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们

Us,我们·异(港)

主演:露皮塔·尼永奥,温斯顿·杜克,伊丽莎白·莫斯,蒂姆·海德克,莎哈迪·赖特·约瑟夫,伊万·艾利克斯,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安娜·迪奥普,卡莉·谢尔顿,诺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日本,中国大陆语言:英语年份:2019

《我们》剧照

我们 剧照 NO.1我们 剧照 NO.2我们 剧照 NO.3我们 剧照 NO.4我们 剧照 NO.5我们 剧照 NO.6我们 剧照 NO.13我们 剧照 NO.14我们 剧照 NO.15我们 剧照 NO.16我们 剧照 NO.17我们 剧照 NO.18我们 剧照 NO.19我们 剧照 NO.20

《我们》剧情介绍

我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对名为阿德莱德和盖博的夫妻带着孩子到海滨度假,这里曾经是阿莱德莱童年的娱乐场所。在海滨与泰勒一家玩了一天之后,阿德莱德愈发地无法从往昔的伤痛中走出,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家庭将要发生灾难。到了晚上,他们一家甚至看到有四个人手拉手在行车道上站立,似乎有更多诡异的事情等待着他们。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五年规划麦百万攻壳机动队:崛起2家庭聚会第一季鬼屋邰忠利嫁给我吧马的故事爱的时光赃物迷你特工队之汉堡大作战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第一季如我们所见地铁四重奏闯关东2心理罪博斯:传承第三季车牢候鸟强制措施睡着即死草莓公馆奇妙的十个昼夜弓蕉园的秘密女神捕之心鬼难防后妈许多多超级机器人大战OG·theinspector三大队逃离旋转岛锦衣之下之绣春刀

《我们》长篇影评

 1 ) 导演其实是跳预言家了?

我是挺喜欢这部电影的,它证明了获得话语权的重要性,以往好莱坞恐怖片已经形成套路的黑人配角必定先死在本片当中被导演进行了彻底的颠覆,然后全片最继承GET OUT的一场戏就出现了,即将被杀死的白人母亲使用天猫精灵呼叫蓝人,“call the police”被听成了“fuck the police”然后N.W.A的经典曲目就开始播放,最后人人都死,但白人一家被杀两次,还是在N.W.A的歌声里,第二次还是黑人一家做的,而且导演想了个办法完全合情合理地完成了这段戏,完全没有煽动种族仇恨的嫌疑,这就是高级的过瘾,《战狼》什么的真该学着点。

这两场戏我看的真叫个爽,虽说还是没亚裔什么事,但一是前面导演铺垫了白人一家都是一群白莲花,塑造了一些讨厌的人物性格,二是看到亚非拉阶级兄弟姊妹奋起斗争所以甚觉欣慰,本片类似这样优秀的喜剧桥段不少,比如杀人比赛突然报战绩的那一段,泄出信号弹的那一段,都很好,调节气氛,多了烦人且打断情绪,少了就太紧张,也容易崩。

但说回主要表达,反而不如人意,四个字大而无当,导演野心太大,造成隐喻指向完全丧失,我都能来一个,这是在隐预唐纳德特朗普反动集团的反攻倒算抢班夺权,这些地下人就是在民主党进步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当中被迫压抑自己的保守民众,穿红衣是共和党的颜色,右手戴手套说明右倾右派,金色剪刀的金色是川大统领带回来的golden day,金色剪刀的剪刀是马副统帅的政府效率部,砍了左派的命根子比如dei等等。

只不过当年话不好说太明,所以隐,而当年皮尔导演就算无遗策看出了这种趋势,所以预。

而女主隐喻的就是侃爷,都是黑人,都靠艺术成为意见领袖,都喜欢说疯话,都总妄称主的名字,而且都和一个白人女性有过一段最后碎裂的塑料友谊,你看这解读多牛逼😜

 2 ) 为什地上人夫妇和克隆人夫妇的孩子长得一模一样?

从地下人说她生孩子开始,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感觉根本没办法对这部电影投入进去了。

看到电影中途克隆人家庭出场的时候,地下人说地上人在生孩子的时候,她也在生孩子。

那就说明,那两个孩子是通过正常的生殖方式生出来的,不是克隆人,那他们为什么和地上的孩子长得一模一样?

因为人有23对染色体,所以每个人会产生八百多万种配子,一对夫妇会产生七十多兆种后代,再考虑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这么低的几率,怎么会生出一样的孩子来。

真是搞不明白。

 3 ) 这部电影,致敬了那个怪片辈出的神奇时代

乔丹·皮尔,一个顶绝的80年代B级恐怖片迷。

看他最新片[我们]就晓得了。

在美国大陆地下有连绵数千英里的隧道,有些是废弃的地铁系统、还有未投入使用的维修通道、废弃的矿井...这是乔丹·皮尔这位新晋恐怖片大导新作[我们]的开场设定。

要进入[我们]中的世界,一定要首先接受这个设定,因为它讲述的是当生活在地下世界中的“怪物”进入地上世界引发的人间震动。

(以下有剧透)只不过,这一次的“怪物”不是别的,恰是和每个人长得一模一样的复制人自己。

©️[我们]是个复制人vs真人的故事2017年,乔丹·皮尔凭借处女作[逃出绝命镇]这部黑马,甭管在恐怖片业界还是在好莱坞主流中,都一骑绝尘惊艳了无数观众。

最直接的印证就是[逃出绝命镇]在当年奥斯卡中提名四项,最终拿下了最佳原创剧本。

©️[逃出绝命镇]剧照这一次的新片[我们],一样的黑色风格,一样的诸多隐喻,不一样的是,导演一看就塞了超多私货。

从小男孩身上的[大白鲨]T恤到小女孩获得的印着迈克尔·杰克逊的《Thriller》MV场景的T,再到电视机旁的经典恐怖片录影带,乔丹·皮尔从七、八十年代的恐怖片“黄金时代”拿了很多东西来用。

©️小儿子身上的[大白鲨]T彩蛋

©️女主小时候,印着迈克尔·杰克逊《Thriller》的T讲的故事却是未来主义式的,政府研究出了“羁绊系统”,创造出了地下世界的“影子”来控制地上的国民,却因为失败了,“影子”反被人类控制。

于是,[我们]这个故事本质上是个“地下怪物逆袭记”的未来式寓言,不过,倾心80年代的导演却将时间线落在了80年代和现在。

致敬80年代,在电影中找到诸多和80年B级恐怖片的奇妙联系,也就成了观影的另一种乐趣。

▼[我们]开始于一段在1986年圣克鲁斯海滩的前戏。

名叫阿德莱德的小女孩和父母走散的15分钟内,她误入了一个满是镜子的奇妙房间,在这里,她见到了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另一个少女真人。

©️[我们]然后,时间线来到现在,已经长大的阿德莱德已经拥有了完美的家庭,和丈夫、和一双儿女故地重游时,一切开始向着诡异的未知发展。

一天晚上,和他们长着同一张脸的一家四口出现在门前的车道上,身穿红衣,手牵着手,神情诡异,直到四人手拿着剪刀利刃闯进了这个家门。

©️[我们]噩梦般的镜头地下世界的大反扑开始了。

80年代的砍杀电影(slasher film)里,似乎也总是要有这么一段前戏。

1980年的第一部[13号星期五],起始于一对在营地偷情的男女双双被砍杀致死,接着时间线才来到了若干年后的“现在”。

78年卡朋特的第一部[月光光心慌慌],则开始于一个男孩的第一视角,他从厨房拿到尖刀、一步步来到楼上,捡起地上的面具戴上,然后将手中的尖刀一刀刀刺向裸身的姐姐。

接着,很多年过去,时间线到了故事即将展开的“现在”。

©️[13号星期五]里的过去视角

©️[月光光心慌慌]里的过去视角这几乎成了砍杀电影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过去的暴力行为导致创伤,而创伤又会在若干年后的“现在”被重新唤醒或激活。

所以,过去的背景总是显得格外重要。

乔丹·皮尔的[我们]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很像在80年代到达巅峰的砍杀片,尤其电影后半段,地下影子来到地上砍杀每个“自己”的设定。

影子们穿着一袭红衣、手拿着一把剪刀悄悄现身,在那些对危险信号显得格外迟钝的中产白人那里,一剪刀便可要其性命。

©️[我们]里这个中产白人家庭很轻易就被复制人占领了砍杀电影或许最早从希区柯克的[惊魂记]浴室谋杀一幕里汲取灵感,所以它们对尖刀这样的冷兵器总是意外着迷。

不需要更高科技的武器,也不需要太多花样装饰,或割喉、或破肚,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这般的一刀见血和直接凌厉。

而80年代,就至少孕育出了迈尔斯、杰森、和弗莱迪三个闻其大名便令人失色的恐怖杀人狂魔。

他们分别出自80年代最经典的恐怖片[月光光心慌慌]、[13号星期五]和[猛鬼街]系列。

三大系列都是从第一部开始,就创立出自己的风格,然后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拍了无数部几乎如出一辙的系列电影。

说砍杀电影,首先就不能不提约翰·卡朋特的[月光光心慌慌]。

©️[月光光心慌慌]海报如果把[月光光心慌慌]和[惊魂记]并列,称它们是影史最伟大的恐怖片之一,也毫不奇怪。

毕竟,是[惊魂记]把恐怖带进了浴室,而[月光光心慌慌]则把恐怖带进了在郊区的中产阶级社区。

[月光光心慌慌]里的杀人魔迈尔斯,他不是[异形]那样远在太空飞船中的致命怪物,不是[德州电锯杀人狂]那样潜伏在荒郊僻壤的危险,他就游走在中产社区之间,跟在小孩和青年们身边,在万圣节之夜动手杀戮,成为一代人的梦魇。

白色的套头面具,身着技工服,手持一把尖刀,冷漠而癫狂地砍向那些年轻的肉体,便成为迈尔斯的经典银幕形象。

©️[月光光心慌慌]系列迈尔斯经典形象再看看之后学[月光光心慌慌]而出现的[13号星期五]系列呢,杰森这个角色同样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白色曲棍球面具、肮脏的户外服、黑色手套和白色尖刀,沉默寡言,手起刀落,同时具备着某种超自然神秘力量的指引。

©️[13号星期五]系列杰森经典形象还有[猛鬼街]里的魔头弗莱迪,总在榆树街孩子们的梦中现身,一副肮脏的棕色皮手套间伸出如剪刀般的可怕利爪。

©️[猛鬼街]系列弗莱迪经典形象到了[我们]里,是复制人手中那把无所不能的剪刀,是用剪刀屠戮前的手套,还有统一的红色工装服,也是一对一的追杀,一对一的逐个击破。

©️[我们]这些,自然都来自80年代砍杀片的经典套路。

▼不过,[我们]里致敬的也并非只有砍杀片,80年代的很多怪奇电影还是以各种奇奇怪怪的方式出现在了电影里。

比如,电影片头,一台电视机正在播放着公益组织”Hands Across America”的手拉手广告,而在电视旁边,竖列着的电影录像带中,便包括1984年的一部[地下怪物]和85年的一部[七宝奇谋]。

©️[地下怪物]和[七宝奇谋]海报这两部电影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关于地下世界幻想的电影。

从一开始,[我们]就暗示出了它建立的地下世界。

另外还有出现的一部是83年的电影[双脑人],一部融合了美国老式B级恐怖片元素的科幻喜剧,而两个生命共享同一灵魂的设定,便来自于这部电影。

©️[双脑人]海报白人一家两个双胞胎女孩死的方式,致敬了1980年的恐怖片经典[闪灵]。

©️致敬[闪灵]还有在[我们]中有着重要戏份的圣克鲁斯海滩,也是87年经典吸血鬼cult片[捉鬼小灵精]中的同一个。

[我们]中甚至还有一句台词“他们正在旋转木马那边拍摄一部电影”,暗示的就是即将一年后上映的[捉鬼小灵精],毕竟[我们]中的前戏设定正是1986年。

©️[捉鬼小灵精]海报当然,好莱坞的80年代,正是一个怪片辈出的神奇时代。

70年代的导演们,斯皮尔伯格、德·帕尔玛、乔治·罗梅罗、和前面说到的卡朋特,依旧在80年代延续拍摄着他们的幻想怪奇类电影。

此外,大卫·柯南伯格拍出了[录像带谋杀案](1983)和[变蝇人](1986)这样的B级片经典,约翰·兰迪斯拍出了[美国狼人在伦敦](1981),山姆·雷米拍出了第一部[鬼玩人](1981),克莱夫·巴克拍出了[养鬼吃人](1987),斯图尔特·戈登拍出了[活跳尸](1985)......80年代,伴随着录影带市场的崛起,各类低成本的B级片和独立电影正方兴未艾,形成一股反文化类型的电影大潮。

©️[录像带谋杀案][美国狼人在伦敦][养鬼吃人]海报电影人们正用新兴的特效、血浆与内脏齐飞的尺度和生动怪异的想象力,突破着恐怖电影的感官极限。

他们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电影里,展现着80年代的时代音符。

[月光光心慌慌]、[十三号星期五]这类砍杀电影里游荡人间、屠戮人间却很少受到惩罚的变态杀人狂,就像是80年代里根经济的一种产物。

不断扩大的贫富鸿沟、惨遭破坏的社会契约、种族歧视、毒品泛滥、艾滋危机......80年代是典型“我的时代”,人人只关心金钱,关心自己,独立而隔离。

80年代并不是人间天堂,即使对自以为可以全身而退的中产阶级。

所以[月光光心慌慌]这样的故事都设置在中产社区,那些身在郊区、独门独户的大房子里。

©️[月光光心慌慌]将危险带进了中产社区让人想起[我们]里的那户白人家庭,在舒适的大房子里听着音乐、喝着酒,伴着美娇妻,对即将到来的危险完全不甚在意,在沉溺的快乐里瞬间死去。

包括也有对政府和警察等权威阶层的讽刺,女主人在死前喊人工智能“call the police”,房间里却自动播放起了《fuck the police》的嘻哈乐。

©️[我们]里的讽刺一幕80年代的[地下怪物]里,正是腐败的政府处理有毒废弃物不当,导致纽约市民被穴居在地下的食人族从大街上劫掠为食。

而今的[我们]里,正是政府的“羁绊系统”控制实验失败,催生出了庞大而积怨的地下影子,重返地上劫掠人间。

乔丹·皮尔复古的80年代,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还有同样内涵上的“隔离和分裂”,阶层上的,性别上的,肤色上的。

贫富鸿沟而导致的地上、地下世界的分化,看似是个未来式寓言故事,可其实已经是正在进行和发生着的当下了吧。

-作者/卷卷毛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4 ) 前后脚踏进同一条河流

with Dean. 03/24 观影体验真的很重要,imax is amazing. 关于电影,我觉得对于故事情节以及悬疑的处理是非常聪明的,并没有走简单粗暴的报复线路,也没有点名缘由,所以迫使观众打破四维体验,类似于每个人都有他心中自己的巴黎。

说到具体的隐喻,我觉得导演想要点名直戳的,还是美国根深蒂固的阶级问题,不会语言的影子- 畸形的生活状态,野蛮的表达方式(how upper class people perceive them),而电影点出的,非常一针见血却又很讽刺的一点则是,最后地面上的母亲,其实是多年前来自地下的影子,这又让我们思考,环境和资源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但是当地上母亲毫不手软杀掉影子的时候,儿子眼中的陌生又是来自于“纯上层阶级”的怀疑- 是否真的,阶级可以被打破?

配乐跟画面摄影都非常棒,很好的观影体验。

(我有蓝光碟了

 5 ) Us中的彩蛋(粗略整理及一些其他发现)

超级剧透预警!!!

这样应该就看不到了吧。

1. 电影名的双关 us= United States. (你们说是就是吧)Peele在采访中说,“一切都有双重含义...这部电影就是关于二元性(duality)的”。

2. 关于VHS collection. 在第一幕1986年的电视节目时,一旁的架子上有VHS的带子,包括1985年的七宝奇谋The Goonies (1985) 和1984年的地下怪物 C.H.U.D. (1984)。

这两部电影都是关于地下的生物。

七宝奇谋 (1985)7.51985 / 美国 / 喜剧 家庭 冒险 / 理查德·唐纳 / 西恩·奥斯汀 乔什·布洛林

地下怪物 (1984)6.01984 / 美国 / 科幻 恐怖 / Douglas Cheek / 约翰·赫德 丹尼尔·斯特恩其中Peele自己承认地下怪物的导演Douglas Cheek是前女友的父亲 。

另外还有出现的是1983年的双脑人 The Man With Two Brains (1983),Peele说两个生命共享同一灵魂的点子就来自于这部电影,这个点子同样也被融入了前作绝命镇 Get Out 之中。

双脑人 (1983)6.51983 / 美国 / 喜剧 爱情 科幻 / 卡尔·雷纳 / 史蒂夫·马丁 凯瑟琳·特纳3. 手拉手横穿美国. Peele很直接地表示过为何这个八十年代一般般的慈善活动会被他拉到这个电影中并成为主要结构,他最初在油管上看到这个活动内容,然后就惊呆了( It creeped him out )。

“我有一种在看有趣的乐观主义展示的感觉”( “I just had this feeling of dread watching the amusing, bright optimism on display” )。

除去广告和T恤等,电影里还有很多手拉手的情节展示,包括海滩上幸福的人们手牵手的场景,以及 Addie 被她的副本摁倒时,旁边的一个栗子罐上有手拉手开坚果的图标。

此外,手拉手的人链符号也有政治用意。

女主后半程全程手铐也颇有意思。

4. Jeremiah 11:11 耶利米书 11章11节。

原文如下: “Therefore thus saith the Lord, Behold, I will bring evil upon them, which they shall not be able to escape; and though they shall cry unto me, I will not hearken unto them.”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灾祸临到他们,是他们不能逃脱的。

他们必向我哀求,我却不听。

11:11反复出现在电影中,包括流浪汉举的牌子和时钟。

根据Imdb的演员表,流浪汉饰演者 Alan Frazier 在片中的名字叫Alan,但他对应的副本叫Jeremiah,也就是第一个站进人链的那位。

5. Addie小时候生日那天要的T shirt 上印着 Thriller 是Michael Jackson的名曲。

6. 还有一些电影梗:Jason的T shirts上的大白鲨;一家人在家里关于小鬼当家的争论(哈哈哈我笑死了);(副本)白人家的女孩翻跟头,像极了银翼杀手里的复制人;(副本)白人家的双胞胎女孩,瞬间想到闪灵。

2019.3.27 看到深焦发的广播也有很多补充,传送门:https://www.douban.com/people/139444387/status/2445724757/References:1. 'Us': All the Easter eggs, references and hidden meanings we found in Jordan Peele's latest movie 2019.3.23https://sg.news.yahoo.com/us-easter-eggs-references-hidden-meanings-weve-found-jordan-peeles-latest-spoilers-190658023.html2. 10 ‘US’ EASTER EGGS AND MOVIE REFERENCES.2019.3.22https://screencrush.com/us-movie-easter-eggs/

 6 ) 你其实就活在地下城

可能是因为《逃出绝命镇》我对乔丹皮尔的电影期望值高了不是一星半点,说实话,全片下来有那么些许失望。

首先,抛开片中大多数人都不够了解的宗教暗喻。

本片存在的硬伤实在太过于明显。

就像多数影评提及的【这个地下室怎么能够装得了那么多的人?

】因为如果是“影子”那生理系统和对于生态系统的需求应该是一致的,因为无口无心,但基本的新城代谢和营养补给都很难让人自圆其说。

(哪怕设定改成灵异色彩的世界观,整体感观上会好很多。

)这里有个莫比斯环,影子理应是100%追随者本体在地下生存的。

女主角小时候与自己的影子相遇,影子优先产生了歹念,导致具有完备语言系统和女主真身,被困在了地下从而实施报复计划(这就解释了为啥地底下那么多人,只有女主会呀呀儿语。

)但...又回到那个生理系统需求的点上。

(绕不出去了)以上是个人觉得本片最大的BUG,导演也没有刻意的去刻画地下城市的运作生态,用兔子作为补给一笔带过。

可能某种程度上也有这个死循环的原因。

但如果是作为不考究那么细,其实我还挺喜欢地底下那群行为艺术般的舞者,他们只有copy,模仿着上层阶级的举动,拿着他们做高雅行为的标杆,渐渐的只管做,也忘了这些舞蹈般动作存在的意义,他们值得尝尝真的汉堡。

第二个让我觉得有点不适的地方,是在于他们的战斗力。

(即便我知道,主角一家子只是手无寸铁的小镇居民)但邻居一家那场戏也太随意了吧,本来干净利落的邻居我以为会是一场高能追逐战的伏笔,结果整两高尔夫球棒没了??

前面干净利落的杀人手法呢??

即便是套路好歹套路一下呀,高压袭来然后在艰难中逆袭...(即便导演似乎没有很想要一惊一乍)关于电影的暗喻(甚至有人直接说这部就是寓言电影)导演和编剧很努力的将整个世界观都让观众相信就是在你我身边的地球上,但这个弊病在于有很多想当然的事情,还需要去圆。

(想想就麻烦)如果可以把所有的故事都集中在这4口之家,缩小世界观可能相对容易下咽一点。

整片下来观感还是及格线以上的,没有过多出色或者花俏的镜头语言。

主角双角色演出的演技是在线的。

但并不是一部能媲美《逃出绝命镇》的电影。

 7 ) 《我们》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恐惧,片中讽刺隐喻让人细思极恐

童鞋们,还记得去年大明湖畔的奥斯卡上,一位从谐星转行做导演的乔丹.皮尔,用他的处女座电影《逃出绝命镇》,击败了我最喜欢的《三块广告牌》,拿到最佳原创剧本的事迹吗。

恐怖惊悚类型在各种电影节上,其实都很难获得肯定,但《逃出绝命镇》却玩出新花样,在种族议题,自由主义探讨,还有惊悚恐怖的创新上,都得到了突破,因此影片在当年全球热门指数很高,尤其是在美国本土。

阔别2年,乔丹.皮尔第二部自编自导自监的电影《我们》,终于上映了,早在影片预告片发布时,就引来关注无数,堪称年度最吸引人预告片之一。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克鲁斯海滩(预告片剧情)。

主角黑人一家四口,父母和姐弟组合,准备来一次亲子海滩游玩。

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祥和,但妈妈在孩童时,在这片海滩上,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段秘密让妈妈对这片海滩非常忌讳。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就在他们住在海滩别墅的晚上,他们看到有另外类似于一家四口的陌生人,诡异的站在他们家门口,男主爸爸想去轰走他们,谁知道却引狼入室。

不请自来的四位陌生人进到家里时,原本的主人直接给吓尿,这哪是陌生人,这就是他们自己,言行举止,身高体型,都和他们一毛一样。

这是闹哪出,预告片噶然而至,把观众胃口钓到天花板。

《我们》不同于温子仁那种,温子仁真的把牛鬼蛇神放到台面上展示的恐怖片,在恐怖的程度上,不管是《逃出绝命镇》和《我们》,惊吓指数都没有占比很多。

所以如果你把《我们》看成一部纯恐怖惊悚片,影片可能不会达到你的预期。

《我们》和《逃出绝命镇》的结构很相似,影片都是让主角坠入一个黑洞般的谜团,然后主角和观众一起,把真相像洋葱一层层的剥开,这种又恐怖又刺激的探索过程,正是影片让人不断想往下看的动力。

《我们》同时也是一部“冰山电影”的典范,片中很多影射,讽刺,黑色幽默,主题探讨,掩埋在影片的底下,就像影片中底下的“我们”。

片中当然也少不了导演不由自主要表达的黑色幽默,毕竟导演乔丹.皮尔以谐星出道,先从喜剧干起,而且他还是一位演员,虽然他出演的电影,往往都以烂片喜剧著称,但他对待自己的作品,却给出了十二分的天才。

——超强剧透解析预警线————超强剧透解析预警线——前面说过妈妈是个有故事的人,她的故事发生在孩童时期的1986年,她在游玩的过程中,不由自主的走失,去到梅林的魔法屋游乐馆,却意外发现有个小女孩和她长得一模一样。

时间来到了现在的一家四口,当年受惊吓的小女孩为人母,有了两个小孩姐姐和弟弟。

他们一起去游玩的圣克鲁斯海滩,正是妈妈小时候走失的海滩,而当他们再次来到这里时,和他们长得一毛一样的红衣人出现了。

这也是本片最大的谜团,为什么红衣人会有和他们长得一样,那些红衣人,言行举止怪异,缺乏语言沟通能力,他们来自哪里?

这个时候当然是先把谜团抛后面,逃命要紧,于是一家四口开始了和“自己”厮杀的游戏,好在黑人体能还算好,利用各种硬道具杀掉了红衣爸爸,姐姐和弟弟,最后还剩下红衣妈妈。

这时他们也发现,不光只有他们遭遇了“自己“追杀,几乎整个美国都遭到了袭击,很多红衣人涌上街头,杀死地面上的自己。

妈妈跟着红衣妈妈脚步,来到了底下的世界,原来美国管理层,想要控制美国人民的思维,复制了他们,想通过底下的人,来控制上面的人。

这个创意概念,和克隆人差不多,但不同之处在于,底下的人,确实和上面的人有所联结,地面上的人的感受和经历,会串联到底下的人,但管理者想通过底下的人控制上面的人,却显得力不从心,于是计划失败,管理者退出,让底下的人烂在底下,从而引起了底下的人最终的复仇。

最后最后的结尾,来了一次大反转,在这就不剧透了。

隐射和讽刺,道德《我们》和《逃出绝命镇》一样,影射埋在故事底下,主角不是导演阐述主题的传话筒,影片暗藏的主题,需要观众一点点去挖掘,这也是影片非常值得回味的地方。

比如片名《US》,直接翻译是:“我们”,但同时也是United States美国的缩写“U.S”。

影片的故事,其实就是在影射今天美国管理者(特别是911以后),对于美国民众监控和管制,已经到了令人发指和不可承受的地步,手机,电子邮箱,个人定位,通话监听等等,都让人们喘不过气。

红衣妈妈当时进入房间时,就说了“我们也是美国人”,这句话也是在暗示,在底下被严格控制的“我们”,已经没有了人身自由,虽然自己知道自己还是个美国人,但和监狱囚犯已经没有区别了。

之后妈妈说要逃亡,爸爸问逃到哪里,妈妈说“墨西哥”,这虽然是一个黑色幽默,但讽刺意味真的很高级,CHUAN普下的美国,总是三句不离墨西哥,还建起了长城,想要挡住墨西哥的非法移民。

而身为美国人的妈妈,第一想到让自己和家人安全的地方,正是墨西哥,这样的讽刺,也真是玩得666了。

当然,乔丹.皮尔的电影,肯定少不了对于黑白种族问题的调侃,黑人一家四口,就有白人朋友,白天他们说说笑笑,其实暗地里两家人也在互相较劲,白人拥有着顶级别墅,声控家居,悍马越野车,还有豪华游轮,这些都让黑人爸爸羡慕嫉妒恨。

当白人那一家被秒杀的时候,黑人爸爸能够用上他们的车和游艇,他的表情是得意的。

其中白人女主在被割喉后,声控要报警,却被智能语音听成要播放一首关于警察的歌曲,最后播放了一首“FU*K 警察”的歌曲,调侃意味十足。

影片中也一直出现“11.11”,并不是导演超爱天猫双十一,而是摘取了《旧约圣经》中的《耶利米》的11:11的片段,这片段的原意是:“我将带给他们一场他们无法逃脱的灾难。

虽然他们向我喊叫,但我不会听他们的。

”这句话是耶和华对犹大人和耶路撒冷有罪的人说的,这也暗示了影片地面上受苦人的开端。

影片中还不断出现兔子,是底下的人唯一的食物,而且是活生生的吃,但兔子其实也是片中的一个隐喻,“兔子洞”这个词大家都听说过吧,其意思用于进入未知,迷失方向和精神错乱。

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兔子洞》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兔子是一种繁殖能力特别强大的动物,长相也一样,兔子间接也用来比喻底下的人们,他们自己也在繁殖,复制着地面上人们的言行。

关于1986年的募捐广告,成为了底下人们的信仰,这是红衣妈妈传承下去的,这弱弱讽刺了宗教的可笑性,最后那些红衣人杀了地面上的自己后,手拉着手跨越整个美国,如同一场盛大的宗教仪式,但对于正常的我们来说,这确是一个十分可笑的举动。

此外影片呈现的道德议题,也是十分模糊的,我们虽然看主角杀人很爽,底下的人上来杀人本身就带着原罪,但有没有人想过,他们本身就是一群需要关怀和同情的人。

特别是看过影片的小伙伴,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最后妈妈的反转,就是在说这个道德议题。

当然说了这么多,《我们》虽然和我想的一样,是一部上乘的恐怖惊悚片,但离预期还是差了点,毕竟之前《逃出绝命镇》的惊艳,让我把预期调得很高,如果影片能把更多视角放给底下的人们,去扩大道德议题,去展示更多的讽刺,或许影片的立足点会更高。

片中最让我动容的一处,是红衣白人女杀了女主后,在镜子面前涂口红,那种对地面生活的渴望,对蓝天白云正常生活的渴望,表露无遗,也十分让人怜悯。

最后是剪刀,剪刀是一种对称的工具,如同我们的你和我,左右刀柄的一模一样,如同站在彼此的对立面,当剪刀合并时,剪刀会变成利器,形成对别人的伤害,对彼此的伤害,因为剪刀会越用越钝,最终造成真身和影子互相抵消,导致一种不可逆的破坏。

总之,《我们》是今年必看的恐怖惊悚片,里面细思极恐的比喻和影射,还有很多很多。

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8 ) 我们不一样,不一样…

2017年,导演乔丹·皮尔以一部原创恐怖片《逃出绝命镇》技惊四座,作为恐怖片,片子并不依赖一惊一乍的视听语言,或血肉横飞的感官刺激,而是以一种细思极恐的种族阴谋设想,给观众一次由内向外的心灵暴击。

《逃出绝命镇》绝对是那种高级的恐怖片,其惊艳之程度,甚至入围了那一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时隔两年,导演乔丹·皮尔推出了最新影片《我们》,从整体风格上,演员基本设置为黑人角色这点,以及电影充满隐喻的本质上来看,《我们》是另一部《逃出绝命镇》,但并没有后者惊艳,整体表达也并不严谨深刻,后劲不足。

电影《我们》的主线故事基于一个大胆的设想,很有意思,许多年前,为了控制民众,美国政府进行了一项阴谋实验,通过克隆手段制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复制人,然而实验失败,复制人虽与真身共享了一颗灵魂,却只能作为其影子,生存在地面之下,以生食兔子肉存活,终日拙劣的模仿着真身的一举一动。

地面之上,是犹如美丽天堂般的美国,人们幸福的生活,地面之下,是提线木偶般的复制人,惶惶终日不得翻身,两类人以这种天差地别泾渭分明的方式各自生活,井水不犯河水,世界和时间也仿佛天经地义,如机器一般运转。

这是故事的大背景,电影《我们》故事的引子在于一次偶遇,女主角在儿时曾与其影子有过一面之缘,从此内心种下阴影,几十年后,即使成家,生儿育女,家庭温馨而和睦,但女主依旧没能忘记彼时与影子四目相望的恐惧之感。

女主一家人故地重游,来到儿时曾偶遇影子的沙滩游玩,内心始终惶恐,夜里归家之后,电影的节奏迅速转为一场漫长的追杀与反杀之旅。

原来地面之下的复制人已经“倾囊而出”,他们身着红色统一服装,手拿剪刀,似乎有了自己的思想,追杀着自己的真身,试图杀掉取而代之,就像是一场浩大起义。

电影以女主一家人与复制人一家人的博弈为主线,电影几乎70%的时间都在展示他们之间的争斗,直至故事结尾那一场意料之中的反转,原来在女主儿时,复制人与真身偶然相遇的那刻,故事便早已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电影《我们》如同《逃出绝命镇》一样,故事里还是充满了诸多隐喻,片子名为US,直译既是我们,也是美国,复制人的反抗起义,起义后手拉手贯穿整个美国形成的南北之线,总是能够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以及人类阶级不平等的某种本质产生联系。

电影在声效、配乐及镜头场面的设计之上,也一如既往的继承了《逃出绝命镇》的优点,总是能够给观众呈现出一种异样且莫名的紧张之感,并不会太恐怖,但自有一种牵引。

但整体上,《我们》表达的本质并不高级,也不像《逃出绝命镇》从表达到表现极其统一,《我们》终究还是有些形式大于内容了,数以百万计的复制人故事背景的设定太过于拍脑袋,无法自圆其说,他们的所谓“起义”动机并不明了,手牵手跨越美国除了呼应电影开篇电视新闻,其实也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行为艺术。

很显然,电影《我们》的剧本有些过于草率,片子大量时间表现的不过是真身与复制人的拙劣打斗,也充满了一些一惊一乍的套路,故事体量其实很有限,从这一点来看,相比《逃出绝命镇》,《我们》还是可惜了。

最后,看完《我们》,结合电影里真身与其复制人完全不同的命运,想起了高进老师的一首歌:我们不一样,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题图:《我们》海报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Movies,后台回复关键词“我们”,有资源你还可以:你可能突然成为纳粹一条狗的再一次轮回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赞赏转发到朋友圈,你的鼓励是我的动力,你的沉默会让我也沉默。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我。

 9 ) 先讲好故事,再玩什么隐喻

网上各种无脑捧这部电影的,貌似看不出这部电影哪里好,解读不出那些电影里的符号,看不懂电影里的那些隐喻的,都是观影量太少,深度不够的人。

的确,你们说的那种种优点,都有。

但是,有了又怎么样,就像一个人,你穿的再好看,再花里胡哨,人长得和一坨泥巴似的,有啥意义。

其实我之前也是看到网上各种夸,抱着超高的期望去看这部《我们》的,开头感觉真的没让我失望,特别到出字幕的兔子的时候,那范起的真的是高。

包括正片的开始,虽然说前面对于整个家庭的铺垫实在太冗余了,但是我还是接受的,因为我觉得,导演这么铺,后面肯定有大用。

然后一直到4个复制人的影子出现在门口手拉手的时候,到这里我依旧还觉得这部片子应该是一部不错的片子。

然后

然后整个片子就开始崩了!

完全开始崩了,全剧中的所有人,在遇到复制人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反应是正常的!

女主就不用说了,毕竟后面反转了,虽然这个反转是个人基本都猜出来了,只是个早晚的问题,所以她的一切不正常反应,都强行正常吧。

那孩子他爸呢,棒球棍轻轻敲了一下膝盖侧面

注意,是侧面啊,甚至接近小腿肌肉的位置,就废了?

好吧, 乔丹·皮尔 说劳资是敲中了关节,正中要害,你不能这么挑我毛病,好吧,我就不纠结在这人从门缝里探出的一只手,还有一半被夹着,是怎么用出这么大的劲,还能有违物理的侧面发力打中正面了(大家可以自己试试看),就当被击中要害了吧。

然后在全家人受到致命威胁的时候,你一个大老爷们,有站起来的能力,大家居然能安静的坐下来聊起天来!

是个男人都不能忍好吧,豁出去自己的老命不要了也得保护老婆孩子好不。

如果说能有什么解释,估计,应该又是难以捉摸的隐喻什么吧。

真想不明白,在外面世界,沐浴阳光,营养均衡,身体健康的4个大活人,居然干不过4个整天在地底不见阳光,营养匮乏,膳食单一,只吃兔子(其实,我很好奇,兔子们是吃什么一直繁衍下去的),在相对狭小空间内缺少运动量,行动起来偶尔有些僵硬的复制人(这些人,怎么看也不觉得像是发育很正常的样子,身体和脑子感觉都不太好使),你干不过也就算了,那些荷枪实弹的警察就任由城市被一群带着崭新剪刀(剪刀是哪里来的,我不知道,我也不敢问)的智障屠城。

这绝对又是个隐喻!

好吧,导演说,热爱我的观众会用隐喻为我解释一切不合理的情节。

我的所有不合理,都是我是特意为之!

OK,你牛逼!

那这些小问题我们就都过了,全完不在这些地方扣分,要不然会被说成吹毛求疵,哪个电影找不出这样的逻辑漏洞,所以,这么,我都能忍。

最后一个唯一不能忍的是!

你对这个整个地下世界的架构,充斥着太多的不合理。

到底是上下的人,到底是谁控制谁,在被废弃,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正常的生活秩序,特别是疾病(兔子可以入药?

),饮食(还是好奇,能养活在这么多人的兔子吃什么?

)整个地下世界的构建,就是充满着各种不合理。

其实不合理的情况是可以处理的,就是你别去讲这个世界,完全架空,反正观众你也甭管这群人咋来的,咋就这么厉害,咋就这么不科学,你管我是科学也好,还是奇幻也罢,反正就是这么着了,我的重点不在这,但是你非叨逼叨的念白一段,正儿八经的讲述一段这个地下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强行继续隐喻.

不是说电影不能隐喻,不是说隐喻不好,但这一些都建立在讲好了整个故事的情况下,电影的最基本没做到,就各种隐喻,我觉得是一种强行炫技。

做电影和做人一样,你得先是个人,然后再决定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电影的话,你得先是一部合格的电影,再决定怎么在什么地方变成一部优秀的电影。

 10 ) 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比起《逃出绝命镇》,《我们》立意要开阔得多,不再纠结在种族问题(虽然开头有一些误导),而是落在了个人生存奋斗和命运无力感的冲突上,这种矛盾适合于任何种族的个人,更具有普遍性。

用镜像对称的概念来包装这种冲突,又让这个略显陈旧的主题,有了一些新意。

同时,对称本身带来的偶然性,又很好地服务了它的惊悚类型。

极右的川普执政之下,black enough的乔丹•皮尔(导演)对这种混乱政权带来的个人无助感,应该是感受至深(可参考极左代表《傲骨之战》第三季)。

根植于个人主义、极度强调“个人力量改变命运”的“美国梦”,是20世纪美国政府用来全球输出本土文化价值的核心代言词。

但现在,”美国梦“的这个信仰体系,正在被自身混乱的政权,一步步地粉碎。

就像电影的女主角艾迪一样,同样拥有出色的舞蹈表现力和天赋,“地上”艾迪能够得到幸福,事业家庭两美满,而“地下”的艾迪却只能与阴影为伴,被无穷无尽的疯狂围绕着。

这种无力感和不公平感的对比,充斥着整个影片,就像艾迪误入的那间装满镜子的小屋一样,你明明看到了出路(红色的“出口”标志),但永远隔着了层玻璃,没有办法真正走出去。

你带着希望痛苦地活着,但希望是假的,这样的生活,教人如何不绝望。

这些,导演在电影里细心安插的许多细节,这些处理对情节推进和惊悚氛围的营造没有帮助,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却不断深化着这个关于“命运无力感”的主题。

电影开篇在1986年的台式电视机前,上面播放着喊着消灭饥饿的“穿越美国之手”公益广告,手牵手的公益形象,也出现在了两个艾迪真正开始对话时的教室黑板上(这里还有一个反转暗示)。

但饥饿并不是贫穷的唯一,饥饿只是暂时的,是可以被解决的,但如何解决贫穷问题、打破阶层,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

一个群体觉得理所当然、不加珍惜甚至浪费无度的东西,比如阳光(教育资源)、海边(文化熏陶)、清风(社会资源)等,可能是别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获得的条件,我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有一篇爆文《我花了三十年的努力,才能坐在这里和你喝咖啡》,说的就是资源不对等的问题。

同样是人类,同样的眼睛、牙齿和血液,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环境和资源,造就了完全不一样的成长人生,这无关于天赋和努力,纯粹只是因为资源的不对等。

同样的人,地上的人在游乐园玩耍谈情浪费食物,地下的人只能在狭窄的地下隧道里疯狂模拟情绪。

这是一个关于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得不到应有资源的那一方,除了发疯还有什么办法?

他们决定反击。

他们穿起红衣,手执剪刀,走上地面,疯狂抢夺那些自己也有权利获得的东西。

其实,乔丹•皮尔在故事构建合理性和逻辑上其实并没有做得很好,这一点《逃出绝命镇》就迹可寻,在这里就更加明显,比如女主一家人的各种侥幸逃脱,而与此同时,其他人都一秒被KO,地下世界的人为什么直接冲上地面,生活物资由谁提供,所有的这一切都存在重大的逻辑问题。

但皮尔非常善于营造恐怖气氛,从各个细节上交叉铺垫的同时,对制造恐怖心理的元素应用也游刃有余,不落俗套。

首先,他营造了相当多的假象。

宗教惩罚寓言就是其中之一的超级大假象,两次出现的《旧约•耶利米书》第11章第11节提示,让人忍不住要去想,旧约里的第11章11节讲究讲的是什么。

『我必使灾祸临到他们,是他们不能逃脱的。

他们必向我哀求,我却不听。

』这是关于忏悔的章节,但故事最后告诉我们,相比于旧约这一章节的内容,标志性的对称章节数11:11才是导演真正的着力点:对称性,一个代表着绝对平等的概念。

其次,一连串偶然带来的恐惧感。

一个偶然事件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但连着发生的数个偶然事件,就不再是偶然,而是预示着某种必然。

因为未知,所以这种必然在未真正发生之前,都会被默认是灾难和不幸的预兆。

比如圆形的飞盘刚好落在沙滩毛巾圆形图案上,身高、身材和穿衣打扮风格差不多的贝卡和林德赛两姐妹连着三次同时说一模一样的话(同时也呼应了关于对称的主线),数字时钟显示的11:11,这些不可能的巧合一件连一件地发生,总是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恐惧感。

再结合其他铺就的小细节,比如这个意图就更加明显了。

对镜像寓意的巧妙运用,结合对称主线之余,又大大增强了惊悚指数。

幼年的艾迪误入鬼屋,昏暗狭窄的空间里回荡着霍比族的神邸寓言。

突然间昏微的灯光消失,广播声音中断,只剩下清晰明亮的”出口“指示灯。

艾迪当然是朝着指示灯的方向跑去,但砰的一声却碰壁了。

原来红红的指示灯只是一面镜子的折射影像,而当她回过头来,发现所在的角落四面都是平面镜,镜子里有无数个”出口“的指示灯。

真正令人恐惧的不是你马上就要被杀了,而是前面明明有一道透出来的光,你却找不到透光的出口,这种绝望感对人的打击要更加强烈。

”出口“指示灯,本来是希望和出路的代表,但镜子代表着假象,镜子里的出口,是假希望,带来的是,有出路但永远无法到达的绝望。

配乐和画面的完美配合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贯穿全剧的童声和声,给予观众一种宗教式的空灵,尤其是他们去圣克鲁兹沙滩时,一家四口踩着配乐节奏行走在沙滩上的画面,有点令人毛骨悚然,好像有人在冥冥中操控着这些傀儡表演一样。

但无论是《逃出绝命镇》和《我们》,种族问题和惊悚元素只是外衣,可以看出皮尔很努力地想要在讽刺风格上走得更远,而事实上,《我们》在社会问题的讨论上(不能说是正面讨论,更多的是反讽),也确实比《逃出绝命镇》要更强烈和明显一些,但问题在于,这种尝试仍然处于一个相当轻的程度,有点儿隔靴搔痒。

乔丹•皮尔是一种极度风格化的导演,种族问题+惊悚+讽刺,很难说这是他一直想要打造的个人风格,还是因为《逃出绝命镇》的成功,让他觉得可以这是一种正合时代契机的成功模式,或许,要等他的第三部作品出来,才可以进一步判断了。

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我们》短评

比较失望吧 get out大概有三个维度:喜剧,惊悚,美国种族问题分析。本片也是试图延续前作的成果。首先喜剧和惊悚方面的效果都很普通。由于太多细节无法解释,对于种族问题的分析也显得很牵强。就算你复制出了人类,怎么做到衣服,头饰都一样的?政府制造奴隶失败了,不给你全突突了,还给你管在地下,把zf想的也是过于美好了。再就是,地下到底有没有工业?人的衣服都挺干净,怎么洗的?后面的红制服哪里来的?剪刀谁生产的?你有这些工业,但没有火用来烹饪?全部都说不通。情节设置说不通,那寓意就无法表达。我只能说,可以看出“后天环境塑造人”这一点了。但是导演又憋不住来了个天性暴露打自己的脸。好吧,peele可能是一辈子只能拍一部值得记住的电影的导演了

3分钟前
  • leoleo
  • 还行

太差劲了,拍的什么玩意!

6分钟前
  • 绯色_神仙
  • 很差

挺喜欢的,现在网友打分都太较真了

7分钟前
  • monkeyC
  • 推荐

又困又害怕的午夜场

11分钟前
  • 小小虫
  • 推荐

没点逻辑

14分钟前
  • 朕心里苦啊
  • 较差

出电影院迎面走来任何人我都抖三抖……

16分钟前
  • 浮槎
  • 推荐

至少《逃出绝命镇》戳破了大家心知肚明的那层窗户纸,当试图用《我们》再次复制和升级为一个更加宏大的政治、社会隐喻时,无论文本还是执行层面都暴露出软肋,尤其是乔丹·皮尔的那些喜剧“本能”的存在是最尴尬的……说白了野心很大,心机很深,能力有限。

19分钟前
  • 日灼
  • 很差

6.5

22分钟前
  • 梦魇皇朝
  • 推荐

整个故事的设置非常差,叙述与表演也在基本水准之下,比起《逃离绝命镇》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可惜的是,我们的影评家们还拚命地为其贴金,称其是现代寓言。

25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较差

下层人杀掉上层人然后在墨西哥边境建了一堵人墙,讲到底还是美国政治现状的隐喻,不过作为电影来说,不算合格。

27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逻辑不太能自洽的一个故事,地下有一群和地上长得一样、动作一样的复制人,终于有一天来到地上杀人。谁制造的复制人,谁来运营他们,他们又怎么生活?都很难自圆其说。主角们和反派们都一会有智商一会又极其弱智,影片节奏又慢,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高。

30分钟前
  • hyskoa99
  • 较差

不同于常见美恐的血浆断肢,也不同詹姆斯温爱用的Jumpscare;乔丹皮尔有着自带体系的异样恐怖美学,着重对声画的微妙处理,主打营造氛围惊悚。会将一些谜底藏于空间中的某个特写,赋予物品符号化的展示,在恐怖片赛道里令人耳目一新。这部里主要角色各自分饰两角,两方反差越大越精彩,文本打磨还显欠缺。主角一家四口确实不够聪明,像仓皇失措的兔子,任其捉弄。

34分钟前
  • 臻圣
  • 还行

将一个美国主流民众生存寓言拍成”合家欢“屠杀大戏,不得不佩服这位黑小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6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不反转一下这个故事会更boring吧。唯一亮点是配乐。

39分钟前
  • 贱草
  • 还行

有隐喻就了不起吗??

42分钟前
  • 全是奶
  • 较差

(有剧透)1.种族隐喻:普通人和克隆人身体一样,但受到的待遇截然不同。正如白人和黑人,男性和女性,异性恋和同性恋受到不平等待遇。2.社会隐喻:片名《US》一语双关,指“我们”,也指美国。美国想造克隆人控制公民,隐喻美国人一举一动都受到监控,毫无自由可言,甚至想逃到墨西哥。3.自我意识:类似《银翼杀手》,克隆人总有一天会自我意识觉醒。正如受到压迫的人早晚会冲向自由。4.对宗教的质疑:电视里手拉手的广告竟然成了克隆人的信仰,让人感到十分愚昧。同理,无神论者眼中宗教也非常可笑。高智慧外星人眼中,地球人的物理学也非常可笑。5.马太效应:人类艾迪长期在地下生活,语言能力退化;克隆人艾迪长期在地上生活,逐渐变得和常人没有区别。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就是为什么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4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如果你把《我们》看成一部恐怖惊悚片,影片一定不会达到你的预期,但影片却是一部“冰山电影”的典范,很多影射,讽刺,黑色幽默,主题探讨,掩埋在里影片的底下,就像影片中底下的“我们”。此外,导演对我们双十一非常情有独钟!

51分钟前
  • 大聪
  • 推荐

里世界/幽冥,或者就是人心的阴暗面。每个人都有魔鬼的一面

53分钟前
  • 傲娇凛冽雷大山
  • 推荐

《红马甲占领美利坚》,又名《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57分钟前
  • Knight 908
  • 还行

好想吃兔头哦!兔兔这么可爱就是应该好好吃

58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