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翔的《大丈夫》是拖到了今年才看的,当时感觉还是真是不错,至少整个的布局是非常精到,而且一个个的小细节上把握得很到位,不经意的时候,已经影响了整个电影的动向。
今年推出了《大丈夫2》,当时一看导演不是怪鸡,我就已经在心里打了个折扣,看导演的名字,非常陌生,专门去查了下,发现还是为比较有名的电视导演,导过《一号法庭》、《笑看风云》等,至少应该不会太失水准。
看完了。
比不上第一集是肯定的,不过这样的比较也没意思。
至少这一部也很有趣,虽然这样的有趣和第一部差了个档次。
比如戏仿。
第一部戏仿的是《无间道》,但这不是情节上和某些场景上的追风,它有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剧情,但在大相径庭的情节推进中,却设置出了和《无间道》类似的语境,它的煞有介事让本来的阴郁和压抑瞬间得到消解。
即便是一些具体场景的相似,比如开头,同样是曾志伟的“路怎么走”,用在这里,也一样恰到好处——即使观众没有看过《无间道》,也会为之莞尔。
而那段水枪打相机的段落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再看第二部,虽然跟王晶同学的很多电影比,戏仿得还是比较聪明的,但问题在于,这只是为了商业考虑,每个类似的场景出现的时候,几乎就明白的告诉你,我是在学谁谁谁,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情节,还常常游走于主线之外,完全为了玩。
第二部主要沿袭对象是《黑社会》、《以和为贵》、《杀破狼》,如果说模仿《黑社会》的开头字幕还是很有点意思,那么第一个场景就太没意思了,喝茶选话事人这个著名的桥段完全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戏仿,跟后面的整个故事几乎没有关系,虽然这里面的麻将、视频电话都做得有趣,但也只是增加叙事中间的奇观。
虽然前面说到的水枪打相机也有这样的味道,但和叙事还是结合得比较紧。
好在观众也不会要求太多,开头乐呵一下,也就过去了。
但后面模仿《杀破狼》的砸瓶子段落,就像一个人要说笑话,还没开口自己先笑了,刚刚渲染出来一点气氛——虽然大家都知道是为下一步的情绪高潮做准备,但气氛还没上去,就已经落入搞笑的窠臼,哪怕为了“笑”果,也应该再憋一会儿。
从上面这点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了,2跟1比最大的不足就是,它的结构太松散了。
1里面那群男人的计划,严密、高效,当煞有介事到了一定高度,就成了风格。
而2呢,只是相把1的事儿颠倒个位置说一下,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路子该怎么走,看的时候,感觉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情节的堆砌,而不是整一,不过它比平庸作品好一点的地方就是,无论什么情节,单个提出来,它都能做得尚可自圆其说,并且多少会闪出一些亮点,比如原子蕙的转变过程,用一个车门袋中的破碎的安全套包装纸作为转砺点,非常自然,只是可惜,这样能够有铺垫的设计,实在太少了。
如果要给2找优点,有没有呢?
当然是有的。
虽然2的结尾说是曾志伟作品,但其实从毛舜君参与了影片的表演、编剧和监制工作来看,恐怕她才对影片的监控权更大,或许因为如此,影片中有不少有点意思的台词——传着女权外衣的男性话语(这个下面再说)。
像开始聚餐时候,不断在扎堆的男人们和女人们之间转换的镜头,虽然显得有点冗长,但将很多男女在相同看法上的性别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片中最好的一段台词。
至于作为全片片眼的那句“女人不滚,男人不紧”(滚大概是粤语鬼混的意思,用粤语说这句话非常压韵),也算勉强的精到。
看起来,1是2的反拨,但实际上,两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相差非常远。
有位朋友说怪鸡喜欢在电影中表达一种怀旧的意味,我想这样的总结是很有道理的,《买凶拍人》是萧条时代的怀旧,《AV》是对青春热情的怀旧,《伊莎贝拉》是对澳门这个地方夹杂着父性情怀的怀旧(看俄罗斯电影《小偷》也会有类似的感觉),而《大丈夫》,诸位还记得那段大家开着车如数家珍地介绍旁边的娱乐场所,以及梁家辉扮演的九叔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为某个夜总会的关门而伤感的段落吗?
还有结尾那个360度的拥吻,呵呵,其实,还是在怀旧的。
至于主题,彭其实是用种非常戏谑的语调来说的,语调戏谑不等于说的话就戏谑,其实,很严肃,而且很现实,从安排其中的那场曼联和阿森纳踢平的比赛,就可以看出点彭的意思,实际上,这个是一个过程,无法摆脱的过程,彭只是冷眼看着,将这些事实夸张出来,他无意去讽刺挖苦任何人,甚至还带着同情,无论是同情苦恼的丈夫还是伤心的妻子,夸张是为了“笑”果,笑完之后,他还能让这些沉淀下来,让你品尝到点苦涩和他的温情。
可以这么说吧,这其实是一部复调的电影,搀杂着他自己的怀旧情感和一贯的戏谑说事,如果谁有心,可以细细分析。
如果说1还能从类型片中超脱那么一点,2就完全是一部类型片了。
几乎明显的一部分搞笑一部分说教,大家任务分明。
等玩累了,就开始讲讲道理,苦口婆心,遇到神经不那么大条的,刺激出眼泪也未为可知。
从这个角度讲,1的味道是很香港的,而且是很长时间没有遇到过的那种港片的味道,而2怎么都让我觉得很韩片,特别是后来的煽情,呕吐是直接学习《色即是空》以及某个张娜拉演的情景喜剧。
有点让我不舒服的,是2的伪女性话语。
1反正就是男性话语,不做任何遮掩,但他的话语表现到了最后,还能体现出一种对女性的尊重和欣赏——当然,也是男性角度的。
但2,看主题仿佛是女性话语了,可看看这片眼“女人不滚,男人不紧”,导演同学(或者说制片方,反正是影片意识形态的主导者)的良苦用心才体现出来。
他(看名字我不知道导演的性别)是反对男人的出去鬼混,但并不代表他认可女性的自由,他所认可的价值观是主流的,家庭和睦型的,而这一套价值观本身就是建立在男权社会的基础上的,所以,所谓的中立,其实只是不那么偏斜而已。
当然,就类型片来说,它的目的,应该是达到,反正没有哪个花心男人看完这部电影会真的收手。
所以,我本来觉得拍到曾志伟的车回来,就足够了,因为那样的结尾已经很抒情了,但最后还是没忘记加上那样的戏谑,看起来,和怪鸡的结尾有点像,但实际上,少了应有的气质,只是沦为搞笑了。
ps:发现自己看电影也开始冷漠麻木了,但是不冷漠麻木又能怎样,只是这样能让我看得更清楚点。
虽然,看到2的某一段,花心的我还是叹了口气。
彭浩翔:黑色狂想曲 题记:要想出震惊别人的主意,然后不惜一切代价地将之呈现在他人面前。
——彭浩翔对于那些曾经存在于年轻时代的梦,多么瑰丽多么荒诞,却总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藏匿,久了,旧了,才成为一辈子的铭记。
而今正在经历的梦,就算有些难以启齿,是否也被现实一点点无奈地磨碎,一点点穿上伪装的皮衣?
但对于梦,我们究竟放弃了什么?
不,不可能放弃,因为我们不会没有秘密。
于是,有个人从浩瀚的大片中蹦了出来,像个石猴一样野性与洒脱,他做我们可能想过却没做过的事,他那么轻盈、幽默却也那般深沉,那般酷酷地站在一旁,看这我们面对他的影片抓狂的表情。
他,他的名字叫做:彭浩翔。
一、向来面对幽默剧我都会有心跳加速的快感,嗅到后现代荒诞气息更会抓狂、喊叫、面部充血大有醉酒的模样。
虽然许多人都喜欢带些小资伤感的调子,我也喜欢搞深沉,但这种调却不能当饭吃。
商业片一般是正餐,文艺片是甜品,甜品多了容易腻,那就让我们来喝点红酒,就在我们将《七剑》与《神话》的视觉冲击,《2046》的感伤搁浅在内心的某个角落开始消化之后。
我们曾是看着周星驰作品成长的一代人。
周式堪称经典的无厘头幽默不知迷倒过多少观众,可以说他造就了一代幽默电影的神话,对于周式幽默正向好莱坞向世界化方向挺进的努力,周迷们除了颇感欣慰,也还不断在别人的电影里寻找新的幽默诠释方式。
而冯小刚作为喜剧片、贺岁片资深导演,早已将冯式风格传播到人民大众的视野当中。
在周式与冯式的大众humor之后,还有个“小众”导演彭浩翔探出了他英俊的脑袋。
彭浩翔是个相当性格(周式冯式都有相当个性,但不代表其性格)的导演,他的humor不似周式的降低自己娱乐大众,也不似冯式那在影片中玩语言游戏、颇具王朔小说的风格。
彭式影片的性格即他自身性格,彭式影片的风格即他的小说风格。
作为一个作家,他具备了语言个性与震撼力;作为一个编剧,他又具备讲故事和想点子的才能,而当他开始成为导演时,他脑袋里的故事和新鲜玩意儿更是如火山喷发,演员和外部一切条件都不过是道具,自由他尽情摆弄,摆弄出令人诧异、惊奇的东西来。
甚至他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看过彭浩翔专栏的人应该很熟悉他在“九九九离奇三凶手”游戏中表演的“川端康成式死亡演出”,以及各种吓唬别人的把戏,看他在专栏中自若的语气,惟恐别人不知其妙语“白头人送黑头人机”之经典损人典故。
二他的老师詹瑞文曾对他说:“我看到你最有神采的状态,就是你想到办法去捉弄、戏谑和吓唬其他同学的时候。
”而我们看到他最有神采的电影,就是想尽各种有趣的办法做一件残忍或严肃的事情,而这件事要越残忍,越看似严肃,越荒诞才能越显示其精髓。
他2001年所执导的第一部作品剧情长篇《买凶拍人》便是这一性格、神采的最精彩的反映。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杀手的买家会有这么变态的想法——“我不仅是要他死,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死的过程。
”于是就有了“杀手导演二人组”的源头。
它以极为黑色狂想的风格,戏剧甚至喜剧性地调度了人性中深藏的疯狂。
而他的电影实现了这“不可能中的可能”,真正得到宣泄并欣赏到其“创造性艺术”的快感,令人在笑翻后狂敲地板大赞。
甚至在观看了影片之后,还特意去翻看影片中为杀手拍摄的导演所拍摄的“杀人过程合辑”,单独拿出来欣赏,亦是相当震撼人心的电影艺术。
呵,不知现实杀手或买家看了他的电影,会不会也如此效仿呢?
戏谑是种手段。
如果有个人能以本色导演生活中的戏谑并将它带入影片中,将戏谑的本质升华到严肃而深刻的主题,将之演变为一种深刻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段,那么这个人是个很酷的导演,他的影片折射了他的酷。
在此之后拍摄的《大丈夫》《公主复仇记》《AV女郎·青春梦工场》三部长片,也无不闪烁着黑色幽默的戏谑神采。
特别是《公主复仇记》一片从内容和手法上相当精湛地体现出导演戏谑人的本事:一男欺负一女,两女欺负一男,两个女人相互欺负——更准确得说是彭导第一部以女人为拍摄目标的极为细腻的影片,以相同场景揭秘重现的方式让人顿然醒悟——不论怎么游戏别人,自己依然也是被游戏者,“世界上没有王子也没有公主,只有自以为是王子的王八蛋和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幽默现实且深刻。
三说到香港黑帮动作影片,那是有着相当的历史了。
从上个世纪《英雄本色》、《古惑仔》到本世纪初的《无间道》、《黑社会》,表现方式不断在变化,出过许多堪称经典的作品。
但不论怎么变,黑帮的那种氛围和特点依旧,形成黑帮电影的特色。
黑帮电影不外乎“二虎相斗”、“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或是“猫和老鼠”。
再让双方搞些卧底,这都是些基本要素。
当曾志伟、陈小春、杜汶泽和贾宗超4人着黑色西装而现、手上动作干净而利索、面色冷酷沉重、说话表情豪情万丈、江湖义气奋发的时候,经验上俨然又是一部香港黑帮动作片。
可这回的“猫捉老鼠”所填充的内容却不是警察与黑帮,而是妻子们与丈夫们。
于是《大丈夫》便以丈夫们偷情与妻子们反偷情展开了相当精彩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偷情与捉奸本是秘密一档,且是相当引人“偷窥”的事件。
而在影片中却被上升成为一种相当义气的革命与斗争。
从道德上看,偷情本身是因被指责的,可当它被上升到另一层次时,又无法以正常的道德去看待它,导演的手段直接消解了一般观念,从而直接引导观众进入他创意拼贴与狂想的世界当中。
黑帮电影很讲求 “义”,不仅是兄弟朋友间的义,还有“为共同利益、生死与共”。
梁家辉饰演的九哥,曾为掩护其他四人逃避老婆们“追杀”,自己声称包了那一屋子的小姐,终被他老婆关在家里好多年,当四人探望他时,梁已白发苍苍,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只有一男菲佣照顾他的饮食。
俨然是蹲监狱,在为自己的兄弟出生入死,一派大丈夫摸样。
你能很深刻体验到这种“义”,却因实实在在地落在出去“滚”的小事上,让你啼笑皆非,这就是导演要的效果。
在表现黑帮动作时也不赖,无论什么到手是枪,水龙头和照相机“拍杀”的方式和枪杀战没什么区别,由于新鲜,反而更具有搞笑意味。
“抢战”中在转换的慢镜和剧中人夸张的神态中,似乎我们看到了笑着向吴宇森致敬的影子。
彭浩翔因这部影片,赢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导演奖。
四彭浩翔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各种吸引眼球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想法和目的。
恋人心中都有一首诗,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梦中和AV女郎亲密接触。
青春之梦,敢想不敢做,但彭浩翔直接就把我们心中的梦残酷地搬上了电影屏幕上,不留余地,令人不得不偷偷抬头瞻仰一番。
一场青春之梦——学生假装电影导演骗日本AV女优来港拍AV。
这梦实现了,就成黑色了,他的影片毫不懈怠地洞察现实本质,但这洞察的过程却是相当宽容和温暖。
梦醒了,孩子们也便成长了;而自筹资金装作是电影公司、假装导演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有好些后现代的、大胆的想法,比如为了筹集拍摄AV片的资金,几个人进行“青少年自雇计划贷款”,想出一些颇为新鲜的念头。
你咋一听觉得相当有趣,可一想,又会觉得真有那么几分道理,为编剧能想出个这些恶搞的主意而笑得合不拢嘴。
他给人的惊喜不仅仅是过程,或许因为他还是个写小说的高手,所以在他的电影里往往看不见“虎头蛇尾”的结局,精彩之处,尽在峰回路转中。
每次一看彭浩翔的片,都有着十分的期待,因为你不知道这一次他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和狂想,更不知道又会有些什么戏谑的花招。
许是有所偏爱吧,因为他值得偏爱,他用影象所演奏的系列黑色狂想曲,丰富着我们的神经与灵感。
2005-11-24http://blog.sina.com.cn/u/56b0fbd601000aii
彭浩翔的作品,向来充斥着很多黑色幽默。
最喜欢他的《买凶拍人》,实在很有意思。
今天看了他这部2003年的作品,极尽调侃之事。
金培达的配乐真是好玩极了,时常让我有看黑帮片的错觉。
特别是曾志伟带来的气场,会不自觉想到《无间道》。
可是谁知道表现得这么郑重其事,营造出生离死别那样悲壮的气氛,要讲述的却会是这样的故事。
忽然脑子里想到了“混搭”,而且让人更兴奋的是,虽然看着很不搭调,不过还是有很戏剧化的效果。
彭导演真是恶搞,里面的一个太太的名字竟然叫绮贞,当时听到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难道他也喜欢老师?
呵呵,片子挺好玩,不过不是很喜欢。
总觉得很多东西表达的很含糊,故事的主线和架构也不是自己喜欢的那种类型。
不过无聊的小朋友特别是小男生可以看一看。
也许会有很多启发哦
电影很精彩,乍一看以为只是油腻老男人的低俗恶趣味,其实不然。
就像《金瓶梅》一样,空结情色。
故事讲的是四个已婚男人结伴偷腥,并与其太太捉奸团斗智斗勇的故事。
本片的一大亮点在于,大量借用古惑仔电影的情节,或许可以说是对这类电影的“戏仿”。
个人认为,这里通过戏仿不是对这类电影的致敬,而是嘲讽与批判,这也是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
对于偷腥,无可非议是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批判的行为。
而古惑仔电影里的黑社会,本身也是如此。
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类电影的大热,引来了不少热血少年的推崇与模仿。
往往是通过兄弟义气、热血江湖等等元素的包装,掩盖了电影背后本身不适宜的价值观。
而本片也套用了这些华丽的包装,只是把被内核的黑道换成了偷腥,因而造成了看本片时的荒谬与尴尬。
这种荒谬是古惑仔电影本身的荒谬,尴尬也是那群狂热于古惑仔电影的青年的尴尬。
而本片只是把古惑仔电影的这层不合理揭示出来了而已。
有影评已经指出,电影里一直提到耿耿于怀的五年前(97年)背后暗示的zz事件,这样一来,故事的内涵似乎更有意思了。
要想出震惊别人的主意,然后不惜一切代价地将之呈现在他人面前。
——彭浩翔一如 悬崖之上与追虎擒龙的底牌 共产党可以不顾自己一双幼儿流浪干革命 黑社会老大的阿卡流斯脚跟却是为了家人斗狠背叛搏命 从 春娇与志明开始 就喜欢上了他 彭浩翔 一位从小就爱电影的偏颇人活了这么久 把人性人间喜剧悲剧看透 就问片中演员:拍这样的电影 你们不笑场 好功夫[捂脸][天啊]节日 会看平日不舍得多看的文字 电影 也会看这样从头笑到尾 想象力与现实 神马统一“杰作”[捂脸][呲牙][偷笑]港影难道就是针对大陆一本正经的血统才有的灵感吗?
[撇嘴]老谋子 下次咱人性点 爹娘不可以一块闹革命 不舍昼夜 没有人性推荐大丈夫 笑抽的节奏 做男人不易 且行且珍惜[呲牙][捂脸]
終於睇完彭浩翔所有作品...由買兇拍人.av.公主復仇記.出埃及記.破事兒.伊莎貝拉.到最後我先揀呢出嘢嚟睇.彭浩翔啲嘢睇咗會上癮.1切劇情都好荒謬.但係就係可以表達到佢想表達嘅嘢.聽唔明廣東話嘅人睇簡直係暴殄天物.咁有趣嘅嘢...點可以隨隨便便翻譯成普通話咧.
我最近越来越觉得,一个会“玩”的艺术家一定是个好的艺术家——说穿了,艺术不就应该让人愉悦吗?
虽然我至今看到的彭浩翔的所有电影都只是在玩同样的路数,但毕竟只是了三部,还没到厌倦的地步。
而这三部电影实在太对如今年轻人的胃口了!
在这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开放更流动、实质上每个人的生活空间却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封闭的时代里,年轻人们丰沛的想象力和生活激情在乱七八糟的信息轰炸下到哪里去发泄呢?
磕药有害身心健康,滥交损人不利己,写书到头来一堆剽窃,好不容易唱个歌吧,居然整出来一个超—级—女—声!
好吧,既然这些都不行,还能如何聂,只能自娱自乐了。
彭浩翔生动地用摄像机告诉了我们新时代年轻导演是怎么自娱自乐的:面对池塘,我们要高唱“大海啊大海”;面对假山,我们要长歌“泰山其岩岩”;面对行色匆匆从地铁里涌出的人群,我们要退据墙角按剑观望,因为“各路好汉均已到场,这里马上就要举行武林英雄大会”了!
我这样说决没有骂彭浩翔是疯子的意思,事实上我们平时就是这样做的——部分是周星驰的功劳,部分是日本卡通的功劳。
就拿暗战男女来讲,它的基调就是严肃。
《买凶拍人》实践的是马丁·斯科塞斯的艺术理念,《AV》是向70年代香港有志一代的致敬,而《大丈夫之暗战男女》简直就是抗战主旋律电影。
谁说偷情只是休闲娱乐?
那就是一场战争。
九叔为了掩护战友撤离,独自留下来与敌人周旋,最后被丧心病狂的敌人惨无人道地关进与世隔绝的监狱,连色情杂志和艳情片都不许看,不让接触最新的革命进展。
然而我们勇敢的九叔坚贞不屈,誓死不供出战友的名字和党组织的秘密。
为了告慰同志,天叔带着剩下的同志继续他们的革命事业,把婚外偷荤进行到底。
在这个过程中,革命队伍一度出现内部信任危机,但是最终还是被与生俱来的阶级感情战胜了。
值得指出的是,片末作者告诉我们,敌人内部也是有朋友的,一定要善于拉拢一切同情革命的力量,才能更好地达到革命的目的。
相信以彭浩翔一贯的“片末明志”的风格,这样高的立意正是全体主创人员的心声吧。
按我以往那种充满亚硝酸盐般陈年腌菜的口味,我一定认为艺术就该正经八百,都像古典作品一样用词典雅,结构严整,立意高洁。
然而时代在变化!
现在我越发欣赏一种全新的态度:海纳百川。
我们很容易陷入成俗偏见,把某些东西定义为下贱,然而垃圾也可以做成宝,废物也可以用进自己的作品,这些都是天公地道的事情。
《大丈夫》里我们看到了电玩、鬼片、色情花边、小题大做、鼻屎比附五岳,等等等等。
这就是好玩的力量,虽然深刻完全顾及不到,而且还很可能非常牵强,但是那一跳一跳的触感,就是叫人心情舒畅。
我当然很喜欢每一格镜头都有内涵、迫人思索的电影,但是万花筒同样也是一种享受。
总而言之,彭浩翔的浮夸跟我在bbs上的风格很神似。
就冲这一点,我定义它为我大学灵魂状态的代言人之一。
不赌不知时运到,不混不知身体好。
《大丈夫》的好处就在于它的娱乐精神,把偷吃当警匪那么来拍,杀气十足。
四个男人几年里第一次聚首出去混,检查好手枪子弹,无线电对讲机,防弹车报警器,执行1号到4号任务,好像飞虎队一样讲究效率。
几年前九哥为了保护兄弟,被恐怖分子抓住,到现在还被囚禁在集中营里。
九哥这几年在牢里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只能做做俯卧撑,或者捧着本《美丽新世界》空想一下社会主义。
天哥知道自己现在有责任帮九哥带队,执行任务的时候,几个人出去的,就一定得有几个人回来。
开始的几个任务只是任务本身有难度,或者说飞虎队事前的功课没有做足,对敌人的实力估计不足,有点措手不及,免费的早餐没有吃到。
后来去扫黑网吧的时候,又被另一股势力偷袭进来,狼狈离场。
到后来又发现最大的国际恐怖组织一直跟踪着自己的这支小分队,队长让组员自己决定是要铤而走险,和恐怖分子斗一斗,还是立即收队,回家抱老婆哄孩子。
彭浩翔的电影结尾让我意外,第一层是因为警匪片常常后来都会出现一个隐藏的BOSS,而《大丈夫》的结尾也设置了这么个角色。
第二层,彭浩翔又通过这个结尾,诠释了一下他心中的男女关系。
不可谓不妙。
有了上次《买凶拍人》的经验,这次就特别注意小演员的发挥了。
曾志伟、陈小春、杜汶泽三个看多了,没什么惊喜。
倒是詹瑞文又摆了我一道,黑网吧里的小Boss,这段栋笃萧演得十分精彩。
http://imapollo.blogbus.com/logs/24618585.html
四个男人,瞒着自己的老婆(女朋友)出去偷食,各有各的理由,大哥曰命中注定滚一滚身体好(四个人里最有经济实力);二哥爱讲段子,出来滚的理由是有一个强势且疑神疑鬼的老婆;三哥是个海龟医生,有正经工作和一个傻傻的老婆,他是四个人里道德感最重最重“爱情”的,甚至出来滚也是为了给爱情润滑保鲜。
四弟纯粹是闹太套,女朋友不给食只能出来找鸡破处。
从人物设定的角度上说,导演显然是偏袒男性的,至少给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出来滚的理由,而不是纯粹为了性而性。
至于电影中的四个女角色,导演通过对白和动作把人物雕刻的淋漓尽致。
先说大姐这个人物,她是个律师,“女警”四人组里承担大脑的角色,外冷心热,思路清晰,应变能力强,当然更重要的是她深爱自己的老公(秀戒指,给老公发短信)。
二姐是个母夜叉(蛊惑女,纹身?
),导演还轻描淡写的用一组镜头表现她也有背着老公偷食。
三妹就比较可爱了,呆呆傻傻无大脑,但是很有爱。
四妹还是小朋友,似乎影片也无处着笔。
浩翔讲段子是有一手的,这部电影贯穿的一条线就是偷食的男人和他们老婆玩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为了滚一下,这几个男人也算是百般受挫。
影响最深的一个场景是水枪射狗仔,借鉴了港式枪战片的镜头和剪辑,生生把一场落荒逃跑的戏整出各种恶趣味。
ok,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各种串场打酱油的大牌都为这部电影的企宣增色不少,九哥(梁家辉),吴君如,洪金宝。
可以看出这部商业片除了故事给力,人物真切,桥段充实之外,也是在市场这块充满野心的。
最后想说,从第一部戏开始,彭导就一直在塑造他自己的导演风格,我个人觉得他的风格更多来源于电影故事本身,而不是摄影和摄影(当然他的手持也算是导演风格的一部分,但不是主要)。
彭导电影里的人物之所以可爱,因为他们真实,无论是买凶拍人里的杀手,大丈夫里的偷食四兄弟,低俗喜剧里无奈讨生活的兼职,还是志明与春娇,这一个个人物都和现实里的我们一样有种种无奈与欢喜,纠缠的情欲,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鲜活的小人物,生活在香港这个鱼龙混杂的欲望都市,从某个角度说,导演更像是在纪录而不是创造他们,这是彭导电影充满“港味”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发现最近我越来越不正常了,不正常的表现是,我看那些传说中很感人的片子都非常之淡定,也觉得那些片子完全无法触碰到我的内心,但是看彭浩翔的片子的感觉完全不同,他不仅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而且常常让我感动到不能自己。
《大丈夫》,明明是爆笑至极的一部喜剧,我却可以看的内牛满面。
第一是对情节的深深叹服(彭浩翔真的是鬼才,天才编剧,他的创意是无与伦比的,他的片子其实全靠情节的精彩取胜)第二,则是对爆笑之后很多很有余味的情节的感动。
片子讲的是一群男人趁老婆不在出去“偷食”,想度过无拘无束的14个小时却被老婆们撞破开始玩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这个大纲就已经非常之吸引人了,彭浩翔就是一个天才,就我那么多年看的书,坚持买他的报纸专栏的感觉,他总有一种戏谑性,作家彭浩翔,语言简单凝练,故事不着边际,情节天马行空,基本都是由现实出发,最后却有点后现代风格,非常荒诞。
而我最喜欢导演彭浩翔的一点是他的电影永远故事紧凑,节奏非常快,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无用的梗。
尽管这是喜剧,但我觉得完全可以当警匪片,悬疑片,甚至是恐怖片来看,他就像希区柯克一样,是天才的悬念大师,其实很多东西在前面就埋下了伏笔,最后一切揭晓才会让人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
所以他的结局,永远是个既在情理中,又在意料之外的。
他真的是把观众当猴耍的,而且蔑视大家的智商蔑视的相当成功。
毫无疑问《大丈夫》就是经典的彭式喜剧。
有趣的情节是数不胜数的,四个男人与四个女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追追赶赶,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就是那群太太们在飞机上炫耀自己老公对自己的爱的场景,那可以说是拍尽现实百态了。
还是最喜欢演陈小春老婆的那个,有点犹豫有点胆怯,单纯天真。
不愿知道自己的老公真的“偷食”。
本部片子是彭浩翔玩黑色幽默玩的最不亦乐乎的一部,可以说将夸张这门手法发挥到了极致,“笑果”惊人。
当影片刚开始,豪迈的音乐响起,四个穿着黑西装的男子出现迈着潇洒的步伐,讲着充满豪情壮志的话语时,每个人都会屏住呼吸,然后发现这群男人精密的计划不过是偷情,就会让人觉得好笑。
最最最搞笑的莫过于饰演九叔的梁家辉(他在我心中一直都是个很搞笑的人物,可能是因为《东成西就》的印象太深)九叔可以说是本片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他好像一直活在曾志伟的回忆中。
曾志伟不断回忆当年九叔是如何不顾个人安危,在太太们扫荡的时候义气地选择一人留下来,掩护了所有人离开导致中日被关在家里的悲惨下场。
他还宁死不屈,打死不招供,连看情色杂志的好处都诱惑不了他。
这场戏拍的荡气回肠,在遇到太太来夜总会就要开门时,九叔死死抵住门,音乐相当悲壮,九叔的表情让我想到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口,雄壮英勇,却让我差点笑喷。
其实我并不太喜欢看港片,我喜欢精致的画面,我一直觉得港片很粗制滥造,每个导演拍片的速度都太快,除了王家卫等少数人以外,大家似乎都是为了票房,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王晶,他直称自己是个电影商人,奖项不如票房。
不过我并不讨厌王晶,因为在我心中他也是一个奇葩,他的电影虽然经常被诟病没有任何价值,但他拍的本来就是娱乐电影,而他也有很多天才创意,从来就不缺逗人笑的办法,所以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很成功,他又是那么坦诚的人,我一直觉得商业片导演比文艺片导演辛苦多了,毕竟文艺片导演票房不好还能找借口商业片导演就不行,因此,我一直钦佩那些人,尤其是王晶。
好了貌似我跑题了,那就继续跑,我想讲我对港剧的感觉,其实我一直挺不能理解香港人对家的感觉的。
就我多年来看港剧的经验显示,真的没有比香港人更加重视家庭的了。
每个港剧的模式都是类似的,而无论古装现代,几乎都是以家庭展开故事。
比如最典型的《溏心风暴》,讲的无非都是些家和万事兴的大道理。
港剧固然俗套,但有一件事不能否认,港片总是有一些很烂俗的情节让人觉得很搞笑,也会有一些你明明就觉得烂到极点却还是很容易被感动的戏码。
还是以《溏心风暴》为例,我当时看这部片子最大的感受是,这演员 演这戏多辛苦啊,这台词还有完没完那。
吵架戏实在太多,而好多戏我都哭了(唉......我羞愧),其实看多了就会发现,港片编剧爱好的感人方式无非就是回忆过去,拿二十年前的老事来说事,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可是很明显,这招很管用。
《大丈夫》中我觉得最感人的线索就是凉蟹,老婆等着和老公一起吃而一直没有吃饭,陈小春演的老公虽然在外偷情但总是心中有愧,最后也是唯一一个主动放弃而回来的。
当最后两个人吃螃蟹时我觉得真的特别感动。
彭浩翔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完全突破我们固有的伦理观念,比如《买凶拍人》中的杀手,又比如这部中想去偷情的四个男人,如果在大陆的片子里,偷情只会引发像《蜗居》那样的惨案,是绝不会引发这么搞笑又温馨的故事的。
但彭浩翔就是不一样,我们不仅不会想到《买凶拍人》里面两个男主角杀的也是人,反而会同情他们,最后他们获得了不错的结果,我们还会感到开心。
这部也是,我们不但不会鄙视他们的偷情行为,还会觉得他们很好,不要被揭穿。
这部片子里,不仅有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其实也有兄弟义气,陈小春与曾志伟之间的一波三折既搞笑又感人。
最后的结局就不剧透了,反正也不会离开港片欢欢喜喜大团圆的筹码,尽管有那么一点意外。
爱情与婚姻,真的是需要智慧去经营的,看了之后真的感慨良多啊。
不过,要是男人偷个情也需使尽千种方法,真不知说是好男人还是没用的男人了。
PS这里有好多跑龙套的大牌啊,连谭咏麟,洪金宝都演了个路人甲,演九叔他老婆的吴君如,演服务生的张达明,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很眼熟的港剧演员。
PPS还好彭浩翔是香港人,不然,嘿嘿,就你那创意,杀人无数的杀手有好下场,偷情不受惩罚,看你怎么过得了广电总局的魔爪........
20120818:[大丈夫].Men.Suddenly.in.Black.2003.DVDRip.X264-KEN.CD1~3.mkv,如果不是最后那个小小的悬念,这片只够三星。有些地方夸张得不太好……
不赌不知时运到,不滚不知身体好
曼聯對阿仙奴,勢均力敵
拍的挺无聊的
越来越不喜欢太写实的东西,也更明确看电影不是要被教什么人生道理,生活本身已经很复杂,企图去说明白它都是徒劳的,怎么都觉得不够到位。所以,最紧要是看得开心与过瘾
太搞笑了。。。紧张而又俏皮,毛毛还是那么美,相机枪战咩哈哈!
非常幽默。无间道!后来听彭导说,其实是在缅怀97前夜总会的,想想,也是。
创意不错,过程略为拖沓。
情色片外表,黑帮警匪片元素(照相机的枪击音效,残酷码头边上的内鬼讨论、天台/窗边的坦诚相待),结构上是一部公路电影,结尾与开头看似什么都没有发生,根本上却改变了一切,彼此的关系都发生扭转,所有的心机猜忌、油腻纵欲享乐放纵都没有发生,最终回到夫妻兄弟的坦诚,其实还比较小清新。《江湖告急》《无间道》之后的一次《东成西就》,但其实玩得并没有那么疯狂,往固定模式上套就行。《监狱风云》造型下的禁欲梁家辉抱着一本《美丽新世界》。
其实,电影真是拍得很有意思又精彩。虽然偷吃这件事本身是很恶心和没道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黑帮交易,你来我往的侦查手段,相当高明的搞笑喜剧。想回家的她和发了通知短信的她,是真的比较爱他和愿意维持这个家庭。反正,我始终不明白,结婚了又出去偷吃,偷吃完又回来家里,男人就是贱格,什么都想要。香港特色黑色幽默搞笑喜剧,有点黄有点一本正经有点道理加上很搞笑的画面和巧思设计。哦哦还有,梁家辉真是很劲,短短几分钟,再难忘记九叔,为兄弟们所受的苦楚。哈哈哈哈哈
那段时间的香港电影是不是处处模仿无间道,到哪儿都要曾志伟出来表个大哥的态?梁家辉演的真是不错。
对男人偷情女人捉奸这一司空见惯又不登大雅之堂的话题进行夸张和戏谑的解构,利用类型错位营造喜剧效果,四个男人的偷腥行动煞有介事,被跟踪后仍义无反顾颇具勇士风骨,梁家辉的九叔更是大义凛然尤为出彩。结尾毛舜筠的短信也凸显了男女暗战的哲学,点睛之笔。接地气的题材,人设却是上层,拉开了距离
虽然是喜剧,但可以看出彭浩翔对于类型片叙事技巧的熟练掌握,几场被影迷津津乐道的戏都处理得干净利落,所以可以预见彭胖子拍大制作商业电影也应该得心应手。这场捉奸之战虽然荒诞,但结尾令人意味深长。对曾志伟和JOJO最后在酒店那场吻戏的镜头切换印象深刻。
男人为了欲望真是费尽心机,女人为了男人也是绞尽脑汁...
並不昰突然想看彭浩翔。早上看完一整本破事兒 覺得似乎昰應該時候該把彭浩翔的電影作品系列看完了吧。龍套和主演還昰那些 黃段子和劇情節奏也還昰那些 但無論如何" 彭浩翔 "都已經成为品質保證 黒色喜劇抵死戲謔而微微傷懷。
越荒诞越严肃 突然想起彭肥说的 若不能至 心向往之 大爱这结局
啼笑皆非的偷吃行动,惊心动魄14小时堪称警匪大战,煞有介事英勇悲壮。最终虽没吃到,但侥幸逃脱已是皆大欢喜。像极了这如履薄冰的婚姻关系,无须轰轰烈烈生死相依,恒久维系便已用尽了一生气力。
靠,你说这是部根据事实改编的电影,而呈现的结果却是这个样子,叫我怎么去相信你。前文的铺垫看起来稍显无趣,不过那段用拍照效仿枪战的设计还是眼前一亮;而搏我眼球的戏份是中间,四人发现被妻子跟踪后,从妻子的角度重叙这个故事。两条线交叉,就越来越好看了。不过,我还是偏爱《飞虎出征》一点。
彭浩翔的黑色幽默,把《无间道》、《坡豪》、《辣手神探》、《江湖》等黑帮片的情节、对白变成梁家辉掩护兄弟、偷食4人组、狗仔队的攻防战和陈小春与曾志伟的冲突等情节和对白都笑死我了。
最后一分钟 让我决定给它五星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彭胖子 故事 节奏 黑幽 寓意 荒诞又真实 跟它比起来 志明春娇什么的太小儿科了 婚姻 只有真正品尝过其中酸甜苦辣的人才有资格参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