫)
导演刘奋斗表示:“这是一部现实主义批判喜剧,探讨了当中国社会迅速向城市化迈进,农耕文明的熟人文化被打破,旧有的习俗和新的文明秩序发生强烈的碰撞。
”(公众号:评丫)
花了三元钱,腾讯宣传是爆笑喜剧,就老虎笼子里那个笑了,后面都没笑,这么一点点,不能称为喜剧吧。
取名也很混乱,来都来了,想说啥?
是说 观众来都来了,凑合看吗?
感觉是个坑,大过年,想看个乐呵,宣传是喜剧,大部分都很严肃,略有压抑,特别那个熊孩子。
我判定宣传是欺诈,还浪费大家时间。
【还没看完,我现下载一个豆瓣,上来投诉。
不下载不让评论】
其实作为电影,剧情不连贯的单元剧我是较难接受的,不过短视频盛行的今天,这种形式多的是。
可能是我欣赏水平不够。
本剧各单元之间剧情节奏循循渐进,单元剧情表面又有深度,各个演员演技到位,广坤最为本色出演。
推荐单元剧为后两个,个人认为《曾经爱过》为最佳,开头的洗浴之神剧情有点让人难以进入,或许与看剧人的心情有关,毕竟这只是我眼中的哈姆雷特。
目测几个故事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电影创作初衷是好的,批判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很多人看到《孩子还小》里熊孩子的胡作非为和纵容的家长,会非常有共鸣;看到《人都没了》,当事人双方都能激发观众的「厌蠢症」。
但有两个问题:一是分类上,不应该放在喜剧。
整部电影,我记忆里乔杉装触电几乎贡献了全部笑点,相反每个故事都蛮让人或气愤或无奈的,但不是搞笑。
不能因为是喜剧演员出演就叫喜剧,这样和观众的期待完全不一样,失望和抵触是必然的。
二是排序不好。
如果把《孩子还小》作为第一个故事,可能相对效果会更好些,因为这个故事表现没歧义,很容易看出来就是讲熊孩子到底为什么招人烦,那些纵容孩子的家长到底有多可怕,同时把整部电影的创作特点表现出来了。
但《来都来个》这个故事,不到最后观众是看不出故事价值观的,只会认为故事是在「认可」翻墙进野生动物园这一行为,不仅看不到笑点,反而会让人觉得没有基本的是非观。
拉胯的故事,我觉得是《曾经爱过》。
虽然真的找来了周华健友情出演,而且周华健还那么配合,但一是故事不完整,二是演唱会部分情节安排太刻意了,一下就出戏了,体验不到深情,浪费了三个好演员。
至少缓解了今天观看差劲的《飞驰人生2》带来的不适。
从评论看得出来,这是个批评和反省不被接受的时代。
短故事的很多瞬间其实挺共鸣的,演技也不错,总比村晚华丽的赞美、摇旗呐喊的虽远必诛、不知所云的文艺意识流要来得接近生活。
群体性格,美的、丑的,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希望世道真的是善恶有报吧。
春节档厮杀激烈,很多电影跳档,其中就有很期待的《敦煌英雄》,还有些自觉底气不足的干脆去了网大,真是白瞎了片头的龙标。
《史上最强弟子》《来都来了》都是一个路数,不过《来都来了》真有上院线的素质。
曾几何时,港片拍到一定瓶颈,导演、编剧、演员三大主力本领都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观众的口味也变刁了,轻易打发不得,投资拍一部电影风险变大,很可能故事有人不喜欢、演员有人不欣赏、导演风格不合口味,解决的办法就是拍几部短片凑成一部长片,相互间可以有联系,也可以毫无关联,李翰祥拍了了不少历史典故的短片,市场反响很好,于是再接再厉拔明清小说、市井传说纷纷搬上荧幕,观众花一张票钱,看好几拨明星演绎好几个故事,萝卜青菜总有适合自己的一款。
随着邵氏没落,类似的电影就不常见了,多是排成系列长片《黄飞鸿》就是代表。
内地有短片集锦,但是不多,出名的更少,一时之间真的想不起来有什么,万没想到《来都来了》居然是几个小故事合起来,每个拍的都还不错。
遇事三思,凡事中庸。
一直是我教育孩子的口头禅,长此以往对有些事情难免采取和稀泥的做法,多数时间可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偶尔也有血灌瞳仁,气冲脑门,忍不住的时候。
中国传统社会确实存在能凑合就凑合的情况。
《来都来了》在五个故事中最差,全靠乔杉个人的戏剧表演,包贝尔实际是减分项。
内容可能借鉴野生动物园女子私自下车导致自己受伤、母亲葬身虎口的社会新闻,就为了突出“来都来了”,硬是用二人转的方式凑够了时间。
《孩子还小》也是改编自社会新闻,切合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孩子零容忍的大环境,熊孩子的演技超级棒,尤其是那不屑的眼神,绝对可以做成表情包,成都、重庆方言的激烈交锋,火锅店嘈杂、闷热的环境,难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忍不了,没有亲手泼火锅汤已经很绅士了。
带孩子出门一定要教育好,太小的孩子不懂事说得过去,十几岁的孩子还四处惹祸,爸妈难辞其咎。
《曾经爱过》男女主很养眼,虽然不知道是谁演的,但是男的确实很帅,女的有一丢丢像舒淇,两人搭档,有点《玻璃之城》舒淇与黎明的CP感,周华健演唱会是亮点,歌星客串值回票价,突然想起当年现场看周华健已经是十五六年前的事情了,他咋不来西安办演唱会呢?
《人都没了》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几乎没有改动,结局一个五号青年,被逼到挥舞消防斧的暴走边缘,真是可能的,好在实际中法律还了他公道。
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回家路上,突然有一个涕泪横流的中年壮汉从路边冲出来趴在引擎盖上,凌晨十二点,看着大冬天穿黑短袖,满脸鼻涕眼泪陌生人,我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报警,手忙脚乱的拨不通,看到我打电话,那人接口要纸巾,走掉了,事后想想,如果当时下车看是不是撞到人,可能就麻烦了。
《大过年的》是国人劝人的经典语句,没有什么事比过年还大。
范围贡献了教科书演技,廖凡和佟丽娅算好演员,尤其是廖凡影帝加身,在范伟面前居然显得有点稚嫩,廖凡的角色是人到中年万事休,崩溃的成功人士,相对好演。
佟丽娅是家暴受害者,天生有同情加分,两人演的也不错,可在范伟出演的普通保安面前,两个角色黯然失色。
明知道结局一定是励志加大团员,可还是被范伟的坠楼吓出一身冷汗,因为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把心系到了知天命得子,马上退休的范保安身上,跟着他的一举一动上蹿下跳,一会到嗓子眼,一会到丹田,这就是好演员的魔力。
PS:导演刘奋斗曾经是《洗澡》的编剧,几个短故事水平,表演功力高低参差不齐,合起来也过得去,适合在过年的时候看,看过之后还有反思。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众多明星的大杂烩啊,在网上看了这部电影,总体感觉还是不错,不过感觉后面部分有点烂尾。
(公众号:评丫)
众多明星能否反应平民百姓的疾苦,我们拭目以待。
希望能是部笑中带泪的好片子(公众号:评丫)
“来都来了”、“孩子还小”、“大过年的”、“都不容易”……这些四字俗语,活跃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里,它们表现了中国人在面对问题时,习惯于无条件妥协退让的生活态度。
生活中总有层出不穷的难题,误入虎口面临生命危险、家长失职熊孩子惹人反感、老人电梯抽烟不听劝阻、情场失意欲求不得、生意不顺赔钱破产、婚姻危机家庭破裂……
当生活开启困难模式,“来都来了”式生活态度究竟能帮助我们解决难题,还是让我们陷入困局(公众号:评丫)
“来都来了”、“孩子还小”、“曾经爱过”、“人都死了”、“大过年的”五个互相独立的故事凑成了这部所谓的电影,以第一个故事的名字为电影的名字,讲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似乎是约定俗成的价值观,习以为常和深入内心为特点,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慢慢的被质疑,开始被改变,于是思考就产生了。
只是,这样硬把五个故事强行放在一起就叫做电影,似乎太过于牵强,其实完全可以将这些故事融合在一起,写成一个故事,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但是可能那样写太难了,正如张艺谋所说,好的剧本太少了。
就单这五个故事而言,高低不一,个人感觉最好的是“大过年的”,但是似乎对“大过年的”体现的不典型,最差的是“曾经爱过”,莫名其妙的一头雾水,男主人公不知道为什么的在逃跑中试图和曾经爱过的人见一面,好像还要表白,女主人公莫名其妙的就看了看男主人公,就犯了花痴,好像一见钟情,甚至在周华健的演唱会上说他是最痴情的男人,真是莫名其妙。
真的爱,那为啥会被警察抓走,最后反转的画面,意思是只要曾经爱过,就没必要纠结了,现在就要珍惜眼前的女孩???
还有“来都来了”,也是对“来都来了”体现的不典型,好像两个傻子,来都来了就敢“勇闯”虎山,又不是“初生牛犊”,再“来都来了”也不会不知道老虎的厉害,最多是翻进动物园,然后回到正常游客的游览路径才合情合理吧,更何况,游客太多导致限流的动物园人也不多啊,并且全程没有一个工作人员也太不合常理了。
其实是从“孩子还小”这个故事的抖音切片进而找这个故事完整版,进而看了整部电影,但是“孩子还小”还是体现的比较典型的。
平常的生活中像这样的熊孩子真的不少,并且十分讨厌,但据说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原型远比故事的结局残忍得多,但没法搬上银幕,最后设置的所谓报应情节也还合理,但就是让人不痛快。
“人都死了”也不错,毕竟的符合现实,最终的结果也让人比较舒心,好人没有被迫妥协,坏人也最终没有得逞,并没有像现实中很多好人蒙冤,或被迫妥协,从此放弃心中的正义,还是很好的,如果能加点通过法律途径使小伙获得最终正义,并且那个调解者和试图讹钱的家属得到惩治,就更好了。
我认为的最好的是“大过年的”,虽然对这句话提现不是太典型,但也还是切题的。
旧时过年就是过关,过年是好事,过了年啥都能过去,不论是破产还是家暴。
而最能治愈的就是孩子,因为孩子就是希望,大叔掉下去的时候,几乎没了爬上去的希望的时候,“小宝”给了他爬上去的力量,同是也给了破产者和被家暴者活下去的希望和力量,虽然破产再创业和远离家暴很难,但只要活着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正如余华的《活着》里面的富贵,所有的亲人全部陆续离自己而去,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但活着就是活着的全部意义!
从整体上,从豆瓣评分上,这部电影能称得上“烂片”,但具体到每个故事,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就算纯逗乐,也还是合格的,就当乐一乐的电影,完了再引起那么一点思考也是可以的!
要是大过年的看这个可真是想不开了,一段段的真是看的人血压飙升,细节又觉得不怎么讲究,曾经爱过那段里都说是小问题了,一堆警察抓住人还能连说个话的功夫都不给留?而且前后也交代的不清楚啊,到底犯啥事啊,之前的姑娘一直是个概念;包贝尔是真不想吐槽他了,让他演傻子是在太尬了,让他本色出演还比较像傻子
那小孩看得我鬼火冒
2025-021
(*´I`*)第一个活该自作孽,第二个不教不行,第三个气愤没下限,第四个不知所谓,第五个全靠演员,才有点电影的氛围感。新年快乐,摄像头倒放其他情况的假设,如果不就不会……做个文明的人吧,不然就活该。片子难看。
这能叫电影?
每个小故事都很有教育意义和批判色彩,都很不错,完爆春晚的小品,但几个小故事拼接成一部电影的话,就差点意思了。
社会新闻小加工,全员病态瑕疵大赏。感觉刘奋斗的拧巴没了,但比较现实的事,里边熊孩子的视频在抖音动辄几十万的赞,奋斗哥弄弄短剧适合。
看完前三个就看不下去了,为了造成戏剧冲突太刻意了
看了场演唱会,牛
👍🏻👍🏻👍🏻演员们的表演可圈可点,评分太低显然有失公允。太不明白了评分太低了太让我震惊的一部电影🎦👍🏻👍🏻👍🏻
大过年的建议别看,容易气出结节。
拍得非常好,现实主义题材,大荧幕就缺这种真实的故事,演的就是生活。什么来都来了,孩子还小,人都没了,感觉每天都会生活中上演。
最后两段真棒。
曾经爱过实在是不知道在说啥
短剧集合。四川火锅那真的看得血压都高了,想把火锅倒那家人头上……
故事讲得老套 但在讲故事
挺好的,就是感觉还不够披露社会黑暗面
我觉得比春晚好多了哎
我就觉得这种小品式的电影很好看啊,每集的剧情都很紧凑,故事和表演也都不差,为啥评分这么低呢?如果非要说它哪里有瑕疵的话,编剧如果够牛逼,完全可以把这几个小故事都串在一起,最后一集来个缘分对撞,好莱坞和银河映像就经常这么干,我们完全可以学起来呀。
真实,血压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