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神剧昨天晚上,看完了《陈翔六点半之废话少说》。
原本计划是要看《机械师》的,但是刷微博的时候看到陈翔六点半出大电影了,作为真爱粉,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
前几天刷短剧的时候,就是妹大爷出轨的那一段,陈翔导演正在拍一部网络大电影,刚好拍到了妹大爷出轨。
我还不信陈翔拍了大电影,没想到,这一切都是套路啊,过了几天,大电影真的上线了。
两年了,六点半没有辜负真爱粉的等待,终于拍大电影了。
电影还是原班人马,走心不做作,尤其是闰土,演技真的是爆棚了。
穿帮镜头那一段,我看了不下六七遍,那一段闰土因为不能说话,被逼得发了疯,加上背景音乐,实在是太催泪了。
蘑菇头跟大葱说心里话那一段,真的好讽刺好现实又好无奈,我想,这就是人生吧。
看这一段的时候注意备好纸巾。
当然不仅仅有感动,其实更多的是搞笑,这一点也符合了六点半的特点。
看六点半本来就是奔着笑点看的,陈翔导演也延续了这个风格,这部电影,可以说有泪有笑。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寓意很深刻,看完之后会有很多的感悟和反映,就如片名一样,废话少说,多做事。
关于爱情,大葱的前女友说的那句话,简直催泪:我曾经离开你,并不是因为你没有钱,仅仅是因为你忽略了我。
可以说部电影真的神了,虽然不是那么十全十美,还有穿帮镜头,但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能拍出这样的效果,真的可以秒杀很多的国产电影了,还有最后的伏笔埋得太好了,关于妹大爷和卖粑粑的大妈的爱情,肯定还会有续集。
2017.4.22
关注陈翔六点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印象中这应该是他们的第一部网络长片。
之前的《陈翔六点半》系列网络剧,总体感觉就是创意满满,不造作,不过制作规模看起来并不大,也让我比较担心这个网大的质量。
但一路观影下来,个人觉得还是超出了预期。
印象中的网大很多喜剧片,要不就是纯粹走了屎尿屁风格,剧情天马行空,无迹可寻,但并没有多少亮点,全程尴尬。
要不就是纯粹去玩特效,想要用高人一等的特效制作来名利双收,然后剧情空洞乏味。
《陈翔六点半之废话少说》观影下来,在剧情上来讲,设定很有意思——如果你再也不能说话了,但是生活又偏偏逼着你说话,那你能怎么办?
到时候,不管走的是喜剧还是剧情,都能够产生不错的效果。
事实也证明,这个片子从喜剧来讲,从剧情来看,都还玩得很顺畅,很吸引人,笑点比较密集,尤其是后半段,在主角和钟产生关联的时候,实在是令人捧腹,警察局一段也不得不感慨剧情上设计的精巧:又堵上了剧情可能产生的漏洞,又带来了更大的喜感。
所以,从喜剧上来讲,这没得挑。
从剧情来讲,这个片子只有八十多分钟,让这个片子显得节奏紧凑,信息量很大,尤其是到了后期,基本上都在跟着剧情走,情绪也随之上下起伏,这样的节奏放在网络大电影里,的确很难得。
总而言之,这部大电影延续了陈翔六点半的精髓:搞笑,又增加了剧情上的体量,可以说是诚意满满,而且对于我这样经常看他们短剧的粉丝来讲,在电影里看到那么多熟面孔,还是很喜欢的。
如果说缺点的话,首先还是看得出一些小成本制作的痕迹,虽然摄影、剪辑等方面的技巧已经可以弥补很多,但在某些方面还是会暴露出一点这并不是大制作的信息。
然后,前面要交代的东西太多,这也导致了最开头没有后五分之四左右那么精彩。
当然这样的小瑕疵无法阻止我给这部网大一个高分,最后,友情提示一下,结局高能,有大彩蛋……
陈翔六点半拍了三年短视频,终于出了他们的第一部大电影。
当我知道这个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绝对是烂片!
事实上我是陈翔六点半短视频的老粉了,追了两年多,每天都抱着手机等更新,一天不看见妹大爷闰土毛台猪小明,浑身不舒服,甚至觉得陈翔六点半和之前风靡网络的《屌丝男士》相比,内容精彩程度高出好几百条街,更何况人家还是草根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不像大鹏,各种明星走马灯一样撑场面,陈翔的成功靠的全是才华啊。
但是当我知道他们要出大电影时,我心里还是咯噔一下,完了,陈翔怕是要开始圈钱了,就像自己高高兴兴关注的网红突然开始卖衣服和做微商一样,积累了人气以后,就开始圈钱了,我当时是这样想的。
不是我生性多疑,是之前已经经历过太多血的教训了,看得好好的综艺节目,突然就开始搞综艺大电影了,什么《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极限挑战》、《奔跑吧兄弟》之流,真是分分钟败光了我的全部好感。
我以为陈翔要和他们做一样的事了,但是陈翔没有,令我想不到的是,陈翔他确实在扎扎实实地拍一部像样、甚至很有趣的电影,是堂堂正正的电影啊!
在这部电影面世之前我有过很多的猜想,会不会仅仅只是把一些小段子生硬堆砌在一起呢,会不会只是造个噱头来圈钱呢,会不会笑点很俗套呢?
事实证明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陈翔不但拍出了一部有意思的电影,更难得的是,电影的格调丝毫不草根,一群草根的导演、草根摄像、草根演员、草根编剧,捣鼓出了这么一部真真正正的电影,一部拿到大荧幕都不在话下的电影,就好比,两个农民,造出一架飞机一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和精神啊?
想想我都要哭了好吗。
说起来我还真哭了,电影里好几段感人的地方,都活生生让我哭成了个傻逼,平时嬉笑怒骂,插科打诨的一帮人,突然间深情起来,真是让人不得不动容,在小视频里他们今天是张三,明天是李四,后天是小明,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身份让人去爱他们,但是电影里,大葱就是大葱,表舅就是表舅,不会是别人,大葱的每一次受伤,都实实在在令人扎心。
这就是令我最惊喜的地方,在这部电影里,陈翔居然丝毫没有带入任何小视频的影子,造就了一部独立的、精彩的、完成度感人的电影,作为一部网大,我觉得它扎扎实实,不掺任何水分地称得上“优秀”两字,甚至,即便放到院线,我觉得也够算是一部及格的电影。
及格这两个字眼乍听刺耳,但其实,在中国电影现在的大环境下,我认为这已经算是一个很大的褒奖了。
现在中国大荧幕上的电影,细算下来,能称得上及格的,甚至连一半都不到。
现在很多电影的制作方,毫不夸张的说,甚至并没有把观众当人看,只不过是当做一个圈钱的工具,钱赚够了拍拍屁股就走了,至于电影本身怎么样,他们根本不在乎的。
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电影烂吗,怎么可能,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烂,但是对他们来说,观众就不是人啊,是取款机,一个取款机,配得上看什么好电影。
他们在拿完钱之后,在背地里,保不齐还在嘲笑观众好糊弄,智商低呢。
所以说,这帮逼们都是惯出来的,但中国电影堕落成这样,也不光是他们的责任,观众也有责任,什么垃圾都看,什么狗屎都贡献票房,中国人的钱那么好赚,当然是先捞一笔再说,别人一看牛逼啊,这样都能赚钱,不赚是智障啊,然后也跟着拍烂电影了,然后中国电影就完了。
我去,跑题了,我说这么多,是想说,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陈翔能坚守本心,拍出这样一部由情怀、有内涵的电影,实在是难得,而且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了一种感觉,我觉得陈翔从一开始,就是奔着电影来的,什么小视频,都是在为电影铺路,在为电影筹集资金和人气,都是陈翔电影梦上的铺路石。
就好像薛之谦说他写段子,上综艺,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做音乐,我觉得,陈翔他也是为了拍电影去做短视频,没想到在短视频领域倒是先火得一塌糊涂。
我不知道这样去揣测陈翔是否正确,但我想说,陈翔这次确实给我带来了惊喜,他的那些巧思,那些别致的构景,甚至那种倔强的艺术追求,在电影中可见一斑,我在里面看到了一个草根出身的导演对正统电影的坚持,这种坚持让人动容。
所以我摸着良心,对着四海八方众神,给这部电影打五星。
退一万步说,这部电影,至少没有侮辱我的智商。
因为他在拍摄之初,就是尊重观众,也尊重他们自己的。
最后,总结一下这部电影中我喜欢的东西:1、演技:闰土毛台蘑菇头妹大爷等一干人的演技,完全秒杀了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演员,尤其是闰土,在很多细节上毫不含糊,表现细腻生动。
2、笑点: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之前我就担心如果他们把短视频中的那一套笑点搬到电影里,肯定会显得格局太小,且流于表面,急功近利,但完全没想到的是他们完全抛弃了那一套成熟的短视频笑点模式,而完全采用的是更高级、更值得回味的笑料,丝毫没有俗套之气。
3、电影拍摄地应该是在昆明,里面的风景和地域文化给人的感觉太迷人了,天超级蓝,而且毛台的方言特别有感觉。
里面有一首阿老表的歌,太好听了。
4、总的来说整个故事讲圆了,而且还传达出了不俗的人生道理,后半段节奏很好,没有尿点,可以说全程高能,结尾有巨大亮点,也是全片我最喜欢、最有逼格的地方,涉及剧透不能多讲。
5、原创音乐尤其好听,每一首都好听,不得不说陈翔太有野心了,连里面的背景音乐都做到如此水准,其格局真是不容小觑。
还有大葱的手机铃声实在是太可爱了。
其他的暂时想不到了,但是我肯定是没有列举完,只是我现在手已经酸了,一口气写了那么多字真是累死我了。
《陈翔六点半之废话少说 》是超级网络短视频节目《陈翔六点半》的延伸,在《陈翔六点半》已经在互联网培养高达五千多万粉丝,塑造了两年优质口碑的基础上,导演陈翔携手原班人马,创造出《陈翔六点半》首部网络大电影。
该电影传承了短视频节目《陈翔六点半》的轻松又不失内涵,灵活又不失严谨的特点,并新增添了更加符合当下年轻群体的现代化的剧情,增添了奇幻、爱情、斗争等因素,丰富了每一位演员的人物性格,向观众展现了这些年陈翔六点半的努力与成长,上线后势必会为粉丝带来一个全新的观影感受,提供一次有情怀有内涵的视觉盛宴。
主要讲述了巧舌如簧的科技创业公司老总大葱因为一个意外收到的怪钟,打破了他所有美好的幻想,让他慢慢看清了自己的人生。
现如今说漂亮话的人很多,能脚踏实地地做实事的很少。
老爹也有一个钟,也可以当做是一个前辈的经验之少说多做。
大妈和大爷之间没有交流,因为大爷从来不说话,只是弹琴,而大妈居然能理解这琴声的含义,说明大妈绝对是大爷的知音,所谓知音难觅,就是这个意思。
反过来从大爷的角度说就是,懂的人自然懂,无需废话,不懂得人,对牛弹琴。
钟的翻转,能说会道不是毛病,但是能有与之相匹配的实力,才是完美的,不然说大话、空话,只能把自己“做”死。
大聪就是只说不做,最后还得周围的人一起受牵连。
反之,只做不说,也会被困死原地,就如同大聪说他爹,早晚要和这条街一起烂掉。
所以,能做也能说,才是最好的。
有些事,错过了就无法弥补,比如感情,大聪十年的女友最后弃他而去,哪怕是人之将死,肺腑之言,也因前面所有的“谎言”而无人再信。
所以,珍惜眼前人。
关于红灯绿灯的言论,我理解的就是,不要太相信一些既定规则,因为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
红灯时,人走过去,只要没车,也是安全的。
绿灯亮了,车不停,或者有车突然冲出来,人也会有危险。
所以安全、危险,都是要靠自己观察判断,不能全相信别人和规则。
这部电影有一个具体又有新意的切入点和一个常见却又深得人心的立意。
配合上演员优秀的演技,让观众跟着主角体会了一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是一部标标准准的喜剧。
偷梁换柱借助大数据忽悠了不懂互联网的人投资“捡钱鞋子”;大数据分析吸烟人群,机场打火机,不得不说是现实中的一个商业契机。
合理的营销模式使得该部影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首先论坛推广,微博整合营销,良好的粉丝基础收到了极大的反响;搞笑界的抖音大咖,陈翔六点半助力品牌“幽默”营销;贴近生活,以“反套路”传递正能量的情感营销;多平台联动营销,覆盖人群更广。
剧中大话西游穿插再一次勾起回忆,致敬经典;偷梁换柱借助大数据忽悠了不懂互联网的人投资“捡钱鞋子”;大数据分析吸烟人群,机场打火机,不得不说是现实中的一个又一个商业契机。
还记得一年前的QQ推送里面看到蘑菇头的一个段子,当时觉得挺好玩特别是最后的哒哒哒哒哒。
哈哈 一年过后,谁人能想到这些曾出现在QQ推送里面和当时不断祈求关注的网络小段子却成功拍出了电影,走向了荧幕。
这里面没有大牌的明星,没有华丽的效果。
但,这里有一群执着于演艺的人。
当看完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电影里有多少动人的情节,而是让我难以磨灭的中国原创草根电影情怀。
曾经看过什么什么男士,请过无数个大牌的明星,然而创意却越来越少,故对中国电影"堆明星,少创意"的趋势很是揪心。
但个人觉得6点半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欢声笑语,起码我们可以在无聊的时候,中午午休的时候,下班回家的时候,让自己开心一下,笑一下,缓解一下一天的疲劳。
也许,这就足够了。
反观演员角色,几个特色分明的演员撑起了整个6点半,他们并不毕业于北影中戏之类的演艺界名校,但对他们来说能出演好没一台剧就已经成功了。
没一台剧都没有什么重复的情节,相信编剧也是很花费心思去挖掘生活中最普通最能反应社会现状的的段落去以搞笑或抒情的方式演绎出来。
我们很多人都曾为追逐过理想,算了,理想这个词太过缥缈,就说自己的目标吧,但我们很多人都只是努力过,只是追求过。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曾说过"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
相信陈翔本人或者演员们也曾经因为看不到太多希望而动摇过。
但是看到他们今天属于自己的成功,本人也由衷的为他们高兴,很开心能见证中国影视界草根的崛起。
废话少说,祝6点半越做越好,能推出更多的好作品。
学生党继续看书了😄
关注陈翔六点半这个团队两年了,听说出了网大,就赶紧去看。
看完之后松了口气,因为我觉得这个团队没被网大的妖魔鬼怪所同化吞没,虽然有瑕疵,但是他们做了一部努力讲故事的网络大电影。
网大的市场里,大大小小九成左右在我看来都是为了骗点击率。
蹭IP,蹭热度,卖肉是常用手段,没人在意故事讲个啥,关键是有没有屌丝喜欢的长腿大胸,有没有女性喜欢的鲜肉欧巴,能不能半骗半哄让你乖乖点击进来。
记得看过一部网大,叫啥就不说了,讲的是两个著名鬼怪PK,前五分钟剧情紧凑,特效飞起,引人入胜。
片名一过,后面就跟这俩鬼毫无关系,一顿胡扯,看完之后有种吃了苍蝇屎的恶心感,还是自己主动吃的。
而在《废话少说》里我没有看到这些,我看到的是一个不错的故事,一个让我愿意读下去的故事,一个让我读完了还愿意回味一下的故事,这样的网大着实可以算是网大界的一股清流了。
故事讲述靠嘴谋生的主人公大葱收到一个一说话就倒着走的钟,他的命运和这个钟链接在一起,钟毁人亡。
电影开场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如果生命只剩五秒,你会说什么?
大葱试图反抗时钟,但发现越反抗越无力,面对将要离去的爱人,风雨飘摇的事业,他有苦说不出,这之中产生了许多的事情,让人捧腹大笑。
在故事的结尾,大葱做出了他的回应,他对这个掌管他命运的时钟竖起了中指,看到这个结局让我很意外,因为我一直以为大葱会在最后五秒对爱人或亲人说一句我爱你,然而这个中指是让我出乎意料之外又觉得很精彩。
当然,故事还是有个happy ending,结局一直埋在了故事里面,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
一个多小时的片子看完,让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故事,而不是被侮辱的感觉,这在网大里实属难得。
整部有笑点,有泪点,但是不得不说故事不够丰满,叙事的情节缺少较大的冲突,很多地方有为了套段子而设计的剧情的感觉。
镜头表达上太有短视频制作的影子了,导致一些剧情的节奏很奇怪或者表达不清。
但是,我觉得愿意努力讲故事的团队都应该鼓励,有句话叫别被猪油蒙了心,这话对如今的影视行业尤其是。
看过这部电影很久了,有半年了,大概故事可以看懂,但他要表达的道理似懂非懂,这也是失败的一块,表达的主题思想表达不到位,还可以做得更好的。
现在想了想导演要表达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忙碌,忙碌着也失去着,失去着我们最珍贵的东西。
你用一张嘴得到了地位金钱,当因为事故你再也不能展现你的能力,慢慢的你得到的也就开始失去,不会因此失去的,最后剩下的,就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那就是我们的亲情,爱情,女主人公最后还爱着主人公,但导演的幽默让女主人公坐着飞机离开了(并没有失去爱情,女主角看得出是爱男主角的,但是导演为了让结局充满感伤,因为感伤才是感悟的最好气氛,所以就用看空姐流鼻血的幽默方式,让女主离开,男主于是开始感伤),也是主人公开始感悟的时候,多留出一点时间给我们亲人爱人,那些为金钱而说的废话少说,你废话说的太多,也在浪费你对家人爱的时间,对家人的爱才是你的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时间,时钟翻转,事情都有两面性,因为主人公的领悟,他又重新得到了自己的人生,因为他知道了生命的意义在家人身上。
废话少说,没时间可以浪费,废话少说,多说些有用的话陪陪家人,和他们说出我爱你。
如何评价网络大电影《陈翔六点半之废话少说》 说实话,刚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no,你太天真了,压根还没等看完,就因为无法忍受某些情节点,不得不暂停,导致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好在我缓了一会,又经历了几次暂停后,最终还是将影片看完了,正当我准备落笔开喷的时候,突然想到这是一部没有大投资的小成本电影,甚至可以说一帮草根影视人的作品,毕竟能支撑我看到最后的最大动力,就是它是良心团队陈翔六点半的作品。
而看完之后颇感失望,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期望太高了,在考虑到电影的投资,专业运作等因素后,我调低了期望值,将影片又看了一遍,现在再来落笔来说点什么。
陈翔六点半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小成本良心制作的标杆,所以当听说他们要拍网大的时候,我心中是有些期待的,甚至比对许多所谓明星的期待还要大。
我一度相信陈翔六点半会以低成本为基础,以高质量取胜,开辟一条中国影视之路,引爆口碑与话题,看来还是我想太多了。
刨去这些无谓的想法,纵观整部电影,整体框架是有的,影片立意也有几分深度,重要的是影片完成度很高,甚至于放在大银幕上也并不为过,但是(万恶的但是啊)许多剧情逻辑经不起推敲,人物塑造不够立体,缺乏人物动机,硬性煽情等硬伤让影片只能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影片的前半部分稳扎稳打,表现不错,不管是故事的展开,人物的引入,还是剪辑和配乐的运用都称得上专业,虽然某些场景略显尴尬,但考虑到影片的投资也可以理解。
(谁家前台穿白大褂啊?!!!
科技公司也不能任性穿白大褂啊!!!
)
(又是生物显微镜,又是化学试管,实验室?
关键后面产品是鞋啊,场景莫名尴尬)对男主有前期塑造之后,便以男主收到了一个匿名送来的钟制造了整片的一个悬念,到这里我有几分欣喜,觉得陈翔六点半终究没有落于俗套,看这架势莫非是烧脑科幻片,或者是悬疑剧情片,莫名的期待呢。
接着又引入人物冲突,父亲与儿子的矛盾以及父亲的一言不发又制造了一个悬念,可以说,看到这会,坑挖得都还是不错的,只可惜填坑乏力啊。
在悬念的阐述、修饰上我们没有看到进一步的表现,影片最后似乎是有解释,但很显然联系性不够强,会让人联想起来比较费劲。
除了情节略尴尬,填坑不力之外,硬性煽情也是影片的一大缺点。
(分手的前女友来告别,还问男主能不能记得誓言是什么鬼,好生硬有木有!)
(卖饼的老大妈对小伙子说这话干嘛?
很莫名啊)
还有结尾这段,莫名地加入大妈和大爷天桥对话的环节,是对剧情进一步挖掘么?
挖掘什么呢?
很莫名啊,很显然这段致敬《大话西游》的成分大过于剧情需要。
当然最为致命的都不是以上这些,而是整个影片没有完整的逻辑,导致缺乏人物的行为动机,让许多情节看起来很莫名,虽然整片的立意并不肤浅,探讨生命的问题,但还显然影片没有很好地呈现出来,难以引发观众的共鸣,这也是影片最为致命的地方。
最后,还是要对影片提出赞扬,虽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对《临终千言》的借鉴,但毕竟小成本影片,能制作出这个水准已经很不容易了,也要对陈翔六点半团队表示感谢,正是有这么一帮真正热爱电影、坚持电影的影视人,才可能有中国影视水平的不断上升,加油吧,看好你们。
(谨以此文纪念陈翔六点半演员腿腿)
4月份的电影,我刚刚看完。
电影很魔性。
作为一部电影(没什么网络不网络的),场景少,制作简陋,群演渣演技,尬点很多。
看得出来,低成本,小制作!
但是国产电影里,即使高成本大制作,也有很多这样的。
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
这部电影有很多看点。
首先主要演员演技不输大明星,很有潜力。
虽然很多道具,妆容,布景有点简陋,但是看得出主演演员是走心的。
这里点赞。
其次,就是这部电影有内容。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在得知自己所剩时间不多后,面对自己的爱情,友情,亲情时的一些做法与变化。
主人公消耗自己的所剩不多的生命,想去追求事业失败(业务没谈成),想去追求爱情失败(小依去国外),想去追求友情失败(公司倒闭),想去追求亲情失败(父亲不理)。
在一切都将以失败结局的时候,突然剧情反转,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时钟翻过来就是正着走,一下子又重获新生。
电影最后套用《大话西游》的桥段,在我看来更像是点明主旨,珍惜眼前之人,别等到失去才后悔。
电影的看点就是主人公在处理爱情友情亲情时的情绪和心理,演员表演很到位。
小制作能有这样的效果实属不易。
放眼国产电影,基本就是明星,特效,烂梗,强制煽情。
能有一部含义深刻的电影真的非常不容易。
如果能在场景,群演,制作上再提高提高,那就完美了。
有人说废话少说是抄袭某国外电影,个人感觉有些吹毛求疵。
如果这都算抄袭,那还有能看的吗?
还有,百度百科随手复制一下就能当豆瓣影评?
怀着几个月的期待,在第一时间看完了《废话少说》。
整体来说,虽然《废话少说》是陈翔六点半推出的第一部网络电影,但是观看过后还是能感受到满满的诚意与惊喜的。
整部影片在贯穿全篇的笑点之中,又赋予了喜剧之中最难能可贵的故事深度。
正如导演陈翔饰演的神经病所言,凡事都有两面性。
那预示着大葱生命倒计时的魔钟,其实也是预示着大葱灵魂与人格的警钟。
假如没有那个魔钟的话,假以时日大葱肯定会凭借自己的口才,取得自以为的成功。
而那时有些屌丝,有些仗义,有些理想的大葱肯定也不会存在了。
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当为了达成某种目的,人格与理想渐渐的泯灭之后,也会有双大手将我们人生的大钟播到尽头,不过它会很轻很轻,请到我们不会有丝毫察觉。
只是那时的自己已然不是最初的自己,灵魂也已然不是曾经的灵魂。
为了避免剧透,我也废话少说。
友情提示结尾有大彩蛋!
拍得一般,有些突兀,但比较喜欢结局,没有出现情侣和好的套路,错了就是要付出代价,没有那么多大团圆,不过钟反过来,这个立意可以
网络大电影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很不错了
把这个埂完善了一下,故事上有点搞,萝卜头不错
还不错
还是用了心的。2021年1月31日
我感觉还可以啊,。
三星半吧如果剧情是原创的就是好片了不过看评论说是仿得,不过作为网大真心不错改变了我以往对网大的看法,男主演技好评
我以為劇本就是自己寫的,沒想到原來是翻拍!!認真的態度值得鼓勵~
非陈翔六点半粉丝来看,这部电影虽然是草根制作,甚至故事上很大程度是在模仿借鉴《临终千言》,但主创的认真,演员表演的提气,和一些挺不错的笑料都早已让本片远胜同类网路大电影,网大要是照着这么拍,才算有希望。配乐倒是很出色,居然很多都是原创,结尾致敬《大话西游》和星爷好评!
挺好玩吧,比什么爵迹什么鬼的西游伏妖篇好多了
不错了,豆瓣装逼客就是多。一部网络电影,看着可以就OK了
粗糙,但是再怎么也得比小时代强吧
开局5星,中间3星,结局1星。创意蛮好,寓意蛮好,唯独这结局怎么整瓢了。
挺有寓意的
垃圾
国产喜剧的一股清流
哈哈,云南本土喜剧明星大爆发!秒杀国内其他喜剧老油条!!!让你们见识一下云南人民的搞笑方式,牛逼~!
六点半粉
故事底子是《临终千言》,然后加入了各种对于周星驰的“致敬”,对于《还珠格格》的恶搞,但是就如同恶搞《当》那首歌一样,以换词、变奏的方式躲避“抄袭”的嫌疑,反而更显出“抄袭”的用心,就好像一个人考试故意避开所有正确答案一样,让人很不舒服。
不错,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