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冒牌天神2》的,看得眼泪直淌。
这可能是我看的第二部与信仰或福音相关并给我感应的电影——第一部是《阿甘正传》。
看这部电影主要是因为从异议人士王怡的福音博客上了解到这部电影,而王怡似乎是比较高地评价这个电影的。
我看的时候,也确实很喜欢这部电影。
它很好地解答了现代社会有关信仰的问题。
里面有神迹、有信仰、有爱、有哲理,有后现代。
这让我想起朋霍费尔的“上帝死了”神学:“上帝”“死”了,上帝还在。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个新任的国会议员。
他奇迹般地见到了化身为一个黑人老头的“上帝”(摩根福尔曼饰演),命令他修建一艘方舟。
他一开始抗拒,但在一系列神迹发生过以后,他不得不服从了上帝的指令,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的纽约修建一艘木头做的方舟——太荒唐了,但主人公已经领到了神谕,他相信了大暴雨即将来临,洪水就要来临。
人类需要躲避洪灾,动物们也要进入方舟。
坦白说,我看他行动的时候,内心忐忑不安,一是为主人公(被嘲笑为“纽约的诺亚”)的孤独(信仰的孤独)所伤痛——这种孤独感或许很多有某些信念或信仰的人都可以感受到。
二是我为这个电影的故事怎么发展而感到担忧。
因为前面的开头已经十分精彩,我不知道电影的情节怎么编下去才能收场,而不至于让整个电影成为一个笑柄或者夸张滑稽的东西。
毕竟这不是一个神话片,神迹并不是他所要讲的东西,而我们现在生活在地球上,也没发现也暂时无法预测会有那么一场洪水的来临。
也许是有神迹,这个故事最后还是得到了基本圆满的结局。
神迹或者灵感(随便你怎么说都可以)发生在编剧和导演的脑袋里。
最后的神迹或者奇迹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整个故事的过程中贯穿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的重要性,相信很多人会体会到。
整部电影对古老的宗教信仰即解构又建构——形式变得次要,而信仰本身得以保留。
而且,像我这样比较敏感的人,还不得不在眼泪中赞叹一句:信仰如此美丽。
刚跟朋友一起看完电影,趁热打铁,过来写篇影评。
看到有些朋友解读得很好,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圣经中所启示的那一位上帝通常不会直接干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具有超能力去改变这个世界。
没错,祂的确希望我们成为世上的盐和光,但他首先要我们耐心等候,通过痛苦训练并装备我们好像耶稣基督的精兵,叫“我们经过流泪谷,叫这谷成为泉源之地,并有秋雨之福盖满了全谷”。
祂没有让大卫突然间具有高超的技能去与歌利亚抗衡,而是从年轻时就预备他,使他打死狮子和熊。
大卫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技能,和临阵时对上帝的信心,成就了“大卫击杀歌利亚”的佳话。
祂也没有让彼得突然间具有磐石般的信心去向万民传福音,而是在他跌入水时“赶紧伸手拉他”,在他背弃诺言时怜悯他。
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彼得才真正开始在他的软弱上显得刚强,成为得人渔夫。
祂同样没有让摩西突然间变得极其谦卑,而是藉着四十年旷野牧羊的磨练使他脱去身为埃及王子的虚荣傲慢,从而可以忍受得住数百万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昼夜抱怨,分红海,过旷野,进到迦南地,显出神的荣耀来。
今天,我同样相信这一位上帝爱我们。
也正是因为爱我们,祂不愿意我们总是期望不劳而获,却愿意我们在凡事上效法他儿子柔和谦卑的样式。
回到电影,Evan希望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上帝就预备他成为有信心的人,相信自己手所作的中能为祂所用,最后靠着造好的”纽约方舟“拯救了那地方所有人;Evan的妻子希望自己的家庭亲密,上帝就预备她成为丈夫的帮助者,成为儿女的陪伴,在与家人同造方舟的经历中收获爱情亲情。
看完了电影,很多朋友都感受到原来改变世界不难,秘诀就是“一次只做一件小事”,an act of random kindness。
从明天起,做个爱上帝的人,尽到自己为人的本分,努力工作,尽力爱人,仅此而已,却无疑是幸福的秘诀。
If someone prays for patients,you think god gives him patients,or he gives him an opportunity to be patient?If he prays for courage,you say god gives him courage,or he gives him an opportunity to be courageous?If someone parys for the family to be closer,you think god throws them some warm-like feelings,or he presents them an opportunity to love each other?如果有个人希望自己可以更有耐心,你认为上帝会直接赐予他耐心呢,还是给他一个培养耐心的机会?
如果有人希望自己更勇敢,你说上帝是赐予他勇敢,还是给他锻炼胆量的机会?
如果又有人希望家人关系更亲密,你想上帝是扔点貌似温存的感觉给他呢,还是赐他一个和家人共度难关的机会?
'How do we change the world?'The God said, 'one Act of Random Kindness.' And that's all his creatures' ARK.“我们如何改变世界?
”上帝回答道:“偶然为之的善举。
”这就是能够拯救所有生命的方舟。
好片子,重新温习、审视、发现:改变世界,就是改变自己!
从改变自己开始!
这样的片子很多人打这么低的分,观影心里状态可见一斑吗?!
呵呵。
比起第一部来,搞笑的成分也许少了,但也因为如此,可以更多关注一些细节和想要表达的东西。
改变世界,这是大多数人都有过的梦想,大多数时候发现太不现实,或者说自己太不完美,没有那个能力;但这部片子让我们看到,一切都有因果,改变世界,真的是从改变自己做起,每天都是一次机会,与家人共患难的时候,面对流浪狗的时候,面对突发事情的时候,面对对孩子承诺的时候,那一个个小事情,就是成就了大成就的机会!
虽然没有太多太深的大道理,看似平凡的故事,但意义相当不平凡,可以去尝试那样面对生活,面对自己。
http://forum.familykeepers.org/showtopic-659.aspx作為一個基督徒,對於一些以聖經及基督教為題材的電影都會小心謹慎選擇。
看了這一套以喜劇形式引用聖經挪亞方舟的 Evan Almighty。
實在希望推介給已信主的基督徒,和未信主的朋友。
雖然表面看似胡鬧喜劇,但你會發現,整套電影不但沒有扭曲聖經內的原則,反之,它把兩個很重要的信息表達出來:1. 挪亞方舟是所有基督徒都熟悉的舊約事跡。
可是,有否想過:今天,這刻,我們如何活出挪亞的生命?
我們如何建造方舟(ARK)?
電影對白中,說出了一點我從來沒有在意的事情:“How do you build the ARK? By an Act of Random Kindness each day.”Act of Random Kindness –> A.R.K. 正正乎合了聖經中最大的誡命:「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其次是愛人如己。
」要愛人如己,才可隨時隨地(random)善意(kindness)待人(act)。
2. 男主角由不信、到被神選中、不明神心意、不斷討價還價反抗爭扎、到跟隨主、順服主;也都是基督徒聽慣了的“成長過程”。
可是,我特特喜愛片尾,男主角完成神的使命以後,與家人漫步草原間,再與神相遇:兩人的交流完完全全是深交深知的朋友,可以交心,可以說笑,甚至可以一起跳舞。
在這個光景中,男主角不是一個勞碌的僕人。
他是一個可以與神一起安息、分享的朋友。
這正是神常常提醒我們的:「你們現在所受的,不再是奴僕的心。
」與神安息相交,才真真正正是神對我們的心意。
3. 當男主角發現他不能打發神走,唯有上網查找建方舟資料, 當發現只有他們一家五個人去建這麼巨形的方舟, 男主角高呼:Impossible!但馬上男主角就看到神親自供應木材、工具,甚至一本‘Ark-Building for Dummies’!
這裡有兩個屬靈功課:第一,我們的impossible;在神是I’m Possible。
第二,神所提出的使命,祂必供應我們一切所需的。
Let me ask you something. If someone prays for patience, you think God gives them patience? Or does he give them the opportunity to be patient? 当有人希望自己有耐心,你认为上帝是会直接赐予他耐心,还是给他一个培养耐心的机会If he prayed for courage, does God give him courage, or does he give him opportunities to be courageous? 当有人祈求自己更勇敢,你说上帝是直接给他勇气,还是给他锻炼胆量的机会If someone prayed for the family to be closer, do you think God zaps them with warm fuzzy feelings, or does he give them opportunities to love each other?”如果又有人希望家人关系更亲密,你想上帝是要给他们耳鬓厮磨的感觉,还是给他一个和家人共度难关的机会
之所以说这部作品是锦上添花,不是说这部续集拍得好,而只能证明前作拍得烂。
两片比较着看,你会发现,续集并不难拍,只要导演别再睡觉就可以了。
两相比较,作品还是有一致性的:上帝还是那个上帝,同样找个电视明星来演男主角的女友,同样让主人公养了一条狗,同样在电影中拿其它电影开涮。
谁说这不是一部续集呢?
这样的电影当然不会在镜头运用和叙事架构上给人什么新意——拜托!
这是一部喜剧片!
所以,你不如换角度想想,笑完以后你能想到什么。
我相信导演是比较在意“改变世界,从身边的一件小事做起”的这种号召,特别像时下北京正在流行的“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的宣传。
但我更觉得,黑人上帝对世人的启发,以及主人公Evan对先兆的理解,更让人难以忘怀。
“改变世界,从身边的一件小事做起”似乎是《冒牌天神》两集贯穿的主题思想,尽管在第一部中没有充分的展开。
有了Jim Carrey,别指望人们在第一遍观影中思考过多的哲学问题。
Steve Carell则有很大不同,这个闷骚型男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干什么事情都有模有样,傻得精致。
(顺便说一嘴,Peter Segal找Steve Carell来演糊涂侦探简直是慧眼识金!
)Steve Carell是那种让人感觉他“时刻都在思考,思考该思考什么”的人物,所以他饰演的Evan,显出几分虔诚。
这样一个虔诚的喜剧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情,让人觉得可爱,也让人愿意相信整个故事。
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不是导演贯穿的那个口号。
我更在乎上帝对Lauren Graham 所饰演的妻子说的那番话:如果有人祈求耐心,你觉得上帝会给他们耐心,还是给他们机会学会有耐心?
如果祈求勇气,是给他们勇气,还是给他们机会变得有勇气?
如果有人祈求家庭更和睦,你觉得上帝会给他们耳鬓厮磨的温情,还是他给相互关爱对方的机会?
“授人以渔”的方式到了上帝那里,总会对你有所启示。
至少对我是这样的。
如果说上帝真的公平,那么估计指的就是“机会”的公平。
我能发现本片中的上帝没有男性化的偏向Evan,不向第一部中对Bruce那样,给了他能力。
本片中上帝更像是一个说悄悄话的老人,他知道Evan家里的问题,知道所有的问题,而并不现身改变什么,而是给人以机会,自己去改变。
这很符合现今人们对上帝的理解和期待。
Evan祈求能够改变世界,妻子则希望家庭状况能够改观,借这样的“机会”,上帝满足了他们两人的祈祷。
因此,当记者问Evan:“你为什么觉得上帝选中了你?
”时,Evan回答:“他选择了我们所有人。
”使得整部电影有了一点宗教的神圣色彩。
这也就是我所说的那种亮点。
作为喜剧片,能让人笑是首要的,如果能让人笑完还想会意地笑笑,很见功夫。
在前面顺便一提,如果在评论里都没有提及耐心和勇气的话,那么可参考价值几乎没有。
应该是根本没看懂。
值得一看的老电影,印象中我很小的时候看过。
但是看了看豆瓣评论,很多人并不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还有很多人觉得不好笑,是因为听的国语配音么?
在这那个说黑姐姐瞎叨叨的,多练练四级听力听听人家说的是啥再说,这个黑人角色真的很有意思,也有可能根本明白不了国外的文化。
整体故事很完整,参议的男主最后变成了制造方舟的诺亚,完整讲了“god”是怎么一步步逼他就范的并且有很高立意。
虽然在技术手段上有很多问题,比如镜头的衔接啊,以及最后你看看是不是有一段大家没影子啊[旺柴]但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而在我来看最重要问题是用一个好的创意讲了一个好的故事。
就比如放在国内来说,谁能用一个成语故事拍出来一部不错的电影?
我不认为这是一部宣教片,虽然有神这么一个角色存在,但是他在影片中讲的最主要的话是:如果你祈祷拥有耐心,我是直接给你耐心还是给你锻炼耐心的机会?
改变世界从一点点小的好事儿坐起。
言传身教,日行一善,不以善小而不为这恰巧还与我们历史上的文化传承的意义相近而且甚至用一个黑人演员来表演上帝,你觉得这意味着什么?
从这种角度来看,它宣扬等我不是神吧?
更像是自己吧?
扯的有点远回到电影。
全程用神一个特殊元素抹去了所有的不和谐,男主从一个想改变世界的议员,变成了最后可以带家人一起出去玩的好丈夫,好父亲。
这恰巧与电影的改变世界从日行一小善吻合。
作为一个喜剧电影要求合理性其实很荒诞,但是在这个电影中还是比较完整,事情不都是完全无脑在发展。
为了你的观影体验不做剧透,只是在时代极速发展的现在这个片子仍旧值得一看,虽然过去10多年这味道真的是不一样。
最后说说名字,谁起的这两部的名字,真的是无语,用在第一步勉勉强强,用在第二部实在很奇怪,毕竟两部的内容上连接地方太少,不说关系不大吧,甚至可以说对剧情毫无影响。
想起了前段时间的疾速猪杀。
给你个白眼希望你自己体会。
最后的最后,看那些一上来就明显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论。
我深知国外的月亮不圆,但是国外的电影产业比国内强太多,我也很希望以后我们能成为影视创造的大国,现在的战狼好不好?
好!
流浪地球好不好?
好!
但是我们就是在刚起步,还有很多地方我们的确做得好不够好,泱泱大国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延续到现在,不会连点儿承认别人好的能力都没有吧?
没有第二部搞笑但是更哲理了吧没想到相差4年摄影技术相差这么多。
最令我遗憾的是1 2没有很好的连上哪怕不是在开始,而是在结尾god 能和他说一句,你曾经电视台被恶搞也是因为我把权利给了金凯瑞这样呢(可能是我想在电影这个虚拟世界里找到真实感吧哈哈哈,真的想知道金凯瑞日后日子)当然你可以说神日理万机,哪记得这样的事呢?
但是巧合也能发生啊金凯瑞自带那种感觉,并且直接暴力的给它神的能力,就肯定很搞笑而这个只给了责任却没有给权利,自然要痛苦万分。
等那场洪水真的等的心急啊!
哪怕已经知道水库的事情,还有觉得女同事喊女士优先那里可以爆个粗口的哈哈逻辑肯定有很多不对的地方,我似乎还看见了动物里有企鹅。。。
当然应该是怎么来的去哪里啊。
日行一善,环境,这些主题挺好的,但是小细节还是不到位。
第一部就纯粹乐,喜剧片里给个4.5。
这个按正经电影我只能给4.3。
但是我觉得他的形式我很喜欢。
《冒牌天神2》是一部让你在笑的同时,也会让你陷入沉思的电影。
影片里灌注了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或是一种人生态度。
使你在嬉笑的同时,还能体会到生活中的许多真理。
如果有人希望自己更有耐心,你认为上帝会直接赐予他耐心还是给他一个培养耐心的机会?如果有人希望自己更勇敢,你说上帝是赐给他勇敢还是给他锻炼胆量的机会?如果有人希望家庭关系更密切,你想上帝是扔给他貌似温暖的感觉呢?还是扔给他一个和家人共度难关的机会?
在遭遇困境而怨天尤人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真的是上苍的过失,还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认知?
想改变世界,就从仁慈做起,从日行一善做起。
搞笑方式十分老土,想象力也差。片子没什么意思。freeman还是老样子。
什么破烂玩意,我看过一遍都忘了,最近又看一遍。隔了这么多年还要说一遍,什么破烂玩意
再次印证了我的“晚饭是烂片集中时段”理论。。。不过那个总是说XX鸭子的鸡鸡比身体要长、草泥马会吐口水的小朋友挺合我的笑点(最讨厌的就是开始造船的部分,那样的音乐和那样糗事的搭配真是俗滥美国喜剧的官方标配呀!)。
和第一部还是有很大反差的 Steve Carell不输Jim Carrey 虽盼望有所突破但还是有很大改进的空间 宗教色彩很浓厚 动物很壮观
卧槽,神兽碉堡了······!!!!!
电影频道周末大放送向来难有建树,这部冒牌2,的确2得可以。看到结尾处已经恍惚是好莱坞的年会视频。直到知道上映时间2007年才恍然大悟,那年美国编剧爆发大罢工。
虽然有浓浓的山寨味,不过片子和第一部完全不同风格。。尚好~
觉得比第一集好看。诺亚方舟的当代版,穿梭引用了大量圣经创世纪里的故事。讽刺了以权谋私的官员,破坏生态平衡的恶果,一群只有信仰没有实干的人,顺便灌点心灵鸡汤。里面男主从西装革履的官僚,慢慢变成一袭长袍满头银发的形象,颇有气场。
诺亚方舟,虎头蛇尾,结局没表现出来。小型的社区方舟,一座水库决堤。上帝的做法不可理喻啊。
第一次见到了神兽羊驼
比1还差劲!!!大约是两星半的作品,但是,女主感觉超级亲切!!!
有强大的草泥马!
我家买了个动物园的2012版,砸了那么多的特效却一点都不觉得好看,沉闷的要死。。感觉看了好久好久电影还没结束,绝了!
开头比较有趣,中间没仔细看,结尾很精彩~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上帝:不论我对于你们做了什么,那都是出于我对你们的爱。“怎样改变世界?经常不经意地做一些微小的善事。”当你祈求上帝给你勇气的时候,上帝不是直接给你勇气,而是给你寻求勇气的机会。动物们帮忙干活造方舟,真有趣。现代版诺亚方舟。环保主义电影。怎样改变世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人做起。片尾曲好欢乐,跳舞的大猩猩。三星
平庸到令人发指。所有笑点都很低能也不好笑。
“他不会给你注入温情,而是给你们机会去相爱”这句话打动我了
“如果有人乞求耐心,你觉得上帝会给他们耐心?还是给他们机会学会有耐心?如果祈求勇气,是给他们勇气?还是给他们机会学会勇敢?如果有人祈求家庭更亲近,你觉得上帝只给他们耳鬓厮磨的感觉?还是给他们相爱的机会?”
原来,诺亚方舟里是有草泥马的。。。也好,整体喜感比1稍弱。还是喜欢那老头,虽然2里面并不很出彩。
I can not say it is not funny but it is too ridiculous,and i do not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