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美国,没钱会活得比中国惨多了。
2.灵魂人物周围一定少不了虽无genius但却有一双慧眼的狐朋狗友的帮助。
3.Hip-hop的真谛原来是对骂原来是刻薄的口水战。。。
怪不得那么快,让别人没有的还嘴呀,我还真是孤陋寡闻。
4.此片的Hip-hop擂台(电影中叫做the battle)场景让我想起了德国那部描写地下赛车的“极速漂移”5.最后导演评论有一句话:Everybody has his own 8 miles.意即,每人都有自己难以跨过的槛,总之还是一部励志片。
PS,男人的成功还是需要女人的刺激,肾上腺素还是相当的管用。
里面Hiphop的节奏,让在这赖在床上看碟的人,都想跟着摇晃脑袋。
看了这片,觉得自己好像从来没有年轻过,没有疯狂过,没有做过出格的事情,没有追求过自己的梦想,虚度了那么多的日子留下一个空壳行走在这世上。
That's crazy, but you're only young once.最后,大吼一声,好片啊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说,一个人14岁时听的音乐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他后来的音乐品味。
虽然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科学,但我自己是被完全说中了。
初中那段时间第一次接触欧美流行音乐,其中听最多就是rap这种类型。
J-Zay, B.O.B, Eminem, 50 Cent… 好多歌都存在自己的MP4里面。
而一直坚持听到现在且越听越喜欢的artist,只有Eminem.
反正他就是我们心目中的“Rap God”所以今天想要聊聊的电影就是那部被无数Stan奉为“圣经”的——《8英里》
说起这部电影就一定会想到这首非常牛逼的歌曲"Lose Yourself"
它不是粉丝的自嗨(虽然的确是Stan心目中公认第一)“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
姆爷本人没有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唯一赢得奥斯卡小金人的rap这就是最好证明。
(当然这首歌还横扫了很多音乐界的大奖)1995年的美国说唱音乐遍布大小街头,从夜店DJ走向专业的录音棚,这种形态已经相对成熟。
几乎每个玩说唱的年轻人都梦想着录制自己的demo。
B.I.G, Dr. Dre, 2pac这些人物就像是“神话”一样的存在,而底特律似乎是一个腐朽的地方,没有“大人物”来自这个“堕落之城”。
男主Jimmy,也希望能录自己的歌,出道,成名。
然后离开。
“我要赶紧赚钱然后离开这里。
””这里“指的是家,8英里街,底特律...类似意思的话几乎在每一个主要角色口中都出现过
赌场、妓院、犯罪、失业…这些能想像出来的最消极的词汇通通适用于这个城市。
好像这确实是个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但真的只是这样吗?
来看他们都是为谁而rap的?
3-1-3,这是底特律贫民区的区号。
听着他们的说唱,好像根本感觉不到败落的气息,反而更多的是火力,在这操蛋的生活中,这就是小人物的挣扎。
去年的《中国有嘻哈》火了一句话:Life’s struggle非常适合用来形容这部电影。
身边就有人表示这片子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因为里面的生活实在太惨太压抑了。
来看看他们生活有多操蛋。
先来讲讲我们的主人公Jimmy,也就是姆爷饰演的角色(当年青涩却演技在线)
小名Rabbit,正好对应电影开场的尴尬:在一群黑人中间,一个白人想rap却似乎更像是一只待宰的“小白兔”。
电影一开始,就拍他在比赛之前紧张到吐,然后在battle中哑麦。
身为一名成年人,没车(留给借口怀孕的ex),没地方住,被逼无奈只能回到妈妈的住所,却正好撞见她跟男友啪啪啪。
讽刺的是老妈的男友以前跟Jimmy上的是同一所学校。
刚认识的新女友没过多久也绿了他(虽然有苦衷)最重要的是,还有唯一改变不了的困境,作为一个白人,先不说录制自己的说唱母带,想混迹以黑人主导的嘻哈圈,谈何容易?
Jimmy的倒霉老妈,没有生活理想,对待自己的年轻男友也完全没有尊严。
没钱交房租时,最担心的不是无家可归,反而是害怕男友因此而跟她分手。
Jimmy最好的朋友Future,说好听点是当地地下说唱battle的主持,也算是名人,但说白了混了两年也不咋的。
一群“痞子”大晚上怎么找乐子?
开枪射警车,去妓院蒲,或者来一场即兴rap却遇到死敌帮派Freeworld踩场。
后来Jimmy还被朋友Winks背叛,当着妹妹的面惨遭一顿暴打所以说,谁不想逃离这些破事离开这个鬼地方?
但是电影总会有一个转折点,要不然人物怎么完成蜕变。
个人觉得电影的转折始于Jimmy在工厂的一段rap。
买早餐的黑人大妈受够了这种压抑无趣的生活情不自禁来了一段freestyle来吐槽自己的工作。
大妈还没说完,人群里突然冒出来一个黑人大叔打断了她,开始freestyle嘲笑大妈顺带讽刺旁边一位黑人“同志”。
此时Jimmy终于没有压抑自己的情绪,也站出来,开始来一段更牛逼的freestyle打败这位没礼貌的黑人大叔。
这一段真的超酷,仅次于最后一场battle为什么说Jimmy那段饶舌更牛逼?
不是因为押韵有多棒,节奏有多好,而在于他的歌词,每一句都攻击到实处,逻辑强却不失幽默感。
总之,听众们都拍手称快,心服口服。
这是Jimmy第一次为素不相识的黑人大妈,为“同志”朋友,也为自己,在那么多黑人白人同事面前证明自己。
这不是比赛,不是为了拿到什么名誉,这是最真实的饶舌,呐喊。
战斗快要打响了。
接下来全部问题与矛盾都成为Jimmy成长、蜕变的导火线。
一、Jimmy跟比赛的矛盾。
听说Future擅自帮他报名后,怒火一下子就上来了。
毕竟上一次比赛的哑麦给他留下巨大阴影。
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羞愧,悔恨自己的软弱,让朋友们失望。
此时,Jimmy还不敢直面那个舞台,就像一道槛,他想绕路,想依靠Wink的帮忙免费录制demo然后成名。
二、Jimmy跟女友和理想的矛盾女友Alex也是一个可怜的角色,为了借Wink的力量帮忙出道,不惜献上自己的肉体。
她的遭遇跟Jimmy很像,不想在家里多待一分钟,希望能够赶紧出道然后离开这个地方。
因此,她很了解Jimmy,几乎每一次见面都会鼓励他,确信他能成名。
她面临这样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尽管她根本不愿意,但又有什么更快的办法呢。
虽然发生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在比赛当晚,Alex依然亲自到工厂怂恿Jimmy去参加比赛,并且在现场替他加油,她似乎更清楚Jimmy需要做什么。
三、Jimmy跟Freeworld的矛盾Wink挨了Jimmy几拳后不服气,让Freeworld替他出头。
于是就有了当着妹妹的面被群殴的情节。
但朋友的出卖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必须靠自己。
到这里,比赛对Jimmy来说已经不是成名的工具了,他已经下定决心靠自己的力量录制demo这次参赛,更像是一次复仇,洗脱过去的屈辱,为朋友,更为自己。
就像《Lose yourself》开头歌词所描述:Look’ if you had one shot’ one opportunityTo seize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One momentWould you capture it or just let it slip?当他突然出现在比赛后台,几个朋友过来关心他和Alex、Wink的事情Jimmy只是潇洒地抛了一句就去比赛了:“Fuck that, I’m on battle.”这次气场全开的Jimmy,完全就是姆爷本尊。
顶着半边被打肿的脸,可他不再是原来那只“rabbit”了
在电影开场的比赛中哑麦
在最后一场battle中,隔壁的Papadog完全被吓住了
他的眼神,从最开始的迷茫、恐惧到现在的坚定、无畏。
最后一段火力全开的rap让Freeworld大佬趴趴狗一个字也蹦不出来,直接弃权。
这段我也就重看了十遍左右而已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是相似的情节和场景,Jimmy从比赛现场走出来,独自一人往巷子深处走去。
除了更换必要的背景音乐之外,导演对两场戏的镜头也做出了微妙的处理,将同一个背影拍出两种层次。
首先是电影开头十分钟,交代了Jimmy的性格以及比赛中尴尬的表现之后,Jimmy拎着垃圾袋,一言不发走出后台,三个基友跟在身后送他离开(我就想吐槽一句为什么这个男人背着垃圾袋也可以辣么酷)
Future急匆匆跑出来安慰几句就得回去继续主持,而Jimmy也不冷不热地跟基友们打好招呼就转身离开了。
注意转身这里的镜头非常晃,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这完全契合角色此时的心情。
拍摄背影用的是中镜,虽然人在镜头中间,却不再路中间,旁边停放的车子差不多把镜头一半的路都挡住了,这个视觉相当不开阔。
很明显,这暗示主人公前途不明。
让我们快进,再来看电影结尾的镜头。
一行五人,步伐轻松,在人群簇拥下走出来。
正当基友们在思考去哪里好好庆祝一下的时候,Jimmy却“很扫兴”地蹦出一句“I’m going back to work.”
听到这句话Future就站不住,把Jimmy拉到一边做“思想工作”。
但这一次,Jimmy对老友坦白想“do my own thing”,他不再是以前那个犹豫不定、被朋友推着走的B-Rabbit。
接下来,导演拍了两人handshake的特写(几乎每次见面都会handshake,但很少拍特写)这时候响起了《Lose Yourself》的前奏,Jimmy转身离开。
镜头以Future的视角望着Jimmy的背影
这些细节组合起来想要预示什么,相信都不言而喻了。
作为姆爷的自传电影,不带有任何作为Stan的私心,个人觉得电影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拍摄手法等等都处理得非常棒。
很明显不是那些为了宣传和流量才拍的明星自传,而是相对真实地(难免也带有drama)反映Eminem的前身,Slim Shady。
把电影刷了几遍之后,最后得出一点想法:活得纯粹点。
一直想找机会去看看这部电影,前几天晚上有点high,1点钟了还在刷影评,突然看到这部片子,就在pplive上找了看,然后一看就是3点。。。
很显然,我更high了。
先说说8英里这个词。
8英里取自底特律城的8英里街道之名。
此街为底特律城市与郊区的分界线,也即白人与黑人居住区的界线。
对与种族隔离什么的我一直概念模糊,多亏了这所民族院校,让我对种族隔离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和体会。
人们总有理由把“异族人”排除在外,比如肤色,比如地区(都特么什么理由。。。
)于是白人和黑人,黑人和黑人在那片贫穷,不安定的地区便开始纠结了,当然纠结不一定是坏事,比如说它造就了饶舌音乐。
然后在说说底特律。
谈到底特律,就不得不提到它的音乐。
无论哪个时期,这个城市的音乐总是来自于它的蓝领阶层,rap也不例外。
同时。
底特律城也是主演艾米纳姆——“痞子阿姆”成长的地方,可见底特律是一个培养音乐天才的好地方。
影片作为Eminem的半自传,并有Eminem亲自参演,感染力十足。
eminem在演戏过程中应该也会常常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以至于至今已声名远扬的他还深陷于种族偏见的泥沼中久久不能自拔,尽管如此,他仍被支持者亲切的成为"Great White Hope"。
Eminem在影片中出演小女孩同母异父的哥哥,起初我还以为这是他的女儿,考虑到故事发生的时间实在1995年,算算不太可能。
虽然是哥哥,但是slim在影片中的表现却更像一位父亲。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阿姆对他的女儿Hailie深深的父爱(Hailie出生于1995年,好巧。。。
导演是故意的吧)影片中的B.R(就是eminem饰演的角色)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表现的不太强势,甚至有些懦弱(slim我绰了。。
)不论他是大打出手还是破口大骂,都显得那么无力和绝望,但在他站上舞台的那一刻,当第一句说词从他口中蹦出来时,整个世界便是他的了。
这恐怕就是Lose yourself的真正含义。
You better lose yourself in the music, the momentYou own it, you better never let it go影片充斥着性,毒品,暴力,肮脏的唱词,放荡的个人生活,愤世疾俗无所不骂的人生态度(因此被定为R级片。。
),但所有的这一切只是对于那个特定的时代,那个特定的地区的陪衬。
没有这些外界的刺激,怎么能铸就如此一位世间少有的巨星。
B.Rabbit在整部影片中一直在做着激烈的心理斗争,是应该抓住机会,还是放手?
应该相信谁?
正如他在歌词中所唱Look ! If U had one shotOne opportunityTo seize everything U ever wantedOne momentWould U capture it ? Or just let it slip......You only get one shot, do not miss your chance to blowThis opportunity comes once in a lifetime yo片中最难忘的桥段:1)B.R坐在公交车上,心情沉闷,手里捏着几张有点破烂的小纸片,写着歌词。。。
这就叫创作2)B.R在家练习rap时,抬头和正在画画的妹妹相视一笑(要不要这么温馨。。
)3)B.R得了冠军后,被邀请一起主持酒吧今后的比赛,但是他回绝了I think i just kind of need to do my own thing,man.目标明确,前途光明(热泪盈眶)
《八英里》是美国著名说唱歌手埃米纳姆的半自传式电影,从这部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中,可以一窥说唱黄金年代美国青年的精神世界,也有助于了解喊麦与说唱区别何在。
埃米纳姆在美国说唱史上的地位无可撼动,即使在言论环境极度开放的美国,他大胆的歌词仍然饱受争议。
他批判美国政府,怒怼布什和拉姆斯菲尔德,骂小贝是个小白脸,可以去拿奥斯卡但就是没能力夺得世界杯。
他的歌词里粗话脏话不断,被白人“主流社会”的家长团体抗议,他就作了一首更肮脏激进的RAP骂回去。
那些打着保护青少年不被颓废的说唱音乐荼毒的家长,并不知道埃米纳姆为何要风怒地说出那些不可接受的话。
《八英里》的故事发生在汽车城底特律,而此时的汽车城已经没落。
作为锈蚀带上的最典型的没落城市,底特律承载着美利坚曾经的光荣梦想,却无可挽回地成为了巨型的贫民窟。
制造业的没落,让这座城市的精英出逃,剩下来的边缘人在这里讨生活,在垂死的工厂里工作,在毒品、妓女和犯罪生涯中寻找自我。
埃米纳姆的青年时代就在这座城市度过。
绰号“兔子”的吉姆由埃米纳姆本人饰演,故事的一开始,他与自称怀孕了的女朋友分手,为了照顾女友吉姆把自己的汽车送给了她。
居无定所,没有工作的“兔子”不得不搬回去和母亲居住。
他其实不想如此,他的母亲和他的高中同学同居了,这让他觉得恶心;让他唯一感觉到家的温暖的,是他同母异父的妹妹。
在底特律,他找到了一份汽车配件厂的工作,每天千篇一律重复着机械的动作。
但在晚上,他却是黑人社区的未来之星。
在黑人社区里,吉姆这个白人没有格格不入,无产阶级的友谊远远高于种族的隔膜,“兔子”身上的人格光辉就在于他对每个人都有着“爱”——只是这样的爱表现形式惊世骇俗。
但也因为爱,所以他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开场的Battle,兔子被朋友Future推荐与地头蛇对决。
痛失女友,前景灰暗的兔子,在舞台上没法克服心理障碍,居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在全场嘘声中,他灰溜溜的下台。
陷入低谷的兔子开始怀疑是否还应该为了梦想奋斗,他的朋友也怀揣着成为说唱明星之梦,但相比之下,现实的刺激更让人心动。
如果不是生活一次又一次让兔子感受到切肤之痛,他或许会和朋友一样甘于平庸的成功,或许做一个底特律的地头蛇,然后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兔子上班迟到,工头责怪了他,兔子把迟到归咎于自己的破车,认为工头故意跟他过不去。
他回避说唱梦想,当朋友劝他上进时,他却认为这是侮辱。
兔子想起他在台上一言不发的窘境,说唱或许真的不适合自己?
前女友还跑跑来朝他伤口上撒盐:全底特律的青年都知道他是个失败者。
家里也每况愈下,母亲沉迷于赌博,千金散尽,他们连住在废弃房车中的资格都要没有了。
和母亲姘居的高中同学,在得知母亲即将破产之时,抛下她扬长而去。
生活,还能更糟糕一些吗?
好在兔子对于音乐还有着坚持和热爱。
他戴着耳机观望着残破的底特律街景,在纸上写写画画,内心里的热爱唤醒了他。
美女Alex的出现无疑是一个转折,她并不是个好女孩,但她有个梦想就是去纽约,摆脱这一潭死水的生活。
为了这个目标,她愿意做任何事情。
在某些人看来,她是一个出卖肉体的人,但在兔子看来,他爱上了Alex简单、纯粹、求生欲望极强的灵魂。
而让他真正决定于过去决裂的,是一个有点二愣子的朋友。
地头蛇压着兔子他们,任意侮辱兔子,这让他的二愣子朋友非常愤怒。
在又一次街头冲突中,这位极力维护自己的朋友掏出了不知道在哪里拿到的手枪,却笨手笨脚地打伤了自己。
但即使在病床上,这个头脑有些简单,说话不经大脑的朋友还在问兔子,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MC。
在最糟糕的时候,他仍然想着凭借着热爱逃脱操蛋的生活,全然不顾旁人的嘲笑。
如果说,埃米纳姆为什么能够从贫民窟走出来,就在于他对人有着赤诚之爱。
而这种对人的赤诚之爱,也许就是苦难的生活赋予他们的。
被求生欲望极强的Alex感动,也被自己不懈追求梦想的傻朋友所激励,兔子吉姆开始重新拾起音乐,拾起对生活的信心。
他不再怨天尤人,他甚至与跟自己过不去的工头和解,他开始改掉自己吊儿郎当的工作态度,工头也给了他更多福利。
在工厂打饭时,一位黑人女工抱怨起自己的遭遇,控诉工厂对自己的压榨,却被同事嘲笑,“命不好不能怨政府”,吉姆主动为女工出头,一段极具才华的freestyle把帮闲同事呛得无话可说:大家都是苦命人,何必互相嘲讽,我们难道不应该为更好的待遇而奋斗吗?
他也不再依赖别人,他决定靠自己闯出一片天。
兔子重新回到了Battle的舞台,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这一次内心的爱没有阻碍他的前进,他决定在舞台上说出内心的想法,扒光虚伪的生活的底裤。
这次迎接兔子的不是嘘声,而是全场的欢呼。
《八英里》或许是一个有些套路的励志片,但回顾埃米纳姆的说唱歌词,我们的确可以从那些有些污秽的言语中发现真性情。
埃米纳姆是个愤怒的青年,但他不只有愤怒,他敢于直视血淋淋的现实,并把它展现给所有人。
这些反社会的歌词里,透露出的是嘻哈青年对人类最根本的反思。
如果想了解Hip-Hop音乐,《八英里》是你最好的选择。
《八英里》之所以能在说唱圈有这么高的地位,百分之八十是由于Eminem(埃米纳姆)的主演,往后简称阿姆。
此片是阿姆的半自传式电影,作为一个说唱传奇,先说说阿姆的成就:· 21世纪以来十年全球唱片销量最高· 斩获格莱美音乐大奖10次以上· 全球公认的“嘻哈之王”
此片象征着阿姆成名前的故事,也诠释了真正的Hip-Hop精神,电影围绕着主角吉米(阿姆饰)的亲情/友情/爱情/事业。
当然,一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这些。
主角吉米生活在底特律城,一条名为八英里的街道。
此街是城市与郊区的分界线,也是白人与黑人的分界线。
吉米作为一个白人,尽管他再怎么喜爱说唱,但是面对舞台下满是黑色的嘲讽表情,他甚至连freestyle(即兴说唱)的勇气都没有,抱着对音乐的热情,在理想和现实中苦苦挣扎。
据说每一个黑人都会说唱吉米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从小离开他们,而母亲整日无所事事,又被人骗财骗色,生活贫穷使他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稳定的工作。
唯一能让他感到快乐的事就只有音乐,音乐才是他最好的心理治疗。
当吉米好不容易遇到人生挚爱时,女朋友却为了去更大的城市纽约,而选择出轨,为此吉米还被别人狠揍了一顿。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吉米还有一帮“损友”,他们一直相信吉米的实力。
鼓励吉米参加一个叫做The Shelter的Hip-Hop俱乐部比赛,尽管吉米面对观众总是“卡壳”,但他依然深爱着Hip-Hop音乐,丝毫不放弃。
《八英里》是对阿姆的一个概括,酷的表象下,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此片是R级片,即指电影台词又黄又暴力,毕竟是贫民区。
导演在此片没有回避说唱世界的残酷现实,说唱的起源本身就是在街头,来自于贫穷的黑人,来自于破旧的房子,他把判断权留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做出价值判断。
17年爱奇艺也出了一部非常火的网综,叫《中国有嘻哈》。
使得大众头一次在公众银幕上认识Hip-Hop音乐,也吸了不少粉,我就是其中之一。
之后由于选手的出事,导致很多rapper又被打回“地下”。
18年的《中国有嘻哈》也被审查的特别严格,差一点就播不出来了,最后虽然播出来了,但是被疯狂“剪辑”,非常的不real,被无数的观众吐槽。
我觉得可以很多人认为玩Hip-Hop音乐的就是穿着夸张的衣着,纹身,墨镜,总之打扮的很酷,然后踩着音乐节奏来比赛骂人。
这些人并没有看到这个文化的本质,到底什么才是Hip-Hop精神?
这里总结了三条。
keep real(保持真我)在此片结尾时,当吉米克服“舞台卡壳”,在最后的决赛战胜了对手,成为了这个城市的明星。
他的朋友对他说:我们很快就会成名,我们要操完这个城市所有的婊子。
而他却说:我要回去工作了。
他指的是回工厂继续工作,因为他是请假出来比赛的。
这里就诠释了Hip-Hop音乐的一个精神:keep real(保持真我)。
什么是真我?
面对着失败的爱情和糟糕的家庭,依然心怀梦想,勇往直前。
面对从天而降的喜讯,突然间成为了这个城市的名人,依然能保持冷静,认清自己,不为威胁不为诱惑,默默努力。
人穷志坚Hip-Hop音乐是出自黑人,也是底层文化,但是他们并没有屈服,它代表着:我虽然穷,但也不是你们想捏就捏的,我有我自己的志向。
就像电影中的吉米,虽然生活被迫一团糟,但他时刻保持着一种愤怒,那是对生活的不妥协,对自己梦想的坚持。
Love(爱)吉米虽然在比赛时“出口成脏”,骂的人毫无还手之力,但是对待家庭,母亲和妹妹时。
都表现出了保护和关爱之意。
在《中国有嘻哈》里,选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peace and love。
就是要人谨记当你在往前冲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背后还有一群支持你的人,不管发生什么都要永远守护着家人,切记“Family First”。
其实我自己也听说唱几年了。
很多朋友都反映说听不懂,叽里呱啦的一直讲。
我想那是因为没有听到里面的技巧吧。
说唱讲究的是一个押韵,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歌词,歌词的押韵/组成会使得整首歌变的有魔力,刚开始看着歌词听,可能会更好。
这里插一句,如果大家不嫌弃我的说唱歌单,那就关注公众号:仗剑偏锋。
回复:歌单。
基本上都是中文说唱,不喜勿喷哈。
其实Hip-Hop音乐在国外早已是主流文化了,但是在国内还是小众,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嘻哈文化会成为国人接受的文化。
在此之前,先去看看这部《八英里》吧- END -
反反复复下载了5,6遍八英里,每次都觉得不会再看下一次了,结果又有了下一次,看一次,删除,过一阵子,后悔,重新下载。
从rmvb走dvdrip跳720p,最后一次,下了1080p,就丢在那里,我想大概不会再删除了。
八英里说了什么,其实八英里什么都没有,按照大多数影评人的看法,这应该是一部装满了fuxk,满嘴生殖器的剧情空洞的烂片,剧情也是随随便便摇摇摆摆发展的乱七八糟。
直到最后男主带着前一晚被揍的黑眼圈参加battle把free world骂的狗血喷头才算雄起了一次,但结尾也不过是,我要回去工作了,随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lose urself。
请允许我点根烟,然后从硬盘里翻出来这首lose urself再听一次。
最近每次面试之前,都会反复循环听很多次的lose urself。
只听这个段落:U only get one shot.你只有一次机会(只有开一枪的机会)Do not miss Ur chance 2 blow.不要错过引爆众人的机会。
This opportunity comes once in a lifetime,Yo-.这种机会人生只有一次。
半自传性质的电影,年轻人只觉得它很酷,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也只是觉得它很酷,又过了很多年,才慢慢玩味出各种味道。
和母亲(这位母亲还和自己高中的校友是xing伙伴关系)住在拖车里;女朋友被别人艹;朋友是一群黑人屌丝——唯一的一个片中出现的白人朋友还是个拿枪崩掉自己老二的二货。
这么一个没文化没知识没钱的真屌丝如何抓住了唯一的机会,引爆了众人。
于是你会开始回忆,片中数次伴随着未完成的lose urself bm响起,男主在公车里,在拖车里,在上班的路上,在家里的空闲时间,一脸认真的戴着耳机在随手的纸张上勾勾写写所有的rap词语。
于是你开始回忆,从第一次对主管找迟到的借口,第二次....然后说对不起没有下一次了,到主管对其认可给予他加班赚外快的机会,到最后赢了battle后对朋友们说,我要回去工作了——哪怕朋友们对他说你不需要工作了,你已经赢了。
Jimi又去工作了,Jimi又会去在所有他能找到的时间里在几张草纸上练习他的未来。
于是未来的Jimi有了未来的Eminem。
2010年Eminem在沉寂很久发布了他的新EP,Not Afraid。
他在歌词里如是写道:I'm not afraid to take a stand。
(我不害怕,我要站起来)哪怕在如此多的灾难,如此多的负面新闻之后,他还是选择了再次站起来。
但这一切,其实早就在八英里中可得窥见。
在他所有的朋友想着艹遍3-1-3的妹子时,艹遍全世界的biao子时,jimi还是要工作,他不会放弃自我。
他从来都知道自己是个什么玩意——永远没有生来成就的耀眼的光环,没有与生俱来的巨星气质却只是害羞内敛,哪怕是battle前夜也是被对手揍的一个大黑眼圈。
从不抱怨生活,只是默默承受。
你会知道,他不是会轻易放弃的人,他就是那个一直在默默努力的人,他只是刚好是“机会只垂青有所准备的人”这句话的践行者和证明人。
于是他抓住了最后的机会对大家说:I'm still standin here screamin "fuxk THE FREE WORLD!" 但是我还要站在这里艹你们free world的人!
Don't ever try to judge me dude 你不要随便评论别人!
You don't know what the fuxk I've been through 你根本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是的,最后他赢了,这是个屌丝逆袭高富帅的故事,这是个屌丝惜屌丝的故事:But I know something about you 但是我知道一些关于你的事情!
You went to Cranbrook, that's a private school 你去上Cranbrook,一所私立学校(有钱人才上得起)!
What's the matter dawg? You embarrased? 怎么了,小子,你害臊了吗?
This guy's a gangster, he's real name's Clarence 这家伙是个士匪 他的真名叫做ClarenceAnd Clarence lives at home with both parents 他和父母住在一起, And Clarence's parents have a real good marriage 他们真的是有个很美满的婚姻。
于是所有观众疯狂的对着他的对手喊道:WHAT!
WHAT!
(凭什么!?
凭什么!?
)直到Clarence无言走下了舞台。
很多年后有个同样剧情但不怎么励志的mv叫做《Gangnam Style(江南范 | 강남스타일)》说了同样的屌丝逆袭高富帅的故事。
可我总觉得变了味,里面只有嘲讽和马舞很忙,孜孜不倦。
忍不住笑了再笑,最后一次下载了八英里,但不是最后一次看了一遍八英里。
八英里是如此真实,酷的表象下,显然在说的是一个残酷到冷血的故事,成功的光影下,显然是不留痕迹的告诉每个吊丝,Eminem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忍受过常人未觉之痛,付出了他人未有的辛劳。
是的,你没努力过,永远抓不到那个引爆众人的机会,那个很酷的人,永远不是你。
用lose urself的一句歌词结束本文吧。
This world is mine 4 the taking.Make me king.世界属于我,因为夺走的一切使我成为王。
好!
戴上耳机继续去面试!
Eminem一个被受争议的名字。
也许在许多人眼中,他是一个口不择言,惹人讨厌的家伙。
但是,认识他的人,了解他的人,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家伙。
在8mile之前Eminem已经在音乐领域取得成功。
然而,他的音乐却没有荡气回肠的旋律,没有华丽的歌词。
更多是沉重的鼓点,充斥着性,暴力的话语。
Eminem喜欢揭短,流行偶像到美国政府都被批的体无完肤。
他将愤怒付诸于歌词当中,批判社会现实,也因为这样的直率,Eminem树敌众多。
有时候我会想,中国有一个Eminem该多好啊。
可是,有可能吗?
不,因为中国人比美国人更怕揭短。
中国人会像美国一样禁播那样的“反动”音乐吗?
不,他们不会,因为播出前音乐已经胎死腹中了。
有人说8mile是一部自传式电影,因为电影的四条线索:亲情、友情、爱情、事业会令观众容易联想到Eminem的现实生活。
不过本人认为在自传式之前,应该加上象征手法这四个字,因为故事的情节跟Eminem真正经历的生活还是有出入的。
B-rabbit象征Eminem。
一个在“汽车城”长大的年轻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没有稳定工作,抱着对音乐的热忱,在理想和现实中苦苦挣扎......母亲象征Eminem之母Debbie。
电影中的母亲终日无所事事,被男人骗财骗色。
在Rabbit眼中,她是一个不长进的人。
现实中Eminem对母亲也是抱有怨恨,在歌曲《without me》中更用F××K U大骂母亲,这次电影中塑造的坏妈妈形象,恐怕也是宣泄自己的怒气。
Rabbit女友象征Eminem离异的妻子。
现实生活中,Eminem经历了婚姻失败。
所以电影中的Rabbit也同样是一个爱情的失败者。
Lily象征Eminem的女儿。
尽管在美国家长委员会眼里,Eminem是一个荼毒青少年的恶魔。
可是,现实生活,Eminem对女儿爱护有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爸爸。
Eminem说过,自己不愉快的童年,糟糕的遭遇告诉她应该好好保护下一代。
Battle赛象征Eminem的事业。
Eminem是一个白人,在许多人眼中白人应该是偶像派。
Eminem却深深迷恋于黑人音乐,凭借自身努力,他冲破各种枷锁,终成大器。
通过8mile,我们可以对Eminem这个名字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对这个名词作新的诠释。
这是一个受争议的名词,但同样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昨天晚上看了一下下《功夫熊猫》,总体感觉是很平淡无味。
有些动画效果和搞笑情节自然是好莱坞水准的,画面也是非常美观非常耐看,对于中国文化的把握也比较到位,没有太生涩的地方——但也仅此而已。
个中人物太缺乏真实而鲜明的性格、故事情节太过平淡显然是处理得不是很尽如人意的地方——当然,对于一部娱乐性质和科普意味很浓(科普中国文化)的影片来说,对于电影本身深度的要求显然不必过于苛刻。
功夫熊猫总体来说是一部让中国人看起来很舒服的片子~不过既然想到了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让我联想到一些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很有张力的影片了。
搜索自己关于电影的记忆,《8英里》,真的是我所看过的影片中不得不提的一部影片。
其实说起来,自己看过的自认经典的、有深度的同时又被广泛认同为经典的、有深度的同时又名利双收、在文艺界和商业领域都获得成功的影片并不少,这些影片中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的有:《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也就是传说中托纳托雷三部曲的两部)《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名单》《毕业生》《这个杀后不太冷》等等在这些影片中,《8英里》显然显得有那么点而微不足道。
但论个人感情,和对影片中人物的喜爱以及对剧情的迷恋程度,《8英里》显然是在我心里面排第一位的。
看完《海上钢琴师》,我会有一丝丝怅惘。
看完《8英里》,我只有莫名的激动。
阿姆本身就是个比较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自从第一次听他的《lose yourself》(也是《8英里》的主题曲)就被他的rap深深吸引。
尤其是那充满爆炸力和思想性的歌词,真的让我一改往日对说唱粗俗、没有内涵的偏见(其实说唱有可能是最有思想内涵的一种音乐形式了,当然从纯享受和艺术的方面看,说唱可能一文不值)。
故事梗概一开场,rabbbit在freesyle battle中的惨痛落败将我们慢慢吸引着观众去探究这个有点儿颓废有点愤怒的白人的内心世界,随着非常具有节奏的《lose yourself》的伴奏慢慢响起一张大幕缓缓拉开,rabbit的生活向我们敞开。
原来,这个家伙刚刚和女朋友分手,他把自己的车子留给了她,所以无家可归。
他只好在自己已经成年之际重新回到母亲的身边,蹭她的拖车一住。
他母亲和他的小学同学同居,每日想的只是与她的这位性伴侣在如何行乐。
他要忍受那位性伴侣对她母亲生活不知廉耻的盘剥和对自己明晃晃的羞辱,还要忍受自己的无能为力和摆脱不了困境的挣扎。
他爱她的妹妹,却也只能看着她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快乐的童真。
他在汽车厂上班,管事的永远不会给他好脸色。
他有一群死党,忠实的朋友,他们自称313,但却有一个叫free world的团体总和他们做对。
他爱上一个叫alex的女孩儿,那个女孩儿也爱他,却因为发展所迫和另一位经纪人似的人物上床,rabbit撞见后将其狠狠痛打,却又被追杀打得更加惨不忍睹差点儿丧命。
他抱怨,他愤怒,他知道自己惊世骇俗的说唱才能,但是,生活的艰辛让他苦于无法施展,他一直在等待一次机会,one shot,去绽放,去升华,去seize everthing he want。
故事就是这样,最终rabbit在freestyle battle中连战连捷,甚至在决赛中让papa dad一言无发,以压倒性优势获得冠军。
当他的朋友们正幻想将有多美好的明天等待着这个说唱奇才的时候,他却只是说自己要回去汽车厂接着干自己没敢完的工作。
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他为回应朋友祝福而高高举起手臂的背影上。
那背影,坚毅,自信,有那么点而冷酷,有那么点儿嚣张。
人物事实上,这个影片的人物实在是整个影片的亮点。
rabbit自然不用说,带着eminem本身的诸多印记。
愤怒,颓废,才华横溢,有那么点儿神经质和自闭,唱起rap来却妙语连珠,技惊四座。
而其他诸多人物也是性格鲜明惹人喜爱。
他的朋友future的热情、开朗和仗义,chad的不成大器和对rabbit的忠诚,那个胖朋友(不记得名字了)的和蔼和仗义,还有那个瘦朋友(也不记得名字了)略带神经质的思想家气质。
alex的甜美和开朗,还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abbit母亲的糜烂和对rabbit的母爱,rabbit妹妹的自立和天真活泼,信号灯喋喋不休的游说才能,甚至是剧中所有反面人物的羞辱和嚣张也是入木三分。
始终无法忘掉的一幕是chad在和free world的打斗中中掏出了枪却射到了自己的那一幕。
总是会想起这个有点儿可笑的小人物,他的追求,他的快乐,他的内心,他对rabbit的崇拜和忠诚。
当其他朋友想来探望他伤情时他故意装作不在家,却跟rabbit一人敞开心扉。
这一幕,总是让人体会到在残酷世界中的那么一点点温情。
我叫rabbit,我很喜欢说唱,简直是天才,我朋友都说我炒鸡厉害,帮我报名去比赛,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么,啊,我真是寂寞又无敌(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要什么),后来我妈骂我,一个朋友给我带帽子,给别人在妹妹面前围着打,我很愤怒,所以我参加比赛,balala吊打了他们,我朋友都很有面子,让我待在这里跟他一起做battle,因为大家都知道我炒鸡厉害了,我说,不,我是折了尾灯的司机,我要回车间,我要去工作,啊,我真是无敌又寂寞。
嗯。
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个扯淡的剧情,来正经谈一下这部电影的问题吧(优点就是音乐,没了)。
首先是节奏,这是一部关于说唱的电影,受众一般是喜欢说唱的观众,对于其他路人不会友好是可以理解的的,但是这部电影对于喜欢说唱的人来说真的那么好吗?
先不说阿姆,作为一个主角只在最后十分钟爆发,在前面的电影里面的确除了骂人的时候跟哑巴没什么区别,而不停出现的是那些在收音机里的经典rap,嗯。。。
所以为什么让阿姆当主角。
电影的节奏非常差,前期没有高潮,甚至连为后面爆发积累的伏点都没有,让人闷着,闷到最后爆发的时候已经反弹不回来了。
接着是人物,可以说这部电影没有立起任何人物,rabbit不唱歌的动机,他和那个婊子爱情的出现也是莫名其妙,那场车间做爱看的我莫名其妙,你说摆弄点性吧,吹一下两个寂寞的人在肮脏嘈杂的车间通过身体抚慰着对方,可是女主出现的莫名其妙,根本没有任何交代,关键是后五分钟就跟男主的朋友做起来了,再过五分钟又鼓励男主比赛加油,我除了口干舌燥以示尊重只能是一脸黑人问号了。
你们美国说唱圈真会玩。
《八英里》并不是一部只属于rap爱好者的电影,它本质上仍然是一部讲述迷茫青年人的电影。
好莱坞式的样板剧本并不新奇,起承转合都是公式般的套路,无非是主角身处逆境,在狗屎一般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梦想,最后迎来高光时刻,这并不稀奇,可以是rap,可以是篮球,也可以是足球,甚至还可以是芭蕾舞,我看过不下一百多部这样范式的好莱坞电影,比如《卡特教练》《舞出我天地》《一球成名》等等,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物。
这是美国rap之王埃米纳姆的半自传电影,电影中的许多桥段都来自他成名前的真实经历。
老实说,我并不懂rap,以前只是单纯觉得酷,愤世嫉俗也好,咒骂命运也罢,那种无所畏惧的底层草根气息十分吸引我这样的底层孩子。
但是这部电影让我明白,rap不是脏话,不是炫富或耍酷,而是一种发声的方式,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当看到主人公在去工作的公交车上掏出那张皱巴巴的纸片写歌词的时候,我彻底感动了。
命运或许大可夺走他的一切,但却夺不走他热爱的东西。
主人公rabbit是底特律的底层白人,他几乎是典型的“white trash”,生活困苦,无依无靠,二十好几了还和赌博成性的妈妈住在拖车里,在工厂里干着最低贱的活,领微薄的薪水,看不见希望,也看不见未来,女友还和别人劈腿,上台和人家battle连一句都唱不出来,他一无所有。
对了,“八英里”是指底特律的白人富人区和黑人贫民区的距离,这八英里,可以用脚走过,却一生也难以抵达。
正是这一切过后,rabbit放弃了所谓一夜成名的念头,不再执著于靠谁的帮助录唱片,继而成名,他真正把rap当作了自己对抗现实的武器,就像《棋王》说的,为棋不为生,于是他做到了,一人独战三人,赢得了满堂喝彩。
就当我以为他会跟着朋友大红大紫的时候,结局却让我再次感动。
事实上,《八英里》好就好在最后的结局,rabbit赢了比赛,大家都觉得他即将可以出道成为rap歌手的时候,他对他的朋友们说“我要回去工作了”,他只是请了一个假来参加这场比赛,现在他要回去工作了。
于是这部电影就成了rap精神最好的注脚,那就是keep real,不粉饰,不装酷,不淫叫,更不愤怒地咒骂,而是正视自己的人生,它告诉你,不要做愤青,唱着写满脏话的rap歌曲,对什么都无所谓,好像万事奈何不了自己,那是很下作的事情,真正的强者是要鼓起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哪怕它如同一坨狗屎。
这不就是鲁迅说的“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我很喜欢这结局,许多rap爱好者会觉得这个结尾冲淡了戏剧张力,或者干脆是玷污了rap,我想说算了吧,或许你根本没有正视过你的人生。
你只看见了rap歌手们在台上举世瞩目的模样,却不曾了解他在公交车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打磨歌词,你只是羡慕功成名就的人那一副潇洒肆意的派头 却从未真正为自己的梦想做点什么。
现在的埃米纳姆被《滚石》杂志封为“美国饶舌之王”,人们尊称他一句“姆爷”,写给这部电影的主题曲《lose yourself》是rap名曲,荣获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格莱美最佳音乐奖,可他都不屑去领奖,因为这是他的人生,而非创作。
年轻的埃米纳姆还很桀骜不驯,他叛逆的大眼睛里随时都灌满怒火,可是在这部电影里,他却那么内敛与真诚,因为这是他的故事,一个人无法在自己的过去面前装模作样,电影里他rap的技术无与伦比,可最打动人心的却是,他最后云淡风轻地说“我要回去工作了”。
于是观众可以从这个美好的幻梦里醒来,去真正看看自己的人生,依旧记得那一句“永远不要随意评价我,你从来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To real life.
梦想之路的艰苦有时绝非你我能想象,幸好,Robbit做到了。
这部电影最难能可贵地方就在于导演没有回避说唱界残酷的现实,他把评判的权力留给了观众,让观众自己做出价值判断。
因为不懂嘻哈,所以完全无感,而且非常不喜欢这类痞子戏。
不在我的审美范围,看的头昏脑胀,脏话密度很高。
【2】妈呀吓死,硬是看了两个小时难听且难以进入的世界。感觉是那种哈圈人深谙其道,谁要没看过《8英里》会被开出哈圈的那种程度。看完就了解不喜欢《爱乐之城》的人其实也是一模一样的现象级感受,难以进入的,吵死人的,尬死人的自我陶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不了解。看完再看一下,发现好像似乎,特么还是男主角半自传?哎哟,更幽默了。
我最爱的励志“传记”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记”片。但是每每总是归类为五十部经典传记片。。。
这个评论很经典:“做一个清醒者,冷冷的旁观这个世界,向世界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该抓住的抓住,该舍弃的舍弃,该背叛的时候就背叛,这才是真正的够酷 水木丁”
没有想到多年后再次击中我青春片软肋的竟然是这片。热闹起来极热闹,现实起来极现实,回转的头破血流而又不留余地。每条线索都处理的意气并丰满,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写出的好剧本。
带了些主观的对Eminem的爱去看这电影........
其实是一部说唱乐MTV的串烧电影,厉害的是看完后你会喜欢上hip-hop
美国街头文化,rap有如此大的魅力
人要有“疯狂”精神,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圈子里,都难以想象没有梦想的人生
eminem的表现差强人意,没有50 cent的那个“要钱不要命”那么让人震撼。 很多人的不成功都是因为放不开自己!
痞子阿姆现实中那么屌,电影里面居然给我装大白兔,洗白不要太明显。原来说唱就是踩着点骂人,难怪同志永远都在躺枪...
怎么说的这个电影,看的时候很纠结啊,现实中姆爷说唱那么吊,性格那么钢,电影里真的向外号 兔子一样怂,每一次都期待爆发,用你的押韵也好,节奏变化也好,词也好干死对面,结果每次看似要转折的地方都很平淡,甚至把那口气又泄了,也许这就是under ground的生活态度,胜败都很淡然,但是套上电影主题要表达的是一个拥有梦想坚持梦想的故事,就差的一大丢丢啊。PS:也许我习惯了主流表达梦想的那个套路。。。
Rap大概真实就这个样子 比国内的batter真实
其實我覺得還好,那時候我姊迷阿姆咩,而且最後的饒舌大戰也普普,沒對到拍我就不太喜歡
无聊
每个光鲜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
when your life is hard, you watch the movie that plays a harder life, watching them fight with their lives with their passion and the h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