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系”悬疑犯罪电影《记忆碎片》5月21日《记忆碎片》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了千人测评活动,笔者有幸作为影评人参与了这部烧脑大片的测评,抱着对国产“暗黑系”怀疑的态度看完整部电影,竟有些许惊喜。
惊喜来自刚开始的不期待,听片名在资深电影爱好者耳朵里是不讨好的。
《记忆碎片》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早期的经典电影,国产电影叫同样的名称会不会亵渎经典?
是不是山寨噱头?
这些都是悬在心头的剑,似乎随时会落下,看完电影,才有些许心安,谈不上拍案叫绝,但这部电影是部还可以的商业片,而且内容也对得起《记忆碎片》这四个字。
诺兰的电影,是一个人的不断回忆,将无数记忆片段不断浮现,讲诉一个完整的故事。
国产的《记忆碎片》是将许多人的记忆片段,拼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是如何杀掉一个人。
一个人死了,每个人都觉得是自己杀了他,每个人都杀掉他后,就会本能的逃避,会栽赃给另外的人,这是电影表现的主题:卡涅阿德斯船板卡涅阿德斯船板是由古希腊学者卡涅阿德斯(Carneades)所构想的一个思想实验,在这个实验故事中两名落水水手都希望拿到只能支撑一人的木板,谁抢到都导致了另一个人的死亡,它探究是人性中关于自卫的底线。
每一个人都有黑暗的一面,遇见自己不喜欢、讨厌或憎恨的人的时候,本能的排斥,远离或者下黑手。
《记忆碎片》中的“死人”活着的时候正是这样一位所有人都憎恨的人:他骗走房东万贯家财;他欺骗强暴少女还拍裸照;他替黑帮老大办事中饱私囊;他工作上压迫男主角雷佳音饰演的大明,这些人都可能杀死他,也尝试杀死他。
生活中还有一类人,也可以广义的认为他们在抢卡涅阿德斯船板,他们为了利益在做坏事,他们是小偷,他们是卖假药的,这些坏事也可能导致别人的死亡。
这部片子里李菁和何云伟就是,李菁是小偷,何云伟卖假药,两人都是在作恶,在杀死那个人的过程中也出了一臂之力。
<图片5>最后那个人死了,所有人都似乎参与了杀死他,有的人逃避,有的人承担,有的人栽赃陷害,有的人意外失忆,而且引出这个光怪陆离的故事。
导演和编剧很明显不想将本片拍成纯暗黑片,因为加入了李菁和何云伟,变成黑色幽默,看片片场笑声不断,竟胜过纯喜剧片,这也是本片的另外一个惊喜。
所以说《记忆碎片》满足暗黑悬疑恐怖搞笑四类观众,有喜欢这几个类型电影的观众都可以期待下,本片将于2016年6月3日全国上映。
更多影评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号影视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聚焦电影、电视剧口碑,做最不一样的娱乐自媒体!
由韩国导演朴欲焕操刀,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担任艺术指导,大陆著名演员雷佳音、夏梓桐、孙宁等联袂主演,荟萃韩国、大陆、香港众实力派团队,打造出的这部暗黑推理悬疑都市电影既是对电影大师黑泽明的致敬,也是对美版经典同类电影《Memento》(记忆碎片)无声宣战,更是对中国内地主流悬疑电影的楷模似教学,因为有斯托弗·诺兰的珠玉在前先入为主,所以这次中韩倾力推出的《记忆碎片》是难以撼动美版霸主地位的,不过并非就因此降低了该影片的制作水准,事实上,两者虽然属于同类型影片,但却不尽相同,甚至是不可相提并论。
美版的《记忆碎片》更偏重推理的过程和悬疑气氛的烘托,而中韩版的《记忆碎片》则更偏重对复杂人性的探讨和对道德良心的刻画钩沉。
因此可以说,中韩版《记忆碎片》是一部立足于当下时代的大刀阔斧的原创而非换汤不换药的简简单单的模仿复制跟风抄袭。
其中,影片借高岩之口道出的“卡涅阿德思船板”理论就让观众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卡涅阿德思船板”理论是古希腊著名学者卡涅阿德思提出的一则关于人性伦理的思想理论实验,大致说的是有两个因船难而漂流的甲乙船员,他们同向一块木板游去,但由于木板只能载一个人,另一个人只能牺牲。
若甲推开了乙导致乙溺亡或者乙推开了甲导致甲溺亡,那么在甲或乙获救之后是可以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就是这样的行为只是甲或乙本能的求生反应而非故意谋杀。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来分析一下影片中众人是如何情不自禁遵循着千古不变的“卡涅阿德思船板”理论为自己出谋划策甚至解脱的。
<图片2>影片的主角大明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律师,由于被同事高岩的风头掩盖,加之经常受到其奚落,女友杨伊也在鬼迷心窍中被高岩玩弄,二人的矛盾终于在一次醉酒后彻底爆发,经历一系列因缘巧合,受重伤的高岩被被大明拖进公寓,然后冷眼瞧着自己的眼中钉慢慢死去。
在这个过程中,大明虽然没有直接杀死高岩,但是冷眼旁观落井下石的做法无异于杀人案中的补刀。
大明之所以如此“冷酷绝情”原因有三:高岩能力高于自己常常将自己踩在脚下,若趁机除掉高岩,自己才有向上发展的可能;高岩侵犯自己的女友并将其不雅照到处散发,此仇不报非君子;高岩钻法律的空子帮黑社会大佬赚昧心钱,人格低劣,死了活该。
值得注意的是,大明虽有杀高岩之心,却无杀高岩之实(只是见死不救落井下石而已,也算是打了法律的插边球),高岩的死是众人一手促成的,当然,从因果报应的角度来讲,也是罪有应得。
高岩在死前也知道自己的人品几何,所以在向大明求救无望后干脆大彻大悟洒洒脱脱地告诫大明,恭喜你把我除掉了,你取代了我的位置,你可以高枕无忧顺风顺水了。
但是你别忘了,你今天用这种方法除掉了竞争对手的我,今后你就变得和我一样了(卑鄙、阴险、狠毒、冷漠、泯灭人性、寡廉鲜耻),成为下一个我。
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都一样,你不用自诩清高,伪装正直。
影片在开头以非常戏剧性的方式讲述了大明内心的惶恐不安、如坐针毡,当基哥开车撞伤一平民嚣张远去时大明和众路人都在一旁指指点点、作壁上观,无一人施以援手,仿佛在看一场猴戏,人性的冷漠和麻木让观众心寒。
此情节与大明忽然掉进井盖磕伤脑袋祈求救助却被众人看猴戏一样包围竞相呼应,是如此巧之又巧又而水到渠成,仿佛因果报应的急速现世报。
当大明无助躺在井底时,镜头仰拍,井盖边依次出现了大明的女朋友、同事和大明关系密切的几个人,他们都是大明心底世界具象化反映,是大明浑浑噩噩、丧魂落魄的源头。
井盖可以看作隔绝自我和超我意识的防火墙,井底则是本我的实相。
跌落井底则表示本我的极度沮丧。
除此之外,影片中随处可见以具体意象指代某种深层次抽象性的东西,比如那只养在厨房中待宰的时刻咩咩直叫的可怜的羊羔,莫名其妙从天而降的西服,从楼上扔下来的装在黑口袋中的鸭子,卖神水的江湖郎中公寓里慈祥而静谧的佛陀以及拿羊肉串供财神的基哥,这一系列荒诞不经、莫名其妙不合常理的东西看起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细细一想,发现这些东西其实都跟我们的内心世界有关,就像净空法师所宣讲的那样,我们的外在世界实际上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映射。
我们心里想着什么,就会在外在世界得以相应呈现。
如果我们想着暗黑和卑鄙,就一定会召感暗黑和卑鄙,如果我们想着光明和有爱,也必会感召光明和有爱。
<图片3>
文/梦里诗书对于悬疑电影言,剧本实则就已然决定了一切,撞名于克里斯托弗·诺兰《记忆碎片》的这部中韩合拍电影,虽然有着力将韩国悬疑片冷峻的风格与中国相声的幽默结合成一部黑色喜剧电影,但剧情的短板,无论是悬疑的设置,还是黑化的荒诞,都只是犹如一地支离的碎片。
《记忆碎片》给我最大的观感在于其力图营造暗黑电影的氛围渲染,但这种氛围在电影里却并无从能写实生活与现实并轨,电影本身没有一种如同《疯狂的石头》那般厚重的城市人文底蕴,甚无从断定电影服装与背景的设定处于一个怎样的时代,韩国导演对中国社会生活的陌生,在电影中得到了最大的暴露,所有的桥段都只是按照其自我臆想的杜撰,虚假的影像与电影力图写实的做法,是背道而驰的碎片,这样的电影在伊始注定了无从引人入胜。
严实合缝的架构,是一部悬疑电影的立足之本,这也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记忆碎片》的惊艳之处,可对于这部中韩合拍片来说,仅仅一个半小时的标准电影时长里,却漏洞百出,这就比如电影中皮箱这一细节的互换,不胜枚举的突兀转折很多归结于了儿戏般的巧合,且不谈何般逻辑缜密,电影连基本的叙事逻辑都尚且自欠,而这个时候相声演员李菁和何云伟的插科打诨,不但淡化了电影力图营造的写实风格,更倍感突兀狗血,这已然不是在悬疑电影中融入黑色幽默的元素,而只是悬疑与幽默破碎的支离。
如果说电影还有着那么些许出人意料的话,便是结局的卡涅阿德斯船板效应,但当前篇种种牵强附会生硬的展开后,这样的结局其实亦是强扭于“卡涅阿德斯船板”这一常人生涩难懂名词的碎片组合,同为低成本电影,其结局无法形成如《彗星来的那一夜》“薛定鄂的猫”那般强大让人不寒而栗的概念表达,最终使这本可深入浅出的点题,变的只是一场自恃高明的故弄玄虚。
这确是一场恰如其名的电影,写实社会的碎片,悬疑幽默的碎片,还有那结局的碎片,但可惜的是这一地碎片里却唯独不见那能与《记忆碎片》相媲的功底。
老片翻拍,味道淡了,全片的节奏有点乱。
尽管导演朴裕焕是个高丽棒子,但韩国电影的精髓明显没学到。
男主雷佳音。
2010年,因饰演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里的约翰常而受到关注。
2011年,在电视剧《回家的诱惑》中饰演林奕德[1] 。
2011年03月借话剧《12个人》获得有话剧界奥斯卡之称的第15届佐临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 。
2012年,凭借电影《黄金大劫案》中小东北一角而获得第11届长春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3] 。
2013年,凭借电视剧《宝贝》和《断奶》获得安徽卫视国剧盛典年度演技飞跃男演员奖[4] 。
2014年,在抗战剧《飞哥大英雄》饰演演梁飞。
2015年,出演电视剧版《白鹿原》,饰演“原上五少”之首“鹿兆鹏”[5] 。
雷佳音、霍思燕、曹征、顾艳等主演的都市时尚情感剧《我的媳妇是女王》8月强势登陆天津卫视[6] 。
2016年,雷佳音配音的动画电影《年兽大作战》于大年初一上映[7] ;由雷佳音、袁姗姗领衔主演的都市情感电视剧《我爱男保姆》登陆湖北卫视、黑龙江卫视[8] ;雷佳音主演的悬疑电影《记忆碎片》6月3日全国上映[9] ;随后,携手张震参演电影《绣春刀2》[10] 。
这部电影属于“未映先红”型,全因电影这个片名,与诺兰那部《Memento》的中文译名同名,导致该片“走红”。
其实关于山寨外国片名这一说法,不算靠谱。
诺兰那部片名叫“Memento”,意思是“用以回忆的东西”。
而这部英文片名是“Memento mori”,源自拉丁语,意思是“一种多与宗教和死亡挂钩的艺术风格”,两者都翻译成《记忆碎片》,但没办法进口片先入为主,且不是官方译名(没有引进的电影都只有民间译名),让本片显得有些尴尬。
抛去电影片名的争议,从电影本身来看,“记忆碎片”这四个字,倒是很符合电影主题。
电影开场以雷佳音饰演的律师大明为视角,一场交通事故,一次跌落,几分钟内将百态之景呈现出来,同时也奠定了电影的基调。
电影前半部分是在一间破落的公寓内,一家公寓中突然多出一具尸体,在一天一夜之间公寓中的各色人等都历经了一场终身难忘的记忆。
落魄小律师、撬锁蠢贼、假药医生...中间牵连艳照、黑帮,以及数次反转过后,电影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将许多人的记忆片段,拼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样的叙事结构在西方悬疑电影中比较多见,当年的《罗生门》创立了这类叙事结构之后,被很多悬疑片加以复刻,不过本片与众不同的是,并不是多人还原不同的故事导致真相扑朔迷离,而是从不同角度去还原一个事件的真相,这倒是有点像那部《撞车》以及《巴别塔》,通过不同的角色的视角,把一个本来挺简单的故事,讲得一波三折,倒不是为了故意烧脑,更多的还是让人体会到身处其中,每一个人身不由己的深层原因。
如果观众不用各种不同的角度看这个事件,就无法解开电影的迷团。
这是一个只能透过电影诠释的故事,一部关于‘看’的电影,事件的真相留给上帝视角的观众。
电影打乱了传统的叙述规则,还有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在其中。
个人认为电影的主题与黑色幽默这样的噱头并不搭,电影主要展示的就是人性阴暗与迷茫,通过一起类似艳照门的事件,引发的生命消逝和社会性的话题。
电影用到了一个理论,卡涅阿德斯船板理论,由古希腊学者卡涅阿德斯(Carneades)所构想的一个思想实验。
该实验中两名水手落水都抢到一个木板,其中一个即将溺水的水手为了活命,将另一个推下了水,结果并没有被判谋杀。
该实验的结论就是,假如甲必须杀死乙以求自保,那么便是属于自卫。
电影中的事件,一切都源于女主被偷拍的艳照。
父亲保护女儿、大明保护女友,在黑色故事的体量之下,亲情和爱情是这部影片的立足点,这种温暖最后会将所有的压抑和阴暗融化,社会化的群像写照,是对当下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赤裸裸的讽刺,一具尸体成为放大社会话题的一面镜子。
本片的导演朴裕焕是韩国著名制作人,曾制作《再见,总有一天》。
山寨片名这件事可好可坏,去年有一部《东北偏北》除了名字山寨《西北偏北》外整体质量还算不错,今年的这部《记忆碎片》也是山寨自诺兰的成名作《记忆碎片》,不过故事本身倒是没什么相似的地方,怎么说呢,这个名字为本片招来了诸多骂声,但是这个名字真的为本片带来了平等的曝光度吗?
我觉得是没有,真的可以说是得不偿失,本片让我简单概括的话应该能算是“有想法”的烂片,和较早时说的那几部一样,本片本身用了这种特殊的叙事手法来表现一个悬疑故事的确有点想法,但是首先这种方法已经不新鲜了,去年忻钰坤一个新人导演已经可以拍的有模有样了,在这个前提下本片对这种叙事手法的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次是剧情中的漏洞也仍然很多,对于这种要在叙事上玩花活的悬疑片来说,故事本身必须是无懈可击的——或者至少看上去无懈可击,不然这些花活只会成为笑柄。
影片讲述主角头部受到重击后在家中衣柜发现一具尸体,并从中展开的探寻真相的故事,故事中主要有三拨人,有并线有分开,整体掌控难度很大,导演也的确玩脱了,处处都在挖坑打算搞成神作,结果填坑却填的很勉强,连“说得通”都做不到,所以最后揭秘时再怎么震撼对观众而言也没有感觉了,最多就是一种“你玩吧,你继续玩吧,我看你还能怎么玩”的心态。
由于这篇不会写太长,中间就不加剧透分割线了,直接开始说吧,本片的大问题就是强行凑巧合,比如卖假药的医生给的温度计就是坏的让主角误会了死亡时间,比如最关键的两个箱子来来回回的过程根本没有准确的指向描写,这里就差了《疯狂的石头》十万八千里了,我想只要看《石头》时没无聊到玩手机(应该也不会)都很会明白在某个时刻,在谁手里的石头是真的谁手上是假的,但本片就不是,本片就指着打开箱子那一刻让你惊讶“卧槽这个是尸体!
卧槽那个是钱!
”除了第一次主角拖箱子出去那里有个铺垫以外,后面是钱是尸体全屏剧情需要,而且两个箱子一模一样这点也太扯淡了,明明他们都住在同一栋楼(应该是同一栋,不太确定那个肉食品加工厂在不在公寓里)完全可以交待一下某个机缘巧合买了一样的箱子,但是没有,就直接告诉你他们两个装尸体装钱的箱子恰好一样,完全就是把观众当小孩哄。
其次是关于剧情里的一些硬Bug,比如医生把尸体装箱以后接个电话竟然就把箱子扔那完全不管了,里面可是尸体啊!
再比如主角爬窗户外面捡尸体被鼻子有痣大姐看见可是大姐竟然以为有人翻进他家窗户?
那可是两个人啊,关于死者死的那一段也非常扯,医生没管他结果他嗑药上头了,医生发现了在屋里找了找接着开窗发现尸体,可是这中间可是要经过他上阳台威胁女主然后女主和女主爹把他打晕这一长段戏的,那医生家里有几百平米吗找了那么久?
剧情里类似的Bug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然后我们再来说说本片一些还好的地方,本片有几次反转处理的还是确实挺让人出乎意料的,比如警察突然介入说他们箱子里有尸体,结果打开是一箱子钱,还有卖红薯的老伯忽然告诉他们那里要拆了他们只能把埋好的箱子挖出来,再就是最后主角拿回被人扒了干净的钱包记忆恢复的那一刻和开头的照应,但说好也就仅仅是关于这里反转的桥段设置的不错,并不能掩盖其反转的内容本身依旧Bug无数的问题。
而影片本身类型里还有“喜剧”二字,虽然李菁和何云伟的强行搞笑以及太过直白的讽刺现实都让人只觉得尴尬,但是某些地方的黑色幽默还是有那么些意思的,就比如我刚刚说过的卖红薯大爷告诉他们那里要拆迁,下一个镜头就是车上顶着箱子无奈地开车换地方,还有中间的三轮追车战,整体感觉都是确实还挺有意思,虽然要让人笑出来还差点火候,不过这已经比很多烂俗喜剧强一些了。
本片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感情戏太过多了,而且来来回回就是一个你被他睡了还被他拍了照片这样一个很矫情的问题,两人的问题至始至终都是这一件事,虽然说两人的感情的确是最后杀人动机的一部分,但是没有必要在片中几乎每一段都来那么一下感情戏(尤其是两人CP感十分有限,那个明明是90后的女演员总觉得看起来年纪很大)这些感情戏十分拖本片悬疑与搞笑的节奏。
本片整体演员上也就是仅仅不会太出戏的水平,像李菁何云伟这样的人戳那就让人出戏也是没什么办法——希望就好好说普通话别倒口了,那位坏蛋大嫂明明是很有经验的电视剧演员,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本片中简直就像路边拉来的大姐,演技烂的惊天地泣鬼神,敷衍至极,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大概就是这么多吧,真要因为名字直接判死刑感觉对于本片也不太公平,可是要好好说说有多不烂又感觉也确实挺烂的,反正我想也不会有人去看吧……
<图片1>昨天看的点映,想给这部电影打个7.5分。
其中不可不提的是,在影片的后半段,导演朴裕焕借角色之口,抛出了古希腊著名的“卡涅阿德斯船板”理论。
其大意是说,当两名遭遇船难的人若都看到同一块木板,但其只能支撑一人,那么当后爬上木板的人将先爬上木板的人推下木板,是属于自卫行为。
这一理论适时抛出,一方面能更好地解释片中每一个有犯案动机的人的行为缘由,而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人性的怯懦与贪婪、暗黑与复杂。
(影评)
文/王麟男轻的武大明(雷佳音饰演)拎着塑料袋在大街上拼命奔跑,到了十字路口目睹穿绿军大衣的骑车人被汽车撞倒,受伤的男人蜷缩在地,挣扎乞求:“救我……”声音幽灵一般钻进武大明的耳膜,让他不由自主倒退了几步,失足落进了街头的无盖检查井,头部受到重创,记忆暂时丧失。
“救我!
……”躺在井底的武大明重复着车祸受伤男人的呼救声。
恍惚中亲朋好友都出现在井口,他们一边围观,一边用鄙视、贬损、抛弃的眼神,向这个落魄倒霉的人开弓放箭。
救命的声音隐约贯穿了电影的始终,这声音时不时地在提醒观众,电影的主题与“救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许是揭开死亡真相的关键所在。
电影《记忆碎片》就这样以奔跑的镜头启动了悬疑模式,最后又以奔跑的镜头与最开始做无缝衔接,观众被封闭在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里,依靠头部重创暂时失忆的年轻人的回忆,才能峰回路转,找到隐藏在尸体背后的秘密。
如果说有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成名作《记忆碎片》(Memento)珠玉在先,那么韩国导演朴裕焕的同名新作则是借用“记忆碎片”(Memento Mori)之名,深挖人性中鲜为人知的阴暗面。
诺兰的电影犹如将一件瓷器打烂,碎片抛洒各处,再通过某种强大的魔力将碎片复原,追溯至瓷器碎裂之初;朴裕焕的电影则是将一根无形的隐线,埋藏在用高超的叙事技巧营造的支离破碎的影像之中,通过武大明紧锁的双眉与李菁的插科打诨,还有随时放出的扰乱视线的烟雾弹,提供给观众一把揭开谜底的钥匙。
电影围绕着一具藏在衣柜里的尸体展开,刻画了一群处于社会底层拼命挣扎的小人物的群像。
比如一上法庭就激动晕倒的小律师武大明,招蜂引蝶、侮辱朋友、还抢人家女友最后命丧黄泉的高岩(李雅男饰演),小偷小摸却制造了不少笑料的王松(李菁饰演),年轻貌美却屈身杂乱公寓的杨伊(夏梓桐饰演),能将假药吹嘘成包治百病神水的江湖医生(何云伟饰演)等。
至于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的老大,以及老大手下的三个跟班,他们欺软怕硬,呼嗬嚣顽,折射出正常社会之外的另一黑暗隐秘世界。
本片将人们潜意识里面隐藏的深层次冲突,包裹在流行的侦探外衣之下,不失一种巧妙的讲述故事的方法,做得还是比较成功。
观众在紧张的观影过程中不断追寻那具来路不明的尸体真相。
对于观影者与事件的直接相关者武大明而言,他们面临的谜团一样多,即使武大明知道高岩死亡的秘密,但是暂时的失忆,必定会将很多人引入歧途。
实际上,电影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精彩。
如果抛开已经被用滥的“失忆”这个梗,《记忆碎片》编剧的功力水平可以与另一部非常好看小成本电影《心迷宫》相媲美。
两部电影都是以巧妙的构思取胜,《心迷宫》展现的是一位父亲对于儿子深沉的爱,而《记忆碎片》揭示的则是压抑在潜意识里面的动物般凶狠与残忍。
失忆的武大明无头苍蝇一样被各种谜团弄整得晕头转向,而随后不断恢复的记忆碎片,慢慢让他接近不敢面对的残酷真相。
高岩的死成了最后见到他本人的那为数不多的知情者心中的一块心病,有人想承担责任,即使责任与他无关;有人想尽快冷处理,原因是因为害怕。
这几个人个个心怀鬼胎,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想要铤而走险。
没想到,阴阳差错,盛放尸体的箱子和装着六百万金钱的箱子被莫名其妙掉包,死亡事件朝着失控方向一路狂奔,看来掺杂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脱不了干系了。
高岩的尸体几经转折与六百万元钞票最终聚首,电影就在黑社会老大声嘶力竭的咒骂声中达到了高潮。
在此之后案件进入了峰回路转阶段,武大明的记忆全部恢复,高岩的死亡真相最终大白,虽然人不是武大明亲手杀害,但是他在高岩的死亡中充当了冷漠的帮凶。
朋友的呼救声并没有唤醒他因为失意和仇恨而激发的恶毒念头,大错就在一个晚上不幸铸成。
影片最后用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实验“卡涅阿德斯船板”进行收尾,这个思想实验主要内容是:有两名遭遇船难的水手甲和乙,他们都看见一块只能支撑一人的木板,并且试图游过去。
首先甲游到木板上,而乙即将溺水,就拼命把甲推下木板淹死了。
后来乙被搜救队救回,但并没有被判处谋杀罪名。
原因是假如乙必须杀死甲以求自保,那么便是属于自卫。
这个创意虽然植入有点生硬,但不可否认的是,该种设定让影片的思想性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并且也符合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武大明最后跪在茫茫雪野里痛哭流涕,他到底是在为朋友之死而忏悔,还是在为知道真相背后的秘密而震惊,我们不得而知。
(2016-6-5)
一帮二杆子,为了一包尸体和一包钱。
追逐、奔跑,人人混蛋、人人又难么可怜。
一帮都市中的浮草,瞪着发蓝的眼睛,瞄准了金钱、所谓的前途。
其实,一帮野狗。
无论是记忆中的碎片如何重整也不管究竟的真相是什么。
一个基点是毫无疑义的放在观众的面前就是每一个人的内心的罪恶无论用何种方式去隐藏,即便被忘记,终有醒来的一天。
但你醒来,还是逃脱不了慢慢的无奈的罪恶。
我们都是如此,为自己编织了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做着不可告人的坏事。
然后麻木或者忏悔再然后重复一切。
整部电影感觉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俯视人间的一种调侃,殊不知讲故事的那个人前一分钟是不是也在忏悔?
名字换一个分数能提高至少一分。
男女主之后的对话比较虚无缥缈,什么幸福的方向之类的
个人不太喜欢,看之前看了一些访谈,讲演员,讲导演,说是在努力用心做一部好的推理悬疑电影,不过,这电影的效果,还需努力啊
开头感觉还不错,怎么拍着拍着就散了。后来才发现是韩国导演,中方投资。
其实是不错的,个人不喜欢这个题材
能看完,1.5
其实挺有意思的~
还不错啊,随手一星党不会是脑子有病吧,记忆碎片只有大师用得,用心拍片的小剧组就用不得?
不太清楚具体的背景到底是啥,感觉没有把故事说透。
缺乏必要的逻辑
因为套用了名作的名字,导致恶评如潮,但好歹也把故事捋圆了。手握杨伊艳照的高岩,在喝了假药小贩的神水以后再挨了杨爸的一砖头失足坠楼重伤,大明见死不救导致他气绝身亡。剧中人物众多,看得也忒乱,女主角长得神似整容后的侯耀华三胞胎侄女。
我觉得这电影不错啊,怎么才3.7分。。小成本,逗笑,巧合,段子,加点黑帮之类的戏谑,比你们那些假大空的烂片子好多了,你们还要怎么样。。
名过其实 俗套了
全程无尿点 我觉得还是很好看的 除了有点bug而已
看睡着了两次,如果没有雷佳音,我是看不完的
小成本,但是感觉还行。
不知道片名一样有什么好喷的,改名叫七星公寓杀人事件不也一样是这个东西吗。故事完成度可以,演技在线,每个人物都塑造的很好。走到哪儿都想顺人家东西的小偷,迷信神水的庸医,贪财老爹,被欺骗的两个女人等等。比较有意思的是男主小偷和柜子里的高岩尸体的互动,从三个人到五个人的抛尸之路,还有胖子天台抛尸,打开行李箱却漫天撒钱,以及最后男主绝望地在雪地里挖手机。整体上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感觉。男主在被老爹绑起来的时候,阴沉提议抛尸的黑化演的很好。
悬疑片的剧情必须能够抗压,硬伤看着很难受,最后也不婉转暗示一下,就让人硬猜,我突然觉得编剧组干的活,我道具组也能干😂
喜欢谁就要看一次他演的烂片,但垃圾指数还是没有老段的三个人蜜月高。
道理我都懂,就一个问题:何云伟的心多大?提着死人箱子还敢打电话离开?别说儿子生病,就是亲娘死了的理由都说服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