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往事
台湾往事,My Bitter Sweet Taiwan
导演:郑洞天
主演:蒋雯丽,冯汉元,王雪菁,崔林,潘兴强,刘蔚森,白凡,郑振瑶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4
简介:一百多年前,林家的祖先辗转坎坷来到台湾岛,从此在这里定居。在20世纪初,林家两辈从医。祖父精通中医,他的儿子林汉敏擅长西医外科。汉敏平日里在日本人八重开设的诊所内上班。某晚,汉敏的妻子(蒋雯丽 饰)待产,主刀医生八重却醉卧斗室。手足无措的汉敏只得硬着头皮为妻子剖腹。1928年4月9日,就在台湾被日本侵占的第33个..详细 >
人最怕是忘了本丢了根。蒋雯丽眼泪很动人,台湾腔有点尴尬。喜欢郑洞天的镜头,简洁流畅,不添杂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不了台湾人的痛和恨。还有,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渗透得太强烈了……
看了几集电视剧很喜欢,赶来发现更优秀。好的剧目就是要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故事逻辑合理,情节典型深刻,蒋雯丽的戏真的好棒!!
一笔带过的历史与人生。
蒋雯丽很美啊,她的精湛演绎让一位优雅端庄、贤良淑慧,却又坚韧刚强,有民族大义的传统妇女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她是千千万万的母亲之一,也是优秀中国传统妇女的代表。影片展示了台湾人民在日本统治时期的艰难求生,对自己家乡的款款深情,对传统文化充满依恋。曾经两岸隔绝只是书本上的一段文字,电影让我们知道这背后是一段段血泪与故事。多灾多难的台湾,诚如多灾多难的大陆,但是中国的人民就像野草,以强劲的生命力毅然在荒漠中存活下来,这大概就是民族的精神。
以大陆人的视角拍摄台湾戏,本来就有极大局限性,就算是找台湾各专家把关,也还是有局限性。大陆人常说祖国,可台湾人没这个“祖国”的词汇。片中对台湾人思想描写,对祖国情深描写,完全出于大陆的一厢情愿。如果台湾人对大陆真有如此浓烈的感情,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多台巴子了。这7.5分打的也是大陆人自己的一厢情愿。大陆导演拍台湾电影给大陆人看,出口转内销,自嗨,也仅仅是自嗨。
比较轻巧吧。不至于不能唤起在台湾出身、长大的人的心绪。不过设定上一个林家只有一个林家吗,就算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二三个叔婶应该是有的吧,我彰化的爷爷家就是这样,所以从小被唸不会叫人,是真不会。“阿妈”这个叫法听起来略感别扭,总想到“阿嬷”,“妈妈”更常是“阿母”吧。结构蛮平整的,只是一段一段略显不畅,大概最后一段跳跃太大了吧,不过也是很有意思地表现了那个当下
女性主义版《悲情城市》
有些急促,如果缓缓徐徐道来,文人雅士气息浓厚一点就好了。成熟冷静,思想包涵于人文精神中,宽泛的实现艺术人生的感染。影片的乡土情怀,文化牵挂,亲情感念,人性揭示,和隐含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诉求等等都有着充分的体现。
一部讲述台湾近代史的电影 让我也些许的理清了思路 以前总是搞不明白为什么台湾人如此崇日 原来弄了半天台湾也被小日本占领过 以前一直以为只有东三省受过这种苦 只是感慨的是现如今的台湾人爱国意识已经很淡漠了 尤其是年轻人上海北京都搞不清楚 真应该让他们多看看这样的电影
因为怀念,所以思念。
泪奔……
前面家庭的氛围还挺好的,只不过挡不住历史大潮,如果只看女性的艰辛是很有看点的,家里的男人太脆弱,蒋雯丽演出了刚韧的顶梁柱的感觉,后面就有点像流水账了,没办法让观众共情。蒋雯丽真好看,不过台湾话说的太奇怪了。这种类型其实应该有更高质量的片子才对。
观影的过程中不断让我想起父亲、母亲,想起我的儿时,这就是好电影的魅力吧!这浓浓的乡愁啊,如同腊梅香,永远挥散不去……
很别扭。导演拍的是他想象中的台湾。不是真实的台湾。他不了解台湾。
台湾版“活着”。郑洞天沉稳大气的叙事和调度风格,蒋雯丽内敛细腻又不乏张力的表演,共同支撑起了本片。晚年阿妈“郑振瑶”并没能比“蒋雯丽”更为出色,反而形成了一些人物塑造和影片叙事情绪上的“裂痕”。
感觉看了很多,又感觉什么都没看到,后半生的处理太草率了,戛然而止。
那段时间的台湾真的太苦了,不得不受日本殖民教育,终于结束殖民之后又不能与大陆来往,而大儿子最后回到祖国,也预示着台湾作为祖国的孩子也终将会回归吧。蒋雯丽真的太美了。
全是乡愁。
课上看的 质朴的故事片最能打动我 不过到底是中国人拍的 视角还是不够客观 但还是值得推荐
3.5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