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大小谎言第一季

Big Little Lies Season 1,小谎言(港),美丽心计(台),小谎大事

主演:瑞茜·威瑟斯彭,妮可·基德曼,谢琳·伍德蕾,劳拉·邓恩,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亚当·斯科特,佐伊·克罗维兹,詹姆士·塔珀,杰弗里·诺灵,伊恩·阿米蒂奇,桑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大小谎言第一季》剧照

大小谎言第一季 剧照 NO.1大小谎言第一季 剧照 NO.2大小谎言第一季 剧照 NO.3大小谎言第一季 剧照 NO.4大小谎言第一季 剧照 NO.5大小谎言第一季 剧照 NO.6大小谎言第一季 剧照 NO.13大小谎言第一季 剧照 NO.14大小谎言第一季 剧照 NO.15大小谎言第一季 剧照 NO.16大小谎言第一季 剧照 NO.17大小谎言第一季 剧照 NO.18大小谎言第一季 剧照 NO.19大小谎言第一季 剧照 NO.20

《大小谎言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一点感想

一整天只吞了两个提拉米苏续命看完了这部剧。

喜欢是自然不用说。

谈谈自己的感想。

剧里面所有人都不是完美的,所有家庭也不是完美的。

但是Bonnie和Nathan篇幅太少以至于给我造成一种他们生活很完美的迹象?

(除了来自前妻一大家子的麻烦)进而造成Bonnie这个人设太完美的迹象。

瑜伽,养生,读书,有自己的品味,遇事冷静,长得美唱歌好听跳舞性感啊啊啊啊啊我要克制。

女强人CEO显然是个神经质。

他老公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个二个遇到事情恨不得暴躁到变身。

他们两口子吵架我并不惊讶...他们的情趣我也不很懂...Madeline是我不会喜欢的一类人。

易冲动,会自私,做事不计后果。

但是你又无法blame on her,因为她那么感性,那么富有同情心,那么愿意为朋友挺身而出,那么有责任感... 而她所犯下的错误又是那么 human nature,她的所有行为我都能想得通。

有时候会发现其实自己也只和她一线之隔,这些性格其实也存在在我身上并被自己嫌恶。

小孩子里面最喜欢Chole,简直了。

好希望我以后女儿也这么cool。

这个剧让我思考了两个地方。

一是家暴。

当键盘侠的时候总是正义凌然地说,那怎么不离开他呢。

容不得对方说半点关于伴侣的优点。

然而剧中的Perry切实让我感受到了天使和恶魔如何并存在一个人体内。

Perry和 Celester的生活实在太完美,即使前几集里轻微的伤害,都让我有种“只是普通争吵”的错觉。

更何况之后的wild sex更是为 abuse带来了另一层色彩。

Celester说,有时候我觉得我也喜欢。

闺蜜开玩笑觉得是他俩的情趣。

这时作为观众的我真的和C一样深陷其中,换做我也不会离开Perry,多想想他好的地方嘛。

甚至到心理咨询师不断把事情严重化,我还有种和C一样的愤慨:你不懂我们的甜蜜,不要judge我的生活。

但是一方面她口中的事实却不容置疑,身上的淤青,觉得自己可能会死,这些真的太严重了,也最终让每次都找借口反驳却每次败下阵来的C清醒地把自己拉出这段toxic relationship。

最后一根稻草就是Max。

C一直想让这件事只是一个秘密,不会有人知道,所有人都会相安无事。

但是事情就是发生了,它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我们无法预料的。

今天尿道断裂,明天生命威胁,后天孩子在学校成为bully。

也正是这些一连串的影响让C也让我意识到,思考一件事情所带来的后果是多么重要。

当你看见,感觉到,就要做出反应,而不是等到悲剧酿成才恍然大悟。

相信有很多家暴的受害者,如咨询师所说的,要到孩子也受牵连,或者自己险些丧命的时候才会做决定离开吧。

二是爱情在一段关系中到底有多重要?

这个疑问来自Madeline。

我总以为她和Ed那种明显缺乏爱情的生活是要有什么后续大戏的。

结果却不是和我以为的真爱Nathan而是另外一个叫什么记不清的同事... Madeline喜欢她同事吗,我真不觉得。

喜欢Nathan吗,也许更多的是被甩的怨恨。

与其说她不爱ed,不如说她谁都不爱,最爱自己。

其实想想爱情是什么,有那么一爱就一发不可收拾非要此生就你一人吗。

或者爱上一个像ed这样贴心暖男好丈夫就那么难吗?

我同意Celester说的,两人一起经历了许多事,这些事让彼此有种特殊的bond,这就是爱啦!

Madeline最后说她爱ed我是相信的,Celester说她爱Perry我也是相信的,这两种爱看起来那么的不一样,可是实际上是一种东西。

不是Passion,不是别的,而是这种属于两个人的bond。

最后想说妮可基德曼在50岁都能这么漂亮,真的跪了。

 2 ) 杀了人,还要继续生活。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

(转帖自公众号:不是你想的那样)豆芽这几天连夜刷完的一部剧《大小谎言(big little lies)》,特别特别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部剧艾美奖16项提名,最终斩获5项:最佳限定剧集、最佳限定剧导演、最佳女主——妮可·基德曼、最佳男配——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最佳女配——劳拉·邓恩。

能得艾美奖青睐,同时在豆瓣获得8.9的高分,绝不仅仅因为这部剧聚集了两位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和瑞茜·威瑟斯彭)和众多演技派。

《大小谎言》由HBO出品,与《权力的游戏》和《西部世界》同一个爸爸。

主要讲述了三个年轻母亲看似完美的生活,因卷入一宗谋杀案,而被搅得天翻地覆的故事。

它在7集容量内,将悬疑感和生活感做到了极致。

与以往悬疑大片不同的是,这部剧在逻辑思维上更为缜密,层层递进,逐渐揭开隐匿在“大小谎言”背后的真相。

在你以为要进入犯罪剧的节奏时,故事却将你带入美国中产阶级的育儿世界。

《大小谎言》采用两条故事线,一条线从校园欺霸开始讲述,一条线则是几个月之后的事,由于一场谋杀案警察对镇上的人一一审问。

两条线并行穿插,在片尾之前一直不知道被杀的是谁,更不知道凶手。

审问镜头更大的作用在于铺垫和补充小镇上人际关系的复杂。

剧透预警故事发生在美国蒙特利一个中产阶级聚集的社区。

搬到这里来的人都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

妮可·基德曼扮演的瑟莱斯特是一个美丽的家庭主妇则是全镇门面担当,她的丈夫也帅到掉渣

用邻居的话说“我愿意和他们夫妻两个中任意一个上床”。

观众的心声瑞茜·威瑟斯彭扮演的梅德琳是小镇上十分活跃的人物,她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她爱管闲事、热心肠、见不得欺凌和不公平,她的这种急公好义完全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判断,甚至不经别人同意直接帮别人做决定。

她处事急躁、要强,但是生机勃勃又侠骨柔肠。

谢琳·伍德蕾饰演的简是小镇上的异类,她就像一排豪车中的一辆日本面包车。

学校迎新日的路上,梅德琳不小心崴脚,简下车询问,二人因此结识。

梅德琳自认“好人雷达”很准,简的主动关切和风趣谈吐,立即获得了梅德琳的好感。

她将简拉入自己和瑟莱斯特的闺蜜团体,三个人结为闺蜜,一场风波也随之展开。

开学第一天,女CEO蕾娜塔的女儿艾玛贝拉被掐脖子,简的儿子Ziggy被当众指认为霸凌者。

虽然Ziggy极力否认,孩子们还是在家长的告诫下与之疏远。

只有梅德琳的女儿克洛伊愿意主动和他交朋友。

看不惯这一切的梅德琳为简出头,与蕾娜塔结下了梁子。

作为吃瓜群众的社区邻居,表面上乞和,实则背地里看得暗爽。

目击者们的审讯台词都在引导着观众:这起校园霸凌案为最终的凶杀案埋下了伏笔。

没有人是完美的,渐渐地,三位女主生活的真实面貌浮出水面。

完美瑟莱斯特是资深律师,遇到比自己小很多的帅气丈夫后辞职回归家庭,两个人恩爱到肉麻,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

一切都看上去很完美,但A perfect life is a perfect lie.瑟莱斯特的丈夫有严重的暴力倾向,他仿佛会随时发难,从一个温柔贴心的情人一瞬间变成一个施暴者,更奇怪的是他们的暴力以性爱收场。

一开始,瑟莱斯特甚至有点享受这种粗暴的性爱,再加上她的丈夫在不施暴的时候完全是一个完美的丈夫,他迷恋并称赞她的身体,毫不吝啬情话和亲吻,在孩子面前更是无懈可击。

暴力之后是疯狂的性爱、跪地道歉、鲜花礼物和一段暂短又甜蜜的夫妻生活。

可是她身上的淤青退去,新一轮的暴力再次发生。

梅德琳离过婚,和前夫有一个大女儿,和现任老公有一个小女儿克洛伊,前夫渣男抛弃了她和大女儿,与一位年轻火辣、崇尚和平环保的当代嬉皮士女郎再婚,并且变成了一个顾家爱老婆的好男人。

当年的渣男如今成为别人的好好先生,自己的大女儿还跟后妈亲密无间,这成为扎在梅德琳心间的一根刺。

现在的自己虽然也拥有了一段看似完美的婚姻,但是她对丈夫缺乏激情,反而与剧院的同事发生了不伦之情。

她后悔、羞耻,但又沦陷于这种偷情的快感。

单亲妈妈简,她从远方搬来,独身带着自己的儿子小齐。

按理来说,当儿子否认了自己霸凌同学后,作为母亲就该相信他才对。

但是,简始终惴惴不安,因为小齐的出生,源于一场强奸。

这段伤痛的历史让J失眠、焦虑,随身带着枪,梦境中总是闪回她追逐那个强奸了她的人在沙滩上的脚印的画面,她追着追着,脚印消失了,那个人也消失了。

人不可能有完美的生活。

即使是闺蜜之间,她们也要通过谎言粉饰这些不堪与痛苦。

剧情的最大转折在于,小齐说出了真正欺负女孩的人,他和女孩之所以不说是因为女孩被他威胁了。

这个可怕的一年级霸凌犯竟然是人畜无害的瑟莱斯特的双胞胎儿子中的一个。

这件事让瑟莱斯特幡然醒悟,丈夫能保持的完美父亲的这一幻象破灭了,爸爸可以随意打妈妈这种行为不可避免得被孩子看到并模仿了,在潜移默化下孩子觉得打女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瑟莱斯特决定不能这么坐以待毙,为此她偷偷的准备房子,打算带着孩子逃离丈夫,可惜还没实施计划就被丈夫发现了。

在一个慈善募捐晚会之夜,瑟莱斯特与丈夫的矛盾集中爆发了。

丈夫再次大打出手,虽然她和朋友们奋起反击,但依旧打不过丈夫,朋友们只能眼看着瑟莱斯特跪倒在地被丈夫拳打脚踢。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那就是美德琳的前夫的现任妻子,一直边缘化、对暴力对抗深恶痛绝的她,她突然出现,把瑟莱斯特的丈夫推下高台。

在原著中她童年时曾遭受过暴力,因此深恶痛绝。

这个里争端中心最远的女人,却下了决定性的狠手。

一切真相大白,死的人是瑟莱斯特的丈夫,女人们则互相袒护,最后事件被判为意外。

片尾处,妈妈不再像片头心事凝重地开车带着各自的孩子,而是一起带着孩子在沙滩上玩耍,J在梦境中追踪凶手的脚印被儿子玩耍的小脚印代替。

海浪、孩子、施暴的男人三个场景剪辑在一起,不断闪回,然后戛然而止。

《大小谎言》以巧妙的叙事结构取胜,即使你在看家长里短之时仍然能够被本剧的悬疑感吸引,并在最后一集达到高潮。

看完后的你甚至会感到有些失落——就像剧中的台词“这个世界上,我们谁也看不透谁”。

它不仅仅是个悬疑剧那么简单。

成人世界的浮华,女性价值的拷问,子女教育的争端,无时不刻都给观众以代入感。

这部剧仿佛是想告诉我们,完美的人生是需要用各种各样的谎言去包装。

编剧用完美作为准绳,衡量出完美life的代价,是一个有一个完美的Li(f)e。

在豆芽看来7集的《大小谎言》其实不是一部剧,而是长达7小时的电影。

 3 ) 也谈女性意识觉醒

两天前看完这部剧,那些唯美、细腻的构图和用色还是会不时闪现在脑中。

Nicole是我最关注的角色,从她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Big little lies是一个关于女性意识觉醒的故事。

事实上,从说谎的五位同谋者的视角来看,这都或多或少投射了她们的自我觉醒历程。

Renata和Celeste有共通性,她们都在事业上取得足以自傲的成就,所不同的是,Celeste为了丈夫放弃了事业,又为了孩子放弃了原有的生活圈子(6年前搬来Montary)。

Renata仍然自傲于所拥有的事业,并且享受着事业带来的自我价值肯定和社会地位,同时也享受着全职太太们怀着妒忌的鄙夷。

可以说,Renata是较早拥有自我觉醒的女性,在这一点上她和Bonnie又有了共通性。

评论区很多人说Bonnie bitchy,让我感觉莫名其妙。

她在剧中得到的所有负面评价只是too hot and too smart,可能有人觉得她不应管Madeline女儿的闲事,可是她并没有介入丈夫和Madeline的事,她的分寸感比起Madeline强了不止一点半点。

在她的角度,大女儿是丈夫的孩子,自己应该负有一份责任,尤其在知道Madeline无法转换角色解决女儿青春期困惑的情况下,Bonnie作为一个cool friend确实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女儿。

今年太多好剧都在反映女性意识,就我看过的来说,《大小谎言》、《名姝》、《傲骨之战》《黑镜》les那集,无不如此。

《大小谎言》的背景最平实,反映出的觉醒也最多元。

一个女性的自我意识在什么情况下觉醒?

脱离父母的庇护、进入职场、创造自己的社会价值是觉醒,生孩子、完成从女儿到母亲的角色转换是更深层的觉醒。

然而,经历过这两次觉醒的女性们,为什么还是不能真正觉醒?

还是会屈服于男权的压迫与屈辱?

这是我对Celeste不解的地方。

她是受到性的支配吗?

还是因为最初的选择而不断说服自己接受暴虐?

同样,早早嫁做他人妇的Madeline可能没有太多职场的经历,她努力通过社区事务寻求自我价值认定,但被前夫抛弃、与大女儿离心是她无法释怀的阴影,她的觉醒是最不明显的,也可以说没有真正觉醒。

Madeline习惯于“管闲事”,帮助其他受困的女性,对弱者富有同情,这都是她的敏感天赋。

然而也仅止于此,她看不惯事业成功的Renata,痛恨年轻快乐的Bonnie,除了具体的原因,真正作祟的其实是同样身为女人却无法成功、无法洒脱的妒忌。

因此,我想做一个设定,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是摆脱了对同性的妒忌心的女性。

束缚女性在社会上伸展自我的,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僵化定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同性之间缺乏真诚的互相欣赏、互相鼓励。

在这一点上,Renata的觉醒程度就不如Bonnie,当然随着剧情的推进,她的觉醒程度在加深。

《大小谎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什么条件能够塑造一个女性的自我觉醒?

一定要通过对压迫、暴力、禁锢的反抗,才能获得觉醒吗?

我认为这是女性主义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如果将女权看作是对男权的反抗,显然把男女放在对立的阵营了。

或许Feminists会说在现状之下必须以这种方式争取女性权利,然而这种看法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还是家庭,而大多数家庭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建的。

女性觉醒不应该只是放在反抗男权之中看待,也应该在正常的、或者说和谐的家庭情境 之中被温和地探讨。

但同时,也要时刻警惕社会体制对女性意识的扭曲,觉醒的开端是超越于当下社会结构的,而觉醒的落点又必然回到社会结构之中,只有这样,女性主义才可能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产生真正良性的影响。

选择做丈夫贤内助放弃工作的女性能够得到“先锋”女性的尊重,而选择不婚、同性婚姻、丁克的女性也同样能得到“传统式”女性的真诚肯定,这才是女性主义所可能取得的最好结果,只有女性自身能够肯定女性可以拥有多样化的人生选择,女性才可能真正觉醒。

最后的问题是,我们谈论女性意识觉醒,往往由性意识的自主开始。

在这个意义上,Madeline或许是曾拥有觉醒的,可是她最终将其看作引爆家庭生活的炸弹,小心翼翼地守住秘密。

从Feminism的角度看,她在本质上已经臣服于社会的规训,然而若我们从Madeline的角度看,这种所谓的性自主根本不是她想要的,出轨是臣服于性,而拒绝二次出轨才是觉醒。

由此可见,社会“规训”并不都是对女性的束缚和扭曲,能够自我辨别哪些社会形式是自己应该接受的、并且出于责任意识履行社会身份,不也是女性的觉醒吗?

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自足、独立的Bonnie为什么结婚,至于她为什么选择人品不佳的Madeline前夫,可以通过一些细节看出。

如他们家的陈设全是Bonnie喜欢的南美风,丈夫为了她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练习瑜伽,并支持她经营自己的事业,听从她的劝告改善与前妻的关系、关心女儿等等,已经足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或许,Bonnie的丈夫作为一个欣赏者、参与者与Bonnie一起回答了“女性觉醒之后应该怎样生活”,当然答案是多元的,可这不失为一种好的回答。

 4 ) 爱死这种剖析人性的剧本了

剧本的设计把每一个婚姻都撕开来分析,血淋淋的真相展现在观众眼前,剧中的大人或者小孩,每个人都在面临问题,每个人都在撒谎,每对夫妇都有争执,都在与自身的矛盾挣扎中前进。

剧中演员对角色拿捏的都很到位,眼神动作都让人深陷角色的环境不由自主地去思考角色的未来。

也许这才是生活的本色,一切表现得太完美反而显得不真实,有争执代表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完美的人设才容易打动人心。

电视剧容易犯忽略配角的毛病,优秀的剧集总能通过剧本的人物设计尽力避免这种现象。

本剧就是这样优秀的电视剧,你没法让人忽视任何一对情侣,每一对的表现都令人印象深刻。

本剧应该说有很深的女权思想,故事的发生是从女人的视角出发的,主角是几个女性朋友,男人的表现只是辅助和反衬。

女人们会互相争吵也会和好,会在家相夫教子也会工作作个强势女人,会互相帮助也会互相诋毁,她们既互相坦诚,也不可避免地躲避生活中最难以启齿的部分,直到东窗事发。

关于剧情的悬疑部分,非常巧妙,到最后大家才知道死了的是谁,更无从猜想谁是凶手。

中间不断穿插的对小镇居民的审问部分很有意思,他们在八卦,对他人的生活做着无谓的猜测,刻薄又自认为善良而正义。

这些人自认为了解真相能看透人心,然而朋友间的了解毕竟更为深刻,自己对自己家庭的了解更是全面,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这也是女性的出路和成长点。

大家都以为通过其他人的供词可以猜出故事的结局,殊不知线索越多,越起到很大的混淆作用。

不到最后一集,观众都以为通过他们说的,几个女主里某个角色,谁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到了最后大家才发现,原来是恶人被惩罚,皆大欢喜,过程却刺激迷离,让人不停担忧。

相比结构精巧的悬疑,场面宏大的战争,这种精致到细出剖析人性的电视剧也是美剧中的亮点。

最终2017艾美奖,本剧获迷你剧的最佳剧集,最佳导演,最佳女主,最佳女配,最佳男配,可谓横扫迷你剧,实至名归。

 5 ) 女人是海做的

一直觉得片头曲里运用大海这个元素十分有趣,但直到最后一集才真正看懂了,或者是说有了自己的理解。

人们总说“女人是水做的”,但这部剧给了我们更加宽广的视角——女人是海做的。

这是一种富有层次的解释,相比较于“水”的简单粗暴,“海”更展现了深沉而神秘的一面,正如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们。

片头曲就是由海浪的变化组成的,其中又杂糅着人的原始欲望的表达。

冲击、交融是主要的两种形式,也是构成这部剧的两大要素。

小镇上上演着一幕幕冲突,它们大多是些细碎的小事,甚至多是由女人引起,但编剧的意义绝不在于展现女人的“八卦心”与“爱挑事”,她展现了女人如海般多变的情绪与如海般包容的胸怀。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Jane和的和解。

其过程看似简单直白,甚至有人不相信她们是真的和好,但这种女人间的情感共鸣却是真切地感动了我——那是两个女人对于自己所要守护的珍宝的坚定,让她们的心走到了一起。

这其实早已超越了什么爱恨情愁,这是女性心中如海般宽广的大爱。

除去情节上的隐喻外,导演的叙述与演员们的表演也是真真地展现出了大海般的暗流涌动。

原著中平铺直叙的故事极易成为不愠不火的肥皂剧,但导演通过音乐的转换、场景明暗的变化、现实与虚幻的穿插,奇迹般地营造出了诡谲复杂的气氛,勾起了观众对下一集的兴趣。

演员卡司之大不用多说,但奇妙的是这样的组合天经地义一般地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她们就应该是这样的啊,这自然是演技的贡献了。

最后一集片尾的眼波流转真是值得无穷回味——在短暂而无声的片刻,通过三人的眼神交流观众就可以明白故事的真相,这样克制而精到的表演,不仅在国产剧难觅,甚至一般欧美剧也难以匹敌。

三位女演员的演绎,真真切切地表现出了女性的隐忍、挣扎与成长。

而最后在海边一同眺望远方的场景中,我看到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藏着一片海,平静的海面下是暗流涌动的心事,看似是事故带来的变化,实则为人生的常态——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6 ) 个人猜想

最后一集中。

bad男主的出现吸引了黑人女主的视角,并且镜头也随着黑人女主多次指向bad男主,(当时很不解)。

随后黑人女主虽然在前几集中没有见过bad男主,却悄悄的尾随他。

竟然是最终bad男主的killer......不禁让我遐想,在前几集的叙述中,黑人女主一直是特别随和或说最不主张动手的那个人。

比如在和她男友的前妻一家吃饭起冲突的时候,她是劝架的那个。

在她男友和男友的前妻的男友吵架的时候,她还是拉架的那个。

看完整季,我回想了几点(涉及剧透和个人猜想,不喜勿喷)最后黑人女主的行为。

是她遇到过和单亲女主相同的遭遇,虽然黑人女主和她男友已经十五年,但她的女儿并没有在剧中叫过father。

这或许是另一个bad男主的孩子.....还有就是最后的结局是不了了之。

五个女人和孩子在一起出游,没有法律的追究。

在审问中有一个细节,一位女警执意要追究。

另一位男警(官应该比女警大)很不赞同。

或许,这是五个女人中最有权势和人脉的那位暗中帮助的结果。

 7 ) (下)性 侵-HBO迷你系列剧《大小谎言》&《离树很远》安德鲁·所罗门第9章

红雀会否孵出麻雀,白头鹰会否孵出猫头鹰?女性的艰难选择:HBO系列剧《大小谎言》带来视听享受,安德鲁·所罗门(Andrew Solomon)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及普利策奖提名的著作《离树很远》提供深入分析2017-04-22 05:31HBO迷你系列剧《大小谎言》中,四位主要女性角色有三位属于上层中产阶级(upper middle class),她们没有富裕到跟巴菲特或者盖茨一样,但家产也能有数百万美元,属于金领打工族,财力至少位居美国社会的前5%。

只有Jane Chapman一位属于下层的中产阶级,单身妈妈,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Ziggy。

比起其他几位以果蔬、海鲜、葡萄酒和瑜伽课为特色的生活来,我更关注Jane和Ziggy母子俩。

原因?

5年前的一次阅读荡起的涟漪直到现在也没有消散,这部系列剧往水中新投了一块石头。

X不管读者从前怎么理解仁慈、谦逊和悲天悯人,2012年出版的大部头非虚构作品《离树很远》(Far From the Tree: Parents, Children and the Search for Identity)或许都能进一步丰富对仁慈、谦逊和悲天悯人的理解。

书名来自一句谚语,“The apple doesn’t fall far from the tree(苹果不会落到离树很远的地方)”,跟“虎父无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意思接近,即后代在外形、个性、行为等方面分享父母共有的特质。

大多数情况下显然如此,不过这本书将焦点定于少数群体,即孩子出现异常的家庭,苹果此时落到了离树很远的地方。

作者安德鲁·所罗门(Andrew Solomon)曾经获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及普利策奖提名。

他创造出“垂直式人格” (Vertical Identity)和“水平式人格”(Horizontal Identity)两个术语, 前者适用于大多数家庭面对的典型状况,红雀不会孵出麻雀,白头鹰不会孵出猫头鹰,种族、家庭、体貌、性格、文化等自然传承。

“水平式人格”用于描述异常状况,比如健康的父母养育自闭的孩子或者患侏儒症的孩子,后代的生活形态很可能与父母相去甚远,家庭的正常延续处于中断状态。

作者所罗门关注10种出现后代异常的家庭:聋哑、侏儒、神童、自闭症、精神分裂、唐氏综合症、多重肢体残疾等,或者孩子后来成为罪犯,以及孩子经历过变性手术等。

书中的第9章为《性 侵》———孩子经由性侵犯而得来。

与其他“水平式人格”不同,遭受性侵后出生的孩子往往一辈子也无法得知真相。

周围的世界很快会注意到自闭、聋哑的孩子,但很难通过观察就了解到性侵孩子的背景。

《离树很远》中提供了翔实的统计数据:美国仅有10%到20%的性侵受害者报案;美国每年因性侵导致的怀孕大约在2万5千例到3万2千例之间,其中一半选择堕胎;剩下的一半中,三分之二选择留下孩子,四分之一流产,其余的送给领养机构。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得知,美国每年有8千左右因性侵而怀孕的孩子由生母也就是受害者本人抚养。

1Jane&儿子Ziggy多少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孩子?

不管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我从未有过类似的经历,HBO《大小谎言》剧集提供了一个设计近乎完美的样本。

Jane的儿子Ziggy来自于酒吧的一次邂逅,但由浪漫开始的夜晚却以暴力结束,然后才有了Ziggy。

Jane处在多种因素的牵扯中,一方面她从未摆脱梦魇,时常精神恍惚,枕头下总会压着一把枪。

另一方面,她也愿意相信作恶者或许大多数时候是个好人,偶然失常才导致犯罪,感觉上跟邓小平同志说衡量历史人物的时候三七开、二八开一样。

Ziggy正在健康成长,聪明、懂事、善良,这让Jane向宽恕的方向严重倾斜。

她将受害的故事告诉朋友以后说,“他给了我Ziggy”。

儿子身上有两人的基因,如果父亲是个十足的恶魔,孩子彻底摆脱暴力倾向的概率有多高?

什么时候X基因将导致孩子脱轨?

她每天都要面对这杯混合着苦涩的鸡尾酒,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一直延续下去。

尽管没有住进海景别墅,透过她家的窗子看不到太平洋,但单身妈妈Jane才是剧中最成功、最坚强的角色,她一次次频临险境的时候总能及时站稳脚跟,重新积聚能量应对生活的挑战。

2Nicole Kidman扮演的Celeste律师-全职妈妈Nicole Kidman扮演的Celeste由律师退居家庭担任全职妈妈,她对丈夫Perry的看法接近Jane。

绝大多数时候,Perry都很正常,他爱护妻子,对双胞胎儿子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但他无法控制施暴的冲动。

在精神治疗师面前,Celeste一直为丈夫辩护,思路跟Jane为性侵者解脱非常相似:Perry是个好丈夫、好父亲,自己遭受的暴力虐待只是他一时失常。

但对精神治疗师来说格局却一目了然,重复施暴者不可能摆脱其作恶的行为模式,所以只能远离,不能有错觉。

从情理来说,性侵怀孕一般都被视作灾难的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受害者为什么仍然选择让孩子出生?

HBO系列剧中没有特别交待,所罗门的书中列举了各种原因。

有些受害者很年轻,缺少相关知识,等发现怀孕的时候再堕胎已经太晚。

有些出于宗教原因,对天主教和福音教派的虔诚信徒来说,堕胎从来就不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

有些因为经济状况无法寻求手术。

还有一位受害者嫁给了作恶者,让怀孕延续下去当然也算一种选择。

这部书开掘的议题还包括孩子与继父的关系、孩子被周边环境接受程度、从孩子的角度如何看待自己的来历、孩子如何由母亲永恒的创伤转变成宽恕和怜爱的支撑等。

很多问题并不存在标准答案,所罗门提供的是寻求某种答案的线索,读者的视野因此得以大大扩充。

HBO系列剧《大小谎言》带来视听享受,所罗门的著作《离树很远》提供深入分析。

如何看待孩子与作恶者基因上的联系?

妈妈的基因重要,还是生父的基因重要?

母亲只能终日以泪洗面,含辛茹苦将自己曾经受到巨大伤害的鲜活见证一天天抚养大,或者有其他更明亮的情感经历?

作者所罗门跟踪采访了大约10例养育性侵孩子的妈妈,其中免不了悲剧。

有一位母亲描述说,“孩子不是伤疤,而是永远敞开着、无法愈合的伤口。

我爱女儿,但她接触我的时候就象几百只刀片正划开我的皮肤,我有死的感觉。

”书中也提供了好几个与Jane和Ziggy母子俩接近的例子。

一位叫玛丽娜的母亲分娩后受到 “创伤后精神紊乱症”(PTSD) 和“产后忧郁症”的双重折磨,但她一直告诉女儿,“你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做出了正确决定。

”另一位母亲布兰达尽力忽略女儿身上的另一半基因,她甚至说,“那些人(指性侵者)从来不知道他们有一个这么好的女儿,他们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好的外孙子外孙女,他们永远不会知道。

所以,最后的结果证明其实我是幸运的人。

” 还有一位母亲充满正能量,“女儿是来自上帝的一份礼物,她带着我走出恐惧和黑暗,见到真爱和光明。

”所罗门书中提到母亲们共同的隐忧,孩子有没有可能彻底摆脱生父基因的影响?

HBO剧集中有一个让人略为提心吊胆的细节。

Jane拒绝满足Ziggy获得父亲信息的愿望,他生气地离开餐桌,椅子摔倒在地板上。

我下意识地联想到Ziggy的基因问题,然后立即延伸至同班同学遭到的欺凌。

难道他就是那个惹事生非、让小女生陷入精神压抑的祸首?

当然,故事的实际发展比我的预感要好很多。

 8 ) 女人都闪闪发光,男人都呵呵

中午和朋友聊天,朋友问:女人为什么都要结婚。

哪怕不是那么爱这个男人,哪怕经济上并不需要依靠男人,哪怕没有来自父母的压力。

为什么女人还是要前赴后继的结婚,觉得嫁不出去是最可怕的事情,过了35会觉得贬值厉害。

这是一个很好的命题,40岁有钱有型的成功单身男人叫钻石王老五,40岁有钱有型的女人叫剩女,其实过了30没结婚这个词就开始伴随你。

社会对女人从不友好,女人对自己和同类更不友好,婚姻如同鸡肋,食之无味,但弃之不是可惜,而是根本不敢弃,想都没想过。

如果不是有万不得已的苦衷(比如被家暴,比如丈夫出轨),一个某太太的头衔已经是最大价值,有了这块金子招牌,可以免去或同情或侧目的目光,和当面或背后指指戳戳,让自己心安和有安全感。

说回电视剧本身。

介绍里说是三个女人,但其实是5个,这五个女人在我眼里都是excellent woman。

她们性格各有不同,但都闪闪发光,与此同时她们的伴侣却大多是一个大写的呵呵。

1、 玛德琳 玛德琳这个角色第一个出场,奠定了她在剧中的重要地位。

剧中每一个人和她有着紧密联系。

她的个性大开大合,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可能就有点讨厌。

我其实是属于后者的。

她过于主观冲动、爱憎分明的有点偏执,以至于和长女的关系一度紧张,和女儿同学的母亲一度如同仇人(其实矛盾开始与她无关,而且对方开始就希望与她修好),她请闺蜜免费帮忙过于理所当然,和前夫离婚多年关系始终剑拔弩张。

怎么说呢,就是生活中那些边界特别不清楚,情绪化的人。

但这些缺点也是优点,她古道热肠,认准的事情一往无前,待人以诚,对人对事都用尽全力,她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

她现任的丈夫很爱她,却燃不起她的热情,她对出轨充满愧疚,结束关系后,并没有给自己找什么借口,只是她找不到原因。

她的优点如火焰,缺点也灼热。

2、 瑟莱斯特 别人眼中的完美女人。

美貌、高智、优雅。

婚前事业有成,业务能力强,婚后退居家庭一样贤惠得体,年轻英俊的丈夫爱她10年如初恋。

但就是她,默默忍受着家暴,反复说服自己婚姻还算正常美好。

在心理咨询师指出她不是需要咨询挽救婚姻而是应该逃离婚姻时,还欲盖弥彰。

妮可尔基德曼和那个咨询师的对手戏那段演的真好。

对方的坚定,她从惊诧到回避,到试图反击,到恐惧,到承认,那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

她为了什么不离开?

一开始我甚至以为她是SM的一方,她享受这个过程。

原来不是。

只是她在自欺欺人,为了孩子,为了婚姻的存续,她通过还手、通过说服丈夫一起心理咨询合理化这个过程,或者弱化这个问题,自欺欺人。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中产女性尚且如此,那么其实我们真的不能对那么多家暴中呆在婚姻里的女性表示不理解了。

最终她决定离开的决绝是发现年幼的儿子是学校霸陵女生的罪魁祸首。

多么讽刺,暴力因子并不是来自DNA(丈夫在外强奸生下的孩子并没有暴力的恶习),而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哪怕你以为你对孩子瞒得密不透风。

当发现这一点后,她不再自欺,也拒绝和丈夫做无谓的和谈。

完美的婚姻只是假象,独立的自己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环境,趁一切还来得及。

她找到受害者坦诚自己的孩子才是那个加害者。

这时她恢复自信,她相信自己有能力把错误都拨乱反正。

3、简一个外来者,带着一个非婚生子。

生活的阶层和婚姻的状况都不如这个社区其他的妈妈们。

她的幸运似乎是一开始就认识了玛德琳,并迅速成为闺蜜。

玛德琳在她的儿子被冤枉时,在她被孤立时坚定站在了她身边。

并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她在这个社会建立了关系。

但是回头看,这个女人有她的人格魅力。

她坚强,却不盲目。

她坚定的相信维护儿子,但仍然会带他看心理医生来排除可怕的可能。

她可以承受压力到边缘,但一直是坚定温暖的母亲,她做出选择生下被强奸而有的孩子,哪怕很多人(包括我)并不理解,但绝不把不幸迁怒转嫁到孩子身上,她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抗下命运的不幸。

4、 雷娜塔 一开始这就是一个招黑的角色。

女强人,中年得女,护女到焦虑躁狂,谁都劝不了。

利用手里的资源与玛德琳为难。

周围人为了拍她马屁做的那些事也自然算到她头上。

但是,当她发现敌我形式自己处于弱势时,她会为了让女儿有一个美好的生日会放低身段求对方做出最大妥协,当她对自己的判断产生疑问时,她能迅速自省,当她知道自己确实错了,她主动道歉。

一个“big women”,干脆利落、杀伐决断,在高位而能直面己过,不推诿,不借口,是就是,非就非,她事业成功绝非偶然,她做母亲和朋友也绝对够劲儿!

5、邦妮这真是我的理想型。

我都想用完美来标签她了。

虽然剧中对她着墨不多。

可惜“性感”却是她周围人给她唯一的标签。

剧中男人都意淫她,女人在背后腹诽她卖弄风骚,她唯一的女性朋友似乎只有丈夫和前妻的女儿。

但她真的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或者故意勾引过谁吗?

全剧看完,并没有。

明明是“我自风情万种”,却被下流的目光曲解。

她冷静克制,健康文艺,善解人意,思想开放,她和继女成为知心朋友,她劝丈夫与前妻和前妻现任和平相处,她努力成为平衡者。

她的完美让丈夫的前妻玛德琳以及跟着玛德琳视角的屏幕前的我们觉得“装”。

我们总是源于自己内心的阴暗,觉得一切美好过自己的都假。

直到尾声,她最后一个来到现场,面对眼前的冲突,她明明可以事不关己偷偷转身离开,但却选择冲上前去用力一推,结束一切。

她不是假装一个完美人设,她确实是按照内心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5个女性,容貌、性格各有千秋,跃然于上,磊落坚定,即使共同编织一个谎言,我不想强调母亲这个身份,而是即使仅仅作为女性,她们都一样闪闪发光。

 9 ) Midnight Jukebox - Big Little Lies, 小丧曲,大谎言。

你几乎可以从《Big Little Lies(大小谎言)》开场曲便确定爱上这部电视剧。

Nicole Kidman和Reese Witherspoon两位好莱坞世纪之初最红的女星,在双双捧得金人后便难有事业巅峰。

于是二者如同《Feud(宿敌)》里的Joan Crawford和Bette Davis一样,不得不携手对抗这个冷漠的瞬息万变的演艺圈,主动寻找与自己合契的作品。

两位几乎从未上过小荧幕的高堂女星,同时现身这部由她们亲身制作的电视剧。

导演是曾为Reese第二次奥斯卡竞逐出过力的Jean-Marc Vallée,不过这个魁北克人的另一部作品更加深入人心,那便是Matthew McConaughey登基之作《Dallas Buyers Club(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他是个爱演员的人,镜头里容易抓准演员的最佳时刻,于是难怪二位女星垂青于他——Nicole当时更放话若是他不导演剧集,那么自己便不会出演。

至于这是不是宣传期的噱头,也的确无从考证了。

《Big Little Lies》诚然是一部好剧,但以评论界和收视群的反馈来说,并非神级。

然而阅读过小说的人群却认为剧拍得比小说更胜一筹。

除了演员的张力和化学反应十足,一些细节的添加更是令整个中产阶级“无病呻吟”的故事增色。

尤其是女主角Madeline小女儿Chloe时不时为母亲挑选的独立制作音乐清单,以及另位女主Jane每次跑步时听的迷幻年代摇滚,二者结合,构筑了《Big Little Lies》强大的音乐体系,这些音乐与角色人设结合一体,在加州历史最悠久的海滨小城Monterey公路上,海岸线,沿海而建的白色别墅区延伸。

是谎言们生存的空气水土,在每次欲盖弥彰的表情里,或是为了掩盖年龄或者伤疤的遮瑕膏下,藏不住的心理疲态。

Night 1 - Madeline

Reese Witherspoon饰演的Madeline,好母亲,挚友,她大大咧咧的性格也许时常会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但是善意的出发点又令你不能责怪。

Madeline其实人生整体并无大事,所以她会在别人的故事里无助大哭,因其根本就无法想象自己经历这些会有多痛苦。

然而Madeline更像是看这部戏的我们,你看着她人生那些细碎而无来由的伤感,其实就和真实的你我一样——谁说悲从中来一定要经历巨变?

有时只要一个无法言说的秘密就可以将你折腾得心绞痛。

TheWonderOfYouElvisPresley-TheKing严格说来The Wonder of You或许是Ed之歌,拥有Ed这样一位爱自己的丈夫是Madeline人生的幸运,也是一种负担——这样的负担不可言说,女人们总渴望丈夫多爱自己一些,然而当丈夫将你视作珍宝而你无力偿还时,或许只能选择逃开。

这首歌表演于猫王与赫本主题的慈善夜,自然是Elvis Presley的歌,Ed没有选择之前在家里排练的One Night,或者Chloe为他选择的Pocketful of Rainbows,愿意用这首金曲对Madeline告白,那一刻全世界都因他的声音柔软。

You touch my hand and I am a King,You kiss to me is a wortha fortune.ThisFeeling by AlabamaShakes-Sound&Color剧集里这是小女儿Chloe为Madeline挑选的一首歌,女孩儿人小鬼大,表面上是一个不在意的新时代少女,骨子里和母亲一样敏锐和关心人。

Alabama Shakes和演唱主题曲的Michael Kiwanuka都是近年备受褒奖的独立音乐人。

《This Feeling》收入于其格莱美获奖唱片的《Sound & Color》之中,歌词尽是Madeline心声,亦难怪她开车听着这首歌,感慨于女儿对自己的洞察——I spent all this time,trying to play nice& find my way hereSee i've been having me a real hard time,but it feels so niceDreams by FleetwoodMac-TheVeryBestofFleetwoodMac(Remastered)Dreams在剧里的出现,因Madeline和另一强势角色Reneta的对抗,她邀得一帮家长小朋友和自己同去Disney冰上秀而错过Reneta精心策划的女儿生日会,Madeline、Celeste和Jane三个主要角色,也是最好闺蜜,坐在豪车上听着这首Dreams,带着一丝复仇的快感,几乎忘却了黑暗的时光,这首歌是60年代传奇乐队Fleetwood Mac的经典之作,更曾出现在《美国恐怖故事3:女巫集会》之中,Stevie Nicks更是亲自现身。

Now here you go again,You say you want your freedomNight2 - Celeste

Celeste,我对Celeste的情绪十分复杂,她或许是剧中最具悲剧性的角色,然而她的悲剧又有一部分来自自我对于完美生活以及令人嫉妒的外界观感锲而不舍地追逐和依赖。

她常年受到身体上的侵略,却又以病态的爱为这场侵略收场。

原先我以为家庭是Celeste的底线,然而最后我发现她的底线还是如何挣脱自我对于完美形象的病态渴求。

Nicole演得非常好,原作者Liane Moriarty把版权拱手出卖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求Nicole亲身上阵演绎Celeste,而她不负众望将其身上的善意,坚忍和伪装都演绎得入木三分,更重要的是,演出了上流社会的虚假和自欺欺人。

HarvestMoon by CassandraWilson-MyBlueberryNights(MusicFromtheMotionPicture)相比Madeline更为世俗的复古摇滚和乡村之选,Celeste的配乐更多用了一些轻缓曲风。

Harvest Moon来自与Bob Dylan齐名的Neil Young,该曲收入于其同名经典专辑,而今日收入的则是更加私人化,墨镜王在《蓝莓之夜》里选取的Cassandra Wilson的版本。

这首歌作为第二集的片尾曲,带出了一丝Celeste对于爱情和生活残存的期待和怀念。

然而,很快这种念想,便被丈夫的暴击碾碎。

Because I'm still in love with youI want to see you dance againStraightFromTheHeart byIrmaThomas-ColorfulFruitCeleste出场的时候伴随而来的是Charles Bradley的Victim of love,Nicole Kidman的完美侧颜在晨光下备显柔美,如同这首歌,这么温暖抚慰,唱的却是残酷的被爱囚禁的酸楚。

这首Celeste的主题歌因版权遗憾未能分享,然而Irma Thomas的这首Straight from the heart则毫无疑问是Celeste的风格——一场痛苦的质问。

出生于1941年的蓝调传奇Irma Thomas将这首歌唱得温暖却直抵人心。

此刻Celeste心底是一种日渐坚定的情绪,因为伤痕累累,无法再欺骗自己。

Make me forget the pain that you causeunderstanding it's a great thingif it comes from the heartNight3 - Jane

No fence, Jane其实是不属于Monterey的,这点她自己或许也知晓。

在每一个人都佯装完美女士的海边小城,她如同真实的利刃插入这个假面社群。

但是巧妙的是,她的真实最后成为了一面镜子,让每一个披着坚韧外壳的主妇窥探到自己内心,而寻得柔软。

所以很奇妙的是,我很喜欢Jane,Shailene的演绎也不错,虽然每一秒都令人感慨时间催人老,她实在应该和两位高龄女神研究一下驻龄之术。

Jane在某个程度上是《大小谎言》的灵魂人物,她习惯于在海边跑步,每一次她跑步时的音乐都很赞,带着一丝愤怒,又有一些对人生的戏谑。

比如Martha Wainwright的Bloody Mother Fucking Asshole,以及接下来这首,我很喜欢的White Rabbit。

WhiteRabbit by JeffersonAirplane-WhiteRabbit:TheUltimateJeffersonAirplaneCollectionJefferson Airplane是美国60年代迷幻乐重镇旧金山的代表乐队,Grace Slick的加入让这支乐队名声鹊起,这首《White Rabbit》是她创作的一首典型的迷幻摇滚作品,收录于1966年的专辑《Surrealistic Pillow》中。

1966年恰是Woodstock运动前夜,垮掉一代的盛兴时期,充满着毒品、自由和迷幻诗意,这首White Rabbit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隐喻,唱出理想破败的颓废感。

结合电视里Jane和儿子Ziggy在水族馆中的画面,对于二人生活中潜在的隐忧表达地既贴合又出神。

而当Ziggy在车里唱起Red Queen’s “off with her head!”你也会情不自禁猜疑这个孩子是不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伪装者呢?

One pill makes you larger,And one pill makes you smallAnd the ones that mother gives you,Don’t do anything at allHandsAroundMyThroat by (D.I.V.)DeathInVegas-ScorpioRisingDeath in Vegas是由Richard Fearless和Tim Holmes,Steve Hillier三人组成的英伦乐队。

此曲选自Scorpio Rising这张专辑,名字象征着邪恶的诱惑,亦来自Kenneth Anger 1972年那部同名的同志短剧(非常值得一看)。

专辑很妙之处是请来了My Bloody Valentine, Sonic Youth ,Massive Attack与Mazzy Star等殿堂人马助阵人声,也是可一不可再。

这首歌出现之时,Jane一个人在海边怒跑,紧接着Madeline和Celeste加入,三人各自被不同的事件掐紧喉咙等待解放。

关于怨恨,关于罪孽,关于耻辱。

这也是我全局最爱的片段之一。

I still can't tell, What's been saidYour Hands around my Throat, Ask me to let goLast Night- Bonnie

Another Night - Bonnie在最后一集之前我一点也不喜欢Bonnie,纵然她全剧里没出过什么大问题。

可是啊,这个人设是有多讨人厌,是一个极具魅力的瑜伽老师,爱Nature,波西米亚,整个人生就是个大写的放松,生活就是跟其他四个主角站在反面,映衬他们的疲惫。

然而最后一集Zoe Kravitz唱了一首迷人的Don't,并且当Celeste神色慌张被骚扰时便一直警惕,一直担心她出事,最后成功发出女子力。

让人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

从凶杀案走出,最后五位母亲,五个女人坐在Monterey的沙滩上,她们因为这个罪案而结盟,也因为一起说的谎言而成为了挚友。

但是Madeline眼中还是有一丝犹疑,不远处有人在洞察着她们。

因为,或许最后折磨我们的并非把自己推入罪恶深渊或是将自己陷入地狱的Big lies,而是每一分一秒都情不自禁为伪装幸福伪装高贵伪装满足而说出的那些...Little lies

扫描QRcode 关注MidnightAdonis点击阅读“MidnightAdonis美少年末日”原文

 10 ) 如果美剧也有流量剧一说,那么这部就是.

丰华不减分毫的尼可,仍算得上丰韵犹存的俏佳人以及已经胖走形的“翠丝”,这个卡司够豪华,按国内分级不算顶级也是一级。

所要表达的是什么?

一个挣扎于家暴中的曾经的律证佳人;一个沦陷在痛苦遭遇中神精紧绷的单亲女人;一个患得患失不懂珍惜当下的主妇;一个号称事业有成却神经质的母亲;一个看不出多么SEX却活在编剧对白里的尤物。

试图集合起许多元素的剧情,却只是用无数条重复的镜头机械表现——混合着怒气的性爱、分不清梦里还是现实的跑酷、举着手机颐指气使的指挥这指挥那营造繁忙假象的事业女强人、串个珠做个手工练练瑜珈就成了所有男性性幻想对象的少民女子。

可事实上讲家暴不如《别和陌生人说话》,讲职业女性艰难不如《傲骨贤妻》,讲谋杀和出轨不如《绝望主妇》,每个问题都涉及一点,却完全不深入,完全就只是MIX了美剧中同类角色的套路皮毛,毫无新意。

非要讲演技的话……比这几位好的大有人在。

参照国剧标准,网红+拖沓重复的剧情,这部顶着HBO盛名推出的剧,唯一精彩之处只有最后一集。

前面6集就是渣。

用几句话完全可以提炼概括成一集,然后这六合一的半集和第7集拼成一部电影,可以打五星。

希望和另一部顶着无数好评赞誉的《西部世界》一样,别再出第二季了。

《大小谎言第一季》短评

感动,女性果然是天然的盟友,一个眼神就什么都懂。看到最后觉得,不管一个人多么得不完美,只要她有诚挚认错与同情她人的能力,依然是可爱的好人。

9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力荐

贵妇圈八卦事件 不造为啥分数那么高 社会问题也没怎么深入探讨

11分钟前
  • Bruce Stark
  • 较差

4.5星,虚荣是她们,伪善是她们,勇敢的人还是她们。结尾太喜欢了,巨浪拍岸之后的平静下面没有任何言语,只有一个女人互相才能明白的默契的眼光。音乐很好,景色很好,表演很好,更重要的是,妮可怎么这么美得一发入魂!

15分钟前
  • 康乐股长王紫菜
  • 力荐

观感一般,前二集的时候,还以为能有点意思,后面的剧情,越来越一般,而且看完一遍,没有想重看的念想。

20分钟前
  • 小雨メ°冬
  • 较差

家暴的艺术

22分钟前
  • Citron
  • 较差

谁来给我剧透一下啊求剧透啊

24分钟前
  • 闵思嘉
  • 还行

墨迹得要死

27分钟前
  • 咚咚
  • 很差

觉得人物性格有些脸谱化。但是最后一幕真是美。女人是一种岁月静好时撕逼到底,遇到绝境却充满了同理心的奇怪生物。大概是因为女人那么渴望爱,所以最深处总是彼此同情。

30分钟前
  • AsleepOrDead
  • 推荐

拖了半年终于看完。And the Emmy goes to... Nicole Kidman

31分钟前
  • addict_who
  • 力荐

7集还算合适这个小格局的闹剧,中后段已经开始拖沓往下走了。小镇你争我斗与流言蜚语,最终合体为一个女性联盟,为这个走向加颗星。

33分钟前
  • Sipoooo
  • 推荐

要说这个故事有多复杂,也没有,就是身边非常有典型性的三位女性故事。但是剪辑硬是剪出了惊悚大片的质感,节奏很好,波澜迭起,一点点推向万丈深渊的高潮。全员演技超一流,分歧者女主给了不少惊喜,妮可·基德曼依旧美丽。其实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家长的环境不比美国好多少...

34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力荐

叙事节奏好。妮可婶婶美炸天,再也不黑她打肉毒杆菌了。

35分钟前
  • 司令
  • 推荐

这剧的女性角色,没有一个扁平的,相当难得。前半段的driver是威瑟斯彭,从第三集开始Kidman是真耀眼。不愧是David E. Kelley改编的,Celeste开会那段,看得简直舒爽。虽然不断制造悬念但是指向还是很清楚的,看到最后一集就更理解这个标题的意思了。片尾翻唱滚石的名曲,呼应副标题。

36分钟前
  • Karo
  • 力荐

第一集絮絮叨叨的家长里短真的令人厌倦,甚至让人不知所云。和坏姐妹很类似的家庭主妇悬疑剧,但这部剧完全没有坏姐妹有意思…节奏太慢,悬疑感也没意思,看到第六集想着为什么没有三倍速。。

39分钟前
  • ZSY·
  • 还行

裹脚布又臭又长

41分钟前
  • 勺大侠
  • 较差

最后一集生生砍掉两星,剪接烂,情节跳来跳去,一下子从神剧,变成desperate housewive - -

44分钟前
  • Nox
  • 较差

无法共鸣,入不了戏

48分钟前
  • Mr.GOOD
  • 较差

可以

51分钟前
  • 尊墟
  • 还行

好久没看过这么吸引人的剧了,每个角色都又美又有钱又有故事又可爱又可恨,节奏超级好,配乐也好听。虽然有一些狗血桥段但真的瑕不掩瑜。结局太感人,事实证明, 拉近距离的最佳方式就是分享秘密,dirty dirty secret.

52分钟前
  • 不要焦虑浣熊妹
  • 力荐

我一直很讨厌威瑟斯彭,她是一种矮个子女生的代表,吵吵闹闹,自我为中心,肢体语言夸张,生怕因为身高而被忽视。不过她永远不会被打败,精力无限的那股劲儿又让我有点喜欢和羡慕她。只看两集,是可以先预定四星的好剧。

54分钟前
  • 小野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