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我对部分亚洲警匪电影抱有偏见,但是很多导演或者编剧都有一个严重的通病。
就是为了追求大场景和戏剧性效果,肆意牺牲故事的可信度和情节的连贯性。
影片中开始还算过得去,越往后越离谱了。
据部分警察称被击毙的匪徒瞬间回到了老巢阻挠英雄救美,黎明饰演的英雄肩膀连中四枪还能举起一人多高的煤气罐子。
这让我想到了去年遭到嘲笑的《十面埋伏》里,小妹死了有半小时了又从雪地里爬起来,随手就击毙了坏人。
还有目前的热门话题,《无极》中馒头对儿童心理的摧残。
好像电影里有了惊人的画面和不可思议的特技就能作为大片了,简直是对观众智力的侮辱。
双雄这部片我很喜欢 感觉黎明的演技很好 对戏的把握很有定位 尤其眼神的表现 那简直太棒了 这部片也是一个心理电影 把人的心理内容曝露无疑 借助了催眠这个噱头 说明了人的心影响自己的行为 尤其是那句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结,一旦被人打开这个心结,那就意味着你被催眠了.......每个人心理都是自己不可告人的事情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用一个面具来掩盖住我们内心里不可告人的一面 其实 我们的心是很脆弱的 需要细心的呵护 而呵护我们心灵的不是我们的面具 而是爱的力量 只有爱的力量才能化解一切 才能抚慰我们的心灵 在生活中与其天天带着面具生活得很累很累 还不如放开自己的心 用爱来感动别人 这样对我们自己 对别人 都是非常好的 常常想 如果人们之间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 没有那么多猜疑 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回更好呢?其间 电影中 对爱的诠释也是很好的 尤其是那句 对爱你的人说心理话 不要太迟了 我们对爱的理解真的是太少了 也许 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 我们能多注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把爱散播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_^
想比较大部分的香港的警匪片,这算是更胜一筹了。
因为它引进了许多元素于其中,诸如催眠,让人重新认识了,而且不在是单纯的打斗场面,整体的情节的安排上也是比较不错的,存在悬疑。
还是不错的。
部戏最出彩第一吴镇宇,第二黎明。
郑伊健的角色反倒不如吴镇宇的精彩。
剧情上有不合理的地方,两次都被那么轻易的盗走钻石,看监视录影机的人难道是睡着了吗?
就这样轻易的两次毫无反抗的被拿走钻石。
吴镇宇演的太好了,完美演绎了一个心理变态的欧阳海。
欧阳海可能是爱着黎上正的吧?
羡慕他老婆,在黎假死的时候眼眶泛泪,在黎拿氧气瓶撞真空箱时的动容和不忍,虽然他还是最爱自己…原来看到最后欧阳是个深柜我真是。。
黎上正也惨,闹了个半天结果最后还是死了。
好吧就当你去陪没朋友的欧阳了。
还有这个结局太扯了,一个这么聪明厉害的反派就被几句语言攻击整破防了,那最一开始怎么不这样做?
我看都要看破防了。。
从来没这么想让反派赢过。
真心想为francis给个四分,但是这个结局真是恨的我给不下四分,最多3.5~意外惊喜的是这部戏还有kenny,虽然刚一开头就死咗。。
黄浩然演的杨警官真是贱到想打。
太喜欢吴镇宇了,穿西装型到爆。
欧阳海也真的是个非常非常有魅力的角色,人家只是想要两颗钻石,就给他呀给他呀。
这是黎明一个人的戏他连滚带爬催眠别人也催眠自己他的瞳孔略显咖啡色从而使他的眼神时而单纯时而神秘看上去亦正亦邪帅的不得了他不再木讷不再神色飘忽他把自己融入黎尚正的灵魂中期待救赎总算死得其所吴镇宇本来就是个人物满脸都是戏连邪恶都带着莫名其妙的温情他说他恨别人比他幸福突然就理解了他穿白西装很合适郑伊健怎么说呢总觉得海报中可以把他换成吴镇宇还没黄浩然演的好呢看人家,满面涨红,多投入箭猪总也得有个样子吧当陈浩南从良成了警察味道就差了少许扯上徐静蕾和林嘉欣也许导演希望这是部文艺片吧
其实不记得这个电影讲了什么,好看不好看了……但是,这是我们一起进电影院看的第一个电影。
买票时是寄希望会精彩的。
实际情况,参见第一段。
我不是来下定义的,只是电影渐渐看多了,隐约感觉到香港电影的两个模糊的分界点:1994年前后和2003年前后。
94就不说了,世界电影大爆发之年,妖孽横生,许多横扫区域甚至世界影史的作品在这两年诞生。
2003就更模糊了,之所以说这年,不仅仅是因为这部《双雄》是当年上映的,同年还有一部《无间道》。
很多人也都说过,香港电影在无间道之后,再无经典。
又有人把这种迅速衰落归结于回归之后,政治影响渗透进文艺界,再加上金融风暴的持续影响,整个香港都开始走向寂落,港片自然难以独活。
再之后,香港电影向大陆金融市场低头,辉煌时代落幕,代之以十几年的不温不火。
几部说得过去的电影,也都是在重复之前警匪片的老套路,讲一些比较容易的故事,或者干脆就从老电影拆一些元素拼凑一下。
前两年口碑不错的《无双》,干脆就彻底照搬某好莱坞电影。
再看这部《双雄》,一警一匪合作去拉黑帮大佬,似曾相识是不?
《辣手神探》《喋血双雄》《暗战》等等等。。。
一锅冷饭,加上一点讨好大陆的佐料,最后撒上点狗血,一部“电影”就凑出来了。
我看到的,就是这么个东西。
嗯,当年被认为是黎明的翻身之作,将亦正亦邪、进退两难的的心理医生演绎得很到位,伊面的表现也非常不俗,黄浩然以及我最喜欢的林嘉欣(那时候还真是可爱)崭露头角,还有戏份不多但是很到位的徐静蕾。
剧情安排比较新颖,将心理犯罪搬上了银幕,可惜在颁奖的时候还是稍稍逊色。
是我的原创from一个我再也找不回来的豆瓣账号,因为手机换号忘了把豆瓣找回来 看过很多的电影,但是记忆中还是有它。
是从这部电影开始,我喜欢上黎明,排斥徐静蕾的,深深深深的迷上了心理学,个人情感太容易影响我的语言了,语无伦次。。。
催眠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我曾经试着去了解,比如就着学习心理学的方便,我问过老师,但老师也没多讲什么;也看过一些视频,比如鲁豫有约一次邀请的嘉宾就是专门搞催眠的,由于某种需要,节目并没有放出催眠的过程,我只是看到了结果——一堆人在舞台上随着他的指令做出一些滑稽的动作。
这个应该还比较真实吧,让我看到了催眠之下,人的脆弱与真实。
电影里面,黎明就是利用了郑伊健与林嘉欣彼此的爱恋作为突破口来催眠他们,他们在被催眠的那一刹那感情是那么的真实不虚伪,虽然在生活中他们彼此总是误会错过,语言是假的,但心是不会骗自己的,在催眠的那一刻,他们好真实,释放着心里的一切。
我崇尚真实,但不可能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于是有人在虚假里受伤。
但愿我可以学会催眠。
因为我想让我身边的人真实简单,至少感觉跟我在一起没有负担。
王菲有首歌我很喜欢,叫催眠,很随性的一首歌,歌词简单的不像歌词,像是一种陈述,流水账似的。
但是听来没有负担,还会觉得是一种心情的发泄,催眠自己,忘记一些琐碎。
这份随意淡然,我喜欢。
当画面上出现黑衣人,帅气机车,轰鸣马达,都市俯视大夜景时,确实心潮澎湃了一番。
激烈枪战,追逃,黑吃黑,卧底,反转,潜伏,一系列关键词涌入脑海。
当麦克斯出现时,隐隐感觉,他太纤瘦了些,与想象中与黑帮对峙绝杀的角色差距过大,白净的脸上溢满文弱书生之气,既无正义之感,也无丝毫侧漏霸气,更无蒸腾杀气,即便是几年后舍命只身追凶,仿佛也只是为了报当初一枪之辱,而那句“我的责任是抓坏人”在片中多次变异出现,是硬套的高大上主题。
于是只能寄望于其出神入化的演技,但总体而言,詹姆斯·麦卡沃伊的演技并不足以掩盖他的文弱样貌给人带来的先入印象。
在两雄对峙过程中,他的表现像是一个不停向大人讨要玩具的不安小孩,哭闹,执拗,易怒。
而扮演“大人”的,则是双雄之中的另外一位,斯特恩伍德。
作为一名杀手,他脸上的坚毅线条,紧抿的克制的嘴唇,凛然无畏的眼神,则纯粹是按照正面人物的路数来塑造了。
他所做的一切,仿佛只是遭人利用,陷害,只是为了替儿讨回公道,与此并行的,是他不乱杀人,不嗜血如命,曾数次挽救麦克斯于水火。
两位同样往阳面塑造的人物对垒,因为缺少了正邪两方力量的平衡,出现严重的一边倒的失重感,让人焦虑。
尤其是,该片后半部分,双雄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地共同联手对抗警局中的黑暗力量,这样的桥段在很多警匪片中似曾相识,两雄都做了某个事件中的棋子,而真正的幕后黑手反而是正义之师的上司,但这样的反转过于牵强了些,所谓的深刻主题有生拉硬套之嫌。
当麦克斯问出那句,当初在隧道你为何不杀我时,相信也正是许多观众的疑虑所在,斯特恩伍德只回了一句,for what。
单纯这两个单词,不足以服众,不足以塑造这个人物的多元型格,不足以构成圆满完整的情节弧。
片尾,在天台上,两人终于将敌手打败,而此时麦克斯又回身将枪对准了斯特恩伍德,斯特恩伍德面对此景,则镇定淡然地与之对视良久,潜台词是,乖,别闹。
麦克斯的多次反复反悔,让观众感受到的并非他的内心挣扎,而是,分裂。
因为他最初心心念念的只是,自己将斯特恩伍德押解回狱,一雪前耻,个人恩怨无私地飘在了他职业道德的上空。
但情节推进中,导演或许觉察到这样的小处出发过于不上台面,而后欲时时处处将之强行拔高,剥离感,分裂感愈重,不知所云,不明所以,混乱至极。
貌似是高中电视上看的,原来催眠可以这么nb
啊黎生说道理的时候,真的是令人“神往”啊。
好像还可以的样子。。。。。有点忘记了。。。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催眠。。。
剧本不太行,感觉就是个大纲。催眠这种悬乎的东西需要很多细节加持才能让人信服,不然只会让人觉得神神叨叨。本片就是这样,没有细节,催眠就是个神神叨叨的工具,可看性不够。黎明和吴镇宇真帅啊,为了他俩还是可以看一看的。徐静蕾我真的欣赏不来她演戏,从来没觉得她演技好过。
神乎其神的催眠术,俗套的香港电影模式…
其实是想给7分的……很可惜片子里leon和伊面都过了全盛期,leon背后中枪的身姿真是优美,我也非常喜欢变态罪犯暗恋我leon这个设定。最后叹气,老徐的演技在一堆港星里真是太不友好了😂
动作 吴镇宇 黎明 郑伊健 陈木胜 徐静蕾 警匪
陈木胜的电影就是这么无聊
剧本不好是剧本的问题,跟演员无关。我的直观感受:黎明演的可能看起来有些面瘫,但可能心理学家就应该是这样,表情和动作太多也不像要把别人催眠了。郑伊健的角色是我感觉在他演的所有电影里最“狠”的一次,一个很暴躁的警察,我觉得比“陈浩南”要好,当时看《古惑仔》的时候还觉得他并不像个坏人的样子,这里他主要是动作戏,完成的很精彩,说他没演技的也不想想他的角色有多少空间能发挥演技。徐静蕾的角色演得很好,眼睛不好和生活绝望的状态表现的很好,真不知评论里怎么那么多喷他的!吴镇宇演过太多这样的角色,我看着一点都没有感觉。要知道,表演中好人要比坏人难演的多。为什很少很少见到吴镇宇演正面角色,因为导演们认为他演不了。
看得我直犯困 不明白那时候电影频道为什么一定要反复播
没想到这片在豆瓣上的评分还挺中流,这其实是一个很糟烂的警匪片,最后主角们将坏蛋干掉的方式很扯,很狗血,很肥皂,一些坑压根没补上,好在陈木胜没有太墨迹,整体倒是很流畅
吴镇宇再次完美诠释了一位高级变态
我居然买过这部戏的DVD。
打开电梯看电视,看电视看烂片
一般吧,心理学的噱头没秀好。。。
没什么好说的,这片当年在电影院里看过,就记住开头那个穿白西服的男人真他妈吊,居然舔血(这个镜头印象极深),还有就是伊面让手下潜在鱼缸里数数。也是多年后才知道,原来这货是吴镇宇,原来还有很多人记住了那个舔血的镜头。三星都是给吴妈的。不解释。
心理悬疑 SOS!
黎明看不下去 凑合看
Make me sl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