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圣人莫德

Saint Maud,暗黑圣女(台)

主演:莫菲德·克拉克,詹妮弗·艾莉,莉莉·奈特,莉莉·弗雷泽,图尔洛夫·科维里,罗茜·桑塞姆,马库斯·赫顿,纲高向井,费丝·爱德华兹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圣人莫德》剧照

圣人莫德 剧照 NO.1圣人莫德 剧照 NO.2圣人莫德 剧照 NO.3圣人莫德 剧照 NO.4圣人莫德 剧照 NO.5圣人莫德 剧照 NO.6圣人莫德 剧照 NO.13圣人莫德 剧照 NO.14圣人莫德 剧照 NO.15圣人莫德 剧照 NO.16圣人莫德 剧照 NO.17圣人莫德 剧照 NO.18圣人莫德 剧照 NO.19圣人莫德 剧照 NO.20

《圣人莫德》长篇影评

 1 ) 宗教与邪教的距离,到底谁来定义?

我们在谈论宗教的时候,最喜欢提到的一个词就是信仰。

这个词语常用于对比东西方文化,或者说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区别,比如说:为什么国人普遍没有信仰?

为什么外国人普遍有信仰等等。

当这些问题成为了问题被广泛讨论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信仰?

谁来定义信仰?

这是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只是简单的提问谁有信仰或者谁没有信仰,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究竟什么才是信仰?

谁有或者没有信仰怎么确定?

或许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恐怖片可以给出证明。

本片名叫《圣女莫德》是一部宗教电影,同时也是一部恐怖片或者惊悚电影。

一个曾经的护士因为医学事故而久久不能平静自己的内心,最终,名叫莫德的女人开始了疯狂的信仰之旅,然而她的信仰看似平静,实际上却非常的极端。

莫德究竟是在成为护士之前还是在成为护士之后才开始信奉宗教的,这一点不可考,然而在莫德开始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之后,生活中的莫德变成了另一个人,或者说莫德开始拥有了两种不一样的生活。

莫德对外展示自己是一个护工,而且是一个私人护工。

在与即将离世的女富婆阿曼达相处的过程中,莫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莫德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阿曼达的信赖,并成功的跟阿曼达打成了一片,这使得莫德感觉到信仰给予了她一种新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莫德飘飘然了。

然而快乐总是短暂的,而痛苦却是永恒的,很快,莫德长年累月建立起来的信心便崩塌了。

原来阿曼达并没有跟莫德取得一致的信仰,原来阿曼达并不在乎莫德的感受,原来阿曼达不过是跟莫德开了一个玩笑,这是一个即将离世的人的一种恶趣味。

莫德接受不了这个现状造成的结果,她离开了阿曼达,并开始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了怀疑。

怀疑过后就是深深的自残,总之,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拷问灵魂的莫德最终说服了自己重新树立面对生活的勇气。

而这个勇气不过是一个空虚的借口,只不过这个借口瞄准了阿曼达之后便轻易不会动摇了。

于是,本片的后半段急剧下落,莫德开始彻底的为了自己的信仰做了“牺牲”,只不过她的这次牺牲选择了阿曼达,这个行将就木的女人。

本片用一个近乎于疯狂的信奉宗教的女人莫德来描述了一件客观存在的事情。

宗教信仰如何从温顺变得极端?

这期间究竟要付出什么样的的代价才能实现。

当然,作为“圣女”,莫德实际上还是一个“剩女”这虽然不是一个好的名词,但是却能描绘出来莫德的处境。

一个长时间没有朋友陪伴的人,一个对于自己的性别取向不是很明朗的人。

当她开始长时间的独处的时候,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本片用一种极端的信仰为我们描绘出来了莫德最终面临的处境。

如果本片当中,莫德“泄愤”的的方式并非信仰呢?

这是一部关于宗教的电影,而莫德在本片当中担当的角色是一个宗教的守护者和守望者,作为一个宗教在人间的“代理人”,当然,这是莫德自己认为的。

她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保持信仰的纯洁性,因此,莫德才会做出来很多自残的举动。

这样的举动就如同吃苦来磨练自己的意志一样,莫德用这种方式使得自己有了事情去做,同时也消磨了自己的独处时光。

因为莫德的本质是孤独的。

孤独的莫德找到了一种看似合理的信仰之后,就没法停下来了,独处带给莫德性格上的缺陷越来越重,而这种缺陷在掺杂了莫德的信仰之后就变得越发的严重了。

莫德的痛苦根源来自她的处境。

她的处境中,信仰并不占据很大的部分,而孤独却是永恒的。

没法能将自己从孤独中拯救出来的莫德,只能通过一种宗教信仰来给予自己陪伴和缓解,这样就造成了她这种孤僻的性格开始变得极端起来。

最终,我们在开始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就有了答案。

为什么莫德认为阿曼达没有信仰,或者为什么莫德要为阿曼达重塑信仰?

原因就很简单了,莫德认为阿曼达是需要拯救的,这一切的想法统统是莫德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做的,然而对于信仰而言,这就是全部吗?

对于宗教而言,这就是布道吗?

显然不是的,宗教信仰,宗教有所不同,信仰自然不会一样。

即使是没有信奉宗教,他依旧是会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形式的。

并非所有的宗教信仰才叫信仰,而定义这个宗教信仰的人,本身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正常的宗教是包容的,同时也是开放的,而极端的宗教总是会打着某种旗号去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莫德灭掉了阿曼达,圣女战胜了普通人,“邪教”由此诞生。

……你好,再见

 2 ) 上帝的提示和指引,深入信仰层面的共鸣

影片最后莫德引火自焚,镜头两极分化,神圣层面则是天使,另一则是现实中的痛苦呐喊!

女主原本生活融入群体,一场意外让心灵上创伤,希望得到上帝的宽恕,从始信仰坚定,但直到以私人护士看到阿曼达的堕落,影响到她心身的健康带来痛苦,她有责任去阻止发生,直到莫德在厨房翻开到某一页的书上定格,阿曼达的基友下一刻就打破瓶盖,那就是上帝的提示和指引,她的到来是带给阿曼达精神、影响健康和堕落的根源,莫德请求阿曼达的基友离开她,让阿曼达处于静心伤神的环境。

但是,阿曼达在生日派对上,公然和友人一起嘲讽莫德踩踏信仰,原本意志坚定的莫德被触及到心灵深处,所做的一切都无法改变越陷越深走向堕落的阿曼达,一切都是假的,毫无意义的,信仰被质疑直到瓦解,回到堕落的生活,并和原男友的好友滚床单。

接下来,莫德走在堕落痛苦边缘,再一次向上帝请示指引,下一刻,烟花在窗外灿烂绽放,上帝还在,没有离开,再一次相信了所做的一切具有意义和神圣的。

莫德决定再一次以圣人的身份试图拯救阿曼达,直到偷偷溜进阿曼达的房间,看到阿曼达已经病入膏肓,莫德试图让阿曼达能在神的守护下能康复活存下来或是拯救走向堕落深渊的灵魂,但是,现实中,阿曼达并没有接受上帝,还再次嘲讽,像魔鬼一般嘲笑,一度让莫德气愤的把阿曼达和肉身和堕落的魔鬼活生生刺死。

最后,神圣的天使让人膜拜,赤裸裸的焚身无尽呐喊,一部影片两个层面不同的故事。

 3 ) 敬以此片献给我佯装有意义的荒唐青春

女性,可以如此坚韧又如此脆弱。

同莫德一样,我在遇到应激后选择封锁心灵。

这是一段自毁的道路—— 内心世界早已垒起了呼啸鸣叫的堡垒。

想要接触人群而不走入人群;对于前来招惹自己的人,没底线地逐步产生依恋和顺从,甚至能容忍一些道德沦丧的货色肆意践踏自己。

友情对象被抬高到了世上无人可及的标准,所以只能一个人扛起所有,但不得不说,大部分时间对于独处我是乐在其中的。

遇到无法应付的事情,自卑心也会膨胀为自负,让别人以为我可以。

当这样的异常局势结束后,再度回到城堡的哨塔瞭望,疗伤,沉溺于非理性的世界:哦,原来病痛可以在祈祷中自愈、哦,原来只想靠幻想就可以远离真实的丑恶世界 远离空虚的深渊、我可以指望圣母行为以得到宽慰和救赎、沉迷怪力乱神鬼怪奇谈、寄情于像素世界。

就这样了十几年,我只是个不设防的孩子。

多么羡慕SP人的及时行乐,影片中面容身材姣好烟酒不离身的太太的热闹生活极为自洽,可我不是这样奔腾的多血质。

莫德也做不到,她只能在观看太太云雨交融时感到愠怒不安,既不能去追求真正的快感也不敢寻求爱;她渴望加入酒吧邻桌却只是看着他们;和没有爱的人做爱后寻求发泄却被认出被拆穿;痛觉成为病态赎罪式的惩罚…我是多么怜惜她又憎恶这样的自己!

一切,都是源于逃避:宗教或者部落式的信仰只是为了逃避迷茫;深刻的精神活动是源于实践活动无作为的补偿;自我隔离与角色扮演是屏蔽外界的保护色。

但我想要更好!

我想要值得更好!

我要击溃这虚幻的假象!!!

究竟是内向导致社交技能不足从而远离社会支持,还是社交技能的缺乏让我“内向”,习惯于从内心独处中获得力量,在汲取他人的能量场中感到愉悦,可是自我和我的内心又究竟是怎样呢?

自我同一性的混乱要持续多久呢?

 4 ) 随便写写的观后感,我认为Maud并非邪恶宗教的具体例子

本片完全从Maud视角出发,观众不知道Maud不知道的事情,不去回忆她不想回忆的事情,观众可以清晰的感受到Maud是如何在坏的状态中越陷越深,看着她一步步从迷茫,lost,到疯掉。

本片真正让我感到恐怖的地方正是这种很主观的对Maud情绪的刻画。

Maud在人群中,但她是孤独的,而且不是自我选择的快乐的孤独。

她有工作,但是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也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也不禁让我思考,人的存在真的有客观意义么?

在Maud主观如此不珍惜自我(惩罚自己的方式是自残)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她可以通过信仰的方式拯救自己。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陷入到这种情绪中,感到和身边环境格格不入孤独孤立无援,那种强烈的眩晕和无助感在袭击着Maud。

Maud投靠了上帝,但是这种“病急乱投医”似的信仰又无法让她得到真正的救赎,在这种依旧混乱的状态里她一边在宗教中寻找救赎一边对Lord是否真正可以救赎自己存有一丝怀疑。

本片很多细节的地方刻画了Maud的性格,她不是一个擅长和人交际的人,不是一个典型的坏人(在工作中尽职尽责,除了性格孤僻难以沟通边界感定位不准确,并无有意的去做对自己有好处的坏事)。

Maud是一个疯狂的教徒,但是她并不是一个类似坏修女或恶魔之类的邪恶形象,我个人认为宗教在这里起到的其实是一个象征性的意义,她可以单纯的变疯或者信仰某种哲学理念。

并非是这些外界因素引导她走向死亡,是她的孤独带她越陷越深走向死亡。

很多时刻可以感受到她的不知所措。

Maud极度在乎她人对她的看法,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坏人。

最终的结局。

如果有人(心理咨询师?

家人?

朋友?

善意的同事出现的时间太晚了,这种程度的善意已经无法拯救当时的Maud了)可以拯救她,我相信她不会做出最后的选择。

很多对话中你可以感受到她的不知所措。

Maud极度在乎她人对她的看法,在Amanda夸奖她的时候,你可以感受到Maud幻想了一段她和Amanda之间的美好的紧密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一种可能性,但是Maud会认为这个有可能性的关系是既定事实。

她有强烈的占有欲(她希望生命中有重要的人的陪伴,对方看到她的优点,视她为重要的),并且无法直视自己的个人欲望。

最终,Maud不再从任何其他人的视角或者跳出自己的臆想世界去看待事情,而是走向了绝对的孤立,根据主观想法改变/滤镜了自己客观所见。

她不在迷茫和不知所措。

她想象了一个使命给自己(拯救Amanda,而且却被Amanda指出她是孤独的,Maud并不愿相信自己是这样的)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后走向死亡。

 5 ) 一篇内容丰富的导演采访 >> 亦真亦幻,关于情节设定/拍摄细节/圣人莫德的由来与终局

——完全剧透预警——我非常喜欢看创作型导演的访谈,对于一部意犹未尽的电影,导演访谈就是转场的after-party!

这篇来自VULTURE的访谈可以说是关于"圣人莫德"最为详尽的一篇访谈,角度全面,细节丰富,时间也比较新,可以窥见导演Rose Glass创作这部作品前后的过程,言语间能感觉到她性格也非常可爱:)所以翻译了这篇,和大家分享。

其中提到了很多内容,有一些是我在看影片的时候就能追溯感受到的,还有些细节就挺出乎意料,比如说关于鞋里的钉子,我本来以为来源于宗教苦行(以肉体痛苦获得神性的体验),实际上更直接的reference居然是BDSM!

(which is even more cuter:)另外还谈到了异色瞳的设计,脸部变形的设计,两个女性角色的身份与她们之间的情欲张力,导演自己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以及最终结局的处理。

作为第一部长篇作品,Rose Glass的创作能力和导演功力都非常令人惊喜,我觉得,这是一部有很多切入点值得多加品味的feminist horror tale,其中不乏许多杰出影片的共通之处,希望这篇访谈能给喜欢这部作品的朋友们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和理解。

——完全剧透预警——“圣人莫德”导演Rose Glass,阐释她邪恶恐怖的处女作中的亦真亦幻Saint Maud’s Rose Glass Explains What’s Real and What’s Imagined in Her Unholy Horror Debut采访者: Rachel Handler // 翻译:_Dysmg_ // 原文载vulture.com, 2021.01.29 本译文版权由译者保留,转载使用需征得许可

Rose Glass在拍摄现场 (图片来源: A24)你最开始设想“圣人莫德”是在什么时候?

2014年,我在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完成硕士学位时,开始有了这个想法。

几年后,我开始写剧本。

最初的设定是关于一个年轻女子和她脑海中的声音之间的爱情故事。

当时我正在读一些关于有幻听状况的人的故事,以及各种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事。

我也是想要拍自己喜欢的那种电影,那种非常主观的电影。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我们都局限于我们的身体,都是在主观地体验现实。

你永远不知道别人脑子里在想什么。

它后来是如何从这个想法发展开来的?

持续不断的焦虑,改变和思考。

我很快地就开始审视这个最初的前提,我想弄清楚在她的生活中还发生了什么。

她脑子里有一堆其他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东西,但为什么会没人知道?

所以我想到她是非常孤独和疏离的,她的生活中没有任何人,这就是为什么她和她在照顾的新病人之间有这么重要的关系。

我开始意识到,也许她与上帝的关系可以融入到她与这个女人的关系之中。

所以她脑海里的想法是她即将开始一项神圣的使命去拯救这个女人的灵魂。

我也在思考,当人们在听闻那些以宗教之名而引爆自己或是自焚的人的事迹时是怎样仅仅把那些做了可怕事情的人归结于他们是本质上的坏人或者疯子——这是种懒惰且相当危险的思维方式。

被引导去做一些如此极端的事,这种转变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发生的。

总是会有一长串复杂的事件。

我试着让观众理解这个角色,去理解她是为何又是如何到了这一步的。

我很惊讶这是你的第一部电影。

它的制作非常稳健,尤其是色调方面,我认为它达到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

感觉就像是一个完成过很多电影的人的作品。

你觉得这是因为什么?

恐惧。

[笑] 对于失败的恐惧。

和执念。

我之前有在做其他的事,做其他的工作,但就像我说的,我从2014年就开始一直在思考这个角色和这部电影。

等当我们开始拍摄的时候,我根本没怎么看我的剧本。

而且我有很多了不起的合作伙伴。

你在“圣人莫德”之前的短片作品是什么样的?

直到上电影学院我才开始创作差不多的短片。

但在那之前,当我11、12岁的时候,我父母给过我一台相机,我开始在家里拍电影,尝试定格动画之类的东西。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和几个很酷的朋友拍了一些傻傻的模仿之作。

即使是我在做那些作品的时候,它都是相当剧烈、傻傻的、滑稽且戏剧性的。

后来我去了电影学校,发现了艺术电影,我想这是两种本能的奇怪结合。

我希望一切都是好玩且有娱乐性的,但要有趣。

我制作的短片作品,叙事性的那种,在某种程度上也倾向于孤立的、且有幽闭恐怖的角色,对现实的体验有点另类。

我读过一篇关于你的采访,你说“女性喜欢混乱糟糕的东西”。

我觉得这是完全正确的,尤其我就是一个喜欢混乱糟糕东西的女性,尽管我确实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恐怖片并不是适合女人的。

这个回答是我在回应一个男性记者,他问我我是如何能“应付得了”拍摄这些血淋淋场面的。

我当时想,“这就是我写的好嘛!

”他是个挺好的人,不过他真的似乎觉得好像因为我是个小个子女性,我就会表现得像是“啊!

血刺呼啦的!

好可怕!

”有人告诉过我,总的来说,恐怖片的观众多为女性。

历史上有太多关于女人和她们的身体的奇闻异事,超自然现象。

也许我们可以去推进这一点。

真不敢相信男性会问你这种问题。

对啊。

[笑] 就像是…[叹气]。

好吧,无论如何。

电影本身就有一种偷窥性和颠覆性的东西,陌生人们一起坐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观察别人的生活,而在“圣人莫德”之中还有另外一层的偷窥。

人们喜欢被震惊。

恐惧触及了一些非常原始的东西,让人在安全的电影院座位上体验疯狂和危险的事。

我想让它成为一部有趣的电影。

我记得我曾说服开发部门的工作人员:“是的,我发誓,这绝不会是个阴冷惨淡、令人抑郁的片子!

”这就是我第一次看到它后的一大收获——我觉得太好玩了。

我记得放映结束后我跟你这么说了,你当时说“谢谢,我真的很想让大家觉得它是部有趣的片子。

"这不是一部喜剧,但生活是有趣的。

悲剧与喜剧携手而行。

结尾的那场戏,通常会给观众造成这样的影响——先是震惊的声音,然后接着是不安的笑声。

恐惧和大笑之间有某种本能的反应。

Morfydd为此做了很多贡献。

剧本里写了很多笑话,但大部分是因为她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喜剧演员。

你是怎么找到Morfydd的?

就是在一个很传统的试镜过程中。

我们在剧本写到一半时就开始试镜了。

我们一开始就见了很多人,因为这部电影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人。

如果你不喜欢她或那个角色,整部电影就会一败涂地。

Morfydd是我们最后见的人之一,就是那种经典俗套的情节,就是“我们看到她的试镜,就知道是她了。

”我想要的是,她几乎是出现在电影的每个镜头里,所以必须要是一个令人信服的、充满魅力的人,一个让你目不转睛的人。

她涉猎广泛,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喜剧演员。

在伦敦电影节的首映上,她还有出演另外两部电影,且在一部电影中她扮演了两个角色,但人们并没有认出[每一部电影里的都是她]。

她真的很百变。

她的眼睛是如此的不可思议,震慑人心,如同液体的黑洞。

你有对她的眼睛进行改动吗?

我们让她在一只眼睛上戴了一枚棕色隐形眼镜。

莫德是有异色瞳的。

我希望观众能够相信她是一个可以在生活中完全不被人注意,很多时候被忽视的角色;她很胆小,相貌平平。

但我试图想出一种微妙的视觉效果,能让她异于寻常,且善恶参半。

你只能在几个镜头中看出她的眼睛是不同颜色的。

我想有些人甚至认为她的眼睛在整部电影中都在变化。

但当她获得神性高潮(godgasm)时,我们就把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

神性高潮!

你是怎么想出这个概念的?

我希望我能想出一个听起来更高雅的名字。

[笑] 从一开始我就一直在努力思考,怎样才能让莫德与上帝的关系更能令人感同身受?

让观众可以结合到自身?

一开始,[剧本里]有很多上帝的声音,但这有点让人分心。

我想找到一种不同的沟通方式。

我最不想要的就是上帝成为这种理性的、学术的东西——即使你没有信仰,这种屈服于忘形狂喜,从你的身体迸发而出,与比你自身更伟大的事物相连接,这种概念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

这让她感觉很好。

除非她能从与上帝的关系中得到一些愉悦而美妙的东西,否则这部电影就不成立了,她生活其余的部分是渺小而乏味的。

在我所做的一些研究中,我读到一些学者现在会认为圣女贞德可能患有颞叶癫痫症(temporal lobe epilepsy),伴有癫痫发作、幻觉,以及这种难以置信的幸福和极乐的欣快感。

所以现在有些人认为她患有这种病症,且这就是为什么这个13岁的女孩会怀有领导军队的信念。

我并不是说莫德也有这种病症,而是说某种狂喜、高潮、性的欢愉和宗教式的迷醉——我和一些人谈过,他们说你可以通过冥想和恐惧进入这个空间。

无论那些场景中发生了什么,她都将其解读为上帝,但其实这与你通过性、迷幻剂和冥想可以触及的大脑区域是相同的。

作为一个不信教的人,这就是我能去体会它的方式。

剧照 (图片来源:ign.com)你是如何在效果方面以及导演方面去完成莫德和阿曼达的脸部拉伸效果的?

当莫德的脸拉伸到她的极致的时候,那就是一种“易容(facelift)”——Technicolor公司制作了这一特效,最后他们所完成的工作远远超出了我们最初付钱让他们做的部分。

这一切都是在后期完成的,不过我有点希望,即使在她最神圣、纯洁和出形狂喜的时刻,这一切背后都有一股黑暗力量的暗示。

Jennifer [在最后]脸部的变化,是可怕的化妆和恐怖特效的结合。

在那一刻之前,Jennifer和Morfydd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是很严肃的,但到了那场戏的时候Jennifer转向我说,“所以…就是恶魔?

”我说:“是的,这就非常好,谢谢。

” 我们了解到莫德和她之前的一个病人之间有过某种创伤性的事件,但我们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除了看到一个老人的胸前到处是血。

关于要在怎样的程度上将所发生过的事呈现揭晓,你是怎么想的?

我不想让它看起来像是,“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它直接导致了一个人的疯狂”,对我来说,这感觉太像是鸡与蛋了。

我想给大家关于这件事足够的理解,但又不想让整个故事都是关于它的。

她的整个人生都感觉是被疏远的,她也许有轻微的健康问题,但她在医院的工作——这充满压力的生死攸关的职业——加剧了这一问题,再没有社会的保障系统,它就会导致一些后果。

所以说所有这些细节都具象化的在你的脑海中,只是不在影片里?

我跟一个朋友的朋友,一位护士,聊过,“哦,我在拍一部电影,里面有一个护士,你觉得这些情节对你来说真实吗?

”然后她说:“是的,当然,医学上的这些事,在工作中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职业。

”她告诉了我这么一个故事——她有次在重症监护室工作,负责肺部疾病患者,上夜班,有一位老人睡在其中一张床上,他的胸部做了一个大手术。

他胸部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切口被缝合起来了。

他出现心脏骤停,她叫了急救组,当急救组赶来的过程中,她开始做胸外按压,因为那位老人是那么的脆弱而干瘦,他胸部的切口就裂开了,她的手直插进他的胸部,压碎了一切。

所有东西喷溅在她的脸上,他就那么死了。

不管怎样,这件事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我问她能不能把这个故事放进电影里,她说可以。

这位护士朋友看过影片了吗?

是的。

她很喜欢。

我们在影片中展现出来的可能是要比实际情况温和得多。

现实生活中的医疗场景是相当有冲击性的。

当你和Morfydd谈到创造莫德的内心世界时,你是要多明确地描述出那些事情是仅仅发生在她的脑海里,或是说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也存在着某种真实?

你说过是要让观众一直猜到最后吗?

哦,完全如此。

直到最后一个镜头,我认为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她所建立的一种真正的精神关系。

我的解释是,在影片的结尾,有些起始于信仰和精神性的东西坠落成为了精神错乱。

我们知道很多事情也许并没有真的实际上发生,但就这个角色和她扮演它的方式来说,我们是从莫德的视角来看的——任何时候我们谈论上帝,它都是明确的。

“然后你就感觉到了上帝,他正在把这些信息传达给你。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展现是直截了当的。

看这部电影让我对你自身的宗教背景感到好奇。

我在基督教的熏陶下长大。

我接受过洗礼,会在特别的日子里和家人一起去教堂。

我也曾就读于一所女子修道院学校,我成长过程中的老师都是修女。

所以基督教对我来说是持续萦绕在生活中的。

它不是强加于我的;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对它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也没有特别地与之关联。

我觉得它有点无聊。

当我长大后,离它越来越远,我才开始更近距离地观察它,看到它的奇异之处。

我开始对信仰更极端的方向感兴趣,以及它会引导人们做什么——邪教,那些更混乱的信仰。

这部电影并不是真的关于宗教,它更多的是关于我一直在强调的其他事情。

不过因为我对基督教很熟悉,我没有做任何额外的研究或是神学研究。

因为莫德是在编造她自己扭曲的基督教。

剧照 (图片来源: A24)你是怎么构想阿曼达这个角色的?

对她的构想延续到整个过程的后期,这个角色最初比她实际在电影里的年龄要大很多。

她是英国人。

这个角色之前有点太夸张和做作了,所以我们为Jennifer对这个角色做了一些改变。

莫德是一个对她着迷的年轻女人,我不确定人们是否会相信她对这个年长女性的着迷。

从一开始,她一直是莫德的陪衬。

我想让她们看起来截然相反,如同妓女与圣母玛利亚一样;纯洁的莫德,罪恶化身的阿曼达。

不过我们希望能够把这种对比拆分得零碎一些,不是那种全然黑白对立的。

所以表面上,阿曼达是难以置信的,她身上拥有的与其他电影角色相似的特质——很多我最喜欢的电影里都会有一个有点邪恶或奇怪的独居老太太的角色。

但我希望莫德也是如此:既不是完全的主人公,也不完全是反派。

她们都会做坏事,互相误解对方。

我想让人们意识到,在某些方面,她们有很多共同点。

阿曼达也很孤独,想要逃离,有一段时间,她在莫德身上发现了这一点。

不过随后事情就走偏了。

她们之间的动态在一些时刻变得有些情欲感;看上去莫德似乎是有点爱上阿曼达了。

阿曼达是同性恋这件事,我是想迎合人们的期望的。

如果你把一个基督徒角色和一个同性恋角色放在一起,观众会说,“哦,这是一个关于被压抑的欲望的故事,她的内心说不,但她的身体说可以”之类的。

但我已经见过很多这样的故事。

我觉得如果莫德想要拯救阿曼达的初衷不是基于她对阿曼达性取向的不满那就会更有趣了。

事情是更模糊一些的。

存在着一种身体上的吸引力,不过对我来说,这并不是关于莫德对于自己性欲的压抑。

有时,女人和其他女人在一起时是会带有这种几乎是浪漫的色彩。

我觉得她有点嫉妒阿曼达,希望自己能更像她。

她们之间的动态让我想到“假面” [即伯格曼1966年的作品“Persona”——译者注]。

是的,那是另一对护士-演员的组合。

完全如此。

我很喜欢那部电影。

在那部电影和其他类似的电影中,雇员和雇主之间的身份角色是很有趣的。

一方面,阿曼达掌控主动,她是更年长、更成功的,她雇佣了莫德。

但与此同时,莫德照顾她的身体,而阿曼达在身体上是无助的。

在这一点上,影片中有许多很不错的肉体恐怖(body-horror)的情节。

莫德鞋里的钉子;她撕掉伤口结痂的样子。

你是怎么构想她折磨自己的这些具体方式的?

具体来说,那些钉子,我有在人体绳艺捆绑的网站上看到过,人们把自己捆绑起来,还有一些人们会分享经验技巧使你能有更加痛苦的体验。

有人为此画过图示。

我几年前就看到过,它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

我就想,天呐,我一定要用一下。

伤口结痂则是更实实在在的:不断溃烂着,关于阿曼达的一切在她的心中翻涌,沸腾的愤怒与怨恨。

我真的很享受拍那场戏。

一整个团队的专业人士帮我拍摄一个女孩撕扯她手上的痂!

我的梦想实现了!

我想聊聊那场戏,她在酒吧里给那个男的打了一发迅猛激烈又面如死灰的手冲,我觉得很有意思。

这场戏的实效性,幽默感,完成的非常好。

从来没人问过我打手冲的这场戏!

我认为对于她和那个男人,以及另外一个和她上床的男人,她对待他们的行为方式,我想在她在成为莫德之前,是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生活和人格的。

所以这里暗示了她在找到上帝之前是如何处理她的麻烦的。

我想看这部电影时,人们可能会认为她是一个纯洁的,处女般的,天真无邪的女人,对世界一无所知。

但这一幕,就像是,“不,她知道所有这些事,她只是选择了别的东西。

”我还想给人们营造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让他们一笑,再给他们看一些可怕的东西。

我们来谈谈结局吧。

当阿曼达对莫德全然爆发说着上帝是不存在的,并变成了恶魔,我们是要相信她是真的在说这些,并且莫德的思想将这些都夸大化了?

还是说这整个对话都是莫德脑子里的想法?

在那之前,当她们在对话的时候,阿曼达基本上是用很确定的语调对莫德说, “我并没有感觉到上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们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而当我们推进莫德的特写的时候,那是她最接近清醒的时刻,可能意识到了自己深陷其中已有多深。

然后她的大脑就会自我防御,对抗着现实。

那就是她进一步陷入精神错乱的时刻。

在我看来,那之后的一切,除过捅刀子,所有都是在她脑海里发生的。

剧本一直都是以她杀了阿曼达然后自焚结束的吗?

关于杀阿曼达,我反复思考过。

我试图抵抗过让她杀死阿曼达的想法。

我知道她得有个明确的原因,如果说她最后要杀人,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杀阿曼达是完全说得通的!

她认为阿曼达是魔鬼。

不过也有一些剧本的版本里她没有这么做。

但结尾中她把自己点燃,然后在最后一刻切换到现实,这一点从未改变。

最终,她最大的危险就是她自己。

为什么你决定在最后时刻揭露现实的“真相”,而不是就让它模棱两可?

我觉得这有点像逃避的托辞。

我不知道。

只是感觉有点虚伪。

“哦,也许一切都挺好!”然而并非如此,她的生命中有一个非常危险的点,她非常需要帮助,但却无从获得,最后一切都太晚了。

对我来说,这才是更重要、更真实的结尾。

因为这是个如此突兀的切换,因为整件事情都是从莫德的视角出发的,这个结尾会让你从中惊醒,你会意识到它蛰伏已久。

她终结在这里,但我们和她一起坠落了下去。

希望它能让你意识到,“哦,操,有个女孩在海滩上自焚了,说着‘荣归上帝’。

”你会意识到,当你冷静地看待这一幕,你会怎么想。

以交替视角来拍摄最后这场戏的逻辑想法是什么?

这场戏是相当激烈的。

海滩上的那些——不是说真正着火的镜头,是说关于所有着火之前和周围人们的的镜头——那是结束拍摄的倒数第二天,就在圣诞节的前几天。

一切都很顺利,但我们都累坏了,海滩上又非常的冷。

Morfydd得不停地把水倒在自己身上,但潮汐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而且我们也一直没有合适的光线。

有很多临时演员可能都认为他们要做的是常规的额外工作,我就一直说,“好的,三,二,一,跪!

”我们最初确实拍摄了一个女人被烧死的特技镜头,不过最终是以Morfydd做一个大特写来重新拍摄的。

那天我们有自焚镜头的替身特技演员,感觉挺奇怪的——它是如此令人兴奋,因为这个场景在我脑海中已经很久了,但当你看到这个女人被所有这些可燃物包裹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哦天呐,还真挺可怕的。

” 特技演员很棒,但她必须得戴上假头和假手,而且我们必须把镜头拉得很宽,我觉得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但突然间感觉上不对劲。

我们得确认这是莫德干的。

而当时是,“哦,那是个女特技演员。

”所以我们补拍了一些大特写镜头。

我们设置了绿屏,Morfydd做好妆发,带着吓人的、烧焦的身体化妆和一只爆出来的眼睛。

当时我们有段时间没见了,所以我们拥抱了一下,就像是,"啊,你要去被烧死了。

"你有预料到这部作品收获的评论吗?

天呐,没有。

我一直以为这就是一部小小的英国电影,但现在看来不是这样。

你现在有在进行别的作品吗?

是的,我有在进行几个作品。

一个是我和电影学院的同学合写的,另一个是我自己写的,其实事实上我现在就是在自己房间里盯着墙上的连环杀手式的地图。

我发现我对身体和大脑都很感兴趣,这些作品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对于身体的关注。

我想,其中一部差不多是关于肉体恐怖(body horror)的。

不过即便是“圣人莫德”,我也会想,“这是部恐怖片吗?”//[另外可能需要补充的是,Rose Glass在之前的其他很多采访中解释过的,最后莫德听到的上帝的声音,其实是莫德的扮演者Morfydd自己用威尔士语录的,然后调低了,Morfydd本身是威尔士人,在片场跟家人打电话的时候讲威尔士语被Rose Glass听到,觉得很适合当做最后上帝出现的声音,当时那场戏中的蟑螂也是上帝的化身——译者注]

 6 ) 无聊至极,套路至极

看完了这部惊悚恐怖电影:圣人莫德,一般,剧情太无聊,还是过于套路的信仰的奔溃和疯狂,缺乏新意!

比预期的让人失望,本以为是恐怖片,看完发现并不是!

影片讲述了莫德是一名年轻的宗教信徒,她的职业是私人护理员,她在拯救迷人的病人阿曼达的灵魂时,对其产生了极为危险的迷恋。

 7 ) 敬死亡

首先简单梳理个人理解的剧情:凯蒂是医护人员并身患绝症(推测)又出过医疗事故于是皈依上帝,她改名为莫德,后来做了阿曼达的私人护理。

莫德是“虔诚”的信徒,持续地感应到神的存在和神的指引,虽然那些大概都是病痛和心理阴影带来的幻觉,但她相信自己从中获得了信仰的力量,一系列自虐行为(包括最后的杀人)是对自身信仰的检验和证明。

但神也不能拯救她,没有奇迹,死亡总是必然降临,死亡总是常胜将军。

在死亡面前莫德孤立无援,神是她最后一根稻草,最后,她别无他法,用这稻草来点火了。

最后莫德在海边自焚、众人跪拜的场景(尽管那是她死前最后的幻觉)很有感染力,现实中众人聚集不是因为神迹而是因为莫德的死。

我们这个时代,神几乎失尽了祂的威严,神圣近乎不复存在,只有死亡对我们还保有原始而永久的震慑。

ps个人关注的几个点①选角神了。

女主演员和角色的适配度接近神迹。

②女主玩打火机的镜头和最后呼应得好。

③某场景心脏复苏的镜头👍④女主自虐检验自己是否通灵的几个片段让人绝望。

没有什么能拯救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没有道理的地方,疼痛有益是自欺欺人,痛苦折磨着我们,痛苦是不会开花的荆棘,而死亡则是必然降临的节日。

⑤孤独大概也是一种绝症。

 8 ) 信仰与妄想,偏执的人也恐怖如斯!

2019年,恐怖惊悚惊悚电影《圣人莫德| Saint Maud》A24出品的恐怖电影,风格还是着重于神秘诡异的气氛,文艺了一些,没有那么恐怖倒是。

电影讲述主角莫德是一名年轻的宗教信徒,她开始是一名护士,因为一次医疗事故,她换了工作,现在是一名私人护理员,在护理迷人的病人阿曼达时,他们相互产生了好感,因为阿曼达给莫德的赞美让她更坚定信仰,但是相对于莫德而言,这种赞美更像是一种危险的迷恋,就像她对于宗教信仰那样偏执的迷恋。

这种和阿曼达感情上的纠缠,也开始让莫德陷入混乱之中,莫德开始干涉阿曼达的私人生活,她按照自己的信仰来照顾这个命不久矣的病人。

结果可想而知,她被赶走了。

但是莫德已经陷入了纠缠的漩涡,她相信这一切都是主的指引,她开始在网上查询阿曼达的事情,和她的新护理员打探消息。。

在充斥着孤独,懊悔,忏悔,并且惩罚了自己之后,莫德换好衣服,拿上圣水去找阿曼达。

但是阿曼达临终前戳破了莫德的信仰,说这一切都是假的。

不过在莫德眼中阿曼达已经变成了魔鬼的模样,她拿起剪刀刺向了阿曼达,直到她不在出声。

最后莫德带着助燃剂,走向海滩,圣光普照。。。

但现实却是痛苦的悲鸣。

这几年A24出品的电影,很多宗教,神秘学相关的诡异恐怖气氛都非常独树一帜,被大家津津乐道。

作为罗斯·格拉斯导演的处女座,电影的争议还是比较多的。

一位女导演和编剧,从宗教入手讨论妄想和现实,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电影的后半段幻想与现实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了,潜移默化的把观众也带入其中了。

另一方面这个电影在女性心理上的剖析还是非常到位的,对于目前这个社会不在少数的单身女性可能会产生共鸣,这种孤独,挫败,自卑从而情绪化的一种展示吧。

我是圣光的分界线推荐指数:★★★(6/10分),信仰与妄想,偏执的人也恐怖如斯!

 9 ) 现实与妄想,孤独与偏执

A24出品,将偏执妄想等精神问题剖析到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片,而是揭开假面后,逼近现实,这般恐怖感才让人感到后怕。

莫德是一名私人护理员,在之前的医疗事故中医死了人受到心理创伤,从此开始信仰宗教。

在工作中遇到癌症患者阿曼达,莫德和阿曼达的相处中,阿曼达对莫德的赞美,让莫德误认为阿曼达和她一样是个孤独无可寄托的人,从而激发了莫德新的人生目标:救赎阿曼达。

片中用神性高潮来展示莫德和天父的交流带来的情绪体验,而所谓的神性高潮让莫德无法接触到真实,内心反而充满空虚,所以莫德需要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载体—阿曼达,来坚定自己的信仰。

莫德按照自己的信仰开始对阿曼达进行照顾,干涉阿曼达的私生活,(越界,陷入偏执的开始)私下回绝阿曼达的好基友,一边自我欺骗是为了阿曼达好,一边想要通过救赎阿曼达巩固自己的宗教信仰。

救赎阿曼达,同时希望救赎自己。

阿曼达的派对上,阿曼达嘲讽了莫德。

莫德对阿曼达的情愫,阿曼达用了当众羞辱的方式作为反馈。

莫德面对真实立体的人充满了不可控之感,开始质疑自己的信仰之路。

多种情绪之下,莫德开始失控。

莫德失去了工作,并且开始了世俗意义上的堕落,像在和她一直所信仰的神宣告:我如此虔诚,为何你没有拯救我?

因此床戏部分,有着浓浓的亵渎神明的意味。

莫德为了逃避孤独的现实,坚持了自己的信仰,认为在救赎这条路上,苦难都是有意义的,将苦难合理化。

比如把钉子放在鞋子里等自残行为,再一次将自己的信仰强化。

在阿曼达临死前的聊天,阿曼达再一次冲击了莫德,“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击溃了莫德最后一个心理防线,莫德彻底分不清想象与现实,阿曼达在她眼里变成了恶魔。

杀了阿曼达。

莫德觉得阿曼达得到了救赎,给自己的幻象添上了翅膀,成为了天使。

而在外人看来,莫德散发的圣光是恐怖的自焚火光。

而莫德所谓信仰的宗教,只是一个逃避现实的工具,为了将自己的一切反常行为合理化的借口。

擅长自欺欺人的人,一定有他想逃避的东西。

现实如此,恐怖如斯。

 10 ) 一部评价两极的宗教恐怖类型片

近年来,A24出品的电影引领了一种所谓宗教恐怖类型的新浪潮:《黑夜造访》《仲夏夜惊魂》《遗传厄运》和《灯塔》,都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

有别于传统俗套的血腥场景和吓人手法,A24系的恐怖类型片往往用反常规的手段引发观众的不安感,在类型片层面上增添不少艺术风格和实验感。

而最近一部A24的“得意之作”绝对要数去年俘获不少影评人欢心的《圣人莫德》。

这是女导演罗斯·格拉斯的导演处女作,表面看仍然是A24拿手的宗教恐怖类型题材。

故事讲述一个年轻的私人护士在照顾病人时,相互产生了好感,随之而来还有狂热的信仰和自残自毁的结局。

导演有意模糊了宗教信仰与精神疾病之间的界线,镜头在女护士的幻觉与现实场景之间随意切换,借此营造出重重悬念。

与其说是对宗教狂热分子的批判,倒不如说是一部针对孤独女性的精神分析报告。

女主角并非无路可选,她照顾的病人和身边的朋友不断向她伸出友好的橄榄枝,她却将此视为邪恶的举动,她将自己困在昔日犯下的过错之中,企图以宗教之名洗脱罪孽。

事实上,这完全可以说是与宗教无关的恐怖类型,根本是女主角陷入偏执情绪而导致的悲剧。

导演故意不清晰交代前情(医疗失误或许只是一部分原因),剧本过于取巧地利用她陷入幻觉的精神状态,以及一系列身体恐怖的反应,来炮制惊悚的效果。

这比起常见一惊一乍的手段无疑要高级一些,但是这种手法没能使这个人物达到德·帕尔玛经典作《魔女嘉丽》主人公的感染力(两个角色在本质上具有共通性)。

单薄通俗的叙事使观众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毫无障碍,却难以对这个角色产生共情,不论是同情还是厌恶的情绪。

因此,即使女新人的演绎再惊艳也好,最后自焚升天的一幕再震惊也罢,没有丰满立体的人物塑造始终是败笔,陷入两极分化的结果也是必然。

《圣人莫德》短评

宗教类惊悚片果然分低

6分钟前
  • 采盗大花
  • 推荐

A24的气质,氛围真好。摄影依旧不错

8分钟前
  • Anna喃喃
  • 推荐

4.0。前半段平淡到我第一次觉得《宠儿》是杰作,这也直接导致后半段狗血程度飙升。

12分钟前
  • Orpheus+
  • 较差

A24又再一次俘虏了我。后劲太强了,看完这么多天了,满脑子都是最后那段,可能真的把自己已经带入到Maud身上了吧

16分钟前
  • 梵顿Kirin
  • 力荐

表现力很强,极具风格的电影。天堂地狱,魔鬼天使,真的好纠结啊。还是说孤独的人需要信仰而活

17分钟前
  • 日你个大头鬼
  • 推荐

当代恐怖片分两种,A24系和其他

21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还行

我果然对这种宗教题材嗯......呵呵呵(´ι_` )全程不知所云,好不容易看女主房间黑了她盯对面看半天我也紧张了起来,结果( )音效还可以。突然对《遗传厄运》有了质的改观甚至想去重温了!

22分钟前
  • 迷蟲朋克
  • 还行

影片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无法与角色共情,因此也体会不到她心理上的变化,所以故事变得空洞,更可笑的这是一部宗教电影,失去了心灵上的共通就算再优秀的镜头与表演都会显得矫揉造作。不过结尾两秒确实挺惊艳

25分钟前
  • 布鲁克林
  • 较差

宗教、孤独和癔症,完成得挺好。

27分钟前
  • 李气清
  • 推荐

宗教意味浓,心理问题多,自虐戏份不少,但是没击中我的生理痛感,恐怖镜头只有一秒,倒是吓到我了

31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还行

迷失的人连自己都不信,还信啥宗教。“永远不要浪费你的痛苦” 这是句大实话,的确很难浪费掉。此类影片只专注光影和细节是靠不住的,一直游走于表面,连皮层以下都没进去,且上帝的招数和台词有够愚蠢。

33分钟前
  • 老怪CXJ
  • 较差

75/100 倒置与倾斜的镜头是扭曲内心的暗示,流体旋涡是无意识自陷原旨主义的表征,孤独的心灵在虚无主父那里祈求填补,终究是一场自欺欺人的自娱狂欢。

36分钟前
  • Rouge
  • 推荐

看完这部电影会突然理解极端宗教份子的行为了,在一般人理解下的反社会行为,在他们眼里可能是神迹,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冲突,是宗教反讽,也是政治隐喻

40分钟前
  • 大头冢
  • 推荐

作为恐怖片还远远不够,偶尔闪过的冲击性剧情与画面都只是昙花一现,更长时间沉闷的铺垫并没有赋予本片以怖人的气质。不过女主的表情管理还是可以的,她有几个镜头里的表情让我想到了《遗传厄运》。

45分钟前
  • 雨苔思音
  • 还行

整体太太暗了,虽然像烛火一样的光有时候挺美的。故事没啥意思……可能是因为我没有了解过西方的宗教生活,觉得大部分恐怖都是靠音乐咚咚出来的

47分钟前
  • 水星与六便士
  • 较差

2.8/emmmmm 一言难尽 cinematography做得很好是真的 但是这种精神高潮的精神病难道不是极恶

49分钟前
  • Entrop1e
  • 还行

构思一坨

51分钟前
  • 黏菌
  • 较差

旧元素的集合,基于对身体的把弄展现思想畸变,链接起示弱、窥探、召唤、宣誓等常规性动作。影像风格过于精致明快,缺少暧昧与野性,凭借刁钻镜头摆放与突变运镜速率制造出的惊悚氛围也由于泛滥而不再奏效。

52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说好听的是短小精悍,说难听的是无病呻吟,女主演技很好,正常的时候看起来非常好,不过偏执的时候看起来不够偏执

56分钟前
  • mosigg
  • 较差

某个点共情到了你的精神病

58分钟前
  • 了花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