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比较极端,要么特别浪漫温暖可爱,要么黑暗到心底,把人性最低劣的那一面翻出来给细细看,如卑劣的接头,老男孩这样的电影,看完能让你难受很长一段时间,不是特别喜欢。
电影,无论惊悚、喜悦还是恐怖,都应该给人一种享受。
这部《釜山行》就是一部在电影院时让你吓得大气不敢出,但走出电影院会对它津津乐道的电影。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亚洲丧尸电影,可能是因为人在韩国,电影里熟悉的场景和黄种人丧尸让我比老美的丧尸片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恐惧感也升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将丧失病毒带入这个列车的女孩是著名韩国演员沈恩京扮演的。
导演曾说过,他曾经拍的漫画电影《首尔站》是《釜山行》的前传,是讲述一个父亲在病毒蔓延的情况下寻找女儿的故事,这个女儿的配音演员就是沈恩京。
而且沈恩京丢失的地方就是首尔站,也就是这部《釜山行》电影中列车的出发站。
这样,两部电影就完美的连接起来了,动画片中的受害者进入真人世界,成为这趟血腥列车的传染源头。
这部电影也许情节不能给看了太多丧尸片的你太多惊喜,但是丧尸们的敬业程度绝不亚于老美丧尸们。
美国丧尸如果说是在化妆上取胜的话,《釜山行》则是在动作、表情上和声音上占足了戏份。
喜欢丧尸片的同志们应该会被《釜山行》中的丧尸惊艳到,真的很吓人!
具体不说了,一定要自己去看看。
这个丧尸片与以往丧尸片不同,是以列车为背景展开,列车作为密闭的空间,比户外遇到丧尸更让人有无处可逃的绝望感觉,但是每个列车车厢的隔断门和厕所间却又是幸存者们的临时安全避难所。
因此,这个片子不像美国丧尸片那样属于追赶躲避式,而是有进有退,有防守有进攻的打怪片。
另外值得一说的,因为美国有枪,因此几乎所有的僵尸片中,幸存者们都能找到各种枪与僵尸进行各种对抗,因此虽然主人公一直被追,但是并不处于十分弱势的感觉。
但是《釜山行》不同,在讲究礼仪,人人爱岗敬业,遵守规则的韩国,在列成上被丧尸袭击的都是手无寸铁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唯一的武器就是拳头,导演为了增加幸存者的战斗力,特意安排的一队棒球队员在车上,因此幸存者们终于有棒子挥了,还安排一个拳击手。
但总体来说,和美国拿着机枪的肌肉男女相比,韩国的幸存者们确实要弱很多,因此看起来才更让你紧张和恐惧。
还想说一点,里面个政客,我老公说他才是真正的大boss,因为他一路上搞死很多人,到最后连男主也被他搞定了。
从人性的角度,主人公作为一个自私的券商经理,从一开始教导女儿时时要以自己为中心,到危机时刻救助流浪汉,再到后来牺牲自己保护孕妇是他人性升华的过程,而这每一步的升华中,他的女儿就是点醒他的催化剂。
话说这个小女孩虽然长得不算可爱,看起来呆呆的,但最后和爸爸离别时那个声嘶力竭的哭声确认让人心脆,我周围都在偷偷抹眼泪或假装喝饮料也掩饰自己的哽咽(比如我老公)。
韩国这里,据说票房最高要算釜山,也许因为题目的原因吧,但是事实上,这个列车自始至终都没到达目的地,电影里没出现釜山的一草一木,连釜山人最自以为傲的方言都没听到一句,不知道是不是让他们失望了。
不过,釜山是这个列车的预期终点,也是这群幸存的人们最后的希望,这也许是电影启这个名字的原因吧。
灾难面前更加凸显人性,想想就会后怕真到了那个时候,就跟那个不择手段要回家的人最后还是死了,一个孕妇一个小孩最后活下来这是说生命还有希望吗?
每次的灾难片总会让人有着后知后觉的害怕,从心底里的害怕,也许是对未知,也许是对人性,不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到底会如何做?
是父女那般的大爱,还是列车长那般的自私,谁也说不好。
这样的片子就是在警示人们啊。
对这个片子期待值挺高的,因为好几个影评大号都在热血澎湃的推荐。
可能就因为期待值太高吧,看完之后感觉比较平平——不是差,是很普通。
前面情节铺垫、人物塑造和氛围营造都很好,惊险刺激,展现人性,灾难片里常用的手段,这个片子运用的炉火纯青,但是到了后半截,此片犯了和其他韩国片一样的毛病,即在激昂的音乐下,主要角色们为了保全大局牺牲自己,此时镜头往往会停留很长时间,仿佛丧尸们也被感化了,放缓了匆匆的步伐,卸下了手上的力气。
这位从大热片《熔炉》走出来的男主,表情单一而僵硬,经常在火烧眉毛的时刻一脸痴呆地和丧尸们对眼,这很让我出戏。
而随着影片逐渐步入尾声,出现了诸如丧尸拉着火车,后面上百只丧尸拉着他,而他的手却不断掉,以及挺着那么大肚子的孕妇跑得和壮年男子一样快,甚至还自如的爬上了火车,等等这些明显不符合常理的细节,看得我有点尴尬。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推崇这个片子,豆瓣8.4,万达时光网8.0,我觉得给个7.0比较合适。
尤其这位男主角,这么拙劣的演技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就因为他演过一部敏感题材的电影吗?
我知道国产片很烂,但不用为了泄愤把韩国片捧得很高吧?
明天再检验另一部高分韩片《隧道》。
晚安!
微信:野评人2016年09月11日
当初微博热门话题:比丧尸更可怕的是人心,看起来很火的样子,看起来挺刺激的样子,就看看吧。
丧尸跑得那么快,看着好刺激。
其实,这部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位心心念念想着回家见母亲而害死很多人的那位。
他是把人性坏的那一面表现得最明显的人,为了自保,他把煽动人群把好不容易通过丧尸车厢与自己所爱之人重聚的人赶出他们所在的安全区域,结果报应来得太快,除了他和一个列车员,他那节车厢的人都丧命了。
他,孤军奋战了。
就算这样,他也一条道上走到黑不回头啊,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他害死了那对小情侣、害死了车长,最后害死了自己。
如果他和大家一条心,也许就不会那么多人死去,有人一起和丧尸战斗,也许他最后能见到他妈妈。
说到底就是他的自私导致他一人孤军奋战,最后孤立无援,成了丧尸,自己成丧尸就算了,最后还要害死男主。
所以说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抱歉我写这篇影评真的很激动,生平头一次看到这种格局的亚洲丧尸片。
作为一个十年前就看过《活死人黎明》之后写《僵*世界大战》和《完全自*手册》被新浪封过文的人,这样一部虽然引来刷屏但也绝对褒贬不一的韩国电影,给予我回忆与反思。
我并非一味的捧和杀,只说最真实的感受。
并且用读过的一本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做标题。
其实书的什么内容已经忘了,只是想到那时上初中的我觉得未来很绝望,这种心情和电影里的人很像。
其实近年来我看韩国电影并不是很多,但对于韩国人经常讽刺政府、人性和现实表示很认同。
我又要提到刚刚看完的韩剧《信号》,还有之前看过的《恐怖直播》《杀人回忆》和还不敢看的《熔炉》和《素媛》。
我一直强调我是个冷血的人,但实际我内心脆弱到不敢看宠物电影。
反而那些虚构的带着科幻恐怖色彩的电影让我欲罢不能。
这也是我要先看《釜山行》的原因。
毕竟只是一部丧尸片而已啊!
话说这部纯纯的人海丧尸片,其中某些桥段很像是游戏里的升级打怪,尤其是几个男人穿越数个车厢的那一段。
可讽刺的是我身边认识玩游戏的人,动不动还玩爆头的即便是爷们也不敢看恐怖片。
其实这部片的僵尸没怎么吓到我,毕竟那都是一些无脑的生物。
他们连开关都不会开,只要看不见人就不会攻击(电影里的设定)。
他们的战斗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惊人,也是普通人的身量,所以魁梧的大叔可以一个打几个。
他们也只能走人海战术,攻击的套路也就是单一的咬人。
真正让我觉得恐惧的是---人性。
其中一个最大的反派是穿西装的大脸大叔,他是这个社会上自私自利的代表。
为了自己牺牲别人,诬陷别人做得驾轻就熟。
其他人想要救更多人的时候,他主张快开车,不顾他人的死活。
煽动大家不让其他车厢的人过来,还诬陷男主被感染。
和另外一个乌合之众死里逃生,关键时刻直接把对方推出去自己逃命。
为了自己逃命根本不会看一眼被攻击的女孩。
好心的火车司机也是干嘛要救他?
也牺牲了。
最后是男主被他咬伤自己死还得拉个垫背的。
这种人在现实中很多,对于自己得到的一切那般心安理得。
他变成僵尸之前说妈妈等他回家,好像是冷漠中的一丝温情。
可实则我想问问他的妈妈,如何教育的这样一个人?
是不是幼年对于这个孩子过分的保护导致他的自私?
早晨的时候坐公交车就遇到这么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上车,别人好心让座,她却只让孩子坐自己还要占一个人的地方,孩子更是坐得心安理得。
仿佛是如果别人不让这个座是社会的不正常。
又想起火车上那个母亲,自己的孩子已经很大了,却还是不撒手。
这仿佛是对孩子的爱,实际这些孩子长大之后是根本不会感恩戴德的。
火车上也有这样的母亲。
两个姐妹老太太,姐姐很朴实,妹妹画得很妖艳。
她们阴差阳错地都获救了。
妹妹在一群只想保命的普通人车厢,姐姐跟着另外一拨人逃过来。
普通人车厢的人不让他们过来,而因为耽误的时间,姐姐最终变成了僵尸。
保了命的妹妹自言自语地说,看你养了个儿子,钱都给他,你看你现在这个样子,看着玻璃窗那边变成僵尸的姐姐,把门打开于是这个普通人车厢里的人也变成了僵尸。。。
这段真的很震撼我。
如果做人做不好那就直接变僵尸好了!
这老太太很像是个英勇炸碉堡的战士,可这个举动又有多少无奈与绝望。
还有让人绝望的是男主之一的魁梧大叔。
大叔面冷心热,一直保护妻子和众人,但最后为了妻子,他一个人挡住僵尸,让妻子先逃。
这一段是让我想起曾看过《活死人黎明》的关键。
是的,那部经典神片里也有这样的桥段,最后几个人终于逃出来了可以坐船离开,但男主却被咬伤了,所以他没有走,而是留在了岸边,望着天空静等其他僵尸来把他保卫。
这个画面太踏马写意了!
而做了同样的事的还有那个一路上絮絮叨叨持续当BUG的流浪汉跟坚守到最后一刻不忘广播的火车司机。
火车司机的演员也演过《信号》,演一个同样善良但命运多舛的父亲。
即便是命运反转也依旧要杀死对自己女儿见死不救的人,算是个绝对悲剧的人物。
(那张脸就很悲情)还有演女儿的小演员,一路都是纯真的白莲花角色,除了跟自己的父亲不怎么和谐,对其他人都是一副热心肠。
可如果想到整列火车或者整个城市的小孩只活了她一个,她的白莲花角色也就没那么值得称道了。
反而是她的父亲,一路复杂的情绪转换,先是一脸懵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再到只希望自己和女儿活命,再到加入战斗最后得知真相的颤抖以及最终牺牲的那一刻解脱。
让我觉得更真实。
其实这一路大家都绷着,最后崩溃的点可能是小女孩的歌声。
那个想要唱给父亲的歌成了他们活命的关键。
影片此时戛然而止作为一部商业片,这次韩国人的煽情没有过分。
表达纯爱,只是让一路千辛万苦闯关的男孩死在了女孩的嘴下。
表达友情,就是对于昔日同伴变成僵尸的不忍下手。
表达夫妻之情,只是最后魁梧大叔说咱们的孩子今后叫什么。
表达姐妹之情,就是眼神。
表达父女之情算是有点过,小女孩的演技很到位,但是父爱的深沉表现得很好。
这就是亚洲电影和美帝电影的区别吧。
同样是僵尸人海战术,《僵*世界大战》我只是为了看布拉德皮特,而《釜山行》让我记住了好多人。
有人说《釜山行》甩了我们国产电影十年,也有人表示不服。
我只能说起码恐怖片这个门类是有的,国产所谓的恐怖片剧情胡邹八扯故弄玄虚,往往为了吓人而吓人做出那种一惊一乍的音效和主角的面孔,旁边观影人的举动可比电影吓人多了。
电影动不动就是上亿的投资,能有个盗墓题材都是巨大进步,日本《寄生兽》上映都要感天动地还被剪得巨和谐。
相比之韩国这个小国家能够拍出这样的电影,同样的祖先,不同的灵魂。
我觉得不止十年。
但我们国家真的拍不出这种情感的电影吗?我觉得并不是。
多年前我看过《南京南京》,同样的绝望。
封城,屠杀,比之僵尸更可怕的是真实。
看过刘震云写的《1942》,也是如此。
大饥荒,一家人逃难,地主父亲想保全全家,可最终只有他自己,路遇一个小女孩,凑成一家人。
以苦难和绝望为标杆,中国人的情感是最复杂的。
只是观众不买账,或者说观众更愿意去看虚幻的而不是真实的。
这也许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吧?
在学校里我们学的是粉饰太平的历史,学校不教我们怎样去面对复杂的社会,如何谋生与自救。
我们是在传承知识,一代又一代。
而做父母的,脑子未必清醒多少,于是,人熊熊一窝。
所以也只能从社会新闻上去看人性。
看隐藏几十年的杀人犯描述犯罪过程轻描淡写,看杀死同学的冷冷地说一句算她倒霉。
看因为贫穷毒死儿女之后又自杀的夫妻,身后还要被说不具备低保资格我说得多了,可能又要被和谐了!
只能点题了,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无解。
这部电影能堪为一部佳作真正的成因,不是他山之石的借鉴,而在于电影自身对人性洞悉的内核,《釜山行》里源于人性的可怕,远比行尸带来的惊悚更为恐怖,极为出色的角色塑造,使电影固然在人物上有着主次之分,但却可谓是一场真正的群戏,无论是自私的高层,还是镜头为数不多的老阿姨,每一个形象都被得以细致入微的精雕细琢,于此善与恶形成的反差,方才使电影之恶能令人咬牙切齿,善亦能璀璨夺目,而随着电影结局处男主的逝去,电影的意义也以远超过似曾相似的好莱坞美式英雄范畴。
从情感上来说,《釜山行》是极为充沛的,它不仅有着以父女亲情所构筑的主线脉络,还有着青涩的学生之恋,成年夫妻的美好之爱,姐妹间的难舍深情,甚至连电影的“坏人”,那个极度自私的高层,在最终也为他安排了一条渴望归家能见到母亲的情感线索,正是这些恰到好处的煽情,形成了电影虽并没有《行尸走肉》的篇幅,却有以与其可以并肩的人性思索,虽没有高昂的制作经费,却做到了就个人来看没有任何一部相同题材能做到的感人至深,个人之见这足以掩盖电影很多逻辑上的微瑕,毕竟相较于缜密的构思,其已用贯穿始终的情感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
《釜山行》就仿若一碗参鸡汤,行尸题材犹如一颗进补的高丽参,升华着已然略显疲软的韩国情感鸡汤,那醇厚悠长的浓情,确给人了以对韩国电影又一次全新的认知。
由于韩剧的套路,看到高中拉拉队队长小姑娘坐在有点高冷的棒球帅哥旁边时,我以为的是:小姑娘喜欢棒球小伙,小伙不喜欢她,但是却会在丧尸来临的时候,帮小姑娘一把,小姑娘会有点自私,,就是韩剧男一和女二的套路。
没有想到,这是一个郎有情妹有意的故事。
小伙带着妹子跑啊,一开始还没有什么突出的,从大田开始,小伙和小姑娘鲜明的个性就出来了。
话说国内那种一到灾难,人人都自私的丧尸小说套路还真没有发生这俩人身上,明明丧尸百米冲刺了,小姑娘还不忘拉老人家一把。
而面对自己变成丧尸的朋友,小伙也难以下手,明明自己的战友艰难得战斗着,但是毕竟是曾经友好相处过,即使那个人失去意识,但是,他们的肉体依然活着,所以根本无法下手。
小姑娘跟着大部队跑到安全的15号车厢,知道自己的小男友活着,很高兴,和大部队说,他们要过来了,好开心。
可是这个时候,自私的大叔出现了,大叔开始鼓动大家不要接纳救援小部队。
人变善良很难,变坏很容易。
在社会上滚一圈的人,很容易被人导向自利主义。
而没有受过社会洗涤的女子高中生非常单纯,我才刚有男票,你们就像搞死他?
没门!
生命算什么,男友和善良最重要巴扎黑!
保留着作为人的良知的小姑娘因为和大部队格格不入,就这样被控制住无法帮助男友。
那个恨啊!!!!
男票好给力,不亏是从丧尸堆里出来的男人,他们终于安全了,但是大部队说,你们去后面的车厢吧。
小姑娘嫌大人们恶心,就跟着小男友去后面的车厢啦。
话说,那个大叔真是典型的恶人,而且不爱关门,天天引出一群丧尸,你关个门会死啊,,,关个门就没有那么多丧尸了,智障!!!!
这货不爱关门,却爱拉垫背。
如果没有他,拳击先生不会死;如果没有他,婆婆不会死;婆婆不死,那个大部队也不会被搞死。
这个大叔搞死那么多人,就去搞列车员,搞完列车员,就去搞我们可爱的小姑娘了!!!!
他看到小姑娘和小伙躲的地方安全,就想抢他们出路,然后把小姑娘推给丧尸。
小伙一看自己的女票被丧尸咬了,就上去救她。
可惜小姑娘没得救了,在那里抽搐。
小伙抱着小姑娘大哭,喊着说怎么办啊。
那一刻我内心是崩溃的,你丫快逃啊。
小伙没逃,被女票咬了一口死了。
殉情。
虽然骂他蠢,但是非常非常感动,明明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因为对方是他心爱的小女友,他无法抛下她独自逃跑。
年少的恋爱不就是这样嘛,我单纯得爱着你,你单纯得爱着我,没有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夹杂在那里,没有利益,没有算计,只有我爱你,所以我信任你。
什么是赤子之心,也就是这样吧。
他们的结局是死的,但是却非常圆满,生命戛然而止在17岁(左右),不必面对将来的纷争和阴谋。
未来是怎样,谁都不知道,说不定他们安全后,经历不同的人性善恶越走越远;也不说定他们的感情会原来越坚固。
但是无论哪种都比不过抱在一起死的来得纯粹。
我想,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感情了。
充满悲情的糖,甜到忧伤。
萌大叔,一个体贴而又温暖、一个坚强而又正义的男人,对自己妻子体贴照顾,对别人也是挺身而出。
当他自知生存无望,他拜托石宇护妻儿周全,他告诉爱妻:咱们的女儿叫瑞妍。
当他用自己的身躯堵住喷涌而来的丧尸,用残存的那么一点意识回头再看一眼自己的爱妻,满眼尽是不舍,因为下一刻,你我就阴阳相隔。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多美的爱情誓言,如果不能陪你终老,拼死也要护你周全,大叔,你也让我感动了。
相顾无言,面对丈夫拼死的保护,你泣不成声,你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只为腹中你们共同的守护。
所以你坚持着,你守护着,守护的不仅是你们的女儿,也是你们爱情的誓言。
你们还是应该克制住看韩剧、韩国电影的欲望,因为它只呈现了影视的教育,没有能力反思它的社会,没有力量映射更广泛的历史。
即使你看到它在某些剧作中影射了历史政治事件,那也都是为了体现其资本主义制度得优越性而设计的。
它不是真的要攻击他的政府,恰恰相反是为了谄媚它现实中的政府“经得起攻击”、它是不谈时政的,它只从故纸堆里找故事——体现议员可以打架、媒体可以轰炸。
它太醉心于其他强权赋予的近代制度(政体的、家庭的),彰显的全是得意洋洋,体现的尽是愚蠢不堪。
韩国电影、电视剧尽管非常易看, 对丰富精神并没有什么可预见的益处。
也不知道是不是a站花了钱找木卫二写的那片放在我豆瓣推荐里的影评。
如果只是讨论技术、商业运作,我也无话可说。
可偏偏他要来谈人性、搞一搞社会批评。
这就滑稽了,我们说你要赚这个钱,起码要回顾一下丧尸电影的历史,做一点点功课,显而易见的社会语言,三言两语地谈一谈,这真的说不过去。
釜山行最受到木卫二赞赏的地方无非是主人公从一个道德上存在缺陷地年轻父亲,变成一个为了拯救女儿而牺牲生命的活死人。
在他看来这个“转变”(我不认为这里有什么转变,这应该是他一厢情愿的意淫)体现了“对弱小者的庇护,对同行者的援手,对陌生人的信任,乃至于对人类阴暗面的失望,它们共同组成人类集合的丰富面貌”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为不存在这样一个理想的人性的转变:这个父亲从始自终都是以家庭纽带为核心、为了保护女儿幸存下去而不断的顺着自己的线索往下走的。
他从影片一开始就是可以为女儿去死的,那么最后也确实死了,这是非常可以预期的、不存在任何转变的线索 —— 他就是为了他的“私德”可以出生入死的一个人。
至于说在列车上男主角公德方面的前后变化,与其说是他的“醒悟”不如说是其他几段“私德”和他自己的“私德”产生了共鸣、巩固了彼此吧。
主人公父女、老年姐妹、大叔夫妇,都是以直系亲属的关系登场的,是对这种血缘关系极强的认同巩固了他们求生的欲望,如果没有这层关系,大家也是生无所恋的。
故而,对于他们的社会、对于他们的青年一代、对于其他超血缘人际关系,这里都是没有思考的。
这样看来,没有生育的人、没有亲眷的人首当其冲的该死了、因为他们为谁而活呢?
永远是那股“出了双门洞”、“没了街坊邻里”就不知道该怎么描绘韩国社会的味道。
所以费了这么大的劲儿,批判了什么呢?
——我的邻居和我?
丧尸电影真正成为有影响力的类型片,大概要从60年代末的美国电影活死人之夜算起。
在他以前,电影中的丧尸只是被巫术控制住了思想的行尸走肉;从他以后丧尸开始吃人并且传播丧尸病毒。
丧尸吃人不是丧尸群体功能的进步,而是丧尸电影政治化的开始。
从70年代对消费主义的反思,到80年对环境问题的批判,一直到9/11以后再次登场成为集体焦虑的隐喻,丧尸类型片一直在为社会和文化批评增加新的注脚和喻体。
而这部韩国电影,就是抄了个工业流程,把一种类型片的全部演员换成了南韩演员,它哪里值得任何爱电影艺术的人为它大书特书呢?
其实比丧尸更可怕的人心 有人可以为陌生人牺牲 有人可以用其他人抵命 人心有多好人心就有多坏 有人能够从自私自利成长到奉献自我的程度 有人能够一次次的将人推向丧尸只为自己活命 最无奈的是穿越重重阻碍来到安全地带 却无法进入 一面为生存拼命抵抗 一面为生存据不接入 在生与死面前 那些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才更加的突出 我以为最后会是艰难抵达跨越重重阻碍却死在自己人枪下的纯粹悲剧性结局 所幸 还留下了一丝希望 与其是说恐怖片 其实不如说是揭露人性的电影不觉得恐怖 有被触动
并不觉得好看,并不觉得好看,并不觉得好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丧尸居然杀不死,我始终认为这是这部电影的bug. 剧情太一般,没有惊喜,也不觉得惊吓. 一星给男主角演技,之前看过他演的熔炉,很喜欢. 觉得这个算拍的好的强烈建议你们去看行尸走肉.
年度十佳候选,韩国人第一次拍丧尸就直接拔高到了绝对的亚洲第一水准。尽管毛病还是很多,剧情略俗,但韩国人对于欧美先进事物的学习吸收能力不得不说一向一流。
3.5.丧尸版雪国列车。前半部很好,大叔成功抢戏,男主塑造略弱。后半部情节安排不够聪明,太显刻意。玩类型不够彻底,讲人性略显幼稚。可惜可惜。
本质上还不是韩剧?
《卡桑德拉大桥》的里,《僵尸世界大战》的表,对于丧尸的特点及弱点,拥有合理的编排;几对人物关系间的前后反差与连锁反应,提供了情感的力量,将它们与“吃”人社会做对比,比如何抗丧尸更具看点。
你走过三节丧尸的车厢,却走不过一节车厢的人心!
话题作。
今年截止8月最致郁的电影。比贪婪可怕的是病毒,比病毒致命的是政治,比政治更黑暗的是人性。五星推荐。
第一次看丧尸片 胆子大没感觉害怕 这部影片对于人物性格塑造和形象的设计把控的很好 会让你觉得就是你身边的人 会让你设身处地思考如果是你处于那样的情景你会怎样做 引人思考令人感动的电影是好电影 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员是好演员
看到好看的韩国电影就开始骂国产片这股歪风是怎么形成的?搞得好像一度很接近甚至曾经领先过韩国电影似的。
韓國電影對人性的刻劃感情的傳達真的很厲害值得一看
韩国丧尸跑得好快!
这种烂片好想给负分。不管是剧情、演技还是拍摄手法都太老套了,bug层出不穷。
很好 这个结局很typical
其实丧尸没可怕的,更可怕的应该是人心…
人性丧尸片,也是父亲从“吸血鬼”变成人的过程
逢韩必黑,看过留爪
#跟风看# 丧尸和生者,乌合之众的双重譬喻。的确是商业片中的中上品,几乎全程都在灌注给观众强大的视听材料。但也仅此而已吧……韩国病在如此节奏与氛围的作品里只会更加凸显。各种浅尝辄止但也只能浅尝辄止的讨论。个人观感完全比不上《哭声》。虽然基本上都猜中了剧情但是孔!侑!死!了!啊!
虽然都是套路,结尾还是被感动了,看看别人商业电影的人性,再看看咱们商业电影里的人性,差距咋那么大
韩国主流电影老是感情过度丰富以至于虚假到极点 像他们的整容 这可能是个民族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