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作者:Nobuhiro Hosoki译者:覃天校对:易二三来源:Cinema Daily(2024年9月14日)问:这部电影中有很多动作场面,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
我觉得它和你以往的作品有点不一样。
最近在日本,像这部电影的主题——人们试图通过不那么辛勤的工作来赚钱,以及像「非正式帮派」(半グレ)这样的暴力团体——正在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
创作这部电影的灵感是什么?
黑泽清:是的,它是多个元素的结合。
我想我大概在五年前有了关于这部电影的构思,其中有一个原因正如你所说,我想做一部动作片。
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美国的动作片,从小就看了很多,因此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愿望,就是在日本拍一部动作片。
这部电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塑造那些与黑帮、警察、自卫队或杀手等传统角色联系不大的形象,因为大多数日本动作片关注的都是在那些和暴力经常打交道的角色上。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些与现实脱节的设想,但也和上面说到的黑帮等角色没关系,而是日本的普通人——那些从未染指过暴力的普通人。
我的想法是创作一部动作片,影片中,普通人被推入一个极端的境地,他们要么杀人,要么被杀,故事随之展开。
我关于这部电影最初的想法就是想拍那种看上去并不聪明、并不酷的动作——更为混乱、不精致、现实的动作。
问:我听说你有一个做倒卖生意的朋友(主角吉井良介,由菅田将晖饰演,他就以倒卖生意维生)。
和他交流后,你觉得这个行业有什么吸引力或危险性?
你是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剧本中的?
黑泽清:的确,我有个朋友就是干这个的,他也是触发我来拍这部电影的原因。
他是个男性,但本质上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他不擅长在机构、公司里工作,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
当然,他也不是富裕,但他思考过如何在当下的日本社会里生存,于是就干起了倒卖。
因此,这并不算犯罪,它和许多公司做的事情一样,比如以低价购买优质商品,再以高价转售。
然而我也知道,作为个人来做这个工作非常冒险,危险且游走在危险边缘。
我认为这种工作也折射着日本当代社会中的某些问题,我对他说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对我写这个剧本帮助很大。
问:正如你刚才提到的,这部作品的主角并不是黑社会成员或曾经有过犯罪记录的人,而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最终因低价高卖陷入危险。
如今很多人经常在互联网上发布诋毁性的评论。
由于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面孔,很多人会发泄自己的情感和挫折。
我觉得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网上那些发布恶评的人。
你怎么看互联网所催生的恶意行为?
黑泽清:是的,我对互联网本身并不够熟悉,无法对它形成特别的看法,我平时有需要才会上网。
所以我觉得互联网只是一个便捷的工具,不好也不坏。
如果哪里出了问题,我觉得问题出在人的内心。
和50年前或者20年前的心态相比,我对未来已经没有太多的希望,不太知道自己或者社会会变成什么样。
我觉得,普通人对于未来、对于自己或整个社会的某种不确定感也在逐渐积累。
当互联网成为负面情绪的宣泄出口时,我感到它确实能放大甚至聚集哪怕是最微小的恶意。
当然,如果它被用于善意,小小的善意也可以聚集起来,形成一股非常大的正向力量,互联网确实有这种潜力。
我并不是在否定互联网,而是意识到,当它被恶意利用时,往往并不是因为早先就存在什么巨大的恶意,而是微小的恶意聚集起来后会被放大,造成更大的影响。
问:正如你提到的,这部电影也展现了青春期的抑郁情绪和阴暗面。
但你在东京艺术大学任教,自然会遇到那些怀抱希望、憧憬美好未来的学生。
实际上,作为一名老师,您是否发现现在学生的价值观与20年前相比有所变化呢?
黑泽清:我对年轻人整体的情况并不了解,但我在东京艺术大学接触到的学生都很有才华,对电影制作都有很大的热情。
在我的青年时期,一种简单的渴望就可以成为驱动一切的动力。
尽管有些稚嫩,但我会认真思考实现这种渴望的方法,然后努力达成目标。
制作电影的过程充满挑战,所以我会全身心地专注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并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事情,它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还需要一群人的共同协助。
不过要是一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看不到未来的前景,他们很快就会变得落后。
我认为这也是《云》想讲的东西。
我想有许多年轻人对此感到非常不安。
我经常觉得,只要他们能实现眼前的目标就已经足够了,但我猜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问:这次,主角吉井良介一开始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但他却狡猾、阴险,而且还被一个买过他商品的受害者追踪,最终卷入了犯罪行为。
是什么吸引你选择菅田将晖来饰演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呢?
黑泽清:如你所知,菅田将晖是日本最受欢迎、最有才华的明星之一,我在许多电影和电视节目中都见过他。
他有许多主演的角色,但也常常出演一些小的配角。
我一直都觉得他的演技很棒,也一直希望有一天能与他合作。
菅田将晖饰演吉井良介这个角色确实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最难的地方就在于「演一个普通人」,良介身上并没有什么鲜明的特征,他是日本人,所以也不会把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他的生活方式也非常模糊,常常说「是」,但其他时候其实意味着「不是」。
像良介这样的人对他人的回应也总是模糊不清。
如果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或者说,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吸引观众注意力,成为主角的话,那这个人选就是菅田将晖。
除非演员拥有强大的个性和演技能力,否则如果仅仅是一些帅气的演员来演绎这个角色,那将只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模糊角色。
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能准确地表现出角色的模糊性。
刚开始,我的确担心他是否能演好这样的角色——良介并不是一个好人。
然而,菅田将晖欣然接受了这个角色,我相信他完全理解并准确地表现出了我所追求的那种感觉。
问:实际上,当你与菅田将晖合作时,他已经在电影行业有了很多经验,那么作为资深的导演,他是否和你交流过自己的想法?
有没有哪次你因为他的想法而改变了剧本?
黑泽清:大概没有。
其实,我没有命令菅田将晖做任何事,所以拍摄过程非常顺利。
我和他沟通的对角色的设定就是我刚才描述的那样。
当然菅田将晖也问我说,如果有任何对他有帮助的电影,他希望能看一看。
我一下就想到了阿兰·德龙主演的老电影《怒海沉尸》,让他看了这部电影。
在那部电影中,主角是一个坏人、一个罪犯,他犯下罪行是为了克服面前的障碍,为了活下去。
在那个时代,贫困、歧视和各种社会问题仍然很普遍,所以这种英雄形象是有某种合理性的。
但如今,我们很少在电影里看到这种「既严肃又勤勉」的罪犯了。
我觉得他有点像那部电影中的主角,所以我就拿这部电影来参考一下。
菅田将晖可能是第一次看《怒海沉尸》,这部电影对他非常有帮助,而且他完全理解了我的意图。
我只是和他说了我的大致计划,要求他在这个框架内自由发挥,他说「我明白了」,我觉得他把我的想法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创造了这个角色。
问:正如你之前提到的,这部电影中的主角吉井沉迷于从倒卖中获得的利润。
你的许多电影都在海外电影节上展映并且有海外发行,我想你应该能预期到一定的利润。
那么,您对电影行业中的利润和营销有何看法?
您会给想要拍电影的年轻人什么建议?
我认为利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冲突……黑泽清:如果你理解并遵循规则,并不一定意味着下一次就能成功。
我不知道这在日本是好事还是坏事,但电影所获得的利润很少会回馈给电影人。
即使有利润,它也可能被某些公司或其他人分走。
如果有利润,我们当然很高兴,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继续下一次的创作,但最好是能有一些好的东西能够推动下一部电影的制作。
在制作电影时,我通常不太关注利润的多少,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年轻人能从这一点开始他们的电影制作。
如果他们在某个时刻开始追求利润,那也无妨,但如果一开始就为了追逐利润而去拍电影,我认为那不会产生特别有趣的结果。
问:《云》今年代表日本角逐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并且也在威尼斯电影节和多伦多电影节上展映,你对于它在海外的反馈有什么感受?
你怎么看待奥斯卡提名?
黑泽清:至于奥斯卡奖,我并不觉得自己能够代表日本。
坦率来说,我不确定《云》是否是一个恰当的选择,难道没有其他合适的作品了吗?
我相信一定是日本方面有人选择了这部电影,但我拍过几部作品,它们稍微更严肃一些,聚焦的是人文主义或某些社会问题之类的内容,但那些电影从来没有被选中。
坦率来说,我曾感到焦虑,心里在想:「拍《云》这部电影是个好的想法吗?
毕竟它的结尾是人们在死去。
」老实说,我感到一种不安,或者说,更像是一种困惑。
我很惊讶地看到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观众们完全不同的反应,毕竟我之前也在海外展映过我的电影。
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但简单来说,在威尼斯,观众们真的像屏住呼吸一样看着电影。
现场非常安静,没有一个人离开,气氛非常凝重。
而在多伦多反应则相当有趣。
与其说有趣,不如说有些吓人,那种意外转折带来的笑点让人有些惊讶,放映过程其实很有意思,观众的反应也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
不过,大家都看到了最后,尤其是年轻人,因为结尾有一些精心设计的动作场面。
我相信年轻人应该在某种程度上享受去看这部电影,不管是对某个场景的反应还是笑点,他们都会觉得非常有趣,一直到最后,尤其是最后部分,一定会让他们觉得很刺激,观看的过程充满了兴奋感。
来源:https://cinemadailyus.com/pick-up/tiff-cloud-exclusive-interview-with-director-kiyoshi-kurosawa/
奶粉钱这么不够用的嘛看得莫名其妙女主勾引助手的时候以为是AV经典桥段男主的前老板为啥又杀妻儿又杀男主学长为啥要杀男主助手又为啥要帮男主杀人还磨磨唧唧逼逼赖赖赶紧动手省得我继续看下去了就这还代表日本角逐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不是吧不是吧电影标题Cloud应该改一下叫:不知所云出场了以后看到海报感觉自己像个智障浅浅感受一下这海报,跟电影里的是一个人吗??
吐槽不完了,像吃了屎一样。。。
"他人即地狱"是心理操纵大师黑泽清的最新惊悚片《云》的最好总结。
这次依旧极具风格且稳定得施展了光影魔法,讲一个莫名其妙的网络黄牛被围猎的故事。
导演的视听技巧实在成熟,在打光的色温稍稍变化间,在机器隆隆的白噪音被微微放大时,在镜头缓慢平摇的标志性运镜中,已不动声色地拿捏了惊悚效果。
像多年前的佳作《X圣治》那样,"将观众玩弄于股掌之间"。
然而本次剧本并非《X圣治》那种邪教故事,这个普通网络小倒爷变成一场网络围猎的目标这个设定,显得过于狗血和不现实了。
这也是豆瓣评分低的原因吧。
不过,个人认为故事是否具有现实可能性,从来都不应该做为艺术评判的标准。
就像大家现在都理解,画得像不像真的肯定不是当代绘画水准的评判标准一样。
作品的内容,形式和主旨能否自洽,成功得完成统一的具有美感的表达,才是那个标准。
当然,受众的感受也是个人性的。
每个人看到的内容形式,以及理解的主旨都不同,这种批评体系的去中心化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题外话。
在这个声称容纳多元道德灰度的现代社会,实际上却因为网络而散布着异常紧张的道德批判和压力。
无来由的戾气,张嘴就贴标签,站队从来双标,热点永远三秒。
你我亲身经历过的一次次匪夷所思,谁又能否认,现实从来比剧本更荒诞呢?
用荒诞的故事,恰恰表达了现实的真实。
本片给观众带来的是现代人真实的惊悚和虚无感。
因此,基于内容,形式和立意的自洽,我愿意认为这是一次很成功的创作。
不仅是导演作者风格的成功演绎,更是对当代语境的一次生动的感性剖析。
菅田将晖在本片的表演同样出色,沉着而不呆板,脱去日片常有的漫画中二模式,和本片的荒诞现实主义很搭。
黑泽清的《云》通过细腻的叙事与充满象征意味的镜头语言,深刻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离与自我迷失。
在影片中,吉井是一个依靠倒卖为生的普通人,生活看似渐入正轨,但他内心的空虚与对周围世界的冷漠却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他的存在感。
无论是上司、客户,还是女朋友,所有的关系对吉井来说都如同无意义的附加,他对他们的情感回应几乎为零。
每当他完成交易后,常常空洞地盯着电脑屏幕,陷入一场没有尽头的情感孤岛。
他的生活仿佛是一个无休止的循环,缺乏真正的交流与共鸣,人物之间的互动被孤立在机械化、表面化的社会框架中。
影片中的吉井与曾在东京混黑帮的小弟形成鲜明对比。
小弟渴望建立那种基于信任与情感的“传统”关系,他不惜一切努力去“拯救”吉井,但这种拯救显得极为冷漠与机械,充满了既没有真情实感的“任务感”。
他的小心翼翼与无动于衷,让人看到的是两代人、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和失落。
尽管他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他们的关系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建立真正的情感纽带。
小弟的“救赎”并不是真正的情感表达,而是某种过时价值的机械复兴,在现代社会中根本无法触及吉井内心的空白。
影片的结尾更是为这场情感的迷航和现代生存困境画上了沉痛的句号。
阳光倏然消失,随着车窗外出现的蓝底火烧云,吉井与小弟的命运仿佛在驶向“地狱”,而非驰骋于自由的世界。
那一抹蓝色与火烧云的组合,不仅是视觉上的压迫,更是内心空虚与社会疏离的深刻象征。
吉井与小弟的“逃离”并非意味着解脱,而是进入了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局,象征着当代人在充斥着消费主义与信息化的世界中,如何迷失自我,无法找到真正的情感归属。
通过这些细节,黑泽清揭示了现代人如何在消费至上的社会框架下丧失自我,情感与信任关系的崩塌,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空洞、机械。
电影的叙事与镜头构造呈现出一种冷静的后结构主义风格,借助简洁却深刻的情感描写,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哲学性思考——现代人究竟是在追寻自由,还是在逃避深层的孤独与无意义的生存?
《云》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吉井和他的小弟的故事,它更是对当代人如何在疏离与空虚中寻找意义的一种隐喻。
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极简主义的情感氛围,将现代社会中的情感荒漠与个体的精神困境呈现得淋漓尽致,使这部电影成为了一种深刻的存在主义反思。
以上内容由 AI 生成。
指令:请用文科黑话写一篇黑泽清《云》的影评。
豆瓣简介:依靠倒卖为生的吉井在工作即将步入正轨的时候,周围却发生了很多可疑的事情,这些事情将他至今为止的日常都破坏了。
我敲的剧情简述:吉井每次卖完东西都很空虚,空洞地盯着电脑屏幕,他不在乎任何人,不管是工作领导还是客户还是女朋友。
一切关系对他来说都是无谓的 add-on,他不伤害任何人,他会恐惧,有人的一切反应,却很难称得上是人。
帮助他的小弟,曾经在东京混黑帮,渴望建立几十年前非常普遍的信任关系,不惜使出所有力气,拯救吉井于危难,但很难说他拯救时有任何真情实感,全程冷面杀手般地出手。
电影的最后,阳光倏尔消失,伴着车窗外诡异的蓝底火烧云,吉井与小弟二人如同驶向 “地狱”,而非驰骋于自由的世界。
发现有不少评价是“莫名其妙”、“颠疯了”、“毫无逻辑”。
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首先,撇开养眼的光影和画面美学,前半段的恐怖悬疑氛围真的很到位。
几次让我吓到想快进,甚至特地去搜了导演的名字。
发现他执导过超级有名的《咒怨》系列,我瞬间就明白了——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在蓄积的这种不安的情绪。
至于后半段大家口中突然的“疯癫”、“莫名其妙”的部分,我倒觉得这正是影片最真实也最扎心的地方。
因为这样去人格化的荒诞,或许正是我们的现实。
特别是那些毫无逻辑的恶意和仇恨,不正是我们生活中的现实的某些场景吗?
尤其是在网络上——“线上道德弹性”让人们可以对陌生人展现深刻的仇恨和真实伤害,看上去是荒诞的,实则是可怕和稀松平常。
电影中中专前辈、工厂上司、网络上素不相识的人一起集结去讨伐男主的时候,真的很具象了:没有必要明确动机,没有心思彼此了解,但充满伤害。
不需要理由或了解全貌,就轻易站队、投射恶意。
而我们并非不知这种恶意的存在,但却常常选择忽略,直到它直接威胁到自身。
然后助手这个角色也让我深有感触,导演从头到尾都没有交代他的动机,他的帮助像是另一个方向表现了“站队文化”的具象化,有仇恨方就会有对立方,动机不必要。
我认为这就是「云」的恐怖之处:它没有隐喻,而是直接把这种日常的荒谬搬上了银幕。
你以为是在“云里雾里”过家家,其实它展现的就是我们所在的世界。
恶意的随意性和群体心理的盲目。
我从影片中感受到一种平静的激烈,一种荒诞的熟悉感。
四星半。
竟然比预期中好看。
开头半分钟就被吸引了。
没想到后半段竟然是这么发展的,简直把我嗑高潮了。
但其实前半段要更好,那种生活流,还有惊悚元素,以及人物行动机制和社会议题,都能够面面俱到,且有不错的水准是很难的。
只是后半段更符合我个人的品味,虽然恐怖元素不住,但是扭曲的男男之爱更叫我惊喜。
虽然这种处理更多的意义是概念性的,很难说不是讨巧和偷懒。
其实佐野出场时我就想,有必要找这么帅的演员吗?
而且长这么帅,就算头脑不怎么灵活,也不至于在东京待不下去啊。
没想到后续竟然还有这样一段发展(其实找个丑点的演员从各方面考虑都是更合理的)。
后半段的契约之爱,把它看作男主死前的最终幻想反而更接近现实。
硬要把佐野的行为合理化的话,他可能就是单方面地在玩一种类似恶灵和主人的契约游戏,等他厌倦了,这位让他舍身追随的主人,最终也不过是一盘精心饲养的食物而已。
人畜无害的外表下,跳动着的是一颗扭曲阴暗的恶魔心脏。
黑泽清其实是非常钟爱甚至沉迷于这一偏中二式的人物设定,可追溯至《藏尸楼》里西岛秀俊的那一角色。
年度神作!!
非常脱俗。
本人观影心路历程:①一开始:不安です。
来自日常的恐怖?
闪灵style?
苏打淡淡的死感很到位。
⬇️②卖个假货而已,有必要吗?
小题大做…日本平台保障这么差的吗?
以及嗅到某种大男子主义 …对女性的累赘感描述,有种令人生厌的附属感…频频翻白眼。
⬇️③但当你熬过那一段,如梦似幻地到达临界值之后,你会幡然顿悟!
突然就能get到everything了!
影院大家也从黑人问号的沉默到全场接连的爆鸣声,笑。
心态发生转变后(绝不能按日常思路来思考,不能认真!
要的就是那种不过脑子的爽感)具体来说那种心境be like:“不想上班,辞职”“我辞职了,老板看我不爽,于是他想要一枪嘣了我”“我的朋友他瞧不起我,我一定要杀了他”“你有朋友了?
”(“不,他只是我的助手”)“你把我的产品便宜收走高价倒卖,我不开心,我也要杀了你”…(#精神状态演我)嗯,就是这么梦核。
有种小男孩打游戏的童真与爽感:在游戏里我是开了挂的大英雄,怎样都不会死,但所有敌人都不得善终。
这样来看,前面严肃做作的铺垫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这种反差感让后面的放飞显得格外抽象好笑。
⬇️④最后再次回归日常:归来依旧是带货大王!
天啊!
太接地气了!
谁来拯救我💩一样的笑点,另类喜剧🈶️!
大概,真正的喜剧演员本人都是不笑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最是难崩。
还有最后的中二背景…太贴了!
总之…神作!!
史诗级的观影体验!
日影展@大光明
日本恐怖片大师黑泽清在2024年推出两长一短三部作品,集中表达了他对当下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钟声》(2024),45分钟短片,故事主要发生在一间烹饪学校内,电影从一个学员的自杀开始,展示一系列日常状态下突如其来的杀戮和暴力。
导演在有限的时长和空间里展现了出色的把控能力,对光影和声音的运用出神入化。
《蛇之道》(2024)是翻拍自己的旧作,背景由日本改到法国,女主为被绑架杀害的孩子复仇,逐一杀掉绑架集团及其帮凶,影片有大量枪杀场面。
《云》(2024)是分量最重的一部。
主角是依靠倒卖为生的网络二手贩子吉井良介(菅田将晖 饰),他并不满意自己的正式工作,为了维持生计,他使劲浑身解数从倒卖链条上下游的各类人士中谋取利益。
电影前半部展示了吉井良介如何失败地处理所有的人际关系。
收货时粗暴无礼激怒卖货大叔,社长泷本(荒川良良 饰)坚持要提拔他做管理干部但并不领情,女友秋子(古川琴音 饰)想回老家不想工作他不置可否,学长村冈(冈山天音 饰)反复拉他投资做二手交易网站被不断拒绝,而他为了利益最大化售卖假货被发现后在网上激起众怒,甚至有网友开始人肉他、威胁杀掉他。
为了摆脱眼前的纷扰,吉井带着秋子在偏远处租了新房,开始独自拓展二手生意,并雇佣了本地青年佐野(奥平大兼 饰)做助手。
电影经常展示吉井良介全神贯注盯着闪烁的屏幕,网络、数字、交易和小而确定的成就感像一张紧密的网把他罩住,这种痴迷让他开始怀疑身边人,为了防止佐野取而代之他选择把佐野开除了。
危机早已开始,房子周围不断有神秘身影出现,并最终变成光天化日之下的破门而入,愤懑的卖货大叔,被无视的社长,被拒绝的学长,素不相识的二手贩子,二手假货的受害者,组成了“复仇者联盟”,一起把枪口指向吉井良介,女友秋子也企图趁火打劫,吉井良介面对的是真正的众叛亲离。
黑泽清的大部分恐怖片都没有所谓的“鬼”,人心比鬼更可怕,他擅长利用日常环境制造张力,渲染氛围,让角色生活在危机四伏又无处可逃的绝境当中。
《云》中有一场戏非常典型,吉井和秋子在公交上欣喜地查看新房照片,镜头缓缓平移,二人身后的模糊光影突然变成一副人形站了起来,吓坏了主角。
导演利用摄影、光影和公交车结构,调度出一场出人意料但又符合现实逻辑的惊悚段落,而且暗示了主角的生活一直被不明人士暗中观察,增加了压迫感。
二人搬入新居后,导演同样出色地利用玻璃窗和人影营造了强烈的不安感。
影片后三分之一突然转向了“枪战片”,令很多影迷不解,类型上的不彻底和剧情的迷幻走向导致了本片的口碑很差。
“复仇者联盟”绑架走吉井良介勒索财物,被赶走的佐野其实是真正关心吉井良介的人,他向自己曾经的“组织”求助,并带着武器独闯虎穴,一番枪林弹雨后,成功救出吉井良介,两人联手把绑架团伙诛杀干净,包括秋子。
这些普通人为何会成为绑匪?
影片的细节多多少少透露出他们的心路历程,泷本社长涉嫌杀孩妻子女儿已经是在逃嫌疑人,落魄的二手贩子生活窘迫还屡遭顾客殴打,年轻受害者因假货父母断绝关系、女友自杀,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满腔怒火一触即发,吉井良介就是这个导火索。
吉井良介一开始也只是兼职做二手买卖补贴生活,但逐渐心灵扭曲成为唯利是图、制假贩假的无良商人。
底层互斗是条莫比乌斯环,没有人能走出去,笼罩在他们身上的是阶层分化、经济下行的日本社会,是网络化、原子化的现代都市,是对暴力无感对欲望失控的本能世界。
《钟声》《蛇之道》的底色都是如此,这是黑泽清最核心的恐惧。
对网络的担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被影视文艺作品反复讲述,黑泽清这次选择了更具象的网络二手平台,用二手产业相关人物铺展剧情,大概不是理想的选择,剧中人物如何陷入困境濒临崩溃与这条产业链所蓄积的恶的能量的关系并不十分令人信服,结尾平铺直叙的枪战戏也并不吸引人,黑泽清对当下的批判搁浅在松散的故事和悬浮的想象中,反倒不如更寓言更抽象的《钟声》。
黑泽清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社会中弥漫的戾气会随时变成凶器,无差别的加害人随时袭向无差别的受害人,传统认知中对恶的界定已经失效,恶不再是面目狰狞的畸形实体,它如影随形,润物无声。
云,飘忽不定,弥漫无际,像空中翻滚的钟声。
丧钟为谁而鸣。
如果说黑泽清用一集《钟声》(チャイム,2024)向世人骄傲地宣称自己的恐惧美学在处于影视新时代的当下依旧具备骇人的功力,那么同年与人气演员菅田将晖合作的《云》(Cloud クラウド,2024)则证明了这位已年近古稀的老人家,确实是有点可贵的活力和抽象劲在自己的脑子里。
钟声 (チャイム , 2024)
云 (Cloud クラウド , 2024)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不论黑泽清苦心经营的整个故事喜欢与否,作为一部预设的类型电影,《云》的评价结果都是毫无疑问的「不合格」。
因为黑泽清从始至终根本就没有往《云》本该面向的剧情思路去探讨,这就导致了影片屡次往意外甚至奇异的路径展开,这也是许多人愿意停留至影片的最后,看看一个倒卖分子到底该如何收场,但我相信最后如愿以偿者绝对寥寥无几。
毕竟《云》的存在简直就是一个「异端」,仿佛它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出于对观众无止境的嘲弄,一如玩世不恭的“先锋影像”,这不禁令我回忆起前年《河边的错误》,也是通过屡次秩序的搭建与自毁,去破坏观众的设想,但最后烧尽了河堤、烧尽了银幕与放映机,却也冲不出电影符号预设的残像。
而黑泽清以往对于符号的运用更为大胆与纯熟,往往恰是生活要素的摘取,便是一阵直指心扉的真切恐惧,这或许便是二者的差异所在。
河边的错误 (2023)所以比起类型电影,黑泽清的这次尝试倒更像是类似大卫·布朗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当网络上的戾气仇恨具象至人间,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
在这番命题之下,像是要打一个绝妙的配合,黑泽清还要更上一层台阶,将故事的主角设定为一个语焉不详的谜一样的邋遢胡男人,我承认这样主角特征早已是黑泽清先生水印般的存在。
主人公吉井凉介全程都小心谨慎且待人接物都秉持着冷静的原则,但面对接踵而至的异样,他的内心必然存在着疑惧与动摇。
故事的开篇无疑是隐喻十足且引人入胜的,寥寥几个镜头便完整展现一个倒卖犯罪分子的运作方式。
并且通过死老鼠、钢丝、投掷石头等一系列逐渐侵入的迹象将主角入局的形势摆明。
此外,对于凉介周遭环境的刻画黑泽清也尽力在有限的时长做到入木三分的表现。
原本居家环境的逼仄、工厂流水线的冷峻、小屋的与世隔绝。
仿佛与现实相互贴近,但在层层滤镜和言语透露的压迫之下,一种潜意识保存的“疯狂”如云烟一般显现,将其中的所有人团团包围。
目前为止,都很「黑泽明」。
云 (Cloud クラウド , 2024)然而,当视角从凉介的视角抽离而转向大众的部分时,整部电影本应呈现的结果彻底变样。
原本属于「蜜獾」小心翼翼揣测外界的心理恐惧影像彻彻底底沦为岛国民众“集体发疯”的宣泄口,简单来说,就是“演都不演了”。
本以为是一场敌暗我明的现实版《钟声》,结果到头来居然是一群替天行道(精神失常的)绿林好汉在深山老林里上演一出《子弹列车》(Bullet Train,2022)的疯癫戏码。
原本严肃的剧情彻底脱轨,在荒谬的路径一刻不停地向着最烂俗的终点驶去。
子弹列车 (Bullet Train , 2022)虽然黑泽清确实是一个把玩人性「非理性」的一面的老手,但是我相信任何人面对后半段一连串的脱线剧情都会像菅田将晖一样处于“算了,就这样吧”的摆烂状态。
毕竟好像在影片之中,犯罪似乎就像是往复的日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但最后总要为一些冥冥之中命定的东西让步,至于其他东西,都是浮云。
话已至此,也懒得去为主任、老同学、受害者等人的行为作合乎情理的分析了,毕竟黑泽清的魅力恰恰在于那些未诉之事。
我们只要知道他这次动作戏拍得心满意足,而且(似乎)没有与当下时代彻底脱节,这也就够了。
可能网购这件事对于许多老人家来说,确实是通往地狱的大门吧......
云 (Cloud クラウド , 2024)评分:2+/5影名:《云》(2024)
《CLOUD》 是我们在京都观赏的五部电影里最惊喜,最享受,最痛快的。
作为一部电影,它极致发挥了电影的魔幻特性,让人看完直呼“这才是电影啊”!
菅田将晖突破原本干净的青年气,热血的少年气,演绎了一个似乎平庸又难以想象的恶人。
黑泽清作为国际知名的日本电影导演,在惊悚和恐怖的电影类型上,将文艺和艺术电影的主题融入其中,走出了一条作者之路。
在“拍摄一部娱乐化的电影”的冲动下,黑泽清完成了《CLOUD》,但万万没想到,这部娱乐电影,全员恶人,黑暗到底,结局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74a9a7a0ed328720a65419d
■ 主播杨老师实验性的人生·■ Cover art 中作品CLOUD 电影海报·■ Song ListAlexandros - Boy Fearless·■ 延伸内容cloud电影官网https://cloud-movie.com/cloud 豆瓣页面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6772767/·■ sns感谢你的收听!
关于节目和主播的动态,欢迎关注我们的社交号:「一画一话」微博「一画一话」豆瓣杨老师微博另一位主播微博Instagram上也可以找到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在你常用的平台留下好评,将节目分享给你的朋友。
·■ 进入听友群添加小助手微信号:tvtproject·■ 付费订阅patreon 订阅爱发电 订阅·■ say hiinfo(at)theviewtalk.com
6th HIIFF,全力过家家,好奇所有主创怎么能对这样一个剧本和主题如此地信服?
生硬搞笑,黑泽清怎么总是喜欢把惊悚片往喜剧片方向拍,人物都服务于文本,使得逻辑性格外差。
东子说这是一部硬核INCEL片,我说这是超级英雄讽刺喜剧
这是什么情景剧??? 导演·真·人才 把这群长得好像又那么丑cry演技被吹嘘和后台咖的人聚在一块
刚在日本新片展看黑泽清《云》。电影讲述日本互联网倒爷吉井在工作即将步入正轨的时候,发现自己周围出现了很多可疑的事,渐渐倾入他的生活。原来,在他那里买到假货的顾客、被他压价的生产者、生意远不如他的同行登一系列被他伤害过的人在互联网上发现彼此,最终自发组织起一个线下的复仇者同好会,准备一起惩戒那个伤害他们的人,吉井……电影放映完毕,在厕所门口排队,掏出手机打算去微博上看一下军迷圈关于六代机有什么新消息。突然听到排我旁边的人跟他朋友说:“飞羽社发视频了,飞羽社!”。瞬间想起我爸我妈看《午夜凶铃》的经历。看完电影后那晚凌晨四点,家里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爸妈都吓了一跳,我妈不敢接。我爸壮着胆子接了以后发现是烂酒鬼拨错电话[捂脸]。妈呀,这是什么会代际传播的超级元文本吗?
离谱,太离谱了,心疼我的钱
哈哈哈哈哈哈哈!后面疯起来了觉得黑泽清好厉害甚至有点儿可爱是怎么回事!
【香港亚洲电影节】3.5星。黑泽清重回类型混搭实验的巅峰时期。从前半部的现实批判,突兀转向后半部的动作枪战,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敲击出现代社会愈加深重的病症。“云”的双重指向(互联网云端、像云一样聚集的网民戾气)相当耐人寻味,导演在《回路》问世的20多年后,再次警惕世人互联网潜在的负面性:它可改变现代人的沟通模式、造成心理情绪波动,甚至引发不可预料的集体狂躁症。导演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尽情实验,仍不忘社会批判讽喻,在惊悚与欢笑的交杂之间,留下了这个时代的一张张快照,其中最侧目的莫过于无法阻挡的堕落人性。
意味不明的杀戮,总之就是杀杀杀杀杀
氛围太厉害了
连着两天看打棍出箱。
~
云端网络侵蚀现实和人性的理性逻辑,这一核心潜语化作这样一套故事和拍法,变滑稽了。
表演和调度都非常扎实。黑泽清自己写的人物都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他自己对社会思考的“集合体”。不过“社会边缘人”这一题材,黑泽拍这么多也终于有用枪的了,未来再极端会不会就要有“食人”的了
2.5 笑死 什么跟什么 我只能说 哥你确实填补了从哈内克到昆汀之间的空白(可以但真是完完全全没必要
3.0。1.当成商业类型片显然模糊掉黑泽清一以贯之的现代性-人的异化的表达。结尾的枪战戏其实是菅田将晖内心阴暗面的反扑,被导演拍成一出拙劣的枪战。2.前半段用配乐、打光、突如其来的声响制造完全源自日常生活的惊悚感,从最初的陌生化转变成最终的习以为常。
8.1 资本主义网络时代几种语境的交叠。联想到《美丽新湾计划》,从工厂里来,建立自己的“工厂”,最终又不免回到工厂里去,企图在系统之外的人物走入另一种更加危险的“虚拟现实”系统,并无可避免地进入某种历史回魂和当代乱象交叠的游戏世界中去。吉井作为一个“现代的平庸坏蛋”,在几种叙事之间“散步”,可以作为对某种经典西部电影的重温,可以是对二战题材的再次触及,也可以回到《圣治》式的当代社会精神信仰教义的讨论中。黑泽清如今并不像滨口那样在每部作品中竭尽全力思索深度,而越发松弛、幽默与随机,持续地在他更当下的语境中偶尔拜访他关心的母题中去,并在愈发脱离现实的类型语法中挑战传统规则。
.5
浪费好题材
虽然知道这么拍是他的风格,里面角色状态的变化也有一定铺垫和道理,但是还是被这场观众的笑死带着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