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不是闹着玩的

不是闹着玩的,No Kidding

主演:李易祥,于根艺,曹随风,田华,苌哲涛,杨佳宁,付昆,江化霖,许秋仙,孙虹,陈红旭,张景素,沈贝娜,袁惠芳,刘奎勇,范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河南方言年份:2010

《不是闹着玩的》剧照

不是闹着玩的 剧照 NO.1不是闹着玩的 剧照 NO.2不是闹着玩的 剧照 NO.3不是闹着玩的 剧照 NO.4不是闹着玩的 剧照 NO.5不是闹着玩的 剧照 NO.6不是闹着玩的 剧照 NO.13不是闹着玩的 剧照 NO.14不是闹着玩的 剧照 NO.15不是闹着玩的 剧照 NO.16不是闹着玩的 剧照 NO.17不是闹着玩的 剧照 NO.18不是闹着玩的 剧照 NO.19不是闹着玩的 剧照 NO.20

《不是闹着玩的》剧情介绍

不是闹着玩的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一直与阳春白雪相关,似乎很少有人把它与下里巴人联系在一起。可河南某小镇某小村,却发生了一件事,让电影与下里巴人进行了一次对接。村里的电影放映员蔡有才(李易祥 饰)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亲自拍一部电影。这不是闹着玩的,有才果真开始实践起了拍电影之梦。围绕着鬼子进村的主题,有才开始寻找演员,构造场景,可这些非专业出身的演员和资金的限制,让片场状况百出也笑话百出,经过各种磨难,有才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本片为真人真事改编,全程用河南话进行对白。真实情形为河南许昌县灵井镇兴元铺村的农民赵兰卿发动村民一起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名为《鬼子进村》的电影,开创了农民自己拍电影的先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学之旅南城宴空空如也重返大福村他跨越山海而来毛利男孩失常超级青春期全民情敌八卦拳之武林争霸对面的话题家族铁血兄弟睡眠之外现代狼人实习女生青镜行无人看护夏夜知君暖地球上只有我们两人瓦文萨:希望之人女仆我是乔治娜第一季沙雕兄弟打丧尸大漠青春青涩的伤痛与脆弱剩女斗士死亡集中营想爱就爱2夺命追捕3年A班:从现在起,大家都是人质

《不是闹着玩的》长篇影评

 1 ) 拒绝国产喜剧了很长时间~但是这部还不错

其实我心里的评分是四星半 但看到豆瓣很不给力的有这么低得分 必须五星 为平均分的提高做一点贡献这部片子里德每一个演员表现都很棒 看不到痕迹 好片 获奖吧又想笑又感动 泪还没流出来然后又不得不笑出声总之 有才哥说 台儿庄战役,,,人家都拍过了呀 没有人拍我们村的事 我拍这部电影 是想让孩子们不忘本大家都很真实 很有爱 所有人都很可爱 还有 我纳闷儿为什么这些人的演技就能那么棒比起那些各种动辄上千万或过亿成本的烂片 简直太好了有才哥三叔在看大家拍片的时候太入戏昏倒 让我结结实实的感动了还有大头爷教北京话 关键是有才哥他们还学得特认真的时候 也结结实实的把我 雷翻了%电影不是闹着玩儿的!

日本鬼子的仇都记住了!

唉对了 我记得以前看过 举起手来 当时觉得咱能不集体意淫了行么!

这片子要是被老外什么看到人不丢大发了!

就是放在国内教育小学生 让他们学什么?

让他们知道日本鬼子都是傻逼?

翻译官就是他妈的斗鸡眼?

连个女的都打不过?

而且用抗日这个题材来拍一部喜剧片 我表示不想接受那时候班里放举起手来 大家都觉得不怎么样 后来同学都走得差不多了看来大家还是有主见的我觉得 这部比起那众星云集 专业导演演员之类之类 绝对是好的太多了

 2 ) 我是闹着玩的

我是闹着玩的——评电影《不是闹着玩的》兼论河南人的幽默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纯河南制造的电影,地地道道的方言让人听着“可得劲”,处处的幽默桥段让人笑到流泪。

没有大牌明星,没有狂轰乱炸的宣传,却在各大影院上映时引起不小的轰动,掀起学习河南话的新浪潮。

故事很简单,一群农民“异想天开”地想要拍一部电影,一部关于“鬼子进俺村”的电影。

“剧本”是来自于三爷的口述的村史,三爷每次跟大伙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义愤填膺,老泪纵横,可是大家都不行,只有有才(导演)深信不疑。

于是“导演”有才(村子里放电影的)就想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让大家不要忘本。

于是电影就开拍了,场景肯定就是“俺村”,演员肯定都是村里人,道具大都是农产品做的。

影片所有的笑点都在这里,一群专业的农民在专心致志地拍着一部专业的电影。

影片没有纯粹的恶搞——它不会让曹操扮成妩媚女人;没有装腔作势的胡闹——它不会让唐伯虎去说相声。

影片的笑点完全是真诚的厚道的,它让每个观者发自内心的大笑,假如你在电影院,不必担心影响旁边的观众,因为大家都在笑,一直在笑。

如果它仅仅让你笑了,或许它的任务也已达到了,因为能让人如此开心的电影已经难得一见了。

但它不只是让我们快乐了,它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河南人,了解基层农民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况。

它包含了河南人的幽默、坚韧和厚道,也对基层的权利机构进行了有效的讽刺。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正因为它地理位置的优越,自古以来它就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这里注定了战争频发,加之自然灾害的密集。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就注定了要承受更多的灾难。

正是这钟多灾多难的生存养成了河南人幽默的天性,坚韧的性格和厚道的本性。

“幽默是对紧张的缓解”,当生活的艰辛让人无法承受之时,幽默成为了一剂良药,它舒缓了人的内心,让人能够在接踵而至,无边无际的重压之下,淡定坚韧地活着。

也许我们大家听到的都是关于河南的“段子”比如“十亿人民九亿骗总部设在驻马店”、“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等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是对于河南人的真实表述,殊不知这些段子大都出自河南人自己人的口里,这是他们消遣生活的一种方式,是河南人的幽默。

但却在相传中成为了河南形象的概括,这或许也能叫做一种“误读”。

看看你周围的河南人有骗子吗,他们是不是很幽默。

反过来想一下,大家都知道的骗子还可能是骗子吗?

“真正的幽默不是你对着它笑而是你跟着它笑”,河南人的性格注定他们不做作、不矫情、不虚张声势,它的朴实和憨厚也注定这部电影能让我们跟着它笑,当然,偶尔的“狡谐”那是生活的智慧。

 3 ) 小人物的电影梦

这部电影即使在影院上映也不会有任何票房。

因为他没有某某明星首次大尺度出演,某某导演N年酝酿,耗资几千万,而有这些噱头的所谓大片确实艺术,不伦不类;内涵;不知所云,看过以后除了能记住导演和演员,什么都记不住。

这个电影看完我会回味,回想里面的情节、思考着我自己的电影梦。

可是我却记不住任何一个演员的名字,也不知道导演是谁。

我不是影评人,甚至不算是资深影迷。

我不敢说这是佳作,但是他绝对要比什么《赵氏孤儿》《大笑江湖》好不至一倍。

 4 ) 《不是闹着玩的》:Ψ Ω θ 方言电影冲冲冲

鱼为(等着我出昏招就没意思了) 若说方言电影小众,也可以,语言生态的差别加上创作限制,使得银幕中的方言电影少之又少,但另一方面,方言电影以其强烈的区域文化特征,带给观众的新鲜和刺激却是巨大的。

河南首部爆笑喜剧影片《不是闹着玩的》以全本的河南方言,让观众重新认识了河南人的幽默天赋,90分钟的影片,观众近百次的大笑,绝对称得上是方言类型的喜剧佳作......    若说方言电影小众,也可以,语言生态的差别加上创作限制,使得银幕中的方言电影少之又少,但另一方面,方言电影以其强烈的区域文化特征,带给观众的新鲜和刺激却是巨大的。

河南首部爆笑喜剧影片《不是闹着玩的》以全本的河南方言,让观众重新认识了河南人的幽默天赋,90分钟的影片,观众近百次的大笑,绝对称得上是方言类型的喜剧佳作,也堪称小成本影片中的“大”作。

   “著名”河南籍演员李易祥算是这部投资120万的大作中最大的“腕”了,影片中有些发福的李易祥手持一部家庭DV,在两位“红知”的鼎力支持下,带领全村老少,为拍摄一部名为《鬼子进村》的电影努力奋斗着。

这是故事中影片拍摄的由头,也是影片外故事的精彩之处。

   但这并不是一部靠特技、枪火、威亚、床戏等等惯用手法取胜的影片,影片的亮点也仅仅在于故事的妙趣横生——现在一部影片能做到妙趣横生是何等的不容易。

创作经验告诉我们,电影的主题要求单纯、明确,剧情也不要太复杂,《不是闹着玩的》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通过镜头,经过演绎表现出来,是在展示农民的新形象,也是在力求改变观众的旧印象。

   很多时候,“农民”的角色反倒是最难扮演的,“收”则有失火候,“露”则流于形式,要么没有人愿意出演,出演的都因此砸了形象——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李易祥在影片中却因着朴实,剔除一切表演的成分,反倒将一个幸运的倒霉蛋演绎的深入人心。

   而电影往往有着很强的身份象征,“某某导演作品”或“某某主演作品”是构成宣传的基本要素,也是奠定票房的万能灵药。

《不是闹着玩的》则完全抛开身份定位的套路,除了李易祥之外,再无大牌,甚至大量启用毫无演出经验的“群众”演员,风格上尽管有些“不修边幅”,但整部作品却因此颇有意外之喜——以非职业化的表演诠释职业表演中的“表演技巧”,不管是不是嘲讽的意思,却有引人捧腹的效果。

   《不是闹着玩的》是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2010年重点推出的影片之一,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无疑着重凸显了河南话的搞笑潜力,片中人物一口地道的河南话将方言的喜剧效果发挥到了极致,许多桥段也正是因为方言的运用而产生情绪冲击力。

从此前小范围观后口碑看,这部影片前所未有的获得了一致好评,绝对是今年如潮烂片中杀出的一匹黑马,但剧情质量可能要受浅薄的故事简介和粗糙的宣传海报影响,让观众心生迟疑,这是小成本影片的悲哀,也是影片看完之后的惊喜所在。

   《不是闹着玩的》从主创人员到拍摄单位再到上映院线产供销一条龙,可以说是地方电影营销上的一次“总攻”,希望这次进攻能为打造本土的电影品牌,为方言电影表现形式及赢得市场和观众的探求杀出一片天空。

 5 ) 《不是闹着玩的》:Ψ Ω θ 方言电影冲冲冲

鱼为(等着我出昏招就没意思了) 若说方言电影小众,也可以,语言生态的差别加上创作限制,使得银幕中的方言电影少之又少,但另一方面,方言电影以其强烈的区域文化特征,带给观众的新鲜和刺激却是巨大的。

河南首部爆笑喜剧影片《不是闹着玩的》以全本的河南方言,让观众重新认识了河南人的幽默天赋,90分钟的影片,观众近百次的大笑,绝对称得上是方言类型的喜剧佳作......    若说方言电影小众,也可以,语言生态的差别加上创作限制,使得银幕中的方言电影少之又少,但另一方面,方言电影以其强烈的区域文化特征,带给观众的新鲜和刺激却是巨大的。

河南首部爆笑喜剧影片《不是闹着玩的》以全本的河南方言,让观众重新认识了河南人的幽默天赋,90分钟的影片,观众近百次的大笑,绝对称得上是方言类型的喜剧佳作,也堪称小成本影片中的“大”作。

   “著名”河南籍演员李易祥算是这部投资120万的大作中最大的“腕”了,影片中有些发福的李易祥手持一部家庭DV,在两位“红知”的鼎力支持下,带领全村老少,为拍摄一部名为《鬼子进村》的电影努力奋斗着。

这是故事中影片拍摄的由头,也是影片外故事的精彩之处。

   但这并不是一部靠特技、枪火、威亚、床戏等等惯用手法取胜的影片,影片的亮点也仅仅在于故事的妙趣横生——现在一部影片能做到妙趣横生是何等的不容易。

创作经验告诉我们,电影的主题要求单纯、明确,剧情也不要太复杂,《不是闹着玩的》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通过镜头,经过演绎表现出来,是在展示农民的新形象,也是在力求改变观众的旧印象。

   很多时候,“农民”的角色反倒是最难扮演的,“收”则有失火候,“露”则流于形式,要么没有人愿意出演,出演的都因此砸了形象——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李易祥在影片中却因着朴实,剔除一切表演的成分,反倒将一个幸运的倒霉蛋演绎的深入人心。

   而电影往往有着很强的身份象征,“某某导演作品”或“某某主演作品”是构成宣传的基本要素,也是奠定票房的万能灵药。

《不是闹着玩的》则完全抛开身份定位的套路,除了李易祥之外,再无大牌,甚至大量启用毫无演出经验的“群众”演员,风格上尽管有些“不修边幅”,但整部作品却因此颇有意外之喜——以非职业化的表演诠释职业表演中的“表演技巧”,不管是不是嘲讽的意思,却有引人捧腹的效果。

   《不是闹着玩的》是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2010年重点推出的影片之一,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无疑着重凸显了河南话的搞笑潜力,片中人物一口地道的河南话将方言的喜剧效果发挥到了极致,许多桥段也正是因为方言的运用而产生情绪冲击力。

从此前小范围观后口碑看,这部影片前所未有的获得了一致好评,绝对是今年如潮烂片中杀出的一匹黑马,但剧情质量可能要受浅薄的故事简介和粗糙的宣传海报影响,让观众心生迟疑,这是小成本影片的悲哀,也是影片看完之后的惊喜所在。

   《不是闹着玩的》从主创人员到拍摄单位再到上映院线产供销一条龙,可以说是地方电影营销上的一次“总攻”,希望这次进攻能为打造本土的电影品牌,为方言电影表现形式及赢得市场和观众的探求杀出一片天空。

 6 ) 没有掌声的散场。

整部片子,我不能以幼稚或者有深意来形容,但确实非常质朴,而这种质朴深深的感动了我。

片中的嬉戏打闹,没有一点矫揉造作,河南的方言在我听来也没有一般方言剧的那种为了搞笑而搞笑,它真实的反映出一个事实:别轻易忘却历史。

并不想评价其中隐晦的讽刺和味表达这个事实是否收到效果,我只清楚的记得一个片段:当拍完革命先烈英勇就义后,在村里放映的时候,大家在悲愤中默默散场。

没有拍完电影的喜悦感,没有成就感,没有掌声,更没有流泪,只是沉默。

我想,在这一刻,所有参演的人,谁都说不出来心里是个什么味。

隔着屏幕,我眼泪却流了下来。

 7 ) 玩儿,我是认真的!

写于2010年12月31日(那些年的渣渣观后感)从一开始觉得电影很捞,不仅低成本还有点赵本山电影的俗气范儿,到结束的时候小感动了一下下。

电影是纯粹的“made in Henan”,剧中所有的演员都用河南话。

而且本片是根据真实事例改编的,主要讲述了一群河南农民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拍摄成一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村里发生的故事,笑料挺有的。

今天上完了大学最后两节课,刚好听了创业老师讲到陈生的故事,他们都是农民,但是如今的农民都敢想敢做了,而且还要弄得天翻地覆,比起很多受过高级教育有良好社会环境的人还要上进和有成就,这让人觉得社会变化真的好快好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完这一年,我就要结束十多年的学生生涯,走上社会了。

今夜即将跨年,还有几个小时,我在等待着毕业,我也想说,我的毕业不是闹着玩的。

 8 ) 《不是闹着玩的》:Ψ Ω θ 方言电影冲冲冲

鱼为(等着我出昏招就没意思了) 若说方言电影小众,也可以,语言生态的差别加上创作限制,使得银幕中的方言电影少之又少,但另一方面,方言电影以其强烈的区域文化特征,带给观众的新鲜和刺激却是巨大的。

河南首部爆笑喜剧影片《不是闹着玩的》以全本的河南方言,让观众重新认识了河南人的幽默天赋,90分钟的影片,观众近百次的大笑,绝对称得上是方言类型的喜剧佳作......    若说方言电影小众,也可以,语言生态的差别加上创作限制,使得银幕中的方言电影少之又少,但另一方面,方言电影以其强烈的区域文化特征,带给观众的新鲜和刺激却是巨大的。

河南首部爆笑喜剧影片《不是闹着玩的》以全本的河南方言,让观众重新认识了河南人的幽默天赋,90分钟的影片,观众近百次的大笑,绝对称得上是方言类型的喜剧佳作,也堪称小成本影片中的“大”作。

   “著名”河南籍演员李易祥算是这部投资120万的大作中最大的“腕”了,影片中有些发福的李易祥手持一部家庭DV,在两位“红知”的鼎力支持下,带领全村老少,为拍摄一部名为《鬼子进村》的电影努力奋斗着。

这是故事中影片拍摄的由头,也是影片外故事的精彩之处。

   但这并不是一部靠特技、枪火、威亚、床戏等等惯用手法取胜的影片,影片的亮点也仅仅在于故事的妙趣横生——现在一部影片能做到妙趣横生是何等的不容易。

创作经验告诉我们,电影的主题要求单纯、明确,剧情也不要太复杂,《不是闹着玩的》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通过镜头,经过演绎表现出来,是在展示农民的新形象,也是在力求改变观众的旧印象。

   很多时候,“农民”的角色反倒是最难扮演的,“收”则有失火候,“露”则流于形式,要么没有人愿意出演,出演的都因此砸了形象——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李易祥在影片中却因着朴实,剔除一切表演的成分,反倒将一个幸运的倒霉蛋演绎的深入人心。

   而电影往往有着很强的身份象征,“某某导演作品”或“某某主演作品”是构成宣传的基本要素,也是奠定票房的万能灵药。

《不是闹着玩的》则完全抛开身份定位的套路,除了李易祥之外,再无大牌,甚至大量启用毫无演出经验的“群众”演员,风格上尽管有些“不修边幅”,但整部作品却因此颇有意外之喜——以非职业化的表演诠释职业表演中的“表演技巧”,不管是不是嘲讽的意思,却有引人捧腹的效果。

   《不是闹着玩的》是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2010年重点推出的影片之一,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无疑着重凸显了河南话的搞笑潜力,片中人物一口地道的河南话将方言的喜剧效果发挥到了极致,许多桥段也正是因为方言的运用而产生情绪冲击力。

从此前小范围观后口碑看,这部影片前所未有的获得了一致好评,绝对是今年如潮烂片中杀出的一匹黑马,但剧情质量可能要受浅薄的故事简介和粗糙的宣传海报影响,让观众心生迟疑,这是小成本影片的悲哀,也是影片看完之后的惊喜所在。

   《不是闹着玩的》从主创人员到拍摄单位再到上映院线产供销一条龙,可以说是地方电影营销上的一次“总攻”,希望这次进攻能为打造本土的电影品牌,为方言电影表现形式及赢得市场和观众的探求杀出一片天空。

 9 ) 很可惜的一部小成本电影

这应该算是电视电影吧?

影片中蔡有才和大头几个兄弟为了村里的爷爷,要拍一部抗日电影。

这种村民拍电影的故事以前有过,有个新闻报道过一群农民拍电影,有个卖豆腐的老乡因为演汉奸还在当地出名了,打出了“汉奸豆腐”的招牌,这才是“自己给自己代言”的先驱。

后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电影《自娱自乐》在六公主放过。

但从内容上看,本片更贴近老百姓的最初构想。

影片走的是河南话搞笑风格,懂河南方言的观众来看,观影效果加成。

故事反应了两个尴尬,一个是拍电影这么高大上的艺术工作,是不是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辈子都没关系?

影片里警察叔叔一边看有才电影哈哈笑,一边又教育几个倒霉蛋:“拍电影,那是恁干的事儿?

你以为你是张艺谋啊!

”有才哥则自信地说:“张艺谋,那以前也是个农民,现在成大腕了。

”不过支撑有才的这个理由靠不住。

人家张艺谋真不是农民,而是工人。

梦想照进现实,就更尴尬了。

二是农民兄弟们拍电影的初衷是牢记历史,别忘了自己村子被日本鬼子祸害过。

但是唯一铭记这段历史的爷爷,说的话没几个人信。

有才等人为了帮爷爷圆梦,为鳖孙减肥药脱裤子做广告。

期间有两个特写,一是有才的拍摄设备是SONY,村长擦的摩托车是YAMAHA。

这就像《1921》里面黄轩说的参加反日货集会,当他准备烧日货时,发现自己拿的是一盒日本火柴。

还是尴尬。

但这两个尴尬,在唢呐版国际歌的伴奏下,在大头狰狞的笑容下,终于剥掉了喜剧的外壳,露出了悲剧的内芯。

梦结束了,有才怅然若失地坐在打谷场上,生活还要继续,爱情或许要来了。

 10 ) 就算是阿甘,也要背着政治奔跑

自从《疯狂的石头》“疯狂”之后,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就层出不穷。

国产电影有三宝:山寨、床戏、明星炒。

《气喘吁吁》不就单凭葛优一颗光头,气喘吁吁的从中途退场的观众手里抢来了首周2000万的票房。

最近,由卢卫国导演,李易祥主演的本土方言小成本电影《不是闹着玩的》,偏偏反其道而行,不拉明星、不做爱、不山寨,120万小成本,倒也获得了良好口碑。

该片是一部农村题材电影,讲述了一群富裕了的河南农民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拍摄成一部电影的故事。

全片河南话对白,纯生活化剧情,场景布置更是简易到播放直至十五分钟,我还坚持认为这是一部《刘老根》那样的情景电视连续剧。

近些年的小成本电影仿佛吃了同一个牌子的春药,勃起的姿势都一模一样。

不靠谱的情节、繁琐的拍摄角度、拐弯抹角的叙事手法,就想显得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偏就是不愿意把故事给观众讲清楚。

这个片子最值得称道的特色,便是它老老实实讲故事的态度。

影片的故事主线十分明朗,农民想拍电影、农民不会拍电影、经过努力农民拍成了电影,标准高中作文起因、经过、结果的三段式写法。

单纯从这条主线看片,配上乡土味儿十足的逗乐台词,就是一部纯正的阿甘式奋斗电影,简单朴实的Mr.Bean式的本性幽默剧。

坏就坏在是电影里农民们倒腾的那部影片,是一部抗日片。

于是,导演想从商业片中升华出建国大业来。

片中通过主人公三爷一次次对主人公所拍情节的否定,呵斥主人公拍片不够真实,非逼得主人公通过身体力行的钻麻袋被打戏,来实现拍摄的真实。

三爷哭了。

之后,导演开始不断暗示我们:法定感动时间到,准备准备,该哭了啊。

日本兵在殴打我们的八路军!

日本兵在强暴我们的姑娘!

我们的壮士都牺牲了!

屏幕里的人儿都哭了,屏幕外看的你也该哭了吧?

我未去影院观影,不知场下反应如何,但我猜应该哭者寥寥。

时至今日,一部影片在没有任何视觉冲击、内容铺垫的情况下,就想用如此老套的“主旋律催泪大法”向观众要眼泪,未免显得太乐观了吧。

且不说主人公“土法炼钢”的拍摄工艺能否达成结尾表现的那种催人泪下的真实效果,就算拍成了,又能如何?

影片结尾主人公拍片成功,剧中人纷纷感动,三爷更是情到浓时而昏厥。

但故事的最后,改变了什么?

什么都没改变。

其实这才正是最真实的地方,农民的眼界决定了农民的高度,农民的高度只带来一腔无助。

即使拍成了梦寐以求的电影,生活也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山还是那个山,狗还是那条狗,女人还是干部的女人。

我们每个人,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农民,满腔热血想拍出一部叫做“梦想”的电影,到头来才知道,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我们无法导演的电影。

影片本该去深度挖掘这些个人成长层面的东西,却在“国仇家恨不能忘”的路子上跑的欢实。

随意拔高,就是误导。

恰恰是拔高后的哭戏,成了破坏全片真实感的败笔。

煽情很乏力,悲喜转换太突兀,部分台词衔接也显得粗糙——本以为你拍的是反战的,没想到到最后是个反日的!

你让我情何以堪?

这个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早已不再是人民与鬼子间的矛盾,而是民间渴望的幸福感与艰难生活间的矛盾。

观众刚从电影里看到点儿老百姓平凡的乐趣,你这又给我们下达了蕴含政治使命的哭的艰巨任务,笑都不让人笑舒坦。

影片导演其实和影中的导演一样困惑,不知道人民的精神生活究竟需要什么。

影片中还是有些桥段不痛不痒的轻戳了几下社会的G点。

村民都不愿演汉奸,村长便用大喇叭通知村民“明天谁不来鬼子演汉奸,不给谁家批宅基地”,果然次日全村老少欢聚一堂齐出镜,恐怕白领看到这也会悲愤起自己遥遥无期的房贷而颇有同感。

记者采访主人公时轻车熟路现场指导了他一篇“首先感谢国家”的五毛体,一定让中国苦大仇深的局域网网民深有感触。

如果不像笔者这样满腹阴谋论的观影,找找乐子、了解一下河南乡土文化、听听“得劲”的河南话,这片子真的挺不错。

起码比那些隔靴搔痒打着“喜剧大片”骗瞌睡的片子,要来的痛快的多。

另友情建议:如非河南人,携带一名河南朋友一同观影,可有效提升欢乐指数。

【©本文系《南方人物周刊》稿,转载请注明】

《不是闹着玩的》短评

被豆瓣的评分骗了,连电影都算不上,导演逻辑混乱,平庸至极

7分钟前
  • 乌拉拉
  • 很差

胖子点炮 那段 哈哈~

10分钟前
  • (.人.)
  • 还行

河南话,各种人,他们就是你的姨夫、舅妈小侄子...不算太搞笑的喜剧,但是让快要回家的人还是忍不住的想家

13分钟前
  • Jenet
  • 推荐

很搞笑

15分钟前
  • 飞飞
  • 推荐

坐在班车上看的。本以为是个烂片,却笑倒了了整车人。

19分钟前
  • 洛书snarry
  • 还行

笑点不少,宝鸡回西安的大巴上放的,整个车厢的人都笑的前仰后合然后继续闭上眼睛睡觉,睁开眼睛看两眼继续笑,当然也就这种环境下才会让人对这部片子充满些许好感了

21分钟前
  • 孑然殇逝
  • 还行

类似的片子美国不少,自己在家拍A 片之类的

25分钟前
  • 摩尔乌鸦
  • 还行

因为方言所以加一颗星..

30分钟前
  • 李洛克の下忍
  • 较差

这片子值这么多分吗,我咋笑不出来呢。明显很烂啊

35分钟前
  • bobobolao
  • 很差

虽然有点粗糙但还是要支持一下本土片。中国有最多的农民,而河南用有最多的中国农民。

38分钟前
  • 亭吏韩二
  • 推荐

可以看下去的小成本电影

40分钟前
  • mark
  • 还行

顶!!!!!!!

42分钟前
  • 八月微光
  • 力荐

看了第二集来看第一集,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尤其最后还有向主旋律献媚的嫌疑

44分钟前
  • 大冰块
  • 较差

河南话~

46分钟前
  • luobo0904
  • 较差

比那啥装B的所谓国产大片有意思多了!

49分钟前
  • 豆瓣小喇叭
  • 推荐

河南人【拍的 超级搞笑的

53分钟前
  • Lee nan
  • 力荐

最近这几天比较忙,签约、毁约,唉,麻烦。一个非专业的农民导演用DV,指挥着村里一帮非专业演员,说着河南方言,拍摄着60年前村里抗日的真实故事。这部电影断断续续好几天才看完,其实还是不错的,虽然故事比较简单,但是小成本电影搞笑程度还蛮好的。。。

58分钟前
  • 风雷
  • 推荐

大赞..

1小时前
  • Rohan
  • 力荐

先看的第二部,再看第一部感觉第一部更无聊。基本就靠演电影的时候犯二来制造笑料,一点没有农村味。

1小时前
  • 山藥炖鴨舌頭
  • 较差

用山寨的方式表现山寨,反倒让山寨气息被一种用小钱办大事的智慧所取代。依然是那种典型的串段子式的国产电影,笑料并不高级,表达的主旨也很单纯,不过制作成本决定了它只能如此拍摄,而主要的接收人群也决定了它不需过多讲什么大道理。一部只适合在CCAV6和农村田间地头放的电影需要讲什么人性吗

1小时前
  • deus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