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个孤独的灵魂彼此靠近彼此温暖的故事。
阿洛伊斯是一个极为孤僻的人,也只有和他一样孤独的维拉可以靠近他走进他的内心。
印象最深的他俩通过电波的冥想坐在屋子里穿着红色的礼服,一起弹琴,后面有许多邻居开着party。
这样的场景,可能是阿洛伊斯在现实中一辈子不会也不可能经历的,父亲走后让本就孤僻的他更加阴郁对生活也不再抱有希望,而维拉是让他重燃希望的人。
故事的结尾,白色的镂空窗帘从楼上飘下来,可以看做是阿洛伊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他对自己对于外界的恐惧与逃避的一种战胜。
最后他带着偷来的花猫一起躺在维拉的病房里,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结束的恰到好处,饱含了千万种唯美与浪漫。
世间不乏如阿洛伊斯般孤独的人,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有幸遇到那个维拉,从此得到灵魂的救赎。
影片开头设定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空旷的房间里,一台摄影放映一体机在地面上孤独的摆放着,接下来主人公阿洛伊斯在父亲的遗体旁出现,手里拿着他平常工作时摄影机,拍摄父亲最后的画面,除了主人公冷淡的表情以外,一切都很正常。
主人公办理火化手续时,接待他的是他的一位同学,但主人公并不认识,而且显得非常厌恶与她交谈并匆匆离去。
之后电影对时间先后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整,有一些故弄玄虚的意味,这种做作占据了电影的前半部分。
之后时间回到正常次序,交代了主人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重点是无论做什么他都是孤身一人,从他打包购买食物和乘坐电梯时挤在角落,还有对电梯到达楼层的密切关注,以及邻居叫门时他的反应,还有当他观看视频时对人物和动物的不同反应等等都是为了说明他的孤独,父亲的离去应该是加重了他的孤独心理状态,但他对人间冷暖的忽视让他没有正常人的反应。
(吐槽一下国外的火化设备真的比国内好的不是一点点)车库里孤零零被遗弃的车里坐着孤零零的男主,从没有出现过的所谓的老板和从没有过的“我们”以及工作时监视别人的浪漫感情时忽然对父亲的想念和一瓶瓶下肚的烈酒和写着“有你真好”的小册子都说明了主人公渴望摆脱却无法摆脱的孤独。
男主不开车,只坐公交出行,导致在车上喝断片后醒来发现摄影机不见了,触发了接下来的剧情并让快要沉睡的观众打起精神,身上多出来的录像带更加吸引了观众的好奇心,侦探先生在对威胁的恐惧下开始与未出现的女主在电话中交谈,女主像是在考验一位侦探的基本素质一样开始了观众期待已久的游戏,男主开始跟随线索寻找目标,电影解释了之前时间错乱的部分并继续讲述,男主找错了人,并开始跟随女主的引领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随着摄影机和录影带被寄回,渐渐踏实下来的男主开始向往之前那个新的世界,向往与女主在电话里交谈,他对中餐馆老板建议的采纳说明了他离新的世界越来越近,空荡荡的葬礼现场让人压抑,回家的路上,同样孤独的女主的电话留言和到家之后发现电话里的女主被救护车拉走,男主觉得自己的所有世界都要崩塌了,他开始尽力去挽救,并从帮助饲养女主的蜥蜴开始做起,他和女主在电话里通过冥想见面交谈,渐渐的在这个世界里,男主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远离孤独的幸福,男主引领女主通过冥想参观自己的公寓,女主在男主的家里办起了派对……两个孤独的人,一个在医院里,一个在密闭的公寓里,在自己的意识里邀请了他们交谈过的为数不多的人,享受着短暂的脱离现实的“远离孤独”的欢乐时光。
男主在现实和梦境中摇摆不定,在中餐馆里异常的男主被现实中的邻居打断,动物园里的象龟尼格瑞塔、海豹法拉和鲸头鹳都象征着两位主人公的生活,密闭孤独、向往外界和冷漠,这时男主感觉到有两种不同态度的女主在和自己交流,一种是追求与他的脱离孤独的虚幻,另一种是面对封闭无法走出的现实,男主手机掉落的一瞬间说明他被虚幻所吞噬,而现实中的女主意识到了男主的改变决定亲自来找,最后男主面对屋内屋外两个女主,他选择了接受现实,男主自己驾车来到医院换好病服躺在女主的房间地面上,电影结束。
电影结尾可以理解成现实发生的事也可以理解成男主的心理意识,总之他面对了自己的孤独,并选择能够理解他孤独的那个电话里的声音陪伴着自己。
作为悬疑电影的爱好者,我更想理解成,之前所有的场景都是男主幻想出来的,包括自己的职业,其实这一切都在医院的两个病房里发生,但我觉得我希望的理解会有很多的漏洞,总之,这是一个讲述自闭精神患者的内心意识的电影,电影过于追求大卫·芬奇式的精神错觉,导致前半部分过于冗长做作,而且惜字如金式的对白压抑到呼吸困难,不过非常喜欢男主手机铃声的选择,电影的配乐也很精彩,是需要用心体会的,很多年没有出过这种类型的刻画内心世界的电影了,这部模仿了很多经典的新作还是值得一看
我们是否可以笼统地讲,无论何种艺术,无非是在创造一个脱离现实的想象世界。
通过使用文字、声音、线条与色彩等来完成。
影像在展示这个想象世界时无疑更加具有优势,它本身看起来就像现实世界。
画面让我们感到更真切的现实,同样,它也能够在表层的现实基础上重构一个想象的空间。
在《盲视》中,这个想象世界是由失明的女主角通过剧本写作完成的。
目盲与文学在此获得了紧密联系。
目盲意味着表层摄录下来的现实影像的失败,我们无法通过女主角的眼睛感知到影像中的第一层真实,但是通过创作剧本,通过文字的流动,更深一层的虚构空间被创造出来了。
正如我们在阅读一本小说时,眼睛虽然只看到了方方正正的文字,但在我们的脑海里对于小说中进行的故事却不断搬演。
《盲视》中的女主角就像这位普通读者一样,掌握了通过文字开启想象现实的可能。
文字与声音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声音作为能治与意义作为所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而,当我们在揣摩一段文字的意思时,不可能只是看见了文字的形态就能获得背后的意义。
文字与(能指/所指)联合体有一段距离。
有时候,我们确实能不借助声音(能指)来获取意义(所指),但大多数时候,阅读的过程是通过看见文字联系到它的发言,然后在这些声音的回想中才捕获意义。
因而,虽然《盲视》中的女主角是通过写作获得了想象空间,但事实上并不是借助于文字(她看不见),而是写下文字时于她大脑里回想起的声音让她能够想象在表层的现实下发生一些虚构的事情。
这样看来,撇开文字这个媒介,仅仅通过声音是否也直接能获得这个想象空间呢?
正如我们一开头所言,音乐这门艺术正是用声音这种形态开拓着我们的现实空间。
《阿洛伊斯》的男主角原本是一名私家侦探,但因为某次在公车酗酒过度,醒来发现窃听设备被盗取一空。
紧接而来的是一个莫名的电话,他惊恐地发现自己正处于被监视的状态。
随着剧情进展,通过电话联系的两人发展出了更进一部的关系。
借助想象对各种描述的生发,孤独成瘾的男主角发现了另一重世界。
一点点轻微的声音就能让他想象出各种欢乐场面。
可以说,两人通过phone坠入了情网。
而所谓的phone sex无疑建立在相似的机制上。
话语对我们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永远都不知道。
有些人懂得通过它操控别人,也有些人甘愿受困于此。
懂得这门技巧的人同样懂得隐藏自己,不谙此事的人选择随波逐流。
房思琪疯了,林奕涵死了。
这不是发生在艺术想象中的事情。
话语的迷惑性,总有人在通过它做坏事。
能否看见真相,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放弃对语言的依赖。
记住,话语制造假象。
在這快速變化的時代裡面,人有時更享受一個人的獨處,而這種孤獨感放大到極致就有如主角Aloys的生活一般,因為工作而記錄著他人的生活,但無法與人交流,不管是電梯或家中,Aloys與他人的互動趨近於0,在他心中,不是別人沒有邀請他參加活動,而是他自己拒絕進入他人的世界,就這樣活在自己虛幻世界中,我最喜歡最後窗簾落下的那一幕,有如海豹一般,以為自己還在太平洋中,就像Aloys以為自己活在假想的女主角跟父親還在身旁的世界中,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往往來的太快,無法接受。
我们是否可以笼统地讲,无论何种艺术,无非是在创造一个脱离现实的想象世界。
通过使用文字、声音、线条与色彩等来完成。
影像在展示这个想象世界时无疑更加具有优势,它本身看起来就像现实世界。
画面让我们感到更真切的现实,同样,它也能够在表层的现实基础上重构一个想象的空间。
在《盲视》中,这个想象世界是由失明的女主角通过剧本写作完成的。
目盲与文学在此获得了紧密联系。
目盲意味着表层摄录下来的现实影像的失败,我们无法通过女主角的眼睛感知到影像中的第一层真实,但是通过创作剧本,通过文字的流动,更深一层的虚构空间被创造出来了。
正如我们在阅读一本小说时,眼睛虽然只看到了方方正正的文字,但在我们的脑海里对于小说中进行的故事却不断搬演。
《盲视》中的女主角就像这位普通读者一样,掌握了通过文字开启想象现实的可能。
文字与声音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声音作为能治与意义作为所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而,当我们在揣摩一段文字的意思时,不可能只是看见了文字的形态就能获得背后的意义。
文字与(能指/所指)联合体有一段距离。
有时候,我们确实能不借助声音(能指)来获取意义(所指),但大多数时候,阅读的过程是通过看见文字联系到它的发言,然后在这些声音的回想中才捕获意义。
因而,虽然《盲视》中的女主角是通过写作获得了想象空间,但事实上并不是借助于文字(她看不见),而是写下文字时于她大脑里回想起的声音让她能够想象在表层的现实下发生一些虚构的事情。
这样看来,撇开文字这个媒介,仅仅通过声音是否也直接能获得这个想象空间呢?
正如我们一开头所言,音乐这门艺术正是用声音这种形态开拓着我们的现实空间。
《阿洛伊斯》的男主角原本是一名私家侦探,但因为某次在公车酗酒过度,醒来发现窃听设备被盗取一空。
紧接而来的是一个莫名的电话,他惊恐地发现自己正处于被监视的状态。
随着剧情进展,通过电话联系的两人发展出了更进一部的关系。
借助想象对各种描述的生发,孤独成瘾的男主角发现了另一重世界。
一点点轻微的声音就能让他想象出各种欢乐场面。
可以说,两人通过phone坠入了情网。
而所谓的phone sex无疑建立在相似的机制上。
话语对我们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永远都不知道。
有些人懂得通过它操控别人,也有些人甘愿受困于此。
懂得这门技巧的人同样懂得隐藏自己,不谙此事的人选择随波逐流。
房思琪疯了,林奕涵死了。
这不是发生在艺术想象中的事情。
话语的迷惑性,总有人在通过它做坏事。
能否看见真相,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放弃对语言的依赖。
记住,话语制造假象。
此片真爱,相见很饿。
我的意思是说,会想把它放在什么top10榜单什么的。
就片子来说,有一种单身男人的古怪忧伤,看这种片子我总觉得好笑,以为自己在看村上写的小说似的。
缺镁症的家猫,回不到大西洋的海豹,错位的父辈启示,异国的驱邪礼,录像带里挥之不去的声音,我认为最好的部分是男人尚未开始想象时,是他注意到自己的灵魂孤身无援之前。
他学会了想象后未免由于过于熟练而无忌(就和你妈学会了淘宝后天天乱买东西似的,神烦)。
偷了他录像带的陌生人通过电话教会他幻想(有点像警幻仙女教宝玉意淫),他初感其震撼,最终甘之如饴。
这个侦探有他现实的一面,也有避世的一面。
“移动电话是七十年代一个日本人为害羞男士发明的。
”他可以去任何地方,但不愿意被人看到,所以你可以思考:他需要一个在电话里告诉他她在什么地方的神秘女子,注定需要。
这关乎人与人的对话,关乎男女有别,关乎爱情。
包括男人后来无法脱出沉沦,爱上了对她的幻想而不关心其本人,可见他是一个无法自解的系铃人,他命运的签仍由细腻通达的女人摇撼救赎。
剥离诗意的镜头和孤独的哲思,这是一个蠢男人遇到真爱的故事。
【本月给出的第1部五🌟|截图保存了107张图片,耳朵怀孕了,心情在跳舞】💛 建议一个的时候享用冷冽氛围中筹铸着的是迸发的色彩和盘旋中的狂欢潮派水滴低落的嗒嗒声风拂过衣领的沙沙声电冰箱的嗡嗡声都好似是孤独者的渴望也是寂寞人的呐喊感谢tobias导演视听化了我们一直想要表达又欲言又止的那些感受相信每个人都有过一些瞬间无论人声多么鼎沸一种寂静的声音从眼到之处闪现,想要取代所有你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
此片无关矫情 也不存在什么孤独患者尊重每一个与多数人不同 深陷自己世界中的人💛故事讲述了一个私人侦探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偷拍身边的人和事物然后独自一人在家观看直到他失去唯一的亲人他的生活中突然出现一个自称移动电话机的女人在虚实无缝衔接的转境中讲述着两个人内心的声音也是千千万万人的故事💛台词摘录:“孤独像树枝一样浓稠又黏腻”“他们是你窗外开启的盛大派对,而你没有被邀请”“相信自己还在大西洋的海豹总是游向玻璃,尝试记住自己已经不再是大西洋里的法拉”--
你一个人的样子 很不简单
莫名有一种秩序感和空旷感 让我极度舒适
自从我的内心声音里也有了你的回响
我要用来做屏保了
aloys作为一个私家侦探,以窥视和刺探他人的私人空间为工作,这样的职业对外界的试探却小心翼翼。
不仅是aloys,他的那些工作对象面对镜头时的惊恐与面对谋夺生命的刀剑或枪炮类似,都是一种袭击或入侵的自然反应。
在电影里导演把一间公寓、住宅或者说房子作为人类的私密空间的象征物,是面对窥视之矛的坚盾。
于是aloys封闭自己,尽可能减少人际交往,拒绝聚会,把邻居抵在门外。
当然他也有自己的说辞:每一场聚会都会结束,被遗留的人都是孤独的。
这句台词是aloys和幻想中的维拉在窗边说的,是在影片的后半段。
但是在经历过一系列内心变化的当时,他又重新回到了曾经的状态,所以他说“我不想被邀请,毫无意义,我已经观察很久了”。
当然,他的心理状态是存在波折的,起初他存在于一种自我孤立中:老同学也假装不认识,拒绝维拉的求助,影片开头就表现了这种状态,这时他即是前面所说的“不想被邀请”的状态。
后来他被维拉打破了这个状态,“不得不被邀请”,开始被迫的和她产生联系。
第三阶段开始于维拉的自杀,aloys主动和她联系,表明当时的他渴望被邀请。
第四阶段则又回到了开头的自我孤立,而这开始于二人的冲突。
这场冲突似乎很突然,两人刚刚还在逛动物园,怎么突然吵起来了?
这段剧情里面出现了理解整个影片的关键线索:不管我们想象了什么,残留的是本质。
在这次争吵中,不仅说明了上一次维拉的自杀,还暗示着维拉试图再一次自杀(至少是一种低落的情绪占据着她,画面里的大雨喻示这一点)。
事实上,他们的分歧早已出现(这也是维拉糟糕情绪的主要原因),第一次是在二人想象聚会中的演讲环节,aloys自我介绍般坦诚的发言公开了他偷窥、跟踪、监视“你们”的工作内容(这不就是自爆卡车嘛,谁会这么说话)。
所以维拉说他像“窗外有一场聚会,而他没有被邀请”。
第二次是在中国餐厅aloys假装和维拉共进午餐的时候,aloys说真喜欢你牙齿间的缺口,维拉说我没缺口你只在救护车上见到过我一次。
其实从这时起真实的维拉和想象的维拉就开始真正的分离了,之所以怎么说,是因为在镜头语言里二者本来是分离的,由于此前的表现空间全都在aloys的那一间房子里,所以作为观众的我们很容易分辨。
在此之后,导演在镜头处理上做了更仔细的区别:红外套的维拉是想象的,冷色调的维拉是真实的。
真实与想象的分裂是必然结果,因为对恋人的完美想象是每个人的自发动作。
而在作为主角的aloys的这样的想象里,红衣服的维拉大多数时间都是被动的、失语的、被凝视,她只符合主角的完美臆想,被完全剥夺了主体性,成为了被aloys处理的对象。
电影里导演使用的语言将这种权力结构呈现的非常露骨:
像这样,失语的维拉
还有这样,被挤压到快被吞没的维拉而冷色调里的那个真实的维拉却会和aloys争吵,会吼那么大声,会摔椅子。
作为代入男主视角的观众的我们,在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变化时,会发现维拉和aloys有种无形的屏障,她难以理解,不被认知,甚至有点神秘色彩。
就像aloys在电话亭里的吼叫被电话亭的玻璃封闭、过滤,外界的我们能接收到的信息少之又少,缺乏信息就会神秘,也就难以理解。
所以维拉会说:“你没有一个可以被夺走的生命。
”
“你又没自杀过,所以你知道个屁!
p(´⌒`”
摔椅子的维拉哈哈哈“理解”这个母题和电影前半部分的行动逻辑里的一个装置有着密切的联系,即“行动的电话”。
二人围绕录像带展开侦察与反侦察,aloys通过过滤的频率(指声音)和残留的物品寻找那个神秘又无聊的女人。
(我一度以为电影是全部要讲这种侦察推理剧情,大意了,结果是我格局小了)这个装置强调了“过滤”和“残留”这两个概念。
残留和过滤是一体两面的,“残留”就意味着该信息是经过过滤的,而这也正是引起aloy两种矛盾思想的起点。
一段残留的(经过过滤的)声音信息进入耳道,吸引着我们也包括aloys去寻找这种残留之前的真相,但在寻找过程中,aloys通过想象这一思维工具用那些残留碎片建构了一个虚假的存在,这使理解变得困难,使分裂变成必然,所以维拉骂他:
所以电影的结局他们能够互相理解了吗,我想导演用镜头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们仍然界限分明,高下有别。
在一个多小时的故事里,尽管他们常常额头抵在一起,沉浸在共同的想象里,使用那种近乎奇幻的想象力将彼此带进自己的私人森林,但仍然无法突破人类的生理界限(指变成三体人)。
不过,aloys最终还是选择了真实的维拉,尽管“过滤”无法避免,我们只能接收到残留的信息,但不断地逼近真实成为了男主的最终选择。
有点像那个老套的比喻,两个刺猬,互相拥抱的同时也互相伤害,to be or not to be 就成了个问题。
(而导演也给了他自己的答案)
如果我们通过物体对光的反射来知道它的颜色,那它的本色又是什么我问我是谁时,我在与我认识,这是一个大脑尝试认识另一个大脑,可哪个本体中的我又是我世界存在吗,存在哪里,在我们脑中还是其他,它是真实的,还是意象的如果真实,那谁定义的真实才是真实阿洛伊斯知道这一切阿洛伊斯的幸福生活就是构建一切美好在自己的脑中,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在我意淫时,全宇宙向吾臣服。。
片子前30分钟很无聊,主角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可怜虫加精神病,看完后,我们却能在每个人身上多少看见依稀阿洛伊斯的影子孤独是个体与生俱从的必然,是宿命逃避可耻但有时有用。。
孤独、逃避 心理战术玩的淋漓尽致,让我想起了电话性爱,靠一部电话构建起眼前的一切。
高潮部分看的人血脉膨胀,前半部分把推动高潮的铺垫做的很足,到了高潮起来仿佛自己也被带入了剧情。
其实是一部非常写实的电影,每一幕都是用电影的手法做现实的呈现。
男主由于工作原因窥视他人隐私、女主由于工作原因看到和人类本该不同却又无奈相同的处境,两者恰恰都应该相同却被自我或者外界禁锢,我们终究逃离不了思想的局限,却又被思想的无穷所吸引。
片中太多构建出来的虚拟场景导致你不能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父亲的离世、邻居的疏远都在电话的虚拟构建中得以相聚却又不得不面临分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每个人都无法走出自己构建的虚幻。
寻爱侦探阿洛伊斯:个性孤僻的私家侦探Aloys,与和人交流相比,他更喜欢和动物交流,他用摄像机录下生活中的一切,避免和任何人打交道,然而这一切都在那一晚改变了。对内心世界的刻画十分细腻,孤独的人的内心世界如何刻板古旧,如何躲避现实,爱情和想象力改变了一切,黑白世界有了色彩和生机。
3.5
3.5 一场盛大的寂寞比喻会,逼人的寒气和刹那的温暖。
年度十佳候选
电影气质如同海报一样,是一种被自我凝视的孤独。两个人,两个世界(现实和幻想),乖戾的动物,缺陷,电话冥想,松树苔藓的味道,黄色丝袜,监视和被监视,没有被邀请的盛大狂欢,中国人,去世的父亲,蜥蜴玻璃箱,霜草地,红色西装,淋雨与暴雨,林中烧烤,坠落。孤独元素不一而足,令人窒息。
昨天夜里我忽然想起呼喊与细语中低沉而轻声的耳边呢喃,如同迷雾,轻薄沉静,当一切细微感知被放大,即是情绪的艺术,声音的冥想。
无聊、寂寞、孤独是三种不同的心境。 无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消遣。寂寞是自我与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孤独是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 ——周国平
Wie am Rand eines nicht geträumten Traums.... Subtile und betörende Studie der Einsamkeit.Verzaubernd.
真难看 本来以为是悬疑片就看了 结果是俩神经病谈恋爱 你俩都邻居说话大点声不完了吗 打个🔨电话浪费钱
像海龟一样去挥霍漫长的生命等待爱情吧,像大西洋的海豹一样忘记身处孤独的水族箱吧。
我们如此孤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还有个我在!你我共念,各自投影,譬如光火,影也亦无!孤独啊孤独,你在我想象里,我在你的梦里。每一帧每一段,都是,一个,一,……
Thats what i talked about modern cinema, about how people trap themselves inside their imagination which giving by the architecture. Froggy makes an empty space claustrophobia. Sound design is great. Animals, reminded me of Guero dkw.
反正我没看懂......听说大家都说好......
谈论孤独的电影。如果上半年看可能会更喜欢一点。
(눈_눈)有这个时间你俩孩子都老大了,这个墨迹哟!
安安静静的看完了,我是有多孤独?
很棒,尤其是摄人心魂的摄影和镜头,令整部影片的意境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四星。
意识流的巅峰,全片在不断的幻想与现实之间来回穿插,一部看似基调压抑,但每个精分都是心理过程的精彩展现,那些看似意识流的镜头转换,总感觉导演意有所图。party片段振奋,结尾动人。
不談整部,拿前段跟《你那邊幾點》來比較馬上高下立判……還是太空了啊……
一星给父亲弹奏的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