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您一定不要错过

您一定不要错过,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Do Not Miss It

主演:崔永元,王心刚,王晓棠,恩和森,斯琴高娃,腾格尔,艾丽娅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蒙语,日语,俄语年份:2018

《您一定不要错过》剧照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2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3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4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5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6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3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4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5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6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7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8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9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20

《您一定不要错过》剧情介绍

您一定不要错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型文献纪录片《您一定不要错过》跟随真诚实在的崔永元领略黑白电影老胶片,看于洋、王晓棠、王心刚、恩和森、朱兰琪琪柯、葛根塔娜、刘世龙、谢飞导演的青春年华,穿越70年找回爷爷奶奶们被遗忘了的岁月。听经典好歌“敖包相会”“蒙古人”“嘎达梅林”“草原晨曲”看天上草原、万马奔腾、醉马豪情,断桥落马,我的黑骏马。解析成吉思汗成长,东归英雄长眠,嘎达梅林永生,额吉的3000孤儿,骆驼祥子和虎妞的爱情。看斯琴高娃、三宝、腾格尔、娜仁花、艾丽娅、涂们、宁才、巴音、巴德玛成为影帝影后,荣获集体演员“金鸡奖”的电影人生。一起告别难忘的八月,到成吉思汗水站饮一口清泉,上天边的老哨卡聆听古老的牧歌⋯⋯这么好的故事、这么好的音乐、这么好的电影,您一定不要错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喜欢的话请响铃第一季傩之恋亲密姐妹风再起时家庭档案超人和露易丝第四季舞会契约路线脱离忧伤的情歌诡媚海妖第三季魔灵电脑棋局一生有你夕阳特工美国动物零接触灼眼的夏娜炭入学考试神奇马戏团之动物饼干天上的风某科学的一方通行生命之树比尔和泰德寻歌记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我的23岁之无码青春变形者救世走出硝烟的女人布莱顿4号寻找酷巴熊

《您一定不要错过》长篇影评

 1 ) 还行吧,错过了也就错过了

内蒙人的电影故事.其实,这不是一本书的读后感,而是一部电影的观后感。

只是,我觉得它的信息量不亚于一本书,所以有必要特别隆重地、郑重其事地记录下学到的点点滴滴。

电影的名字叫《您一定不要错过》,是崔永元的作品,讲述的是内蒙古的电影发展历程。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内蒙人,很多事情居然今天才知道,惭愧惭愧。

比如说老家有个标志性的广场叫五一广场,估计这个地名在内蒙古就相当于其他城市的中山公园,到处都是。

一直以来,都 以为我们内幕人民热爱劳动,公园名字由此而来。

直到刚刚才得到这个知识点,1947年5月1日,内蒙古召开五一大会,宣布独立,比新中国还早两年。

这才是五一广场的真正由来。

最牛比的电影,国家元首命名。

它就是内蒙古电影的开山之作,《内蒙人民的胜利》,原名叫内蒙春光。

开拍的时候,中国还在解放战争时期呢,到了放映的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了。

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兄弟,内蒙古人们还是有足够资本自豪的,西藏、新疆这个时候还没解放,而我们内蒙自己拍摄的主旋律电影都上映了。

不过,实话实说,内蒙春光更像是一部电影的名字。

但是在领导者眼中,它不单单是一部电影,更是借机推动全国统战工作的一部绝佳宣传片。

因此,它叫内蒙人民的胜利,呼唤着西藏人民、新疆人民乃至台湾人民的胜利。

内蒙古电影最出名的应该是电影配乐、电影主题曲,如《敖包相会》《草原晨曲》等等。

今天,草原歌曲风靡南北,得益于早在六七十年前,内蒙古电影的底子打的好,打的结实。

之后看完,发现,知道也只有这些了!

 2 ) 不容错过

说实话,对于这部排期少得可怜的文献纪录片,完全是因为老崔才走进影院的。

客观的说,这部片子单从架构、剪辑、特效等因素来说是略显稚嫩和尴尬的。

但当你打开老崔的内蒙古电影的时间长卷时,你便会被它深深地吸引着。

它为我们展现了内蒙古电影人的坚守与执着,展现了内蒙古人民的勇敢、豪迈、豁达、坚毅与纯良。

老崔为这部纪录片赋予了浓浓的情怀,它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民族团结的来之不易,理解了天上草原于这个马背民族的深沉与厚重,理解了时代变迁下这个民族对人与自然的彷徨与思考。

它试图在探索着那个永恒题--“我”来自哪里,又将去往何处。

这是一部有温度的纪录片,黑白光影中让人不禁热泪盈眶,《您一定不要错过》。

 3 ) 我们都不要错过!

观影归来,先说说最近的事吧。

崔教授发的博文,被禁止转发和评论。

华谊公司被崔教授持续一个月的炮火打击,迫于压力终于发的一个算不上声明的声明却上了热搜,被疯狂转发和评论。

如此可见,某浪是如此肮脏!

跟冯裤子一样只认钱的玩意!

然后大家看着豆瓣上《您一定不要错过》的一星两星的评分和评论,就知道水军的威力有多大了!

我都严重怀疑那些给这部电影泼脏水的豆瓣影评注册用户,你们真的买完票进到电影院安心的坐那里看过这部电影了吗?!

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可耻!!我想过了,假如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崔教授没有发起这轮血洗娱乐圈的斗争,他的电影就不会被这么多没有良知的喷子喷的一无是处。

大家看看一位老者,虽然不会玩智能手机,却用心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

(图片来自微博网络)

现在说说我的感受吧。

这部电影要是让我评分,10分我给8.5分。

先说说不好处吧。

影片中间多处镜头的画面人物口型和语音对不上号,很明显,这些语音是后期配音配上去的,会让细致的观众看着很不舒服。

但是假如大家不在意这些细节,用心的去听他们所说,以及看影片的内容,这完全影响不到影片的主题和思想的。

毕竟是纪录片嘛,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台词。

都是随演随拍。

说到纪录片,我看过《高三》,《我在故宫修文物》,《冈仁波齐》,《二十二》,《生门》,《厉害了我的国》等,不在少数。

但是所有的纪录片基本上都是幕后人员通过时间的投入,少则数月,多则数年的对影片中的人物进行跟踪拍摄。

可是,这种以访谈类型的纪录片还是首次看到。

就跟《实话实说》《艺术人生》一样大家都坐在演播室里的访谈节目,这样的访谈纪录片,邀请到的嘉宾在探讨某个话题时,肯定是随心所想,随心所说,肯定是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台词的。

然后导演在后期制作时想要这部电影更好的带给观众对影片中心思想的理解的体会,肯定会让嘉宾在电影的后期制作中再录一些音进去,所以就导致嘉宾的口型和语音不对。

大家不必在意,因为影片的中心思想会强大到让大家忘掉这点小瑕疵。

影片从内蒙古电影入手,从中国电影史最早的黑白胶片电影开始,给大家讲述了最初期黑白电影的美,给大家展现了演员最初期的那种真诚和勇敢,给大家展现了最初期美女帅哥人物的美。

人物的那种美,是现在化妆品满天下的时代所展现不出来的。

因为现在化妆了就是仙女,卸完妆就是魔鬼的时代早已充斥着整个影视界。

光范冰冰的私人化妆师,月薪就八万,呵呵。

演员的那种真诚和勇敢,是现在特效满天下,替身满天下的时代,逐渐将要消退的。

拍个电影,现在的演员浮躁,没有水平,走走过场,真正用心去演的有几个?1%都不到吧?!

一个镜头拍了一条,再来一条,再拍一条?

再来一条吧?

甚至有部电影一个镜头拍了半个月。

因为现在都是数码电子摄像机嘛,这条不行,动动手指,删了就行了呗,而那个年代,都是胶片啊,一张胶片,多贵啊!

因为经费问题,从导演到演员,每个人无时不在要求着自己:不能浪费剧组东西,浪费就是可耻,争取一个镜头演好,用心去演!

现在的演员哪里还对观众有真诚之心,都只顾着圈钱了。

说到勇敢,先说成龙大哥吧。

为什么被国人公认为大哥,被国人公认为走出世界的国人形象。

因为成龙大哥做到了勇敢二字!

《我是谁》中从鹿特丹大厦45度角的玻璃面,一跃而下,亲自完成。

《A计划》中从四层钟楼上二三十米的高度摔下来,亲自完成,而且这个镜头拍了三次,也就是说大哥摔了三次!

三次!

亲自完成!

更多的就不举例了,大家看看现在的演员,我真不想骂人,拍个格格的骑马戏,麻痹的找个男替身穿着格格的衣服去拍,然后抠图,扣脸。

拍骑在马上的戏(马不跑),卧槽,竟然弄个95%相似度的道具马让主演骑着,而且这道具马还能甩尾,还能张嘴,还能扭脖子抬头,我见过这种马,当时瞬间就感觉这道具组也是够牛逼了!

在这个替身满天下,特效满天下,道具牛逼轰轰的时代,作为演员的勇敢之心,还在吗?也不是说一棍子打死一船人,影视圈也有好的榜样啊,于承惠,成龙,吴京,余男,斯琴高娃,娜仁花等,这些充满真诚之心和勇敢之心的演员也都存在啊,而且一部《战狼2》电影打破了国产电影票房的记录,一部《红海行动》打破了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口碑纪录。

中国观众现在也不傻的,在众多欧美大片看多了之后,也都是识货的,谁真诚,就为谁叫好啊!

《您一定不要错过》中,给我们讲了《东归英雄转》中的那段断桥人马落河戏的拍摄过程和幕后工作人员的感想,零人员伤亡,零马匹伤亡,而那段戏那段画面迄今为止也是所有的电影中的人马戏精彩绝伦的佳作。

而那个镜头,是一条就完成了!

牛吧!

我也是准备回头去仔细欣赏一下这部电影,我一定不会错过!

《您一定不要错过》中,给我们讲了《悲情布鲁克》中的那段骑马跃下悬崖的那段戏,着重给我们讲了演员巴音的勇气,导演怕他跳下去真的就再也回不来了。

而他对死亡丝毫不惧,他说:如果要有人跳下去,那肯定是我跳。

如果说他是对死亡丝毫不恐惧,倒不如说是演员对电影事业的真诚和勇敢的奉献!

刚刚在观影中,我用手机录下了他们剧组对于那段戏的那段感受,回头详情看我相册视频。

这部电影,我回头也要好好欣赏一下,我也不会错过!

《您一定不要错过》中,给我们讲了《额吉》中娜仁花的精彩演绎,娜仁花说,以前她不是母亲的时候演母亲跟现在是母亲以后演母亲,完全是两个感觉。

后者更能把握好母亲这个角色,因为她不用演,因为她就是个母亲。

所以在对儿子一顿恨铁不成钢的恶骂之后,那种伤心那种痛心疾首的悲痛,只用了一滴眼泪就足以撑起整部电影。

我记得好几年前就听说过这部电影,娜仁花好像还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我只是听过没看过,回头我也要细细看看这部电影,我更不会错过!

《您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纪录片电影算不上完美,但它中心思想给我们传授的是中国民族电影的魅力,让观众更清晰的去认识民族文化,而且还意旨在点醒正在为钱堕落的影视圈的演员职员们。

现在我依然记得《高三》中,福建省武平一中2005届高三二班班主任王锦春说的话:我不去想我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现在我依然记得《我在故宫修文物》中,那个钟表馆的师傅修复的那个大型的纯金流水那个宝物。

(记不起名字了)。

现在我依然记得《冈仁波齐》中,他们一步一五体投地的膜拜姿势,和他们夜半围坐一起的祷告歌声。

现在我依然记得《二十二》中,那位朝鲜民族的老奶奶开心的在导演提出后哼唱着“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现在我依然记得《生门》中,主任医师在产妇提出想保住子宫的想法后,犹豫半天然后依然做出为昏迷的产妇着想的动作,以及那个三胞胎的父亲的哥哥在导演的陪同下一起去村里借钱的画面。

需要五万,能借来一千是一千,而且有一户人家把半个月后准备儿子结婚的钱都借给了这位哥哥,先让救人。

现在我依然记得《厉害了我的国》中,国家各项项目发展的领先水平,以及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

现在及以后我依然会记得《您一定不要错过》中,最后一位老者说:电影人一定要拿出真诚去拍电影,你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去感动别人?

最后说点关于骑马的事,因为我也很喜欢骑马,看到影片中蒙古汉子在马背上醉酒的姿势,真的好美,我以后也一定学会双手不拉缰绳骑马。

 4 ) 事儿说的明白,但是确实不好看,让人失望

不掺杂任何感情和其他事件的影响,就说这个片子!

作为纪录片,这整个编排搞的,不是看不懂,是真的困了!

进影院之前我心里就在想不会让我失望吧,果不其然,当看到男讲解员和崔永元站在特效上,我就知道我担心的还是发生了。

这不是纪录片应该有的样子,整个片子就是:电影片段+人物采访+剪辑突然插入的崔永元放胶片的镜头和另一个围绕着特效的解说员镜头。

事情是说明白了,都能明白说的是啥,早些年代蒙古电影工作者多不容易,蒙古族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自信,英雄主义是蒙古族电影一大特色等等……但是让人看起来一点的趣味没有,一点趣味都没有。

代入感极差,感觉这片子是草草的赶时间被剪出来混数来的一样。

当被拜访的老艺术家们哭泣的镜头,真的让人觉得有点强行煽情……毫无感动可言。

为什么会这样?

按理说纪录片要表达的东西比电影要明确要细致,为什么这部感觉看完了内心毫无波澜??

导演你好好想想你是怎么对待纪录片的?

介绍和宣传内蒙古电影历史的纪录片就做成这样还想宣传呢?

厉害了我的国都比这好看好吗!

不会做纪录片瞎做。

不从观众视角考虑片子,净想着把事儿讲明白,那有个啥看头???

别说纪录片本来就无聊不好看,根本不存在,好的纪录片看起来比电影和电视剧都有意思。

说实话奔着崔永元看的这部片子,本来想着崔老师推荐的应该差不了,唉,真让人失望。

 5 ) 《手机2》票房再差,也会比崔永元的《您一定不要错过》好看吧

不好意思,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是因为是在电影院里看的,所以想用对电影的标准来评价《您一定不要错过》

一、《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or《您一定不要错过》?

昨天纪录片正式上映,虽然周边有十几个影院,但真正排片的影院少之又少。

且时间都不是黄金档。

拿到票的时候才发现票面上写着《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一直误以为买错了电影或者走错了影厅。

跑去问门口的工作人员,工作人说:没错!

崔永元拍的纪录片就是《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

果然,影片的开头就出现了“您一定不要错过”的字样,而在整个影片的过程中,坐访者背后的字幕都是《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

容我猜想一下,影片的原名应该就是《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后来才改名为《您一定不要错过的》。

《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显然适合坐在家里通过电视机看,而《您一定不要错过》就值得去电影院试试了,看看到底错过了什么了!

这名字改得当是“一字值千金”来论!

二、访谈节目or 纪录片?

《您一定不要错过》全程都是采用摄影棚内的访谈形式进行。

由主持人与坐谈嘉宾通过访谈的形式将一个一个的影片带出来。

整个影片随着崔永元的讲述拉开了内蒙古民族电影的主题序曲。

确实也像影片介绍的那样,这部片子讲述了内蒙古民族电影中许多精彩镜头背后的故事,比如“悬崖坠马”、“断桥落水”等珍贵镜头 。

看着花六百块请来的临时演员骑着马从断桥上直接掉入水中的真实镜头,不仅替当下的“扣图党”们汗颜。

看着在马背上潇洒驰骋的演员,不仅替因贴了创口贴而感伤的演员脸红。

这部片子整体看下来,感觉像是由央视出品的访谈节目。

崔永元是访谈节目的高手,不过在整个片子中,崔永元并不是主持人,只是前小半段的讲述人。

到最后崔永元以放映员的方式出镜,又感觉像是一个纪录片。

反正看完一天,也没想明白,这究竟更像是个访谈节目还是一个纪录片。

三、激情满满or看着混乱透过片子能感受到制作团队的对内蒙古民族电影的激情满满。

崔永元对电影有些痴迷,早前就在央视做过一个《电影传奇》的节目。

据说,《您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片子就是崔永元找来的内蒙古的老牌导演麦丽丝执导。

虽然整部片子没有吸引人的高潮,但整部纪录片主题还是非常明确,透过片子可以看到其脚本的主题线。

一条时间线,从解放之前讲到二十一世纪的当下。

一条影片线,将七十年来的优秀内蒙古影片都进行了一一讲述。

一条民族文化线,通过内蒙古民族电影人的谈谈,对蒙古族的文化宝藏的发展与传承进行了探索。

片中,常常有说者潸然泪下、听者动情不已的画面。

以我个人的感觉来看,感觉整个片子的感情有点断!

往往是一个电影刚刚讲完,观众的感觉刚刚准备入坑,却又跳到了另一个剧情上去了。

崔永元的出现无疑是这部纪录片最大的噱头,可在片子中,崔永元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最后出现了几个放映电影的镜头显有点唐突。

作为线索人物的主持人(非崔永元)一会儿魔幻,一会儿写实,完美地将观众对整个片子的观感打得七零八落,看完感觉就是乱乱的。

这种观感,就是总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感觉。

不解渴,不过瘾!

四、回忆追思or 为崔永元买单进入影厅,影厅不过五十人的座位,空了不少位置,不多的观众中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

讲到动情处,隔壁坐着的老人,连连感叹,不时小声地与老伴回忆属于他们的青春。

这些老人在这里找到了他们的青春,我则不然,完全是冲着“崔永无”三个字去看的。

如此仗义敢言的崔永元,值得支持一下。

网上还有大把我这样的人在呼吁,片子的排片太少。

对于我这样年纪的人看完对片子难有共鸣。

讲的电影不熟悉,邀请来的演员大多都不认识。

相信80后、90后看着就更隔了。

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讲,多少觉得这三十块钱的票价有点点不值当了。

单纯从片子的可看性来说,就算冯小刚的《手机2》票房再不好,我都相信比《您一定不能错过》要好看一些些。

(原创作者:大娱乐影评,喜欢就关注一下)

 6 ) 丧气,绝了

约了文艺好友,满怀激动的进了电影院,丧着出来......老艺术家们的访谈以及电影相关资料串联起来的...纪录片。

艺术家们的故事,电影制作的历史的确是值得我们去记录并且思考些什么的,认真看的话,这部电影字里行间都是内蒙古电影人这么多年来的努力、无奈、收货、成长等等吧,题材真的很好。

至于剩下的,我不懂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电影的制作我认为完全不到能上映的水准,为什么我国电影审核那么严却只审内容不审制作呢?

这部电影的剪辑、后期等等或许拿去中央十套播出都还欠点...居然拿来上映,我觉得这只是因为所谓故意这样以突出主题之类的原因,是真的没用心,电影里就一个主持人的串场都能没有对上嘴形后期随便配了音,这种情况上次出现还是在年度最烂片《追捕》里,任何现在学传媒的大学生拍作业遇到这种情况,我想也不会敢交的。

至于电影特效制作,简单的滚动字幕,粗暴的剪辑方式都令人害怕,电影爱剪辑风格片头出现的时候我还以为打开了b站...内容构造上来说,也是简单的内容堆砌,小小的升华,崔做了这么多年节目,我想他不会不知道一部讲述有点偏门内容的纪录片,长达近两个小时的单纯的内容堆砌的后果是什么,内蒙古电影里那么多能抓人眼球的,震撼心灵的内容都没很好的展现出来,真的郁闷,明明可以更好的,为什么呢?

究竟为什么?

整部电影的制作水品也就是专业大学生大一交作业的水准,做片子被反复强调,说烂了的问题,比如说不要拖沓影响观众接受,滚动字幕不要过多会造成视觉疲劳,甚至最基础的后期配音要检查对上画面都出现了,想不通,真的想不通......这样的制作对得起那些出境的老师们吗?

老师们仿佛是在帮衬一帮做期末作业的学生一样......真情实感也是需要框架和制作来支持的,不然观众凭什么要掏钱?

最后,电影是好电影,题材是好题材,但不是所有小众的,讲情怀的,回忆性质的,有纪念意义的都要无条件的去吹捧它,除了内容本身外,它首先是部电影,要上映,那么请尊重电影本身。

 7 ) 推荐您看《您一定不要错过》

电影是可以传播正能量的,那一代电影人是有情怀的,是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好的电影总是令人难忘!

令人感动!

当代国产垃圾电影充斥的电影院,反映人性卑劣的电影,向上亿人们包括青春期的年轻人心灵传递的是些什么,真是值得深思!

那些粗制滥造的电影,在人生宝贵的岁月里,耽误了我们许多周末美好的时光,但毕竟时间宝贵呀!

电影院这部片子排的很少,说明商业娱乐化的头脑里,缺乏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观众的尊重,也缺少对新时代、新机会出现的敏锐性。

我惊喜的看到《我不是药神》这样的反映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的良心电影,获得大众的喜爱,看来好的电影内核是一致的,是传承的,也是大众期待的。

之所以打五星,是发现大众口碑很好的豆瓣评分在5.5分,太不公平了,看来电影院不排片导致看得人太少了,感觉至少在三星以上,6分以上应该没问题。

值得一看,您不该错过。

 8 ) 好一部纪录片,真实,带我们回到父母的那个年代

85后的我带着59年的亲妈,奔着风口浪尖上的小崔去的北京大观楼影院观看。

满场。

她说有几部黑白的看过,而我只上小学的时候看过两部彩色的,好像叫东道大英雄,还有最后那个卖白马的。

个人感觉就是一部内蒙古电影70年的纪录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展示了电影人和演员的职业精神,真实展现了老一辈人质朴和勇敢的精神,也逐步体现了各个时代背景下内蒙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活动。

通过比片,感悟到,现在仅仅内蒙古人民坚守着生态和文化以及历史的一片绿色。

也许恰恰是他它的不够发达,才挽留住了这片绿色。

值得一看。

 9 ) 我以为在看《岁月流金》

片名很像公众号那些文章“千万不要错过”、“你一定会喜欢”、“打开后根本停不下来”之类题目。

我承认老崔是吸引我看这个片子的原因之一。

不想说老崔(我们那些年爱笑谑“假话假话永远吹”),只想说说这部关于内蒙古电影70周年纪录片看完后的几点小感受。

里面提到多处“汉人”,暗暗在指汉 人来了,草原的文化、发展、地位等都受到了冲击。

提到了运动对文艺界的冲击。

有吹捧斯琴高娃的嫌疑,虽然她是个很优秀的演员,也没必要这样过多“表达”。

过于强调民族主义,特别突出能够重提“成吉思汗的后代”的兴奋。

演员大多穿着民族服饰是不是太刻意了?

难道汉人也非得穿着汉服来证明身份?

并且反思、抗拒"汉 人"视角,内心渴望自己人看自己人,可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还是希望能自由表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其实当下的语境,“汉人”的表达越来越地狭窄,到处都是雷区,反而别的民族更加能自由表达了。

个人以为这种表达是不平等的,为什么不能一视同仁?

为什么要割裂分化?

说到底,有人在阉割我们的思想,而有人却利用空隙在做一些别有用心的事情。

就电影或者更广义的文艺来说,自由表达才是创作者们最希望拥有的。

 10 ) 历史影片重现 精彩不断

很久没走进电影院了 崔老师参与的电影 为了支持他 才来到影院,果然没让我失望,辽阔的草源,奔驰的骏马 和二位主持的介绍 老艺术家们的对拍摄场景的回忆,一幅幅画面 真的难忘 感动!

蒙古老一代演员真的敬业 对事业如声誉和生命,现在的都是秀秀 扭扭 替身一堆 ..抠图 还有就是崔老师 喜欢他正真 善良 正义 ……。

另外看了很多是水军 甚至 没看电影乱评分的。

这个评台,看来已没参考价值 。

我看电影从来不跟别人走,也不看什么评分,好不好看,自己看看就知道了。

另外每个人的口味及思考角度不同,素质不同,对同一个电影的评价也会不同。

《您一定不要错过》短评

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从无到有,从外观到自我表达

5分钟前
  • 慈悲鞋底
  • 还行

小崔老矣

7分钟前
  • 以敖以游
  • 还行

我擦,1945年,诺门罕战役?就这么严重的历史错误,还能放映?磕了

12分钟前
  • ILM
  • 很差

同志们,我又来晚了

13分钟前
  • marsmu
  • 力荐

加一星情怀分

18分钟前
  • 微尘
  • 还行

两星半,只适合电视里放放

23分钟前
  • LYNN
  • 较差

笑死了,崔永元一边喷转基因食品,一边卖天价不合格“放心食品”,还搞入会制,还放言平民百姓没资格吃他的特供食品,还一堆屁民捧他

24分钟前
  • XYY CLUB
  • 很差

当游牧民族遭遇现代文明…

28分钟前
  • skyandstar
  • 推荐

2024.05.04苗寨返程贵阳列车上。

29分钟前
  • 皮皮虾
  • 还行

崔老师是除了何炅之外我最喜欢的人,崔老师坚持真理,转基因食品是美国人的阴谋,会让所有的中国人不孕不育。崔老师的作品我一定不会错过。

32分钟前
  • 何囧
  • 力荐

完全靠堆砌,剪辑毫无逻辑

34分钟前
  • lpu9
  • 较差

没有看过这部纪录片而又在这胡说八道的人,良心不会疼吗?这可是你爸妈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喜欢的电影纪录片!抬头看看天空,小心被雷劈!

38分钟前
  • 向蹬付
  • 力荐

这就是明明白白的纪录片嘛,何以称为电影,如果非得说是部电影,那真是一部无聊的电影!汗颜!

39分钟前
  • 菲儿 001
  • 较差

看着没感觉。多一些内蒙的情怀就好了。这里讲的多的是电影人

41分钟前
  • 暖暖1900
  • 还行

就因为名字才看的…

45分钟前
  • 马山哥哥
  • 还行

崔永元你还是出去吧……

48分钟前
  • 事事顺心
  • 很差

可以算是内蒙电影的启蒙了

50分钟前
  • summerlime
  • 力荐

介绍的电影片段看得老夫老泪纵横

54分钟前
  • 金马洛
  • 推荐

浪费题材与素材

56分钟前
  • 妖灵妖
  • 很差

电影是谈不上的。可说是内蒙古电影宣传片,把影像资料和纪念内蒙七十年的片段剪在一起。片段倒不乏精彩,看了会想着上豆瓣去找找原片。民族精神有力的。话说回来了,要按电影市场来说的话,郭德纲拍得,我拍不得?如果网络大电影跑男相声小品都无法避免的话,还不如来点这些呢。

59分钟前
  • Xa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