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朗道:退变
DAU. Degeneratsia,DAU. 堕落(港),DAU. Degeneration,ДАУ. Дегенерация,ДАУ. Вырождение
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伊利亚·佩尔米亚科夫
主演:德米特里·卡利丁,奥尔加·什卡巴尼亚,维多利亚·斯基茨卡娅,阿丽娜·阿列克谢娃,阿列克谢·特里福诺夫,拉德米拉·谢戈列瓦,罗密欧·卡斯特路,玛丽娜·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乌克兰,英国,俄罗斯语言:俄语,英语年份:2020
简介:一家秘密的苏联研究所结合了科学和神秘实验,旨在创造理想的人。 该研究涉及所有员工:特权量子物理学家,克格勃官员,厨房员工边缘人员和政治上激进的测试对象。 研究所的居民发现自己身处深处的生存危机中,被逼向悲惨和暴力的结局。详细 >
裡面有不少高論
一星扣给叙事,前两个小时的building up真不太行,很多看不下去离场的怕都是因为这两个小时还结束不了的第一部分;一星扣给结尾,急吼吼的,都拍了六个小时了再加半个小时不行吗...后社时代是需要这种怪物一样的艺术作品的,但是DAU不可复制,也最好不被复制
最后看的一部DUA系列,6小时的长度一度让我没办法点击播放。制度的恶、人性的恶在这部片子被放大,其中很多桥段和台词映照出我们生活的当下。从一开始的赶超美国/西方世界而设立的各个科研项目,到KGB开始以极权管制机构人员纵情声色却对性骚扰和性侵刻意忽略,再到那批奉行种族主义、优生学的士兵以原始粗暴的方式挑起一次次争端,最后清洗整个机构,所有的情绪被一层一层渐进加强,在杀猪那里到达最高点。作为一部电影,情节支离破碎,却在无数场景让我担心下一秒就会出现集体强奸或杀戮。导演在这场实验中无限放大了人性的扭曲和劣根性,投射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恶,大概也因为如此,身处文明社会的观众才会觉得这个系列实在有违伦理,无法接受。
反倒是觉得这一部还可以
战斗民族
失语 在六小时内创造出一个世界后自我毁灭 大量细节制造出恐怖的真实感 摄影机在真实环境下毫无束缚肆意移动 看完后对Dau项目是如何进行依然无法理解 实在是太不可思议 一个大型的社会学实验 混杂着的学术观点和极其真实混乱的聚会聊天为其提供了一个自我释义的机制 一个封闭空间社会在外部极权压抑环境下的崩溃 尤其是生活于斯对某些事的代入细思极恐 压抑至最后是兽性的爆发 人又与牲畜有何两样 这是一部社会恐怖片 窒息 伟大 Communism is a religion, the Marxist, Leninist, Stalinist religion without a God.
這是我第二次看長篇幅電影,第一次是貝拉塔爾七小時的撒旦探戈。如果說DAU娜塔莎是極簡主義,那麼這部長達6小時的退變是一則龐大的政治寓言。影片分段敘事,每個主旨明確,暗潮洶湧。有關於宗教與科學的討論,年輕共青團成員參與的課程,氣氛曖昧散發輕佻的晚會,死亡的真知灼見,隱晦的後廚和匪夷所思的實驗總會在每章的開始與結束準時到來。性愛、慾望和憤怒不再是娜塔莎之中的物之強度,而是無差別的上升,加熱的人之強度,而影片的手持攝影風格則證明了這一點。電影片尾被宰的豬以及被“清理”的人一幕,卻是真實發生在那段歷史中,觸目驚心。@2020.4.30 /18:03
21世纪,世界不能还简单地停留在资本主义消遣苏联的道路上。说是全凭演员自我发挥,为此关在这个两个足球场的“剧院”里三年,给你生生直播性交过程,杀猪过程,听着猪死前的嚎叫,我已经觉得这电影毫无意义了
六个小时的电影看了一个礼拜。对苏联的控诉比第一部更加庞大真实残忍深刻。不由得想到这几天热议话题:后浪们以为自己是眼里有光的少年 但其实只是在客厅杀猪的魔鬼罢了!
主题和剧情是很不错的,展现了一个逐渐走向民粹、纳粹主义制度的瓦解,尤其是似真似假最后冲突的一大段表演,充斥着混乱和无序,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人的劣根性。但是回过头来一想,这都是“真实”表演,你无法忽视那些失控镜头,血腥镜头对演员的伤害,以及意义何在,是不是真的如噱头所说沉浸式表演可以进一步展示试验性质电影的魅力,我觉得模糊了电影和现实的边界是很危险的,电影可以映射,警示现实,但不能强行闯入现实
这发酵速度,烤俄罗斯大列巴么
除了最后杀猪的情景,这部比《娜塔莎》更容易接受,故事走向最后的崩溃还是有推力的,但感觉摄影剪辑都不如《娜塔莎》,而最后杀猪的情景又让人恶心,恐怕底线只是不杀人……
饭桌上谈笑风生的躯体转眼成尸体,窥探见证容忍恶直到最后成为恶之祭品,像被屠宰前最后一刻还毫无察觉的猪,定格的镜头完美完成对观众/自我挑衅,虽然我更喜欢娜塔莎。
既然争议如此多,不如考虑把这项实验的故事背景放在未来,美好的乌托邦,跟当代正好有个对比嘛,此处艾特亿万富翁们。
【DAU.14】马拉松式观影,5个多小时的铺垫,逐渐失控,演变成最后半小时的生宰活猪和机构大清除。不过,过长的篇幅,松散的故事线(太多闲聊日常),群像中能给人辨析度的角色也有限(比如有的人估计连前面那群被惩罚剃了光头的文青学生,几时被换成一波同样光头的武行青年都不知道),即使不是一口气看下来,也真的累,以至最后半小时的重击也不太能调动身体做出应有的反应了。(作为序列倒2,出现了垂垂老矣的列夫·朗道)
这部六小时的群戏强化了《娜塔莎》的“极简”感。原本还想抱怨一句片尾的大血洗决定铺垫太少,但整部作品的逐层推进还是再次震撼到我(虽然更喜欢上一部的局部放大处理)。另外,片中关于现代艺术的那一刻钟精彩段落真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学术案例了。近期决定整理一下该片诞生背景以及被最终撤销的柏林展览等丰富细节的德语报导。
前面看的睡着了 除了真实和残酷 没看懂这部影片的意思所在
看了两天看完了。6个小时的时间发生了什么,大概就是疯人说疯话,疯人做疯事,但我觉得有意义。整个过程打个比方就是,一锅汤里的老鼠屎说这锅汤臭了,没法喝了,于是老鼠屎跳出来倒掉了整锅汤。也许是真的反映了历史,这个我没有调查过我不知道。但是能用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就能让我大开眼界。不同意说纯粹的恶是没有意义的,光明可以在人的心里,想起《趣味游戏》了。
需要拍得那么长吗?很多无聊对话无聊场面不能剪掉吗?
Q. 相对而言更喜欢这一部的议题,足够猎奇。观点就这么直白的通过台词说出来了,说教气儿。一个研究所逐渐崩溃的过程,整个制度、体系的论证,怪力乱神。但反而形式是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