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很有历史感的时代,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以个人和世俗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如同盲人摸象。
而对于有些东西,不是我们看不见,没有人去点破他,或者我更愿意理解为,心照不宣。
比如日本,这个不太正常的国家……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带任何民族主义的想法,事实上,中国人对日本人有一种潜意识中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或许来源于血缘关系,尽管已经被历史扭曲,但我相信有一天,终究会被我们承认。
一个名义上没有的军队的国家,无论如何称不上是正常的。
无法保留自己的军队,却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或许是人类历史长河当中的一个奇迹……我们是否应该为此现象的历史原因而感到安心?
事实上即使这样,我们并没有安全感。
日本人自己呢?
到此为止,我还没有开始进入影片的评论,但我以为,最重要的部分,已经基本涉及到了。
作为当事者,日本民族不会比我们对此更加麻木,事实上,我们从他们的每一个文艺作品当中,几乎都能感觉到这种欲言又止的不安。
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把握,这便是日本战败的结局……科技高度发展,可谓是日本的现状,脱离联合国,这几乎是二战前日本脱离国联的翻版,不可一世的帝国在那个时候有他骄横跋扈的资本。
二战以后,日本和美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影片当中两个国家关系的现实必然,然而,影片当中的美国,对日本并没有约束力,而日本自身,也失去了控制……几乎没有什么其他需要解释的了,剩下的许多影片当中的细节,有人称为Bug,我倒更愿意解释为留下的问题:十年里,繁华的都市是如何夷为一片没有山川河流的荒漠的……政府是如何被商业集团取代的……议长对人民发表的讲话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把“噬尸”放入城市……最终,日本是否还存在……有过尖端的科技,有过繁华的都市,但导演在不断的提示,其实,这并非是这个民族真正需要和渴望的。
这并非一部灾难片,与其说是自虐,不若说是一种强烈的不安,一种玉石俱焚的觉悟。
一个处于压抑状态当中的民族,很难说将来会作出怎样的事情来,这或许只是一种猜测,但放在时代的背景当中,是那样的富有历史的沉重感……或许,我们有生之年,能够见证。
关于日本,或者说关于日本人,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没有什么直接的接触。
不过,相信很多人也都听说过《菊与刀》这本书,也知道岛国人士忧天下的危机意识十分著名。
加之曾经发生过的那场惨无人道的战争,残忍、极端这样的形容词也会毫不吝啬地送给我们称之为“小鬼子”的家伙。
对于和我年纪差不多的人来说,接触日本的途径大约是以下几个,从sony得知它的高科技,从漫画得知它的想象力,从AV得知它的BT……不过,这次的《维克希尔》能一次性地让你感受到日本人的某些特质,那就是有组织地极端。
我们常说,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理智的,即使是极端,也是少数人的个例,如果当某一个民族或者国家集体陷入一种极端状态,那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这部片子告诉你,日本人为了坚持自己的极端,甚至利用他们的高科技将自己与外部世界隔绝开来——是那种彻底的隔绝,没有一只苍蝇能飞进日本,甚至连间谍卫星也不能穿透那个神奇的干扰波。
我们常用闭门造车这个成语讽刺别人,但是日本闭门却造出了奇迹——生物金属人(通过某种技术让人体所有细胞金属机械化),并且企图通过这个技术控制全世界。
电影的画面风格很像前几年那部著名的《苹果核战记》,同样的3D渲染技术,但是更多地使用了过曝的光线,对头发和织物也没有像《贝奥武夫》那样追求极致,不过这并没有影响美感。
对机械,尤其是金属的处理则要用心的多,尤其是金属洪蛇的出现,数以万计的金属碎屑在阳光下不同角度的反射出的光线非常丰富。
对于不少类似我这样的狭隘民族主义者来说,电影最大的乐趣可能就在于结尾,整个日本变成荒原,所有日本人全部死掉。
更关键的是,这些都是日本人自己干的。
看到有人评论“要是美国的电影都成真的话,,,超级飓风,,海啸,,陨石,,外星人入侵,,,病毒,,,哥斯拉,,,,,,,美国都已经灭绝了几十次了,,这次要换换口味了,,日本也开始自我毁灭艺术,,,,,”这样的话,也许是他不怎么看日本动画片的缘故吧。
日本的自我毁灭情节由来已久,而且是彻底的复原到亚当和夏娃时代,日本是战后重建国家,比很多现代发达国家更懂得什么叫从废墟上探索人类意识(当然这个过程和中国战后走的是不同的路,到底大家的基础不一样),所以日本比美国更会表现全人类灭亡后的地球,更多的渲染绝望,是我们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死必是绝死。
相对美国,基本都会在解决上留下很大的余地,地球上至少也会剩下20%以上的人口存活,这种情节的区别是明显的对人类认识的不同。
不过的确,美国在灾难电影很强,而日本更倾向于在动画作品中表现这种灭绝情绪,而且技法娴熟,游刃有余,情节分支也五花八门,比美国的剧情丰富许多,在电影方面,日本好像就保守许多了,到底亚洲人普遍还是不喜欢看到祖国灭亡这种情节的。
中国有直面过这种主题吗,没有吧,我们只要埋头搞建设,艺术家们还没时间瞎想吧。
《Vexille》,又一种3D渲染效果,这个是日式的3D?
人物的光照渲染没有欧美那种CG效果,更卡通一点……机械装备的东西倒狠有质感,头发算是比国内的包包头细化了一些……总的还是相当强悍的制作!
适合当游戏CG动画。
第一眼的感觉:日本的电脑技术太强悍了!
虽然结局是美好的,但我总觉得异常的压抑,不仅仅是因为片中充斥着金属的厚重和压迫感,更多的是对影片所构建的未来的感到不寒而栗。
当我们被冰冷的金属包围,该到何处去寻找真实?
再多嘴一句,影片的OST太强悍了!
我发誓一定要把它找出来
昨天晚上和朋友们一起看了《2077日本锁国》,这部片子的起因是 一个科学家对人类的进化不满意,想通过人工的方法让人类达到 他概念中的 永生。
他想出一种办法,就是给人注射一种病毒,在这种病毒作用下,人体内部结构会被完全机械化,如此人就不需要吃喝也不需要休息,最后可以永远不死,但同时,人将会变成没有思想的机械。
为了能够研制出真正想要的病毒,这个科学家说服了有名的公司和政府相关人员,把日本国民作为了首批实验对象;随着研究的进行,日本国民中已无再可供试验的,所以他把矛头指向了美国。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人站起来反抗这种实验。
这些人包括 已经被机械化的日本国民玛利亚和她的同伴,还没有被机械化的美国SWORD部队。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整个试验最终被制止了。
这部片子打动我或者说启发我思考的有几个地方:一个是关于 机械化 和 生命记得慧思和萨达对话中有一段,萨达对着很多的高楼大厦说,其实现在大家都是对着机器和电脑说话;当慧思来到东京,看到很多"人"努力的生活的时候,她说,这里好有生气(其实慧思不知道,那些人在检测中,已经不能再称为人),她很怀念。
到底什么是机械化呢?
片子中说的机械化是指人的身体真正变成机械,但是我想,如果我们也是只是对着机器对着电脑说指令,或者人和人的交往也都是"程序"式的,没有感情,那么我们离机械化又有多远呢?
片子中,在发起冲锋的时候,玛利亚说,只要我们还活的有尊严,那么我们就是人。
这句话给我很多的震动,只要活的有尊严。
这句话很难,去看的话,多少是活出人本来的样子呢?
看着各样的生活,人到底是被什么主宰呢?
钱?
名誉?
还是其他各种欲望呢?
只要活的有尊严,就是人。
反过来说,如果失去了人的尊严,那又是什么呢?
结束的时候,发出感叹,一定要活的像真正的人的样子。
第二个是关于 为什么而战慧思说过一句话,玛利亚他们战斗,是为了保护那还没有被夺取的土地。
是的,他们选择战斗到底,一方面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尊严,还有是为了保护那还没有被夺取的土地。
其实去看,我们的人生虽然没有那奇怪的病毒,可是不也是再过几十年就会死亡的吗?
又有人说,人生就像战场,那么我们到底为着什么而战呢?
玛利亚他们为了保护那还米有被夺取的土地战斗,我们呢?
对我们来说,那还没有被夺取的土地是什么?
我们再为这个而战斗吗?
第三个是 关于 永生片子中的科学家和慧思都有自己对永生的理解,永生到底是什么呢?
为什么人虽然知道自己会死,可是总是想着永远呢?
(http://mercy-wwjd.spaces.live.com/)
说实话,动画效果如此之好的一部电影,竟然会只有这么一张糟糕的海报,实在是令人吃惊。
这部描绘2077年日本闭关锁国的科幻电影与《Appleseed》(苹果核战记)是同一个监制,这个人不简单啊。
这部电影除了华丽的画面外,就是鼓励人们为了尊严与个性而努力抗争的说教。
片中日本民族完全灭绝,美国人反倒是主角,很有意思。
电影的结尾更是煽情地说道:“只要我们把希望传给下一代,我们的生命就能获得永生。
”建议大家有空时看下。
日本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国家,或者说是一个拥有强烈危机感的国家。
日本的《圣斗士》、《奥特曼》等许多影视作品都说明了这一点。
同时,这些影视作品也都有着强烈的励志精神在掺入其中。
影片故事的根源是生化技术的发展。
日本在生化技术的发展上,领先于世界。
但由于生化技术没有成熟,所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都大力谴责。
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或者是受大和重工的影响,日本政府在2067年退出了联合国,断绝了与其他国家的来往,切断了一些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任何卫星在日本上空都探测不到一点信息。
为了了解日本的真实情况,美国人SWORD部队潜入日本。
而此时,日本已经锁国10年了,日本这个民族已经不复存在,日本人已被机械化。
我们在推动科技的发展,科技也为我们带来了繁荣,但在这背后,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什么:科技,伦理,人性;我们发展科技的目的是什么,当科技的发展不能为人类服务、不能为人类所控制,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科技还是人类所需要的科技吗?
科技是把双刃剑,任何利益的背后都需要付出代价,有多高的利益就意味着有多高的代价,核武器、转基因食品,无不是如此。
现代文明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社会大机器体制,而人类的个体也正逐渐被这样的机制所侵染,从而导致群体性的异化。
那么,现实中无论是政府的策略还是跨国企业的行为,是否会在某一天演化出无法驾驭的复杂性、进而导致整个大机器的运转陷入失控的深渊?
我比较偏爱看科幻类的动画片,这可能是因为和电影制作比起来,动画更能无拘无束的发挥导演和编剧的想像力,在拍摄科幻题材的影片时更是如此,动画尤其能展现其在想像力方面的优势。
大家都点评过它的视觉效果了,我也觉得相当不错。
每次看到这些制作精良细腻的动画,我就不由自主的想:会不会真的会有那么一天,所有的真人演员全都失业,影片中的角色全部由彻底以假乱真的动画来替代呢?
我倒真觉得很有可能啊!
至少预计未来逐步会有不少动画制作的“真实”电影的。
至于故事本身么,确实很一般。
机械和人的血肉融合,在攻壳机动队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但在攻壳机动队中讨论的肉体和灵魂的问题,在本片倒没有触及。
这部影片里谈到的是在微机械和人体结合之后,人虽然获得了永生,但由于坏人捣鬼,其实只有了一个人的虚壳。
影片结尾时借用玛丽亚的话说:人类应该通过代代相传来延续生命(大意)。
导演也就是表达这样一个意思:通过延长个人的生命来延长人类的历史其实比不上通过人生人死这样的代代相传来延续人类的薪火。
其实,话说回来,如果人真的能够永生,或许人类社会就很快停止了进步,因为我们有了无止境的时间去挥霍和浪费。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影片的介绍很是宏伟,可惜最终看下来却看到了那宏大外表下的空洞。
我不知道导演想表达的核心到底什么。
日本人一向有危机意识,可并不是把自己整灭亡了就能拍出好电影来的。
除了精美的CG外和强大的音乐,整部电影只剩下无病呻吟的情节,单薄的人设,以及一个莫名其妙的结局。
无可救药烂俗的三角恋后突然转到这一句——“只要我们的希望传达到下一代,我们永恒的生命便仍可延续”这句看似很“崇高”实际无比突兀的台词给这部影片画上了一个可称为大败笔的结局。
半3D的动画,yy水平一般
更近似于游戏过场动画,剧情和人物设定上单薄无力,甚至逊于生化危机一类CG电影。P.S.重看之后觉得剧情逻辑就是一场灾难……
苹果核,沙丘。。。
被震撼了。。。小日本居然诅咒自己绝种。。。
实在看不下去了。。。
不多的对白,贯穿全剧浓浓的悲伤
女主角完全就是一日本妹子...
画面说实话都没啥出色的,更别提剧情了。
无聊的动画。。。
这故事情节……
逻辑上有点乱,不过动画做得好
不是很喜欢,看到最后也没有觉得和建筑城规有什么关系
完全忘了
那虫子真好看,跟沙虫似的
非常震撼!娱乐,商业也充满了哲学的思考!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才合适了!
开篇楼道攻防战超级精彩,不料从此之后都平淡无奇,试图超越《苹果核战记》失败...
苹果核记忆
坚持再坚持,才把它看完。这么多年了,相对于苹果核战机,怎么一点儿进步都没有?
很喜欢这个画面风格
特效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