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影评无所谓剧透了,只有纯纯地不推荐。
我对韩寒压根没啥好印象,上次看他的电影不知道是何时了,但是某音+电视台播了不少。
没有生活,有点才华。
所以他电影最亮的部分,就是王珞丹擦边那段了,也就这个程度。
拍个段子他是蛮够的。
但是今天,在外地想看一电影,来不及细研究,在国庆档选了俩,朋友定了这部。
我后来发现是韩式出品,想换,离开演不到一小时了……我还沉浸在他只是监制的幻想里,一看,出品人左一……完犊子了。
我不是业内人士,但我觉得国内这个环境,如果出品人左一还是业内人物,那这片子没法不被他强X了。
就是他的儿子。
于是我看了一什么啊?
前半部还有那么点预期,后半部往回吃屎式找补。
我就吐槽一段:在老爹的遗像前,韩式帅哥男主竟然毫无情感波澜,淡定说出装酷的台词……沃尼玛!
刘德华尬的抠脚的桥段我就不说啥了,留给大家喷。
在本虎的小虎之心视角,这就是一个为了copy李焕英而出来的残次品。
人家是母子,这来父子。
李焕英那部我蹲着看的,哭成狗——在一个老旧的影院过年后才有位子,椅子不好,不影响。
今天这部,我边上的边上的妹子手机掉凳了,找半天,我配合找完回来看,还是觉得慢……我给韩老板找个台阶——肯定是被审查制度限制了,他的才华。
要不然黄渤不会自杀一半又来了求生欲,一悲到底多好。
然后那么不容易,单手康复训练,到债务危机解决形势一片大好,到被医生几句就想寻死,然后不寻死就想“蹦迪”……反复拉抽屉,我喜欢黄渤,他真不容易……一定是不这么拍不会过审的吧?
我觉得韩大才子找错了模板。
他应该找一个开心麻花的低分作品,在他的才华加成下翻拍一下,目标弄一个不低于陈思成平均水平的票房,就可以了。
毕竟那些更对他路些。
讲段子就纯段子好了,不要在段子里乱上价值,扭来扭去……他不会!
大过节的,我还是加点分吧。
——《浪浪人生》6/10(原载我公号:菜市口之虎)
今天看了这个国庆档唯一的一部阖家欢的喜剧电影《浪浪人生》,故事讲述了曾经在小镇上叱咤风云的“大哥”黄荣发(黄渤饰演)曾经的威风不在,开始了自己人生的困难模式,但是他和他的家人们没有被命运打败,面对负债和各种坎坷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儿子黄远达(范丞丞饰演)看上去是一个淡淡的不太爱表达的人,但其实是有着自己的盘算。
妻子陈梨珍(殷桃饰演)不论生活还是在外工作都样样全能,好像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受的那些苦和罪。
女儿黄娇娇(李嘉琦饰演)和神通广大的阿太(刘雪华饰演)也是各显神通各出奇招,笑料不断。
在生活的逆境中,一家人在一起兴“疯”作浪,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愤恨命运的不公,跟所有的困难硬刚,也迎来了翻盘的机会。
电影《浪浪人生》立足喜剧类型,通过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小人物在经历逆境时,也能有对抗逆境和风浪的决心与勇气。
演员黄渤、范丞丞、殷桃、李嘉琦、刘雪华倾情演绎的一家五口,这个搭配非常的新鲜而且足够抢眼,有很奇妙的化学反应。
国民喜剧演员常远、付航、孙艺洲、张本煜也都化身为东石镇上的一员,分别饰演了重情重义之外也很重讨债的老四,坚信着“江湖还在”的阿小,不动声色神吐槽的医生,以及把警察局变成照相馆的警察,真的是为这部影片增添了不少颜色,观影过程中笑声不断。
而最后赛龙舟的情节更是将影片的情绪表达推到了高潮,竞技项目带了的燃感爽感在那一刻体现无疑,划入水面的每一桨都是那么有力量,心脏会跟着狠狠跳动,那种感觉走出影院也让我记忆犹新。
在我们的人生中总会有起起伏伏,影片中的这一家人“疯”力十足的同时那种凝聚力也深深感染着我,相信在今年的国庆档影片中,《浪浪人生》这个充满了“疯”感和小人物力量的故事能够带给观众意料之外的惊喜与欢乐。
没有谁是带着主角光环的,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没有天赋异禀,有的只有笑对人生的各种难题,保持乐观的去面对各种困难,这也许就是电影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意义吧。
坦白讲,当知道《皮囊》被改为影视作品搬上大银幕时,心情复杂,又喜又忧。
喜的是,这本书实在是太精彩了,从阿太、黄荣发到诸多市井邻里,每个角色都带着鲜活的生命纹路,这些人那么普通,又那么热烈,好像已经走入了读者的生命,成为我们的朋友。
忧的是,它从文学到影视的改编太难了,横跨岁月时间之长,又裹挟了几代人的成长与变迁,要将这份群像叙事与时间厚度凝练成影像,难度之大,堪比在流沙中筑屋。
电影必须学会做减法。
《浪浪人生》的破局,对准了“黄荣发”这根主线,以他的人生为锚点,让那些散落的记忆、交错的命运,围绕着这根主线缓缓展开。
黄荣发的“不成事”,好像是普通人最熟悉的人生剧本。
你说他不负责任吗?
好像不是。
女儿被男友欺骗,他是第一个拍桌子说 “这事儿不算完”的人,带着一家人闹到婚礼现场;发现儿子悄悄码字写小说,他鼓励儿子投稿,坚信儿子肯定能成;连加油站的名字,也藏着他的温柔,那是妻子的名字,风吹过招牌,像在一遍遍感谢妻子的扶持和陪伴。
可你说他负责任吗?
好像也不是。
一时脑热的无脑投资,让他背上了还不清的巨债,只留下个风雨飘摇的加油站,和在村里抬不起头、日夜琢磨还债的一家人;意外落残后,他偏不信医生的话,总说 “我命硬,挺挺就过去”,急坏了围在床边的家人;好不容易凑齐的救命钱,转头就给债主,只留下一家人红着眼眶,那可是救他命的钱。
他好似占全了“没本事”“闲不住”“爱折腾”的可怕三件套。
当你仔细审视,他好像不过是一个运气不太好的闽南汉子。
揣着“要撑起一个家”的执念,在“做什么,什么不成”的泥沼里挣扎了半生,命运总在他快摸到希望时,把一切又掀翻。
眼看能行动自如,眼看加油站生意刚有起色,眼看债务快还得差不多,长年累月的积劳,身体再次亮起红灯。
努力了一辈子,回头看看,好像什么都没抓住。
这份“努力却落空”的无力,像一根刺,扎中了曾在生活里碰壁的人。
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
明明很爱的家人,见面了总是吵架,熬夜改的方案看都没看就被驳回,拼尽全力维系的关系最终还是散了,攒了很久的钱想实现的目标,终究成了遗憾。
总是词不达意,总是事与愿违,一次次被生活锤得站不起来,可缓口气,还是会慢慢爬起来,接着往前走。
黄荣发,最终没迎来他的绝地翻盘。
海风拂过他坚硬又粗糙的脸,要强了一辈子的老汉,始终没有学会抱一抱儿子,没敢大大方方说一句 “爸其实很为你骄傲”,表达内心对家人的爱。
蔡崇达在《皮囊》里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皮囊,皮囊包裹的,是那颗在生活里摔打千万次,仍想好好跳动的心。
”他没还清巨债,没重拾“大哥”的荣光,甚至没给家人带来像样的生活,可他也从没逃过,没逃过大山一样的债务,没逃过家人担忧的眼神,没逃过自己心里 “要扛事” 的念想。
这份不逃避,让他留住了家人的尊重,也留住了自己最后的体面。
努力一生、拖累家人、一无所有,是真的;那颗在摔打中,仍想好好跳动、好好撑起家的心,也是真的。
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真实的人生样本。
黄荣发最后变成了墙上的一张黑白照片。
留下一道叩问,像他这样活了一生,有什么意义?
阿太回答他,我活了这么久,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要想那么多,人活着就是意义。
真的没有意义吗?
还是只有成功的人生才叫有意义的人生?
那个艰难生存的闽南之家,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在相互扶持中,抵御了生活一次又一次的风浪。
那些被家人牵挂的瞬间,那些被兄弟体谅的温暖,那些因为爱,就敢和命运再掰一次手腕的决心,不就是我们活着最珍贵的证明吗?
不就是命运偷偷送的礼物吗?
我被黄荣发这条线打动,或许是因为他让我看见:人生的意义,从来不是只有 “成功” 这一种答案。
那些藏在日常里的牵挂、陪伴与理解,那些没说出口却记在心里的温柔,那些哪怕 “不成事” 也没放弃的坚持,都是一辈子最珍贵的礼物。
所以啊,就算活成了满是 “不成” 的人生,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 “浪浪人生”。
毕竟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你做成了什么,而是你带着那些遗憾与热爱,怎样认真地活过。
特别不错的一部电影演出了那种特别典型的中国式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有时甚至会用坚硬的话语来充当自己的外壳,但又会用笨拙的行为去默默表达爱,他俩把这种拧巴的关系演的特别好。
平平淡淡才是真不要因为害怕风浪 就不出海那就希望我不要因为害怕失败 就不去做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汇聚家庭温暖的温情片,给予我们的是在繁杂的生活中和全家人一起走下去的亲情力量!
愿我们都能在观影中找到属于家的答案
国庆第一天我就去看了《浪浪人生》。
因为之前看过蔡崇达的《皮囊》,所以它改编的电影上映还是蛮期待的,虽然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但没想到自己最后在电影院里又哭又笑,纸巾都不够用……这个片子太适合国庆中秋和家人一起看了,散场后立刻给爸妈买了电影票,打算全家中秋再一起来二刷。
其实电影里说的是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家。
黄渤演的父亲黄荣发,说是镇上的“江湖大哥”,风光过也跌倒过,欠债、受伤、生病……但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一家五口,就是我的底线。
”他或许不是完美的爸爸,会逞强、会犯错,但他会用实际行动默默地照顾着家。
殷桃演的妈妈陈梨珍,是我今年银幕上最心疼又最敬佩的女性角色。
她用缝纫机零件给丈夫做康复装置,一边守着破旧的加油站、一边照顾整个家。
她说“死不牛逼,撑下去才牛逼”——没有煽情,没有卖惨,只有一种石头缝里也要长出草的劲儿,看得人眼眶发酸。
这样的妈妈撑起了家的帝位,用着最温柔而坚韧的力量“顶起了一个家。
”这个家中的每个人都不会内耗,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共同让家能够“撑下去”,姐姐加班打工、街头卖票筹钱给爸爸做手术;弟弟看起来最“废”,写情书赚零花,怼爹第一名。
可爸爸手术那晚,他一夜长大;刘雪华演的阿太更是灵!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金句频出,正是阿太把家的内核与神性体现了出来。
最打动我的,这一家人怎么这么有力量啊,满满的斗志,永远都不会被打倒。
爸爸手术缺钱?
全家人一起赚;姐姐被欺负?
全家直接冲去婚礼现场讨说法;加油站要重生?
兄弟朋友全都来帮忙……就像阿太说的:“不能因为怕风浪,就不出海。
”他们真的像一条龙舟,浪再大,只要桨往一处划,船就能往前冲。
《浪浪人生》讲的不是什么大人物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苦涩、烦闷、争吵不断……但更多的是一家人互相支撑的温暖。
长期漂泊在外打工的我,慢慢不再跟爸爸妈妈说很多,怕他们担心、也怕他们不理解自己的选择。
但这个电影让我发现,其实那些说不出口的关心,都藏在“一家人”这三个字里。
电影没有刻意煽情,它只是把生活的一地鸡毛捡起来,让你看到:家不是没有风浪,而是在风浪里有人紧紧握住你的手。
这个国庆假期我愿意跟爸爸妈妈再一起来重刷,能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从来都不是浪费。
愿我们都能有浪浪人生的勇气,也有家人陪我们一起逐浪而行。
2.5星。
很多方面都很理想化,阿发的手术费和外面兄弟的讨债之间的矛盾冲突,都很轻巧地被化解掉了,而一家人想尽各种办法来筹集手术费,拼命加班或赚外快,这些场景都很简单带过,看起来很快就筹集起了几万块钱,影片也没有让你看出来他们筹集这些钱是花了多长时间。
阿发计划把加油站变废为宝,改为给航行的泊船加油,这个想法很轻易就获得了老婆支持还有相关部门领导的审批,没有什么阻力,创业失败的前车之鉴好像一点影响都没有。
叙事的主线是围绕父子之间的和解,这种叙事模式好像也有点太烂大街了。
一家人好像只有儿子不理解父亲并记恨在心,而姐姐还有妈妈都好像只是略有怨气,但并没有什么更强的情绪。
对于片中姐姐也只是插入了一个男朋友劈腿这么样的一件事情,她对父亲的几年缺席好像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作为妈妈也是妻子的阿珍,这么些年一直在撑着一间加油站,似乎也是一种任劳任怨一般的形象,她基本成为了一个背景板,她没有属于自己单独的情节,作用就是照顾丈夫和家庭,打理加油站。
对于丈夫创业失败的前车之鉴,她似乎抛在了脑后,对于阿发的扩建加油站想法,又是全力地支持。
而父子关系线的叙述,又没能体现出人物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没有凸显出人物转变的湖光。
儿子阿达的转变也就是从记恨父亲到与父亲和解,而他自己的内在或者性格没有呈现出有哪些方面的转变,充其量只能说参与了赛龙舟,并赢得了一次胜利。
而阿达更是没有什么人物的转变,他就算身体不好,还是很努力地充当起一个家庭顶梁柱一般的地位,年轻时用身体出力气还债,身体不好了就用头脑来补偿,提出给加油站改造的计划,然后再考虑加油站未来的扩建规划蓝图。
片中有一个情节也许本来能够拍得令人感动,也能塑造他的弧光转变,就是它本身是一个要强的人,但是为了帮家里筹钱,主动上门跟外包商下跪要钱,他懂得了为家庭展现出软弱和退让,这本可以成为人物的一个成长时刻,但是影片还是将其比较喜剧化或者淡化处理掉了。
其实阿发人物最核心的困境就是作为一个男人他因病导致能力缺失,进而导致他的地位甚至尊严也丧失了,他需要面对这种各方面的丧失和无力带来的落差,但是影片没有深挖这种落差和与之对应的对抗。
他瘸腿了,他的兄弟们良心发现不讨债了,并且依然敬重他是大哥。
他有方案给加油站做改造,帮女儿找劈腿男友要说法,和混混打架也会擒贼先擒王。
没有充分的对他的力不从心的铺垫,也就显得他最后参加龙舟赛的奋力一搏不那么壮烈。
并且在他比赛末段耗尽心力却还没抵达终点时,影片没能给出下一个燃点,阿发没有燃尽一搏,没有传递出一个推动点就想当然地让整个龙船加速了,靠着镜头硬煽情。
最后刘德华的客串也有点莫名其妙,就是喊口号灌鸡汤的作用,把投资人当傻X塑造了。
另外还想说,黄渤在片中的表演真的很登味,老摆一个抿嘴的表情生怕别人看不出你嘴巴凸,肢体动作的表现方面也一股很程式化的老登感。
与其在人山人海的景区人挤人,我宁愿带着家人一起上电影院看部电影,而国庆档合家欢首选就是喜剧《浪浪人生》。
电影里的剧情很“家常”, 仿佛就在看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一样。
这个年代谁家还没有点儿外债?
有的是欠银行的,有的是欠人家的。
我家刚买房子的时候还是跟朋友借了2万才交的首付,房子的装修是每个月工资一点点攒着装的。
家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省钱,大多数想买的东西会安静的躺在购物车里,奶茶也不舍得喝了,家里每一个人都在默默的为此付出,就和电影里一样。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阿太看似比较清闲,除了卖香火补贴家用,她也会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家人,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baby。
饰演阿太的是初代女神刘雪华,如果不是提前看了预告和片花,根本想不到眼前这个有点瘦骨嶙峋年近90的老人,是当年一代风华的她。
不管从神情、妆造和仪态,真的是一个老年人的样子。
老一辈艺术家这种不惜形象打造角色的精神和演技很值得现在青年一辈去学习。
殷桃饰演的妻子一直默默守护着加油站,还要应付不断讨债的债主,俨然成了这个家的主心骨。
现实生活中可能有的人就会和那个渣男一样选择远离这个充满问题的家,但她选择守护着丈夫的梦想,因为那是他为她打造的未来。
李嘉琦饰演的女儿被渣男劈腿,全家人一起为他出头,这一幕真的是很让我触动。
某些女孩儿的父母,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选择息事宁人,闭口不谈怕丢人,甚至在有些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面,还会认为这是女孩子的错。
浪浪人生中的女性角色很让人惊喜,不再是爱情的主线,也不是家庭的牺牲品,而是共同撑起这个家的一份子,让我们看到了属于女性的顽强和生命力。
在警局拍了全家福,并不是这一家人没有对司法的敬畏之心,家人是我最后的底线,若有人伤害我必百倍还之(当然还是要遵纪守法)。
大家并没有牺牲某个人,而是每个人都为这个家努力奋斗,这才是我心中一家人真正该有的样子。
关于父子之间,从误会不理解到一点点和解,也是我们大多数家庭中会发生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父爱如山,他们不善于表达,有着自己的倔强。
作为一家之主,他们是要面子的,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支棱起来,当然了在医生面前下跪不算。
有的时候为自己他可能会一直坚持,但是为了这个家,他也会放弃自己的尊严来守护,让我看到了真正的能屈能伸。
结尾能看到刘德华,真的是超级惊喜。
而且那首《世界第一等》是我一直特别喜欢的歌曲。
他用闽南独特的方言唱出一种倔强不服输的感觉,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人生的风景,亲像大海的风涌,有时猛有时平,亲爱朋友你着小心……”
今天是国庆假期的第3天。
昨天我独自去看了一部家庭电影《浪浪人生》。
因为主演是黄渤和殷桃,所以我毫不犹豫地走进了电影院。
黄渤是典型的喜剧演员,而殷桃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演员。
原本以为这会是一部轻松的喜剧片,没想到实际上却是一部带着泪水的家庭温馨剧。
整部影片的开头节奏比较缓慢,让人一时不太清楚它想表达什么,但随着剧情推进,逐渐能够感受到影片所呈现的家庭温暖。
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面对生活中的磨难时,大家同舟共济,共同走过坎坷,依然拥有了一段美好的人生。
片名《浪浪人生》让我联想到之前看过的《浪浪山的小妖怪》,这里的“浪浪”一词很有寓意:一方面故事发生在海边,与大海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人生如波浪般起起伏伏,而浪花则象征着生命中那些闪光的美好瞬间。
影片中有三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1 父子拥抱黄渤饰演的父亲早年出海赚钱,为了还清投资欠下的债务,许久未归。
重逢时,父子关系并不好,矛盾冲突不断。
但随着剧情发展,两人逐渐和解。
在加油站的一幕中,父亲借口帮儿子拍掉衣服上的灰尘,趁机拥抱了他,儿子也心领神会,回应了这个拥抱。
后来在海边,儿子更是主动再次拥抱父亲。
这在中国的父子关系中并不多见,触动了我。
作为儿子,我至今也未曾有过这样的场景,这让我联想到合伙人的弟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2 全家集资当得知父亲需要做心脏手术、手术费高达10万元时,家庭积蓄不够。
于是每个人都想尽办法赚钱:女儿在工厂拼命加班;还在读高中的儿子因为写作水平不错,便和同学一起替别人代写情书来赚零花钱;母亲(奶奶)虔诚信佛,于是在寺庙门口卖香火来攒钱。
全家人齐心协力,只为给父亲治病,这份团结和执着令人动容。
3 大闹婚礼当女儿的男友因嫌弃他们家境贫穷而提出分手时,女儿痛苦不已。
在家吃饭时,她一边吃饭一边流泪。
家人不忍她受委屈,于是全体出动,在男友的婚礼现场“砸场子”。
起初女儿很拘谨,情绪低落,但当看到前男友公开嫌贫爱富的言辞,以及家人为她出头、甚至奶奶点燃啤酒瓶准备砸场子的场景时,她的泪水由痛苦转为释然和欢笑。
她明白了,这个男人并不值得托付,而她真正拥有的,是一个无条件支持她的家庭。
这三个片段让我深切体会到,家庭的意义不仅在于共同生活,更在于彼此的支持与包容。
影片温暖而真挚,很多场景都让我联想到自己的亲人。
当然,有时为了不拖累家人,人们也会选择一些极端的做法。
比如影片中,当家人把亏损的加油站重新翻修后,似乎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但父亲的病情却在逐渐恶化。
为了不成为家人的负担,父亲背着石头走向大海,企图以此结束生命。
幸好最终他挣扎着浮出水面,被儿子救起。
影片中老太(奶奶)说过的一句话堪称点睛之笔:家人不需要你带来多少价值,能够健康地活着,就是对家人最大的价值。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奶奶。
她虽已离世二十多年,但她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童年时,每逢过年或周末,我都会回老家看望她。
虽然她未必能为家庭创造经济价值,但她就像家里的“定海神针”,让人觉得踏实。
那些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至今仍是我心中最甜美的回忆。
这就是我看完《浪浪人生》后的些许感受。
没有大道理,只是再次感受到:家,就是抵御风浪的港湾。
只要主角想创业,那么其他家庭就不重要!
只要主角想活,那么全家人都得陪笑!
只要主角想死,那么全家人都得陪苦!
只要场面足够激情,那么比赛肯定能赢!
只要主角后面激情,那么前面多糟糕都没关系!
只要想感动全场,那就安排可爱的人逝去!
只要想得票房,那就使劲用公式吧!
完蛋把你!
(╯°Д°)╯(寻死还选择在自家养家糊口的地方附近寻死,真是没脑子😓)
为«皮囊»看见别人中看见自己而来;亦感知«命运»在任何一个痛苦人生的命题点上,总有众多魂灵试图陪伴着彼此;更深谙«草民»逆风解意绵延不息团簇生长的呼啸与热烈。
熟悉的东石镇,相识的闽南情:如阿太般既虔诚又跳脱的淡然安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安稳度过一生已然不易,又何必苦苦追求成功);如老大般执着赴海亦敢与命相搏的勇气和不甘(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过,恰恰是因为皮囊标出了它的限度,它等待着召唤着人的挣扎愤怒斗争意志欲望和梦想);如家人般坚韧团结共御时艰紧密连接的温暖和底气(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蔡崇达的真实生活素材,韩寒监制(慢一些,不争一些,也许得到更多,到达更快),刘德华友情客串(莫怨天莫尤人,命顺命歹拢是一生),刘西蒙(鲜花呢?
)付航(BA 前传)的惊喜加盟…电影单独看起来虽然没那么顶,却也没有沦为为了搞笑而搞的商片,主打«皮囊»的生活化呈现与现实中的共鸣联结。
卸下皮囊的窠臼,追寻灵魂的自由。
逐浪而行——赢,是勇敢者的游戏。
不要因为害怕风浪而不敢出海!
Best Baron"20250927 ——影评«浪浪人生»
让人惊喜的是几位配角,他们虽然戏份不多,但都很有存在感,让整个家庭氛围更饱满,
老登小登,受够你俩了
笑中带泪,前半部分嘎嘎笑,后半部分眼泪开始库库掉,人生总有风浪,但只要不畏惧敢出海,就一定能风雨之后见彩虹!
好家伙...为了藏范丞丞的细胳膊,对面龙舟队是无袖队服,自家队服特意整个T恤队服是吧?
浪浪老登,样样不通
很温情的喜剧片子,笑中带着泪点,人生的剧本从不会按套路出牌,最动人的篇章往往藏在笑声落幕后的余韵里.......
都没看出来是刘雪华
虽然只拍了一家人,但我觉得也是万千普通人的缩影,他们的各种鲜明与坚韧,构成了这世间的浪浪人生
平凡人的生活也能很有意思啊,狗达一家人笑料频出的生活是真好玩啊,80岁的阿太会为了家人冲锋陷阵,狗达和父亲的和解也在一场大哥争夺战中巧妙达成,鸡飞狗跳但是幸福指数爆表的生活流故事,完全是谁看知道的好东西!
韩寒眼里的家,可能就是浓浓的登登登。
太鲜活的家庭群像,黄渤饰演的黄荣发受伤后回到家,为了改善家庭条件,立马带着全家开启创业模式!范丞丞很惊喜,懵懂的年龄透露着坚毅性格,角色诠释得很好。个人喜欢龙舟这个意象设定,人生就像逐浪划桨,或许会遇到风浪寸步难行,那也要像这一家人一样,乐观面对。
真是完蛋了,2025年竟然还拍得出这么老土的片子。乘风破浪+四海+韩寒式有毒的男子气概,这个世界上,真的没必要多一部这样的电影。
剧情进展缓慢,靠耍宝来搞笑拉时长。人物刻画脸谱化,那么好的演员都浪费了。
在电影刚开始放映才半小时左右的时候,我就已经预料到打开了多邻国
核心讲的是父爱,反转就是“吹的牛都是真的”,但穿插太多其他元素了,导致龙舟励志和“兄弟情”段落很不真实。黄渤的表演也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还好我是喜欢的。
凑合,赛龙舟那一段拍的还可以韩寒监制,整体确实有点韩寒电影的味
杂乱无趣。今年第一部在高潮部分(最后20分钟)让我看不下去的而离场的电影。
以为至少是飞驰人生之龙舟番外篇,结果不过是个四海2。
很好的诠释了家庭的意义,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力量,在笑与泪中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电影笑点自然接地气,不回避生活的残酷,但通过幽默化解沉重,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生活的无奈与坚持。并且通过一家人的群像刻画,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完美但真实的关系,让观众感受到亲情的力量。但电影有些地方用力过猛,主线不够明确,尤其在该温情的地方表现得有些煽情。
我的人生我做主,不需要你来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