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集只想过来吐个槽,不想再详细展开说,一坨应付市场维持运营赶工大杂烩,TVB再见👋🏻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哔哩吧啦
这个剧但凡不挂巾帼枭雄的前缀,我还能多给一颗星。
(以下我所有的评论只涉及巾帼枭雄和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第三部看都没看过,由于这部剧的设定更像义海豪情,所以我会比较多的去和义海豪情去做比较)不评论演员的演技,只是单从剧情方面叙述一下我的感受。
一开始很不适应这个系列剧的女主换人,毕竟巾帼才是这个系列剧的主心骨,而邓萃雯才是这个系列剧的灵魂,邓萃雯+黎耀祥才叫做巾帼枭雄。
听到新版的男女对唱的红蝴蝶,我也很难接受,这首歌只能属于四奶奶和柴九,只能属于九姑娘和醒歌啊!
有人拆我cp!
义海豪情在我心里一直都是难以超越的经典,既然这部剧要叫巾帼枭雄,那自然免不了被拿来和前两部比较,剧本身其实也还行,但你错就错在加进了这个经典的系列里。
剧中胡定欣饰演的上海七爷,这个人物设定很容易看出编剧想要复刻一个九姑娘出来,但是,胡在气场上还是比雯女差了不止一点,她很适合演海棠,也很适合演丽华,但hold不太住这个霸气女老板上海第七把交椅的气势,处处被排挤被欺负,另外,剧里几乎没怎么体现过七爷的霸气之处和巾帼风范,自从她邀请柴十七加入她的团队以后,我只看到处处她都需要柴十七帮她出某划策,堂堂上海七爷,要谋略没谋略,要胆识没胆识,最难受的是前面的剧情,每一集都要跟柴十七有吵架的剧情,真的好烦啊,两个人的冲突剧情也过于频繁了吧。
柴九,刘醒,柴十七,嗯,那是那个味。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逐渐理解了,这部剧的女主还真的未必适合雯女来演,其实表面上女主是个类似于九姑娘的女人,但处处都表现一种柔弱女人的姿态,特别是在柴十九面前,这反而适合胡来演这个角色,区别大概就在于九姑娘是真正的义气仔女,而七爷是个有良心女企业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也是基于整部剧的故事背景,义海豪情的故事背景设定,并不局限于家族内斗和商业斗争,更多表现的是在国家危难时刻的那种守望相助和同仇敌忾,所以义海豪情整个剧情十分的波澜壮阔,荡气回肠,而巾帼枭雄第一部亦是如此。
其次,前两部中,女主都是真正意义上很强势的,有见地,有主意,有谋略,四奶奶扛起大旗,九姑娘更不用说了,在她们遇到男主之前,她们能成事,遇到男主以后,是有了得力助手,是锦上添花,也是互相成就。
反观七爷,我不知道她当年是怎么爬到七爷这个位置的,按理来说也是个狠角色,但是七爷和柴十七,是有了军师,是有了帮她出主意定方向的人,七爷啊七爷,你遇见柴十七以后突然降智了吗?
怎么什么事都得柴十七帮你(摊手)。
悬崖的剧情,格局还是小了一点,大部分的剧情都在讲七爷怎么去抗争其他几位爷对她的排挤和打压,国家大义的部分潦草带过,也确实少了那些揪心的剧情,该让观众心里起波澜的时候又写的风平浪静。
第二对小情侣就不多说了,毕竟在义海豪情里晴晴和杨阳的感情线也被不少人吐槽过,这一部剧里的小情侣线也一样,槽点不少,恋爱脑啊,奇葩剧情啊,玩风是什么鬼!
以及替死去的宁俐感到不值,她对韦豪的这份情,还挺像伪装者里的于曼丽的,可惜都是悲剧收场,可惜啊。
义海豪情中的手足之情,和邻里之情刻画得也是入木三分,而这部剧里换成了女生之间的情谊,首先女老板手下的核心成员全都是女性这个设定其实也蛮极端的,不知道编剧为何要如此设计,其次,女孩子和女孩子之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共情,所以能看到七爷手下的一班女仔无时无刻心系七爷,忠于七爷,但是!
你们关键时刻有啥用?
除了和七爷共情,几乎没有什么推动剧情的作用,于是整个故事的体感就有一种柔弱感,怪不得需要一个柴十七来给你们把控大局。
还有七爷你啊,逃难的时候就真的自己一个人走了?
你这班姐妹就真的不管了?
剧里方仪和你最闺蜜,你走的时候也不带人家?
邓桂平,林茂财,龙四海,萧正楠一人饰演三角算是本剧最大亮点了,但是也太离谱了吧,三头六臂吗,你怎么死不掉啊……你为什么非要盯着七爷一个人嚯嚯啊……该说不说,上海其他几位爷,脑子还不如七爷呢,属于又蠢又坏型的,要是九姑娘早就把他们都干翻了,七爷还是差点火候啊。
大致就是这些想吐槽的,总的来说剧情设定一般般,演员们都是好演员,胡定欣,黎耀祥,萧正楠的演技都没得说,我还是那句话,但凡这个剧它不加巾帼枭雄这个前缀,我都还会多给一颗星。
义海之后再无巾帼。
#巾帼枭雄# 1122一开局就因为戏外没找某演员,被粉丝打了很低分,看完后觉得6分出头一点,算上粉丝打低一分,这个分也差不多了。
我觉得某些粉丝也别老纠结没找谁谁演了,按照之前某戏的情况戏扑了主演喷剧组,这片换了演也一样,然后演员又开喷,场面更难看这片感觉像合拍方找了几个内地写手,最后找香港编剧和编审挂名拼一起……没啥主线和指引发展,都是把情怀桥段尽量凑,像拼段子似的……最像TVB自己安排的剧情,就是“力捧”男二男三了,尤其男二已经好几部这种分饰几角、凹人设的安排,然后演员又很刻意演出来……记得公公出宫前面神作后面尴了,就是最后两周特地安排他“大反转演另一面”,刚好也是这男女主……男三就是好几部都这个造型演的戏,都差不多,总是差一点够不到“角色”的感觉……另外其实女二这戏里也挺一般的,她别的戏之前都不错,刚好下一部戏又是她,可以马上证明下自己整体上除了剧情节奏,回到横店拍的,别的合拍片是色调问题,它这个还有点像现场打满灯光似的特别亮……还有场景虽然大,但总感觉“很布景”,还不如厂里那几个小场景有生活气息,尤其街上路人演员都是配音,珠江台配音感很重
金庸武侠剧,巾帼枭雄前两部,猴犀利的。
可惜现在退休了。
戚其义,杜琪峰是他的门生,家国情怀能拍的那么震撼人心,金牌监制功不可没。
在拍楚汉骄雄时,把史记,资治通鉴看全了。
老一辈工作者真是认真扎实。
不是离那个演员就戏不成功,当然监制编剧的配合也看天时地利人和,大部分还是靠监制的功力。
TVB人才流失严重,演员也是新人难有大梁角色,全是些老人担当主演。
希望TVB能逐渐再创辉煌。
第三部都看完了,但这剧真的看不下去,风格一言难尽。
喜剧不像喜剧,正剧不像正剧,商战像是过家家。
场景宏大、逼真,却不是那个味儿了,很别扭。
两个主演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黎耀祥老态毕现,胡定欣妆造浮夸,表演大同小异,审美疲劳。
那对小情侣就更别说了!
罗天宇是不是应该减肥了?
一个常年在乱世道上混的年轻人,枪林弹雨,身型不会那么养尊处优吧!
演技也没啥进步,和吴卓羲的路子越来越像。
陈晓华漂亮是漂亮,但没有特色,木讷,鲁钝,几乎没有演技,执掌酒家的大小姐做派一点也无。
虽然对新人的演技不能苛求,但看不到一丝灵气。
两人的cp感是零!
之前罗天宇和黄智雯的姐弟倒还有点感觉,可惜也没恋成。
没有港味的港剧,何去何从?
理论上作为上海人或宁波人的七十七,不一定会看但可能会看的传统戏剧目叫“越剧” 七十七在倒数几集唱来唱去的一首曲目 是粤剧“红烛泪” 由 唐涤生先生作词 红线女演唱,同时也是任白电影 《摇红烛化佛前灯》 的插曲 1954年的产物 你七七相逢,光天化日唱越剧牡丹亭之幽媾不好,唱什么红烛泪唐涤生, 何许人也?
香港沦陷(1941)前的七十七或许不知道 但“南海十三郎”一定会知道 【粤剧粤曲】《红烛泪》(红线女)_哔哩哔哩_bilibili
先来点有趣的,盲猜巾帼枭雄系列中的数字游戏。
柴十七和七爷,名或号里都有数字,“柴十七”叫起来还有点拗口,有没有特别含义?
难道编剧给角色命名时图省事,随便加个数?
结合前两辑大胆猜测,这里头可能暗戳戳玩了个数字梗。
为什么?
因为乘法口诀早就告诉我们:七七四十九。
一个“七”,一个“十七”,合一起就是“七十七”,也即“7+7”。
不仅加号凸显了“女主+男主”强强联手的设定,而且“七七=四十九”,自然想到“四十九”可拆作“4+9”,也即呼应第一部中的四奶奶与柴九,何况其中一个还同姓,指向很明确吧!
最初给巾1角色起名时,当然主要为贴近角色身份。
“九”与“狗”在粤语中同音,起名“柴九”包含了角色低贱出身的设定,也与特定情节关联。
到了巾2,女主叫“郑九妹”又带有个“九”。
单从人物背景看,好像剧中并无确切说明“九妹”这个“九”的由来。
恐怕从那时起,编剧就已经开始在玩数字游戏了。
大家有没有相似的感觉?
巾1中最突出的是柴九线,不论人物刻画,还是情节推进,都非常出彩。
到了巾2,许多高光时刻转而放在了九妹这边,烧鸦片、杀少佐、救刘醒。
不是说男主那边不够出彩,而是男主出彩的桥段,主要落在女主与兄弟家人身上。
九是个位数最大,而巾1中最出彩的男主叫“柴九”,刚好名字里带九最大。
于是到了巾2索性改由女主名字里带九最大,会不会早已在暗示:巾2主角剧情是对巾1原有的高光铺排进行了对调互换?
其实巾2对巾1中的不少人物性格都做了相对应的扭转,这种事先通盘考虑的设计,是有迹可循的。
有了巾1巾2的解谜思路,到了悬崖这一部,破解数字游戏就比较顺当、简单了。
巾1、巾2虽相继播出,但二者风格还是有所不同。
巾1更偏向戏剧化的夸张,类似于同个制作团队早前的不少作品,更因柴九这个角色有了悲喜剧元素,戏味更浓。
巾2主题与背景更宏大,整个格调也相对平实沉稳,更有大剧之风,更着重于情感张力与家国情怀。
而这回名号中都有数字七,且七七四十九,或已暗示在立项时就已定位,这一部对标的是巾1悲喜剧的戏味风格,而非延续巾2的偏写实格调。
从时代背景看,这回也与巾2有重叠,更像是平行时空的另一个故事。
具体到角色层面,名号中数字同时有“七”,或暗指人物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势均力敌;二人都是缺缺的“七”,不再以“九”为大,显然各有各的不足,或将在互相成就、救赎中有更多变化的空间。
所以这回,不如就当作巾帼枭雄系列在传承中回归到最开始那样,重新开启的一部剧,新人物,新玩法。
如此盲猜,纯属娱乐。
或有些穿凿附会,如有不同看法,付诸一笑就好。
==========有趣与感性的分割线===========娱乐之外,聊点感性的。
老实讲,年中被推送该剧的巡礼片,连看一遍都有些不忍心看下去。
知道那是面向招商的,重在唤起大众市场对经典系列的回忆,复用了不少巾1巾2的标志或场景。
然而隔了十五年再续前作,直叫人感慨物是人非。
等到先导预告片出来时,反而觉得这部新作开始有点意思了。
招商完成,这次主打的是面向观众,不再卖情怀,立足剧中故事人物,有了初见的轮廓。
其实早在巾2时,编剧就复用了巾1中不少桥段、场景甚至台词。
且两剧前后脚播出,更容易被发现。
可能因为巾1主角生死与共的情义、似有还无的感情十分动人,且巾2的时代背景放在巾1之后,很多CP粉把巾1巾2视作前世今生,非但不反感,反而更为两剧中那些似曾相识的、联动的情景及台词津津乐道。
然而过了十五年,难道真要再搞一出来凑足“三生三世”?
先把这问题搁下,换个问:有多少人,会有以下相似的追剧经历?
过去看剧很杂,只要好看。
在港剧这块,大男主的《创世纪》看过,也曾觉得又当又立的叶荣添比不上爱妻号经典反派许文彪;大女主的《金枝欲孽》看过,也曾觉得该剧结尾处的悲剧式批判,将宫斗戏的主题拔高了几个等级;此外如欧阳胖胖,一段时间他的剧一部接一部,因为开心,可不久就审美疲劳了。
法证1是因为前头看过《鉴证实录》和几季CSI,只觉得该剧的本地化改编很成功,而法证2明显改动了剧集重心不提也罢,连带到后面的法证3就没看了。
类似的追剧体验还有不少,而具体会留意到巾帼枭雄系列,却是在疫情期间的无聊时。
早前听过“巾帼枭雄”这个剧名,觉得有点老套,随便看了巾1中一段,见一大家子古装人在吵架,心想又是争产?
又是溏心?
就没看了——溏心2的宅斗与煽情确实厉害,时不时就往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使劲搓,但整个看下来后,会觉得精神上有些虚脱。
原本溏心12与巾1巾2的编审就是同一个,张华标,非常资深,有很多出色作品。
但稍微看多些港剧就会发现,在其编剧编审的剧集中,经常有相互借用的桥段,而大多时候,他总有本事把相似的桥段改一改变出新花样,例如巾1中的柴九线。
有没有人会觉得,柴九与四奶奶的人物关系,可能是从溏心2中莲子蓉与荷妈的片段扩展出来的?
但在此基础上,巾1赋予了柴九更为完整、独特的成长与蜕变路线,这就是编剧的厉害之处。
坦白说,若非有柴九这个角儿,或许还会一直把巾1当作是溏心的古装重载版,放在一旁。
之所以会再次对巾1产生兴趣,正是无聊时刷到柴九与四奶奶的片段,继而看了全部剪辑;有人推荐巾2更好,就又看了巾2;后来还把巾1完整看过,如此才真正注意到这个系列。
也正是从那时起,注意到张华标这位资深编剧,注意到剧中一众主角配角。
女主演员,原以为她早在金枝1那时就是女主了,没想到她那是以最初的女配演出了女主范,当然金枝1其实更倾向于群像刻画;对男主演员唯眼熟尔,没想到其现实中的励志程度,竟不亚于剧中柴九,更没认出港版《西游记》的猪八戒也是他演的,相信巾1巾2彻底改变了许多人对其旧有的印象。
配角中也有不少出色的,如惠英红,在《创世纪》中只是很普通的小角色,没想到在巾2中的演出那么有爆发力,所以很快跃升影后一点都不奇怪。
这些人都堪称港剧里真正的演员,他们都曾演过不少大家熟悉的、经典的剧集。
可对他们的整体印象中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就好似他们这群人,在各自的路线上积攒了从艺的全部能量,刚刚好,都在这个系列尤其是巾2中,集体迸发了出来!
在一众主创最成熟、最美好的人生阶段里,能为观众留下经典,岂非幸哉?
夫复何求!
就巾1客观来讲,不论编导演把柴九这个人物刻画得如何鲜活生动,多少都会看出同个制作团队、甚至同个演员过往剧集中的影子。
若不是巾1后期给柴九安排了“劫后余生”的重大转折,使之快速转变为真正的枭雄,并与四奶奶达成情义两心知的情感升华,巾1的后劲恐怕也不会那么大,或许也就不会很快有后边的巾2。
所以回顾这个系列,不禁感慨当年的成功总有些机缘在其中,更对该剧的编剧编审很是佩服。
张华标能够在类似题材中植入差异化主题,能够对相似的桥段进行重构再造,赋予角色足够的生命力。
此外,还注重戏剧性之外的合理化铺排。
仍以此系列为例。
本质上,巾2的郑九妹是巾1四奶奶的镜面。
正反一体两面,两个都深明大义、甘愿为崇高目标而牺牲自我,只不过出身不同,手段不同。
本来这种圣母类型并不讨好,但编剧给两个角色的行为逻辑做足了铺垫。
巾1中是受到父亲影响,而她之所以会赏识、重用柴九,是因她自己也曾是底层的厨娘,受过冤屈受过苦。
而对巾2的女主,剧中花了较多篇幅去讲她小时候被拐的经历,既为她一再保全、迁就丽华提供充分动机(报恩),也为她早早觉醒继而烧鸦片、多次救小孩提供了充足动力。
相比那些只顾拼凑刺激剧情不讲基本逻辑的爽剧爆剧,这种扎实的编故事能力,于现时已不可多得。
随手一查,张华标早在90年就曾做过一套叫《人在边缘》的年冠剧集。
当然,谁都无法保证相同的编创经验每次都能成功,他也有些剧集出来后是不行的,这当中涉及到编导演整个团队的太多因素。
但就巾1巾2来说,除去主题价值,从另一角度去看,充沛且合情合理的戏剧性,加上编导演近乎完美的组合,或许才是这个系列最大的亮点。
相比巾1,巾2走得更远。
除了格局更大,整部剧前前后后设下了多少情节伏笔与细节呼应!
剧中一些段落的镜头,显然经过了分镜台本的深思熟虑,很有想法。
看巾2不时会感叹:原来出了名流水线制作的港剧,也是可以很艺术地玩镜头的!
回顾至此,归结一句:巾1或为“无心插柳”,但巾2,绝对是建立在巾1编导演充分磨合之后,整个团队为了共同目标全身心付出才可能成就的经典。
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性,注定了该系列的经典可一而不可再。
经典已成过往,时隔十五年,很多人与事都变了,不变的或只是怀念经典的记忆。
所以,早从那一部几乎被所有人开除出系列的《谍XXX》开始,不管是以前的监制,还是现在的编剧,背后的制作方早已在想办法重构这个系列。
有趣的是,有人拿溏心3当反例 ,说明系列“富不过三代”。
但别忘了,那个强行把一个横沟正史阴暗身世变态悲剧人格外加妄想挖宝当皇帝的偏执狂与一个人见人爱无比伟光正何其大公无私到一再牺牲自己女人的高大全历经千奇百巧拼接成双胞胎兄弟的缝合怪早已首当其冲代本系列应了劫。
嗯,玩笑而已。
前世今生,已近乎完美。
就算剧中人物命运各有遗憾,那也是使之成就经典的遗憾之美。
或因此,悬崖这一部才会重新对照巾1之初,尽量设计出不同于前两部经典的人物与故事。
时隔十五年,想要再现经典?
不大可能了。
可以延续的,或只是巾1巾2中“强强联手”的戏剧性,以及编导演“强强联手”的共同努力吧!
所以不如平常心看待,这一次,只当作十五年后回归系列初心的一个小小纪念。
在开播之前,借由这个系列回顾多年来“欢乐儿童追港剧”的经历,也算是为过往的美好记忆画下一个句点。
其实记忆中还看过不少精彩、经典的港剧,从《上海滩》到《大时代》,再到90年代的武侠,还有《寻秦记》等等,太多了。
之所以拿巾帼枭雄系列来举例,是感觉这个系列经历的轨迹,一定程度上映照了港剧(或具体限指其背后制作方)的发展与变迁:从当年类型化的守正创新,到众志成城铸就了经典;从外来干扰的一时混乱,到现在重新开启的努力。
十五年过去了,大家娱乐的选择多了,在影视这块的选择更是极大丰富,却时常感到选择太多,什么都选不下手,追剧的时间反而少了。
有人说新港剧的港味变了,有时一年连一部想看的都找不到。
其实不只是港剧,电影也好,电视剧也罢,美剧英剧日剧韩剧等等,全都是差不多的趋势。
爆剧爽剧或可以通过制造话题、模式化生产出来,但经典?
比较粗浅的解释或许是,影视中好的故事、好的角色都被反复用过了。
互联网如此发达,大家见多识广,看过太多好东西,嘴刁了。
尽管理性上知道港剧经典是见一部少一部,很羡慕那些还没看过多少的“后生女后生仔”。
但无论如何,在感性上还是希望新港剧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以此为念,愿今后有更多追港剧的“欢乐儿童”!
我把你当经典,你为何把我当傻子,大篇幅去讲配角的感情线,但却不舍的花几秒去保证故事的连贯性…还有香港的演员是真的老了,虽然是熟悉的面孔但是真容易出戏,真的感谢没有嚯嚯邓萃雯,不然就真的没眼看了…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的下去又不骂的…我觉得换个标题就算烂就算了,没必要硬蹭巾帼英雄…7爷哪一点和巾帼英雄这几个字沾边了我想问
一、邓萃雯的无奈经常关注雯女微博就知道,粉丝期盼她和黎耀祥再度合作的呼声是一浪接一浪,从2012年就念叨到2021年,雯女也是非常宠粉,一直都有在探讨合作的机会,义海豪情播出11周年的时候还找黎耀祥一起直播,展望未来。
好不容易等来了TVB启动巾帼枭雄4,但可能因为剧本、档期、片酬等因素,最终还是没有拍成。
她自己口头虽然无所谓,但内心肯定是失落遗憾的,因为她和黎耀祥最好的合作环境就必须是在TVB剧集,有熟悉的氛围才更好发挥。
随着错过这次巾帼枭雄4,二人也年岁已长,精力不再,真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有机会合作了。
二、黎耀祥的无奈在巾帼枭雄4之前,黎耀祥参演了巾帼枭雄全三部,相比前两部的成功,第三部口碑太差,都没怎么宣传。
难得第四部终于开拍,是和雯女合作的最好契机,黎耀祥肯定是希望她能够不要抱着那么高的要求,先满足观众和粉丝们长久以来的期望,但雯女的性格就决定了她不会妥协,最终这套剧她还是没来。
黎耀祥是TVB的签约艺人,身不由己,公司既然安排了这套剧集,只能硬着头皮拍,就算女主是和自己合作多次的胡定欣,但感觉还是有很大差别,邓萃雯才是巾帼枭雄的灵魂人物,第四部引用了那么多义海豪情的经典台词,还重新翻唱了《红蝴蝶》,可见编剧摆明了就是来贩卖情怀的,本来黎耀祥可以和自己最好的拍档、演艺生涯的贵人重温昔日的时光,可惜雯女不来,一切就都显得那么的索然无味。
三、胡定欣的无奈胡定欣也是TVB的签约艺人,被公司赶鸭子上架式的安排来拍这套剧,心里多少有些无奈,毕竟邓萃雯珠玉在前,拍得不好肯定会引来各种非议。
当初邓萃雯拍义海豪情的时候44岁,如今自己42岁,在相仿的年纪接拍同系列的电视剧,也算是奇妙的巧合了。
只可惜今时不同往日,当年TVB还有很好的监制和编剧,能把控好剧本,有很多演技精湛的演员,大家共同努力,能拍出来很精彩的戏剧。
如今TVB已经大大衰落了,人才严重流失,看来看去,就只有作为2届连庄视后的胡定欣从资历履历上比较适合,独挑大梁来撑起这套剧。
可惜自己的擅长的演技戏路不在这个方向上,所以呈现出来的效果确实不够好,画虎不成反类犬。
四、TVB的无奈这套剧是由内地公司投资,TVB出人出力,可以说TVB沦落到今天,多少有点自作孽不可活。
喜欢搞山头文化内斗内伐,又抠门成性,把众多好演员都逼走了,又培养不出新的明星,写不出更好的剧本,只能靠翻炒旧IP来贩卖情怀,再引一波流量。
可惜这套剧拍出来完全是狗尾续貂,顶多算是给自己本来已经很差的口碑再踩上一个鞋印。
實話,沒有多差,但確實有很多不足。
大家全去集火定定了,個人覺得定定已經足夠氣勢足夠好了,雯女確實不是誰都能替代的,又或者說,問題不只是她。
劇情正正常常的但確實平淡如水不是很緊湊的感覺,沒有港劇應有的快捷緊湊感,跟陸迷分開時間上映不同,香港黑月跟巾幗幾乎同期上的,一天一集看下去這倆一對比比較區別就大了,節奏感緊湊感巾幗每一集都不如當晚播出的黑色月光。
對比義海豪情很明顯,boss角色塑造不足,義海前期梁非凡後期抗日是很緊湊有電影感的,本部來來去去就是鄧桂平龍四海,老蕭盡力演出了,但真的boss壓迫感不足。
哪怕找來傳奇編劇張華標,監製也不是添叔了,再說了哪怕添叔再拍,也不會同樣拍攝人員啊,一樣需要班底,有些成功,是無法複製的。
大台還是盡量多拍新聞女王企業強人那種新題材吧,而不是舊ip再拍。
主題曲倒是跟當年一樣的好,就算天塌下來比得上義海豪情,好有氣勢,只有主題曲比得上當年呀!
主題曲好聽!
插曲紅蝴蝶也是回憶殺,不錯!
看完不给五星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巾帼枭雄这个IP,这下视后肯定是七爷了
诶,靠情怀看完
男女主没有CP感,剧情注水太多,给观众看到的感觉就像是才写了个大纲还没打磨就赶着拍出来的样子……
已阅
好莫名其妙的剧情,中老年爱情故事
挺好看的,节奏快,一口气看了11集
年度最佳!
本来挺期待的,昨晚换台过去正好看到两人的夜戏。这是室外路边啊TVB!你们拍戏已经无法拍出以前的感觉了吗?无法拍出那个年代该有的路灯与夜色了吗?整个画面用led灯均匀打光打得跟廉价摄影室内布景一样,哪怕是现在的马路边也没这种光!加上演员的美颜滤镜……神金!建议TVB别拍剧了,内地现在都拍得比你们好,真不嫌丢人。
看到后面不断cue第二部的台词和情节,有点醉了,情节写的好潦草。
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要講一個什麼故事。而且這部戲裡發現胡定欣的角色有點硬頂上的感覺,台詞氣息也顯得不夠好,還要練一練先。
最后的部分剧情显得干巴了一点,演员们的演技都不错的,其实巾帼枭雄系列还是要剧本与演技并重才好看的。
3⭐️ 在剧本如此单薄的情况下,主演依然有能力用演技把故事呈现出来。可惜的是整部剧并没有多少亮眼的地方,故弄玄虚的一角多饰也并不加分。
其实这一部剧,服化道很好,演员都很好,跳开这个系列,单看这部剧也是可以的。但是既然叫了这个名,不得不同前二部进行比较,剧情有些平淡,没有一二部那样的跌宕起伏。最大的缺点就是同第二部有太多重复的台词了。
弃剧。1-4:这种高清景深大的镜头一看就很不TVB,合拍剧的唯一好处是一次更好几集,不用一天一天等。男女主还是很给力,毕竟还是前两部的编剧,希望后面更有看点。but我不想看陈晓华谈恋爱,怎么这么多戏份拉都拉不完......萧正楠在这里显得眉清目秀很帅。5-6:救命能不能不要有桂花香的戏份。。。7-8:开始俗套了考虑弃剧。
好尬
巾帼枭雄的灵魂是邓萃雯,消费情怀你直接像法证先锋那样一年一部吧,这滤镜真的难看
求求了,能不能把男二和女二的戏份删掉,太烦了,比晴晴日记还烦萧正楠真的太烦了,演技不行不要一人分饰三角,想学小丑的演技,结果只能照虎画猫,垃圾
剧情到后面其实还可以看下去,反派的设定也还可以,不过下线也太草率了,典型的“反派死于话多”,本以为反派死后也该结束了,反而感觉最后两集比前面更好看些,尤其是抗日那条线,可惜只是匆匆带过了一下,虽然主角的年纪大了些,但感情戏也比配角的感情戏好太多了,结局也是挺浪漫的
疑似丽华死之前以为自己是九姑娘的幻想
剧情感觉像删减了很多 剧情进度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