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警局!
Au poste!,紧守岗位(港),窥机警探侦察事件(台),窥视警探侦察事件,Keep an Eye Out
导演:昆汀·杜皮约
主演:伯努瓦·波尔沃德,格雷瓜尔·鲁迪格,马克·弗赖兹,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Orelsan,菲利普·杜克斯纳,Jacky Lambert,珍妮·罗莎,文森特·格拉斯,Nahel Ange,July Messé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18
简介:倒楣男子傅根在路邊發現一具屍體,到警局報案協助調查,不料竟成為兇案主嫌,吹毛求疵的警探不肯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逼得傅根只好不斷回想,將那晚發生的雞毛蒜皮小事都一五一十地娓娓道來。漫漫長夜,偵查持續進行,但各種意想不到的荒謬怪事,卻在警局接連發生,眼見不為憑,揪竟警探是否能一窺真相天機? 法國荒誕喜劇奇才昆汀杜皮爾繼..详细 >
幕布拉起,观众鼓掌,为什么戏剧成功了?——因为它们得到了观众。但观众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他们只是对着降下的幕布安静的发呆。肚皮曰:《非常嫌疑犯》为首的的侦探片只是故弄玄虚,它通过隐藏记忆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来欺骗观众;嫌犯是永恒的剥削材料,所以下一天需要继续审问。
戛纳补片31 + 太怪了太怪了
有趣的故事,可拍的不好看啊。
导演每部作品的观影体验都太神奇啦!
3.5
对于杜皮约来说 重要的永远不是时空 而是时空被表现和传达的载体——电影 他对媒介的虚假性表现出了十足的迷恋 先运用解构主义方式打破第四堵墙 再用最后一个镜头将其倏忽间重新建构 由此进行深入的screen media自反 自成一体的运镜、拍摄者与对象之间权力关系的流动、无厘头甚至没头没尾的叙述、现实与回忆/意识与潜意识的互渗 都让逻辑本身在其作品序列里变得不堪一击 但反而是这种微妙的脆弱性拼凑起独特的魅力
前半只是平庸的点子电影,但幕布升起的机械降神时刻,连点子电影也崩溃了。到最后,我甚至能看到手铐上杜皮约沾沾自喜窃笑的反光。avec Mathieu #131
昆汀·杜皮约的电影序列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场域,这里以身体残缺、疾病、死亡作为笑料不会存在喜剧伦理问题,这里最无端的机械降神也可以成为真正奏效、令人信服的精彩一笔。他太懂如何与观众保持一个遥远而适切的距离。真人出演的粘土动画。
设定很简单,张力却很强。一个警察审问一个发现尸体的嫌疑人,中间助手帮忙看着的时候意外被自己的三角尺插死,为了避嫌,嫌疑人将其藏到了柜子里(后来他妻子来找人十分爆笑),后面与警察阐述自己可疑的不在场证明时(为何被邻居发现在犯罪现场七进七出),助手和他的妻子总是进入他的回忆,强行打断(助手让他为自己的死负责,而妻子则一直询问她的丈夫去哪了),后来警察也直接进入回忆中与他对话,颇有点今敏的味道。但是结局有点泄气,案件本身的悬疑和助手尸体的处置方法应该有更好的解法。
看到最后一秒,作为观众的我跟影片中剧场未离席的观众一样懵逼,剧终人散,演员吃好喝好已经回家睡觉了,你我都还在等什么呢?
真的觉得是超级完美无可挑剔的的连环戏中戏结构,一直到结尾扣上手铐之前都有强烈地想列时间线复盘的冲动。也非常喜欢肚皮导一贯的无厘头风格开头,红裤衩子乐队。但结尾扣手铐真的有一瞬间世界观崩塌的感觉,不知道怎么盘了,脑子乱了,就是这样直观地感受。莫名觉得这片子也可以改编成戏剧。。但是不想扣星,因为足够喜欢了其实
如果把雷乃作品划分为2-3个创作谱系,Dupieux大体可以归于《天意》系的变体,但他其实是”轻视“形式趣味而反重内容的,最后每每还是押宝在突破单薄的叙事空间上。这么个小把戏可构成不了任何结构性改变,看看雷乃最后两部作品吧。
前面打破正常时空的叙事方式挺有趣的。但后面两个反转反而有玩笑开大了收不住了的仓促感,失望。
电影怎样才能留住观众,比起复杂的《真实》,更容易被接受。
我还挺喜欢的 想到了纽约提喻法 笑点也很有趣!
不太喜欢不过我还是很好奇在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故事里强调故事的逻辑性和自圆其说在多大程度上是必要的呢?这构成一种悖论吗
法式无厘头,法式脑洞的抽象
杜飛總是太飛
3.5;仍是杜飞擅长的嵌套结构,破墙效果很有布努埃尔之感,到最后一个比较刻意的反转之前都值四星,为反而反,反倒落了下乘。回忆中时空的串线最有趣,接近梦境的自由。
打通了影像“再现”与“表现”的功能,在物质现实复原里构建心理现实,琐碎的解构幽默刻意却不失精巧,可惜结尾累赘的多重反转实属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