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美国底特律,不断升高的犯罪率和持续扩大的犯罪势力让警方苦不堪言,为了控制这些“不稳定的因素”,警方划出了“红砖特区”,用以隔离罪犯和平民。
在特区之中,以毒枭特里梅因(罗伯特·菲茨杰拉德·迪格斯 RZA 饰)为首的犯罪集团掌控着大部分的资源和权利,构筑了一种岌岌可危的微妙平衡。
一场意外让利诺(大卫·贝尔 David Belle 饰)成为了特里梅因的眼中钉,为了引出利诺,特里梅因绑架了他的女友罗拉(卡塔利娜·丹尼斯 Catalina Denis 饰),与此同时,野心勃勃的探员达米安(保罗·沃克 Paul Walker 饰)亦希望能够将作恶多端的特里梅因捉拿归案,个性迥异但境遇相同的利诺和达米安走到了一起,决定联手。
死者为大,作为保罗沃克的最后一部完整电影 ,大部分人还是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去看的。
十年了,经典难以再现,很多给了高分的观众可能根本没有看过十年前的版本,如果看过2004年版的《暴力街区》难免会把两部电影做一个比较,因为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动。
这次翻拍还是比较失败的,翻拍的电影如果没有特别出色的表演很难超越之前的作品,越是经典的影片翻拍的风险越大。
大卫贝利明显老了很多,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青葱少年。
这部跑酷题材的影片可能不太适合保罗。
保罗飙车可能比赛瑞尔拉菲力棒,但是跑酷动作比他还是差了一大截,很多高难度动作明显使用的替身,这和当年所有惊险动作全部由主演自己完成有很大的不同,高下立判。
整部影片演员的表演比原版差了很远,K2、黑帮老大,小混混们的表演都差强人意,与原版不可同日而语。
两位男主感觉不到有什么交流,只是机械的念着台词。
两人从监狱转监的牢车里没有交流,保罗就直接搞定了两个警员,下了车两人就莫名其妙的扭打在一起,然后又莫名其妙的和好了。
在最后天台上面输入导弹密码的时候也没有之前的那种紧张刺激,到了市长办公室的那一场表演也特别像赶时间收工回家约会。
总之,这是比较失败的一次翻拍。
犯罪率高到需要筑起高墙隔离出去的街区,想要推倒重建的人居然是反派。
贩毒杀人买导弹,绑架威胁炸城市的最后参加大选。
Paul Walker独闯龙潭,就在一个小混混的帮助下,不但全身而退大破黑帮,居然还能导人向善,一下子将暴力街区改造成了美丽社区。
且莫说Damien一直将Tremaine视为杀父仇人,单就贩毒、杀人、绑架、勒索等等罪名,也不应该说信就信吧。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如大反派最后洗白让人来的触目惊心。
苦心经营这么多年,将自己的地盘巩固到政府不敢管,划出来一块地让你独自自主。
然后拿着发射器突然良心发现了。
就说其实我是个好人。
你可不可以给我们点心理建设。
《暴力街区》的片名很容易吸引一个人,给人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地方肯定是很乱的”,没错,影片中就是塑造了一个没有正规警察、政府管理的地区里的事。
在很多镜头中,都记录了美国的街头文化,涂鸦、路边烧烤、跑酷等等(这些对于街头玩家们都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影片中阶级的对立、搭档的质疑、生死关头时的紧迫都十分的好。
让“红砖特区”成为“暴力街区”的不是当地人民的行为,而是阶级之间的歧视与隔阂,是利益的趋势和诱惑。
怀着悲痛的心情看这部保罗·沃克的遗作不过并不惊喜本以为是名字重合罢了没想到剧情都照搬更重要的是很多跑酷的场面都一样啊尤其是翻跟头躲车的镜头如果没有看过之前的版本这一部是相当有水准的保罗·沃克依旧是很帅看起来非常稳重迷人可惜已逝只能在银屏上怀念了
暴力街区是我对欧美动作电影的启蒙,也相信有不少的影迷是通过暴力街区知道跑酷这项运动。
没有想到暴力街区会在十年后会重拍,主演依然是贝利,只是男二号换成了沃克。
相信在第一步和翻拍之间影迷会有自己的比较。
不多述,下面是关于几个人物的先后对比。
内托:前后两部都由大卫贝利饰演,十年了内拖的身材并未走样,还是一样迷人的小胡须,一样健硕的肌肉。
达米安:第一步的达米安显然动作上要比沃克饰演的要漂亮很多,而且从性格上也要风趣了不少,还是依然留恋过去那个大光头一口法语的达米安。
K2:这部片子换成了黑人,没有原来拜仁的K2的张狂感,同时长了一张诚实的脸,给角色减分不少。
里梅因:第一步的老头子突出了狠与狡猾,第二部的里美因比起达米安更像个政府卧底罗拉:这部的罗拉显然戏份赚足,长的漂亮,个子高挑,特别还会WWA的跨摔。
第一步的罗拉显然更加野性,特别是让敌人吃自己内裤那一幕剧情。
在剧情方面做了不少的改动,将以往过于野性的镜头没有复拍,特别阐述了达米安和父亲的关系,通过对抗与里梅因建立起的友情。
总体来说比起第一步视觉效果上也差了一些,没有第一步显得干净纯粹。
不过无所谓,在十年后还能津津有味的看完整部电影,还愿意看原始2004版电影,这就是好电影。
十年了!
依然为你沸腾!
刚刚才看了这部电影,个人感觉这是一部非常犀利的反战电影。
或者说是反对西方的霸权主义电影。
13区,一个被封闭,得不到和外界公平交易,正常发展的区域。
里面的主要2大群体,黑人,伊斯兰。
这不正如今天的世界,黑人的非洲和南美,伊斯兰世界,频频被西方制裁和封锁吗?
因为被封锁,所以两个群体不得不贩毒,生存所迫,因此电影并不重点指责责贩毒。
想想第一部跑酷哥开头就是毁毒品,这集则是炸墙,意味明显。
全片主角都在努力争取开放封锁,公平发展,可是反对方,代表欧美霸权DISS特务部队,却暗中挑衅,为了得到巴黎普通人的理解和支持——代表了西方的白人阶层,不惜杀害警察,制造冲突。
想想美国人 “ 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 ” 的段子,就是这回事。
曲折情节掠过,最后总统按下按钮,炸毁第13区的时候,是很有意思的。
大家注意到了吗,每次按钮,爆炸声越来越近。
还有,主角这一群人,之所以团结起来就是为了保住13区。
为啥后来让总统下令时却非常轻松坚决?
答案是,他们已经移动了之前直升机放下的红色激光指示器,他们把这些指示器放在了巴黎的市中心。
总统府外是使馆区,就在巴黎市正中心,这紧挨香榭丽舍大街,而大街一头是罗浮宫,一头是凯旋门,大街平行紧挨着的就是塞纳河,河畔是巴黎圣母院,荣军院,埃菲尔铁塔,以及数不尽的博物馆群,所以,大家想想,那一声声越来越近的爆炸声,实际上是把巴黎,这个西方文化最精华的核心部分,统统炸毁了!
这不正是影射了早被欧美人拆尽破坏的西亚,北非文明遗迹?
被烧毁的圆明园?
被屠戮的印加文明,印第安文明?
等等等等,不用再一一叙述。
当然电影没有给出这个镜头,我想,这也是因为作为一部商业气氛浓厚的电影,还是要在镜头的残酷性上,作出让步吧。
如果让观众看到废墟的巴黎,是什么样的效果?
还有那最后没有按下的按钮,是不是就是....?
2010年看的暴力街区13区,2004年就上映了,好像2006年的一个周五晚上,在北京语言大学教室里放映暴力街区13区,顺带着看了会,后来真正仔细看就是2010年了, 剧情非常紧凑,两个个头不高的男人非常聪明睿智,运动能力出众,可谓有勇有谋,干特工都是好手,后来看续集,又看保罗沃克翻拍的,雷托和达绵就像NBA的白巧克力威廉姆斯,吉诺比利的感觉。
看完整部电影之后很明显地发现一个缺点,那就是影片的布局似乎出了问题。
电影的剧情有点缺少那种应有抑扬顿挫的起伏,坏人boss的突然转变又令人感到有点惊诧,同时红砖特区里面的帮派几乎全部都是黑人(除了大块头),这样真的好么•••••••另外两位主角之间的信任,合作和友情总是有点别扭。
另外,保罗警察爸爸的往事又是另一部电影了么?
突然出现好突兀。
当然,动作设计都很棒。
只是剧情有点奇怪而已。
就像一张大拼图,里面却缺了好几张••••••
最近去影院去的比较频繁,而好电影着实少之又少,之前没有看过《暴力街区》,去影院后看到有吕克·贝松的名字,就想试着看看,说实话没有报多大期望。
一开场的跑酷镜头惊呆了我这个小伙伴,流畅程度堪称完美,不由得想起成龙在《宝贝计划》中从空调盒跳下来的场景,顿时觉得那会得多心酸啊……看完之后又回家补了下之前那部,原来基本一成不变啊,唯一就是演员有多调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先入为主,又或者现在依然是一个卖萌为生的世界了,总觉得翻拍中的人物选角更加贴切,更加适合剧情,更加萌,尤其是大胖子和爱做饭的黑老大,而且女主演也身材脸蛋更棒哦,尤其是最后大反正,警察联合黑帮推翻市场真是大快人心啊。
唯一遗憾的一点就是感觉翻拍后的打斗场景比原先逊色一点……听说票房爆冷门,看来好的片子不是自己宣传就可以的,真的还是要靠口碑啊,我们还是有一定鉴赏力的,以后不要老拿一些烂片糊弄我们了好不好,亲!
不是点蜡党 编的实在太次了 进展不下去也不能胡来瞎反转啊 真对不起自己的智商
几个人的奠念
除了特里梅因的人设有些立不住,其余还是很流畅的,从头打到尾,紧凑无尿点。暴力街区的设置稍微有些反乌托邦,但是警察,黑帮,飙车,毒品,辣妹,卧底真的很美式经典,比现在的政治正确不知道好看多少倍。
中规中矩的翻拍...For the memory of Paul Walker.
一个正义的警察被市长坑,又和毒贩联手整市长的故事。没有看法国版,但是觉得这一版真的也蛮好的。就是前面的剧情略显拖沓,不如把整市长的环节加长一些,有时候突如其来的打斗显得有点尴尬,台词有时候写的有点尴尬。整体观感还是不错的。
很少有翻拍这样,跟原版不仅剧情、剪辑类似,连主演都要沿用。大卫贝利太酷,一张梅西、诺顿、帕西诺混合脸,把跑酷引入电影世界中。黑白双雄闯贼窝不再新鲜,但看到片尾“深切怀念保罗沃克”时还是激动又叹息,这是他最后一部完整作品,简单粗暴的快感谁都无法抗拒。黑白俩美女边SM边PK好看!
压制组最后还放了张照片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简直催泪
“政府要是靠得住,母猪都上树” 赞这句翻译。结尾硬汉做电梯“比爬楼梯强”也是对传统打斗片的情节颠覆。相比文艺范的《突袭2》,就爱这种纯娱乐逗比的动作片。男二号“里诺”好像梅西,片头跑酷帅掉渣。最后定格画面“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直接泪奔…“不能为了未来,就忘了过去”
跑酷真的很燃,简单粗暴,结局反转是暗喻现在的政府都是黑手党翻身么。
当年为了看法国版一门心思盯着跑酷,如今是不是翻拍佳作早已不在意,更多是当成保罗沃克的遗作。
挺酷炫的,反正我喜欢,就是Paul Walker戏路好窄
很炫的跑酷。
翻拍的如此没有新意。真替walker在天之灵感到忧伤
看到最后一幕直接哭出来了: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
我觉得,有必要再拍一遍吗????你不如把旧版做个3D出来骗钱不更好,起码更好看些
还不错
一个天天酷跑玩家和一个天天飞车玩家共同合作的天天炫斗
来看看跑酷达人以及纪念Paul
无剧情,只有爽快战斗可惜不会再有续集保罗沃夫
动作戏真是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