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最后的真相

最后的真相,隐秘的真相,Heart's Motive

主演:黄晓明,闫妮,涂们,阚清子,张嘉鑫,王影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最后的真相》剧照

最后的真相 剧照 NO.1最后的真相 剧照 NO.2最后的真相 剧照 NO.3最后的真相 剧照 NO.4最后的真相 剧照 NO.5最后的真相 剧照 NO.6最后的真相 剧照 NO.13最后的真相 剧照 NO.14最后的真相 剧照 NO.15最后的真相 剧照 NO.16最后的真相 剧照 NO.17最后的真相 剧照 NO.18最后的真相 剧照 NO.19最后的真相 剧照 NO.20

《最后的真相》长篇影评

 1 ) 爱看悬疑反转的你,这次一定猜不到电影的结局

8月25日上映的电影《最后的真相》,从编剧到导演都是初入电影行业的年轻人,但它却有着出色的演员阵容(金鸡影帝黄晓明、大满贯视后闫妮,该片也是金马影帝涂们的遗作),一流的制作水准。

打动资方和演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有一个足够好的剧本。

《最后的真相》是中国大陆电影里少见的律政、庭审片,上一次同类影片引起大规模讨论还要追溯到近十年前的《全民目击》和《十二公民》。

影片聚焦的是一起还未审理就几乎板上钉钉的铁案——一名中年按摩女因钱财纠纷将一名老年嫖客杀死,按摩女也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然而对她进行法律援助的律师却坚持认为此事另有隐情。

反转反转再反转,你以为的真相还远远不是“最后的真相”。

因为剧情扎实、口碑较好,目前该片的预测总票房正在上涨中。

近日,娱理工作室先后对话《最后的真相》监制及主演黄晓明、导演李太阁、主演闫妮、张嘉鑫,了解这部别具一格的电影的背后故事。

【1】几年前,麦特CEO陈砺志带着一个剧本找到黄晓明,说有一群年轻人,导演没拍过电影长片,编剧、制片人也都是新人,他们的项目很困难,会在市场上面临质疑和挑战,但它会是一部好电影。

黄晓明看了剧本,被故事感动哭了,他决定帮这些年轻人一把,以“新人监制”的身份,和新人编剧、新人导演一起出发,迎接这场挑战。

影片触及到许多社会现实问题,如老年群体和残障儿童的保障、对于性服务者被强奸的罪名判定、原生家庭问题、骗保等等,有人性中的善与恶,有暖意也有刺痛。

导演李太阁和编剧邓继、何一禾是生活中的朋友,经常在一起聊创作故事。

决定做这个原创故事之后,他们做了很多背景调查和功课,咨询专家、法律顾问、检察官等,也会和演员一起去看庭审现场。

黄晓明邀请闫妮和涂们加入这部电影,饰演片中一对不会被世俗眼光肯定的人物关系——按摩女金喜妹和她的客人马双喜。

庭审中最初的辩论,就围绕他们之间究竟是服务关系还是恋人关系、强奸罪名是否成立而展开。

而黄晓明饰演的律师丁义峰,看似想以一己之力伸张正义,帮助死刑犯翻案,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法律之光的化身。

但只要目的是正义的、出发点是善良的,采取的手段就一定是对的吗?

片中有三场主要的庭审戏份,每一次都有出乎意料的反转。

丁义峰和金喜妹虽属于同一阵营,却始终处于一种博弈关系,金喜妹拒绝丁义峰的援助,一心求死,丁义峰认为她不可能徒手杀死高大强壮的马双喜,是她不懂法律,以至于对强奸罪没有认知,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随着丁义峰个人心境的变化,以及越来越多信息被摆在他和观众面前,金喜妹不得不被迫在法庭上改口,而她的真实动机和背后的真相也愈发扑朔迷离。

像一块拼图一样,看完整部电影才能了解金喜妹的人生悲喜。

影片的情绪也是逐渐递进的,起初先通过建立与人物的距离感制造悬念,然后在拨开迷雾的过程中,观众会逐渐在她身上找到共鸣。

“晓明哥不仅是在资源、在创作上面,在对于人物的理解、表演上面,还有我们在整个拍摄过程当中,他都会给我们提供他的经验。

怎么能把故事拍得更好,执行过程怎么避免一些问题,他都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

我不会想要通过强调金喜妹的职业身份来博得关注,她有其他很重要的身份,比如她在亲情、情感关系中的角色,我相信这个比起其他噱头更能打动到观众。

电影像阶梯一样渐渐达到高潮,到最后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导演李太阁表示。

【2】《最后的真相》预告片中有一句话,“黑白无间,全员恶人。

”电影里没有纯粹的好人和坏人,每个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复杂的。

黄晓明和导演商议,将丁律这个角色出场时刻画得更加落魄,这样也就更能充分地解释为什么他会对一桩普通的法律援助案子有很强的胜负欲。

“以晓明哥这样一个良好的形象去塑造一个落魄的律师,这种反差感特别妙。

我们可能对于律师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律师是精英阶层,出去都是西装革履的那种,但其实不是。

这个也是我们在做背景调查和功课时候发现的一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很丰富的层次在里面。

丁义峰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喜怒哀乐,有脆弱无助的时候,有动摇的时候,也有坚守本性的高光时刻。

”导演李太阁说。

这部电影是黄晓明最瘦时期的拍的作品之一,比现在还瘦二十多斤近三十斤。

他用一个黑黑瘦瘦、留着小胡子、头发长到可以扎起丸子头的形象,去建立起一个处于人生最颓废、低谷时期,几乎快要被逐出行业的律师角色。

一旦观众开始对这个人物产生同情,你会发现事情又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影片用一组平行剪辑展现了他为按摩女打抱不平背后的多重动机。

有网友评价黄晓明此次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

在庭审戏花絮中,黄晓明三分钟内一口气说完近400字的辩护台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虽然最后出于戏剧性需要镜头是剪开的,但拍摄时这场戏是一气呵成演完的。

金喜妹这个角色是全片的戏眼和关键,也是让黄晓明“羡慕而不得”的角色——“这是一个能拿影后的角色,如果我是女演员,我就自己演了。

”“写剧本的时候,大概会有对人物有一个模糊的想象,但想象还是感性和模糊的,只能想到这个人物的性格底色、特质是什么样的,想不到具体可以是谁。

当我们跟晓明哥聊的时候,他给我们讲他是怎么认为这个角色的,他是怎么去理解这个故事的,我们一下子就对这个角色变得确信起来,我们的理解是一致的。

”李太阁说。

黄晓明亲自去邀请闫妮来出演,闫妮虽然在很多人心中的印象仍然是喜剧演员,但她已经拿过大满贯视后,表演实力是被低估的。

片中展现了金喜妹从年轻时的泼辣活泼,到中年时的风情万种,再到死刑犯状态下的沧桑、心如死灰,有着很大的年龄跨度、性格情绪转变,作为电影最大的“谜底”,她的内心层次也十分复杂,让观众捉摸不透。

闫妮也的确如黄晓明预期的那样,呈现出一场影后级的表演。

导演有意使用了很多特写镜头来呈现金喜妹的表演层次和面部细节,她与丁义峰沟通时的淡漠、麻木到痛苦、崩溃,还有病床上的哀求,令很多观众流下眼泪。

闫妮纯素颜出镜,被黄晓明假装要猛击头部时面部肌肉神经的扭曲、抽搐,眼角流下的泪水成为网络流传甚广的一段表演片段。

《最后的真相》是涂们的遗作之一,可惜他没能看到这部电影上映。

主创回忆称,涂们和闫妮在剧组拍的第一场戏就是他们亲密相处的日常,两位演员在进组前就已经对自己的角色有很深的理解,所以可以无障碍地快速入戏。

涂们第一次见到闫妮就亲吻了她的手背,闫妮也真情实感地投入到金喜妹和马双喜的感情中。

导演在解读这对特别的人物关系时表示,“爱情是很难被定义的一件事情,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在生活中、在成长中也会遇到一些爱而不得的事情,你很爱一个人,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你们没有办法走到一起,回过头来心里面可能会懊恼悔恨,充满遗憾。

他们本质上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些更严重的阻碍,比如生与死的问题。

”【3】除了爱情,影片中的另一条核心情感线是母子情。

金喜妹的儿子毛卫卫由于遭遇事故,半边头都留下严重的烧伤痕迹,像一个行走的怪物,有着一颗伤痕累累的脆弱内心。

这个角色的灵感来自导演李太阁在电影拍摄地重庆遇见过的陌生人,他看到一位父亲带着女儿外出吃面,女儿大约十岁,半张脸完全是毁容的。

但是女孩表现得阳光自信、落落大方,相信她是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的。

“会有些唏嘘的感觉,其实金喜妹和马双喜也一直想对毛卫卫展现关怀和爱意,想去疗愈他的伤痛。

金喜妹和毛卫卫之间是比较纠葛的母子关系,毛卫卫对母亲既依恋,心中又会有埋怨。

尤其在他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身上,这些情绪会体现得更加极致一点。

母爱这个东西其实是特别本能的,很多观众都会有共鸣,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可能也不是那么好,但是那份深沉的爱又一直在牵绊着他们。

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无奈和痛苦。

”李太阁说。

新人演员张嘉鑫在饰演毛卫卫这个角色时还是一名大四学生,被黄晓明发掘。

为了让他深入感受一名毁容者的内心世界,他令毛卫卫带着特效烧伤妆去外面体验生活,去体验陌生人的异样眼光。

第一部电影就是以骇人的样貌呈现在大银幕上,张嘉鑫表示很感恩这次表演经历,“这张假皮真的帮到了我,这张脸安到我脸上之后,它帮我过了一下毛卫卫的人生,帮我更精准地传达出了角色的感觉。

”导演李太阁表示,之所以选择在重庆拍摄,是因为重庆一些地方可以找到一种老旧的生活质感,跟自己记忆中对零几年的感觉是相通的。

如同山城的迷雾一样,《最后的真相》的真相也弯弯绕绕,观众直到最后一刻才能看清,又或者,永远都无法看清。

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到底哪个更重要?

当真相看不清的时候,人们又该如何辨别前行的方向?

李太阁说:“我想讲的是一个坚守初心、追随良知的律师去帮助他人,见证了一段动人的感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很纯粹的初衷。

片中有一句话,‘当真相难以辨别的时候,我选择追寻自己的良知。

’我觉得这个行为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求真,就是一种真相,这就是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2 ) 黑色电影文艺复兴——黑化是男人最好的医美

今年暑期档票房不出意外的刷新了历史新高,但是坦言之今年的暑期档观感四个字概括就是:味同嚼蜡。

昨天看到一位友邻说“好不容易看完了暑期档,有种赶完了暑假作业的感觉”,对此我也深有同感。

因此在暑期末尾看到《最后的真相》这样一部氛围清淡,质感饱满,剧作扎实,尽可能去类型化处理的电影还是相当惊喜的。

不在营销中喊出莫名其妙的大词slogan,不在抖音消费任何宏大社会矛盾,也不刻奇化展示某种元素的电影在这个夏天显得无比格格不入。

当然本片的卓越之处绝对也不限于在暑期档影片面前比较才显得耀眼,实际上它无论是对于自己的类型题材,还是所讨论的现实议题都做出了非常大胆且彻底的自反。

1.律政题材的落地呈现众所周知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创作者对于国家机关公务人员有着超乎时空和现实限制的想象,尤其是律师和法医这两个职业,他们一般情况下必须是一名能文善武,兼具推理和格斗、特工和黑客技能的职场精英。

在此语境下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不再是工作,而是某种时刻为他注入着正能量的思想钢印,维持他以超人的精力与强度当中国蝙蝠侠。

而本片开篇就用极短的序章将男主角这个前律政精英的形象极速矮化,他急于求成,喜欢慷他人之慨,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以为自己是司法界罗宾汉,实际上他眼中要被拯救的人反而是最终报警抓他的人。

他的自负在所谓的弱势群体看来也是一种kenfused kenduct。

而当男主角被保释,主线剧情开始推进,按照正常逻辑男主角应当开启一条自我救赎之路时,这一切都并没有发生。

在男主角直到影片最后二十分钟,其本质上也依然是一个恶人。

他为闫妮做无罪辩护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强行使本案翻案,赢得这场看起来不可能的诉讼,使得自己的事业可以东山再起,完全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相比于被逮捕前他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其实还严重下降了。

因此影片中段那场慷慨激昂的辩方陈词虽然在当时那一时刻打动了所有人,无论是戏里的群众还是戏外的媒体,但其实那只是一套男主角驾轻就熟地用来欺骗吃瓜群众的八股檄文。

序幕中的kenfused kenduct看似消失了,但其实也亦如《芭比》所言的“父权制被贯彻都很好只是更隐蔽了”一样,男主角的这种观念和行为被也只是被隐藏了,并且毒害性更强了。

这里与今年另一部爆款律政题材电影《毒舌律师》互为镜像,黄子华在第三幕制胜的核心也并非事实与证据,而是大段的在法庭上对社会不公义现象的控诉,他在其中提到让当庭者调动自己的common sense来表决,但这其实已经严重脱离了法律逻辑。

《最后的真相》则是安排男主角恰恰利用了这种群众听完立即高潮的common sense逻辑打动所有人后做出反转,原来我们以为的向冰冷的法律条文与黑暗的资本发起反击的common sense才是最容易被操控,最容易被偷换概念的。

此时不仅消解了男主角前两幕戏营造出的法外义警形象,同时消解了法庭这个在所有人看来代表着绝对公正的场合中发生的一切代表的正义性,男主角并非中国夜魔侠,法庭也并非用来裁决罪恶。

西方神话中代表法治的女神忒弥斯最大的特点是她在做出审判时会用布带蒙住眼睛,代表消除司法裁决中视觉上的主观判断,现在应该考虑一下把耳套也戴上了,不仅眼见不为实,耳听时常也为虚。

前两幕的铺陈看似是男主角接受案件后破局的过程,但实际上是他引导观众和戏中其他角色入局的过程。

开篇男主角向法庭着重强调的案件细节:闫妮被撕碎的衣服、闫妮在世俗眼光中肮脏的职业、随手选择的凶器烟灰缸,都是在暗示本案一定并非蓄意为之而是在涂们行为不轨后闫妮的防卫行为所致。

这是一个反《保你平安》式的弧光,《保你平安》最大的腐朽之处就在于大鹏潜意识中仍然认为坐台小姐是个理应被歧视和唾弃的职业,如果宋茜真的是坐台小姐片中的故事就不会发生,大鹏在其中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在论证她不是坐台的是个“好女孩”。

但《最后的真相》最初营造出的男主角的形象是验证反对这套观点的,他所要论证的不仅是坐台小姐职业伦理的合理性,还要在外人“自我糟践”的舆论中为其争取尊严以控诉越界的客人。

同时男主角还提到了情侣之间、夫妻之间也经常存在强奸行为,只要是违背妇女意志的行为就是强奸,看起来他非常愿意共情女性视角。

按照当下好莱坞电影语境,这种buff都已经叠上了,主角直接立于不败之地了,但是最终我们却会遗憾的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他伪装自己利己功利一面的口头主义。

同样类似的一场戏发生在男主角参加涂们葬礼时,他嗑着瓜子,听着村口CBD聊八卦,他轻浮的表现初看时以为是他对于涂们这个老色鬼性无能强奸犯的唾弃才展示出的。

但是当真相揭秘后我们会意识到其实男主角在此时已经非常清楚涂们没有强奸行为了,因为当她逼迫闫妮在法庭上虚假陈述时闫妮的愤怒已经说明了事实,他此时表现出的轻蔑真的就是他对于生命的藐视,对于与他非亲非故之人死活的不在乎甚至是厌弃。

所以他欺骗法庭相信闫妮此前否认强奸的说辞是闫妮原本不懂法,经过了她的“普法教育”才“觉醒”的,他是个女性主义先锋者。

这种强行施加自己的意志给一名本来在公共视野内就已经失声的底层者,让其变成自己正义金牌律师形象的代言人、宣传机器、喉舌笔杆子,同时满足自己慷他人之慨的偏执欲,这是序幕中逼迫他人拍伪证视频行为的2.0版本。

2.黑色电影的文艺复兴本片带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其并非任何单一类型片的拍摄手法与架构逻辑,而是一套标准的、完整的黑色电影执行操作。

黑色电影在目前范围的国际影视环境中都鲜有人创作了,自从科恩兄弟分家、刁亦男难产后几乎就没有在主流市场中见到过优质的黑色电影了。

近些年还能留下印象的想要模仿黑色电影影调的电影也仅有一部《热带往事》,其完成度还相当低。

本片中红灯区风云、棚屋怪形、七宗罪同款“火车景房”的意象,全员恶人各位私欲角力的角色写法,结局走向彻底毁灭毫无救赎的创作思路,都是典型的黑色电影要素。

甚至张靓颖演唱的主题曲也是一首腔调诙谐,词作充满调侃讽刺意味的歌曲,“都说我才必有用,要用先交学费”,“生活只要努力认真是你想太美”,帮助影片完成了一整套暗黑毁灭叙事。

男主角全片要么奔走于街头巷尾调查线索,要么于公堂之上激愤陈词,为的就是先于检方推理出案件最终的真相,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案件迅速以他的意志为导向结案。

但最终其实会发现他每一次的调查方向得出的结论,都因为他的自以为是和独断专横导向了极错的方向。

最初他只是初看案发现场信息就直接要帮闫妮主张正当防卫,还拿出特意准备的闫妮同款衣服作为涂们强奸的旁证,但最终却发现衣服被撕破真的就如他在狱中恐吓闫妮所说的那样是打架撕破的;后来他得知涂们去世前购买了高额意外险还将受益人改成了老朋友,直接推断这是一起由心理畸形的残疾儿子复仇引起的杀人案,又斥责儿子去自首,结果真相是最终杀死涂们的人还真就是闫妮。

片中主角所有的推理都是无效的,真正的真相是闫妮最后自己口述出来的,这是高度反类型的设计。

一般这种落魄律师重回律政界帮底层人辩护的设定,一定是在诉讼过程中主角不惧强权与资本的诱惑,正义与良善的本质逐步觉醒,找到一条自我救赎之路的弧光的写法。

像片中还给黄晓明加了个新人女助手王影璐,非常类似于最近的《三伏》,大叔配萝莉,观众嗑就完了。

而寻求主角保护的底层人则是一般会承担起社会议题表达的作用,他们往往都是药神里的徐峥,被强权者压迫到不得不反的可怜人,最后压轴的情感落点与煽情大戏就交给他们了。

但是以上八股在本片统统没有,主角的内心世界与他不修边幅的粗犷外表高度统一,他不在乎个体叙事,没有对司法的敬畏之心,没有对正义的渴求与坚持,在法庭眼皮子底下作案谋取私利并且一度取得了显著成功。

女助手在男主角事业风生水起认为尘埃落定坦言逼供事实后对他的信任崩塌,独自回到了角落啃着男主角得意的“供述”自己犯罪事实时吃的苹果,想尝尝这“蛋糕”到底有多甜。

闫妮母子与涂们构成的这个畸形的三口之家始于性工作,止于骗保与仇杀,其中真正正义的部分寥寥无几,三人中地位最弱势的儿子是最邪恶最扭曲的存在。

而且当结局落幕,所有人在片中打起过的一切算盘都彻底失败了,黄晓明靠案件复出失败,涂们自杀骗保失败,闫妮一心求死失败,儿子要钱治病失败,大家都有一个暗无天日的未来。

3.宏大主义的解构反思男主角所代表的这一套处世逻辑、伦理观念放在片中显得很沉重很精英阶层,但是以己之欲替人“昭彰”的慷他人之慨行为在平时的生活里其实非常常见。

比如近两年被人诟病的好莱坞大厂产出的过度政治正确化电影,表面为少数群体发声,实际上还是将其当作吉祥物,对其客体化对待、刻奇化呈现;比如用网暴的手段对待有道德污点的公众人物,以一种暴力手段冲击一种非正义代表,结果只会是另一种更邪恶的私刑理念;比如把“论迹不论心”的辩护范围扩大化到言行不符,靠在作品中宣扬某种主义的伪善者,只会为这个社会制造更多双面人和嘴上主义心里生意的精算师。

放在影视行业中这种价值观念下诞生的操作还在指数级增长,近期臭名昭著的《我经过风暴》的营销请来陈思诚现场哭丧,秦牛正威和都美竹搞雌竞,就是“迹”与“心”严重脱轨后还认为理所应当的典型代表。

影片鼓励所谓的女性应该独立自强度过风暴,但是戏外却把真正经历过更可怕的风暴的女性再次架在火上烤“风起二度”,并以此作为营销话题度的工具。

相似的但由于恶劣影响不够严重而没有引起广泛重视的“小恶”也在持续发生着,比如短视频营销兴起后片方经典的“影帝在观众席”操作,有故意安排俩人在观众席交头接耳以此做文明观影宣传的,有安排“地下舞王”在银幕下社牛尬舞的,有安排一众小学生在影院“全军复诵”唐诗的(少点这种操作社会厌童率能下降一半)。

营销方一定认为他们鼓励了文明观影行为,替街舞等街头艺术发了声,帮助弘扬了传统文化,只要主义宣传到,slogan喊得响就无懈可击。

片中黄晓明几次进出法院的戏中都给出了他抬头看徽的细节,后来他和老板们踢球时也穿着印着国旗的红色队服,初看会以为这是某种主旋律表达。

但是谜底揭晓后会意识到,他不自觉的仰望是由于自己不安的良心在跳动。

踢球的球场在一种灰压压的楼宇之间,并且被建设在一栋楼的楼顶,空间十分逼仄,老板说男主能把黑的说成白之后其脸上呈现出的犹豫和茫然也并非因为洞悉了资本的丑恶,而是被一名路人随口说出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时的心虚外化。

当然本片也有许多不足,比如闫妮既然是一心求死为什么最初给出的杀人动机却如此牵强,比如儿子既然希望闫妮能够一直骗老头爆金币那他应该协助她才对,比如出狱后没有悔过反而深度黑化的男主为何最终一念天堂决定说出真相。

本片的配角塑造也比较单薄,闫妮这个角色其实有很多丰富性可以挖掘,但是为了服务于高强度的叙事策略缩减了角色的深入可能性,完全依靠闫妮碾压级的表演为角色增色了几个层次,闫妮发福后面部的肌肉不只是赘余的仅服务于角色身份的外貌特征,更是可以随时被调用的协助完成表演的器官。

不过同时又鉴于是导演首作,如此一部绝对称得上惊艳的高完成度且兼具了类型突破性的电影还是相当值得肯定的,这是黄晓明去油之旅与国产黑色悬疑电影探索的重要一小步。

 3 ) 虎头蛇尾的剧本杀

这部电影在看到黄晓明诱导强奸的那刻,我一度以为是神片,我在想这都能过审?

但是看完整部电影以后,我还能忍住,最大程度的礼貌的话,只能是虎头蛇尾的剧本杀了。

剧本杀的特点就是每一阶段给你部分线索,慢慢剧情深入,这部电影太剧本杀了。

首先闫妮的女同事,人家做了极大思想斗争出庭作证,看来跟闫妮关系不一般,只提供了一个线索,就是每次回来的时候闫妮都伤痕累累。

我看到电影结束都不知道为什么闫妮会每次回来都伤痕累累?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同事也是帮黄晓明做假口供。

但是这里就开始做假口供真的不符合逻辑,而且关系这么好的同事除了这个线索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线索了。

像不像剧本杀?

一开始你只有这几条线索,后面的剧本还没开始呢!

而检方也对应的拿了人家关系好的很的视频反驳。

像不像剧本杀?

后面的情节先别管,第一回合先有来有回再说。

剧本杀第二阶段,就是律师诱导供词的阶段。

发现闫妮有儿子,需要60万给儿子看病。

就是脸上烧伤的那个病。

这个阶段你明显发现上一阶段给的线索给主持人收走了,又发了一轮新线索。

这边我有一个思考,黄晓明为什么要诱供?

为了救下闫妮?

为了自己成名?

不外乎这两种原因。

但是手上既然有了要挟闫妮的证据,为何当下不直接询问真相呢?

还是有监控?

显然没有。

唯一的解释就是线索只能给这么多,不然电影没办法推进下去了。

而这个阶段又出现了一堆人,什么老头的子女,甚至三女儿的赌债,偷钱等等,竟然在之前第一阶段一点点影子都没有。

第三阶段,剧本杀之后阶段了。

其实这个剧本是个开放性剧本,有AB两套结局。

大家选A的多结局就是A结局,选B的多结局就是B结局。

到底是闫妮凶手还是他儿子是凶手?

从电影里面看,我其实是看不到真相的,因为老头当场断没断气,和闫妮再次下手,时间太短,闫妮还用布遮住指纹,特别专业。

而且老头明明是骗保,把他杀了还能骗什么保?

后面闫妮杀人连动机都没有,明显是他儿子杀的。

而且这短短的几分钟完全没证据能证明闫妮杀人,只靠闫妮个人口供应该证据不足吧!

哪怕黄晓明诱供,证据不足就是证据不足,因为律师诱供,闫妮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逻辑漏洞太严重!

而且黄晓明冒着断送律师生涯也要翻供,为了什么?

这还是那个诱供的黑律师吗?

导演估计都无法自圆其说了,把大学积灰教室都搬出来了。

其实黄晓明结局怎么样根本不重要,剧本杀嘛!

结束了就是结束了,谁管得了剧本里面的人的死活。

如果从我的角度出发,就是闫妮承认被强奸,到这里结束整个故事是最完美的,那时候好像老头还能保险赔付100万。

闫妮不用坐牢,他儿子能看病。

但是黄晓明把这个结局断送了,我认为好歹检方发现他儿子杀的人才更符合逻辑吧!

算了,这种程度的电影,没必要太较真。

电影后半部分看的不是特别认真,可能有些遗漏掉的细节或者理解错误的地方,还希望包涵。

但真的,给我的感觉就像一本剧本杀

 4 ) 『最后的真相』360度回马枪

『最后的真相』内地少有的律政题材电影,结果庭审戏拍的像是一团面糊,不接地气之余又毫无感染力,把一个简单的案子360度绕了一圈,一顿反转猛如虎,定睛一看回到头,所有的出彩点反而是闫妮、涂们的感情戏,但这种出彩更多的是源于两位演员的演技,而非电影本身,因此观感着实很别扭。

【5分】

『最后的真相』内地少有的律政题材电影,结果庭审戏拍的像是一团面糊,不接地气之余又毫无感染力,把一个简单的案子360度绕了一圈,一顿反转猛如虎,定睛一看回到头,所有的出彩点反而是闫妮、涂们的感情戏,但这种出彩更多的是源于两位演员的演技,而非电影本身,因此观感着实很别扭。

【5分】

 5 ) “两个人近乎恋爱关系,强奸有什么必要呢”?……

又是可以陪父母看但自己没必要看的,越反转越疲惫。

建议导演以后少看点韩国电影,太韩了这个色彩打光,给黄晓明吃面拍得像黄政民吃鱼饼。

剧情也是大概十五年前韩影拍没够的。

没理解上升的“追求正义”,好奇怪的剧本,头一次看法庭戏折腾半天居然每个人比开始更惨了。

追求的是什么正义呢?

唯二说得通的是打击骗保和诱供,但是又那么大篇幅地展现人性情感,这点就太小了完全不在观众情绪上,主角还不管自己老年痴呆妈了给自己送进监狱……去油版黄晓明挺帅,演技他也一直有不过没什么高光戏。

闫妮演得很好,这里最喜欢的镜头是她轻快地跑向警车。

阚清子这角色……一直不喜欢律政题材里,把主角律师对方的律师或检察官塑造得冰冷无情,人家也只是正常工作不是让观众讨厌以情绪上支持主角的工具好叭,一个女检察官说出“两个人近乎恋爱关系,强奸还有什么必要呢”真的大为震撼😇但她好漂亮~~自带柔光,自己也说不想表现得那么咄咄逼人,那就是导演的问题。

王影璐脸我天菜,但演得好恐怖,原地炸雷工具人,自己情绪都不接戏。

涂们老师[悲伤]这里感情戏拍得成立很大原因是他演得好,三个人在电驴上抱在一起那镜头也很喜欢,每个人都能找到取暖的地方吧,尽管是恶劣的人尽管是各取所需。

 6 ) 私人观影絮叨(最后的真相)

电影结束,我一头雾水地看着最后黑幕上的白字审判结果。

回想了整部电影,不太明白剧情的递进关系。

为了这个结局,拍个电影值得吗?

到第二天,我理了一下,电影可能是这样叙述的:1、一开始,金喜妹想死。

老马和朋友讲好了,保险费下来分六十万给毛卫卫治病,挺好。

但是丁义峰想赢,这时的他不了解事情原委,只是觉得事情有蹊跷,金喜妹肯定不是故意杀人,但她一心求死,怎么办,只能逼她说是正当防卫;2、金喜妹改口供后,丁义峰又发现杀人的是毛卫卫,两案并审,金喜妹试图自杀,醒来要见丁义峰,说出真相;3、丁义峰知道真相后,做了毛卫卫杀人案法庭上的证人,把自己威胁金喜妹的事情说了出来。

三个人都进去了,骗保失败。

所以,这个电影讲的是,丁义峰本来是想做好事,但是却帮了倒忙,没法挽回。

听了金喜妹的真相后,交出录音,牺牲了自己。

好歹把毛卫卫给救了。

所以,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律师忙活半天,把事情推向了更坏的结局,还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不对啊,这么蠢的事情,周围的人却眼含泪水,非常感动,“你还是当年那个丁义峰”。

怎么了,他做什么了?

他在正义和良知中间,选了什么?

选了正义?

他当证人能说是正义吗?

他在承认错误,在弥补。

选了良知?

你看这令人吐血的结局,谁信啊,良知体现在哪啊?

“值得吗?

”当然不值得啊。

这个电影真的很奇怪,完全不知道他的主题是什么。

大概是,不要骗保。

对保险公司来说,丁义峰是世界上最正义最有良知的人了。

老马打人也没给个确定的说法。

就算他是喝醉了控制不住,他打人就对了?

他的爱情线何尝不是一种美化?

一点都没有受到感动,在这个家暴盛行的土地上,我只感到恐惧。

“她好几次回来身上都带着伤”,在两个视频里面发脾气,这些难道都是假的?

其实,几场法庭戏的剪辑非常好,叙述精准,第一次开庭开始就把我吸引住了,真正进入到“悬疑片”的状态。

看到后来,挺失望的。

烂尾的电视剧好歹有几集好的,烂尾的电影让人记住的只有不好。

这个结局是为了过审硬套的吧,如果不是广电的功劳,那我也是佩服。

如果是广电的功劳,那我更无话可说。

我倾向于后者,结局走向配不上整个剧组的水平,可惜了,可惜了,真的太可惜了。

有网友回复说他觉得杀人的就是毛卫卫,丁义峰和金喜妹编造了所谓的补刀,由丁义峰欺骗法庭,交上录音,牺牲自己。

这个想法我在观影过程中也冒出来过。

这种类型题材的标准结局,肯定是丁义峰为了救人选择欺骗法庭,牺牲自己。

为了呈现这种结局,金喜妹和丁义峰在病房里说的话是关键,但影片直接跳过,只有开头的一句“接下来我说的都是事实”。

没有任何镜头,哪怕是隐晦的暗示,告诉观众他们编造了所谓的事实。

我只能猜想,是为了过审。

影片呈现出来的就是它所有的内容,再可惜也不能用没有的东西硬加。

其实就算影片呈现出来了,丁义峰所做的也不过是为了让人们相信“事实”主动承认犯下的错误,救了毛卫卫一命。

骗保失败,也没钱治病,毛卫卫估计也就是死。

结局仍然没有半点张力,很可笑。

 7 ) 最后的真相|假酒,别喝

故事开始,闫妮已经下狱,等着律师拯救。

看起来,又是一起冤假错案。

而此时的黄晓明,在外头替人收债呢。

堂堂的大律师,为什么混到替人收债?

因为,黄晓明是有“正义感”的,在职期间,实在看不惯律所的那些勾当(这些是什么勾当,可以细品),把自己律所给举报了。

这种行为,属于严重的“反骨”行为,被行业封杀,那是理所当然。

所以,黄晓明走上了讨债的道路。

身为律师,他自然可以在“合法”和“违法”的边缘游走(这个信息也很有意思,值得玩味),但是,这一天,他终于把自己给玩进去了。

那边闫妮还等着搭救呢,这边黄晓明把自己给玩进去了,到底谁搭救谁啊。

说实在的,这一开场,悬疑的架势还是拉满的。

黄晓明还是有主角光环罩着的,当年的恩师,就是对黄晓明青眼有加,不仅把他保释出来,还给他介绍了工作。

说起来,这个律所“接收”黄晓明时,也是却不过情面,所以,像闫妮这种“铁案”,又是法援,就理所当然的推给了黄晓明。

不过,此时的黄晓明还没太在意这个案子,他先回去见了见自己的妈妈。

故事最大的亮点,在这里。

黄晓明老爸的案子,是最“符合逻辑”的冤案,但是,这样的冤案,淹没在历史里,唯一在乎的老妈,只会写材料,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当下这个时代,如果你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又不会水军造势,那注定是会被遗忘得隐入尘烟。

相信黄晓明老爸的案子,绝对不是个案,以前有,现在也会有,将来还会有,但永远是小池塘的水洼,扑棱不了多大的风浪。

黄晓明身为律师,替自己老爸都翻不了案,这是个绝妙的讽刺。

重点说完了。

其实,故事可以到此结束,再看下去,就是鬼畜般的反转再反转,逻辑什么的,完全不重要。

一个按摩女,为了两千块杀人,这完全不合逻辑。

黄晓明是个“正义感爆棚”的律师,当然不会相信,哪怕律所交待,法援嘛,就走个过场,千万别当真。

此时的黄晓明,可是憋着大招呢,想要一战成名,就在今朝。

在这里,可以说说啥是法援。

说白了,法援就是走个过场,身为律师,必须要接几个法援的官司涨资历,这是个奇特的现象,基本上,此时的律师,只要带个身子就行,脑子嘴巴最好都别带,如果要带,带个复读机就行。

这就是法援。

如果被告想依靠法援翻案,那完全是天方夜谭。

除非,遇到黄晓明这种“穷途末路”的极品。

人证物证俱全,这是律所和“有关部门”认定的铁案,但黄晓明从中看到了疑点,这得益于他多年讨债的经验,说起来奇葩不奇葩?

一个“急于求成”的律师,能看出来的疑点,知道“真相不会浮于表面”,那,检方就完全不知道?

一点不存疑?

黄晓明此时不知道检方是谁,这可笑吗?

一点也不可笑,但故事是正儿八经拿这个当笑点来抖包袱的。

可是,最大的包袱,其实是检方后来煞有其事的向黄晓明要线索。

我去,这个操作,也是绝了。

原来,检方的事儿,就是看到手的证据啊,按照“相关程序”,这证据应该是由警方提供,检方对证据如果有疑问,觉得有疑点,应该向警方查证啊,怎么会莫名其妙跑去问被告律师?

这到底是个什么操作,罗老师,能不能给咱普个法。

为了给闫妮翻案,黄晓明是花了一番功夫的,毕竟,闫妮死活表明确实是自己杀人。

于是,黄晓明经过调查后,决定使出杀手锏。

茅合酒,了解一下。

假酒,别喝。

假反转,别买单。

假电影,别看。

懂法和不懂法,区别很大的,当下的时代,还是多少懂点。

什么是信息差,这就是信息差。

你不懂不要紧,那就别惹事儿,但有时候你不惹事儿事儿会惹你,所以,还是略懂一些,有备无患。

刑事诉讼,这大多数人大概是用不上的,但民事诉讼就大概率会遇到。

到了法庭,很多事儿,别人就是欺负你个“不知道”,别问小编是怎么知道的,说起来都是血泪。

这事儿,其实说起来相当的鬼扯。

闫妮身为按摩女,稀里糊涂的就在这老头那儿找到真爱了,哪怕是老头喝醉了打她(又是一场家暴)。

然后,闫妮的儿子需要做手术没钱,老头承诺给钱了(要说闫妮是真爱,这真爱也是用拆迁款来衡量的呢)。

然后,拆迁款被老头的亲女儿骗去还赌债了。

当晚,老头决定喝假酒寻死骗保,闫妮是准备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老头寻死了,因为她需要钱。

然后,闫妮的儿子杀到,无非也是要钱,三个人起了争执,老头差点没被便宜儿子打死,但最后被闫妮打死。

然后,黄晓明声称你儿子在我手上,你必须在庭上给我改口供,闫妮没辙,从了。

然后,黄晓明当庭忏悔,说一开始就是个错误,现在我良心发现,宁愿我进去,也要拉闫妮和她儿子一起进去。

所谓的最后真相,就是这么个事儿,但凡有一点在逻辑上,小编奉送一瓶茅合。

于是,这翻来覆去的庭审戏,被黄晓明和他的学妹,活生生的演变成了辩论赛。

为了“上位”,黄晓明不惜“上点手段”。

我去,这词,用在黄晓明身上,明显有些不适当啊。

但是,也只有这样用,才能逃得过剪刀吧。

最后,黄晓明“深明大义”的样子,让人无法信服。

一个为了自己上位,而努力翻案的律师,这个数不胜数。

但一个为了把所有人送进牢里,把自己也送进去的律师,这个世上一个都不会有,毕竟,现在的法考这么难,谁会和自己作对呢?

这世上有两件事情无药可医。

第一,就是烂片永远会拍个没完。

第二,就是生拉硬拽的反转。

一个鬼畜的电影,活生生的把强大的佟掌柜给整哭了,还爆了粗口,可见一斑。

 8 ) 败笔太多,瑜难掩瑕

电影聪明地将案件线索的探寻穿插在庭审辩论的过程中,并随着一次次庭审判决的推进真相也逐渐清晰,节奏明快,减缓了情节的冗长。

败笔在于闫妮与涂们的情感线太虎头蛇尾了,很难让人共情于他们相濡以沫的恋人状态,而闫妮儿子演得也很暴躁,一身痞气扑面而来,拔高血压。

更败的笔还得是小助理和检察官,小助理这个角色是很没必要的,跟资本强塞一样,而检察官跟黄晓明的校园往事就更没必要了,无非是大道理的输出。

最败的笔无非是结局,一个只有保险公司偷笑的世界诞生了。

闫妮白杀了,涂们白死了,闫妮儿子没救了,黄晓明律师生涯彻底断送了。

这种结局绝不是“正义”的伸张,而是程序的执行、法条的冷漠。

最后的真相 (2023)5.9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悬疑 犯罪 / 李太阁 / 黄晓明 闫妮

 9 ) 惊喜于隐忍且勇敢的表达

国内还是很少有这种律师辩护的电影的,这个题材还蛮喜欢的,同时还是现实主义。

一开场就比较直接了,稍微铺垫了一下丁义峰的案件就进入主题了,事实上开场的案件也使得丁义峰之后的行为更符合人物形象和动机。

全片节奏紧凑,就是围绕着这个案件讲述,可以说有利有弊吧,但其实讲好了这个故事,就是精彩的。

我觉得还算不错,和珊珊、检察官以及丁义峰母亲的线都是代过,并未深入,如果多条线并行或者有交集的话会使得人物更加丰满剧情更精彩,但一旦把控不好就会显得割裂和拖沓,所以导演的这个选择也是合理的。

虽然是律师辩护类题材,其实悬疑性也并重,这两个元素结合得倒是挺好的,当然关于法律元素于国产片而言是更加稀缺珍贵的,正当防卫、强奸、骗保险、逼供等定义,最让我惊喜的还是当金喜妹承认是被强奸,法庭上关于妓女、女性、羞耻心、婚内强奸以及“人”本身的阐述,是一种稀缺的勇敢,映照现实。

同时,关于金喜妹对于毛卫卫的爱,感觉很多人都会把其认为是一种母性,不能说这里面没有母性,但电影中更多的是以人本身来叙述的,是因为毛卫卫小时候的一场意外,在这场意外中金喜妹应该负有比较大的责任,所以产生了一种心底的愧疚,想给他治病让他好好活下去,电影并没有将其叙述为天然的母性母职,并没有做这种赞扬(严重点说是对女性的道德/母性绑架),所以这个点设计得也不错。

悬疑方面的多次反转,既合情合理又保证了商业片的可看性。

再说演员,三位领衔主演黄晓明、闫妮和涂们好得是没话说的,恭喜晓明哥这次去油成功了哈哈哈;挺喜欢看闫妮演戏的,只可惜在这部片子中发挥的空间(戏份)有限,但仍精彩;祝涂们老师走好,可惜没等到这部片上映了,影片中真的是极致暴戾与极致温柔,使得影片的多个反转令我感动又信服。

在观影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太舒服的,当金喜妹和马双喜在影片中亲热时,特别是在出事的当晚两人亲嘴时,当场的一些观众发出了“咦——”的嫌弃音,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这都是极其不尊重两个演员的,并且涂们老师已经去世了,这就更加不尊敬了,当时特别不适,很可恨。

什么是正义?

什么是良知?

结果正义,程序正义,我们到底要追求的是什么?

现实中还有丁义峰这样的人吗?

我又想到了大鹏的《保你平安》,有些事情虽然在社会上只是一个小点,可能都没什么人在乎,但不代表这件事就不存在了,只要有人在乎,这件事就永远存在。

全片整体隐忍克制,细想回味这部影片之后,虽不算完美,但也值得鼓励其勇敢,7.9分。

(题外:去的重庆路演场,闫妮讲话声音超级温柔,更喜欢她了🥺,要多多演电影啊!!

 10 ) 真相重要吗?

真相如下:涂门求死买假酒与闫妮决别,骗保险金给烧伤男治病。

不意烧伤男闯入打伤二人仓惶逃离。

涂门求闫妮补刀将其击杀,完成骗保救人。

以下不解,漏洞百出:涂们快死之人有万种方法骗保比如失足,撞车,溺亡,为什么要闫妮补刀,成为杀人嫌疑犯。

这是智商的问题还是编剧的问题?

涂门的保险收益人是他的老友。

他能保证老友把保险金给闫妮。

人性叵测,为什么收益人不给闫妮,伴侣陪伴正常啊,多此一举,反智。

烧伤男不值一救,从始至终只见索取,对母亲的爱看不到。

还想强奸律所女孩,动辄歇斯底挥刀。

还写歌,弹吉他,很违和。

我也写诗,不代表我是好人。

没文化的罪犯是禽兽,有文化的罪犯是变态。

晓明哥的律师所做所为,无法理解。

以身入刑,只救真相。

这是正常人做的事吗?

脱离实际司法现状,律师有那么牛吗?

像看另一个平行空间。

最大赢家保险公司本剧烂片我有病写了这么多只为闫妮演技可赞。

《最后的真相》短评

闫妮的演技和全度妍是一个级别的,可惜她没有《密阳》《男和女》《人间失格》可以演

7分钟前
  • 小九儿
  • 还行

三次庭审,数次反转,聚焦于女性犯罪的议题,闫妮完美诠释出了角色的生存困境和应有的复杂性,黄晓明所饰演的丁义峰在情法之间的抉择也展现出了角色深层内里的复杂,悬念在他身上变得厚重,涂们所饰演的角色,虽然笔墨不多,但他一人就足以表达出矗立在风眼中四下皆是风暴的震撼,当之无愧的好演员。

9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716

12分钟前
  • 晓思丽英
  • 推荐

编剧在女性角色设置和一些情节安排上很不怀好意首先 塑造的女检察官仿佛法盲 说话极不专业 不仅如此 还咄咄逼人 处处想把女主置之死地 反而是男主 显得更能共情女性弱势群体 对于性同意的界定 婚内强奸的概念等都是安排男主角之口说出 给观众制造了一种“果然只有女人对女人最狠啊 世界上还是有好男人的”感觉其次 在现实生活中强奸案如此难以被认定 舆论也常常不友好的当下 女主翻供诬陷老男人自己被其强奸的剧情 无疑给现实生活中本就充满质疑的舆论场提供了一种貌似合理的解释模板 你看 女宝写的小作文果然不可信吧 女人就是很有可能会为了种种原因撒谎诬陷别人强奸哦

13分钟前
  • 嘀1嗒1
  • 较差

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好家伙一顿干,整进去三个人

18分钟前
  • 阿童木ATM
  • 很差

俗气的不良交易夜酒生活,展示了老爷子粗糙的状态这部分故弄玄虚。黄晓明和闫妮在法庭及探视间的对话表现正义和阴暗的刻画高光;被烧伤的儿子怒气爆发伤了老爷子,继而闫妮补刀只为骗取保险费给儿子治病,老爷子和闫妮以爱为名且黄晓明还搭上了自己的前途;阚清子正义的检察官找到了自己的戏路

19分钟前
  • 65437988758
  • 推荐

首先致敬涂们老师,《最后的真相》是他最后的作品。本片的优点是闫妮老师和涂们老师的表演精彩有力,尤其是闫妮老师演年轻人就有年轻人的朝气,演迟暮心死之人就眼中无光,是为本片演技担当。《最》的缺点不少,最大的问题是丁义峰的戏太多太抢眼,本该用更多篇幅来显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老人生死之交的朋友戏份也没打开,丁义峰同学对手孙检的情感戏也没展开,导致观众没办法对丁义峰最后为了正义献身共情,他的老妈妈谁能照顾?3年徒刑的毛卫卫错过植皮手术是不是会死在刑期之内?统统都没有。所以请导演和两位编剧认了吧,评分低是自己的锅,本片完成度低,票房还可以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请继续再接再厉。

20分钟前
  • 如意萬重
  • 还行

剧本问题很大,阚清子演得很差|但是涂们演得真好啊

24分钟前
  • ルル
  • 还行

三层反转,两个节点,审判却回到了原点。“真相”背后的“善恶”如何定义?法庭审判的程序正义,对上道德、人情的冷暖交织,把抉择的权力交给人性的“良知”,并企图用语言唤醒。爱情缔结的社会关系,与母子亲情链接的自然关系,都着力完善了“喜妹”这个角色的弧光,她可以勇敢去谈一段不被世俗认可的“恋爱”,也是被病痛折磨的儿子掣肘的“母亲”,两种关系的张力共同构成了这场审判的场内和场外因素。只是在想,最后烟灰缸落下的瞬间,那么伟大的“爱”到底成全了什么呢?法理之下,什么都没有罢了。

28分钟前
  • zhangfan🌙
  • 推荐

到丁义峰打完翻身仗之前还是很不错的庭审片,这之后的反转剧情一路下滑落入俗套。

32分钟前
  • 阿默沫
  • 还行

电影还没结束就已经忍不住给一星

34分钟前
  • 费舍
  • 很差

反转反转再反转不专业小律师还脾气差没耐心又是她……爱情神话里的洋洋,在风暴和真相里都演了同样多余的角色,资源是不错对,这才有点像律政片的样子尔虞我诈不消极辩护硬要辩护求生欲每个人都要死了一口血的事

36分钟前
  • Pauline
  • 推荐

被预告片骗了,本来以为是正义律师被犯罪份子耍了的故事。自以为维护了正义的律师,其实被犯罪分子利用脱了罪,尤其是闫妮那一笑,感觉意味深长。但是真看正片的时候,这些全都没有了,变成了正义律师被现实教做人,然后想通过打赢官司重新崛起,为此不择手段,没想到最后良心发现,把自己送进监狱。而闫妮演的犯罪份子也没啥反转,本想老老实实杀人骗保救儿子,没想到遇到一个一心想赢的无良律师,拿儿子威胁自己装强奸,最后还搭进了自己的儿子,气的一头差点撞死,真是白白浪费了闫妮的演技。

39分钟前
  • siwennen
  • 推荐

(4.2)良知的重量 衡量着人世的光与影 挤压的挣扎 风蚀的人生 以爱的名义延续着生命的扭曲 选着的羁绊 如迷雾中的黑刃 割裂着裹挟的正义 被需要的坚守 应该被更多的良知所理解(人性的重 应该直视)

41分钟前
  • Msdj523684kj
  • 推荐

開場就把人驚住了,有一種特別假大空的感覺,在大房子裡要債,在空蕩蕩的大法院裡打官司,就完全不貼近現實的感覺,再加上黃曉明開場那有點雷人的搞笑造型,感覺要給電影定一個胡鬧的基調。然後,一般這種案子就兩個最大的可能性,要麼為錢騙保,要麼幫親人頂罪,編劇倒是雞賊,直接二合一套娃了,兩個原因都有,根本是自作聰明般的最後的真相,其實就是一個不過如此的真相。同樣的問題也存在兩個女性角色身上,女檢察官和女助手感覺是把一個人拆成了兩個角色,導致最後兩個人都沒有存在感,女助手開場各種刁難男主,還以為她跟這案子多大關係,是真要監視男主還是怎樣,結果這事跟她屁關係沒有,她就是單純油膩人賤。女檢察官也是,打官司就打官司,法庭上一直臭臉,好像和誰有深仇大恨一樣。更別說這個法庭更兒戲,感覺像辯論比賽多過像法庭。

45分钟前
  • Krizz觀影實錄
  • 较差

闫妮一向是给人惊喜的女演员,和涂们的感情线表现太出众了,这里特别想说的是黄!晓!明!不是什么耍帅的角色,但当他扮演的边缘律师直面内心阴暗面时,黄晓明所表现出来的绝对实力让人惊讶。诱供那场戏我真的鸡皮疙瘩起来了,尤其放在国产片里来说,他和闫妮的对峙翻了几番,可能你会猜到真相,但不耽误被真相打动。

47分钟前
  • 一只独居的兔子
  • 推荐

3.5 剧本结构妙,悬念的钩子给观众吊住了,让人一直想往下挖,观感越往后越好。对罪案的重新复盘,故事与情感的双重反转,最后却是别样的唏嘘。惊喜的点还在于做了一系列社会派表达,展现小人物在残酷生活中的挣扎,涉及到众多具体议题,能看到导演、编剧心里的那股劲。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5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怎么黄晓明现在看起来不油腻了这话不能说么…

53分钟前
  • 金豌豆
  • 推荐

看到一半 大概猜到剧情的走向了 掌柜的太slay了 演技千人千面 隐忍的母亲 绝望的杀人犯 真心的爱人 每一面都诠释的很好

55分钟前
  • 冰镇西瓜橘子水
  • 推荐

面无表情地看他们表演三百六十度托马斯回旋反转,内心毫无波澜。黄晓明自我感觉良好的人物状态实在和人物设定不符,但他要感谢阚清子“傲慢的木头桩子”的演技对比下,他还不至于垫底。本片标题似乎有蹭迷雾剧场的嫌疑。

60分钟前
  • 27号侦探社探长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