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预告的时候就觉得这部电影会很「离谱」,最后各种看似不靠谱的行为汇总之后,会有一个让破防的靠谱的结果。
看电影的时候,十岁的小朋友很开心,一直不停地笑。
用她的话讲:“笑的肚子疼了。
”电影院里也有人笑得拍大腿。
确实,前面片子的节奏还不错。
一波接一浪的「意想不到」之事发生,但是重心最后都落在一个点上——黄渤扮演的黄荣发说的那句:“不要因为害怕风浪,就不出海。
”故事从一个神秘“大哥”的「不负责任」开始讲述。
这位“大哥”看准一个时机,想给妻子好生活,把所有宝押在一个加油站上,几个兄弟也看好前景非常要入伙。
谁知道加油站建成后,投资商撤资了,兄弟几个看到不会赚钱也要撤股,于是所有压力转到这个“大哥”身上。
莫名就背上了几十万的欠债,无奈之下只能抛下妻儿老母出去打工赚钱还债。
个人觉得故事的主线是从儿子黄远达(小名狗达)视角展开。
突然有一天,不靠谱的爹回来了,继之前欠债“逃跑”后,这次居然断腿了,又添一项不靠谱;断腿还没有恢复,又突然发现有了心衰竭现象,需要换心脏瓣膜,怎么又给本就伤痕累累的家庭加寒霜呢?
儿子狗达看不上“大哥”黄父的各种「折腾」,但是发小阿水却对“大哥”的各种传奇事情了如指掌,而且还头脑发热成为“大哥”的头号热血小弟。
为了筹手术费,狗达看到母亲和姐姐都累到虚脱了,心中也充满了对父亲的不满。
谁知道转眼“大哥”父亲又做了一件让他瞠目结舌的事情。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时刻,还坐着轮椅的父亲带着他和阿水,来到海员介绍所的小房子里,经过一顿七里哐当声响后,“大哥”被几个人推出来了。
轮椅上的父亲黄荣发果真弄到了钱,这让儿子狗达的态度有了转变。
但是不久,这笔钱就在高压之下,全部还给了之前讨债的那些兄弟们。
狗达的视角里,父亲偶尔靠谱,但更多的是不负责任,很任性。
那次还钱还让母亲很伤心,但是父亲“大哥”说“该要承担的责任就要承担”。
其实回到前事,黄荣发的几个兄弟看到有钱赚就要入股,看到投资没了,就要撤回投入的钱,这是没道理的。
电影里没有细讲经过,但是以黄荣发在村里兄弟中的地位,属于比较仗义的「死鸭子嘴硬」那伙,独自承担了所有损失。
虽然为人很坦荡大气,但是他的选择却造成家庭里妻儿的负担。
后面女儿的男朋友脚踏两条船,不得不说确实也有几分黄荣发的原因。
家里十几年的落魄、艰辛也都是他的一股义气作祟。
如果黄荣发稍微自私一些,死不认本来就应该大家承担的风险,也不会让整个家庭陷入生活困难的境地。
但是总是有这样的人,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好遭遇时,想尽量做到完美、大气,愿意为风险买单,愿意重头再来。
所以这也是老四拿到钱回家以后被自家媳妇胖揍成了乌眼青以后,又自己添了一些钱,把所有钱送回来给“大哥”黄荣发治心脏病了,而且还期待“大哥”能重回龙舟队,带领村里人再创第一的辉煌。
个人是觉得电影从这里开始变得好看。
前面的情节里主要用两次黄荣发得不着调向医生「下跪」和两次意外入派出所出喜剧效果,故事线明显,多少有点夸张乏味。
后半段的黄荣发逐渐显示“大哥”本色,不仅肯定儿子的写作才华,还带着全家为女儿出气,更有意思的是,居然还在加油站上看出新的商道,而且最后全家人都全力配合改革加油站。
这部电影很接地气,从情节设计到冲突展示,再到人生波浪,阶次有序。
看完电影回想了一下,基本上家庭里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大哥”黄荣发的人物底色是有想法、爱折腾,也有责任感,对生活采取的是强进攻状态;母亲的高光是对丈夫的无条件支持,在丈夫抛妻弃子打工时,独自撑起加油站;待丈夫归来发现可能要离世时,骂醒他、鼓励他一起坚持下去。
儿子狗达主要是情感细腻,青少年独有的对家庭的关爱守护,对父亲从不屑到接受,再到佩服,是一种隐形的精神成长过程。
最后收到父亲帮他打印好的小说纸本,也鼓励他日后从事爱好的文学之路。
女儿四处打工为家里分担债务,发现男友劈腿要结婚时,和全家一起在婚礼现场闹,看到家里人齐心付出,感谢“渣男”不娶之恩,珍视家里所有人的爱。
阿太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一直默默守护家人,陪伴家人。
有人出事,帮不上忙,会去为家人祈福。
最后安详离世,留言“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用来伺候的。
”这句话其实也是蔡崇达散文《皮囊》里我最喜欢的一句。
当时读就很有感触,人这一生总是想侍候这身皮囊,美化它,怕这怕那,反倒不成事。
“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长。
”“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
来去多方便。
”
刚好这些话对应了电影里展示的情节。
海边的加油站,人生的各种转折点,有风有浪是常态,想要生活有意义,有趣味,总是要在风浪里折腾一番。
也许最后没有取得世俗里定义的一切成功节点,但经历过哪些有滋味的风浪,努力过,欢笑过,悲伤过,就是值得的一生。
电影确实挺平常的,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是一些平常岁月中还能拿得出手的一些事情。
但这就是人生啊,平常中夹着很多意想不到的、当时看来很难过的往事,熬过了,成了成就,日后可以谈起的自豪。
平平淡淡,惊涛骇浪,杂七杂八,都是生活。
我是 @茹金 喜欢看影视剧,唠唠想法的野生影评人。
如果你对我的内容感觉兴趣,请多支持!
感谢有你
⚠️本文含剧透。
全片极度美化有毒的男子气概。
债是黄荣发欠的,兄弟义气是黄荣发要讲的,钱是全家人一起还的,苦是妻女最苦的。
合家欢是指他全程也没表现出多少对母/妻/女/儿的歉疚和补偿,全家人因为他足够可怜就自动原谅了他。
女性角色全部都是苦难的容器、情绪推动的工具人,这是基操了。
最让人恶心的两点:其一,黄荣发打算自尽前流露深情地抱了抱儿子,妻女在此重要情节点消失,连个告别都不配有的。
其二,全片视听层面拍得最费功夫的是最后划龙舟片段,我看来首先是想用澎湃的画面和音乐来掩盖内核的空虚,其次是龙舟这种富含知名糟粕的情景,特写一些大男孩肌肉的油腻趣味,儿子是父亲意志的继承,妻女只配在岸边含泪加油,一些旧得不能再旧的套路,一些不经大脑只经血液的燃。
场景跳脱剪辑不连贯这种小线头就不讲了,刚刚还看到非得给儿子点个鸳鸯而存在的女配,全程出现没几秒钟,现在也要被拿来营销,看来电影宣发也是真的没招了,知道自己卖点不多。
看的sho超前谢票场,全场粉丝屏摄只能说给我这种影院集邮爱好者狠狠误伤了。
这个电影市场还有没有拍给我们这种单纯想看部好电影的观众的片儿啊?
最后的最后,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一个完全基于闽南沿海地区的风俗风貌拍出来的片子,请了一堆北方口音的演员原声出演,太儿戏了。
电影理应是能拓宽视野的,不是用来扭曲生活的。
不尊重电影这个词的制作,是难服人心的。
《浪浪人生》没有那些尬笑,也没有强行催泪的套路,全是家里的日常事,让我笑着笑着心就软了。
这部电影是国庆档中“笑泪兼具”的家庭喜剧。
它的笑点全是从日常生活中来的,都是每家每户那点事。
这部电影的热闹全是真的,不是硬凑的笑点。
就说黄渤演的黄爸,看着闷不吭声,偷偷把儿子坏了的钢笔修好,他不是啥大英雄,就是个普通老爸,会犯傻、会嘴笨,用他自己的方式鼓励儿子。
他跟儿子有代沟,交流起来鸡同鸭讲,但那份笨拙的关心,藏都藏不住。
还有常远和付航那对父子,常远饰演的老四,简直是“大哥的小迷弟”本弟。
嘴里总叨叨“当年大哥多厉害”,还学着耍帅摆姿势,结果动作笨乎乎的,一看就没那两下子,特憨。
而付航饰演阿小更逗,完完全全继承了他爸的“迷弟基因”,走路故意学电影里“江湖大哥”的样子,嘴里念叨些听不懂的“狠话”,看着特中二。
阿太更是全片的“快乐担当”,活得那叫一个通透又可爱。
她不是慢悠悠的老太太,是“精神头特足”的倔脾气,全是长辈最真实的样子,敢说敢干不扭捏,看透世事不较真,对谁都热乎不生分。
却总在关键时刻护着家里人,就像看到自家那位“嘴硬心软”的老人,笑着笑着就觉得亲切,这才是最戳人的“可爱长辈”,活得通透,过得自在,比谁都懂日子该咋过。
阿达就像每个家庭里最不起眼的小孩,却用自己的小方式爱着家里人。
为了帮家里,干起了“代写情书”的小生意。
每一封情书里,都藏着他那个年纪的小聪明和青春梗。
你看他是在胡闹,其实那是他能想到的,为家出的一份力。
不得不说殷桃饰演的陈梨珍最让人忘不了的就是,她刷掉“欠债还钱”的字样的时候,没有一句台词,她胳膊甩得高高的,脸憋得通红,那不是在刷字,而是把这些年憋着的委屈、着急、压力全给倒出来。
家里终于把钱还清了,刷完了,她站那儿喘着气,没笑也没哭,就愣了会儿神,可谁能懂她那心情?
这些年压在心里的石头,总算挪开了。
那股子“总算熬过来”的释放,却比啥都戳人。
总的来说,这部《浪浪人生》是有笑有泪既温情又感动的一个故事…点点滴滴中感受到家人的意义,有争执有吵闹但更多的是彼此支持不离不弃,一起经过风浪一起感受破浪的喜悦,生活没有那么好,但也不会那么糟,很喜欢片尾的那句话,不要因为害怕风浪而不出海,多去尝试和挑战才会遇见风雨后的彩虹。
如果国庆假期想找个不费脑子,还能看得心里热乎的片,就选《浪浪人生》,它的乐子、它的暖,全是咱老百姓家里最实在的滋味。
一个男的,干啥啥不行,还死要面子,竟然还有自杀跳海。
看了很多说他敢于担当,还加油站债的评论。
加油站是大家合伙的,那么收益共享,风险也应该共担。
因为哥们义气,把股权变成债权,自己去承担,本身就是对家庭不负责任,出海还债那是个人英雄主义!
加油站亏本就关了,为什么他不在了,老婆还要帮他一直撑着,有这本事,去其他地方赚钱不是赚的更多,坚持啥?
理性脑看不懂。
不记得为了啥,跳海那段,真的是!
对老婆,女儿没有一点交代,抱抱儿子就去了,坚强有担当的人设呢?
为女儿声讨渣男那段就更尴尬了。
渣男是渣,但是你闺女为什么会被放弃,你没有责任吗?
人都是现实的,尤其还没有血缘关系,你指望女婿能做到什么程度?
还有!
为女儿出气,搞什么?
还请个乐队,夜深人静时候去,除了自己爽,对渣男有什么大的影响?
闺女也被洗脑了,那句:但就是我的家人啊。
给我气笑了。
划龙舟那,明明知道身体不好,为什么还要去?
不要说是为了理想,这是对身体不负责,也是对家庭不负责,花了那么多钱做手术,不好好保重身体,明知道去参加身体情况会恶化,还要去,逞一时之快!
另外,他能不能带领队伍获胜?
电影里不是美化,是直接神话了!
之前比赛一直输,男主临时一参加就赢了?
训练呢?
配合呢?
最后都没有擂鼓节奏还能反超,想不通这么强的实力,之前怎么会一直被压着打。
加油站改造更是把全家拖入了深坑,什么可行性考察,都是一拍脑袋,自以为是,异想天开,盲目自信!
不要考虑彩蛋的天降神兵,现实中这个家会因为这个投资决策万劫不复!
国庆第一天我就去看了《浪浪人生》。
因为之前看过蔡崇达的《皮囊》,所以它改编的电影上映还是蛮期待的,虽然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但没想到自己最后在电影院里又哭又笑,纸巾都不够用……这个片子太适合国庆中秋和家人一起看了,散场后立刻给爸妈买了电影票,打算全家中秋再一起来二刷。
其实电影里说的是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家。
黄渤演的父亲黄荣发,说是镇上的“江湖大哥”,风光过也跌倒过,欠债、受伤、生病……但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一家五口,就是我的底线。
”他或许不是完美的爸爸,会逞强、会犯错,但他会用实际行动默默地照顾着家。
殷桃演的妈妈陈梨珍,是我今年银幕上最心疼又最敬佩的女性角色。
她用缝纫机零件给丈夫做康复装置,一边守着破旧的加油站、一边照顾整个家。
她说“死不牛逼,撑下去才牛逼”——没有煽情,没有卖惨,只有一种石头缝里也要长出草的劲儿,看得人眼眶发酸。
这样的妈妈撑起了家的帝位,用着最温柔而坚韧的力量“顶起了一个家。
”这个家中的每个人都不会内耗,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共同让家能够“撑下去”,姐姐加班打工、街头卖票筹钱给爸爸做手术;弟弟看起来最“废”,写情书赚零花,怼爹第一名。
可爸爸手术那晚,他一夜长大;刘雪华演的阿太更是灵!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金句频出,正是阿太把家的内核与神性体现了出来。
最打动我的,这一家人怎么这么有力量啊,满满的斗志,永远都不会被打倒。
爸爸手术缺钱?
全家人一起赚;姐姐被欺负?
全家直接冲去婚礼现场讨说法;加油站要重生?
兄弟朋友全都来帮忙……就像阿太说的:“不能因为怕风浪,就不出海。
”他们真的像一条龙舟,浪再大,只要桨往一处划,船就能往前冲。
《浪浪人生》讲的不是什么大人物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苦涩、烦闷、争吵不断……但更多的是一家人互相支撑的温暖。
长期漂泊在外打工的我,慢慢不再跟爸爸妈妈说很多,怕他们担心、也怕他们不理解自己的选择。
但这个电影让我发现,其实那些说不出口的关心,都藏在“一家人”这三个字里。
电影没有刻意煽情,它只是把生活的一地鸡毛捡起来,让你看到:家不是没有风浪,而是在风浪里有人紧紧握住你的手。
这个国庆假期我愿意跟爸爸妈妈再一起来重刷,能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从来都不是浪费。
愿我们都能有浪浪人生的勇气,也有家人陪我们一起逐浪而行。
机械瓣膜制造滴答的心跳声,给人生上了倒计时的发条;卡胎轮椅顶替强健的脚步声,把中年溺向无边际的海洋。
细念保佑词熬尽了几柱香,驱走讨债人生咽了多少苦。
家因加油站衰,也因加油站兴。
龙舟鼓敲到力竭声嘶,羸弱腿站得颤抖落跪。
别人唤他声大哥他却已难比草芥,道句江湖再见消失在浪涛声中。
这一时期拍出的电影,多少都带点经济下行的涩。
想拍逆境里家庭的坚韧,却戳红了当下很多中产的眼;想拍失意中年时最后的回光返照,可窝囊懦弱又怎么能讨喜。
但黄渤几乎拯救了这一讨人厌的角色,从而扶起了整部电影。
他把拿家庭赌生意的武断与抛家庭独赴死的怯懦诠释得奇好,同时也剖出了残存乐观与玩世不恭,把角色演得立体有弧线。
可其他角色由于剧作限制,大多镶边,虽都有独属高光,但没注入灵魂,游离在情节外。
感觉这个剧本更适合拍成电视剧。
浪浪人生 (2025)6.72025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家庭 / 马林 / 黄渤 范丞丞
这是我国庆假期看的第一部电影,原本以为是喜剧,可惜不是。
这算是一部生活剧,或许有些桥段会让观众笑,但整体与喜剧无关。
主题甚至算得上很“严肃”,导演和编剧在讲一个“父亲”的人生故事,以及这个父亲给这个家庭带来快乐什么影响。
*黄渤的演技不错。
这一次黄渤是下了功夫的。
他对于黄荣发的塑造非常有生活。
尤其是医院里当黄荣发和儿子一起看到邻床的心脏病人,病发后抢救无效时,黄荣发很明显有了“怕死”的情绪。
黄渤给出的那个一点点缩紧肩膀,把自己埋进枕头的状态很真实。
尤其是与之前因为没有钱,黄荣发无知者无畏地对医生、对家人蛮横地大呼小叫的样子做对比。
黄渤很真实地给出了黄荣发意识到生命易逝时的胆怯。
可惜,后面或许是为了让黄荣发能够挽回家人的亏欠,所以编剧安排黄荣发自杀。
其实,以正常的人性走向,黄荣发这样性格的人,他的家庭又没有走到绝境。
他自己又刚刚做好手术,他是没理由自杀的。
很显然编剧只是为了替黄荣发说出对家人的“歉意”,才安排这次自杀。
但因为自杀的理由不充分,导致这个场景对观众并未产生太大情感冲击。
*同样因为剧情设置不合理,导致让观众无法共情的还有黄荣发一家大闹王一熊婚礼排练现场这场戏。
根据电影里给出的时间线,黄娇娇是在黄荣发听说王一熊要结婚之后,王一熊才跟黄娇娇分手,黄娇娇在家里吃饭时流眼泪的。
而王一熊跟厂长女儿走到结婚这一步,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应该是在黄娇娇为了攒钱疯狂加班这段时间内,开始嫌弃黄家家境,然后脚踏两只船的。
所以,他们一家五口人冲到王一熊婚礼排练现场,目的是追责王一熊脚踏两只船,欺骗黄娇娇感情。
然而,王一熊把他们家每个人骂了一顿,还说他家准备让王一熊养。
黄娇娇竟然就这么替家里人认下来了,还美滋滋地说这就是我的家人。
他们一家还觉得挺美?
我都服了。
不管黄家条件怎么差劲,只要没有打算占王一熊的便宜,王一熊嫌弃黄家穷,那就利索分手。
那黄家怎么样跟王一熊就没关系。
黄家怎么样跟王一熊脚踏两只船不是一回事。
他们家就这么忍下了。
那就说明他们也看不起自己,也承认想占王一熊的便宜了?
不然,凭什么忍下王一熊对他家的蔑视?
这事儿,要是让我那些长辈上阵,能骂的王一熊吐血而亡。
而这一家子人的反应,只能让观众感觉,幸亏王一熊跑路了。
*总之,《浪浪人生》里黄渤的表演看到演员的用心了。
但是,可惜编剧实在能力不足,太喜欢喊口号了,也对人情世故不甚了解。
让故事丧失了质感。
浪费演员的表演。
看完《浪浪人生》的第一感觉,是它有非常强的“韩寒”色彩:都是关于出走半生混的穷困潦倒的“驾驶员”回归,并勇夺冠军的故事。
“驾驶员”在《飞驰人生》里驾驶的是赛车,在《四海》里驾驶的是摩托车,而在《浪浪人生》里驾驶的是龙舟。
而且都在父子、兄弟、师徒等男性情感的主题上浓墨重彩,用悲情小人物的故事,以公路片性质探讨人生、理想等宏大意义,却时不时融入了诙谐幽默,消解沉重主题的疏离感,刻意避免硬挤眼泪式煽情。
在看电影之前,我还以为《浪浪人生》和《浪浪山小妖怪》有什么关系,原来《浪浪人生》是根据蔡崇达的小说《皮囊》改编。
蔡崇达和韩寒这两个人都很神奇,分别是第一届和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而他们在那个时候大概就已经知道彼此,然后走上了相似的道路,相似之处不止在于都没有放弃写作,还在于分别走上了跨界的道路。
韩寒在写作的同时跨界当了赛车手、导演,而蔡崇达在写作的同时跨界从事了服装行业。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相识这么多年并没有文人相轻,而是惺惺相惜。
说到这里,不得不承认新概念作文大赛确实选拔出了一些在文字上天赋异禀的作家,最初选拔出的韩寒、蔡崇达、郭敬明、张悦然等等,都在文学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彼时参加作文大赛的他们尚只有十六、七岁。
那时的韩寒、郭敬明成为现象级的榜样,《三重门》、《梦里花落知多少》热卖,而文学也成为同龄人的梦想。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发现“未来作家”的比赛后来消声匿迹了。
现在的孩子都在忙着准备模板作文应对中考高考,对于一个还有着文学理想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件不希望发生却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浪浪人生》的主人公黄荣发,像《活着》里的福贵一样倒霉,好不容易投资了加油站,结果不赚钱就罢了,还欠了兄弟一屁股债,辛辛苦苦出海好几年,不但没有赚到钱还债,还残疾了双腿,却拿不到工伤赔偿。
没钱治腿,自己在家复健,眼看有好转,又因为心衰而晕倒,闺女因为糟糕的家境被男朋友甩掉,而老母亲也去世了。
但黄荣发又比福贵幸福太多了,至少家人都在身边,没有放弃彼此。
老婆和女儿为了给自己凑做手术的钱而拼命加班,儿子和同学也拼命想办法赚钱,而兄弟情谊也还在,最终不但没有忍心用黄荣发拿命换来的工伤赔偿抵债,还多支援了钱。
女儿失恋,全家人一起去找男方为女儿讨说法。
而爸爸为了鼓励儿子实现文学梦,偷偷找地方把儿子的手搞打印成册,还想办法帮他投稿甚至以儿子不齿的方式“贿赂”编辑。
黄荣发尽已所能为老婆留下谋生的生计。
有这样的家人,无论是什么样的遭遇都有能量面对吧。
老、中、青三代演员,都在电影中有很重的戏份。
作为老演员的刘雪华出场了半天,我竟然都没有认出来,以清纯柔美著称的琼瑶女郎居然肯放下身段演又老又“丑”的角色,还是挺出乎意料的。
但是平心而论,她并没有演出一个穷苦人家的小老太太的感觉,反而像是台湾剧里精致的婆婆,衣服过于考究,梳着精致而俏皮的小辨儿,身子也过于板正,说话中气十足,且语速和反应都不像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
相比之下,叶童在《我爱你》里的扮相则真实太多。
中年演员黄渤和殷桃到底是演技派,黄渤演的瘸腿黄荣发太真实了,真实的像是替身,但我相信他一定没有用替身。
我甚至到现在也没想明白,殷桃是怎么能控制眼袋跳动的?
在剧情里生气、紧张的时候,殷桃的眼袋也随之一突一突的跳,这也是演技可以控制的?
而作为青年演员,范丞丞的演技还是有点惊艳到我了,他完全没有像青春剧里的男主们控制不住的耍帅,虽然他真的有这个实力。
反而是李嘉琦,哦不,李佳琦,哦不,李嘉琪,哦不,李佳琪,哦不,李嘉琦……反正就是辣目洋子,演技略微有那么一点点出戏,可能是因为她之前搞笑女形象太深入人心了。
而作为2024年《喜剧之王》脱口秀冠军的付航,本来对他的演技没有过多期待,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脱口秀卖力,当演员也卖力,做啥像啥,没有一点偶像包袱。
如果一定要给老中青三代演员做个比较,相比之下中年演员还是优秀的很明显。
作为电影剧情,当然是考虑了各种需要而改编了很多小说的内容,相信依旧会被一大批原著粉吐槽。
单纯作为电影来讲,一个好电影最基本的标准是要讲好一个故事,更高的要求则是演技不让人出戏。
这部电影可以说大的硬伤没有,但有些小的情节还是有点奇怪。
比如黄荣发让老婆开灯的一瞬间,给她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加油站冠以老婆的名字。
可是他们全家人一起准备加油站装修,老婆也是事必亲力亲为,加油站的名字要定制、提前安装,支棱在加油站顶上还要装灯,能这么久都不知道加油站名字吗?
还有黄荣发第一次带着儿子划龙舟就差点犯心脏病栽水里死过去,好不容易缓过来,也没有训练,也没有和队员磨合,就被儿子再次叫上龙舟作鼓手参赛,且老婆也支持他去,就不怕他再次犯心脏病栽水里吗?
有些正常人都听不得这种有节奏的鼓点,会心脏共振,何况黄荣发还做过瓣膜手术。
这时候的家人就真的只在乎他飞的高不高,不在乎他摔的疼不疼了么?
关键是最后黄荣发队在鼓点后来乱了的情况下还赢了,让辛苦训练、四肢健全的另一队情何以堪。
当然剧里黄荣发也解释了,赢龙舟靠的是脑子,但是身体就这么不重要吗。
电影结束后,主创团队来到现场和影迷见面。
稍作点评:付航不亏是脱口秀出身,嘴皮子一流,调动气氛能力超强。
刘雪华到底还是有气质,即使老了依然身板挺拔。
现实中的范丞丞比电影里帅多了,要颜有颜,要条有条,要个子有个子,在一众人里帅的很突出且无死角,这一家子是怎么做到人均颜值超群的啊。
韩寒是我这辈子第二个亲眼在现实中见到的作家,第一个是余华,而这两个作家我都很喜欢。
韩寒不如蔡崇达善言辞,他是唯一一个穿大裤头上台的,他甚至连胡子都没有修,头发也像是有段时间没剪了,谁能想到他年轻时也曾被和谢霆锋做比较也不逊色,他终于放弃了对“皮囊”的执念,走上了和小四不同的方向:一个向内,一个向外。
他们的好朋友沈腾、尹正、张本煜,和一些我不太熟的演员也都到了现场并且发言,这场路演超值!
最后透露一个不知道算不算得上彩蛋的彩蛋:刘德华在影片结尾有出镜!
闽南元素不足,其实可以适当的加入闽南的地瓜腔补冬话或者一些闽南特色方言比如(干您俩,干您老木),否则这电影的故事背景你说在发生在泉州晋江或者在浙江钱塘江或广东珠江都行。
这部电影以蔡崇达的《皮囊》小说为创作剧本,小说我没看完但我感觉电影对小说的还原度还是相当高的,这种围绕家庭类型的小说本身拍成电影就不太好拍,好在韩寒对这部电影的感觉把握的相当的好,非常完整的把握住了小说的精髓,很好的讲完了一个80-90年代闽南海边小镇一个小渔村普通家庭故事。
好在韩寒对这部电影的选角也没有选前几部电影经常合作的东北人,否则时不时来上一些段子就很不合时宜也会尴尬,这部电影我觉得选角选得最好的就是阿太,扮演者演得入木三分,(此时写到这去看了眼演员表才知是刘雪华扮演的,震惊),只是演员的配音我感觉怪怪的,一个90岁的老太声音还中气十足,娇滴滴。
黄渤正常发挥中规中矩,或者说黄渤的表演已经刻板化了,他现在无论演啥都是一股黄渤味了,最让人感到意外与惊喜的是金鹰奖、金鸡奖、白玉兰奖得主殷桃竟也参演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里她的演技真的让人深感盛名之下无虚士,剧中饰演她老公的黄渤进了两次医院,,两次镜头下的她泪眼汪汪但有一个细节,她的下眼帘一直在跳,我真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演技,如果是演技我真不知道一个演员该怎么修炼才会练出连下眼帘都是戏。
要说这部剧最令人失望的,无疑是以叙述者串通整部电影的黄远达饰演者—范丞丞,出道那么多年,演了那么多部电视剧演技毫无长进还是统篇一副毫无表情僵硬的死人脸。
本来这电影也就属于可看类型的,我估计豆瓣会在6-7分之间,但结尾刘德华的客串呼应了他帮《皮囊》这本小说做的序,再加上结尾来上《世界第一等》这么一段与浪浪人生这部电影主题契合的BGM,陡然让这电影拔高了一大段,瞬间让这电影都变得高级了些。
最后,写两句我在电影快看完时想起的感概,“浪浪人生里,你有你的故事,他有他的结局,无论故事正开始或是已讲完都应让这《浪浪人生》像韩寒另一部电影《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2.5星。
很多方面都很理想化,阿发的手术费和外面兄弟的讨债之间的矛盾冲突,都很轻巧地被化解掉了,而一家人想尽各种办法来筹集手术费,拼命加班或赚外快,这些场景都很简单带过,看起来很快就筹集起了几万块钱,影片也没有让你看出来他们筹集这些钱是花了多长时间。
阿发计划把加油站变废为宝,改为给航行的泊船加油,这个想法很轻易就获得了老婆支持还有相关部门领导的审批,没有什么阻力,创业失败的前车之鉴好像一点影响都没有。
叙事的主线是围绕父子之间的和解,这种叙事模式好像也有点太烂大街了。
一家人好像只有儿子不理解父亲并记恨在心,而姐姐还有妈妈都好像只是略有怨气,但并没有什么更强的情绪。
对于片中姐姐也只是插入了一个男朋友劈腿这么样的一件事情,她对父亲的几年缺席好像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作为妈妈也是妻子的阿珍,这么些年一直在撑着一间加油站,似乎也是一种任劳任怨一般的形象,她基本成为了一个背景板,她没有属于自己单独的情节,作用就是照顾丈夫和家庭,打理加油站。
对于丈夫创业失败的前车之鉴,她似乎抛在了脑后,对于阿发的扩建加油站想法,又是全力地支持。
而父子关系线的叙述,又没能体现出人物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没有凸显出人物转变的湖光。
儿子阿达的转变也就是从记恨父亲到与父亲和解,而他自己的内在或者性格没有呈现出有哪些方面的转变,充其量只能说参与了赛龙舟,并赢得了一次胜利。
而阿达更是没有什么人物的转变,他就算身体不好,还是很努力地充当起一个家庭顶梁柱一般的地位,年轻时用身体出力气还债,身体不好了就用头脑来补偿,提出给加油站改造的计划,然后再考虑加油站未来的扩建规划蓝图。
片中有一个情节也许本来能够拍得令人感动,也能塑造他的弧光转变,就是它本身是一个要强的人,但是为了帮家里筹钱,主动上门跟外包商下跪要钱,他懂得了为家庭展现出软弱和退让,这本可以成为人物的一个成长时刻,但是影片还是将其比较喜剧化或者淡化处理掉了。
其实阿发人物最核心的困境就是作为一个男人他因病导致能力缺失,进而导致他的地位甚至尊严也丧失了,他需要面对这种各方面的丧失和无力带来的落差,但是影片没有深挖这种落差和与之对应的对抗。
他瘸腿了,他的兄弟们良心发现不讨债了,并且依然敬重他是大哥。
他有方案给加油站做改造,帮女儿找劈腿男友要说法,和混混打架也会擒贼先擒王。
没有充分的对他的力不从心的铺垫,也就显得他最后参加龙舟赛的奋力一搏不那么壮烈。
并且在他比赛末段耗尽心力却还没抵达终点时,影片没能给出下一个燃点,阿发没有燃尽一搏,没有传递出一个推动点就想当然地让整个龙船加速了,靠着镜头硬煽情。
最后刘德华的客串也有点莫名其妙,就是喊口号灌鸡汤的作用,把投资人当傻X塑造了。
另外还想说,黄渤在片中的表演真的很登味,老摆一个抿嘴的表情生怕别人看不出你嘴巴凸,肢体动作的表现方面也一股很程式化的老登感。
被喜剧骗进来的,给一颗星都多余了,一群东北人用着东北口音演一个福建家庭,演员演技每一个都很尴尬,剧情无聊的要命,父亲这个角色塑造的很无赖,老登味藏都藏不住,角色名字狗达和美丽让我以为误入了东北爱情故事,整场看完只有我后面的老登一直在笑 卖票的时候建议写上适合45岁以上男性观看
感觉整部剧的可看度全靠男女主的演技撑起来的里面所有的走向都能猜到而且不得不说真的又是一部男导演的自我感动片里面的妈妈就是典型大家都爱的贤惠“妈妈”托举一家人,付出还要成全男主角的一切想法和热情剧中还有一个托举的是妹妹只觉得很心酸可怜而且就故事叙事来看真的太散了什么都想说龙舟的部分除了能够突出row和男主角的任性它的存在真的很尴尬每一段落的强行煽情都很一言难尽另外真的能看出来资本在捧付航镜头是真多(也没必要)回春丹的音乐以及出镜有惊喜但是不经夸,后面出现草东的歌就很不搭最后,一部福建的片里面是真没啥福建的味道Ps 刘雪华居然不知不觉这么老了5到5.3分吧
励志故事的内核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讲好的,剧情一整个流水账,可惜了黄渤殷桃这么好的阵容了(ps客串多给一颗星)
商业化的类型情节剧,剧本这么正能量我倒可以理解,但视听技术上太呆了
连着吃了很多细糠,是真吞不下这粗粮。剧情俗不可耐,极其套路化的正能量叙事,每一段的走向都没有任何惊喜。刘德华最后强行上价值不觉得尴尬吗?
影片让人明白,家的本质不是没有矛盾,而是矛盾过后依旧选择在一起。这种真诚的守护,是最让人动容的
不好看,情感悬浮,完全浪费了好题材。
人生终究与电影不同,人生难多了。只有把苦难浪漫化的片子里,主角才可能是父子二人,演绎父亲中年失意或者儿子少年叛逆,不如聚焦母亲的多年坚守。后面几次强行煽情观感极差,妈祖龙舟承载的传统文化也完全概念化和工具化,平庸之作。
很韓寒。很父權。很老登。。
非常动人的电影,真的感受到中国人底色的善良,和一家人在苦难背后的相亲相爱,当然还有朋友之间谈钱更谈感情的人性本真。命运就像接踵而来的巨浪,当你用尽全力躲过它的冲击后,很快又将迎来新的一波。“死了不牛逼,撑下去才牛逼”,面对浪浪人生,唯有同舟共济,才有可能航向幸福的彼岸。就像阿太有阿太的“神学”,阿珍有阿珍的执着,姐弟俩有年轻人的勇往直前,黄渤饰演的父亲也由从前的“不靠谱”开始变得有智慧那样。喜剧的外壳之下,是中国人在生活的悲欢离合之中不断搏击的真实写照。刘雪华饰演的阿太诠释了何谓“老戏骨”,也贡献出不少有趣的笑点。回春丹主唱刘西蒙如预料那般出演了一个混混,不过他的演技似乎比不上歌技。刘德华的压轴级客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让黄渤的角色像《大鱼》里的父亲那般更加丰满和戏剧性。
以为至少是飞驰人生之龙舟番外篇,结果不过是个四海2。
几个月前试映的时候看过了,总之还是之前那种一个颓废老爹找回自我的故事,但一直感觉让一个青岛人演福建人,全员北方口音就特别出戏,加上剧情俗套,三星最多了。
真正的神仙家庭不是从不遇到风浪,而是他们都是普通人但还是会努力携手把日子过出花来
有点矫情
突然发现80后的作品老了。像一群明明还没有上年纪的人,却散发着一种不用张嘴就溢出的老登味儿。故事的起承转合每一步都带着你腻味和重复,用陈旧搭上骨架再点上三两割裂的生离死别,不但不能带动情节推动,甚至有点大快人心的意味。不是江湖不能有,江湖仍然很浪漫,但江湖的代价不要让家人来背,你享受你的大哥风采,可是大哥的责任却只留给大嫂孩子。总之一句话,这种故事看够了。
喜欢阿太!喜欢陈梨珍!喜欢狗达!一家人永远为彼此托底,永远想着彼此,不管是一起治病还是斗渣男都贼戳人😭,刷dy发现是真事改编更是直接爱上
节奏不好,目标不清晰,欠债铺垫了好一会到结局都没还上,生意燃了一下没赚到钱,治病催了点泪没治好,中间穿插了女儿被劈腿、老太太去世等,最后病到没力气突然又去赛龙舟了。不靠谱的爸留个烂摊子跑了,这爸回来不仅没赚到钱还带回来一身病,家里人还没还完他欠的债,又要赚钱给他治病。妈妈姐姐任劳任怨,儿子跟着老爸忆当年。太老套的叙事了,甚至是老套升级版,以前讲风雨后有彩虹、风浪前头就是岸,现在连甜枣都没了,巴掌后头还是巴掌——人生苦吧?吃吧。(其实这家人的难题也好解,没有这个爸,也没这么大风浪。)
没想到比原著小说《皮囊》好看这么多!!!把“活着”这件事得酸甜苦辣,通过这一家人(还有兄弟)表现得鲜活、细腻,生活不光是一地鸡毛,还有热血、梦想、相互撕扯着顶一把以及好兄弟一起上!真的太喜欢“阿小”了,简直是表情帝!和少年老成的男主是完全相反的存在,他的每一个眼神和笑容都把电影带回青春梦想和热血!太赞了!
每个笑点都贴着生活,像父子去警局、像长辈自嘲,荒诞又真切。比装疯卖傻的喜剧更耐看
还行 殷桃台词怎么回事儿?不接地气,也可能是黄渤范丞丞的山东感觉比较统一,反正殷桃台词格格不入不是一个地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