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了解到这部作品,是因为想看电影《月色撩人》,但是当时搜索的时候搜出了《夜色撩人》,以为找到了,就稀里糊涂的看完了。
看完后,当晚还觉得有点怕怕的,虽然里面有个韩国演员有点让人出戏,但当时电影中所讲述的故事却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于是我又去打算搜索资料看看这个影片的详细介绍,才发现自己找错片子了,哈哈。
不过也意外的发现了一部好作品。
后来注意到这部片子是根据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
最近正好又有一部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淡蓝琥珀》上映,于是把两个小说都找出来读一读。
不得不说,须一瓜的作品短短的,但所涉及的问题却很深刻,而且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
就这部作品而言,就可以从女性心理,两性关系,责任期待,拼命还是保全等多角度去解读探讨。
须一瓜擅长描写女性心理,尤其是女性比较细微幽微的部分。
淡绿色的月亮描写了女主人公在经历了一次入室抢劫后,对丈夫的期待坍塌,从此对丈夫产生不信任。
女性心理挣扎的部分写的很好。
淡蓝琥珀中丈夫因为意外发生交通
全世界都在欺负荷洁,明明她没做错什么,感觉除了她以外的所有人都有病,都在某些方面有错误思想并以此对她进行精神上的侮辱,她只是一个单纯天真善良怯弱甚至说有点“傻”的异乡姑娘,全世界都对不起她欠她。
可我竟然觉得,这就是现实,这就是这个残忍操蛋可笑荒谬无耻的社会,它的病症都要怪罪到她头上来。
“人善被人欺,你就是个软蛋,屁道理都不懂”。
他妈的好久没有看电影看的这么生气了(没有说电影不好的意思,只是表达我观看时的情绪)。
这个电影怎么处处都在往人心上割刀子。
我这样的人活着太难了,好想抱抱荷洁。
“骗子,都是骗子”,连最后的美梦之后都要再来一枪,琥珀是假的。
置身钢筋水泥人性丛林,要如何坚强地活下去,整部电影只有结尾的幻想/梦境长镜头是美好的,极度美好,那是她幻想的全部也是仅有的美丽世界。
最后的一滴眼泪,我绷不住了。
前面的压抑漫长让最后的段落变得太有力量。
音乐太棒了。
看《淡绿色的月亮》的一点感想小也最初了解到这部作品,是因为想看电影《月色撩人》,但是当时搜索的时候搜出了《夜色撩人》,以为找到了,就稀里糊涂的看完了。
看完后,当晚还觉得有点怕怕的,虽然里面有个韩国演员有点让人出戏,但当时电影中所讲述的故事却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于是我又去打算搜索资料看看这个影片的详细介绍,才发现自己找错片子了,哈哈。
不过也意外的发现了一部好作品。
后来注意到这部片子是根据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
最近正好又有一部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淡蓝琥珀》上映,于是把两个小说都找出来读一读。
不得不说,须一瓜的作品短短的,但所涉及的问题却很深刻,而且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
就这部作品而言,就可以从女性心理,两性关系,责任期待,拼命还是保全等多角度去解读探讨。
须一瓜擅长描写女性心理,尤其是女性比较细微幽微的部分。
淡绿色的月亮描写了女主人公在经历了一次入室抢劫后,对丈夫的期待坍塌,从此对丈夫产生不信任。
女性心理挣扎的部分写的很好。
淡蓝琥珀中丈夫因为意外发生交通事故死去,只赔了几十万,但是女主人公在与肇事者的生活进行对比中,突然陷入生命价值的强烈反思。
这些作品让我想起了罗生门电影中,妻子和丈夫在遇到劫匪抢劫,并且妻子被强奸后,两个人对于当时的反应和感受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从小的方面可以从女性心理视角看,到文章后面,王千源扮演的警察的视角,又可以把问题推向社会责任期待的角度来看。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被赋予一些期待,而当这个人在某些时候并没有完成大家对他的期待时,反而遭到弱势的人对他的暴力。
写到这段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汪兆铭。
有时候他在做一种保全大家的事,尤其是在对方实力过于强大的情况下,但到最后,他委曲求全保护了的人却对他千夫所指。
这个故事小到两个人的关系,再到社会期待,大到国家层面,都是让人比较困惑的。
可以说并没有一种万全之道来解决这种问题。
很多事情从理性角度来讲对的事情,往往情感上让人没有办法接受。
导演始终利用女主角一成不变的表情营造电影穿插出现的抑郁情绪,迎合影片的美工与题目想要共同完成的忧伤的蓝调主义。
但情感贯通从头至尾并不中断也是可观的一部分,另外遗憾的是,每一个人设都很是轻巧,预知后面的走向几乎对于每一个观众都没有难度。
我们可以辩护说这绝非靠剧情与悬疑哗众取宠的院线流俗之作,但也说明了其人物的干瘪与纸片化,并不立体的摆设感,更像是一幅精美的高仿油彩画。
导演的用意看起来像是想要观众注意到算式,我们都是配合的观众。
很多文艺作品喜欢算式的插入,似乎数学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结构具有了形而上的功能。
没有情感的永生似乎成了人类拒绝被量化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讲是相反的矛盾的两个群体,并不具有同一的性质。
然而这样的冲突才更有趣,看起来更具有一种悲悯的、朴素的、遗憾的、荒唐的、悲剧性的反照——这看起来也是电影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用数字串联起的故事,具备了本身无纰漏 的情感逻辑。
利用镜像关系与平行空间对整部影片进行分割。
镜像关系的处理比较惊艳,除去同一画面中出现的两个种群不可交叉的关系与身份的反差外,透过望远镜看到的遥远的人生与他人生命的陌生化处理都很不俗。
平行空间的架构为人物通过超现实的方式实现自体的沟通提供了可能,也为当下与过去的时间点穿梭创造了机遇。
但导演采用的两个时间相互补充交叉的手法虽有心意看着却显得俗气,并没有情感悬殊的高度因而显得不知所云,没有差异化处理的方式也让人感到颇为遗憾。
伦理的冰冷与梦幻性的温存成为一个中心的议题。
人际关系的牵扯以及不可能出现的和融世界为暖色与冷色的对比做出了铺垫。
纠结在道理情感生命死亡之间的女主角作为全片的交叉点给出了非常中国式的讨论命题。
但这不好给出答案,是一个为折磨人的道德底线牵扯出的开放性道德难题。
#淡蓝琥珀1217#光听片名就很令人忧郁。
“人活一天,值多少钱”本就无解,荷洁偏偏用自己的方式追问着,丈夫活一天25值不值,那30万再加上后来发生的一切,婆婆的丈夫的死值了么…社会的一切都明码标价,人命30万起,补漆4500,快递寄出被退回也要付邮费,救护车去了回不回都要付钱,撞死狗不算逃逸,通灵伤元气加钱才能继续…她说,“骗子,都是骗子”。
生活里的荒唐帐很多,无法和解。
但相信有一个平行时空里,没有意外,没有仇恨,喜乐温热。
愿我们都不会活成困在琥珀里的小蚂蚁,凝成琥珀,却失去爱与自由。
若不是#鲜映#,我应该不会注意到还有这样一部深入现实肌肤纹理,追问生命长度价值的文艺片,喜欢。
也喜欢王真儿性冷淡风的高级质感。
电影里的视觉呈现划分为大量的色块,做爱时是火红炽热的,日常生活是深蓝静谧的。
看到半小时后,我发现从叙事结构上,女主角回忆部分是暖色调,丧夫之后是冷色调。
女主一开头按计算器发出的声音,感觉我妈也会很爱听,有一种通过介质去同声传递的意思。
时间成本怎么算啊但说实话啊你的时间成本和关键因素比起来并没有那么重要我男人被撞死赔偿了我30万算下来一天只值25块钱电影镜头借助了一些物理性道具进行了切割,比如房间、楼梯(在镜面反射里扭曲了),电线杆,望远镜(窥视他人直面自己)。
电影39分钟的时候,女主角打电话那个布景打灯,一针见血。
电影69分钟,青绿色窗帘随风摇曳,女主角的裙子,回眸时侧面的镜子,一气呵成。
最近看的两部院线电影,都讲到了平行宇宙平行时空,可能是很多人的逃避现实的强心剂。
狗被撞死然后在路边随便埋了,这段对于养狗人士来说真的是倒吸一口冷气。
生命的代价,活着的意义用钱怎么算得清呢
从影评中了解到本篇改编自小说,没有读过,就不在这里过多的解读,但是对于其中的问题还是有一些个人的看法。
荷洁用单纯用计算机酸算出其丈夫活一天值25块钱,这25块钱怎么来的呢,肇事赔偿30w除掉阿峰所活的天数。
她觉得25太少了,虽然在后来和肇事者的交流以及末尾把钱还掉可以看出他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赔偿,只是对于所谓生命的价值产生了困惑,那多少算多呢,婆婆要再加10w,33.3,多吗?
被盗损失100w,103块一天,多吗?
诚然生命中每个重要的人对于自己都是无价的,但是在在法律层面却是明码标价,一条命值多少钱,法律说取决于他能创造的价值,肇事者按照法定程序承担了自己的责任,这个事情也基本尘埃落定,而后荷洁的一系列报复行为,则显得略显自私。
眼见他人宴宾客,欢声笑语绕梁不绝,两次划车成功,给内心天平加了9000的砝码,获得宽慰;快递被退回,引发了后面变本加厉的保价寄石头,至于放弃的理由,应该也是知道会被退回自己还要承担运费的可能的多于顿悟。
至于跳大神,则是彻彻底底的愚昧。
猪肉摊一幕,荷洁站在画面中央,面前挂满了标价牌,是想表达一下他孤身一人被包围在这个冷漠的数字世界吗?
买猪肉要钱,因为猪肉成本,摊位成本,摊主也要成本生存;寄快递要钱没寄出去退回也要钱,因为物流成本,派送成本,运营成本;救护车要钱因为护士医生司机出勤成本,来回燃料成本。
“救死扶伤咋个还收钱哦” ?
不收钱难道用爱发电吗?
影片最后荷洁释然了,是的,突然就释然了,原因是什么,肇事者遭遇入室行窃,经济损失100w,家中老人遭遇不测,她问神婆,够吗,神婆说要加钱,给自己加,她就走了,称其为骗子。
说明他根本不需要真正的去了解死去的亲人的想法,她已经有了答案,一直都有。
她所需要的,只是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平衡,所以说到底他也并没有原谅肇事者,最多算是 额 平衡了。
如题所说,这是我看完电影之后产生的一个疑问。
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单纯的从现实角度去看似乎略显幼稚,毕竟它有经过艺术加工,有它皮之下想表达的更多内容,但是,如果因为这样而要去过滤掉自己的观感,模糊掉是非对错,却也着实不该。
让我望望出路在哪近几年,在大银幕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导演的作品,这些年轻导演用自己各自迥异的风格让国产电影更加多元化。
像张大磊、像毕赣、像忻钰坤、像文牧野,等等等等。
有人喜文艺、有人好类型。
大家都在用自己方式诠释着各自眼中的世界,这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件好事。
今天上映了一部国产文艺片,虽然不完美,但依然让人感受到这群新导演的活力。
《淡蓝琥珀》
《淡蓝琥珀》改编自须一瓜的中短篇小说《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
电影讲述女主人公荷洁从北方来到了重庆,嫁给了当地人阿峰。
阿峰遭遇车祸,荷洁拿着30万的赔偿金,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无依无靠的她当起了保姆,其间,她发现了当初的肇事车主,就住在隔壁小区,而她拿起望远镜开始偷窥那家人的生活。
除了阿峰在小说里的名字叫文仔以外,电影的主线剧情与小说几乎一致。
说到片名《淡蓝琥珀》,淡蓝代表一种忧郁的氛围,而琥珀就是片中女主角内心状态的具象化体现。
据导演自己说,他第一次接触《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是在2008年,那时这部小说刚刚在《北京文学》上刊登了一个月。
当时,他就自己写了一版剧本,也没有跟须一瓜聊版权。
后来,笔记本丢了,这个项目就搁下了。
等到2014年,因为实在想拍,他才再捡起来这个项目。
周劼是第一个找须一瓜做片子的导演,《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的版权费,周劼还是分期给的。
这才有了现在的《淡蓝琥珀》。
从看到小说到最终成片,《淡蓝琥珀》兜兜转转,用了10年的时间。
01淡蓝与橘红的人生如果以导演处女作的标准来衡量,本片的完成度是很高的。
尤其在视觉风格上,影片用淡蓝色与橘红色两种颜色营造了现在与过去两个平行时空,这两个时空互为镜像。
《淡蓝琥珀》凭借突出的视觉风格,获得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摄影奖。
导演周劼选用了两种颜色来标注女主角荷洁的两个生活阶段。
橘红色:婚前生活以及婚后生活。
淡蓝色:丈夫去世以后,她身为保姆的生活。
其实,就是以丈夫的死为节点,分为丈夫死前与丈夫死后。
橘红色部分的时间线是打乱,而淡蓝色部分的时间线是线性的。
通过淡蓝色部分里发生的故事情节,触动回忆从而驱动橘红色的部分。
这样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样的观看方式很有挑战性。
一半线性叙事,另一半碎片叙事,很容易让人捋不清剧情。
这种叙事方式的例子是有的,像2013年的韩国电影《韩公主》也是运用了这种叙事手法。
只不过《韩公主》不像《淡蓝琥珀》那样,用颜色区分时空。
导演周劼的这种处理,在利于艺术表达的基础上,也方便观众区分两个时空。
02囚禁在琥珀之中女主人公荷洁的命运在两个时空中形成了互文。
代表着过去的橘红色与代表着现在的淡蓝色在荷洁的身上互相撕扯。
她的生活就在这种撕扯中一步步地滑向虚无。
小说里,作者用“夜行雌兽”来形容每晚拿着望远镜偷窥别人生活的荷洁。
用“雌兽”这个词来形容荷洁是极为妥帖的,她就像是被困在琥珀中的一只雌兽。
她被困在了过去的回忆里,现实的世界对她不再有意义,她沦为一只人形走兽。
淡蓝的色调就像是无时无刻不在包裹着她的树脂,只待凝为琥珀的那一刻。
在橘红色的时空中,她一开始是幸福的。
从北方来到重庆闯荡,嫁给一个叫阿峰的本地人。
阿峰跟着自己的母亲一起住,给一家幼儿园的食堂干运输采购。
她与阿峰的生活是幸福的,由于生不出孩子,也让她受尽婆婆的白眼。
阿峰会笑着嫌弃荷洁的胸小,屁股还没有猪蹄膀大,会讲她是自己见过的最漂亮的女孩。
荷洁会问阿峰,到底是更爱自己,还是更爱小白(阿峰养的狗)。
他们总是呆在天台上,可以躲避婆婆着急抱孙子的唠叨,可以遥想美好的未来。
好景不长,阿峰遭遇车祸惨死,荷洁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婆婆在家里意外身亡,她在幼儿园的工作被辞退, 坏事接踵而至。
虽然有30万的赔偿金,但荷洁的生活就像是琥珀一样,凝固了。
03一天值多少钱,算值在别人眼里,30万的赔款与一套拆迁房,荷洁赚到了。
在荷洁眼里,这些是她生活无法前进的枷锁。
30万的赔偿金,对于荷洁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她是这么计算的,30万÷(32×365+320)=25
阿峰一共活了32岁零320天,用赔偿金除以他活的天数就等于他一天值多少钱。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并不会这么计算,而荷洁却用这种钻牛角尖的方式来计算。
金钱对于荷洁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她想用一天25元,来探究人活着的意义。
她后来在杨磊家当保姆,一天,她去接孩子的时候,遇到了当初那个撞死她丈夫的司机。
当时,那个司机的车被划了,正在与人理论。
从杨磊的嘴里得知,要是去修车的话,修理费大约要4500。
她又算了一笔账,用4500÷25等于180。
修一次车就等于阿峰180天的命。
荷洁开始执迷于25这个数字,执迷到了几乎强迫症的地步。
她不明白,为什么阿峰的生命会这么便宜,她很不甘。
一天25元成为了她的心魔,她被困在了自己的数字泥潭中,徒劳地与心魔搏斗。
04想说和解不容易一天,小白被车压死了,小白是阿峰最爱的“儿子”。
荷洁一直没能怀上阿峰的孩子,她对阿峰心中有愧。
她想到了那个肇事的车主,她打算去报复,她决定划车。
她选择用这种扭曲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25块钱一天,到底值不值,成为了她心中的疙瘩。
她问杨磊,她问神婆,都无法得到答案。
杨磊觉得她有病,神婆只是为了骗钱。
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甚至这种算法本身都是值得商榷的。
她也想过要和解。
在最后的一场戏里,去世的阿峰、婆婆、杨磊一家、肇事司机一家、荷洁的弟弟、阿峰的好友全都聚在了老屋的天台上吃火锅。
库斯图里卡的《地下》里就出现过类似的情节,活着的、死去的角色全都出现在了宴席之上,大家推杯换盏、载歌载舞,完成了最后想象中的和解。
其实在临开拍前的一周是没有这场戏的,是导演在跑步的时候,突然来的灵感。
这场梦中的和解,大家忘了彼此之间的阶级、矛盾、仇恨、猜忌。
这里没有不幸、没有龌龊,只有快乐、幸福。
而这不过是一场梦,一觉醒来什么都没有变,只剩下脸上的两道泪痕。
贯穿全片的那几道加减乘除,道出了现在中国人与钱挂钩的人生。
一切都是明码标价,一条命30万,补一次漆4500,找神婆算命还分友情价、市场价。
为儿子开派对,也要算算是不是超过了预算。
失去丈夫和婆婆,人们说她有钱又有房,一辈子不用愁了。
一切的一切,只剩下了冰冷的数字。
暖的橘红滞留在了过去,冰冷的淡蓝徘徊在当下。
荷洁是被这个城市困住的蚂蚁,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的处女作值得鼓励。
- FIN -公众号:小鲜电影(xiaoxianmovie)
这几乎是我这些年看过的国产电影里最喜欢的。
影片像淡淡香烟,默默的燃尽,这样的故事听完脑子里却一片空白,只是留下了好多片段的震撼,导演的手法很巧妙,镜头语言特别丰富,好像真的是与小荷相处一段时间,看到她身上浓雾深情,她的神情给我一种荒诞感,肢体的动作是坚强的破碎,她的喜悦是淡蓝色的,她的悲伤是淡蓝色的,她的回忆是淡蓝色的,她的愤怒是淡蓝色的,她的绝望也是淡蓝色的。
很多镜头的构图光影都很漂亮有情绪,我觉得这导演好厉害,这是一部文艺片吗,我也说不清楚了,好像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个窗户里的家庭,灯下话语交换,黑暗中肉体交缠,即使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大家也游走在背光处,我们的灵魂总是见不到太阳。
《淡蓝琥珀》是一部柔中带刚、直击要害的致郁系电影,在这个故事里,所有东西用金钱衡量。
包裹住蚊子尸体长达几万年的琥珀值20万;名车刮一道痕值4、5千;阿峰活了32年零320天,赔了30万,一天值25块,比快递费到付还要少2块。
电影还是美化了荷洁、阿峰二人,让这25块显得没那么低廉、无奈和残酷。
电影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是一部深入现实肌肤纹理,追问生命长度价值的文艺片,很值得一看。
电影的画面太美了,女主也超级美。但是故事还是缺乏一些更加深刻的内涵。这个故事本身是有内涵的,但是跟整个画面和氛围对比起来,如果最后讲的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总是有一种无病呻吟感。这可能是艺术电影的艰难之处,对于大多数来说,不愿意用那么冷静压抑的方式去看待我们与生活的关系,更希望强烈的感情宣泄。不过艺术电影好像本来也无意吸引大众,更多的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追求,让人更愿意去欣赏。
影片中断点题,混乱的时间线或可看作某种“平行时空”的展现。从这个角度看,片子还是拍得蛮工整的。女主臆想的某一个时空中,所有给过她哪怕片刻温暖的人齐聚一堂共饮欢宴,不知怎的就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来。怎么说呢,痛苦带来的并不是成长,痛苦是滚烫的松油,将受难者做成琥珀。
还可以,上映那天朋友跟导演吃饭,叫我一起,然而我已经脱光上床了…
改编电影后人物内心的复杂程度和人物背景都比原著略显单薄 但可能也是无法避免的; 女主从丈夫车祸后执拗困惑的状态 到小白出事时并不算强烈的情感爆发 再到最后相对温和的和解 全然没有大起大落 转折很微妙 算是捕捉到了平时不曾经历也没有体会过的情感历程吧
书上说生命是无价的,调解书上赔偿金额却不容置疑。同样是包裹着蚂蚁的琥珀,博物馆里展出的的和天桥上小摊贩卖的,价格相差400倍,死去的丈夫一天只值25块,一份保价快递却要72块,怎么也想不通的数学题,让她无法与自己和解。假大仙没能问出答案,现世报却来得飞快,冰棍是那个夏天最后的记忆,楼顶的庆生会编织出平行宇宙里的美梦。
琐碎小事,一个普通女人的美丽与哀愁,却也没什么好哀愁的,没啥大意义,给她的困境浅显,想深沉却成了苍白无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鼓励一下
不知道在讲啥
上影节创投那年就关注的一个新导演周颉。印象里那年曹保平对这个导演赞誉有加。当天现场的阐述也让人很有好感的一个年轻导演。成片效果真的不错,很沉稳,不紧不慢地叙事节奏,慢慢地把人带进一团迷雾的人生。会观望一下这位新导演。
还挺意外的。佩服导演去改编这样类型的文本,有难度有挑战,摄影和美术都比较出彩甚至掩盖了片子自身的一些缺点。整体的气质和完成度也在国产电影中显得很别致。缺点还是在于叙事上的不纯熟,过渡的不自然缺少深度的探讨和生活的密度,可能导演的这种视听风格难免的得失结果。美术和摄影让我看过之后比较回味。期待导演下一部能精进糅合。
琥珀困住虫蚁,眼泪困住女人,城池困住肉身,回忆困住灵魂。
女主怎么这么有资源啊
6.4给低了……最后和乐融融的场景特别讽刺,所有人在霓虹雾色中的天台上一起庆祝,人和人,人和狗,都一样。
谈不上多精彩的电影,但是淡淡的耐人寻味。文学意味浓厚,情绪充溢,离生活很近。希望2019国产电影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多些这样日常的地方性的真情实感的作品
一部根植于社会现实,充满忧患意识的影片,但青年导演并没有采取赤裸裸的批判和控诉,而是以具有个人特色的美学方式,貌似轻盈地进入,跟随主角的探寻,一路发现,最终揭开这个大时代让人痛心又无奈的残酷“真相”。
女主这形象真不是智力轻微低下的富家女被稀里糊涂卖到底层人家吗……一个前幼儿园老师动不动去找跳大神儿的?人设和选角都有问题吧……毫无烟火气,不断想到万箭穿心,颜丙燕要好太多了……结尾梦境一度以为鬼片儿大家都挂了……喜欢最后定格在蓝玻璃(琥珀)中的女主一幕。
摄影真的是很棒了,结尾超现实长镜头很棒,但整体感觉戏剧冲突性不强。
这故事讲的很一般
据说是因为成片后才发现有一层淡蓝色的滤镜加持才叫淡蓝琥珀,但是这部片子给人的压抑感,看完后真是难受呢
重庆真的是个电影喜欢的城市,片子里面的摄影就显现出来了,不过看了很多类似的电影,比之最近的阳光普照,确实少了些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