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因为曹骏,就去瞅了一眼。
这部剧真实反映当下贫困村面临的难以想象的问题,用张楠(曹骏饰)的一句话:“不想回去,因为穷怕了……”。
我第一周一口气全追完(截止到9月17日,已经更新12集),突然也想去农村,跟几个有一样想法的同志,将农村发展起来,解决温饱,解决孩子们教育问题,很有意义。
这是一部很认真的剧。
剧中关于驻村工作组下乡入户的细节、村民的不理解、人居环境整治、厕所改造甚至是送米送油等剧情都是真实而有依据,作为一名帮扶干部,在下乡的路上遇到蛇、摔过跤,一次次的入户修改资料,一次次帮助贫困户对接教育、就业、医疗政策,真正的体会就是大部分村民是淳朴而又善良的,他们老是觉得在麻烦我们,老是邀请我们在家吃饭,虽然我们没在群众家里吃过饭,但是情谊真是满满的,作为一名外地人,在帮扶的村里感受到了家人的关心,所以看到这部剧的时候,我很共情,我也曾给他们打扫过卫生、也曾帮他们整理过衣物,虽然在四川,但和贵州差不多,有着一样美丽的景色,但是好在所有通村路、通组路和入户路都修好了,下乡的路途平坦了很多。
还记得,第一次入户的时候不知道去往贫困户的路,是村支部骑摩托车载我去的,和剧中钟老师载筱悦是一样一样的。
这是一部充满张力的冲突的剧。
剧中几乎每一集都会出事儿,感觉编剧为了让剧情更加紧凑而将多种状况都强加给了驻村工作组,看的我是血压飙高,驻村工作组虽然肩负白果村的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责任,但是不应该把所有的责任都甩给驻村工作组,比如在坟头蹦迪,主体是村两委,受众是村民,青青去阻拦而没阻拦成功,导火索是李涵未履行请假手续,结果导致引发舆情,最终李涵背锅被开除。
这个处罚就有点过于狠了。。。
(个人理解,勿喷) 这是一部美好而有遗憾的剧。
美好的是张楠和筱悦的爱情,很纯粹,很美好,双向奔赴而不负重托,美好的是筱悦被蛇咬以后,路边打的一排排手电筒,美好的是筱悦每天打开窗户的那一束束野花,美好的是筱悦、李涵离开之时村民送的那一篮篮特产,美好的是裴景春如释重负的那一抹笑容,感觉好多美好都与筱悦相关呀,没有狗血和撕逼真是太美好了。
但是这部剧里有很多遗憾,遗憾的是刘一手没有坚持到最后,在听到《那些花儿》的时候真是泪水止不住,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战友在快退休的时候离你而去,耿一鸣得多伤心呀。
李涵在面对妻子生产之际的纠结和被开除以后的坚强和无奈又是多么遗憾呀,为什么好人总难当呀。
遗憾的是明明张楠妈妈因为争水失手打死人以后,姑姑又因为同样原因而被关,水的问题要是早点解决该有多好呀,“两不愁三保障”不是空口谈谈而已,越看电视剧,越觉得通水、通电、修路对一个村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
这是一部瑕不掩瑜的好剧。
剧情中透露的细节,无不彰显编剧的努力,在大量走访、调研过程中才写了这么好的一部剧,贴近现实、照进现实,千千万万个脱贫工作一线人员,就是这么度过了精准扶贫的那几年,剧中以贵州为背景,穿插了贵州山水美景、美食,特别是方言,很有味道,就是张楠能向他爸爸一样,再多练练贵州话就好了,再者,剧中台词略有些漂浮,不太符合现实,一般帮扶干部进村入户,都是讲他们听得懂的“土话”,这个“土话”不是指方言,而是贵州人讲话方式和表达方式。
看到很多网友呼吁第二部尽快更新,不知道有没有第二部,但是希望有,风里雨里我们等着你。
最后,我想吐槽一下这部剧的宣发,虽然是主旋律电视剧,但是主旋律就不代表不能宣传,各大视频首页推荐上尽是些工业糖精速成剧,但是这么好的一部剧竟然没有任何宣发,都是靠网友自来水,要不是在B站上看到有网友自发推荐,我都不知道有这么好的一部剧竟然没人发现,可能是电视剧拍到后面没钱了吧。。。
一想到豆瓣小组上豆友说,讨论量一天才20几条就心酸。
最后的最后,我看到这部电视剧豆瓣没开评分,但是腾讯上标注的是7.7分,谁评的分,又是谁在引导我们?
祈求豆瓣开分,我打10分都不够呀!
二人的感情是马克思燕妮式的。
燕妮与马克思有共同的信仰,而且都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或本可以优渥的生活投入到这世间最伟大的工作——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燕妮为了信仰和马克思可以放弃贵族的身份,和马克思辛苦奔波流浪贫困了一辈子。
只为了一个新世界的到来,和真正所爱的人在一起。
而卞老师为了信仰理想责任和张楠,也甘愿放弃上海的繁华和优渥的生活投入到这世间伟大的工作——让老百姓过的更好的工作当中。
和张楠一起从无到有吃苦建设乡村。
只为了一个能让老百姓过的更好的世界到来以及和自己真正所爱的人在一起。
这种精神和马克思,燕妮,恩格斯,切格瓦拉等先贤的精神没有任何不同。
我实在想不出比这样马克思燕妮式的爱情更美好,充满着人性光辉的爱情了。
自己的伴侣同时也是自己的同志!
这对于二人来说都是无比幸运的。
这样的爱真是太珍贵了。
正如马克思高中毕业论文中的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
而张楠与卞筱悦都是这样的人。
实不相瞒,本来是冲着男女主角曹骏安悦溪来的,没想到却猝不及防的被罗钢老师饰演的李世涛局长给圈粉。
不为别的,主要是这个局长简直太“人间清醒”了!
各种经典发言,每一句都说到了我的心坎儿里首先在“局长见面大会”上,刚来到教育局的李世涛发表讲话的时候直接就说“大家平时工作也都挺忙的,一般没事儿我不爱开会”我感觉当代社畜听到这句话,内心应该都会免不了阵阵躁动吧?!
这样不爱走形式主义的领导简直太爱了!
紧接着,大哥又说“平时见到我呢,也不用打招呼,我走路爱思考,你们跟我打招呼容易打断我“。
言简意赅的两句话,一下子就把这个领导的形象立住了。
很明显,这个局长不爱官僚主义,更不爱形式主义,更喜欢认认真真干实事儿的人。
所以他一眼就相中了为烂尾楼小学勇敢发声的张楠,而且还不惜自掏腰包花重金把张楠请回来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爱贤之心,清晰明了。
在初回到这个小乡镇的时候,李世涛和夫人在山间公路上看着连绵不绝的高山。
局长夫人问他为什么放着好好的高职不干,非要回来挂职做这个教育局局长,图的是什么?
李世涛是这样回答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句经典诗词,既表明了他坚定的心声,也道出了他不凡的格局。
而回来之后的李世涛,也真的是这样去做的。
不论面对前任领导留下的烂摊子,还是面对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他都没有退缩过,也没有想过放弃。
当李夫人吃饭的时候提醒他逢年过节也跟领导象征性的走动走动的时候,他不屑一笑,一本正经的说着“不用送礼走动整那些虚的,我要是把教育局和乡村振兴弄好了,他还得感谢我!
”一句贼接地气的心里话,把这个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表述的淋漓尽致。
虽然语言简单粗暴,但所传达出来的道理却是三观极正。
总的来说,看完了前几集感觉这部剧中除了乡村振兴工作之外,还有很多可看性。
比如年轻人们的热血成长和身心蜕变、当代乡村领导的工作日常、甚至田野村民们的生活剪影等等,都是不同的看点。
很适合一家人一起看的一部剧,值得安利。
最近特别喜欢看一些有年代感的剧,包括这种扶贫题材的剧,之前的山海情也很喜欢,觉得很真实。
现在的电视剧的确是越来越无聊了,好多都是点开看不了几分钟就无聊的看不下去了,这部剧的剧情还不错,值得一看。
曹骏也是一个我比较看好的演员,演技不错,就是运气不太好,我对他上一部剧的印象还是宝莲灯,这次看到他这个剧还挺惊喜的,希望他以后能够顺风顺水,多演一些正剧,慢慢提升知名度,加油吧!
白果村驻村小分队,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工作人员的不易。
原来相比“带资”回村,“带知识”回村或更能创造出更长久的价值。
客观来看,这个小分队的工作人员们不论学历还是知识储备都很亮眼——张楠和卞筱悦是来自一线城市优秀大学的高材生、研究生;而林青青更是用出色的农业种植技术知识征服了一众农民伯伯,“农科女大学生”的实力尽显;还有热血干劲儿十足的耿一鸣、和年少有为的李涵,以及在岗位上奉献了一辈子的刘叔。
六个人各有各的长处,而他们也都在这片土地上,将自己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
首先带知识回村的第一大优势就展现在专业的种植技术上。
作为整个小分队的“技术担当”,林青青将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各种专业知识,都应用到老乡们的实际种植过程中。
有了更科学的种植方式,相信这片车厘子果园,后期一定能创造很不错的收益。
张楠作为驻村小分队的队长,将自己这“当代高知青年”的全新思维方式和逻辑思想注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在我看来,这也是李世涛一眼相中他的原因。
敢想敢做,又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在他的带领下,驻村工作开展的也算顺利。
而卞筱悦作为远道而来的支教老师,将自己在大城市的所学所见,带到了白果村这间小小的教室里,用自己的方式温暖着这里的孩子们。
虽然乡村振兴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在大家的努力下,都得到了很圆满的解决。
还有一丝不苟严谨待事的李涵,成为年轻人的后盾,用自己跟随领导多年积攒下的处事经验,解决了很多棘手问题。
一行人中最年轻气盛的耿一鸣,虽然有时处事略显稚嫩,但独属于年轻人的那种冲劲儿和朝气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白果村驻村小分队一行几人的身上,我看到了当代青年带知识回村后的变化。
相比起金钱的资助,我想很多乡村地区需要的是更多这样的“知识资助”,通过这部剧,再次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
不赞同这样的纠错方式,凡是村里出现的问题,都与驻村工作队脱不了关系,这是什么逻辑。
外来人员在村里开展工作是十分困难的,对驻村队遇到的困难,上级部门没有解决,而只是对困难引发的问题进行问责,且问责没有让人心服口服,需要驻村工作队队员承受大量的委屈,尤其是李处被开除的事件,这种处理方式真心让人无语。
如果是在这种是非不分的环境中开展工作,不知在现实中有几个人能踏实安心的工作??!!
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再好的老师、再多的钱,也比不上父母更多的陪伴。
白果村的生活越过越好了,但精神层面缺失的东西也逐渐显现出来。
最新剧情里,看到慧慧离家出走,在车站拒绝回家的戏份,让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在大家都努力“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出门谋生活赚钱养家的时候,其实孩子们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又有几个家长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呢......说这话,没有谴责任何人的意思,深知作为父母为了生活大家各有各的不易,但是有时候父母陪伴的缺失,真的是多少钱都难以弥补回来的。
剧中的慧慧,因为妈妈外出打工缺少对自己的陪伴,而产生了情绪,不仅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还因为成绩的下降受责备。
在白果村,这样的孩子又岂止这一个?
放眼全国,在这么多鲜少被关注到的山村里,留守在家日日盼父母归来的孩子,又岂在少数?
这部剧通过短短几个镜头,讲述留守子女的心理,也侧面展现了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性,剧里面,通过张楠等人让不识字的慧慧妈听到了慧慧的写的书信,让慧慧妈明白了孩子内心的诉求,而张楠和小伙伴们通过盖车厘子大棚、教授菌类养殖技术等等方式,解决了慧慧妈等人的就业机会,真实而又温暖。
很欣慰在这样一部剧里,不仅有乡村振兴这样的主旋律大题材,还能非常细腻的关注到存乡村生活中那些不易被人察觉的小情感和小细节。
可以看得出来,主创们一定是非常认真的体验过乡村生活,才能够创作出如此走心的一部作品。
我真的要强烈给大家安利一下这部好剧,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真的太真实、太接地气了,看到了自己的家乡,有亲切也有酸楚还有顿悟,贫穷固然可怜但也真的可悲,人真的不能没有文化啊……演技真的是没得挑,个个都演的真实、代入感特别强烈,随着剧情跌宕起伏,集集都有泪点,强烈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部好剧,让更多人知道农村所面临的真实问题,也真心希望真的会这样一群为民服务的好干部,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弹幕很少,每个观看的人都在认真看,我也农村出来的,家里之前也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精准扶贫那几年在外地上大学,但是国家也在补助着我,补助着家里,感受很深。
这部剧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剧情处理的好,贴近现实不作做,演员们的演技都超好,尤其是曹骏饰演的张楠,让人很感动,没什么说的了,真的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那些为振兴农村,精准扶贫的干部们的付出,借用习大大一句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感谢为人民服务的英雄们🙏
好看
还可以,挺好看的,剧情还是挺喜欢的,不错不错,三星
比上不足
制作质量方面,剧集在摄影和剪辑上展现了一定的专业水准,但在特效和场景转换上有时显得不够流畅。
看过几集,就挺悬浮的,不否认会有想建设家乡的热血青年,但目前这个社会都已经社畜工业化(我记得是不是有个绑架的情节?真的太过浮夸)
这种优质剧需要我们的支持啊
很接地气 很真实
感觉还蛮好看的 立意很棒 风景绝美 看着好治愈啊 多一星给演员演技
执法人员都可以知法犯法还全身而退了 全市只有这么一个优秀大学生了 人才引进没有任何特殊政策还得自掏腰包了 神奇啊真是神奇
好真实的片子.
张楠和卞筱悦的校园爱情的确令人向往的,但是好担心陷入“毕业季分手”的魔咒~
三星半。设定和剧情有可取之处,也能领会到一些编剧想体现的理念。但对村民形象的刻画是否有刻板嫌疑?我不了解黔西南的农村,不好判断。选角演技都还可以,男女主相对稍微差点,村民、小孩演得很好。
作为人民教师,我觉得你可以不满可以发泄可以闹,但是扔鸡蛋砸人真的不是“师道尊严”该做的事儿,但我相信,现在的老师干得出来,这才是真实!!!
好看,认真搞事业
冲着曹骏来支持的,爱了李世涛局长,走路思考问题的神色也太萌了吧
中华有这样的儿女,怎能不富强!!!
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不一样的世界,不同世界的交流往往需要慢慢适应。寒门出贵子难于登天。不同处境的人思想都会不一样
曹骏台词好正啊!!!听得很舒服!村民们都演得挺好的诶 短短二十四集 节奏不错 青青是我的快乐源泉 当然有开心的地方也有感动的地方 值得一看对里面烧的饭菜都好香好想吃!
立意是好的,也反映出基层存在的问题,但剧情还是太理想化了点。
意料之外的好看。一口气看了十集,来改个五星。难得的主旋律剧中男主不是工具人的配置,曹俊很惊喜,警察局,借钱,分手,被叫杀人犯的儿子等好多场都印象深刻。剧情流畅接地气实在又感人,工作组日常看不够。还有隔几集就上线的风味人间之贵州篇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