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回忆番,我很喜欢会议番。
我走了全国,也很喜欢会议第一次来的经历。
单纯的回忆番,可能没办法这么有趣,有趣的是在回忆的过程中,能看到那么多人。
费伦像是牧师海塔的传承人,修塔尔克像是矮人的传承人,芙莉莲像不像90后的父母。
都说90后的父母是需要孩子照顾的,看了这个动漫,深有体会。
90后的父母是需要人照顾的。
那么多想说的话,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整理思路,哎,就到这里吧。
人生总是一个送别的过程,茫然时候的相遇,相熟以后送别。
哎,人生呀。
满昏。
一口气看完,有被戳到泪腺。
太有代入感了,强烈推荐网游玩家去看,尤其是网游死忠党,像是当年魔兽世界,传奇,冒险岛等老网游玩家,这部剧绝对是给大家伙煲的一碗老鸭粉丝汤。
能把大家伙给干破防。
它到底牛逼在哪里?
以游戏角度来解说的话,你曾经有一帮一起玩某个网游的好友,你们一起建号,一起升级,最终击败了最强BOSS成功霸榜了服务器。
后来,因为某些原因,你的好友纷纷退游删号离开了你。
曾经那个玩剑客又喜欢你的队友,第一个离开了服务器。
随后那个玩辅助的牧师,也跟你约了最后一次局就下线了,临走时还给你托付了个新手徒弟,说即便我不在了,希望你能带带她,你怎么想?
最让你费解的是,跟你一样曾经热爱这款游戏的矮人玩家,也因为身体状况的原因,只是偶尔上来挂机看看风景,你向他发起组队邀请,他也只是礼貌回拒你了,你还能有曾经那份热情吗?
我不知道多少玩家也有过类似的想法。
曾经的我玩这款网络游戏,是因为纯粹热爱这款游戏,随着游戏深度体验,后来才发现,坚持玩这款游戏的原因已经悄悄转移,也许热爱还有占比,但更重要的是,我珍惜游戏里与那帮队友们产生的浓厚感情。
有的可能是友情,有的可能是爱情。
但珍惜归珍惜,等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时候,那些感情也渐行渐远了,等你想要再去把握的时候,却发现欲买桂花同载酒,此地空余黄鹤楼。
如果你也有类似经历,那真的应该好好看看葬送的芙莉莲。
它大概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吧。
故事的设定也很有意思的。
一开头就是四位屠龙少年历练了10年,终于打败了魔王,个个都成为了服务器满级玩家。
当一个游戏玩到满级,地图探索度也是百分百了,BOSS什么的全部刷通关了,我想很多玩家曾经的那份热爱也会冷却下来。
有的会选择退游玩其它的新游戏,有的会选择创建新角色继续下去,也有的会选择继续留在游戏里,因为这游戏里还有值得他一直坚持的东西。
就像我们的主角芙莉莲,打怪升级只是她的支线,收集所有的魔法才是她的终极目标。
我愿称之为游戏纯粹党。
这类型人很有意思,他们是把游戏热爱的天赋点满了,唯一就是没点游戏情感。
或者说,没意识到这个天赋值得点。
其实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
尤其是当年上学时期,很多孩子都是学习天赋点加满,偏偏感情天赋上是一点都不加,虽然在学习上收获不少,但在人际情感这一条,失去的也不在少数。
有错过友谊的,有错过爱情的。
虽然人常说未来的路上还有很多变数,但属于那个年纪的那份美好,失去了基本上是找不到了。
就像咱们的女主芙莉莲。
在剑客男主活着的时候,从未觉得那一起冒险的十年感情有什么的,等到剑客男主退服了,她的感情道心忽然松动觉醒,一下子就解开了封印,开始迅速生长起来。
但即便如此,那人已经不会再出现了。
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于是呢,带着遗憾芙莉开始了自己的怀念过去大冒险。
她先是找到了曾经的好队友牧师,不过牧师也上了年纪,准备删号退服了,他看出了芙莉莲的孤独,于是乎便给芙莉莲安排了一个新手徒弟,紫发妹子,姑且叫她小紫吧。
一开始芙莉莲是拒绝的。
毕竟此刻的她感情天赋虽然在成长,但还处在萌芽阶段,要她一个满级大佬忽然去带一个刚出新手村的10级菜鸟,换成大多数老玩家也是没那个兴趣的。
但好在老队友牧师会挖坑,一步一步打开了芙莉莲那冰冷的心房,随后又来个临终托孤的戏码,这可把老朋友给整不会了,答应吧,总觉得有点不舒服,不答应吧,良心上又过不去。
无奈之下,芙莉莲便接受了这个小徒弟,开始了带徒升级。
因为芙莉莲本就是服务器霸榜级别的高手,所以教起徒弟来那也是成长飞速,历练没多久,10级新手小紫已经成了50级能独当一面的玩家了。
但芙莉莲的教徒任务只是支线,她真正的主线任务是重走一遍当初四人组的打怪之路,再次去到曾经的魔王BOSS副本,因为在那里,他能重新再见一次删号退游的爱人。
为了这个目标,芙莉莲带着徒弟踏上了征途。
她本来还想着拉上偶尔上线的好友矮人一起,不料矮人也到了差不多退游的日子了,只是陪着曾经的队友走了一段路程,给好队友做了做情感疏导,便选择原地挂机了。
虽然没能唤醒矮人的旧日激情,但在这段时间矮人的情感疏导下,芙莉莲的情感技能点又进阶了不少。
她开始愈加思念起那个喜欢她的剑客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主线任务目标,一定要去魔王副本见见曾经的爱人。
没有了过去的老队友陪伴是有点可惜的,但好在老天又给芙莉莲补偿了一位新队友。
没错,就是矮人的徒弟,一个满头红毛背着狂战斧的少年勇者。
这初看之下不就是个少年典韦吗,我们暂且就用少年典韦这个代号称呼他吧。
有了这位少年的加入,队伍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关键少年典韦身上又有许多老队友兼老情人剑客勇者的影子,他的出现,一下子把芙莉莲对勇者剑客的思念又拔高了一个阶层。
不单如此,这位少年典韦与她的徒弟小紫也是欢喜冤家,在感情线上更是迸出了很多的火花,这每天当面看情侣真人直播场,也让咱们的大龄剩女芙莉莲感情道心加速成长起来。
以前她不懂剑客勇者辛哥哥的行为,现在从这两位新手的身上,她忽然发现,辛哥哥对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写给她的长情告白。
尤其是剧情进展到生日礼物那一段。
直男真的很容易整破防。
其实很多男孩子都跟少年典韦一样,是真的没有过过什么生日的。
所以当小紫打算送少年典韦礼物的时候,少年典韦基本上是懵逼的,毕竟以往的他,即便是生日,也只是平常的一天,平常的吃了个饭,平常的睡了。
他的世界里根本就不知道过生日这回事,更别说还有送礼物这种操作了。
但小紫算是帮他打开了人生新的一扇门,至少她告诉了少年典韦,原来生日是生命里一个很重要的日子,这天,你可以如此如此。
剧情到这还是有点触动的。
毕竟我自己的少年时代,也跟少年典韦一般,根本不知道生日这回事的。
等到生日这个特殊记忆符号开始在我脑海里加固成型的时候,已经是办了身份证临近高考的高三了。
虽然那会儿也开始为生日庆祝,但对买礼物送礼物这些的也是一窍不通的。
所以看到小紫过生日的时候,少年典韦竟然不知道送什么给小紫,也能感同身受。
因为从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生日的人,突然要开始为别人打算了,他真的是茫然无措的。
也难怪小紫会跟他生气了,毕竟这么重要的日子啊,人家当初可是带着少年典韦去买礼物,现在轮到她小紫过生日了,少年典韦竟然跟个没心没肺的木头人一样,连个基础准备都没有,换做谁也憋不住啊。
但却又能理解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了。
因为在小紫看来,生日早就成为了她人生特殊日子仪式感的一部分,可以说已经潜移默化融入到血液里了。
所以在这样的日子里,礼物啊,仪式啊就显得尤为突出。
但在少年典韦看来,这些突如其来加进生活里的元素,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的。
他没办法在那短暂的时间里就能全盘接受它,然后按部就班去完成所谓的生日仪式感。
也难怪最后他俩会闹矛盾了,不在一个位面的人真的是很难相互理解啊。
芙莉莲早期也是这样的少年典韦,所以当勇者剑客辛哥哥送她戒指时,她也只是当成平常日子里一点点缀。
殊不知,那潜藏的爱意,都在那有着特殊寓意的礼物里。
芙莉莲当时是读不懂这层寓意的,至少那会儿在她看来,礼物就是礼物,东西就是东西。
她很难去理解这些东西背后,蕴藏着送礼者那份炽热的感情。
其实人类真是一群复杂的动物。
尤其在对待情感上,总喜欢含而不露,拐弯抹角。
她说今晚月色真美好,你只知道抬头看看天说还不错,却不知有的人会说今晚的风也很温柔啊。
人类老喜欢玩一些所谓意识形态的东西,还美其名曰看你的悟性。
也难怪科技发达的三体人都说人类是群可怕的物种了,因为即便他们能用水滴摧毁人类的文明,他们也永远无法洞穿人类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万恶的悟啊。
你看,芙莉莲真正开悟,还是两位萌新手把手重新上演了一遍她曾经经历过的戏码,后知后觉的她这才渐渐反应了过来。
她又怎么能想到许多年前一个平常的下午,剑客勇者给他买的一枚普通戒指,背后的寓意,是不朽的爱情呢。
对于芙莉莲这种感情天赋点完全没点的人来讲,更加get不到勇者剑客内心在想什么了。
所以说,错过了也是各自生命中该有的那一劫。
不得不说现实中也有很多像芙莉莲这种感情神经发育迟缓的人,虽然他们做事上有板有眼,但在感情上总是后知后觉,永远要等到失去了,才会明白那会儿的好。
悟已往之不谏,但来者也未必有机可追了。
许多年前,我们一直嘲笑语文课本里那个刻舟求剑的傻子,如今,多少人坐在光阴长河的小舟里,想要回到过去。
到底谁才是傻子呢?
1. 制作音乐一流,制作一流,叙事超一流,剧情二流,过誉,实在是过誉了。
2.叙事撇开叙事方式,这部番我估计放在十年后看也就一部很普通的反套路剧情作,放在现在看除了叙事方式特别,其他的真的一般般。
3.剧情魔法缺乏想象力,人物塑造寡淡单薄,剧情时不时出现黄色笑话,实在不敢恭维。
不过因为叙事方式的特别,剧情是猜不到。
4.横向对比看咒术回战的时候,觉得咒术回战不如《葬送的芙莉莲》,但是看回《葬送的芙莉莲》觉得《葬送的芙莉莲》甚至连咒术回战都不如。
这个最多、勉强算是整体质量与咒术回战持平。
至于银魂巨人什么的,葬送的芙莉莲怕是远不能与他们匹敌。
近年来井喷式的出现太多异世界冒险题材的动漫作品,此类漫画仿佛就如同修仙小说一样已经写干了内容,大概同样的套路,勇者斗恶龙的故事框架,形态各异但是内核雷同的魔法和势力组成。
但是直到《葬送的芙莉莲》的出现(后续简称为芙莉莲),让我发现原来不是吃干抹净了创意,而是单纯的故事不够好。
芙莉莲这部作品,纯剧情层面无需太多的描述,就是唯一的长寿种精灵芙莉莲带着年轻的一行人重走一遍80年前她和勇者、矮人战士、僧侣一行人,勇者斗恶龙旅程中,新的旅程和感悟。
有种重走长征路,感受革命先烈的厚重感的感觉。
区别自然不言而喻,爱国主义教育是怀念和感受先烈的艰辛和伟大,本作是通过旅程来感受时间,像是三体里的一句话:给文明以岁月,而不是给岁月以文明。
陪伴 芙莉莲,活了数千年,但是在辛美尔被埋入地下的那一刻,开始嚎啕大哭,明明一起走过了很多路,战胜了魔王拯救了苍生,明明知道人类的寿命很短但是却根本不了解辛美尔啊。
从这一刻开始充满神性的懵懂精灵,渐渐走进了人类的现实世界,愿意去感受,尝试去理解,尽量去想起,逐渐达成陪伴的意义。
在后续的旅程中,她会因为海塔的逝去再次哭泣,在回想起师傅变成鲜花的魔法下认识到魔法真正的力量,在找回镜莲华戒指想起辛美尔给自己带上戒指心动瞬间…… 我很喜欢《日常》那部作品中的一句话:我们每天经历的瞬间其实都是奇迹的片段。
在相互陪伴的旅途中,他们都感受到了奇迹留存的瞬间,大概这种感觉就是陪伴吧?
接触 本作语言表达,像是文艺电影,语言表述并不直率,总是端着表达出一种坦然面对一切的冷暖的乐观,但是却在动作方面充满很多细节,尤其着重于人物直接的接触。
艾泽把手搭在休塔尔克放在肩头父亲般的抚慰,辛美尔对芙莉莲的温柔的摸头还有戴上戒指,海塔对菲伦关切的眼神和微笑的嘴角、用光了魔法的邓肯脱去上衣通过最男人的肉搏抢夺的特写等等。
有很多话语,并不需要表达,仅仅一个简单的表情、眼神、动作都可以完成一个美好的接触,创造出一个个大概只有动漫这种载体才可以体现出的美好。
时间 时间这个概念,物理学或者天文学上的概念,是标注事件发生瞬间及持续历程的基本物理量。
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
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系统称为世界时系统。
在文学作品中,我粗浅地理解成是人类的主观创造出来的概念,他的刻度是人和物的消散以及改变。
在本部作品中,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故事中居然没有出现钟表、蜡烛、钟楼一类的代表时间的物件,甚至概念都很少表示,仅仅在每到一个新地点,开始左右上角会提示:现在是勇者辛美尔死后20多年的表示(辛逝纪年法)。
通过长生精灵魔法使的角度看待时间问题,以死去勇者的时间来表达时光流逝,总是觉得很讽刺。
定义了时间的人类,只能挣扎在时间长河,忙于追赶时间,根本不敢去体会时间从身边流过的感觉,生命太短,他的每一道涟漪大概都给短命的人类躯体上刻下了皱纹。
未来 芙莉莲这部作品,让我体会到一种娓娓道来而不是情节驱动的单纯的畅快感,不是自助餐猛猛胡吃海喝,而是多年后再次吃到家乡的小饭馆带来的那种怀念感和既视感。
作品中的人物气质有他们人生岁月里经历的故事。
看过这个作品,我也在经过一些生活变故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我相信我的气质里,也有我看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虽然并没有一帆风顺,走地曲曲折折,但是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注定会遇到那个对的人陪伴一生,正如芙莉莲一行人走过的路,为了记住你、了解你,陪你再走一次旅程……
作为第一集比较重要的场景,芙莉莲与欣梅儿在50年后的相遇,本应该是情绪最爆发的时候,但本作处理的很平淡,情绪始终收在一个基准线,唯一在这个基准线上的部分是一些芙莉莲调皮的调侃,其实从这也能明白本番基调:稳,平淡,休闲,收紧的情绪和缓慢的节奏。
喜欢这种节奏和风格的朋友通过这一集应该可以锁定周指活,觉着有点无聊的可能下集可能就不会打开了。
异世界,穿越,游戏,魔王和勇者,这些老掉牙的话题在近些年一直维持一定的热度,每季也必有异世界厕纸陪跑。
不像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这类异世界正统剧,为美好世界献上祝福走的是沙雕,搞笑,欢乐风,而无职转生则在着重描述剧情与成长,这些形形色色的异世界,魔法与刀剑,魔王与勇者,构筑了异世界大类热度不减的有趣状况。
芙莉莲的切入点很有意思,以勇者死后精灵同伴重游旧地来回忆之前共同生活、战斗的点点滴滴,这在以往的魔王和勇者类的作品中是不常见的,这还是我第一次看认真勇者下葬的场景,甚是新鲜。
芙莉莲的第一集很好地定下了本番的基调,流畅的动作、扎实的作画、毫不吝啬的场景,轻松缓慢的节奏,能闻到金钱的味道,也能看到制作组的用心,相信是十月中不错的答卷。
本內容收入播客「阿刀的失眠电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以下平台關注我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小宇宙可以搜索:《阿刀的失眠电波》B站搜索:Mr.刀
個人很喜歡的一個畫面大家好,我是刀哥,歡迎收聽阿刀的失眠電波(可以在小宇宙,喜馬拉雅和網易雲音樂搜到哦),在這檔節目中,我希望能和大家聊一聊我喜歡的各種事物,美名其曰散佈電波,歡迎大家來接收我的電波,但就算接不到也沒關係,我認為每人的喜好都很主觀,或許你現在沒辦法接到,但電波不會消失,或許總有一天,你會再次回來今天作為節目的第一期,我想和你分享一部我非常熱愛的動漫作品,也是最近正在熱播的動畫《葬送的芙莉蓮》。
我一直猶豫要用怎樣的方式開場介紹芙莉蓮這部作品,直到最近和朋友的一次聊天,他在我的推薦下去看了漫畫,非常喜歡,還和我分享說,這作品好多魔戒的影子。
確實,作為現代魔幻文學重要的源頭之一,魔戒深刻影響了後續的魔幻奇幻類作品,而勇者一行人討伐魔王拯救世界的故事,更是有太多太多。
但幾乎所有的故事都非常有默契地停在了勇者戰勝魔王的瞬間,打倒魔王了,世界重新迎來和平,然後呢?
一路上經歷的那些人那些事,他們重拾了自己的人生嗎?
勇者一行人往後的人生如何?
有非常多倒轉時光重新來過的作品,在這之中,《葬送的芙莉蓮》可以說是相當別具一格的作品,它非常的好讀,非常的直白,但這樣的直白好讀並沒有降低作品帶來的後勁,相反這部作品反而猶如梅酒一樣,甜甜的很好喝,卻在不知不覺中讓你沉醉其中。
故事中不會有繁複到無法理解的設定和背景,關於劍與魔法的故事更像是日常生活一環,而且幾乎所有發生在本作中的故事都能用一個簡單的三段式邏輯進行總結,如果真的要X分鐘說電影的方式看這部片,大概會真的把這個故事變成一個「因為勇者過世了,但芙莉蓮從未了解過他,所以踏上了旅程」直白簡單的流水賬。
故事刻畫了了大量日常場景,但卻沒有事無巨細的呈現所有細節,相反是一筆帶過,不僅是一種簡略,或許更代表了精靈眼中的時間感與我們人類感知時間的不同,在人類看起來有限的時間和選擇,在他們看來不過是近乎永恆的時間裡的一段可有可無的經歷。
而正是這樣的時間感塑造了芙莉蓮這樣一位活了千年之久,對時間、對他人幾乎無感的精靈的形象。
故事開始,勇者一行四人,包括人類勇者辛美爾、精靈魔法使芙莉蓮、人類僧侶海塔和矮人族戰士艾澤就打敗魔王,世界迎來了和平的時代,勇者小隊受到國王嘉獎,被世人讚譽,然後他們四散各方,分別之際,他們一起看了一場「半世紀流星雨」並約定 50 年後再聚在一起看流星雨。
等到 50 年之期一到,芙莉蓮如約前來,只是她的夥伴們身為人類之軀,早已垂垂老矣,在最後一起看完流星雨後,勇者辛美爾含笑離去,在他的葬禮上,芙莉蓮被前來致意的民眾質疑為何人死了她連一滴眼淚都沒有,芙莉蓮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從來沒有好好認識過她身邊的夥伴。
於是在勇者過世多年後,芙莉蓮與新夥伴,魔法師菲倫和戰士修塔爾克重新踏上冒險,受到受到芙莉蓮的師傅,傳說中的大魔法師伏拉梅對靈魂長眠之地的敘述,三人決定一同踏上前往大陸最北的恩德尋覓靈魂長眠之地,此處也正是當年他們討伐魔王的魔王城所在。
主角團的人物構成深受 D&D 中的職業影響,芙莉蓮之前的討伐魔王四人包括勇者、戰士、魔法使和僧侶:勇者辛美爾熱血、善良、樂於助人,劍術非常高強,但是一個老好人,對待自己的形象非常自戀,但對待夥伴非常溫柔,他在第一話就去世了,甚至被本作用來作為紀年的參照物;僧侶海塔和辛美爾是在同一個孤兒院長大,曾經笑話辛美爾不可能成為勇者,後來把辛美爾當成了人生的榜樣,他明明是僧侶卻嗜酒如命,常常被吐槽是個酒肉和尚,擅長依據聖典的力量使用女神的魔法,常被用來解毒、解咒等異常狀態,因為在冒險者的旅程中,有非常多的冒險者不是死於魔物攻擊,而是死於中毒或其他異常狀態,所以他在隊伍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甚至在後續故事中,芙莉蓮的新隊伍就是缺乏一個擅長女神魔法的僧侶,差點交代在路上;故事中他常常喝到斷片第二天完全沒辦法參與戰鬥,他聰明,明事理,在辛美爾離世後,他總覺得自己沒辦法像他那樣無私和關懷他人,但還是在懸崖邊上救下了因戰爭導致父母雙亡而不想活下去的菲倫,因為他覺得如果是辛美爾會這麼做;戰士艾澤是一個矮人族,不同於人類,矮人的壽命也普遍比較長,所以他是討伐魔王 80 年後仍存活的前勇者小隊成員,只是後來身體衰老也無法跟隨芙莉蓮重新踏上旅程,作為隊伍的前衛,當年身體異常堅韌,屬於在隊伍正前方扛住怪物攻擊,並給小隊成員創造攻擊機會的人,個性沉默寡言,但會在關鍵時候給出很到位的吐槽,至今沒有人看過他鬍子下的完整面容,甚至遭遇從半空中摔下來等各種看起來很致命的傷害都可以毫發無損的站起來繼續戰鬥,事後海塔表示被這種耐打程度「惡心到了」,但本人卻是一個面對強敵會害怕到發抖想逃走的人,曾經因為家鄉遭魔族攻擊,自己逃走導致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罹難,後來被勇者辛美爾邀請加入隊伍,在成功討伐魔王之後,撿到修塔爾克,而後把自己畢生所學全都教授給了他。
而芙莉蓮新的旅程也收穫了兩位固定成員(目前),一位就是菲倫,芙莉蓮在很小的時候就遇到了她,因為種種原因(這邊有點劇透)教授她魔法,曾稱讚菲倫擁有很好隱蔽魔力的特性,後來也成為芙莉蓮的弟子,變成了非常厲害的魔法師,用作品中其他魔法師的發言來說,菲倫看起來非常年輕,但實際戰鬥起來像是一個擁有數十年戰鬥經驗的老魔法師,在實際故事中,被觀眾和她自己吐槽是芙莉蓮的媽,因為一路都在照顧芙莉蓮的起居。
戰士修塔爾克則是艾澤培養的戰士,非常非常的膽小,經常給他的特寫就是遇到強敵,看著他在發抖,但據艾澤的原話,這是非常優秀戰士的資質,其實修塔爾克的實力非常強但最開始毫無自知,曾經莫名其妙和龍對視就趕走正在村裏破壞的龍,本人嚇到半死,但因為成功趕走了龍成了村子裡的英雄,最後在與芙莉蓮達成他頂住 30 秒芙莉蓮就消滅龍的約定後,戰鬥力爆表單人打敗了龍,甚至勝利之時還不自知,還在害怕到不行,埋怨芙莉蓮沒有按照約定出手相助。
當然目前漫畫中還登場了另一位酒肉和尚,但因為他還不算固定班底,所以這裡我們先按下不表,但他的故事同樣精彩。
《葬送的芙莉蓮》其實是一部非常新的作品,自 2020 年 4 月 28 日開始在《週刊少年Sunday》上連載的《葬送的芙莉蓮》,由山田鐘人原作、阿部司作畫,目前關於兩位作者的作品和信息都很少,山田鐘人未知性別年齡,也沒有任何公開的社群賬號,在芙莉蓮之前還有一部已經完結很短的搞笑漫畫《孤獨博士與機械少女》其實這部作品也很好看,可惜比較沒什麼人關注,在這邊就能看到很多芙莉蓮的影子,所謂的所有的喜劇,內核都是悲劇,作者把孤獨和悲傷的情緒融在一個個笑點之中。
而因為山田酷愛遊戲,熟悉各種遊戲和奇幻故事的設定,所以他決定要畫一部關於魔王和勇者的喜劇,沒錯你沒聽錯,最開始葬送的芙莉蓮其實打算也做成一部搞笑漫畫。
作畫則是由 1995 年出生的日本漫畫家安部司(網友猜測是個女生),2017 年出道,曾在 2018 年憑藉作品《Meet UP》獲得小學館新人漫畫大賞少年部門的佳作獎,據編輯小倉的說法,山田認為安部司非常準確的用畫筆捕捉到了芙莉蓮的故事精髓,兩人也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因而一起合作這部作品,甚至據日媒採訪葬送的芙莉蓮的擔當編輯小倉小正時表示,兩位作者至今沒有見過彼此一面。
作品在開始連載一年後就奪得第十四屆漫畫大賞和第 25 屆手冢治蟲文化賞新生賞,截止 2023 年10 月動畫開播前,芙莉蓮的漫畫銷量已經突破1 千 1 百萬冊,目前芙莉蓮的漫畫在中文區也能買到正版。
繁体中文版由台灣东立出版社发行,简体中文电子版由前线作战基地汉化组翻译、哔哩哔哩漫画刊登。
简体中文版由前线作战基地汉化组翻译,次元书馆代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而電視動畫(TV 版)則在 2023 年 9 月 29 日首播,而且作品製作陣容不可謂不豪華,由業界知名動畫公司 MADHOUSE 製作,其中有幾個不得不提的名字,包括導演齋藤圭一郎,他的首次指導作品就是前陣子大熱的作品《孤獨搖滾》,系列構成鈴木智尋,《一拳超人》動畫就出自他手,配樂則是由知名美國音樂家Evan Call–《紫羅蘭永恆花園》正出自他手,這邊我私心非常想提一提就是讓我非常喜歡,製作片尾曲milet 《Anytime Anywhere》分鏡及作畫,現年26 歲的 hohobun。
這部的高待遇還不僅體現在製作陣容,首播就是 4 集連播,甚至選在了日本電視台的黃金時段《周五Road Show》,這是一個常年播放吉卜力等日本國民級作品的時段,也是日本電視台第一次把一部 TV 動畫放在這個時段首播。
而根據動畫製片人田口翔一郎在訪談時的說法,他表示自己從第一話開始就看到流淚,很快就和製片人團隊探討了這部作品,認為應該積極動畫化,畢竟這也解釋了為何這樣一部非常新的作品可以這麼快獲得動畫化的機會。
可能這邊還是有不少朋友沒有接觸過這部作品,目前我還是比較推薦各位可以先看動畫,畢竟這一季的動畫製作真的是無可挑剔,完美,在很多網友和業內人士也是好評如潮,動畫維持了漫畫的平淡風格,這點在導演和製片人的訪談都有多次提及動畫高度尊重原作的台詞和表達,動畫比漫畫好的一點則是在刻畫動作場面上,更加的充滿魄力,不過我個人很喜歡漫畫,正是因為漫畫很多留白的空間,給了作品很多想象的空間,這一些留白在動畫中就很難見到,但各位完全可以先從動畫看起,然後慢慢補漫畫。
—---我自己與這部作品相遇純屬偶然,差不多 2020 年底,因為疫情的關係當時我常常被困在家裡,完全不知道要看什麼,那個時候瀏覽新聞的時候注意到那一年的《這本漫畫真厲害!
2021》,第一名頒給了鏈鋸人正好我看過了,第二名叫葬送的芙莉蓮,名字非常有殺氣,本來以為是一部黑深殘作品,沒想到畫面如此清新,我幾乎是一下子就被那個清新的畫風所吸引,當即找到漫畫來看,第一次讀完就哭了,我好久沒有讀過如此真摯如此讓人感動的作品。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介紹這部作品,那或許可以用陶淵明的那句「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以下內容可能會涉及劇透,強烈建議你可以看完作品再回來談及《葬送的芙莉蓮》這部作品,我認為有三個繞不開的關鍵詞當芙莉蓮三人踏上旅途時,魔王已經被擊潰了近 80 年—對精靈芙莉蓮來說,80 年不過是彈指一瞬,但對於一般人類,80 年已經是一段足以忘記任何事情的時間了。
於是在這趟旅途中,我們隨著芙莉蓮的視角,見識到了太多遺忘,比如在他們去到一個村莊又一次接到了清理勇者銅像的請求,當三人趕到銅像前,映入眼簾不是辛美爾,而是一個完全不認識的大叔,當修塔爾克疑惑這大叔是誰,芙莉蓮解釋道,這位是南之勇者,曾被譽為「人類最強勇者」,事實上當年面對魔王軍最強的七崩賢,辛美爾一行實際打倒的只有兩位,剩下的五個中的有三個則是被南之勇者所討伐,傳說他僅用一年時間就將魔王軍的前線部隊全部擊潰,迫使魔王軍總動員七崩賢一起出動圍攻他,而他在擊殺三位七崩賢後,與全知的修拉哈特打成平手,最後下落不明。
就這樣,人類最強的勇者隕落在討伐魔王的征程中,80 年後的今天,大多數人們記住的成功討伐魔王的勇者辛美爾一行,甚至連南之勇者的名字都顯得那麼陌生。
但他真的被遺忘了嗎?
在他一手解放的北方高原地區,不少村莊依然樹立著他的銅像,玩偶劇藝人依然在孩子們面前表演著他的勇武譚,不少孩童依然學著他的模樣佩戴雙劍;而第一個關鍵詞,正是記憶,記憶一種傳承,勇者辛美爾在開篇不久就亡故,他的精神和勇氣卻真實地傳達給了其他三人,正因為有對辛美爾的追憶,海塔和艾澤才會對菲倫和修塔爾克伸出援手,只要記憶存在,不管百年,千年,曾經的人們就不只是童話般飄忽不定的存在,而是真真正正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人。
記憶同時也是一種抵抗,所抵抗的,正是遺忘,是靜默,是不聞不問,是不再關心,在故事中後期登場的老魔法師鄧肯,故事開始時他已經是權傾朝野的宮廷魔法師,他老奸巨猾,善用權謀,最後走到了人類魔法師所能觸及的權力頂點--成為宮廷魔法師,甚至可以左右整個國家,但他卻還是選擇拼了老命和一群小年輕一起參加一級魔法使考試,而目的非常簡單,他只是希望再次回到故鄉為亡妻掃墓,自從他的妻子過世,他就再也沒有回過自己的家鄉,他總覺得「總有一天」就回去,但在不知不覺中他漸漸變得手握重權,變得身不由己,到頭來,他已經五十多年沒有回過故鄉,甚至對他而言,因為妻子的離世,回憶起與妻子共同度過的幸福時光,回到那片他們一起幸福生活過的地方已經變成一種恐懼,直到幾年前從朋友口中得知,自己的故鄉,即將被大魔族變成黃金的詛咒吞沒之時,他才鼓起勇氣面對,接下管理封印的工作,他並不覺得自己能夠打倒大魔族--黃金的馬哈特,他也不覺得自己能拯救逐漸被黃金吞沒的故鄉,他這麼做只是為了讓自己知難而退,他覺得說不定再讓自己看一眼面目全非的故鄉,再讓自己看一眼曾經和妻子經歷的點點滴滴早已在半個世紀的時間中消失殆盡,說不定自己就能徹底放棄這些回憶,他甚至做好了等到一切都結束後,自己就在這個地方擔任封印的管理者,直到終老。
當垂垂老矣的他鼓起勇氣回到故鄉之時,赫然發現,一切都沒有變化,曾經和妻子經歷的那些美好時光,依然存在,此時的他感到無比悔恨,悔恨與這麼多年自己一直逃避,想盡辦法去遺忘,但無論過了多久,無論他經歷過多磨坎坷曲折的人生,對他而言,那段幸福的時光裡沒有絲毫的謊言。
愛是想觸碰卻收回的手,他隔了 50 年才作出決定,很多人或許會質疑,早幹嘛去了,幹嘛蹉跎了一輩子才想起來?
或許正是因為他想起來了,哪怕「晚節不保」,哪怕拼命掙扎,他也想再次擁抱那段美好的時光,他想要拯救自己和妻子曾經的家鄉。
所以鄧肯孤注一擲,甚至做好了要獨自面對強大到逆天的魔族的準備。
鄧肯的朋友這麼評價他的行為:人需要很大勇氣才能面對自己早已失去的東西,我們是人類,而人類擁有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短暫且有限的人生里,沒有「總有一天」。
一樣的精神在勇者辛美爾身上也有呈現,當年艾澤曾經質疑辛美爾為何經常向陷入困難的路人或者村莊身處援手,甚至是經常做一些諸如給路過的商人做護衛,給村民當搬運工,幫小村莊退治魔物這些很無聊,根本不會寫在勇者傳奇故事裡的小事;艾澤覺得我們應該刻不容緩地打倒魔王,不應該浪費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
辛美爾則回到,「做這種事情一定是沒辦法改變世界,不過我從來沒有想過對眼前遭遇困境的人置之不理。
」而事實上辛美爾小小的善舉,也在不經意間拯救了無數人的性命。
剛剛的不少內容都談到了與魔族的對抗,事實上作為本作最可怕的敵人,本應在 80 年前勇者對魔王的討伐中悉數被消滅的魔族,持續在芙莉蓮這趟回憶之旅的路程中給她們帶來挑戰,這也帶出了這個故事看似溫柔風格之外,非常強烈的另一面,就是人類與魔族的對抗。
這也引出本作的第二個關鍵詞,隱忍魔族的祖先是藏在黑暗處發出「救救我」來引誘人類的魔物,他們強大、狡猾、甚至為了捕食人類而學習人類的語言,模仿人類的外貌,為的就是能欺騙人類。
他們窮盡數百年時間專精自己的魔力,隨便一個小魔族就能屠戮一支軍隊,故事從最初的那種溫柔閒散,一下子帶上了一種不一樣「劍與魔法」的風格,畢竟本作的名字並非芙莉蓮返鄉記,而是「葬送的芙莉蓮」,葬送這一殺意強烈的名詞,因為太過於與本作平淡閒適的風格不符,一度還有沒有看過原作的朋友問我是不是因為她一個個送走了自己認識的人,所以其實是「送葬」?
但「葬送」的這一恐怖外號的的確確是送給芙莉蓮的,正好我錄製節目的時間恰好動畫第八話播出,藉由魔族之口解釋了為何芙莉蓮有著葬送的名號,因為她是有史以來殺死最多魔族的魔法使,並且幫助改進了人類對魔族的殺人魔法。
但葬送的含義不僅止於此,芙莉蓮不僅是史上葬送最多魔族的魔法使,在任何魔族,甚至是魔法師的魔力探測之下,芙莉蓮的魔力量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老魔法師的等級,在這裡就有芙莉蓮隱忍超過千年對魔族的執念,芙莉蓮對魔族恨之入骨,但這份恨意並未化為隨意的衝動,而是更加隱忍,克制,她窮盡一生不斷專精克制魔族的法術攻擊,而且在過程中貫徹她的老師—大魔法師伏拉梅的對她的要求—「活的不起眼」,她用自己的一生壓抑自身的魔力,去欺騙那些魔族,讓他們一次次地敗於這個不起眼的精靈魔法使。
這或許是故事開始有些反直覺的地方,芙莉蓮無疑是魔法領域的超級天才,而且她還擁有近乎永恆的時間,完全一個開局一支筆,故事全靠編的「龍傲天」劇情,但她卻一輩子壓抑自己,一輩子活在一種限制自我的隱忍人生中,她為何不能或不應該去誇耀自己的強大,不同於老一輩教育我們做人要謙虛,這裏的隱忍更像是一種「苟活」,事實上故事中就借另一位精靈大魔法使塞莉耶評價過芙莉蓮這樣的行為,當在一級魔法使考試的最後一輪時,面對現場沒有魔法師發現芙莉蓮壓抑自己的魔力,在被塞莉耶提醒後還認為這樣的壓抑魔力並不是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技術,她說「芙莉蓮為了那個不實用的技術,獻上了自己的一生,為了欺騙魔族,魔族相比人類對魔力的探知更加敏感,要是沒有這方面的天資,只是將魔力限制一兩百年的時間是完全無法逃過魔族的眼睛,這樣的行為完全是浪費時間,如果把那些用來壓抑魔力的時間花在其他方面的鍛煉上,不知道能變強多少倍」,她認為這樣的修煉方式毫無效率可言,但她卻也以這樣毫無效率的做法迫使對手露出破綻,因為在老練魔法使的對戰中,誤判對手魔力就等同於死亡,實際上芙莉蓮的技術相對於她的年齡而言還太過稚嫩,但她就是這樣打倒魔族,足見芙莉蓮的魔力限制用的有多麼嫻熟,當年也只有魔王能夠第一眼就看穿芙莉蓮偽裝。
相反魔族就非常張揚地活著,每一個魔族都會花費數百年把一種魔法修煉到極致,並且他們對自己的魔法實力非常自負。
完全沒有社會性沒有宗族親緣關係的魔族之所以能聯手,正是因為魔族強烈的弱肉強食風格,所以他們從不,也不能限制自己的魔力,為的就是讓別人一眼就知道自己的強大,「強大的傢伙就是領導者」,不然就是等待被他人宰割。
但與之相對應的,芙莉蓮卻一輩子活的不起眼,哪怕是最後解釋了芙莉蓮這樣的壓抑實力是為了讓魔族錯估她的實力,進而在戰鬥中犯錯,但畢竟魔族人數眾多且各個強悍,你的壓抑實力能讓你對付一個人,又要如何面對成百上千個魔族?
縱觀目前漫畫登場過的強大魔族,人類與魔族強大的戰力落差讓人感到絕望。
我個人認為,看懂芙莉蓮的隱忍,才能看懂這個故事的真正醍醐味。
雖然魔族大多窮盡數百年把一種魔法修煉地如火純青,芙莉蓮也非常清楚自己與魔族的差距,因為魔族是一個群體,當中隨便一個個體要麼擁有把一整個軍團變成自己傀儡的能力,要麼擁有把一整座大城市變成黃金而沒有逆轉的辦法,面對這種不講理的強大,隱忍有價值嗎?
故事的結局要不然是被消滅?
要不然就會走向另一種層面的「武力膨脹」。
在這裡我認為作者刻畫出一種強烈且鮮明的強弱對比,讓讀者深深地體會到這種碾壓式的強大所帶來的窒息感,進而明白,任何對惡的反抗從來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蹴而就。
事實上哪怕在打敗魔王的如今,芙莉蓮對上每一個大魔族的戰鬥既沒有選擇硬碰硬,也沒有選擇放棄,她非常清楚敵我之間的差距,在這種極端絕望的環境下,芙莉蓮用一種超過常人理解的隱忍壓抑自己的魔力,尋找著勝利的可能性,縱使在魔族眼裡,芙莉蓮如同笨蛋一樣,一輩子壓抑自己,活的懶散,但芙莉蓮最終完成了無人完成的討伐魔王的壯舉,如同魔族用言語欺騙人類,她也用魔力去欺騙魔族。
我曾經用故事中伏拉梅的那番話安慰過一些朋友,「聽好了芙莉蓮,不要想著青史留名,要活的不起眼,你要用一輩子去欺騙魔族,那麼在你殺死魔王的時候,就是你名留青史的時候。
」我們也不是芙莉蓮,現實層面上,能夠隨便碾壓個人的東西,能隨隨便便否定一個人的東西,在這個社會裡要多少有多少。
一個人或許不能對抗一整個世界的惡意,蚍蜉也很難撼動大樹,但如果你不是一個人,如果你從未忘記你的目標,你的憤怒,那麼或許你能一戰,你大部分時候會輸的一敗塗地,但有極少數的情況下你也能贏。
關於這部作品,魔法是這個故事繞不開的主軸,在我們看來,魔法應該是很美很有趣的東西,芙莉蓮也是因為對魔法和魔法道具有著強烈的執念而踏上尋訪各種魔法的旅程,只是她找到的魔法大多看起來,真的很沒有用,但她還是會不斷尋找看起來沒什麼用的魔法,是因為夥伴的稱讚,比如她最喜歡的魔法是能變出花田的魔法,她曾在幼年的辛美爾面前施展了這個魔法讓他非常喜歡,最後讓長大之後的辛美爾邀請她加入討伐魔王的隊伍。
戰士艾澤喜歡吃酸葡萄,她學會了把葡萄變酸的魔法,因為一路向北的旅程裡會有很多辛美爾和夥伴們的銅像,她學會了把銅像的鏽跡清理乾淨的魔法。
看起來她所學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他人,但她自己卻明確說,這是為了自己,因為芙莉蓮的人生太漫長了,漫長到超過任何人的想象,要如何理解芙莉蓮,理解本作的最重要關鍵詞,「葬送」或許能幫助我們一窺這位活了千年的精靈魔法使的內心。
目前本作登場的兩位精靈魔法使中,芙莉蓮與另一位從神話時代存活至今的精靈族大魔法使塞莉耶更像是一體兩面,塞莉耶是幾乎網羅人類歷史上所有魔法的活體魔法書,而且被譽為是最接近全知全能的女神大人的存在,也是大魔法使伏蘭梅的師傅,是芙莉蓮的師公,故事中,她一手創立了大陸魔法協會,甚至因為生命太過漫長,她會一時興起地收一些人類為徒,教授他們魔法,只是她總會抱怨這是一件沒有意義的行為,因為大部分她的人類學生只能學到一點皮毛就離世了,但哪怕是她自己也不能理解,她清楚地記得她教過的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和他們喜歡的魔法,而且從不後悔培養過這些學生,哪怕這些學生中的大部分人沒能青史留名。
正如芙莉蓮在辛美爾的葬禮上落淚,發現自己根本對辛美爾一無所知,雖然一起冒險了超過十年,明明知道人類的壽命很短,卻從未想多了解他。
假如沒有遇到辛美爾和夥伴們,或許芙莉蓮的人生也會像塞莉耶一樣,只是單純地收集魔法,漫無目的地在自己永無止境的歲月裡消磨時間,最後成為活在歷史書裡的傳說,如果她不曾有那些愛著她的夥伴,如果她沒有經歷那一次次相遇、相識、告別甚至是永別,那麼她也不會想要去了解那些曾經在她永恆的人生中如同螻蟻一般短命的人類們的故事,她在乎她們的喜怒哀樂,與他們一同去經歷去面對,哪怕這意味著一次次相遇之後也必須見證一次次的告別。
整一部葬送的芙莉蓮的故事,更像是芙莉蓮通過與人相處,不斷觸碰自己內心和記憶,不斷學習愛的過程,在這裡,「葬送」就具備了另一層的含義,不僅是形容芙莉蓮的強大,不斷葬送魔族,更是芙莉蓮不斷「葬送」自己:葬送過去那個不關心不在乎夥伴的自己,葬送過去想要和魔族正面作戰的自己,葬送昔日的友人和敵人。
她的葬送,其實就是一種不斷和自己的過去告別,她牢記敵人的殘忍、兇悍、狡詐;銘記朋友的話語、心願和勇氣還有那些無聊的冒險,讓這些都活在自己心中。
在踏上旅程之前,芙莉蓮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在辛美爾的葬禮上流淚,但在踏上旅程後,經歷新冒險,回憶往事,縱使曾經的友人早已不在,但也一定能找尋他們曾經存在的痕跡,正如辛美爾總是自戀地熱衷於建造自己的雕像,每每在解放了一個被魔族控制的村落後,在村民的盛情邀約下,他總會折磨一番雕刻匠人,擺上幾百個臭美的 pose,畫上大半天請匠人們完成自己的雕像,第一次看到覺得有點無聊又有點好笑,但後來辛美爾認真的對芙莉蓮解釋,建造雕像不是為了紀念和平的到來,卻是為了讓近乎永恆生命的芙莉蓮明白,一直以來芙莉蓮都是孤身一人面對萬物流轉,他希望用這些雕像提醒芙莉蓮,他們一起經歷的那些冒險,不是童話,而是真實存在的故事。
她所愛的那些人們可能離開了,但她從來不是孤身一人。
她一輩子都在葬送著些什麼,即使她千年的人生猶如童話故事般虛幻且不真實,但這裡的千年裡總有一小段,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愛過活過的痕跡,即使這裡的每一次葬送都讓她面對數不盡的痛苦。
其實我們和芙莉蓮一樣,我們每一天都在葬送著自己的過去,但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很難好好說再見,很多時候說著下次再見,或許就是再也不見。
人生是殘酷的,很多時候不管你經歷過多少痛苦,體驗過多少殘酷的事情,這些故事和經歷卻鮮少能與他人分享,甚至想要分享痛苦這件事都不過是我們的一廂情願,你我和近乎永恆的芙莉蓮一樣,都在葬送著些什麼,只是不同的是,或許我們不必要像她一樣,或許下一次告別,好好的說再見,哪怕不能,也不要害怕,不要傷心,總會有機會讓你停下來,好好的告別。
我們沒有永恆的時間,但這從來不妨礙我們說出自己的愛,擁抱自己的朋友。
—觀眾從電影中得到的收穫,取決於他自己的包袱 — — 威廉·弗莱德金初次接觸芙莉蓮是在 2020 年,第一次讀漫畫讀到芙莉蓮在辛美爾葬禮上哭出來的時候,我也哭了,這種感覺很莫名其妙,明明過世的不是自己的朋友,明明自己不曾經歷這些事情,我卻還是忍不住把自己代入這樣的故事中。
我是因為疫情的關係接觸這部作品,那個時候我一度徘徊在身心崩潰的邊緣,為此當時我請了一個長假,希望調整自己的身心,直到今年年初,我再次遭遇到一些很糟糕的事情的時候,整個人如同被丟進深淵中一樣,讓我至今都身處一種 burn out 的感覺之中,時常感覺自己不會再快樂起來,時常感覺自己好像對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了熱情。
很多時候你會懷疑,為何我要經歷這些痛苦,為何一直以來都努力活著的我不能得到更好的回報,只想單純地與人為善,去貢獻自己的熱愛和能力,最後卻變成他人攻擊和嘲笑的對象,為何做人這麼難?
直到今日,我還是不知道要如何陳述自己的痛苦,更不知道要如何把自己的痛苦分享給他人,但因為要撰寫這次播客的文案,讓我回頭再去把芙莉蓮的漫畫和動畫都看了一遍,實話是它當然不可能讓我一下子復歸常態,但身處在情緒的海洋中,芙莉蓮向我伸出了援手,拉了我一把,拍拍我的頭,告訴我,我很努力了。
偶爾也有停下腳步的時候,就算這次停的有點久,雖然沒有告別,雖然沒有好好說再見,但我相信,我的這些經歷,這些情緒,都是成就我這個人的最佳註腳我希望向所有的朋友推薦這部作品,或許你因為最近的熱潮開始看這部動畫,目前還沒有看到什麼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但礙於身邊朋友都在看自己也不好不看,但正如我開篇所說,這些作品都是電波,不管多麼神的作品,對不上你的電波就沒有任何意義,但這個電波永遠都在,不管你什麼時候接觸到都不遲。
最後也希望借《葬送的芙莉蓮》這部作品分享兩部我個人很愛,風格也很像的作品第一部是 coco 尋夢環遊記,第二部則是我個人最愛的電影橫道世之介。
謝謝大家的聆聽,歡迎大家看完來和我分享,這邊祈禱動畫好好的製作下去不要出包(哈哈哈哈目前《 阿刀の失眠電波》已經在Apple、Spotify、Sound On、KKBOX、網易雲音樂、喜馬拉雅、小宇宙上線網易雲音樂、喜馬拉雅、小宇宙可以搜索:《阿刀的失眠电波》其他平台可以參考下面的鏈接哦Apple: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9%98%BF%E5%88%80%E3%81%AE%E5%A4%B1%E7%9C%A0%E9%9B%BB%E6%B3%A2/id1714837811?i=1000633489982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2qPfGrApj2TorsqUoyd4g9?si=20e3ca1f81a84157&fbclid=IwAR3OrNZLDkSXUThQb1IaD9DXxrBd5KU-wmU4970TbrhgNTX2MywvCGlvMbA&nd=1Sound On:https://player.soundon.fm/p/91f44770-2846-4194-a437-93f8edda3abd/episodes/c1df4ab8-253a-44e6-a3f7-a4a8a2bc3163?fbclid=IwAR3miPRu3p7wq8DVyU25Aqx05CQeq0tDVT4D3sNRQgTA9-aMQZsupPSHUJUKKBOX:https://podcast.kkbox.com/tw/channel/4s46JDe809E_wVEkAlB站搜索:Mr.刀爺
“时差”。
这个概念好多好多年前就看到过,但似乎换个情景包装就每每还是非常能动人情肠。
最近看到的日漫芙莉莲,五十年前后,永恒精灵、人族勇者、牧师和长寿矮人在一起看流星,战友之间因为衰老速度全然不同而形成的一种面貌上的“时差”,就让很多人感动。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类似的“时差感”在小时候的课本里是一种更写实的情节,印象比较深刻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另外一种,“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今亭亭如盖矣”,跟“时差”大概算是异曲同工,因为都是把时间段具象成型。
最早最早是一个当童话看的典故,“山中一日,世上千年”,但是那个没什么情节感,主打的就是一个概念阐述。
那个时候也很难把东方远古神话跟西方相对论联系上。
二十多年前在TVB看的卫斯理,虽然所有故事最后都是用外星人来解释,呈现出一种偷懒的质感,但也开始使用关于“时差”的场景,卫斯理跟着记载有“长生”秘笈的玉石简,追踪到了神秘的山洞深处,被炸弹炸进了石壁里的“异世界”,在那里遇到两个长生道士,道士问卫斯理既然有缘要不要一起成仙长生,卫斯理想到自己长生以后虽然一直年轻,但就要看着白素在身边不断衰老直到死去,深感那之后的人森只是一片荒芜,于是拒绝。
(但其实这个设计没什么两难砝码,毫无困难障碍,选择做得太轻松了)在更早期的数十年前,jy在倚天屠龙记的最后一段使用的“时差”构建,只有两句话但是让人更难忘——讲张三丰见到郭襄的遗物,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在这之后才看到了刘yk的短片,然后是星际穿越的结局,穿越归来依然青年的父亲跟衰老年迈儿孙满堂寿终正寝的女儿告别。
这段太经典了,但可能这个概念太好用,好像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作为重头戏出现,情景构建复杂性上日益发展壮大。
夏目友人帐中也有一段,讲男主角遇到了一个一直在路边长椅上等待他外婆的妖怪,妖怪和少女时期的外婆是好朋友,没想到在路边等了一会,等来的已经是当年好友的外孙了。
(这样梳理一下发现印象深刻的“时差”场景里面,过去的中国故事相对写实,日本故事主要是奇幻,米国故事是两段科幻,中国故事都在讲爱情,日本故事都在讲友谊,米国故事都在讲亲情,就挺对称和刚好的)不知道为什么“时差”很容易感动人。
是不是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很常见的恐惧有关。
比如关于友谊。
隔了一段时间之后跟从前的好友再见面,有时就会感觉到眼前的好友已经不是自己一直以来的认知中的好友了,眼前具象与自己的认知就是存在“时差”的,仿佛有两个颇为不同的人同时出现在眼前,这两个人的不同,让你瞬间感受到这段“时差”的长度。
不一样的生活世界把人塑造成不一样的人,有时候这是不影响友谊的,因为不同的阅历也是可以分享的,有时候感情自然地变得不一样,因为有效分享是基于价值观认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很不同的话沟通起来是很难受的。
还有些情况是,在你眼中过去的好朋友还是好朋友,但你能感觉到在你的好朋友眼中,你已经是一个用来做生意的人了,是一个潜在的甲方,或者你成为了一个竞争者和比较对象,这些情况都是很难受的。
特别是对于对时间流逝从来不敏感的人来说。
对时间就是不敏感、而对人心敏感的人,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对论”——你感觉那些一起玩耍掏心掏肺的时间好像还在眼前,只过了几天,在你的旧友看来,时间已经过去数十年那么远了。
马克下最近阅读中同样与“时差”有关的动人文段——
网易云日推了芙莉莲的战斗音乐,平时本身就喜欢类似风格的音乐,战斗音乐套上振奋铠甲,宁静的音乐又让人想到树荫下小憩。
画面清新自然,令人舒适和向往的世界展现在眼前,没有什么拧巴的剧情,让人放松。
看到第10集的时候看到了第二季的最新消息,想着还有18集我怕什么,结果越看越快,没多久就看完了,好的作品就是让人很期待后续的内容。
目前B站的国漫不少 尤其是凡人之后 涌现很多小说的动画 但是品质真一般,3d画风雷同,美术。
表现差劲,音乐更是没怎么用心,芙莉莲能够成功从音乐方面就能看出来很下功夫,画面很简单 但是很好看。
希望那些ip不要浪费。
实际上,我很是期待《葬送的芙莉莲》原作和动画在今后的展开。
不过,最近很多人表示,自己并不能说出该作品好在何处。
我对这些声音比较意外,但或许它的亮点确实比较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吧。
如果是动画版的话,谈它的魅力就相对容易些了。
就像很多人指出的那样,这部作品的演出非常的认真细致,甚至用了很大的篇幅去奢侈地展示它的制作精良。
但是,这些都是在承认原作优秀的前提上做出的分析,但并没有涉及《葬送的芙莉莲》本身优秀的地方。
那么,《葬送的芙莉莲》魅力的核心之处在哪里呢?
要说明这点依旧比较困难。
这部作品充满着元素的借鉴。
首先,其世界观就是“JRPG”的缩影。
我从小就不太喜欢这类设定,所以这也是在个人层面上阻碍我欣赏该作的一大障碍吧(已经没办法接受“勇者”这类的存在了)。
现在(2024年1月末)电视动画播放中的“一级魔法使考试篇”,和《全职猎人》中的“猎人考试”的模式如出一辙。
也就是说,这部作品在章节层面上的借鉴太多了。
就算是被经常提及的,很有魅力的暖心情节,这虽然也可以算作是《葬送的芙莉莲》的个性,但只不过是在JRPG世界观下将暖心故事全面化了而已;放到任何一个具体章节里,可能都没有多少原创性在其中吧。
在关键时刻插入的战斗场面也是,也代表了作者对此前少年漫画元素的优秀运用(因此极度强大的芙莉莲常常在幕后发挥着作用,也就形成了连续的“获胜模式”)。
那么,这部作品真正的个性,在我看来,在于主人公芙莉莲的人设,以及她和她指导下的两个年轻人(费伦和修塔尔克)之间的关系。
芙莉莲的人设是一个超过1000岁的少女,但内心也不尽成熟,大致也就算得上青年水平。
因此她既能以压倒性的优势打败敌人,又能在与弟子费伦、年轻战士修塔尔克交往的过程中不摆出压制的姿态(特别是在费伦面前,芙莉莲常常是一个经常惹麻烦的,“不着调的姐姐”)。
她虽然是个力量强大的看护者,但并没有长辈的威压,虽然年老但依旧如同少女,因此也能在一些不同的角度上引导年轻人们。
这种人物间的关系,或许正是让我们感到愉快的地方吧。
我觉得这也是《周刊少年Sunday》理念中的一种表达。
《周刊少年Jump》、《周刊少年Magazine》、《周刊少年Sunday》这些杂志,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满足这个国家男性回避成熟的欲望。
总之,《Jump》正提供了那种,以打败接连出现的强敌方式来装作成长,那实际上拒绝了成长,想一直停留在沙坑里面向小孩子一样玩着游戏的世界(代表性之一就是《龙珠》中就算孙子出生了自己外貌也还像青年一样的悟空)。
与之相对的,《Magazine》则是将这个国家中的男性向的“世界”(帮派集团、体育俱乐部、职业团体等)转化为易于少年们接受的温和幻想,从而实现成长的软着陆。
那么,《Sunday》则是以永不结束的思春期为题材,提供了一个更为回避成熟的乌托邦。
当它直接表现为一种“延期偿还”(モラトリアム)成长代价的主题乐园时,就成了高桥留美子笔下“登场人物无论迎来几次正月都没有长大的世界”;当它表现为一种向着过去的怀旧式倒退时,就表现为安达充的“每次都是相同面孔的男主主人公的故事,而改变的只有发型和社团活动”。
对于这三种创作模式,我只能说勉勉强强还算喜欢,但从中感到的违和感会更多一点。
这可能是小时候看的多是富野由悠季和押井守等制作的原创动画的缘故吧(也就是对周刊少年漫画杂志和JRPG不感兴趣)。
如果我在少年时期能够与芙莉莲相遇的话,可能就会对它们更亲近一点吧。
不过我想,这还是因为《葬送的芙莉莲》提供了与我之前称之为“母性的敌托邦”不同的,肯定少年性与少女性的一种结构。
芙莉莲一行人的冒险,并不是一种少年关于成长的“延期偿还”,他们已经处在大人的工作领域之中了。
芙莉莲接受了指导两位年轻人的任务,同时也给予他们作为同伴的信任,在对等的层面上与他们相处。
这份距离感和切入角度,无论是年轻读者还是我们这种“大人”读者,都会感到很愉快的吧。
这或许就是一种与“母亲”相处的理想关系,也是“重新描写相遇”的一种典范。
不难看出,这份独特的距离感既不源于《Jump》中的伪装成熟,也不来自《Magazine》中的成熟软着陆;而是诞生于《Sunday》中对成熟的逃避。
对于那些既不想在战斗锦标赛中获得成熟,又不想为了将无聊现实理想化而在帮派共同体中变得油嘴滑舌的人们来说,他们宁愿永久停留在思春期之中。
而芙莉莲与年轻人之间的关系,或许就是他们在终于不得不成长而抵达了当代后,所给出的一份答案吧。
这或许就是作为芙莉莲的“成人的不成熟”,以及为了不让这份“不成熟”妖魔化,而不断为此努力的态度吧。
毕竟,人一旦步入中老年,就会很奇怪地对年轻人变得强势。
这就是福井晴敏的《高达UC》、山下智子的《异国日记》、金原瞳的《饥饿的勇者们》陷入的陷阱。
也就是——下意识地对着年轻人说教并因此热泪盈眶地自我感动自我治愈。
这种羞耻和空洞的做法,至少我是无法忍耐的。
正是想要逃离冷漠,少年少女们才会救助于虚构世界。
如果人不能好好老去的话,就会很容易忘记这份心情的吧。
但幸运的是,芙莉莲现在的旅行正回避了这个陷阱。
这或许是因为,她没有太在意自己“大人”的身份,或是至少她没有支撑起这一身份的自信。
她是一个生活在过去的角色。
现在的冒险正是为了找寻过去的意义。
也许在故事最后,芙莉莲会欣喜地发现现在冒险的意义吧。
我很希望直到那时,她也能避开我刚才所说的陷阱。
续:那么,现在我想再谈谈曾经讨论过的《葬送的芙莉莲》。
这样做是因为,我上周与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韩国等地的亚洲同事一起参与了《葬送的芙莉莲》的相关座谈会。
中间通过ZOOM与北京首尔等城市尝试了实时连线和直播,让我感到比预想的要充实。
讨论的内容可以在视频存档中找到,这里我想就着之前座谈会的内容,对我之前在此note上对该作的评论文章进行补充。
在之前讨论该作品时,我认为《葬送的芙莉莲》的核心精髓就在于故事中三人的关系。
芙莉莲保护费伦和修塔尔克,但并没有形成母女、或母子般近亲相爱般的依存关系。
虽然他们也有着基于队友般的信任关系,但这不是出于职业因素,而是出于私人情感上的羁绊。
这种令人愉快的关系是我认为的该作品的本质。
在这里,人物们没有组成家庭,也就是一种于直到20世纪都在流行的,中产阶级共有的幸福核家庭模式不同的形态。
更进一步讲的话,这就是一种御宅文化想象中的“变老的方式”。
向对漫画和动画不感兴趣者解释的话,这部作品与表面不同,它和日剧《四重奏》、《最喜欢的花》一样,都有着探索后家庭关系模式的一面。
因为之前参与了座谈会,我想在之前论述的东西上稍微(不,还挺多的)补充一些东西。
直接说结论,这种新家庭(虽然与家庭不同)愿景的背后,我认为是现在日本极度“向后看”的社会模式:相较于放眼到未来,还是更容易着眼于过去;与其想着为世界创造出新事物,不如珍视日常中不起眼的小欢喜——这就是所谓的“成熟”。
说的难听点,也就是感性在老去后的产物。
不过正如我前面笔调所显示的,我实际上还是很喜欢《葬送的芙莉莲》在结果上提出的东西,而且我认为,它在扭转一圈后,反倒可能会提出新的未来的想象吧。
前几天座谈会的话题,主要是作品关于“历史”的态度。
在故事中,勇者辛美尔一行已经讨伐了魔王,人类与魔族的战争也落下了帷幕。
虽然人类与魔族的抗争还在小范围持续,但这已经常态化了,人们已经将自己生存的这个时代视作“平时”。
在这部作品中登场的人物里,没有人具有“历史的时针此刻在大幅走动”的感受。
芙莉莲一行人的冒险一般是为了旅行,一半是为了吊念辛美尔们的亡魂。
相较于旅行,对芙莉莲而言收集魔导书则更为重要;而收集这类“无聊”的行径,也被认为是人类区别于魔族的一大特点。
辛美尔单纯享受攻略迷宫所收获的快感,也与之类似;并且这一过去的回忆,以闪回的方式异样地插入到了叙事中……总之,就是芙莉莲们一边运用着过去的记忆资源,一边在这个世界中玩耍(旅行)。
这一对待历史的态度,与前述的家庭的愿景在结果上就相互重合了。
就像我刚才指出的作品的核心——作为一行人之守护者的芙莉莲,绝不会(或不能)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
芙莉莲这种纵向的距离感,与她对历史的距离感是一样的。
但真正重要的是,《葬送的芙莉莲》有别于其他与“历史”拉开距离的作品——也就是往日流行的“日常系”。
最能证明这点的就是,在现在费伦的故事中,她正在逐步超越芙莉莲。
如果在故事的结尾,成长了的费伦超越了芙莉莲,并和修尔塔克组成了新的家庭的话,即使这一家庭的形态与战后中产的核家庭模式相近,但因为芙莉莲这一特殊存在的影响,这个家庭也会成为不同的存在吧。
而这个作品的定位也会发生大的变化吧。
或者,费伦(在魔法层面上超越了自我)发觉自己难以再回归“普通的”世界,于是便与芙莉莲分别;而芙莉莲在此后发现了与往日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结局大概也会很有意思的吧。
在动画版芙莉莲的声优同样出演了的《间谍过家家》里,一种战后中产的幸福包装(虚假的“但是”幸福的家庭)在不自觉中回归了;而《葬送的芙莉莲》大概能提供“家庭”的另外一种思路吧。
而在芙莉莲的周遭,“成为系(なろう系)”的作品正在风行一时,也就是——堂而皇之地在现实生活中放弃追求幸福,而在虚构中饥渴地吞食性、暴力、食欲,以及出人头地的代偿。
这便是“2020年代(上半)想象力”的轮廓吧。
来源:u-note(宇野常寛の個人的なノートブック)翻译:Yisensei04(仅供学习与交流,评分仅代表译者观点)译后记:至《芙莉莲》为止已经陆续译了四篇文章。
对宇野著作有过了解的人可能会感觉到,总体上没有提出什么新问题。
总地概括还是:“虚构”在“现实”面前的败北。
文艺的部分功用被现实(各种新媒介)所接收,而文艺作品则过度追求肯定性与爽感,从而失去了对现实的批判能力(代表性就是异世界转生般的“成为系”作品)。
详情可以参考《母性的敌托邦》(有部分的民翻)。
不过这种文化时评还是可以多来点,一是有关热点,容易读;二是作者行文相较于专著更能说人话(其实还是容易读)。
至少还是很有意思的罢。
第一篇《间谍过家家》讲的是“核家庭”问题,不过从文中举出的例子来看,宇野后面给出的创作思路不也不算很新了吗(恼)。
为大众熟知的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已经给出了拟似家族的一种走向。
那么拟似家族好的结局,可能还得依赖于——他们有钱?
不知道今后的作品该怎么写。
第二篇《莉可丽丝》讲的是“日常系”回归的问题。
男性代入视角的缺失是个有意思的切入。
当大家都在说,大部分作品不会书写女性的时候,有些创作者们早已更进一步:干脆连男性都不书写了!
也算是当今世界割裂的一个反映吧。
毕竟自己先疯了,就会变得刀枪不入。
第三篇《药屋少女的呢喃》算是私心,只是个人喜欢作品而已。
不过文中能一转到讨论赛博犬儒的层面上还是挺震惊的。
那么,正义感能治愈这种犬儒吗(笑)?
第四篇就是《芙莉莲》。
初看到“母亲”还觉得是老活儿,没想到有关《母性的敌托邦》中欠缺的创作方法论。
《芙莉莲》分为上下两篇,这里合一起了,一块儿看的话还是很有感触的吧。
当随着年岁的增长,试图还要摆出年轻的姿态时,稍不留神就会在另一个层面上陷入衰老般的死气沉沉。
所以年轻是多么脆弱的一种东西。
文学与批评也是。
我当时和别人安利漫画的时候就说:你可以理解为唐僧一行西天取经许多年后,只有孙悟空长生不老没有变化,唐僧死了,沙僧八戒修行不算高也变老了,孙悟空决定重走一遍西天之路,路上不断想起曾经唐僧对自己的感化,以及自己的变化,又遇到像八戒沙僧的年轻人,和曾经的妖王,看到曾经救下的人的后代,拯救的王国现在的样子,与新人一起组队拯救新的村庄,曾经和现在的种种不停涌上心头,是唐僧让他从一个无法无天的猴王变成拯救众生的行者,而唐僧的影响力也依然改变着曾经走过救过的地方……哈哈,我在B站也这样评论过,虽然很牵强,但是总觉得有点这个味,因为我一直觉得西游记就是中国版的勇者斗恶龙。
芙莉莲的漫画绝对是我这几年看到过的最值得回味的漫画,我觉得最出彩的三点,一个是视角独特,故事直接从勇者死后开始,以芙莉莲的视角去进行新的旅行,中间不断穿插过去的回忆和故事,其实一直就有很多影视剧采取这种时间线交叉的方式,漫画也偶有这种叙事方式,但是芙莉莲的穿插叙事非常自然和温和,很契合整体的氛围,这种交叉叙事的时间跨度,也非常能突出漫画主角芙莉莲对时间的感知与常人不同这点,还有漫长岁月的不变以及辛美尔短短十年对她的改变;
第二就是人设的独特和精致,作者着重在很多小细节去诠释人物的个性,而且打造出来的人物跟以往勇者系甚至绝大部分的作品都不太一样,比如辛美尔拔不出勇者剑,以及像杀人魔法随时间被研究等等一些有趣的设定都强化了人物以及世界观的真实感,甚至南之勇者和其他一些一闪而过的角色人设都饱满引入注目,更不用说新老两代主角团的人物挖掘深度;
第三自然就是整体的氛围和节奏的把控,整体节奏把控到位,进度不快但却舒缓适宜,能够在把握整体氛围的同时,也能合适的推进和挖掘世界观和主线,简单感觉就是既有勇者类型作品的战斗推动,还在战斗中和战斗外把人物挖掘这块做的非常好,而且动画里的音乐做的非常棒,很契合动画的节奏和中世纪奇幻的风格,想起了玩八方旅人时的感觉。
(在此强烈安利下八方旅人两部,喜欢这种经典中世纪奇幻冒险风格的一点不要错过,而且游戏的音乐非常非常棒,音乐的精彩和丰富度非常强)
最后以感情线的角度看一看芙莉莲和辛美尔的关系,作者在漫画里目前没有任何对他们恋爱感觉的直接表达,但是 纯爱勇者x迟钝精灵 的感觉还是非常明显,就权且当友情来磕。
芙莉莲对辛美尔总好像是一种想要靠近了解却又抓不住的存在,辛美尔似乎知道自己终归不过是芙莉莲漫长生命里的一小瞬间,所以他真的非常用心去了解和关心芙莉莲并把自己展现给芙莉莲,他对芙莉莲的短短十年的影响和改变,远超芙莉莲千年生活里其他所有人加起来对他的影响,即使是在死后,他仍然以回忆这种跨越时空的方式去与芙莉莲对话,他教会了芙莉莲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生活方式去了解世界和身边的人。
辛美尔就以这样一种强烈但又温柔的方式永远的活在了芙莉莲的回忆和生活中点点滴滴里,即使是以挚友的感觉去看,他们的关系也是让人非常感动!
《葬送的芙莉莲》这个名字和作品的封面以及宣传的海报,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常见的作品,但是这个作品的氛围真的非常独特,不过好在动画也得到足够的宣传和支持。
当时安利别人看这个漫画真的非常头疼,乍看一下名字和内容都很像普通的异世界勇者类作品,后来有身边人提醒我跟西游记有点像,靠这个说法让一些人可以简单理解了漫画的剧情哈哈。
现在这种慢节奏的王道冒险旅途作品已经几乎没有了,作者用独有的节奏和氛围再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经典类型的优秀作品,在这种作品创作都以快节奏强冲击反套路盛行的市场下是非常难得的。
第一次写评论,有说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理解。
没想到是旅行收集类 有翼年代记那味儿了 勇者之剑+做任务获取信息和奖励真的很塞尔达 还以为28集能走到天国 没想到只走了一半 能够理解高分的理由 但是真的不至于这么高的评价 // 这部的想法和dark截然相反 / 充斥着看Edgerunners时感受到的不适感
它不是紧凑的“一个托尔金故事”剧本,它由日常与事件组成,前者松弛——或许对“每周单集”的制作进程来说。其时间成本比起后者的紧张感看上去并不容易赚回补足。但其与后者配合形成的缓冲与冲刺的恰当比例使得回忆录与再冒险进行曲在海量的细节中隔着世代互相鼓励,在漫长的岁月中耐心等待枯燥的最后胜利时刻,在生命的逝去中窥见朝露的晶莹。战士与贵族承担责任时并不对等,但他们面对死亡的勇气与魔法士判断共同体特点的敏锐性皆高于它呈于表面的回忆录性质。它本身也并没有多么温馨。因而,尤其在我读到某种评论,“这是我个人生涯里最过誉的作品”与“赞美咒术回战的监制而忽略这个混乱失控的故事本质”并列时,或者将判断魔族的标准归纳为某种台海问题象征,我愈发觉得它含括的范围是不受时间约束的,而这就是经典的初步特征。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i4y1i72j/ 两星给第一集,因为连第二集都看不下去
1000年的老精灵,突然对人类有了感觉,还是对单相思他的勇者,还是在勇者死后通过回忆的方式跟他谈着异地恋?狗血程度也是空前。。。而且人物塑造上一塌糊涂,总是单一套路表现每个人都亚撒西,还有喜闻乐见的圣母情节,在b站居然没人喷?有点离谱哦哈哈哈哈哈哈哈,时代变了嘛
总体素质并不低,良好以上优秀未满,本身原作情节设计十分男性向,男性凝视并不少,一看就是男作者的原作,但没想到动画比漫画还要加深这种主观印象,原本比较内敛的情景感知和联想都做得十分刻意,生怕观众感受不到情绪,就像按着头告诉你这里该给我感动,这里该给我吃狗粮一样,导演这么一改,就让本来还可以的情节都变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没劲
原以为讲师徒三代的女性传承,结果裙底梗虽迟但到…恶心。看似独立,实际上缺乏自主意识,女主的形象变得形同虚设,真正的目的是引出被神化的男主角。想看真正的冰箱里的男人。
看了一集多一点,剧情我觉得有点太慢了,而且芙莉莲在勇者葬礼上的情绪变化有点生硬,如果一起冒险十年,并且在之后五十年里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的话,我想并不会因为一场葬礼就有那么大的触动。要塑造完全不懂情爱的精灵,并在爱慕者死后懂得感情,只能说这个灵感不错,但反正没让整个人物活过来。另一方面勇者好怂,如果真的爱就说出来啊,要么就不要泄露一点点出来,很难不怀疑勇者有表演型人格并且自卑。这番充斥着一种老男人的自我感动,“你看我多爱你啊,你不主动爱我,等我死了你就会后悔了,到时候就晚了”
魔法世界的风淡淡地吹来,淡淡的日常里讲述着淡淡的死亡教育。回忆是淡淡的,音乐是淡淡的,菲伦也是淡淡的。一切都是淡淡的。
说起来我对这个片子一开始的观感其实挺好的,直到深绿炒作云:「恰似海对岸,魔族是不可理喻的,对待魔族不需要仁慈」。冷战分断的结构与人/魔对峙的结构居然(果然)贴的这么搭配。
文艺片的套路,兜兜转转的
最能感染人的无疑就是极力克制的平静下隐含着的奔流的情绪浪潮。
第一集弃 至今为止出现的主角一行人都无比的矫揉造作,演员感都很强,有一种为讲话而讲话的感觉。辛美尔的腔调是我听过最油腻的🙄
补标一下。喜欢片首片尾曲所以看了两集,结论就是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精灵突然想起人类(还是个男的)这点确实太过人类中心主义,受不了🤦♀️
看了两集,看不下去,感觉我对这种不搞笑、非恶搞、无悬疑、超现实的动画完全提不起兴趣。
拾掇bgm前100的时候发现的,一个新作居然能挤进历史前50!全程三倍速观看,这种松弛真是难得,既不紧张兴奋,也能让人始终保留兴趣的观看,主配角人物塑造的很不错,是一个不断用插叙补完人物形象的公路片,想起了《虫师》《奇诺之旅》
在回国的电车和飞机上刷完,真的太养老了。每次到战斗的时候稍微有点看点,一到日常剧情就平庸无比。作画有时候脸部细节还是有粗糙的部分。感觉完全达不到8分。
欲买桂花同载酒 终不似 少年游
套路化无脑装可爱加上独立自主人设的女人和强大装作不自知低能男人,以及一个寿命很长的噱头精灵,伟光正勇士就是p瘾犯了,总之就是被一群啥软捧太高的低劣作品
很有意思的视角,应该蛮有意思的。算是追忆但未免有些假惺惺?她的学徒算什么?精灵和人类的时间的重要性可不一样辛美尔gb谁啊 不想看到莫名其妙的男人填充整个故事,你这么爱男人殉情去好不好?
制作是很好的我承认,但搭配上剧本只能说是精致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