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第一处让我心生感慨的地方是追逐火车那段戏,旋律动感,节奏紧迫,配合车外流动的风景,仿佛自身真的处在旅行的途中,身心愉悦。
第二处是乐山大佛前的小提琴演奏,这是一场致敬与怀念父亲的表演,悠扬的旋律中夹杂了太多情感,回忆,悲伤,感慨,希望,我们沉醉其中,真正的感触到一个小女孩对其父亲的真挚情感,连佛都流泪了,我也……第三处是雪人回雪山时,乘坐云朵幻化成的大鱼飞过天空,此时的音乐类似追逐火车那段,是慷慨激昂,富有节奏感,跟随场景变换的美轮美奂,而这也是本片的亮点,青山,绿水,雪原,荒漠,星空,云彩,大树,野花,我们的祖国山河是多么的壮丽,借梦工厂之手得以与世界分享。
也不得不感慨,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水平的确是世界标杆,我们尚需努力学习,当然国漫也确在崛起。
笑料十足又很是感人,丑萌“怪物”在善良的人类小伙伴的带领下逃脱追捕回归自然,将东西方动画及观念进行碰撞,追求自由和家庭至上的融合;将景色拍的十分壮美,极大的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大量中国元素对国内观众来说将十分亲切,森林、雪山、水乡、花田、大佛的等场景渲染的很美很震撼!
爆浆蓝莓和油菜花海浪非常有想象力!
大毛也超级超级可爱!
(原载于《电影》杂志与“电影杂志 MOVIE”公众号)
第一次采访时万茜的装束(图片来自微博@万茜工作室)已是第二次采访万茜。
两年前也在上海,那时为《心理罪》(2017)宣传的她一袭星蓝连身裙,宛然立在此间,优雅极了,也还是为爽朗大方预留出许多空间。
(那时的采访→《演好每一个真实的人》)这一次的她,砂黑短皮裙搭一件纱白长衬衣,腰间一抹沙金窄腰带,依然清爽利落。
采访前,脚上早换了双平底拖鞋,让旁人看着,也觉得舒适。
第二次采访时万茜的装束(图片来自微博@万茜工作室)被大众用腻了的“杠铃笑”,却是百听不厌。
在采访间,这种辨析度极高的笑声,就像是《雪人奇缘》里的魔法,汹涌地涨满山与河,花也好,云也好,都莹莹地亮了起来。
跟她说上回采访不知好事将近,要将晚来的“恭喜”补上,她笑得特别开怀,声音扬起来,“谢谢,(女儿)现在已经快两岁了!
”经纪人琢玉听到也乐了,撺掇着“快点夸她现在又年轻又美貌”,但其实,并不需要添上“现在”二字。
真该说万茜依然没变,那种年轻美貌,都借由心态钻到了心里,哪怕她越来越红,也越来越忙。
而我们只消在台前看着这个似乎不曾世故的优质艺人,悄悄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比如,对于声音的高超驾驭。
(注:以下涉及剧透。
)
第一次为动画配音东方梦工厂的首部原创动画电影《雪人奇缘》被称作“一封写给中国的情书”,因为无论在场景设置上,还是在角色塑造上,都充满了浓重的中国元素。
故事的主线是小艺、阿俊、鹏鹏三个中国小伙伴从上海出发,途径千岛湖、黄山、油菜花田、乐山大佛等绝色美景,千里迢迢护送雪人大毛返回位于珠穆朗玛峰的家。
而在圆雪人归家梦的同时,和睦团圆的中国传统家庭观也贯穿在他们这段成长史中。
发布会上万茜谈起参与这部合家欢电影配音的缘分,朗然笑道,“天赐良机,拍马就上。
”玩笑归玩笑,电影本身对她的吸引力也是促成合作的重要原因,“因为它有一个非常美妙的中国山河旅行图,同时还有非常温馨、非常刺激的故事本体,尤其是,我配的角色也很有创造性。
”
万茜是给扎拉博士配音的。
这位从事生物研究的科学家,最大的爱好就是见证、收集世界上各种奇异、珍稀的生物,这就包括了雪人。
给最终会揭露真面目的扎拉博士配音,其实相当于承接了两个角色的戏份,万茜形容自己得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戏剧创造空间”。
在前期的“小白兔”阶段,为了呈现人畜无害、极富爱心的形象,万茜会选用比较温柔的声线来配音,发声点则会稍微偏高一点。
到了后期,扎拉博士会突然撕下伪装,将野心和欲望淋漓尽致地展现到众人面前,那就需要换上一套凶狠的语调。
万茜现场提高声音示范了一句“老子要弄你!
”端不住,自己也笑起来。
就是这样一个有明显变化层次的复杂角色,却没有给万茜预留太多准备的时间。
拿到扎拉博士相关的剧本时,万茜还在剧组,为了不耽误录制进度,平常一逮到空,她就立刻翻看,不断琢磨。
“香蕉姐”莎拉·保罗森负责扎拉博士的英文版配音,于是万茜就会拿她录音的版本作为参考,揣摩导演对角色状态的理解和意图。
只不过,《雪人奇缘》的创作基准是英文台词、口型,以及西方待人接物的态度,直接嫁接到中国语境里,会水土不服。
万茜觉得,“这是从上海开始的一个故事,几乎所有路程都是在中国,所以我在看到片子的时候,很希望能够更加贴地气,更加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
”于是,她会跟配音导演多次碰撞,敲定最贴合的表达。
统共录制下来,只花了半天时间。
能有这种效率,也多亏了万茜对配音任务的提前构想以及反复练习。
可饶是如此,头一回配音的万茜也意识到这项工作有许多局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容易没有支点”,而“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面做这样的一个声音表演,它是不会像我们在现场,去真正进行表演那么有现场感”。
因此,除了倚靠想象,搭建脑中的私人剧场,有时候她也得借助一些必要的肢体动作,来获取更为拟真的现实感、互动感。
万茜前后转了一下身子,再念一遍“你过来一下”,较之静坐时的发声,果然多了一种忽远忽近的缥缈。
她很明白,声音作为一项技能,是可以单独提炼出来打磨的。
能对声音门道摸得如此清透,无怪乎头一回给动画角色配音,她非但没有新手的生涩,还能有独门的发挥。
从分门别类到融会贯通就像世间所有高手,每发出一记大招,总能顺藤摸瓜到若干年前。
“声台行表就是演员的四大基本功课,我们上学的时候就学这些东西。
”万茜回忆说,最早期开始接触声音这门功课的时候,更多的是修习基本功,比如怎么去延长气息,怎么去控制自己的发声位置,怎么去寻找共鸣腔……等到这些基本的东西学会以后,运用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图片来自微博@万茜工作室)她先学的是表演,然后再去做歌手,“这种基本功都是相通的,再就是根据现在我要做的工作来进行调整,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是这种学习,真的是永无止境。
”就像是参加《声临其境》第二季(2019)的时候,她要给《魔发奇缘》(2010)的长发公主配音,其中有一段是要唱歌的。
那时《歌手2019》就在隔壁录制,万茜在吃饭的地方见到了兰天洋老师,就把他拦下来硬学了一招。
若用平常的歌唱方法,假如遇到状态不好或声音很高的状况,声音就会变得很散。
但要是跟兰天洋老师说的那样,一直咬着牙根,让自己的嘴角一直往耳朵后面去咧,那么声音就会变得非常集中。
短短十分钟的指导,让万茜在高台中,又摸到了一道向上的阶梯。
万茜的开窍,以及开窍后的爆发,这几年格外明显,特别是在声音领域。
关于她在声音上的造诣,很多人要从《你好,疯子!
》(2016)开始被深深折服。
当中压轴的那一场独角戏,万茜无间断地展现着七重人格的渐变。
迷茫、忧伤的安希本体,分裂出怯懦的历史教师、痞气的记者、话痨的律师、顾家的兽医、世故的公关小姐、暴躁的出租车司机六个身份。
七副面孔重叠在万茜身上,腔调、神态、措辞都被她拿捏得精准,更被她切换得自若。
衬着医院清冷的办公室,万茜游刃有余的百变声音,叫人看得惊佩而胆寒。
这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技惊四座。
尽管这次金马“最佳女配角”万茜仅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斩获影后封号,但她演技的江湖地位早已屹立不倒。
随之通过多部电视剧以及热门电影《心理罪》(2017)开启霸屏模式的万茜,让更多人熟知她的名字,也期盼她在声音表演上再下一城。
给临终关怀题材的纪录片《生命里》(2018)念旁白,对她而言大概只是小菜一碟,毕竟光是当初为《你好,疯子!
》录制的一段三分钟独白,就足以证明她对念白的把控是如何炉火纯青,更不用说还有如此丰富的舞台经验。
还是要在综艺节目《声临其境》,她才好用声音去征服更多观众,或者说听众。
万茜在《声临其境》中首度亮相(图源水印)有太多赞不绝口的瞬间,让人们看到她极强的可塑性。
她可以是《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1993)里娇蛮泼辣的年轻师妹,可以是《唐山大地震》(2010)里左右为难的中年母亲,还可以是《我不是药神》(2018)里羸弱卑微的求药老人。
又或者,摇身一变,反串一个《新白娘子传奇》(1992)里的许仕林。
万茜是湖南人,扮演师妹的王祖贤有俏皮的港台腔,她也可以有。
中年母亲的唐山话拖出了哭腔,她也没有落下。
《陆垚知马俐》(2016)的一口东北话,不成问题。
《无名之辈》(2018)需要用上贵州话,不在话下。
任素汐把这轮椅上的绝望与自尊演绎得淋漓尽致,万茜接棒,照样喊哭一票听众。
透过许仕林之口,万茜唱了耳熟能详的几曲段子,钻到长发公主才被释放的灵魂里,她一面唱,一面又能演绎时喜时惊的割裂情绪。
到了复活赛,她憋出更大的一招。
《海底总动员》(2003)中小丑鱼尼莫、小黄鱼、海星、河鲀、虾虾、白紫鱼、黄紫鱼、鹈鹕这“七个水产和一只飞禽”,全由她一人扛下。
对话密集,衔接紧凑,难度奇高,但万茜就是万茜。
经历过这一役,兴许任谁都可以认为,只不过是给《雪人奇缘》区区一个角色两个阶段配音,要说“难倒万茜”,谈何容易。
经纪人琢玉称赞万茜特别擅长“分门别类”。
万茜自己在知乎上也详细谈到,“我找到了每种声音的发声位置,再用每个角色的声音把它所有的台词用它的声线完整地配下来,反复练习直到形成了声音的记忆点,再进行下一个角色的配音练习,以此类推,分别完成8种声音8个角色的单独配音,每一个角色的每一种声音都有了固定的声音档位之后,再进行‘混音’,像编辫子一样把8种角色的声音编织在一起。
”正因为在《声临其境》中的出彩表现,《雪人奇缘》的橄榄枝才递到早就对动画配音产生兴趣的万茜手上。
又因为有分门别类的长处,她才格外知晓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工作如此,生活亦是,无怪乎万茜能够成为一个不断制造惊喜的人物。
毕竟多年以前,她就能以“万有引力”游戏公会会长、资深魔兽玩家的身份震惊网络,而近来,用6650块拼图拼出8.4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后,她还能写出一个技术贴。
(图片来自微博@万茜工作室)在娱乐行业偶尔祭出一件大杀器,对万茜来说,还真算不上稀罕事。
提到这,她只是大笑,“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把一个兴趣变成了爱好,不对,爱好变成了兴趣,哎,兴趣就是爱好……”万茜的爱好实在很多,经纪人透露她又有一门手艺要学,她接茬卖了个关子。
不变的,还是那种俏皮劲儿。
明代陈继儒撰有《小窗幽记》,“集醒篇”里有一句,“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在还不够红的阶段,万茜曾以此句跟乎友共勉,现在声名鹊起,这一句念着,依然合宜得很。
他三岁半了,我们三个一起看了这部片子景色美到让我觉得,不论人类多么努力,你都不会知道自然可以美成什么样棋子儿看到雪怪摔下来,小盆友们被抓,小一被推下悬崖的那刻,皱着眉头,面向我跟我翻脸:“你为什么让我看这种片子”他爸说:“你再等等,他们会反击的,等等”棋子儿坚持看完,释放了心里的那种愤怒,过来抱我以中国为背景,能拍的这么美,真的很欢喜,心里莫名的喜欢!
与其说是送雪人回家,不如说是陪雪人逃往。
小艺是要通过送雪人回家,完成自我救赎,从丧父之痛中走出,变得珍视其他的家人和朋友。
但全片几乎没有展现任何人的主观意志,就是有坏人要抓雪人,他们要保护它,所以跟着一起跑。
美其名曰送它回家,但没路线施划,没方法计划,没步骤规划。
随便跳上码头一艘船,意外被放上一辆车,随风被刮到戈壁上,靠浪推到乐山下。
一直是被动出逃,甚至走过哪里都是后知后觉,还特意做出父亲的照片原来全以走过的扣子。
然后翻开照片原来不是两人是四个人,就一下子明白了家人的意义,太过想当然。
当然如果考虑到是中国是合拍方之一,就没问题了,毕竟中国的动画片就只是拍给孩子看的。
不过,第一次在好莱坞的电影中看到这么中国化的设定,从道路的招牌,到各种景色风光。
虽说是合拍片,但能做到这么贴近也是相当不错的。
总体来说,除了故事之外,其他的地方都算是不错。
3D技术这几年进步很快,中等投资也能实现很好效果。
剧情幼稚,角色都没有什么记忆点。
仓促赶工。
角色造型生动。
想起九段线风波。
不重视剧情。
老头就是功夫熊猫里的师父。
各方面细节都不错,但组合起来就很平庸。
看得累。
感觉只是在炫技,并没有用心在讲一个故事。
和迪士尼梦工厂同类作品比较没有任何优势。
上周末我原本是不打算进影院的,因为前一周带着Michael君战战兢兢开高速,跑去看《星际探索》和《肖申克的救赎》25周年特别放映,有点疲掉了。
所以,如果不是ABC女孩Angelia的提议, Michael君对于《雪人奇缘》是没有观看意愿的,我们也没提前做任何功课,除了看过一趟预告片。
其实,我对这部东方梦工厂和梦工场动画携手、中美合拍的动画片,还心存一些些保留,可是,从走进影院排队购票那一刻起,我心里的好感度有点始一点点拉伸,因为竟然接近满场,这导致我们一大三小四个人,不得不分成两排三处就座。
进场后我观察了一下,确实是一个合家欢的场子,拿着爆米花和巨大可乐的西人孩子们叽叽喳喳地牢牢占据着整个影厅,这也不由得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影片一开场,雪人逃亡的段落,规范短小而毫无新意,待到雪人蹦跶到典型上海特色的老城厢老公寓房的顶楼,我才稍微直了一下身子;而小艺的奶奶的“酒坛子”造型,以及念叨叨“Busy, busy, busy……”的猛一亮相,我眼前开始冒出一点光——结束后查到给奶奶配音的是“上海的女儿”周采芹,这位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女儿,1960年代以苏丝黄的演绎红遍伦敦舞台,随后在银幕上成为第一位华裔邦女郎,1990年代的《喜福会》以及近年《惊天魔盗团2》里都有她的打眼表现。
回到《雪人奇缘》影片本身,它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设定,简单一个词就是“回家”,首先我认为这是非常好莱坞式的俗套,甚至还有点生硬:话说上海女孩小艺因受困于父亲过世的情绪低谷,希望通过忙碌赚钱来积累旅费,重走一遍父亲生前游览过的祖国大好河山,当她在老公房顶楼发现逃出坏蛋大BOSS实验室的珠穆朗玛峰雪人大毛时,骤然就同情心泛滥热血上身了,决定帮助大毛重返家乡,与父母亲人团聚,而小艺的两位邻居好友也是一对表兄弟的阿俊和鹏鹏,跌跌撞撞中跟随着小艺,陪伴大毛踏上了返乡之路……这确实是一个俗套,不过,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行之有效的典型套路。
当黄浦江畔的灯光秀闪耀起来,小艺他们和大毛跳上货运江轮的甲板,沿着长江溯流而上,悠悠青山两岸走之时,随着白蓬蓬、毛茸茸的大毛萌性和魔性一路走一路爆棚,这部动画片的高光亮点才渐渐地一一铺陈开来。
黄山、千岛湖、乐山大佛、香格里拉,当然还有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这些中国地理教科书中和大众热门旅游攻略里的标志性景点,就这样有些刻意却不算违和地植入了这个三人一毛怪组合的说走就走、一路向西任性行程里,植入了这场有N多致敬模版的环游记、旅行记或者历险记里。
纤微毕现的神奇动物在这里!
当我们看到银幕上这个“西游记”小组乘坐“蒲公英热气球”穿梭于崇山峻岭、泛舟于波光粼粼的湖光山色、有才华魔性滔天地“冲浪”于油菜花田、锦鲤造型地腾云驾雾飞天翱翔、法相庄严琴声如诉中花开在眼前……当然还有引发影厅里一片笑声的天上降下大只蓝莓爆浆雨,高原之舟牦牛群体性开启暴走模式等。
《雪人奇缘》终场时,我听到影厅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忍不住在这里插一句,从技术层面上说,《雪人奇缘》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不是一个维度上滴啦。
)后来发现《雪人奇缘》的导演及编剧吉尔·卡尔顿曾是《怪兽电力公司》的编剧——那边厢是毛怪帮助女孩阿布回家,这边厢是女孩小艺帮助大毛回家,新瓶旧酒里,《雪人奇缘》首周末一亮相就成为北美票房冠军,烂番茄网站上也保持着80%的好评度,殊为难得。
我觉着,亮眼表现的背后,是成熟的工业技术和奇丽自然风光的一次合缝对接。
掌声响起,合作共赢,很好的献礼。
这次的故事背景放在中国,所以代入感还是很强的。
影片中雪人与人相处从害怕到相互了解沟通后成为伙伴,展现了物种间的包容性,应该也是希望人类种族之间也能够和谐共处,在相互了解之后能够消除歧视。
电影也在有意无意中透露出要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但是更多的还是情感上的问题,伙伴间的友情,家人间的亲情,虽然都是老生常谈的切入口,但是还是能触到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影片讲述了来自繁华城市的小艺意外在屋顶发现传说中的雪人大毛,决定与小伙伴阿俊、鹏鹏一起横穿祖国3000公里护送雪人大毛回到家乡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大毛一只来自珠峰的神秘生物,全身毛茸茸的,黑溜溜的大眼睛超级可爱,让人忍不住想拥抱它。
而且雪人大毛还拥有独一无二的设定:它有控制大自然的能力,也有很强的音乐天赋。
《雪人奇缘》在故事内容层面充满诚意,原汁原味再现了当代中国的生活风貌,传达了内敛含蓄的情感与独特的家文化。
影片最让人惊艳的是镜头中展现出的如梦如幻的中华美景。
该片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片中所展现的独具一格的中式家文化,无论是大毛回到珠穆朗玛峰的家,还是小艺的奶奶带来的家的温暖,这种中国人独有的“归家情节”贯穿全片,给人一种非常治愈的观影感受。
小女孩小艺在自家楼顶偶然发现了小雪人“大毛”, 在得知它来自遥远的珠穆朗玛峰后,便和另外两位小伙伴鹏鹏、阿俊一起,经历艰辛与考验,穿越祖国3000公里,最终护送小雪人与家人团聚。
在旅程中,“大毛”化身团宠,和小伙伴们结伴同行,欢声笑语不断,并一起度过难关,完成使命,被誉为新一代的“大萌友”大毛是一只来自珠峰的神秘生物,全身毛茸茸的,黑溜溜的大眼睛超级可爱,让人忍不住想拥抱它。
而且雪人大毛还拥有独一无二的设定:它有控制大自然的能力,也有很强的音乐天赋。
这是一次童话般美妙的混搭,人物很迪士尼,环境又很中国风,国语配音风趣幽默,配角抢了小女主风头,整体轻松欢乐的故事线,很适合带孩子看。先给个四星推荐,怕你骄傲,低调攒人品!😂
7分。如果以技术来看,效果完全可以和冰雪奇缘2媲美。故事的话略显简单,但胜在结构工整,算是非常传统的公路设计了。对于中国风光,景点的排列也很对胃口,特别喜欢乐山大佛的段落,极为亮眼~~~可惜全中文背景下却只有对话说着英文,总有那么点违和感。没能口碑大爆还是有些可惜了。
合家欢电影,里面中国文化我觉得更像广粤文化,可能是制作方对中国文化的感觉都来自粤语圈子的唐人街?(包括《包宝宝》也给我这种感觉。)然而小城的取景却像重庆。可能是《大圣归来》阴影太深,看到油菜花海冲浪的时候脑海里就浮现汪峰的尬歌😂 。影院出了些问题,画面上下被裁剪,结束后联系了工作人员,补偿了观影券给我,下次会来二刷体验正常画幅。后面一群00后不仅全程叽叽喳喳甚至还跑来跑去真讨厌!
发自内心想看陈飞宇演同志电影。
就是很普通的动画吧,完成度挺高的,但是故事没什么新意也不容易引起共鸣
怎么不把小提琴换成二胡。
典型而工整,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但是很让我受不了的是用中国的皮去拍一个纯美国故事
挺好看的 没买成3D场感觉有点亏 以及陈飞宇这个配音emmm
乐山大佛太诗意了。如果没有Yi的那句this is beautiful,可能完美了。这也是电影没有五星的原因吧,有些话可以更含蓄一点
【C+】比预期好,至少没有合拍片常见的尴尬感,看得出对中国文化下了功夫(除了小艺的性格真的太美国了hhh)。各种中国地标性风景被搬进动画很漂亮,笑点进行了本土化,各种大场面也是使劲往内地观众偏好上戳。就是剧情简单了点,作为核心的小艺与雪人间的感情刻画太少。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看看的。
有几幕,魔法涌入大山大河,似乎能感受到风起星耀的畅达舒美。最值得称善的段落,也都在此。话说,中文版阿俊好几次开口,gaydar都会嗡一下(误)。
已经疲劳了,为何我一大男人会几在一堆小朋友中间啊
没有惊喜,全是套路。
一般般
作为一部中国元素的动画电影,执行得很彻底,地点是中国,大街小巷都写着中文,唯独配音是英文。甚至还有汉庭的广告,估计这个广告只有中国院线才有。三位主角的形象值得表扬,不再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的长相,而是中国人真正的长相。中国人不再是被丑化的对象,而是代表着善良、正直、勇敢、坚强。阿俊叫小艺不要乱来,小艺仍然选择咬牙跳上轮船,这一幕又体现了中国女性有独立思考能力、敢于追求想要的东西而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影片画面绝美,巨型蒲公英、油菜花海浪、乐山大佛鲜花盛开……想象力十足。但是剧情还是太老套了,还和《雪怪大冒险》撞了题材,而且拍得还没《雪怪大冒险》有深度。剧情上唯一的亮点是小艺无意间发现明信片上的地方她全都去过了,才恍然大悟是大毛故意带她来的。PS:一部手机换一条船,这也太划算了吧。
比预想的要好,是我想象里的童话了
原来这部我没标记。可能跟雪怪大冒险搞混了。乐山大佛那段绝美,这部比之后东梦的月球好,就是治愈动画
英语版,因为口型是英语的,但其他外语永远不可能取代汉语在中文世界里,如果未来汉字满世界,不可能还只说英语,又不是设定在小小唐人街,所以奇怪的尬觉满满,倒不如看个粤语版更舒适。假意出口又转内销,还3D没良心,减一星。
因公看片 感觉被侮辱了 但不知道被谁和什么 是因为白人一向的东方主义 还是因为国人的谄媚迎合
有个疑问,沙漠里出现的乌龟是什么龟?还有个疑问,但想不起来了。再就是大自然的力量还是别滥用,弄得人家电线杆都倒了,太扰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