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汤姆的农场旅行

Tom à la Ferme,汤姆在农庄(台),基密农场(港),汤姆在农场,牧场心旅,Tom At The Farm

主演:泽维尔·多兰,皮埃尔-伊夫·卡迪纳尔,利斯·罗伊,伊夫林·布洛初,曼努尔·泰德罗斯,雅克·拉瓦雷,安妮·卡伦,奥利维尔·莫林,约翰妮·列维尔,马蒂厄·罗伊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3

《汤姆的农场旅行》剧照

汤姆的农场旅行 剧照 NO.1汤姆的农场旅行 剧照 NO.2汤姆的农场旅行 剧照 NO.3汤姆的农场旅行 剧照 NO.4汤姆的农场旅行 剧照 NO.5汤姆的农场旅行 剧照 NO.6汤姆的农场旅行 剧照 NO.13汤姆的农场旅行 剧照 NO.14汤姆的农场旅行 剧照 NO.15汤姆的农场旅行 剧照 NO.16汤姆的农场旅行 剧照 NO.17汤姆的农场旅行 剧照 NO.18汤姆的农场旅行 剧照 NO.19汤姆的农场旅行 剧照 NO.20

《汤姆的农场旅行》剧情介绍

汤姆的农场旅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男友因车祸意外去世,汤姆(泽维尔·多兰 Xavier Dolan 饰)驱车前往男友家人所在的偏远农场参加葬礼,才得知原来男友母亲并不知道儿子的性取向。男友哥哥弗朗西斯(皮埃尔 - 伊夫·卡迪纳尔 Pierre-Yves Cardinal 饰)恐同而暴力,他威胁汤姆不得透露与弟弟的真实关系,并野蛮的将汤姆囚禁在农场。始料未及的是汤姆渐渐喜欢上农场生活,而弗朗西斯和母亲在与汤姆的接触中也陷入一场心理游戏… 《汤姆的农场旅行》讲述一位年轻同志参加男友葬礼,发现自己与男友的关系是秘密,然后更进一步发现恋人的母亲与哥哥也有自己的秘密;由于他的意外出席,引发哥哥不惜使用暴力也要隐藏的动机。这是一部心理惊悚片,全片以层层剥丝的方式来挖掘当事人隐晦的相互关系,风格冷僻,过程令人不寒而栗。电影由年轻加拿大导演多兰自编、自导、自演、自剪,并自做服装设计,再现了他的多兰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四大名捕之食人梦界水果篮子prelude最后一战雷哥老范真爱趁现在心桥消失的女教师萨扬鲅鱼恋上猫初创玩家鬼纳特归来想你结婚吧,笨蛋啊!毛驴县令之草鞋公主碧波仙子桂千鹤诊察日记追凶1992时间隐瞒之事What'sup高级定制星之人惩罚者房子双响炮东京24区燃烧女子的肖像深夜食堂3开心点,糟老头兄弟战争

《汤姆的农场旅行》长篇影评

 1 ) 多兰的成熟

不再有花哨的运镜,眩人耳目的视听,认真讲故事的泽维尔·多兰证明了自己不是昙花一现的新星,而是具有充分实力的。

   《汤姆的农村旅行》与三部前作首要的不同点在于它的写实性。

无论是《谁杀了我妈妈》、《幻想之爱》还是《双面劳伦斯》都是从多兰自己生活经验中提取而来,顾影自怜的描摹姿态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而《汤姆的农村旅行》作为一部改编自舞台剧的电影,再用那些华丽花哨的表现手法自然是不适合了。

《汤姆的农村旅行》采用的新现实主义道路与所要营造的心理氛围是相适应的:手持跟踪人物的镜头,低照明度的摄影,多处地方还出现逆光剪影的场景,这些写实的手法与配乐诡异而神秘的弦乐形成反差,悬疑的氛围就出来了。

   就整个故事而言,非常具有现代性。

男主角Tom为参加死去男友的葬礼,前往农场,一方面陷于农场的环境(自然与心理)之中,一方面又不断地逃离。

这样一个刻意从现实生活中划出一片空间,来观察人性的方式多少让人想起安部公房在《砂女》中创造的隐喻:主角都莫名其妙地被陌生的环境所同化。

《砂女》的主角陷入的绝境是即便最终给予逃离的自由,他也不再愿意离开,这与《汤姆的农村旅行》中开头航拍的广阔平原与结尾城市碎片明显的对比不同:Tom最终逃离了农村,回到了城市。

   再去看看里面人物的关系也颇为有趣。

原本的家庭是这样一种关系:死去的父亲,强势的母亲,得不到爱而恋母的哥哥,和隐藏起同性恋身份的小儿子;当这个儿子死后,Tom作为一个外来者介入其中,关系发生转变:Tom既要代替死去的男友做儿子也要当哥哥的弟弟,双重的角色扮演,导致母亲把对小儿子的爱转移到Tom身上,恐同而暴力的哥哥在Tom身上寻找存在感。

反过来,Tom从哥哥身上也多少寻觅到了男友的影子,于是一点点地深陷其中,即便Sara的到来也未曾唤起他离去的欲望。

觉醒是缓慢的,直到最后在树林里,多兰以画幅的变化完成了Tom真正的觉醒:Tom将哥哥引入树林之中,然后偷取他的汽车回到城市,电影也便结束了。

   很难讲,《汤姆的农村旅行》有多么让人惊喜与赞叹,闪亮点是有了,比如多兰在营造心理氛围上明显已经超越了年龄限制,又比如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

多兰所需要只是走出顾影自怜的姿态,以后成大器也为未可知。

 2 ) 孤独使人变态

看了原片又过来了,男主压根不是爱上男友的哥哥,只是因为哥哥和死去的男友很像,至于男友的哥哥,就是个变态,暴力,毫无同理心(他被母亲和被迫就在农场的生活压抑太久,这点我同情他,但是他就是个变态,控制欲欲极强,看起来似乎是爱上男主,才不是!

压根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接触他,所以男主来了,正好可以控制他,让他陪自己留在农场!

后来弟弟的女炮友来了,他想要控制她的做法和之前对男主一样!

所以他只是希望有个人陪他,一起守着这该死的人生!!!

什么爱!

要真的是爱,怎么会一点悔改的意思都没有!

最后去追男主时还是那种疯狂的语气,我毫不怀疑他是在骗男主,如果男主没有逃脱,百分百会被打个半死!

)。

这一家子都是有点不正常,哥哥的母亲也是那种暴力手段、强迫命令式的和孩子、其他人互动。

觉得炮友小姐姐好无辜……扇哥哥那一下太爽了!!!

还有,虽然哥哥不爱男主,但是吧,确实可能,注意,是可能,是深柜。

毕竟跳舞那一段,以及好几次他差点就是要亲上去了,但是也有可能是因为他太寂寞了,必须有个人承载他作为一个人的欲望和爱的投射,不管是男是女都行。

 3 ) 用空虚的关系来填充真实的孤独

这是一部关于孤独与空虚的爱的电影。

同志男Tom去参加男友的葬礼,被男友母亲挽留,最后被男友哥哥囚困在农场,最后逃离。

男友母亲失去了儿子并不知道儿子是同志,于是她企图用Tom的留下来填充她内心儿子死去后的空虚。

男友哥哥因为母亲无法离开农场,却又同时恐同暴力,他既仇恨施暴Tom却又需要Tom来填充他内心的空虚,无人畅谈的孤独。

至于Tom因为失去了男友,在农场受到哥哥的虐待的同时,爱上了农场生活,却不知不觉的的习惯了受虐的角色,以为用虚假的关系可以填充自己内心,当然最后他认清了关系并最后逃离。

导演多兰利用自己是同志的思维给这部电影添加了灵魂和多种可能性,是一部发泄愤怒的作品。

当孤独是生活的常态时,人最有可能抓住仅有的陪伴来当作自己所有的全部,虚假的关系并不能使我们得到快乐。

当然看完电影还是有几个疑问,同志哥哥到底是不是同志?

死去的同志到底是不是同志?

多兰的作品总是这样让人带有疑问。

喜欢用一把沾满悲伤的利刃在你就要看到解脱的时候插入你的背后,将你永远的留在阴霾之下,无法逃离

 4 ) 《汤姆在农场》:多兰成功路上的添砖加瓦

不管承不承认,我们开始关注哈维尔•多兰的一举一动。

这位加拿大魁北克的美型导演,从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一鸣惊人开始,就开始混迹国际电影节,取得的成绩更是令许多导演艳羡。

更何况1989年生的他,今年也才25岁,新作《妈咪》直接杀入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我们对他的期待又多了一分。

多兰的成名之路与戛纳密不可分,19岁拍摄的《我杀了我妈妈》在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亮相,这部名字颇为大胆的作品却显示了极为稳重的成熟度,一对母子间爱与不解的对抗在多兰的手下变得清晰可见,作为父母或者孩子都能从中得到共鸣与情感介入。

2010年,他的第二部长篇作品《幻想之爱》面世,多兰式美学进一步得到体现,鲜艳的色彩配以抒情的曲调,加上慢镜的运用,多少有一点王家卫的感觉,这部作品反响并不大,但在粉丝范围内反映烈烈,原因就在于电影里多兰的美色得到无穷的放大,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大波花痴脑残粉迅速形成。

然而,多兰并不满足于此,自恋是一方面,如何展现才华才是他的另外的课题。

2012年,他推出了颇具野心的《双面劳伦斯》,这部讲述变性者经历的故事,被处理得有史诗感,也是多兰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部作品也亮相了戛纳电影节,并获得了当年的酷儿金棕榈奖。

2013年多兰的《汤姆在农场》出现在了威尼斯电影节,这次多兰站在了三大电影节的主竞赛场上,最后摘得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同多兰之前的作品一样,《汤姆在农场》也是涉及LGBT题材的电影。

这位十几岁开始就坦承自己同性性向的天才少年,无疑是最关注同志题材的导演,不仅是对自己同志身份的认同,也在作品中反映同志群体的生活状态。

才华加上无可挑剔的美颜,多兰成为同志心中最具影像力的导演。

然而他的作品却有着比其他同志电影更为广阔的视野,而不仅仅局限于探讨同志的情爱与生存问题。

比如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就深入的探讨了母子纠结的关系,《双面劳伦斯》更是表现了自我意识与外界的对抗。

这也是多兰得到众多电影工作者积极评价的地方,或者说他得到各大电影节肯定的地方。

《汤姆在农场》改编自同名舞台剧,讲述一位同性恋者去探访车祸死亡男友家庭的故事。

多兰这次想要展现的显然更多,甚至做了许多开辟性的工作,比如在这部作品中他加入了惊悚悬疑元素,SM倾向画面,大量的心理描写,以及银幕尺寸的变化等。

汤姆驱车来到死亡男友家里,得知男友母亲根本不知道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而知道事实的男友哥哥弗朗西斯却是暴力倾向的恐同者,这般人物设置制造了悬疑效果的背景。

其实影片一开始就奠定了无方向的迷茫感,无边的玉米地,阴郁的天空,以及失去男友后汤姆焦躁的心情,都提示了后面故事的不确定性。

几个汤姆无法搜寻到手机信号的细节镜头,表明了农场的偏僻,这也是悬疑故事的上佳地点。

另外,后来弗朗西斯将汤姆的车子卸掉了轮子,创造了一个密闭空间。

所以说多兰对电影的把控还是相当到位的。

电影聚焦汤姆与弗朗西斯的纠缠,心理上的,以及肢体上的。

本来强势的弗朗西斯对这位不请自来参加弟弟葬礼的朋友就感觉不快,更何况他不想让母亲知道事情的真相,因为这样势必导致母亲伤心。

所以一开始,弗朗西斯要求汤姆在葬礼当天发表悼词后立马打包走人,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没有按预定的方向发展,汤姆在葬礼当天突然决定不发表演说。

弗朗西斯勃然大怒,对汤姆百般凌辱虐待。

从没有过儿子朋友拜访的母亲找到了感情慰藉,希望从汤姆口中得到更多关于丧子的生活细节,所以留下汤姆在家久住。

从此一场你来我往,你虐我受的游戏开始。

玉米的那场疾风骤雨般的对抗是全片情感的制高点,爱与虐,虚与实,纷繁复杂,又热情似火。

暴力的弗朗西斯本来就散发着致命的雄性吸引力,加上与男友相差无几的样貌和声线,汤姆迷惑了,臣服于在了弗朗西斯的统治之下,这也就是汤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开始。

汤姆留下来帮助照料农场里的事物,喂牛、挤奶、打扫,竟有融入这个家庭的趋势。

弗朗西斯在于汤姆的相处过程中,也渐渐有了变化,帮助难产母牛分娩的那场戏最具代表性,生死之间他们挽救了一只牛犊的生命,随后汤姆在水池洗手,百感交集喜极而泣,弗朗西斯过来帮助颤抖的汤姆洗手和处理伤口。

汤姆与弗朗西斯舞蹈场面与原版舞台剧联系了起来,这场戏弗朗西斯的控制欲、汤姆的迷惑尽收眼底。

影片藏有一条隐线,隐线慢慢浮出水面,就代表了汤姆的清醒过程。

隐线始于影片开头的葬礼戏,汤姆打量到弗朗西斯阻挡了一位过来祭拜男友的男子进入教堂。

事后汤姆也问起这个男子,弗朗西斯拒绝回答。

后来,汤姆为了缓解郁结心情到酒吧喝酒,与酒吧老板的一组对话中探知了弗朗西斯的暴行。

原来他将与弟弟暧昧的男孩的脸部彻底撕烂,可以猜到那位被阻止祭拜者就是那位男孩。

汤姆的震撼可想而知,瞬间从迷惑中清醒,认识到弗朗西斯是不折不扣的暴力恐同者,汤姆为自己的安危当心不已。

一清早,发现弗朗西斯不在,汤姆匆忙提着行李箱与一把铁锹就跑。

弗朗西斯发现后,发疯般的寻找汤姆,并且吼叫离不开汤姆,祈求汤姆留下来不要离开他,弗朗西斯的深柜形象确立。

汤姆逃走路上看了一眼那个被撕裂脸的男子,决然的离开。

暴力的恐同者,同时也是深柜的同性恋者,再加上鲜明的俄狄浦斯情节,弗朗西斯的世界阴暗矛盾。

塑造这样一个复杂心理的人物,戏剧张力凸显,观众入戏自然不在话下了。

另外,多兰纯叙事、不发表过多个人性观点的处理方式,也是观影者意犹未尽的原因。

多兰这次依然保持了他的审美情趣。

演员的近景特写,慢镜的运用,都保持了以往的风格。

同样的,这部作品多兰也不乏对自己大头照般的展示,一张无可挑剔的脸的优势再次得到充分利用。

真的是用脸抓住脑残粉,用才华抓其他粉,两手抓的功夫了得。

自编自导自演已经算算不上新鲜了,这次多兰台前幕后一手掌控,剪辑、服装样样上阵,影片最后字幕表不断的出现多兰署名,这种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才华的虚荣心,也是多兰受到的最大诟病。

当国内刚刚得见多兰《汤姆在农场》的时候,又传来了新作《妈咪》入围2014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消息,这次他终于完成了戛纳的三级跳,将与殿堂级大师戈达尔一同角逐金棕榈大奖。

作为未来大师的培养基地,可以预见得到戛纳赏识的多兰未来的道路更加光明。

 5 ) 我想要你的吻 你想要我的命

我想要你的吻,你却想要我的命 --- TOM & FRANCIS电影开头,汤姆认真地在餐巾纸上写着悼词,悼词的内容就已经暗示了他来到农庄后的一切(遇到哥哥,找人代替死去的爱人)。

接着开着黑色轿车行驶在大路上然后突然停下哭了起来,反映出汤姆是内向型的 自我抑制型的(没哭出声),也就能理解后面的软弱与不反抗。

到达男友家后相处中妈妈的态度 语言 暴力(对汤姆这个外人十分亲近对儿子却有距离感 ,谈话中会突然吼起来,得知汤姆受伤后直接给了哥哥一巴掌)说明男友家庭内部的矛盾核心:弟弟抗拒回家,哥哥的暴力侵向的原因其实就是妈妈。

当天晚上汤姆入睡后被哥哥强行按住并威胁:滚出他们的生活就像死去的弟弟。

这说明弟弟与哥哥多年不曾联系,根本谈不上手足之情,葬礼就像例行公事,其实就是迁就妈妈而已。

这一点体现在:葬礼之前仍在宰牛毫不悲痛;关心的重点是汤姆的香水而不是悼词;让一个陌生人挑选葬礼歌曲;葬礼上汤姆和妈妈牵手互相安慰却心生嫉妒(想拉开他们的手);不顾葬礼赶走吊唁的裂口男,险些闹事。

而厕所里的暴力是本片的第一场性暗示:狭窄的空间,软弱的TOM,强横的FRANCIS,哥哥的暴力(扇耳光)和暧昧的身体接触(碰嘴唇 捏肩膀),而''一年前我就记住了你''的暗示又使二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本片的第二场性暗示:出现在十月份玉米杆如刀锋般锋利的玉米田里,铺垫则是:TOM对妈妈的谎话撒的很好而被留在了农场,休息时与哥哥交谈戳中哥哥怒点,而被欺凌(要告诉妈妈真相)。

TOM先是逃跑接着被突然冲出的哥哥按倒然后被虐打被吐口水,却又被带去看医生,这种打一巴掌给颗糖的做法却在慢慢侵入TOM和观众的心。

谷仓共舞是本片性暗示的高潮:跳舞前哥哥温柔地为TOM包扎伤口 共舞时向TOM吐露心声让我们都暂时丧失理智陷入了FRANCIS的美好中,妈妈的言辞又惹恼了他又让哥哥把怒火发泄在了TOM身上。

窒息游戏。

被打后一度生气想要离去,却被哥哥卸掉车轮,鬼使神差跟着哥哥走到僻静处喝酒,被哥哥扼住,却只是说:你问起来很像他,而哥哥说由你决定,和身上的香水,又暗示了哥哥的妥协(只有一点)。

离去。

经受了这么多暴力后,终于离开,但回到城市后,在城市的灯火中,在城市的人群中,TOM却并不开心,他在想着那个乡下的农场,暴力极端的哥哥,和哥哥所有的好与不好,然而所有的好与不好都没关系,这些都化成了一个词-''迷恋'', 我爱这一切就够了。

在最后的森林中,哥哥怒吼着:''对不起,不要走,我不再伤害你,我需要你留下,我真的想做更好的人''。

对此,我的理解是:哥哥送妈妈去养老院,然后离开农场,过自己的人生,农场就留下TOM继续经营。

理由有以下几点:TOM最后睡醒躺在哥哥床上,并且两床合并成一张床(让TOM睡在自己床上,反正要走了);早起时妈妈已经不见了(妈妈被杀的说法说不通,哥哥愿意为了妈妈牺牲30年,怎么可能杀她);哥哥说''TOM 请你留下''而不是’‘和我一起留下'',而想成为更好的人 既谢谢TOM的陪伴,又表明离开的决心。

(其实还有政治隐喻:哥哥象征强大的USA TOM是周边国家的象征尤其是Canada)TOM 温顺的外表,英俊的脸庞,让FRANCIS绝望的生活出现转机,他爱动物 爱农场 爱着蛮横的他 想买先进的激光挤奶机 甚至威胁SARAH听FRANCIS的话 但是酒吧老板的话醍醐灌顶,和裂口男的惨遇终于看清了盲目陷入的危险,看似脱离了,其实已经深陷了。

FRANCIS 帅气的外貌 ,迷人却危险的吸引力,人生的每一处都是为了母亲,对母亲的迷恋差点毁灭他,终于以为有人能拯救他,结果只是自己的幻觉。

我想要你的吻,而你却要我的命。

但是这都没关系,因为我已爱上你。

(严禁转载 严禁抄袭)

 6 ) 看了几篇影评觉得不够爽所以自己来写一个

并没有写过影评,也并非专业,也并非相关专业,只是觉得还有很多可说的东西。

先从多兰的才气说起吧。

如果说他长得好看,知道自己长得好看,知道怎么样表现自己的好看,知道怎么样讲故事的话,好吧,这些确实都是其中的一些部分。

剪辑技巧,镜头,等等,作为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来说,直观感觉就是:讲故事的方式很舒服,能把人带进去,能把情感烘托出来,有张力。

不过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功劳当然不能完全归功于多兰,看他其他几部,就觉得其实他讲故事的能力只能说一般。。。

这剧底子是戏剧,所以戏剧张力上本身是一种保障。

但是能把故事营造起来,这点大概确实是多兰的才华?

戏剧上有个东西叫语言面貌,大概多兰就是那种“语言面貌”很好的人。

他能把一个故事讲出来一些故事之外的、更有力的、能让人喜欢的东西,这就是他很棒的地方,也是这个电影很好看的地方。

想把这个故事讲好,首先是要有切入点的。

多兰的切入点一贯都非常主观,通过把自己的一些已知的感情、理解放进去,然后移情。

很多人说这电影难懂啊压抑啊悬疑啊恐怖啊。。

真没觉得。

这电影就属于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唯一不确定的就是到底tom最后自救还是灭亡,而这点不确定几乎可以说完全看导演的口味。

而多兰选择让tom自救了,仅此而已。

并不觉得电影压抑,是因为电影的切入点在tom的感情,他对前男友、对前男友的家庭、对francis、对农场、对世界和自己的感情——这些都非常真实。

他的内心是非常希望亲近francis的,这点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前男友,也是因为俩人之间本来就存在的sexual tension。

换句话说,在一段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中,感情从来都是相互的,不仅仅francis“爱着”tom(至少以他自己的方式吧,就像他最后在森林中喊出来的一样,他确实真的爱tom),tom当然也是“爱着”francis的,甚至有点迷恋。

他会重复francis说过的话,会在francis用了香水之后像是自己得到了某种奖赏一样,带着一点挑衅(但其实是完全的屈服和从属)的态度说“香水是婚礼用的”——tom其实一直都知道francis内心存在的欲望,此时的性邀请也就来的顺其自然了。

然而接下来tom的两句话和两滴泪却基本上给这个人物定了性,即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受控制者,而是在以前男友死亡失去挚爱为前提的极端境遇下的一种。。

ooc吧。

这也就为后来tom的逃离作了人物上的铺垫。

整个过程对于tom来说并不仅仅是恐惧和逃生,而是他在失去挚爱之后,对人生态度的两次转变。

爱人的死亡让他痛苦并且自责,这种自责需要被排遣,否则tom就会一直处在一种生无可恋的状态里。

然而当他将感情转嫁,却又受到生命的威胁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仍旧是有一个生活的。

于是最后回到城市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空洞,却安全。

多好的虚无主义。

但是又很安全。

还有一点本来觉得自己多想,但后来一看服装也是多兰搞得,就觉得大概不是自己多想了。。

就是最后那首going to a town明显还是很重要的用来点题的一首歌,歌词一直在i'm tired of you america. francis最后的那个背影可以看到,他穿着一件美国国旗样式的写着巨大USA的棒球衫。

所以tom最后就是走出了那个短暂的状态之后,清醒了之后,不再需要francis了。

至于francis,不管多帅,不管多悲剧色彩,不管多吸引tom,一个施虐狂就是一个施虐狂,他即使爱tom也永远不会真的把tom当成人看,他最后就算哭就算求,他也永远不会把tom放在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位置上。

这点从他对女性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来。

直男癌多恐同嗯,恐同多深柜→_→还有最后,francis在那喊说我需要你你让我失望的时候,tom明显在克制自己站出来,也算是自我斗争的一种表现吧。

还有他见到那个脸被撕了的男孩之前,脑子里控制不住闪过的francis还是跳舞,见了之后,他下意识想起来的francis就只是一个卑鄙的被所有人孤立的背影而已。

其实这就是一个金发男迷上变态农场主但最终被吓跑了的故事(。

但电影的主旨在虚无主义之上还有一个闪光点,就是多兰加到最后的那一段城市之光。

配歌词,i got a life to lead, i got a soul to feed.其实对于tom来说,独立地面对一个孤单凄凉的世界远比被francis控制要费劲的多,但最终,他看见了自己的生活,他从那种对已逝之人的一味沉溺中回到了现实。

虚无主义之上的,生活。

也是自我意识的崛起。

不过tom确实有一部分永远留给了francis。

绿灯亮了之后猛地黑屏,那种强烈的他可能会像上次一样自己掉头回去的。。

恐惧感和吸引力,才是斯德哥尔摩症最恐怖的地方。

即你永远有回去的可能性和欲望。

不过归根结底,多兰还是年轻,所以有些幼稚。

 7 ) 黑暗风的暴力

透过弗朗西斯典型的强男性心理表现,人性的怪诞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从恐同、易怒到依赖母亲,都表现了他性格上的不稳定和反复。

生活在这种偏僻的农场,弗朗西斯的视角难免被扭曲,由于一部分母亲的强势而没有自我或自我压抑、焦虑一直伴随着他。

大胆猜测他撕开那个男孩嘴巴的原因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压抑从而产生对弟弟的嫉妒,但他过激的行为最终甚至失去了送礼物给女孩的念头,也就不难解释他会记得和弟弟男友一年前只言片语的通话,在遇见萨利后和她调情送她那份十年前没送出去的礼物,汤姆在和酒吧老板的聊天后仿佛看到了九年前与现在命运的交织,最终下定决心离开。

在这个电影里无处不暴露着暴力与性的微妙联系,汤姆逐渐对弗朗西斯产生的依赖,而弗朗西斯的天性得到一定解放,一切好像在朝美好的一面发展,但真相却将一切推向深渊,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不可能之爱。

汤姆没有爱情电影中神奇的救赎之力,而弗朗西斯注定受到焦虑、孤独的侵扰,与狼嚎和世界尽头般的死寂为伴,最后森林里那段真得很好,只是法语“原版”配音实在太烂,毫无感情。

ps导演真的不喜欢美国啊,在最后一段时间让弗朗西斯穿着印着花旗的外套,小心思一下就不言而喻了。

汤姆的农场旅行 (2013)7.62013 / 加拿大 法国 / 剧情 惊悚 同性 / 泽维尔·多兰 / 泽维尔·多兰 皮埃尔-伊夫·卡迪纳尔

 8 ) 要看到电影的最后一秒啊 喂!

看了豆瓣的不少评论 真是就想问一下 有几个看到电影最后一秒的 片尾曲结束的那最后几秒到底看了吗 多兰找来的演员实在是太美型了 佛朗西斯这么帅 男的女的都想上啊 难怪在b站让人从头yy到尾画幅在这部就有改变 只不过没有《妈咪》那么惊艳 而且这配乐简直就是恐怖片的标准啊 但是实在是太密集了 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 让人感到疲惫和嘈杂 总的来说 这部电影情感的表达跟其他作品相比较为克制 但在这些克制下又能够激发深深的欲望 其实这要是别人我可能就给三颗星 可谁让我是多兰的脑残粉呢 多给一颗!!!

 9 ) 《Tom's Farm Trip》

那些说多兰在炫技的人,这部已经是最克制最收敛的了好吗。

走进爱人的生活,又其实担负不起现实,顾影自怜的那份感情孱弱无比,现实的真实惨烈又近乎疯狂,两相对照,虐和爱都到极致。

不敢面对那张裂口脸,多兰也有他的另一面,说不得,碰不得。

特别喜欢你们这些打着艺术的名义泄私欲的导疲。

我的天,这个哥哥简直恐同十恋母十弟控十深柜十暴力,打你的时候又简直分分钟就是要把你绑起来亲吻你,强奸你,真是暴力中满满的都是性暗示。

真是一家子都是神经病啊,然后神经病都相互想通过彼此来找寻自己!前半段暴力的背后充满了赤裸裸的性张力和性暗示啊看得基友们都好想被强暴,然而全片也的确在解析暴力和欲望之间的关系。

最后一段,暴力男穿着美国国旗外套,片尾字幕升起, 我真是厌倦了你 被打被虐满身伤痕都欲罢不能一副痴汉摸样,一听说有被撕脸毁客的危险就立马驱车狂逃。

你们知道导液有多爱自已的美貌了吧。

你想要他的吻。

他想要你的命。

只能说真的……给人一种恐怖片的感觉,病态,压抑的同影[傲慢]

汤姆的农场旅行 (2013)7.62013 / 加拿大 法国 / 剧情 惊悚 同性 / 泽维尔·多兰 / 泽维尔·多兰 皮埃尔-伊夫·卡迪纳尔

 10 ) 无标题

最后树林里的追逐弗朗西斯暴躁地吼叫"回来 对不起 我不会伤害你""你让我失望 你这么对待我 我绝不会对你这么做""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求你"我起了一股同情:"他和我一样可怜"会因为共鸣和同情走出来?

即便一定会被撕碎不知道但看到汤姆抢车逃掉舒了一口气什么"感觉活着的真实感"啊,新鲜感吧…在城市霓虹灯里待久了 喜欢十月玉米杆刀片般的锋利接生小牛满手血的温热也只带来官能冲击下的短暂麻痹 是弗朗西斯擦血和帮忙包扎的体贴让汤姆突然哭出来还是太寂寞的缘故吧

《汤姆的农场旅行》短评

全世界哪有人不爱多兰呢?为他从良、为他变坏;为他直弯莫辨,为他神魂贯穿。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原创故事、还是改编剧本,多兰的作品里歇斯底里的母亲形象还真多,加起来已经够搞一套「妇仇者联盟」了

6分钟前
  • 新世纪腐银战士
  • 还行

被虐的那段,惊心动魄

11分钟前
  • D.H
  • 推荐

⒈事实证明:我对泽维尔·多兰真不熟。在忘了这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后,看到男主人公出镜,我都不晓得他就是多兰;⒉告别观未赏过之影数日,终究忍不住看片的冲动,本以为温馨的片名会讲述温情的故事,结果竟是惊悚暴力向,情节发展温吞,看得并不达到预期的享受;⒊我也有注意到门牌号是69哈;……

1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对多兰的好感更进一步,这次依旧围绕着热衷的问题展开,身份在人际关系中敏感而尴尬的处境,以及在欲望与现实间取舍和挣扎的过程,三人各取所需下的情感沦陷,人物形象非常饱满内敛而深入,彼此关系的建立也相当的细腻微妙,值得好好书写一番,最后响起大爱的《Going to a Town》,让我为之一震。

13分钟前
  • 尉迟上九
  • 推荐

魁北克口音給電影減分了,自導自演不小心就會變成裝b

15分钟前
  • 寒妮
  • 还行

Trying to be sexy - tango scene is superb for a few seconds. Bravo. But overall weakness not only is achieved from hollywood-quality sound effect but excessively dramatic arrangement that often seems a bit forced.

20分钟前
  • PETE.
  • 还行

SIFF@金逸龙之梦 讲故事还是不行啊天才少年

23分钟前
  • Touma
  • 较差

好美的两位porn star,如果直接拍porn就更好了

27分钟前
  • 欧依熙
  • 还行

影响风格或许自恋,但不妨碍我对多兰的喜爱。《妈咪》估计得等好长一段时间了。

28分钟前
  • wang_
  • 还行

拍的太隐晦,但风格还都是我的菜。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很带感,暴力得色气满满,虽然在屏幕外我分分钟就想化身按头党,一度以为这种SM会继续下去。而且我觉得哥哥比多兰好看哎,可惜只演过这部片子= =好奇那消失的10分钟是什么

29分钟前
  • Stranger
  • 推荐

怎麼說,沒有影評上寫得這麼厲害.可能因為我不是男同志,比較不能了解他們的心理世界.在角色刻劃上哥哥對湯姆的感覺有點難解.很壓抑的氛圍,很多地方還是有點華而不實,形式大過內容這樣的感覺.不過有些地方讓人聯想到希區考克. 開場的空拍也挺像大快人心.

30分钟前
  • 吳用
  • 较差

到底是什么鬼呢???看完有一种啥也没看的感觉,又不适又无语,就真的无法表达这个电影到底要说啥玩意儿……

31分钟前
  • lngipy
  • 较差

3 跳舞一段最佳 开头段最得我心 然后就是看多兰乱撒自己的才气和美貌 没了 自虐和自恋都不好看

35分钟前
  • Sigma von Zeta
  • 还行

拍的什么玩意儿 @mk2 beaubourg

37分钟前
  • 马西嘿嘿嘿
  • 较差

我爱多兰!塞了很多东西的一部电影,同性之爱、暴力因子、欲与虐、家庭关系,还有处女作就有的“弑母情结”。跳舞那段太诱人了,而四人围,一连串的特写用得大胆而出色。悬疑惊悚元素的加入,慢中有快的叙事节奏,更加冷冽的风格,各种小细节都显示了多兰的愈发成熟。祝《妈咪》戛纳好运~

39分钟前
  • 斯 琰 🌈 🍭
  • 推荐

Dolan积累起来的一点点才气在三个改变画幅的压抑场景就用光了,剩余的不管是近镜独白,慢镜跟拍,大镜航拍都只是玩花样拼凑场景罢了,最心虚的莫过于惊悚气氛全靠配乐,还有些莫名的笑点穿插其中,真是不伦不类。这种封闭环境社会身份认同模糊下性爱与暴力的关系交织和湖畔陌生人撞车,可惜段位低不少

43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生怕别人说自己没才华。

47分钟前
  • 文文周
  • 较差

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猎奇和惊悚总让我想起欧容的《挑逗性谋杀》。玉米地里扑倒啊、按在墙上掐脖子什么的几场戏的性暗示和张力看的人血脉喷张,啧。

51分钟前
  • RealityBites
  • 推荐

先前大家都欲言又止,原来最后只是因为哥哥撕了个gay。暴力真是吓死人呀,好尴尬,是有多惊恐!!

52分钟前
  • 東川
  • 还行

投射之爱vs暴力恐惧,城市虚空vs农场真实。前者贯穿全片,却因节奏过于跳跃让人心烦意乱(但哥哥演得真棒我都忍不住被吸引了);后者偶尔提及片尾点明,篇幅几可忽略。仍是鲜明的多兰风格,可这次的处理并不教人喜爱,且表演和前作比愈发牵强。结尾哥哥外套与BGM对照是亮点。

55分钟前
  • 神仙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