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女人有了野心和欲望,当女人也想要往上爬,不仅意味着男性竞争变得激烈,这也是对父权制的挑战与威胁——当女性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当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男权制就有土崩瓦解的危险Disney+重磅推出的《台北女子图鉴》,虽然顶着《东京女子图鉴》巨大的IP头衔,请来桂纶镁担任主演,也有王柏杰、张孝全、凤小岳、杨谨华、天心等众多知名演员助阵,口碑却一路下滑。
当前豆瓣评分已经跌破及格线,只有5.7分,远低于原版的8.6评分。
看完这部剧的网友多为不解,至少,这绝不是他们期待中的《台北女子图鉴》。
究其根本,是这部剧的叙事导向出了问题——将原版的“欲望叙事”,改弦更张为“爱情叙事”,失去原版的精神内核。
原版直视女性欲望,不做道德评判,《台北女子图鉴》立意上的偏离恰恰是做了道德判断,丢弃了这部女性作品宝贵的女性意识。
从欲望叙事到爱情叙事2016年引爆东亚的日剧《东京女子图鉴》,讲述来自日本秋田的女主人公绫去往东京的奋斗史。
所有一切的出发点,源自她对小城生活的不满足,内心对大城市、对物质的强烈欲望。
大学毕业后,绫如愿来到东京。
她没有多高的学历,没有令人称奇的才华,依恃的是还可以的长相,每一任男友都是她的引导者,他们固然利用着绫的青春,绫也在利用着他们,每一段感情都是绫向上爬的阶梯。
她居住的地方,从东京的平民郊区一步步靠近东京的富人区,工作与收入亦一路进阶。
只不过,绫虽然一步步靠近她的欲望,也成为杂志上令人艳羡的东京女人,但她从未在感情上获得圆满,甚至就连欲望本身也总差一步之遥。
《东京女子图鉴》不做道德评判地呈现了一个充满野心和欲望的女孩从二十岁到四十岁在东京的打拼,不是偶像剧,更不是爽剧。
反观《北京女子图鉴》和《台北女子图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版的欲望叙事,却也有本质性改动,即,弱化女主角的欲望驱动,放大她的感情线,并试图在最后给女主角一个情感安定之所——兜兜转转、历尽千帆,她们终于知道真情可贵,明白真情比欲望更重要。
《台北女子图鉴》中,女主角林怡姗(桂纶镁 饰)的确也是渴慕台北的繁荣,才从台南北上。
不同于绫对于大城市有明确的欲望,林怡姗其实并不太清楚她来台北是为了什么。
固然她每一集就拥有一段新的感情、一个新的男友,但大多数男友与她的欲望并没什么关系,原版的“欲望叙事”成为“爱情叙事”。
林怡姗遇到的男人们,有的男人很老实,却让未来生活一眼看到底;有的男人很渣,玩腻了就玩失踪,最后来个短信分手;有的男人无法点燃她的激情,谈不上满意也谈不上不满意,分手反而让她倍感轻松;有的男人是控制狂,以爱林怡姗的名义操控她的一切;有的男人明明出轨,林怡姗也知道自己是小三却耽溺于这段感情不可自拔;有的男人可以让林怡姗进入豪门,代价是让林怡姗丢弃自我……《台北女子图鉴》的主线变成“台北女子爱情图鉴”。
林怡姗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男人,为现代人总结了各种各样的感情模式——这是如今烂俗都市言情剧在做的事。
称其为“女子图鉴”,未免以偏概全。
对女性欲望的道德评判女性的欲望去哪了?
女性对于物质的欲望,对于向上爬的欲望,究竟去哪了?
《东京女子图鉴》中,绫的感情史很丰富也很重要,但这一切都服务于绫的欲望。
绫做出了她的选择,同时这道选择题也扔给荧屏前的观众:我们会如何选择?
一个最主流的评判是,将绫视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个物质主义者和拜金主义者、一个一边得到一边丢弃最后什么也没剩下的不幸福的人。
所以,绫的争议性很大,她是新时代的“恶女”。
《北京女子图鉴》和《台北女子图鉴》不约而同试着将女主角更正向化。
她们的确都在刚到大城市立足之时抛弃适合过一辈子的老实男人,就像原版中绫抛弃初恋男友时所想的:这样的老实男人,小城市里就找得到,这种小富即安的生活在小城市也可以拥有,既然在大城市就不该满足于此。
这样的算计,贯穿绫的整个感情经历。
到了林怡姗这里,为了不让她像绫那样“势利”,为了不让她成为利用感情的“恶女”,编剧的策略是:放大感情在林怡姗生活中的分量,试图让林怡姗偶尔为爱情丧失理智。
这个逻辑就是:女孩子把感情放第一位,代表她渴望真爱,代表她不是精致利己主义者,代表她有纯良的内心。
这样的叙事策略,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阉割”:它其实已经在给绫做道德评判,认为绫的确是“恶女”,绫不值得效仿,所以绫这样的人不适合当女主角。
改良后的绫,就成了林怡姗;原版中女性欲望的真实狂欢,到了台版也就戴上了一个纯情的虚假面具。
其次,编剧想凸显林怡姗的“偶尔纯情”,可纯情的边界一旦未能把握得当,就会让林怡姗沦为依附男性的“恋爱脑”。
比如第五集,林怡姗与一个拥有开放婚姻的已婚男子干柴烈火,林怡姗很快被他的温柔、体贴迷住,剧中用了很多大篇幅床戏来体现二人的欲望难耐。
林怡姗因此就爱上了已婚男,甚至去找他的妻子、希望妻子可以与他离婚……从对方口中得知是已婚男不想离婚后,回途中林怡姗崩溃地嚎啕大哭。
暂且不论那几段情欲戏缺乏美感,林怡姗在情欲中迷失方向、丧失自我,更是不啻于人设崩塌。
绫始终清醒地驾驭欲望,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她干脆洒脱;林怡姗却被情欲冲昏脑袋,她一直是这段关系中的被动者,而此时她也忘了她昔日一心想来台北的初心——这也是观众看完这部剧的迷惑之一:林怡姗来台北的欲望到底是什么。
或许这部剧也未曾理清林怡姗来台北的底层欲望。
如此飘忽不定的人设、前后矛盾的剧情,可惜的是桂纶镁的演技。
她明明是观众心中极为适合演绎台湾版绫的女演员,一身傲骨脸,可塑性完全担得起独立、自信、坚韧的为欲望不断向前奔跑的女人。
遗憾的是,女性欲望未能彰显,哪怕是都市女性的恋爱史,也像是浮光掠影的意淫流水账,白白浪费了桂纶镁的脸。
直视女性欲望说到底,《台北女子图鉴》叙事与口碑的崩塌,根源在于就连编导都无法直视女性的欲望,怎么可能复刻出原版的灵魂?
而事实上,对女性欲望的排斥与贬抑的确是当前社会的主流态度。
犹记得《东京女子图鉴》播出时,弹幕上乌泱泱一片是对绫的挞伐,把绫视为女人的负面典型,很多人认为:女人就不该有这种乱七八糟的野心和欲望,找个老实人结婚过上平平淡淡的生活不好吗?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并非赞同绫的选择,但我们要捍卫绫的欲望。
试想一下,假若把绫的性别换成男性,恐怕很多观众就不会有太大的诧异感,因为就文艺史来说,“野心男”的叙事源远流长、汗牛充栋。
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经典野心男,《高老头》里的拉斯蒂涅,《红与黑》中的于连,尤其是于连一直受到很多同情。
很多人默认:一个男人往上爬很正常,一个男人为了事业牺牲爱情大概率是因为他有什么苦衷。
相反,很多人无法接受女性有向上爬的欲望。
这是男性中心、男性优先的思维作祟,牢牢把女性锁定在“女主内”的位置上;男性去拼去闯,去发光发热,女性就应该收敛野心,好好在家相夫教子、做好贤内助。
所以,绝大多数男性推崇的女性品格是温驯、顾家、无欲无求、宜室宜家,他们排斥有事业心、有上进心、有野心、不囿于厨房与育儿的女性。
自然地,他们对绫这样的女性充满警惕。
一旦女人有了野心和欲望,当女人也想要往上爬,不仅意味着男性竞争变得激烈,这也是对父权制的挑战与威胁——当女性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当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男权制就有土崩瓦解的危险。
所以,很多人千方百计污名化女性的欲望,对女性的欲望如临大敌,这种敌意甚至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潜意识——默认女性有欲望是不好的,所以不敢直视,不敢不做道德评判地呈现。
诚然,女性的欲望不意味着就是绝对真理,就比如绫的很多选择也值得商榷。
但考虑到女性的生存处境,当务之急不是忙着给女性的欲望做判断、下定义,不是大声疾呼女性的欲望是多么危险;当务之急是,正视它、呈现它,不再把女性的欲望视为怪异的存在。
直到某个时候,女性的欲望已被视为自然而然,观众再来做道德评判与适当引导,才是真的有的放矢,否则就只是在虚设靶子,以引导之名扼杀女性欲望。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面上那些直面并张扬女性欲望的影视作品就显得难能可贵。
无论是英美剧《欲望都市》《傲骨贤妻》《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我的天才女友》《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抑或东亚日韩的《黑色皮革手册》《纸之月》《迷雾》,它们并不污名化女性的野心,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塑造让更多身处蒙昧中的女性意识到:原来还有这样的活法,原来女性也可以去追求这样的权利和自由。
一群女性唤醒一群女性,并给了她们重新整理人生、活出自我的勇气。
不必跟风成为下一个绫,而是直面你的欲望,坦荡地追求它、驾驭它,去成为你自己,去成就你自己。
——首发VOGUE公众号,未经其许可勿转——
「台北女子圖鑑」,看到第五集,如鯁在喉,想罵娘。
首先說明,在父權社會裏,我不是一個極端女權主義者,兩性平等平權,分工合作,比傾向任何一方要來得美好。
這部劇,披著一個鄉下妹進城有野心有抱負想要出人頭地想成為從內到外被認可的台北人的外殼,看似積極向上,畢竟懷揣夢想追夢很浪漫,可是從頭至第五集,劇中無論女主、女主閨蜜、女主某些同事,卻是不斷在強調,女人依附男人,女人的成長女人的快樂離不開男人的恩惠和教導,女人如果不遵循這種既定俗成的社會規則就沒好下場。
(黑人問號)你在跟我開玩笑嗎?!
從林怡珊因為多管閒事在小姨媽家待不下去,非常肯定地因為找到了一個暫時能夠棲身的港灣而和麵店老闆陳南發展了一段看似純真的戀情。
帶有目的的戀情其實都不穩固,她不願這輩子就這樣當個麵店老闆娘(實則就是不想陪陳南捱世界),不滿現狀的她在好朋友的撮合下和能教他應對工作問題的B男在一起。
似曾相識的情境B男劈腿另一個女生,失戀的林怡珊因為想忘記B男又迅速和C男在一起,C男雖然溫柔但是沒什麼話題床上功夫又不行,在C男出國升職的情況下順理成章地分手。
在職場上邂逅的海歸總監D男,人帥多金住台北的富人區,在職場上又帶給林怡珊各種便利。
可是D男控制狂的一面又在此時把我們的小可愛給嚇跑了。
原來給得太多又不行,享受男人權利帶來的便利又不想公司人議論還想要自己的獨立。
這不是又當又立是什麼。
時間線來到29歲的林怡珊,在健身房遇到了已婚人士E男,E男和太太擁有開放式關係,林怡珊因為一個眼神就又淪陷,這次的對手太強,有錢有閒有情趣而且是床上功夫超級好,好到上班開會的林怡珊還要開小差回味。
既然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卻玩不起還犯規,找E男太太攤牌,卻不知道自己就是個白痴,從第一天就沒看懂遊戲規則。
輸了活該。
「東京女子圖鑑」,我看到的是女主自主大膽的選擇,沒有對錯,就是選擇,也沒有哭哭啼啼各種又當又立。
可是編劇大人,你確定現在這是一個輸出正常的故事嗎?
說的是台北女子圖鑑,看來是台北女子被黑得最慘的一次吧!
應該改名,「台北女子情鑑」。
先不說故事濃重筆墨在這些情人關係上面,就是滾床單的畫面,我想說,可以,但沒必要。
和已婚男伸舌頭激情過火的床戲,在這樣一部劇裡,讓人觀感不適,尬出天際。
抱歉情色片看得多,但是這部看不懂,還是那句,可以,但沒必要!
感覺桂綸鎂的犧牲有點無謂(心疼一秒)。
林怡珊此刻在劇裡,就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一墜入情網就秒變戀愛腦的自私渣女。
看到第五集,覺得浪費了一個好題材。
女生自己的自強不息,自我覺醒,其實真的不需要每一次都和男人掛鉤。
唉,學學另一部台劇「俗女養成記」吧。
有時候女人的魅力,在於可以在跌跌撞撞中犯錯,可以自己爬起來解決問題,自我的認知,自我的批判,自我的反省,自我的選擇,自我的快樂,而不是只能靠一個又一個男人去尋找答案才能成為那個「自己」。
林怡珊,歸根結底,妳不愛任何人,不懂愛自己。
膚淺。
夢想很大,格局太小。
上週追完了桂綸鎂主演的《台北女子圖鑑》,這部劇的評價挺兩極分化的;但我個人覺得還行。
“林怡珊”(桂綸鎂飾演的女主角)她從“台南勇闖台北”,講述了她一路以來的成長、經歷、蛻變、最終成為“強心臟的獨立女性”。
最終,林怡珊選擇成為一名單親媽媽;而她的妹妹林怡淨選擇不受婚姻的束縛,選擇和男友在一起供養小孩;慧如和她的老公結婚以來,嘗試了許多方法想要小孩,但後來還是選擇了領養;林怡珊的女上司依然單身一人,不過她自己說過得很舒服;最後她們碰杯,敬了“自己的選擇”;每個女生,都做了很不一樣的“選擇”。
鈴木涼美和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始於極限-女性主義的往復書簡》對談中提出“也許是我們被毫無惡意地灌輸了家庭觀念和不結婚就不圓滿的幸福神話,又無法輕易打破它”。
的確是如此,就算在現今社會整體的結構中,就算是很優越的女性,也難逃這樣的怪圈。
可是女性也有對她自己人生“選擇的權利”,女性單身與否、戀愛與否、結婚與否,是她自己去做抉擇的;而不是只有“結婚就是幸福神話”這唯一標準答案,當然這種選擇也是很好的;只是不能看做是唯一標準罷了···
翻拍自日剧东京女子图鉴,似乎之前也翻拍过北京和上海的女子图鉴,都没看过,也可以想象得出国内版的惨烈,但东京原版的女主颜值直接拉低看剧欲望,两集弃剧。
桂纶镁是很适合这样倔强自立的大女主角色的,可以说是本色出演。
其他一众男女配角都很出彩,惊诧台湾的帅哥真多,最后一任男友英国厨师,居然是周华健的混血儿子扮演的,比很多导演名演员家的傻儿子靠谱多了,颜值演技都一流。
正好最近千鹤子女士与北大女生的梗,大家众说纷纭,这部台北女子图鉴很有力的给出来强劲的答案。
这场关于女子是否需要婚姻的讨论,本身就非常的违和以及倒退,充满了滚烫开水都化解不了的陈腐气息。
11集,一共出现了8位男友,不是说女主林怡珊013多么滥情,只是作为标本一样的给大家展示女孩子在人生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类型的男性的情感取舍,很形象贴切,也非常接地气,婚姻在当今社会,早已经不是刚需,我爱你与你无关,茨威格的这本小说快一百年来,读不明白的大有人在,人性不分男女,性别的界限在职场不是障碍,那又何必赏女子一个婚姻的枷锁呢?
曾经的我们,多多少少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变现状,而捆绑式福利的时代,不结婚没房子分,整个社会的氛围充斥着社会稳定与家庭完整之间的必然联系,何况还有要命的生育率,种族繁衍的重担,非婚姻不可。
然而,时代在进步,个人意志和意愿的满足才是头等大事,不肯将就的下一代们,在面对更多的选择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在努力,值得钦佩。
人类的进步,体现在人性的完美。
台北女子图鉴正是最好的解答,在于台南原生家庭与台北的生活,差距不太大,所以不会跑题去引发诸多社会问题,从而可以更好的聚焦婚不婚?
生不生孩子这些人生终极本源。
首发于公众号:杰拉德,欢迎授权转载!
本剧女主角林怡姗一个梦想生活在台北的台南人喜欢台南但不喜欢简单单调的生活也正因如此长大后的她到台北打拼造就这部角色跨度20年的《台北女子图鉴》台南——台北,300公里关键词:奋斗、异乡人。
本剧改编自《东京女子图鉴》,故事发生在台湾,讲述出生在台南的林怡姗,到台北打拼的成长史。
2022年9月21日在Disney+上线,首播更新两集,之后一周更新一集。
虽然台南台北的差别在地理位置上并不是很大,但也代表了一部分从小城市到大城市生活的人,在大城市所的部分“遭遇”,这里也能看到。
林怡姗与妹妹林怡净、青梅竹马李承恩、闺蜜许慧如一起在台北发展。
第一任男友陈南给了她应有的关心,但刚到台北打拼的林怡姗,在那个阶段更希望得到的是能够与她一起奋斗、目标一致的那个人,但陈南“只是”一家面店的老板,在租金上涨的压力下,只能“放手”。
他能给她的生活并不是林怡姗当时想要的。
本剧目前还是还原了《东京女子图鉴》,预计后期还会遵循原著的剧情。
所以前两集出现的青梅竹马的李承恩和游瀚宗,是潜在的“男友”人选,未来几集其他各种类型的“男友”也会逐步上线,包括张孝全、林柏宏等人扮演的角色,可期待一下。
也许她最终想要的可能就是陈南能给的简单的幸福!
林怡姗在台北的工作也并不顺利,从最开始面试的不顺,到后来入职后因同事剽窃她的创意,而被公司开除,只因为那个同事是老板的女儿。
虽然也有好友放弃台北的生活跟男友回家,但她依然在台北坚持。
就像一部行驶的列车,途中会看到各种风景和站牌,有的人选择了自己的目的地和想看的景色下车,有的人还依然在列车上,想看看下一站的风景是否依然更加绚丽!
可能前两集的节奏略显缓慢,但看在原著的好评以及桂纶镁担当主演,还是可以谨慎的期待一下后几集的发展!
不管怎么说,一个女人能有丰富的恋爱经验,其实未必是件坏事。
这不免让我想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女孩走进一片森林之前被要求采一只最大的草莓,她进入森林后没过多久就采了一只草莓,但她走着走着发现前面有一只更大的,于是她扔掉了第一只草莓,因为有了比较,她不再急着采草莓,总觉得有更大的在后面,直到走到森林的尽头,她才发现已经错过了最大的那只草莓。
也许在我们人生的剧本里也是一样,当我们年轻时,我们肆无忌惮的去谈恋爱,肆意挥霍着青春,奋力地投入一段又一段的所谓刻骨铭心的爱情里,再经历一次次挫败后,开始逐渐认为自己也许不用着急Mr Right终将来到,这是命中注定,结果礼物的确送来了,却发现是别人的,而当我们礼貌的把礼物送回去时,却发现我们的礼物没有被误拆的人送回。
人生也许是错过,是遗憾,是难以圆满,但也因为如此,才让我们有念想去坚持,仍然抱着幻想和期待吧。
“我是我,不是谁的女字旁。
”——《台北女子图鉴》里的歌词和思想核心,最大程度描述了女性独立意识困境。
当大陆这端的观众在纠结新版《红楼梦》演员的颜值时,彼岸的他们已经开始深入都市背景下的深刻社会议题和真实小人物生活了。
相比之下大陆的都市剧不接地气,没有穷人。
只能从彼岸找范本,蛮悲催的。
第一集38:27怡珊面对面试和别人家私事的表现完全是智障。
40:40幸福没有标准答案。
去有风的地方中的刘亦菲角色在第一集中因好友离世后也意识到这一点。
43:19剽窃创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世界就是灰暗的。
第二集21:48硬搞矛盾,人家第一家店是梦想,你说你在乎的是这个人,为什么不换地方,编剧在干嘛。
29:40“在台北不要多管闲事”,好真实啊,到处都是不公平。
38:50每个人原本都很平静,但总有人在挑起我们的欲望。
第三集09:20真是接连不断的男友,悬浮得不行。
但是我支持,为什么女生不能做暂时放纵的自己。
12:25男生模仿女生敷面膜讲话,笑点。
30:00大家都没发现的问题她发现了,作为新人,大女主爽剧,乙女剧。
会有这个阶段,纵情声色然后问自己在干嘛。
第四集05:10请大家记得:现实中的男人不会这样帮你。
12:30弈君和下属姐姐好像一对les加工作默契拍档,好棒。
33:11就喜欢这种女人一起创业,一起有友情的感觉。
珂涵,呜呜呜。
第五集18:30三十岁的职场女性竟然第一次知道阳明山。
她喜欢有挑战性的人,轻易得到的不懂得珍惜。
27:15陷入第三者关系,对方满足完美伴侣的幻想,该舍弃吗,这一切是对的吗,这到底是嫉妒、占有欲还是爱呢。
开放式关系,有意思。
29:50台南的街道好棒喔,好好看,台北和台南就是北京和家乡的关系,唯一的区别是,它们的距离更近、更方便。
35:15健身与爱情,运动时的眼神互动,运动重量加码的受伤。
40:51姚以缇好美,好适合波浪卷发。
“原来,我没有想象中那么潇洒,我输给了我自己。
”所以第三者关系对她而言,也是一种尝试、探索边线与底线。
第六集06:15坂本龙一配乐,但不记得名字。
每一次在我想打高分的时候,剧情就悬浮起来了,这阶级飞升,一集一层,绝了。
“我想做那种不被俗常定义,不被框架限制,但别人看到也觉得好想成为那种人的人。
”16:22章若楠老了以后是杨谨华的样子吗。
19:57“我看着我老公的亲妈这么拼命保住我老公,我不可能把她的事业搞砸,对吧”这什么男权逻辑发言啊,我真的无语死了。
“我想知道,让她失去自我的,是这个家,还是这段爱情。
”什么鬼,李承恩的女朋友是上流社会的千金,名升所有资产加起来都不到其十分之一,这怎么突然偶像剧干什么。
29:50洪小玲好美啊。
第七集32:53巴黎机场罢工,货运停止导致他们工作停转,笑死我了。
看完三十多岁的女性纠结是否结婚生子,我还是接受那个事实:没有哪一种人生可以重来,我不要让孩子降临在危险的世界,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那么有钱了,我就养许多猫猫狗狗。
第八集2:30“在上了轨道的生活里,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索然无味。
”7:45人越老,越喜欢年轻人。
19:43“我那时候超烦的,但是看到你没什么烦恼的样子,我就没那么害怕了。
”桂纶镁和二十多岁的演员在一起我的妈呀完全无压力,太优越了。
34:35“我想要重新找回探索自己的动力,就像年轻时那样。
”人到了一定年纪,是真的会有瓶颈期和懈怠期,而且会非常想回到过去的无忧无虑。
40:48年轻男生画画给他:我爱你,收拾衣服收拾着还是哭了,以为只是出于需求和这个人短暂在一起,希望对方不要因为和自己在一起而失去发展自己的动力。
第九集她去新加坡,开始了两集的异国冒险。
29:45曾恺铉好美,真的好美,她所饰演的角色是“即使母亲离开,父亲回家,告诉主角珍惜和家人的时间,却仍然早就适应一个人,在异乡打拼。
”台南三人组线上视讯,承恩离婚,惠如收养小孩,婚姻的鸡零狗碎、平淡无聊,果然到最后只有友情与自己,是最可靠的。
自己也可以丰富生命,享受生活的个中滋味。
34:23“当拥抱自己和过去的点滴,才体会到一个人的美好。
”第十集1:08“曾经我想要跨过一望无际的海,找寻各种可能,但我到底属于哪个彼岸,哪里才是我的家。
”经历了从传统到电子,落后到潮流,呼吸自由到口罩生活,时间跨度挺长的。
14:50主厨凯文:“没想到是你的迷路帮我找到了出口”,而且他的故事从编剧技巧来说是有意思的,前女友死于家乡地震,最后一顿饭是他做给ex吃的,喜欢上女主是因为看到她思念家乡菜的样子,于是他内心的空洞填满,一些失去的热情重燃。
整个后三集桂纶镁的演技真的太浮夸了,扮演成功女性的角色,哭了。
第十一集04:30“认识第一任男朋友阿南和最后一任男朋友欧文,都是因为家乡的味道”,这个技巧也好。
38:26海边被求婚,全剧最美镜头,好赞。
每一集的标题都好文艺,有文化,所以说国内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根本不适合创作,能有什么精品啊。
1.因为桂纶镁才看的(记得之前日版也是因为卡司),至今还是很吃她的颜;2.和有点记忆模糊的日版相比,台版这个对我个人来说会更贴近和亲切些,可以理解怡姗想要成为“台北人”的念头,大概类比一众北漂沪漂的想法,但是也因为身在内地,有些地方看着总归觉得有些矫情,所以前面一直是开倍速;3.后半基本是全攒完了才一下子看完的,也许是因为终于到了感觉和自己年纪比较相仿的部分,开始恢复正常速度。
有一集是和年下小奶狗因为交友软件而发展的感情线,印象很深刻的是,这集开始终于轮到小奶狗而不是怡姗,一直想要对方的一句“我爱你”了,而且后面怡姗也没有再说过了,就好像过半之后,怡姗终于慢慢懂得爱自己比较重要了;4.最后怡姗因为母亲患病而回家,乃至意外成为单身妈妈,然后再创业的套路都没有太意料之外,尤其是关于牛肉面的呼应。
说不上反转或者高潮叠起,只是能感觉到,再次选择回到台北的怡姗似乎“平静”了下来,但是她心里的那个“大魔王”并没有消失掉,那种内心的要强坚韧,似乎也变得拥有了温和的力量;5.最末关于怡姗一路感情线的回顾也是可以预想的,不得不说这些对手的选角还是挺不违和的(私心里还是最爱当年的《男朋友 女朋友》的搭配,石头的出演反而算是个小惊喜)。
不过再想想,似乎怡姗的很多转变,都和自己的亲密关系相关,感觉把她自己工作上,甚至亲情、朋友的部分给掩盖掉了。
其实女性成长的表达应该可以更丰富更立体,但是每集的感情线噱头却压制了这部分空间的发挥,多少也是有些遗憾了。
台北女子图鉴东京女子图鉴衍生下的 北京女子图鉴 上海女子图鉴 台北女子图鉴都是小镇女孩到大都市努力,寻找自我的故事,看了一下豆瓣,台北女子图鉴评分最低,本着对原作和桂纶镁的喜欢,还是看了。
前3集刚好卡在暑假前,略拖沓的剧情,又是把拍成恋爱剧的感觉,确实让人没有很想看下去的欲望。
于是没再追。
刚好暑假结束,突然空下来的自由时间,随手把它捡起来看,发现后面的剧情才是越来越步入正题。
应该是从第八集,林怡姗鼓励年下男友晓风出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寻找自我,开始喜欢林怡姗。
前面几段恋爱,她磕磕绊绊,好似恋爱脑主导的傻白甜。
而这也是女性剧喜欢的风格,从每一段恋爱中,去寻找自我。
从对方身上去找到映射的自我。
或者在追求者中的眼中,看到自我,再肯定自己的价值。
而到戳到我的,是她和王执富的那一段,她最后选择离开是因为“我想要的是拥有选择的权利。
”是啊,在追逐的过程中,我最想要的,是选择的权利。
从这一刻起,她好像才真正成熟了,不再跟着另一半的节奏走。
羡慕她逐梦的勇气,不管去哪个城市,选择工作,选择男人,那种不顾一切,以“我想要…”就去做的洒脱劲,早已不是一开始的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林怡姗。
她一直保持独立的自我,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不成为谁的女子旁。
整部剧中,即使对方是豪门二少,也没有国产剧里惯用的金钱堆积与投掷的爱情,不过好像近几年在消费主义鼓吹下的爱情导向好像如此,在此不做批判,每个人追求的爱情不同。
而林怡姗爱得那么纯粹,也足够勇敢。
这部剧少了很多“都市欲望”的成分,更像是桂纶镁早期电影中的文艺味道。
在此表白一下我的小镁。
十几年前开始看她的电影,到现在她的演技颜值依然在线,从大学生演到接近四十,少女到轻熟,还是那么美。
最后,祝福看到这影片的你,在逐梦的过程中,所求皆所愿,平安喜乐~
第三集目前最难看最尬,是时候重温日版了///翻拍比原作优秀的基本上凤毛麟角,这剧也不例外。女主跟第一任男友醉酒初遇那段就很尬,还有不停强调想要成为台北人怎样怎样,其实台北真没有女主强调的那么高不可攀吧?桂纶镁的状态keep得蛮好的,姐有机会多拍点
没想到评论出奇地一致,台北和东京确实差了一大截,东京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剧本不适合在台北上演,台北演一演温情的老巷更合适。其次就是剧本还真是照搬啊,时尚业的公司,遇到同乡的尬剧情,总有点说不上来的违和感
救命啊……第一次觉得桂纶镁油腻
虽然这部剧评价一般,但整体来说这部剧我觉得让人感觉还是挺真实拍的挺好的。
20221007-有小镁考全凤小岳的gfbf剧组 有天心杨谨华连俞涵的一把青剧组 有凤小岳杨谨华林柏宏王柏杰的华灯剧组 有陆明君 还有范少勋 夫复何求-1124。滤镜拉满了 没办法不五星。李承恩不配跟林怡姗有个kiss么???
定位就错了。拍得过于实,写实的风格不适合这部的翻拍。原版《东京女子图鉴》是网感的是商业的是偏悬浮的气质。桂纶镁技术很好,但清冷高级的气质不适合,女子图鉴的女主是那种更有欲望和冲劲儿的女性。
相较原版,在我这儿桂纶镁是加分项,我个人不喜欢水川麻美
人间百态,但主角的那条线一直不太明朗,换N个男友都无法改变的那种没有主心骨的感觉
因为是改编,所以出现那么多类型的男子,不代表女主渣,而是想表达每一种女生成长状态的进阶,里面很多地方会有同理心,不会有高分,但这部剧三星还是值得的
很久没见到桂纶镁了
桂纶镁,我为了看你付出了太多。
非常难看,不是,真的会有人想看五月天的石头和桂纶镁没完没了的亲热戏???
街边,她路过一个青春靓丽的大学生。她们虽然没有精致的服装,但浑身散发的自信和活力让她无比动容。那是青春年少专属的特质,对新世界的一切懵懂而好奇,却又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气息。她看着年轻人的背影微微一笑。台北舞台的聚光灯,即将停留在每个追梦人的头顶。她转过身,继续迈着自信的脚步。
好难看,张孝全哪一集出来
2023年了,还拿一部2003年水平的剧给我看,不差评都对不起它的年代感。
少了日版的冷和“邪”,台版翻拍得更温情,甚至像是励志剧,每一集剧情不是强关联而更像是主角的成长切片,与其说是女子图鉴,不如说是男子图鉴,林怡姗的男友们形象可比她的女性朋友们丰富饱满得多,不过我倒是很喜欢台版的味道(太喜欢台湾和东南亚风光了),不仅跟地区、食物结合得很好,而且女主真正走出了宝岛(这种意义上说本剧也算国际化得很成功了),她为了往上爬、为了爱情、为了自由、为了责任一次次选择放手,最后在开始的地方结束。PS:本来是为了大霈点开这部剧的,全剧卡司真的太豪华了,桂纶镁还是更适合精明能干的职场温柔女形象,8集往后就是她的表演舒适区。
桂纶镁从第四集开始每套衣服都很好看,求OOTD!以及能date凤小岳和林柏宏也太爽了吧。
台漂成功女性恋爱食谱大全。
桂纶镁成了大妈
果然台北女子不及大陆图鉴 鸡血 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