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悬念的星际旅行。
布莱恩·德·帕尔玛真的很会制造悬念,登陆火星之前,可是够紧张的,好久没看到,这样让我忘记电影时长的电影了。
救援小队登陆火星之后,却没有了很紧张的悬念,只讲了一个普通的故事:火星地球是一家。
特效做得还可以,演员也谈不上发挥演技的地方。
照例好莱坞的制作,少不了描绘一下夫妻之间的爱情和朋友之间的友谊,比较俗套了。
亮点就算片头的长镜头和剧中紧张气氛的渲染及拍摄的手法了。
这部电影又通过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人类的未知问题:起源。
观《火星任务》有感 今天,我观看了《火星任务》,这是一部优秀、惊险、感人的科幻片。
它对于人的关注、人的精神,实在是大大地震撼了我。
该片讲述了在公元2020年,人类首次登陆火星,接着他们在火星调查时,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沙尘暴”,小队队员接二连三地牺牲,只剩下队长卢克。
后来,一只救援小队经历了数种困难后,不仅救出了被困的卢克,还进入了“沙尘暴”后留下的“火星人脸”。
之后,他们了解了人类是由火星人制造的。
最后,一位宇航员乘坐火星人的飞船到达宇宙深处,剩下的宇航员回到了地球。
我们虽然已经在2021年了,依旧没能载人登陆火星,但我感到仍有几个片段徘徊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第一个是当蒂姆在进行救援活动中,意外跌入太空,为了不让救他的妻子牺牲,他果断地在太空中摘下了头盔,而他因为缺氧而变色破裂,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自我牺牲、非凡勇气是人的最大财富,他的勇敢、他的高尚,是不可与凡人对比的。
另一个是吉姆等人打开“人脸”时,他们的勇敢和智慧,被呈现了出来,当他们来到“人脸”后,了解人类的起源后,见到火星人后,大家都要走时,吉姆停了下来,大家问他是不是不回家了,他说:“我的家在哪儿?
”于是他坐上了火星人让他坐的飞船,飞向了远方。
《火星任务》描绘了宇航员的生活,他们是完成一个个幻想的人。
就像片中的那句话:“发现一个新世界,再从那里出发,去寻找下一个新世界。
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目的。
” 四年级下
看到大概一刻钟开始记的,前面这部分已经抓住我了,让我能够相信它讲的故事和讲故事的能力都不错^ ^果然没有失望,到最后一秒都很喜欢!
整体来看影片融合的感觉比较明显,各种风格都涉及到了,也没有很大的割裂感,说明导演的协调技巧和驾驭能力都是很好的。
尚不完善,只是记录一下心路历程(。・ω・。)
生命的美丽——观《火星任务》有感曾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神的眼里我们只是一些斑点。
渺小的我们在宇宙面前,只能是低到尘埃的崇敬,渺小的我们在生命之面前,只能是由衷的赞叹。
生命的创造看着那些生命种子的飘落,将地球装点的勃勃生机,看着美丽的DNA序列的飞舞,那样的轻盈,那样的神秘,真的感到一种生命初始创造的欣喜。
当火星外星人,将从宇宙大爆炸再到单细胞生命的出现,然后生命从海洋到达陆地,爬行动物的出现,恐龙的灭绝,人类的进化,最后生命的极致绽放的过程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都感到了一股让人震撼的力量。
每一个物种的出现都是历史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人类就是因为漫长的生命的创造的过程,才会像今天这样的完美的让人赞叹。
每一个生命都必须是独特的,所以当现在克隆技术日渐进步的同时,不仅让我们担心这样的非自然的复制,会不会让我们陷入两难的困境。
也许,克隆给失去最爱的人带来了福音,给他们能和最爱的人重逢的机会,但是其实在我看来,我是不会同意克隆的,因为,人类后天的影响仍发挥重要作用,即使同样的人,同样的基因,也会存在不一样,同时我们看到克隆人的出现,我们的道德伦理甚至于是否也同样适合他们。
生命的创造,是一个及其美丽的过程,也许它很漫长,也许它带着毁灭,但是生命的创造让我们看到极致的美丽。
生命的逝去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同时看到了生命的逝去,是放弃伍德罗自己的生命,而为了其他的队员生存,是先期登陆人员的逝去,为了后面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是杰姆放弃自己返回地球的机会,去寻找宇宙的奥秘,这样的是生命的逝去,让人看到了一种崇高。
科技的发展,我们在感受科技进步的发展成果时,有无想过,这样的靠科技背后,多少人付出了他们的汗水,甚至于生命。
我们需要的是珍惜。
也许,现代科技的发展,也让我们带给我们自我的毁灭,是核弹的爆炸,带给人百年噩梦,是水污染,带给人类的恐惧,是我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带给我们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
科技的发展,应该尊崇人类的发展方向,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
科技的发展,是否就是意味着有人必须要牺牲,也许在这样的电影里,有一种英雄主义精神的出现,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科技的发展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和奋斗,我们应该加强对于这些科研人员的保护。
帕斯卡曾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生命就是这样的美丽,是生命初始给人的喜悦。
当阳光破云而出,当尖芽从石头下钻出,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希望。
生命是如此的美丽,是生命逝去带给人的震撼。
生命的逝去,是为了集体放弃个人的大无畏,是落叶归根的静谧。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安然。
刘强爱电影第125集之《火星任务》:又一部点子电影Q:什么叫点子电影?
L:就是整部电影以点子为中心,拼凑出的电影。
Q:电影几乎都是来自于一个创意或中心事件啊?
L:如果是围绕着点子来建构电影就不是我说的点子电影。
Q:看来点子电影是一个贬义词。
L:对。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要一个金砖,你手里只有小指头尖那么大点儿金块儿,你说,别急别急,稍等,这就进了后头,找了些黄铜、金箔纸包木疙瘩,一些乱七八糟的,把那小金块搁到中间,愣给我造了个“金砖”拿出来了。
拿本片来说,点子就是“地球生命来自火星外星人”,至于什么太空人之间的友谊,太空人遇袭,丈夫主动牺牲,等等等等,都是黄铜和金箔纸包木疙瘩。
Q:你是说主线和副线联系不紧密?
L:既然你说到主线和副线,我问问你,这片子主线是什么,副线是什么?
Q:……L:答不出是吧,是不是觉得解谜这根主线推动影片发展但是篇幅很少,太空人之间关系发展这根副线跟着主线走,但是篇幅很多。
Q:有这个感觉,就是火星人放录像的地方,感觉是电影的“核儿”,但是前后与之能呼应的内容太少。
L:这就是本片最大的毛病,主副线首先是内容比例失衡,其次就是你刚刚说的联系不紧密,这种不紧密不是表现在情节发展上,而是表现在表意层面,主线和副线没有往一个方向使劲儿,看完电影,你不知道影片的重点是在哪里,是歌颂太空人的友谊和牺牲精神呢,还是表现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一种科学设想。
Q:你的意思是主题不明确。
L:对,金块贵重,但是占比例小,黄铜、金箔包木疙瘩不值钱,比例却占得相当大。
Q:主题先行不是不好吗?
L:主题先行后行,不是问题,只是创作方法不同罢了,最终只要做到形散神不散就OK,至于你是根据形调整神呢,还是反之,无所谓。
要是形散神也散,那就悲剧定了。
Q:从点子出发,修成正果的,能不能举个例子。
L:就说最近的许多人都看过的吧,《盗梦空间》,点子就是“植入”,全片所有的主线、副线、伏线、支线都跟这两个字有关,并且大家围绕着点子,最终向一个方向使劲儿,发出了对现实、对真实的诘问。
Q:这片你都批成这样了,还给了8分!
L:对一个原本应该满分的题材,而且摄影、特效、配乐都极为出色,扣掉两分,已经相当令人难过了。
对于科幻,这也许是个标准的作品,严格符合米国荷里活的商业标准。
突发事件引起一连串反应,一队英雄主义的队员前去处理危机。
英雄们都是理想主义者,梦想和任务息息相关。
电影的主题有着伟大精神力量,关于人类的起源,及对浩瀚无垠的未知的探求。
这可能也象征的米国的国家精神。
对于外太空生物他们和《ET》中的饿观点一样,是友好而友善的。
这样处理也很简单,无非是我们会遇到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
整个电影温情激荡,中规中矩。
不过以荷里活的标准来看,前面家庭“趴体”的情节有点冗长。
也许只是为了衬托出后面英雄们的光辉形象吧。
虽然是2000年的片子,但是特效还行。
影片前半部分较为平淡,铺垫有点长,但并不影响观影。
开始救援任务之后越来越精彩,个人很喜欢《火星任务》的结局,几乎完美!
主角失去了爱人,一直很悲伤,在地球上已经没有了什么留恋,在受到火星人邀请之后,跟着火星人回家去了,这在情节上很符合逻辑。
在不死主角的情况下来了一段挥泪告别,即是感动,又是殊荣(因为受到火星人邀请),所以个人认为结尾很赞!
另,足智多谋又有点腼腆,而且有着悲伤过往的主角很令人同情喜爱,在《阿甘正传》里面本人还没喜欢上加里·西尼斯,但在《火星任务》上却喜欢上了他。
另一部电影《火星救援》在情节上与《火星任务》有点像,可能《火星救援》是在模仿《火星任务》。
不过个人觉得《火星救援》只模仿到了形,却没有模仿到神, 所以意境不够深。
以上谢谢。
满怀美好希望寻找人类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终极问题的故事,虽然没有近几年星际类电影宏大的叙事和震撼的视听冲击力,另影片节奏稍显宽松,脑洞也不需要大开,但是不妨碍这部电影的精彩和美好:人类探求一切众生的好奇和冲动,是这个物种生生不息的希望!
时隔一年,在这个片刻宁静的周末夜晚,翻出一张早就买到的碟片,第一印象是应该早就看过这部电影,翻看豆瓣果然如此,但我对这类题材的迷恋让我还是把碟片放入播放机。
这绝对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人类终极目标的探索故事,虽然没有星际穿越这样的宏大制作和热门故事来抓住观众的眼球获得精彩好评,也没有普罗米修斯那样的幻想力和冲击力,但是我这第二次欣赏,依然被影片讲述的故事和片段所震撼和感动:美好如一对爱人在前往火星的飞船中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紧张如临危不惧合作处置被意外流星击中飞船外壳而造成的意外事故……弃船后胆大心细太空行走至另一艘船获救......感动于舍弃自己的生命而保全爱人和伙伴们的生命......惊叹于男主跟随人类祖先的脚步而踏入无限宇宙的勇气和梦想......anyway 再说一遍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优秀作品!
这部2000年出品的片子讲述的就是2020年的事儿。
而今,2020已经到来了,NASA却没有火星载人登录探测的计划。
上世纪美苏冷战之后,太空竞赛降温,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步伐也变慢了。
尤其是2000年之后以来,自从互联网诞生到快速发展,人类把关注力从无垠的太空转向了网络。
(当然,我国太空探索的步伐一直在进步——载人航天,玉兔登月,这是另一个话题)人类或人类社会为什么把关注力发展力从太空转向网络了呢?
因为太空宇宙星际文明这些东西太遥远太宏大,以至于在每个人短短的几十年生活中,基本不可能体验太空、探索星际文明,所以,还是关注自身,更符合人类的趋利性。
是啊。
网络多丰富,手机多好玩啊。
资讯爆炸的年代。
也是泛娱乐的年代。
多少人的生活已经被手机绑定,多少人恨不得把手机绑在脑袋上了吧?
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人类或者说人性就是这样“堕落”。
也许未来能发明一种人机设备,将人和类似手机的东西深度联机——但是这样的事儿又细思极恐。
跑题了,这不是在谈一部关于火星探索的电影吗。
20年的一部科幻片,仍然让我看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原来20年好莱坞的技术就已经这样好了!
老美的电影工业能横扫世界,真的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服不行!
曾经的科幻热,火星热,都让人们着实关注了火星好多年。
火星人的形象也见诸媒体和娱乐载体。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是让我们着迷了多少年的话题。
而地球文明来自何处更是一个历久不衰的课题。
而这部硬核科幻片给出了一个合乎情理的说法。
生命最初诞生于火星,地球上的生命是火星人在遭受行星撞击之后,为保留DNA或为了做某种验证,而将DNA撒向地球而诞生衍化的。
曾经畅想的21世纪是一个极度科幻的世界,至少是物质和科技文明极度发达的世界,而现在,21世纪已经过去五分之一了,地球上的人类如何了呢?
若要达到全人类物质和科技极度发达,我以为,有先决条件:(1)国家消失,地球人统一成一体;(2)各种文字/文化消失,统一成同一种地球文明。
人类文明会走向何处?
是向外走向星际,还是向内发展AI文明?
答案在现在还是未来?
对于这样宏大主题的电影有很多,可是对人类起源这个问题真的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与看法。
这部《火星任务》的主要表达两点,一个是人类渴望去探寻自身起源之谜,第二,探寻的结果是人类的源头是火星人,并且火星人分散到地球与其他河外星系去了,于是,电影里的一个宇航员也随着仅存的火星人去河外星系探寻祖先了。
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想要表达这么宏大的主题,没有必要衬托人类的伟大,应该表现人类的无知与渺小。
电影中随处可以看见表现人类无力的地方:刚刚探测到有冰的时候就被龙卷风撕裂成碎片,为了到达火星却因为一点点失误(输送燃料的地方没有仔细检查,有破损)而失去一位宇航员,就连火星人出现的时候都是比人类要高大,人类不得不仰视他。
人类是很渺小,却往往不知道自己渺小,以为自己很强大,什么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可事实呢?
大概宇宙中只有人类最渺小吧。
这些天电影院也在放一部关于人类寻找自身资源的电影《普罗米修斯》,呵呵呵,两名名导表达的方式截然不同,《火星任务》的外星人是人形的,友善的,会为星球的灭亡而落泪。
《普罗米修斯》的外星人却是暴力的,残酷的,就连人类自己创造的机器人也是冷冰冰的,会因为自己的好奇而让人类感染病菌。
谁也不知道真正人类的起源,或者说制造人类的人会是什么样子的,是友善的还是暴力的,是高大的还是矮小的?
但有一点,只要我们是被他们创造出来的,那我们就一定是渺小的!
p.s.突然想到这两部电影还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人性的表达。
《普罗米修斯》中人类之所以要寻找自身的起源是因为那个大富翁想长生不老,满足个人的一己私欲。
而《火星任务》中的那些宇航员他们是想科学家,是梦想家,是为了整个人类的探寻事业。
我想,这也许是导致不同结局的另一个原因吧!
影片已放一个小时,我必须立马来评价,彻彻底底烂片。救援crew的泰利就一傻逼,片里除了傻笑就是他妈的傻笑。要救老黑,前一个小时拖拖踏踏,东扯西扯,谁的事都要扯一会才能回主线,到现在居然高潮落在了泰利老公身上,傻逼泰又开始哭,不服从命令。妈逼的这编剧、导演到底哪来的二把刀。操你妈的
这根本不是什么东施效颦之作,而是启发之后无数科幻经典的先声!20年后,德·帕尔玛这部作品急需平反了,不知为何当年遭遇美国影评人和观众冷遇。幸好法国人最识货,不仅入选戛纳非竞赛,还成为当年《电影手册》年度十佳!
很多年前看过的片子如今再拿出来温习一下,感觉特效挺差,漏洞百出,极大的破坏了我看的心情……尤其是各种太空中常识问题。至少最后的一些立意还是不错的,给个3星吧。
看来,这是最被低估的一部神级科幻大片了。
居然看科幻片看哭了。。。
看完觉得SOSO ,不是太激动,最后地球上的生物是火星移民过去的有科学依据吗?好扯淡啊,跟女娲捏泥变小人一样。。。
一般版 演员表演太呆
节奏有很大的问题,发现好友出事了,都着急去营救,可半路上却跳起舞来了,队友还生死未卜,他们却开始看视频怀念了,是盼着队友出事吗?再说这些视频是从哪儿来的,专门从地球上带来的吗?这帮人就是缺心眼。影片就是讲述了一个人类起源的问题。
花这么多钱拍的这么拖沓
2.5美国民族政治正确,mm豆广告植入。很多bug,空难,时空,想象做的都可圈可点。那时候科幻片是往太空走,这个时代科幻片都往内心走。
不知道等人类跑到外星人那会咋样呢
什么莫名其妙的电影??什么乱七八糟不知所谓的剧情?什么杂乱散碎的各种无关元素全胡乱加进来?什么垮到沟里的崩塌节奏?啥破玩意这是??
反而觉得前半段的硬科幻比较给力,后面扯到世界观就开始软了
这类美利坚主旋律片子还是很有魅力啊,虽然比较平庸,但也不得不承认好莱坞拍娱乐片的功力。和普罗米修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有两次探险;关于人类的起源,同样是祖先把自己的DNA融入地球的水系统中。
什么呀 这也太一般了 先说细节 太空舱里点蜡烛起火?无依托太空行走?说实话这细节太离谱 太差了 似乎是为了剧情强行合理的 但是真的太不合理了 这可不是八十年代的电影 科技不到位 剧本想象空间有限 所以似乎是一部太空哲理片 因为都接触到地外生物了嘛 算是一种宇宙观的表达 但是如果这个角度看 前半部又算是什么呢?那么轻松愉快 跟影片基调不符 而且为什么在火星上死了仨同事 这些人能笑呵呵的去火星找幸存者啊 你开心的逻辑是啥?我看得都尴尬病犯了…前半部轻浮 后半部沉重 加一起是个四不像的拼接体 剧本问题很大 而且视觉效果来看 特效也很差 没有那么多的惊艳的外太空特效 连飞船都很粗糙 人物形象也很单薄 人物几乎都是纸片化的 人物行为对剧情的影响没有铺垫 很生硬的转折 除非是超级太空片爱好者 否则不推荐
如果您是一位忠实的硬派科幻影迷,你一定会从本片得到惊喜。单纯从片中登陆火星的太空梭外观与内部场景,都根据NASN准备未来登路火星的理论设计这一点上就可以让硬派科幻迷为之兴奋不已了。而蒂姆罗宾斯为了爱妻在太空中脱掉头罩自戕的一场戏,更是早已成为太空电影中的经典画面。三星半。
似乎有些拙劣,可是有有些不忍说出来
诸多巧合碰撞出的关于地球文明起源的探讨,这本身就很经不起一瞧,而这样的起源论又太过流于创世说之类的神论,简单而空泛,呈现也太过直白,这是与2001最大的差距,即便音效上做了足够的努力,仍旧感觉无力。另一方面开场美式类型片的叙事方式,最后接上这种技术处理,多少有些不伦不类。总之,这部电影在当下看起来,老气又套路,科幻层面简单到让人感觉像在看哆啦A梦的剧场版。
如果一部电影不能在十分钟内让观众入戏,那么这十之八九是一部烂片
点子还算有点意思。可惜整成这种商业垃圾的样子。作为2000年的电影,画面其实还算不错,但换个说法,这电影是在《2001太空漫游》的32年后出来的,这么一比,这部电影就是单纯的工业垃圾了。九成九的对话都是废话,典型的商业片常用情绪渲染废话和冲突情节。专注于废话,反而跳过了很多关键的故事推荐情节,就离谱。整体感觉就像是一个把其他科幻电影的经典镜头重拍后拼接起来的四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