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身上存在一种本能,即党同伐异。
这是因为,“同”表示有共同的利益,异则利益相左。
一般来说,同之最大在于血缘,随共同点的减少而减少,比如出身地、语言、肤色、地位、职业等。
有两点需要说明:其一,同不能保证不自相残杀。
比如说,帝王子孙经常父子、兄弟相残,这是因为从利益衡量,杀掉父兄或子弟当皇帝获益远大于相亲相爱。
其二,人类有两种对本能的override方式,即偏离导致的心理上的道德关系如“义气”以及超越导致的精神上的友谊如“知音”。
正是由于这种动力的存在,导致人们受到一种被动的且外来的“合群”压力,当然,主动的“合群”压力来自于社交能够带来获益的内在本能所驱动。
我只是谈及这种被动性,因为首先这涉及人类文明的发展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即如何克服人类愚蠢的排斥异己本能,来增进每个人的well-being,允许每个人在不妨害公众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能够达到自己精神上的幸福,从同性恋、喜爱独身者,到生活中的各种小众群体,甚至特立独行的个体。
在我看来,我们现在阶段的社会,人们还远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上的各种愚蠢本能,更别提抑制或克服它们。
虽然如罗素所说,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克服这些支配我们的动力,但是我想我们能够驯服它们。
然而,尊重、关怀小众或独特的deviant,并不是说各色人等都应该如此对待。
偏离常轨还包括各种行为不端,对公共利益、他人造成损害,比如各种反社会的犯罪行为、许豪杰等的娈童行为,都属于应该限制、禁止的行为。
这类人的幸福和他人的幸福形成对立,因此必然毫无疑问地不能容许他们的这类有害行为,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可能是生物性的原因,无法改变的生理倾向而不是主观、有意识地选择,就如同性恋不是一种选择一样。
我就无法选择同性,因为我对同性没有任何性唤起,想做同性恋也没什么办法。
我相信接下来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能够通过抑制或表达某些基因来解决这些娈童癖或杀人获得性快感的高承勇这类问题。
但是电影中涉及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即精神出现了疾病。
妈妈对Jerry说,自己有时候能够听到the secret conversations of the world,“Things no one else hears”,跟别人说了,然后“I told them and they won't let me alone”,因此让小Jerry不要把自己也能听到奇怪conversations的事说出去。
从这段可以看出来,这位妈妈非常的幼稚。
她非常相信自己的感觉/感官,认为自己听到的就是真实的,处在非常基础、初步的思维水平。
她不知道,我们的感官有很多的错觉。
通常,我们都会经历过,我们有可能听错声音,有可能看错背影,有可能记错事情。
有时候,我们以为发生了某件事情,但是很多人都说没有发生,我们就会倾向于认为自己弄错了;又是,当许多人都说有某件事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信了起来。
这都是在否定我们自己的感觉、印象、直觉等等。
但是显然这位妈妈不是这样的,她不去求证自己的信息和别人不一致是怎么回事,不去求证到底谁对谁错,而是认为“They don't understand. They can't understand.”像她这样在感受层面上思维,同时在社交层面上跟人交互,只是一种动物水平的适应而已。
Jerry自身也是这样一种特征,正如他在吃了药之后发现狗和猫都不跟他讲话了,于是他一怒之下把药都丢掉了——他只是寻求一种感觉上的舒适,因而宁愿停留在幻觉中,这是同样非常幼稚的。
正是由于这种幼稚,导致他们没有意识到,人的精神,会出现异常,而他们自己精神正是出现了异常,得治。
治了,还有可能正常生活,不治就完了。
此外,从这一点上说,人类党同伐异的本能也起了作用,跟大部分人一样的人基本上并不特别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跟猫狗、空气交谈,有可能并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个把你的头带回家放冰箱里的精神病,因此本能宁远失去一个诗人也要排斥一个精神病,这是一种降低风险的生存策略。
有缺陷的成年人大概就像是受过伤的种子长大了的样子。
基因序列决定的大脑结构导致了精神病的高度遗传。
虽然和正常人配对,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病症的特征。
因为和正常人不同,很容易游离在群体之外。
孤独感增加。
宠物很治愈。
不过看来猫还是太过高冷,还是狗狗比较贴心。
怪人。
孤僻。
害羞。
深深的孤独感,冷酷的现实,汹涌的悲伤。
是深陷于抑郁的沼泽,还是自娱自乐,沉溺于幻想的世界。
世界是怎样的,他人又是怎样的存在。
热爱这个世界,热爱他人,热爱美好。
只是感到有些孤单。
leave me alone.别来招惹我。
不奢求你懂我,只希望你别自以为是的伤害我。
不想感到愤怒,但也不想感到悲伤。
逃避,遗忘,转移注意力。
人总是追求满足感。
陷在幻想里是危险的,与现实脱轨,清醒的时刻将感到无比的凄凉。
那点滴的温情如同冬夜里橘黄色的暖光,如此美好。
保护自我的本能抹杀了最后一点善良,如此可悲。
自我的存在只会给他人带来痛苦,就此终结吧。
i wish you were never born.i wish i was never born.这世界上有那么一部分人在边缘摇摇欲坠。
有人绝迹重生。
有人坠入深渊。
music is the cure for your soul.clap your hands and sing a happy song一部电影,一场梦。
还记得那个第四位天使吗?
撒旦路西法!
当男主对菲欧娜说出天使的名字的时候,故事就发生了转折,那是天使开始堕落的号角!
整部电影写得就是一个天使堕落的过程!
男主委屈着,无辜着,对于菲欧娜,鹿,妈妈,他不过是想帮她们结束痛苦罢了!
这是他儿时习得的善,但是长大了,社会教导他那不是善,轻易放弃生命是不对的(有争议),他随后就在矛盾着,怀疑着自己是否还是个好人!
当他杀死女二的时候,掩饰罪行多于结束女二的痛苦,所以代表善的狗才会说我现在确认你已不是一个好人!
最后,杀胖子的时候就完全是恶了!
但是就算堕落,路西法始终是天使,所以男主最后寻求了救赎!
在全片中,狗是善的化身,但在我看来却是伪善,是社会的善的化身。
猫,与其说是,邪恶,不如说是内心深处的自己!
在男主杀死菲欧娜的时候,他询问,菲欧娜人头说他是恶人,狗说他是善良的,但是只有猫说你就是你自己!
只要猫既接受了他的善,也理解他的恶!
一如路西法,为了追求自由方才堕落!
所以我想这才是男主为什么总是听猫的话的原因了吧~
一般影片中变态的内心总逃不过童年创伤的套路,而“血色孤语”的主人公杰瑞则是一个天生的神经病。
由于他的母亲因精神疾病自杀未死而流血痛苦时,曾要求杰瑞帮助她死,于是给杰瑞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观点,就是当有人受伤或快死但死不了时,他应当去帮助他们解脱。
这部影片中有两种视角,一种是杰瑞幻想中的鲜艳明亮视角,另一种是现实中的灰暗污秽。
而幻想视角占了大多数,只是偶尔露出丑恶狰狞的一面时才使观众想起这其实是在案板上剁人肉。
导演借了神经病的世界观,把夸张的卡通手法带进了电影,教唆杰瑞的猫狗和冰箱中开口说话的头颅使影片的效果看起来更加诡异!
重口味与小清新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极端,前者非常的血腥残忍,让人不忍直视,而后者却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
让人顿生怜惜之情。
两个特殊的属性同时也催生出来了不同的拍戏的艺术作品,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两个艺术作品能结合,那么会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形?
别着急,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就是将这两个属性结合起来以后,催生出来的作品,本片名叫《血色孤语》。
其实单论片名我们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到这部电影的精髓,四个字中的前两个字已经说明了本片是一部犯罪作品,而后两个字则是说明了这个犯罪者之所以犯罪的诱因。
当然,这部电影虽然有着这样的内核,但是其中的故事却不是这样的简单直接。
否则哪里来的趣味呢。
既然上文说了要用小清新来包装一个重口味,那么本片毫无疑问就践行了这种包装,至于说怎么样包装,这种包装如何成为犯罪片的精髓?
我们一点点说。
《血色孤语》说的是一个物流公司的普通员工的生活状态,他一直以来都十分的孤僻,没有什么朋友的他只有一条狗和一只猫陪伴。
然而他没有朋友的原因却很简单,那就是自己的精神状况堪忧。
由于童年时候的阴影太过于大而不能祛除。
因此,他一直处于精神分裂状态,仅靠着药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他最新喜欢做的日常就是跟自己的猫和狗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总是会发生在自己没有按时吃药的前提之下。
然而某一天,因为公司的一次活动,他结识了财务部的一个活泼的英国女孩,然而对于他的追求,这个女孩却并不喜欢,甚至于放他鸽子来进行委婉的拒绝,然而意外却发生了,最终由于机缘巧合,他失手杀死了这个女孩。
财务部的另一个女孩却很喜欢这个物流员,本来他想着继续着自己的罪恶的,谁知道在这个女孩真诚的安慰之下,他放弃了这个念头,然而当女孩意外的出现在他家门外,且洞穿了他的真实面目之后,悲剧没有能够幸免。
这是第二个受害者。
接下来第三个受害者依旧是遇害,而当这个物流员想要寻求自己的心理医生疏导的时候,她的医生不幸成为了准第四个受害者。
关键时候,警察接到报警彻底摧毁了这个魔窟。
故事也在这里戛然而止。
之所以说本片有意思,原因还是在于别具一格的结合手法,而并不是说这个犯罪性质的故事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本片的凶手毫无疑问是残忍的,因为残忍的犯罪手法以及变态的人格,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这样的影片会将整部电影的格调做得非常灰暗,甚至是阴冷。
然而本片是一个例外,仅凭这一点,本片的那种与众不同就凸显出来了。
原本只是黑暗的犯罪电影经过转化变成了一种粉色的,有趣的,带着某种喜剧色彩的故事片,我们的那种压抑感一下子就淡化了。
就如同片中我们所看到的男主角一样,当他没有吃药的时候,生活是一片积极向上的景象的。
然而当他吃了药以后,这种积极向上一下子就会被灰暗的色彩所笼罩。
本片的本质就显露无疑了。
而这种不吃药的行为,一定意义上就如同本片外表披上的这层粉色外衣一样。
本片所谈到的生活困境的本质是由于自己的精神疾病,然而更深层次的本质就是孤独。
因为孤独,所以男主一直都不愿意吃药来彻底的告别自己可以“说话”的猫和狗,也正因为孤独,男主才愿意不吃药来维持自己家看上去的这种虚幻的干净整洁。
正是因为孤独,男主才愿意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勇敢地迈出自己坚实的步伐。
然而这一切都被吃药所毁掉了。
吃药可以让他成为一个正常人,然而这种成为正常人之后的孤独会彻底地葬送他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向往。
这是吃药所不能解决的,也是本片的男主之所以一直都不愿意吃药的事实。
小时候的母亲离自己而去,长大后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交朋友。
然而对于每一个愿意给他伸出橄榄枝的人,他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为这个解决一些“痛苦”。
当然,这种手法是非常血腥的。
然而这种观念却是从小根植于自己内心之中无法排解的。
但是很遗憾,没有人重视,却有人始终劝解他通过吃药来让自己更加正常,因此,惨剧接连发生。
本片用鲜艳的色彩淡化了黑暗的内核,但是本质上男主的苦闷依旧是无法排解的,我们如果仅仅寄希望用一种冰冷的手法来使得病患达到一个标准,而不是彻底的重视他悲剧的源头的话,惨剧并不会因为有前车之鉴而会终止发生。
施以爱和包容以及沟通,世界就少一些黑暗和冰冷。
……你好,
这种灰色恐怖电影,我真的是没有欣赏的心情,看到最后 也只是看了一个变态的心理过程,只是用的不是平时那种 恐怖手法而已,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我讨厌看恐怖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挑了几个评论看,喜欢这部片的一些人都推荐了其他类似的电影。
还说什么更喜欢这种内涵,不喜欢好莱坞圈钱电影。
我真是无语了,你们真够小众的,电影就是放松的,或者是月球、盗梦等电影 在小众的圈里里喷这部电影,注定被群喷我真是醉了,被你们骗了
1.色彩感异于常人。
导演拍摄方式大多站在男主的角度,所以色彩明艳动人。
典型可参考梵高。
2.同时伴有重度强迫症、焦虑症、躁郁症。
表现为:人肉盒子叠得整整齐齐、工厂镜头分割美丽;迅速吞下好几口比萨;躁狂时浑身充满力量,觉得自己是世界之神/被神眷顾,抑郁时疯狂自我贬低。
3.有严重的幻听幻觉,所以蝴蝶翩翩起舞,还能和各种动物对话。
4.精神分裂具有高度遗传性,所以会生理性、心理性孤独,尤其出生在那种原生家庭,伤害不是简单地吃药、见心理医生便能痊愈的。
我觉得那位心理医生判断有误,因为他有杀母前科,即使是被迫,但任何一个小孩如果做到这点,应该长期受到监视和心理辅导。
5.养狗是因为渴望被爱,嫌弃猫咪是因为猫主子得被伺候,他一个如此缺爱的患者怎么可能爱猫……当初养猫难道觉得猫咪能排遣寂寞?
6.再精神分裂也不可能过度压抑本能和五感——所以长期待在尸臭环境下居然能忍受不太合理——当然既然他是重度患者,勉勉强强可以……另外,旁人居然闻不到他身上带有的尸臭?
7.正因色彩感异于常人,我觉得工厂根本不是这种艳丽的桃红色……然而到最后也没发现真正的颜色,可能搞错了吧= =如果没搞错,希望有研究的人给予指教
一部理论上应该很可怕的电影被喜感化后真的很奇妙呢,可怜又可恨,可怕又可爱。
心理医生最后在生死关头说出了真心话,jerry都说,十年的心理治疗都没这十分钟有用,太讽刺了。
关于神经病的方面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孤独倒是可说一二,可怜的jerry如果有人从小真心关怀应该不至于走到这一步,人怎么说还是社会的动物,内心再强大独立也需要陪伴,倾诉,发泄和理解,就算大家都狗屁不通。
杰瑞在一家公司负责搬运工作,他患有精神疾病,他会和自己的猫狗聊天,需要定期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
在为公司年会做准备工作时,他认识了财务部的性感的女Fiona孩并喜欢上她。
而财务部的Lisa却对他很感兴趣。
他和自己的猫狗讨论问题时,猫总是扮演一个相对邪恶的角色。
他约Fiona去中国餐厅吃饭,Fiona采用婉转的方式电话留言拒绝了他,而他却没有看留言,独自在中餐厅等待整晚。
Fiona卡拉OK后,独自回到公司后发现自己的车无法发动。
又赶上大雨滂沱。
正好从中餐馆沮丧归来的杰瑞路过此处。
他们决定去一家快餐厅吃饭。
途中意外撞到一只麋鹿。
杰瑞听到麋鹿临终的痛苦,用刀杀死麋鹿。
但他的举动却吓坏了Fiona,Fiona仓惶逃跑,追逐过程中,杰瑞意外将Fiona杀死。
回家后他与猫狗交流,在自首和保密中纠结,最终选择了保守秘密,毁尸灭迹。
药物作用下的他,眼中的世界似乎是美好的,连Fiona的尸体都没有一丝血迹。
他回家后将女孩的尸体切分,放入储存盒。
并将Fiona的头颅放入冰箱。
心理医生劝说他药不能停,他在不同声音中选择了继续服药,但药物的结果却是醒来后,猫狗只是普通的猫狗,完全不会理睬他。
而房间内破败,恐怖。
这一切让他放弃服药,换来他自己眼中温暖的房间,猫狗相伴,还可以和冰箱中Fiona的头颅快乐的交流。
Lisa主动提出与杰瑞约会,杰瑞将Lisa带到自己的老家,他的妈妈就是在这里去世的,他的妈妈同样患有精神疾病,要送院治疗时,妈妈选择了自杀,但自己无力完成,于是妈妈将玻璃片交到杰瑞手上,杰瑞为妈妈结束了痛苦。
回到Lisa家中后,两人度过愉快的一夜。
杰瑞似乎也找到生活的快乐。
Lisa的为了给杰瑞一个惊喜,未经邀请来的杰瑞的住处。
又在两人被锁在屋外杰瑞从天台进屋时,自己自作主张用发卡打开房门。
悲剧开始,一番纠结后,杰瑞将Lisa杀死,切下来的头颅与Fiona作伴。
财务室的第三位女同事联系不到Lisa和Fiona后起疑,又发现了杰瑞当年的报导。
为了探寻真相,她也来到杰瑞的住所,当然是冰箱中又增加一个头颅。
几个案子下来后,杰瑞依然非常沮丧,他来到心理医生处,讲述了他的经历,心理医生害怕准备报警时,被他控制。
他向心理医生倾诉后,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又都不是。
每个人可以自己去控制这些负面的心理。
有所觉悟的杰瑞将心理医生带回家中,这时警方也来到现场,警方进入时,杰瑞准备从地下室出逃,警方救出心理医生后,杰瑞的房间尹煤气泄漏爆炸。
来到天堂后的杰瑞,没有受到任何责难,他的母亲和被他杀害的的女孩在那里快乐的迎接他的到来。
明快的色彩,欢快的音乐。
影片结束。
比较另类的影片,是叫黑色喜剧,还是叫粉色恐怖片。
虽是变态杀人狂的故事,却没有任何一惊一乍的恐怖桥段。
全片光线充足,格调明朗,气氛上,毫无压抑之感。
片名 the voices,本意是男主的幻听。
但翻译成血色孤语,也是很有讲究。
孤语中的孤字,正是本片的一个主题。
孤独,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困扰着广大单身狗。
而男主也饱受孤独的折磨。
虽然片中,男主自诉的停药原因是,服药之后的平静感。
但其实是服药后的孤独感。
另外,在剧情上,本片绝不拖泥带水,故事线紧凑。
大结局的歌舞,属实是电影界顶级的。
算cult片吧,最后一段歌舞是什么鬼
啥破玩意 - -
要长大成为健康的人也真的是不容易呀
胖妞为啥去送人头?
坏猫咪和好狗狗的故事
看了一半 真的好无聊噢
RR萌,两个妹纸都挺美的~故事精彩制作也不错啊~也不荒诞啊每个角色都很真实有说服力啊~就是配乐太土了容易出戏…也不能算喜剧吧因为没有笑点只有萌点哈~
看后无感留脚印~
孤独单纯的杰瑞是重度幻听患者,最近他迷上了同单位的一个英国妞...玛嘉·莎塔琵的第四部长篇作品,用甜美包装了一个让人伤心的故事,镜头同样指向边缘人群。
覺得太噁心,實在看不下去這種糖衣包裝的血腥獵奇
好棒
伊朗导演居然可以拍出这么萌而且气质也挺好莱坞的片子!而且后来还发现是个女导演!片尾简直像美剧!
精神病儿欢乐多
8/10。漫画形式往往能突破真人拍摄的各种限制,童年性创伤的主题被挖掘烂了,却用迪斯尼的外衣装饰一个越变态越快乐的精神病人世界,黑色幽默和构思巧妙的场景叙事也在反映这点。女尸细碎分装的一堆食品盒,表示好心情的蝴蝶飞舞,与冰箱里人头说话,片尾天堂合唱,欢腾和恐怖为一体的杀伤力从未减弱。 @2015-02-15 12:28:44
看不进去节奏太慢剧情没什么起伏啊boring
导演是个精神病!!!男主好适合这种血腥小清新片!!!!
诡异的电影…也看不懂要表达啥…
一个还行的设定和无聊的剧情,真是为了一点醋包了一盘饺子
寂寞是个多么可怕的事情!吓得我都不敢养猫养狗了。
三星半 童话恐怖片 结尾令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