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斗争失败的摩西被流放,遇到真爱突然觉得人生不如意,抛弃妻子,相信之前一群犹太人的蛊惑以为自己真可以称王,于是回去发动奴隶暴乱。
影片和圣经中的摩西就是一个loser的复仇故事。
2.一群底层民众暴乱成功的几率较小,非得拉上一个前法老将军,才有蛊惑民心的作用,暴乱成功的几率才较大,辛亥革命中的黎元洪大抵如此。
3.当代人知道战争不杀平民百姓,你古代人不讲掌法也就算了,但你暴乱就暴乱,为毛把人家埃及商船、普通百姓家给烧了,实在太不把别人当人看,就因为是异教徒吗?
上帝创造人的时候就如此要残忍?
况且人家埃及人也有很多神的好吧,埃及神就无能为力了?
4.前面还有间谍,后面你制造火药,训练军队,这间谍就突然失去作用了,即使叛变了你不会派人监视啊,这么大动静,当埃及人都是傻子。
真有点抗日神剧的味道。
有间谍不会告诉埃及人也在门口涂羊羔的血啊,而且尼玛奴隶哪来的羊啊,不应该没有财产的啊。
当埃及奴隶可真幸福。
5.上帝你要早降下灾难,还比要让犹太人受那么多年的苦,只是为了应验之前的预言吗?
6.你这片子特技做得也太差劲了,场景渲染麻烦换一个好一点的公司行不?
7.对比一下传统中国的管理体制,好像比法老时代好很多,大概埃及遇到了拉美西斯这样的昏君,才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罢了。
8.变身小孩的上帝还会发怒,只是因为别人不信仰你吗?
这也太小气了吧。
拉美西斯你也太没种了,自己孩子死了放人家走,不会把犹太人小孩先杀了啊。
(虽然我不提倡以暴制暴)回头才想起追杀,是不是有点迟啊。
9.你妹摩西没劈开红海,弄了龙卷风以为就是尊重自然规律了!
摩西淹不死,天天在尼罗河边长大的军队就这么尸体漂浮着?
不过牛逼的是,从旧约到新约,能将一个奴隶的宗教信仰变成世界第一大宗教信仰,说明不管什么人,真认真起来,你得小心了。
无论他们以神的名义进行十字军东征还是杀人放火,或者是慈善捐赠。
随着2015年第二部年度眼线大戏的揭幕,充分预示了2015年必定不是一个平常的年份,在这个设计师们纷纷秀出遛鸟装的年份,电影节的诸位们也不甘人后。
在《天将雄狮》中的成龙和库萨克们在华语电影上掀起了男妆眼线的高潮后,《法老与众神》祭出眼线大法把片中的埃及人们描绘的惟妙惟肖,这让人不禁感叹:向来贫瘠的男士化妆品牌这就要被炒热了么?
只是吐槽一下,就是家里两口人看着这片子都觉得越看越不对劲,所以不得不吐一下……这段历史知之甚少,说错或不喜勿喷……没看之前,我的认知里摩西带着犹太人出埃及算是波澜壮阔的史诗,看完觉得耶和华很不是东西(确定不是拍来拆台的?
)。
埃及那时一奴隶社会你非要人家信你,凭什么?
非要人家觉悟对奴隶也要人性化,那个时代那个地点可能么?
任性的小法老坚信自己,坚信人定胜天,耶和华就怒了,各种天罚接连降下,血水、庄稼被淹、瘟疫、蝗虫……这种攻击受伤害最大的不还是平民百姓么?
最后还来个杀孩子(似乎还有其他体弱的人),前面的我就忍了,但这一项我就唾弃死了这片子里的耶和华。
你说摩西去告诫拉美西斯了,那是真当兄弟告诫么?
就一句守好你的孩子,怎么守说了么,回去告诉自己人怎么守护孩子时不是很清楚么,但是跟拉美西斯说了么?
埃及人当年因为一个预言杀了所有犹太人的新生儿很残忍,耶和华现在干这事又和埃及人当年干的有什么区别?
转天两拨人对峙时别说埃及人喊着杀孩子凶手,我都这么觉得……本来觉得摩西带领犹太人离开是一条朝圣之路,怎么就生生拍成了神干丧尽天良事,这群人被灰溜溜赶出去的样子了??
(还是那句话埃及人也干丧尽天良的事,但是那个时代那个地点那些凡人。
耶和华有点神的自觉么?
有本事直接杀法老贵族,就跟老百姓和孩子来劲儿,真看不起他)最后说说拉美西斯,这人再混蛋,他没杀摩西,而且在摩西马上放了剑,面对他母亲要求杀死摩西时(不知道是不是他母亲),他的态度也是拒绝的,他对摩西有嫉妒的成分在,有希望摩西流放时死在路上的潜意识,但是他没自己动手,就说明他也有还当摩西是兄弟的情绪,但是摩西回来第一件事是干什么?
拿着拉美西斯给的剑威胁,武将出身持剑威胁还割破了皮肤,说没闪现杀机我不信,拉美西斯好歹是埃及的法老,好好说不能解决么?
试了么?
非得用这么不让人待见的方式么?
人家也有骄傲吧,凭啥就要听摩西的威胁?
本来从开始不喜欢拉美西斯,没事嘴里嚼个东西的样子就奔着不讨喜去的……但是瘟疫时他看着老婆吃苦露出心疼的神态,守着孩子的小床,几次俯身和孩子细语(最后一次是孩子入棺),老婆被逼疯后也是无奈的神情……起码这些天灾人祸发生时人家守在老婆孩子身边尽力的守护了,这时候摩西可是正抛妻弃子谋事业呢……(确定不是和犹太人有仇,成心反着拍的??
)之前没看过出埃及相关的影视作品,没想到第一次看就……这片子拍的吧,怎么说呢?
让我怎么同情犹太人?
让我怎么树立摩西的正面形象?
让我怎么把耶和华当个神而不是出手狠辣无良知无同情心的杀人机器?
心中的史诗画面就这么被毁了/(ㄒoㄒ)/倒是小法老拉美西斯与人斗与天斗的不屈精神(简单说就是这孩子太拧了)还可以看看。
Who makes you happy?
You do.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your life?
You are.Where would you rather be?
Nowhere.And when would you leave me?
Never.May I proceed?
Proceed.
看过不少埃及法老的片子,总的来说都是很不错的作品,这部一般,残暴和善良体现的非常鲜明,但是两人的兄弟情真是没体现出来,简单的带过造就情节的断裂,为了救人民出水火而反目,做出了对抗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挑战,战争片断实在太差,穿帮镜头太多,场景和特效只能说一般,好多情节拍的也是不尽如人意,尤其是那场神的指引,我真是没看出来什么,剧情太一般了,真没什么特别的,故事内容没有任何跌荡起伏,除了那十灾稍微有点看头。
在《法老与众神》片子里,在荆棘丛旁,在十灾之时,在西奈山上,向摩西显现的是一个小盆友。
总觉得这是一个有点诡异的安排。
后来想想,其实也可以说得通……倒是真有这么一个犹太传统,说上帝圣容不可见,因为1.亮度太高,见者必死。
或者2.上帝本来就不可见。
或者3.上帝把自己隐藏起来了,参见《以赛亚书》45:15“救主以色列的神啊,你实在是自隐的神”。
那么上帝要显现,咋办?
天使Metatron来帮忙 所以其实看到的都是Metatron,不是上帝本尊。
有个恶搞片叫Dogma(怒犯天条),Alan Rickman演Metatron,就是这个思路。
旧约里也有这么写的,说先知见的是天使,比如《出埃及记》3:2“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
《出埃及记》23:21也提到这个天使,说“他是奉我名来的”,不过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他里面有我的名”。
后来,到了基督教早期的时候,保罗他们也根据这个传统,说律法的来源是天使,摩西是从天使那里得了律法。
比如,《使徒行传》7:38说摩西“曾在旷野会中和西奈山上,与那对他说话的天使同在”。
《加拉太书》3:19说律法是“藉天使经中保之手设立的”。
《希伯来书》2:2也把律法说成是“那藉着天使所传的话”。
那么,这位天使是谁呢……?
犹太教的以诺传统说,就是以诺啦,以诺被上帝提走了,变成了天使,就是Metatron。
所以,《法老与众神》的编剧是不是觉得,既然以诺是不会老死的,干脆把他演成个小盆友吧?
这样理解的问题就在于,在Exodus: Gods and Kings里,有Exodus,check。
有Kings,check。
那Gods呐?
片子也没像1999年动画片《埃及王子》里那样,有法老宫里的术士invoke埃及众神的名字,和摩西斗法啊。
埃及人的众神和希伯来人的神都没出现,只能看见Metatron这个representative。
所以在这个叫Gods and Kings的片里,Gods反而是不在场的。
旧约里面,至少从字面上来看,上帝还是经常露面,说话,甚至有点anthropomorphic的赶脚。
但这个片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在一个神已隐没的世界里,先知把神的子民带到神的应许之地。
好吊诡。
单是极强的画面感和精致的特效就十分难得,堪称史诗级大作,每一桢都很精美,贝尔的表演也给力。
从精神意义上说,摩西从彻底的无神论者到相信上帝的过程,正是伴随着内心深处逐渐隐隐形成的另一个自我意识的塑造(即作为希伯莱人身份的自己),这和黑格尔的从绝对精神自由意志推论出上帝存在的逻辑理论十分一致。
在这种自我与非我的模糊边界中形成的上帝观,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自己的态度。
《法老与众神》几乎是波澜不兴地从年初的茫茫片海中出现,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无论是作为电影巨匠雷德尼•斯科特的新作,还是作为《圣经》史诗的又一次再现银幕,这个结果都未免有些蹊跷。
冷静和理性是这部巨作给人的第一印象,这大约是影史上最为克制的一版《出埃及记》了。
作为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同遵奉的《摩西五经》中最为传奇的篇章,这个故事曾被再三搬上银幕。
西席•地密尔的两次经典改编跨越了电影的黑白和彩色两个时代,斯皮尔伯格的《埃及王子》更融歌舞和史诗气魄为一体,将动画电影引入一个新的高度。
受难、神恩、救赎这些宗教元素成为推动剧情和情绪的关键词,当然更不用说那激情澎湃的两个字——“信仰”了。
与之相反,《法老与众神》却独辟蹊径,从头到尾只是冷静平实的叙事,沉郁凝重的色调,连同胞情和兄弟情这些“人性”的元素都被一再淡化,唯一让人感到温情的,只有摩西对家的眷恋,让人想起斯科特的另一部经典《角斗士》。
凡此种种都提醒着我们,这是一部斯科特版的“非主流史诗”。
片名就透露出一股“非主流”的气息,片名直译应当是《出埃及记:众神与王者们》“王”取复数也就罢了,“神”居然也不止一位,可谓甘冒一神教之大不韪。
《圣经》中,摩西只是听从上帝的指示,并不曾见到上帝的形象,而片中却让上帝以一名少年的形象在他面前显现。
这还不算,影片甚至在上帝呼招摩西的一些关键段落插入了几个客观镜头,画面中,摩西对面空无一人。
西奈山上,这位先知自以为正在面对面领受神的指示,而画面中显示,他其实是独自一人在石板上刻下了十诫。
虚虚实实的镜头语言,不禁让人想起《神探》和《禁闭岛》之类探索人内心幽暗角落的电影,用心不言而喻。
斯科特从“人”的角度重写史诗的努力还表现在,以往版本中着力刻画的宫廷斗法和分开红海等段落都被做了“自然化”的处理,导演并没有说神不存在,但血灾、蛙灾、蝗灾等著名的“十灾”完全可以看作是自然现象,而关键性的渡过红海段落,也可以看作是自然潮汐替犹太人挡住了埃及追兵。
最后,摩西眼中的少年消失在人群中,似乎暗示着,所有的“神启”完全可以被读解为他的幻觉。
影片为人诟病之处,在于其刻画人物的平面化和剧情的平淡化,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平”未尝不是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叙事手法。
斯科特一直是讲故事的高手,他其实是将以往版本中的跌宕起伏处故意做了反高潮处理,在熟稔以往的《出埃及记》题材电影的西方观众而言,片中的每一处“举重若轻”都充满了惊世骇俗的互文性。
与其说是“平”,不如应该说是“黑”得不动声色才对。
以史诗面目示人的本片,其实骨子里比《基督最后的诱惑》更加离经叛道。
导演在接受访问时曾坦陈自己是个“不可知论者”,认为“宗教是邪恶的渊薮”。
但是曾拍出了《银翼杀手》的他显然也不是个唯科学主义者,这从那位被法老吊死的“科学家”的命运可见一斑。
毋宁说,斯科特是个人道主义者,《天国王朝》中“良知之国”的骑士,对未知充满着《普罗米修斯》式的好奇心和童心。
对一个已经78岁的西方导演而言,依然保持这样的心态实在不易。
这部新片因其“渎神”在西方不受待见,在中国因其宗教题材不被理解,在埃及则因为宣扬“犹太复国主义”和“亵渎古代埃及文明”而干脆遭到禁映。
《法老与众神》的影史地位,或许只有在未来才能得到充分评价。
据导演透露,影片的完整版本会以DVD形式推出,长达4个半小时。
现有的口碑会不会象《天国王朝》一样发生大逆转?
谁也说不好。
当然,影片自身也并非完美无瑕。
开场的战役就出现了不少破绽,法老拉美西斯捅死了一个蛮族士兵后,居然没有抽剑,直接就站了起来。
很难想象斯科特这个处理动作戏的高手居然能在完美营造出山崩海啸的银幕奇观之余,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
风间隼2014年4月9日发表于《中国新闻周刊》
豪华而平庸的讲了一个熟悉到翻白眼儿的老故事,毫无新意,看得人一再想快进… 贝尔的表演风格没法更加胜任这种比圣母婊还不立体的self-righteous角色,可以说他完美的在每一步主演的电影里画上了浓墨重彩的圣母婊烦点。
出埃及记拍一万遍也逃不出粉丝向的犹太主义教条,旧约这些个故事我看不出对弥合人类现代世界的动荡有什么正面意义,用史诗的包装一再还魂这种毫无考古价值的宗教奇谈,更像是一种文化上的恐怖主义宣传。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把旧约上帝塑造成一个小孩儿还是很具创造性的,《圣经》中上帝的性格在前期描写和中后期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这部电影其实不需要剧透。
看过圣经的大致都知道剧情,总结的话,就有点类似《建国大业》的类型。
因为有太长的故事要说,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有些片段也像幻灯片。
尤其是剪辑后的结婚过程,看起来就是上一张图片在偷看背影,下一张就举办婚礼了。
但它还是比《建》好太多了(简直废话),不管你是想去看故事还是看特效,都会得到相应的满足(密集恐惧症者除外)。
大学的时候看过圣经,但细节全部不记得了。
尤其是埃及人、希伯人的形象太遥远,摩西很难在我脑中被刻画出来,记忆就无法根植。
先说说信任,刚好看到最新韩剧《匹诺曹》里的截图。
女主对男主说,我不要你解释,不会追问你细节,因为和他相比,我更信任你。
比爱更难的是信任。
在那个没有测谎仪的时代,大家靠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去判断对方眼神的闪烁判断是真话还是谎言。
百发百中。
如果当时拉美西斯选择无条件地相信摩西,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我希望会,D但是不会,因为一切都已经注定。
故事从一个令拉美西斯恐慌的预言开始,摩西的身世,摩西被流放,摩西被点化,所有的事情都是命中注定,没人能逃脱。
但上帝在看着子民受奴役400年后终于忍不下去了,连摩西估算的十年也不能再等。
它招来了巨鳄屠杀,染红所有水源;蛙结对四处串行;苍蝇叮咬所有裸露的肌肤;牲畜相继死去;冰雹像石头一样砸毁一切东西;蝗虫啃噬最后的惨象。
但上帝觉得还不够,他要:让他们跪下地上向他求饶。
无论是看圣经的时候,还是现在看到电影,我都太难理解上帝的想法。
既然最后的结果也是借上帝之手让大帝妥协,也是上帝的力量让埃及军队灭亡,何苦要民众一起受罪,他们已经这样过了四百年。
但即使这样,大家也信仰上帝,直到今天。
晚上看完电影回来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甚至吐槽觉得:绝对不要和上帝抱怨你很惨,否则他只会让你更惨,也许振振有词是逼迫你改变。
后来想,恐怕上帝永远不会帮助弱者直接变的更强。
他会做的,以及要做的,都只是在筛选,像进化论一样,筛选自救者。
“神爱自救者”。
说回电影。
里面的每个角色都神演技,除了上帝。
我饰演上帝角色的小孩,应该找类似《孤儿怨》里面饰演孤儿的演员。
儿童的身体外貌,同时透着一股与年纪不相符的成熟。
本影片里,小演员还是太稚嫩了。
最后拉美西斯没有和摩西决战被杀死,让人有点摸不透导演意图。
自己认为比《星际》好的多(我还是很爱诺兰,但星际真的很一般)。
不服也别来辩了。
互相说服是没有用的。
最后的最后,我不得不说我是为了小粉才迫不及待去看的,即使知道他镜头不多。
以上。
圣经故事的Ridley Scott解读,特效震撼,卡司靠谱,尿点不少。
Bale都快成了苦情专业户了
视听语言没得说,特别顺畅特别舒服。十诫的部分尤其震撼。有些转折是比较突兀,但考虑到两个半小时的时长讲这么多事,已经很不容易了。
比较忠实于摩西的传说,但是又将十灾佐以相对容易让人接受的理由,长子灾就比较让人感觉扯淡了,并且红海也不是分开而是潮汐现象这个处理的还不错,但是恐怕无论是无神论者还是宗教人士都会对这部片打打打的低分。拉美西斯比较悲剧,儿子死的时候那段还是比较真挚感人的,只不过最后的追击成了狗尾。
补标,都快忘了老雷的这部电影了
那时耶和华还是全知全能,想动手就动手,让别人奴役自己子民四百年再借口报复,到后来耶稣当家就只能婆婆妈妈了。不过这样平庸的叙事、扁平的角色需要再来个导演剪辑版么?友情一星给那些漂亮的大景别镜头。
片头强调拉美西斯和摩西如何相亲相爱还被老法老强行撮合(误!但那个交换佩带对方的剑。。)还以为这片子是要上演三观不正的相爱相杀梗,结果后头莫名其妙就被个预言和真相给拆CP了,哎拉美西斯你怂得让人掩面啊……旧约神激动得跟个熊孩子一样,满脑子就是杀杀杀,一点博爱思想都没有……
这部片子其实也暴露了雷德利·斯科特近几年的真实水准,他真的已经老了。
解放民族+解放奴隶+神话故事!音乐也不出彩故事也很拖沓和无聊,最后的兄弟的对决看得我叫个闹心!什么时候能好好拍一个埃及风?看到男主角活下来我有种想杀了导演的冲动!如果不是我深爱着法老,我会给一星谢谢!
6.9/10
特效很好的儿童故事
史上最冷静克制的一版出埃及记,老雷公就这么淡淡然地把最激情澎湃的宗教史诗处理成了“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的电影史诗,节奏、场面、表演无一不爽,不愧是大师。唯一的缺憾是仅有的一场战争戏很失水准,好多穿帮镜头。
7.1
刻意省略或更改重要情节,摩西的心理轨迹被扭曲,耶和华被塑造成孩童的形象更是匪夷所思。情节拖沓凌乱,叙事混乱跳跃。差评。
奇怪的剧情,比如摩西见到上帝,描述成遇到泥石流然后见到自称I am的小盆友(why小盆友,受Apocryphon of John影响么),米甸人竟然按犹太传统生活,给神迹找自然性解释,以及肤浅空洞的神义论追问,等等。特效还可以,情节很一般。
精简版《十诫》,片长也有151分钟啊。视觉效果提升得很棒。赞特效
美國人的思維,美國人的拍法,美國式的英雄,不要以為讓演員帶點口音就能裝成埃及人和西伯來人了。。。。。。。
我觉得还不错,宗教改编电影,故事情节挺吸引人的,对贝尔而言这种沧桑的扮相还是得心应手的。
无神论者拍的宗教片,给未知的历史写一个未知的回复。最后一幕年迈将死的摩西在有生之年无法完成的征途上,看着被众人视而不见的上帝颔首微笑,莫名感动:may the god be with u.
居然如此中规中矩。(没有石头人什么的真是谢天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