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湾湾求学的第一周竟然在课上看到电影中的周迅,听到浓浓东北味儿与上海味儿的方言,简直亲切哭了…《诗经》课的老师放了这部影片,还跟我们讲了他与师母相知相守的故事(他俩的情况和电影主角真的很像,不过还好我们老师的性格没有爽然这么糟)电影里掺合着东北话和上海话,一边看一边想着身边这些台湾的同学听着还习惯吗哈哈~大家全程把邱心志和张信哲当笑点,的确这俩人的表演自带萌点。。
林爽然这个角色太“沉”了,看起来很爱女主,却从来不在乎她的真实想法,让人觉得欠打XD……影片结束在张的歌声中,老师一直等到所有的字幕放完才关掉,心中愁得像一团化不开的浓雾,不知道为什么总会想起《半生缘》里的石翠芝。
今天看了张信哲和周迅主演的《烟雨红颜》。
两个人经历了很多悲欢离合,最终还是没在一起。
周迅选择了嫁给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但她始终忘不了他,她尽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和他在一起的机会,并把离婚作为他们重获幸福的手段。
而他却以各种理由不支持她的离婚。
他说,你不要和他离婚,你跟着我不会幸福的。
我在十年前(十年前,他遭了一场变故)就已经死了,这十年我是多活的。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沉,但我想一个人沉,我不愿你跟着我一起沉。
周迅说,我对你的感情本来就是自暴自弃的,我要和你一起沉。
最后结尾的时候,周迅收到一封信,内容还是一样的,充满了悲观色彩,特别是“我们的情充满了悲伤”。
周迅穿着旗袍,推开窗子。
手轻轻地接住空中飘着的雪花,心里叹道,十年前我妈死的时候,我觉得不管在何处,始终是异乡,你是我唯一的希望。
我真的没骗你,我活者完全是为了你,原来只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乡。
这样的男人何必去爱,爱情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一个自暴自弃的人,一个在感情方面软软弱弱的人,不值得拥有爱情。
说不清的悲欢离合,道不尽的愁情离索,难道这就是男女之爱,烟雨时有、红颜难寻,可偏偏烟雨从屋檐划过时就会联想到一方伊人,这样的情思实在难以剪断,即便达到寤寐思服地境地也依旧是求之不得,你我之间仿佛就横亘了一条“汉水”在眼前却像在天方一般不可求思,纵使泪流不止结果又能如何,真可谓“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也许留给彼此的只剩下了青葱的回忆,年轻的时候想想或许是一种美,可是宛转蛾眉又能有几时总有一天谁都逃不掉须臾鹤发乱如丝的命运,到那时也不得不临镜悲叹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太早遇上你了,我还不懂得爱你太早遇上你了,我还不懂得珍惜你太早遇上你了,我们的世界还有一大段距离,需要用时间来拉近后来,我才觉得遗憾,你出现的太早了,如果能够晚一点我们的生命都会有不同,为什么我不晚一点遇上你太晚遇上你了,你身边已另外有了一个人,你说:“为什么我没有早一点遇上你?
”我不懂得怎样回答你太晚遇上你了,我身边已另外有了一个人,我说:“如果你不曾离开,我便嫁给你,但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出现,一切都会不同”。
太晚遇上你了,我已经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义无反顾地爱你烟雨脆弱,红颜易老。
原来,我们从没有在恰当的时候相逢人成各,今非昨,二十年,惘今昔,眼泪在风中流尽,本是不再情相欠,重逢又错过,我们究竟为什么还要再见面,你独于人世,一声叹息却始终不肯相信我一句,负了这一生一世烟雨红颜,我和回忆活这些年都只是因着你,守成了心上的朱砂痣爱是梦梦会醒,那么的虚无缥缈,那么的不确定因为有你,日子一天天才变得有意义闭上眼睛,我们把手,握得好紧沉默不语,认定幸福,就在这里可是,如果我们恰恰相逢在适当的时候,那是多么没可能的事年轻的秘密,仁爱的时光而这一切,都只是像一片叶子一样的夹进了记忆的书里,有一天翻开了,它们也已经泛黄了。
该说的终是没有说出口你以为可以再说的 然后,也许在你转身的哪个刹那 就再也没机会说了恍如隔世,你去向哪里我们的平行线,是否依旧能再有交集原来以为,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
现在我才知道,心跳的地方,便是故乡。
上周六在书店看到碟子了,拿着逛遍了书店最终还是决定不买了。
记得曾经疯狂在网上搜过,呵呵,为的只是一个纪念,在学校露天的电影院里,抱着一个女孩子看过的电影。
她是阿哲的忠实FANS,而我,喜欢这个男人的某些情歌。
很多人也许不赞成他演的好。
也有道理。
那就让我们说刘导选对了演员吧,阿哲的稚嫩和个性恰恰是爽然应该具备的,他就象一个孩子,爱的那么天真单纯,乃至生意,他也不愿意转弯,直接的表达着自己的所有情感。
这也许与阿哲身上白羊座的气质有关系。
周迅自不必多说,出道N早的她已经不能用演技好坏来评论了。
也许,演员,或者说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投入吧,变成应该变成的角色。
当时,女孩子跟我说,阿哲演的真好。
呵呵,是啊。
雪地里,一个女孩子抗着一大枝梅花,欢天喜地的跑着笑着,她还只是个孩子啊。
幸福的坐在男生的车后面,吹来飘雪落在脸上一定都是暖的。
很久以后看到的书《停车暂借问》是片子的原著,《烟雨红颜》确实很俗气的名字,然而故事却让它脱俗了,这是个恰如其分的名字。
记得书里有个片段,电影里似乎没有演到,爽然过生日的时候,拿着红皮的鸡蛋一大早瞧开了宁静的窗户。
呵呵,幸福有趣的画面,孩子们总是会做些意想不到的事,然后自得其乐,让外人只有眼睛羡慕的份儿。
我喜欢小说的名字,《停车暂借问》,人生总是走走停停,一站一站,碰到很多人,谁也不知道谁是那个守着你的人,充满未知和奇遇。
唉,愁。
故事的结尾,我至今都没想通,就算爱一个人,疼她,不愿意她跟着自己吃苦,不能努力吗?
而还是把她推回给那个她不爱的人。
既然她愿意跟你一起吃苦,又何苦自怨自艾的说自己不能给她幸福呢?
不爱了吧,有一种遗憾,无法弥补,有一些伤害,不能恢复。
爽然的离开,只能证明他不再爱宁静了。
妾住长城外停车暂借问却遗枕函泪
这片子教会我要懂得珍惜,拥有就要紧紧抓住,逝去的情感,就好比散碎的米粒,想要再团捏起来,回味就不是那个滋味了影片最后的处理有些潦草,根本莫名所以,看了原著介绍才知,这有点像川端康成的小说,根本是个“无头案”,等于是编剧导演们“再创作”了,需要观众们“发散思维”看了原著的几段文字,感觉影片离文学的意境尚有段距离,但作为影像的表达还是不错的遗憾:台湾人口音太重,一点都没有吾乡吾土的感觉,就好比是来大陆旅游的,导演也专业点好不?
lp说要去看烟雨红颜,本不太想去。
以前很喜欢张信哲的歌,不过他和孟庭苇一样都是看过真人就感觉大打折扣的歌者。
看过张信哲的舞台形象,一直以为他根本就应该躲在音乐的背后,不应该抛头露面。
各种普通话在电影中出现,张信哲的国语根本就跟整个故事的东北背景不搭调,一开始就感觉不适应,加上整个片子都没有字幕,只有原音,听着忒辛苦。
很多情节上听不清楚对白,只能根据前因后果猜猜。
故事很简单,虽然很多对白没有听清楚。
但是觉得很闷,简单的爱情故事很多,好看的也很多,而且大多数好看的爱情都不是以情节取胜,而是人物承载的逼人代入角色的魅力,可是烟雨红颜中的周迅和张信哲都没有这种魅力,苍白。
浪费时间,看这么一出电影。
不过据说这个电影是一部曾经非常出名的小说改编的,有空看看那篇小说吧,因为片子越是不好看,说明原著的小说的魔力大到让眷恋它的人无法控制。
相信导演太着迷于这个故事了,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完全陷入自己的世界,无论拍成怎样,他都满足了自己对一个梦的追逐,就是苦了我们这些观影人。
2002年在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当时就感动的很,并且流泪过好几次,当然,看的不是特别顺利,就是说电影语言的运用,没有让我100%理解,但是,我是喜欢它的.今天,CCTV6重播,我还是忍不住再看一遍,这次是彻底,100%看明白了,尽管已经大致知道结构,步骤,发展过程,我还是忍不住一次次跟着电影的情节发展来流泪,因为这次我是纯粹为了这2个人的爱情而流泪,我不用再管电影语言,看了豆瓣上的大部分评论,都写的很好,转一段如下,写出了我的感想:爱的本质不会叫人痛苦,而爱的事实是消磨。
坐在河边的爽然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名字,就不用负很多责任了。
”“比如呢?
”,宁静满怀期待等待下文,爽然欲言又止。
爱里的灵犀走到尽头,那爱也要消亡了。
“没什么好说的。
”爽然就这么心事重重的样子,任凭梦想的幸福在遥不可及的彼岸。
于是,宁静在没有承诺,没有希望的情况下,自以为是对爱人好的决定,自己先选择了放弃对方,她喃喃说:“这样你也可以不用左右为难了。
”她可以等,可她害怕爱情的消磨,害怕相爱的人在沉默中摧毁她,她该怎样唤醒这个节节退缩的男人啊!
女人的力量实在太小,爱情中的以退为进是万不得已,是经不起推敲的幌子,是千百年来女人拼尽力气的孤注一掷,可男人却总是会深陷这个圈套,深信于自以为是的事实,头也不回便放弃了。
无结果的爱情大概是这样的:在我不想走的时候,你要我走,在你不想走的时候,我没有叫你留下,两个人的缘份就在走与不走间燃尽消磨耗费了。
宁静在下雨天,因为爽然的守口如瓶,爽然的隐忍,爽然不坦白,爽然从不承诺,也从不对自己说心里话,气愤之余,感觉有些无望,把深夜守候在自己家门口(估计是小静的父亲不欢迎爽然)的爽然推倒在水塘,他们在黑夜里沉没;爽然的厂房被烧,大病初愈后鼓起勇气找到宁静想求婚,还未出口就看见了爱人指间的戒指,于是爱便再没有机会,更没有勇气说出口了,因为爽然说如果小静拒绝了,那他就要死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对应的是影片结尾处小静收到的信,信上说10年前自己就死了,说的就是这一幕,他以为小静是会拒绝了他的,可是,他们两个当事人是完全误会了对方,并因此耽误了一生!!!!!!!我们这些读者,这些看客,都忍不住想要替爽然说出来了,可是,他们就是没有对上。
他们年轻时的最后一面实在太过潦草。
说不出口的爱最是惨白,生活的残忍莫过于此。
自己一定要把握自己........误会和误解害人杀人于无形
这部电影看了不下三四遍。
有人说张信哲的演技不够地道,我却觉得他很适合这个角色,挺有感染力的。
是一个俗套的故事,却也百转千回,触动人心。
这部戏的画风和色调跟周迅很多年前演的《像雾像雨又像风》相似,但剧情平凡现实很多。
林爽然被张信哲演得很合理,形象鲜明,正是他那样的性格,才会使两人一次次的错过,人生也转眼从明朗的翩翩少年磋砣成沧桑沉默的中年男子。
而邱心志演的熊应生,典型的高富帅,映衬得林爽然更加落魄悲苦。
整个戏有的地方有些沉闷造作,但总体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毕竟现在好电影太少,这样的算很不错了。
情节简单,相爱而不能在一起,有一些可惜,有一丝委婉。
不停地寻找这部片子,只为高中时期的追星情结,总想看看情歌王子的表演功力,总想看看在《人间四月天》里婉约的女子如何表现。
以现在他们的表现来看当初的那部戏,自然是青涩,而表现出的认真却是毋庸置疑的。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窃以为十年后的宁静在车中看着爽然的背影,不住流泪的镜头用这句词形容再为贴切不过了。
周公子不开口的话 还是很棒的。 传统的爱情悲剧。
原著里并没有这么多守和等,日子到最后其实都只是过成自己所习惯的样子。
改编失败,叙事无能
最近才知道这部电影的出处,假如是学生时代看的书,铁定会内伤很久。幸亏是这把年纪才看到,一个晚上就扛过去了。究竟忍不住好奇,想看看电影能拍成什么样。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地把故事讲完了,可原著里那些着力甚深的意境描写,却不剩些什么。惘然。
只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乡。周迅的旗袍。
迅演技加成,几幕都很经典
三星都给周迅
imdb评分3.9,熏熏你继续吹牛,在国内发发通稿可以,但国外人可不吃你这一套哦
没看懂。。
影院重逢,反反复复放着《婉君表妹》。
小时候在地方台瞥过结尾,今日得见全片,迅哥独秀。
钟晓阳的小说,好。
有一句台词印象深刻:桥没有名字挺好,因为没有名字可以不负责任。想看小说停车暂借问。
有张信哲就够了,还好在他的颜值巅峰留下这部片子,想他的时候可以反复反复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的好吃的拌面,去上海时我也吃了。虽然不太理解剧情咋这么矫情,也不太喜欢角色,但真的,有张信哲就够了。
到底还是小说好看……
很淡很空很无奈,赵宁静在车窗中看见林爽然颓废样子时我眼眶也湿了,看到最后却觉得为林这样的男人真是不值得,可惜了那一片痴心。“缘是镜中花,留在镜中死”明知现实还是执着所爱,可这个男人却连最后的希望和念想都不愿意给她,真的是爱错了。“而如今我才明白,只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乡”心死了。
小说很好
一直想着看看,没想到一晃22年过去了!曾经听着阿哲的歌长大,当片尾曲响起时不禁感慨万千!
男主用张信哲实在太失败,即使是周迅也很难演绎东北姑娘,节奏太跳跃情节交代不清,所有演员的口音都很奇怪反正感觉不是沈阳抚顺一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