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剧里较差的质量。
-剧本硬伤,虽然是真实案件改编,但剧情给人一种降智感,配角们生涩的表演仿佛在呐喊“快查我快查我我有问题”前两集的第一个案件,案情不要太好猜,而且很多疑点难道警方初次调查的时候发现不了吗?
女嫌疑人宁愿被判死刑也不希望别人发现女儿被伤害的证据,但和女主的对话内容无一不在暗示另有隐情,原本无关的问题也要引到孩子/母爱上面,这真的是一个想掩饰真相的嫌疑人的心态吗?
案发的房子卖了那么久,证物相机还放在男监工包里?
这个细节或许编剧是想表达男性的劣根性,看到幼女被强迫的影像不但报警还偷偷收藏,但他不知道把存储卡拿出来,还把那么大一个单反装在包里天天背来背去合理吗?
诸如此类,剧情里很多细节都做得不到位,写实的案情,悬浮的剧情。
最后的庭审,女主对男嫌疑人说的那句“你们出去以后结婚吧”也是爹味十足,只能感动编剧自己,当下我只想魂穿嫌疑人反驳女主“关你屁事?
”第二个案件稍微复杂一些,两案并行,也是虎头蛇尾,初看疑点重重,本以为两个案件会有什么交集,但到第六集目前看下来是没有,真相并不复杂且狗血鸡毛。
-剪辑混乱,第一集一上来就打了几个字幕“八个月后”实属把我看懵了,现在发生了什么?
怎么就八个月后了?
八个月后的片段放完要怎么回到现在的时间线?
为什么不直接打x年x月x日?
看完第一个案件我才理解“现在”指的是女嫌疑人杀夫的时候。
第二个案件里两案交替的节奏并不太好,而且两个案件(目前来看)没有直接联系,让观众在两个案情里横跳感观也不好。
没有关联的案件,起码应该用主角/警局视角把他们串联起来。
但这部剧使用的方式是在其中时不时插入女主的回忆片段和个人生活片段,让原本就不流畅的剧情更加混乱。
女主刚接了个电话要出勤了,突然想起了什么;女主在和嫌疑人谈话,突然想起了什么……一个专业刑警在办案的时候走神?
这确定不是在抹黑刑警吗?
-演技麻麻,女主余男是全剧的演技担当,基本人物塑造是合格的,能感觉到女主的人设是一个专业且执著的测谎师,也是一个有魅力的女性。
唯一的缺点是特写里她时不时噘一下嘴,让人出戏;邢佳栋的刑侦队长太楞,在探案部分过于儿戏,唯一比较不出戏的是和女儿相处的片段;配角们演技堪忧。
前面已经提到过,这部剧的嫌疑人们简直在把“我有问题”“我有心事”写在了脸上;男女主的两个助手, 心怡目前看下来没大问题,莫晓杰结巴演得太生硬。
-很长时间没有新国产悬疑剧播出,谎言真探无疑是i悬疑们的一剂强心针,可惜这一针冲击不足,至于后劲如何,且看之后的十集如何发展吧。
///补充一句,如果只是对比网大水平、看完主创表没一个眼熟的三流悬疑,确实,这部剧我起码还能看下去。
但芒果季风剧场的第二枪,我认为质量应该是能对标迷雾剧场那几部的,显然这部剧的各方面都不及,所以有此吐槽。
“妈妈虽然是坏人,但是妈妈爱她”“善意的谎言拯救不了任何人,所以我必须捍卫真相”听说影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看得出来是现实取景,对细节道具和写实画面都是蛮有考究的。
揭开谎言,直面社会,它跟我们讲述了凌然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人性的暖光,和同事们守护社会的正义的故事。
与其它刑侦剧不同的是,它是国内首部女测谎师刑侦短剧。
余男扮演是女刑警测谎师,这个设定一开始就成为了我看片的原因之一。
影片有这淡淡的理智的蓝薄薄的覆盖着画面,充满冷静和克制的基调。
第一集中,杀夫和家暴的话题已经在滨城引发了不小的社会舆论。
凌然发现杀夫案有着重重疑点。
在她对真相的不断渴求下,带领真探们经过一系列测谎、调查、寻找证物,终于找了朱小东的相机,可以作为证据的最有力的证物。
看完第一集后,于我来说,感触最真实地最贴切地反而是杀夫案背后的引发的思考和对案件中女性角色的关怀。
剧集的开篇就是周若君犯罪后的一段无声的表演,静静的长镜头跟着周若君的脚步将我代入角色,隐喻着“落叶飘散”的绝望的情绪,周若君的计划已经生效,让人准备从现实中脱离,想要走进她的故事。
剧中的凌然不光有测谎仪作为辅助,还拥有一双能够看穿细节的双眼。
测谎刚开始,镜头下的周若君脆弱、憔悴、绝望,眼神空洞、肢体麻木,宛如没有根的落叶。
在一系列调查取证和分析下,凌然知道她还藏着秘密。
果然,一旦提及到她的女儿,她就像刺猬一样竖起坚韧的刺,整个人就在凌然的一针见血下乱了阵脚。
“妈妈虽然是坏人,但是妈妈爱她”周若君说完这句话后,和凌然的眼神交流让我听到了她的绝望和挣扎。
凌然的眼睛就像一个放大镜,说得夸张一点是“照妖镜”。
“善意的谎言拯救不了任何人,所以我必须捍卫真相。
”她很理智地站在真相上,直达案件的情感核心---周若君的作案动机是因女儿而起。
也正是凌然身为女性,身为母亲,她又有可贵的同理心,心中仍存女性的柔软,看穿了周若君已经认罪蓄意谋杀的作案现实背后,孩子就是关键,是情感的核心。
关怀女性,抽丝剥茧,找到完整的作案动机,这才让真相浮出水面。
而剧中凌然富有故事的眼神,也让人看到一个刚柔并济的女性形象。
不得不赞叹一下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不管是凌然还是周若君情绪传达都需要通过眼神和肢体状态,他们的内心戏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这样全新的女性视角也剧作增添了不少亮点,它深挖了案件背后的人物关系,残酷的真相和真相后的人性闪光点,这些情感的万花筒,深深地给观众留下思考的引子。
她像千万的普通女性一样,为孩子,她斗争,她努力摆脱生活给予她的黑暗。
可能往往我们在电视剧中总是想追求完美的结局,但《谎言真探》的确将真实赤裸裸地告诉大家的同时,也在带有极强的社会触感,将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带上荧幕,引发我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就像影片中的一句话,“测谎不能作为证据”让我们明白了测谎的意义。
测谎并不能作为证据,它只是帮助审查、判断证据的案件材料,我们要用理性追寻真相。
黑与白,善与恶,在黑暗中凌然对真相怀有着坚持,以测谎为辅助,带着一双犀利的眼睛带我捕捉到了人性的暖光。
虽然细节看起来的确是处理了,但是就第一个案件而言,不合情理之处还是很明显的,这个妈妈既然做过律师事务所的办事员,也花一年时间去制造激情杀人证据,难道就不知道涉及到未成年人的司法案件都是不公开审判吗?
她还在顾虑啥?
要是每一个未成年人司法案件都需要监护人做如此大的牺牲,那谈何司法正义?
最后听到合议庭决定要不公开审判并严格保护女儿隐私,妈妈居然会有非常满意的神情,一个自己一开始就可以争取到的结果,结果还需要jc折腾一大圈去为自己完成,你告诉我你这法盲得是有多强啊,但是前面努力伪造激情杀人证据似乎又显得深谙法律之道,感觉这妈妈的智商忽高忽低,没准儿
近年来刑侦/悬疑剧几乎算得上是最受观众欢迎的短剧类型,《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佳作频出。
我们被这些剧打动,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共情或者叹息于剧中展露的或动人或阴郁的人性,更是因为这些故事里反映出了真实的社会问题。
最近的新剧《谎言真探》又是一部关注现实话题,充满人文关怀的刑侦短剧。
我一口气追了12集,甚至追了点播,实在是因为太想知道案件最终的结局了。
在这12集里,《谎言真探》以紧凑的节奏讲完了5个案件,还立体刻画了刑侦小组中各个主要角色。
凌然(余男饰)是测谎专家,这在国产刑侦剧中是一个新的设定。
在剧中,凌然可以通过对犯罪嫌疑人(或者涉案相关人士)的各种微表情、微动作观察对他们的情绪、心理、关系做出准确的判断:比如第一个案件中,嫌疑人周若君与张一唯走廊偶遇,周若君眼神闪烁、脚步放缓,张一唯眼睛看向墙壁双脚并排成一前一后,形成典型的逃离反应。
张一唯提起周若君时,微微扬起了嘴角。
这些动作和表情,让凌然判断出他们之间时恋人关系,而这一关系成为了侦破案件的一个关键。
当然,测谎专家的工作不光是依靠微表情和测谎做出这些判断,还需要对嫌疑人及涉案相关人士进行多方面的审问,并切实找到证据以帮助破案。
“你只要回答是,或者不是。
”凌然一次次说出这句话,案件的突破口随之出现。
凌然这个角色冷静、理智、缜密,有着极强的工作能力,这些特质不是漂浮在虚空中的,而是通过诸多细节展示出来的。
她是强大而有力量感的女性角色,这种特质是特别而有辨识度的性感与魅力。
陈虎(邢佳栋饰)是重案组组长,生活粗糙不修边幅,却有着超强的执行力。
凌然与他的组合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跟着陈虎的警队新人莫晓杰(高玉玺饰)看似青涩、容易紧张,还有轻微口吃,实则业务能力出色;凌然的助手秦心怡(王薇饰)看似单纯、感性,在进行审讯的时候也同样认真严谨。
这些人物的刻画鲜明而立体。
而凌然无疑是《谎言真探》的核心人物,破案的关键部分大多由她推动,《谎言真探》也因此成为了独有的、以女性为主导的刑侦剧,在此前的刑侦剧中,哪怕有女性警察角色,一般也多为辅助或调节气氛的形象出现,这一个设定让我惊喜,《谎言真探》非常难得的拥有一种充满悲悯与人文关怀的女性视角。
《谎言真探》的案件均由真实案件改编,这部剧的悲悯和人文关怀更体现在案件选择中,看的时候一边被触动,一边忍不住暗暗感慨,创作者可真敢拍啊。
第一个案件,杀夫案。
案件嫌疑人周若君因为经常遭受家庭暴力,出于自我保护杀了自己的丈夫。
家庭暴力、忿而杀夫,光这一点毫无疑问就是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可随着案情的推进,出现了诸多疑点与新线索。
为什么刺了19刀,且似乎不是一次性连续刺入?
在警察局走廊上偶遇的盗窃嫌疑人张一唯仿佛是认识的?
而后发现他们是恋人?
张一唯是想回案发现场偷什么东西吗?
杀夫这个案件似乎不是周若君激情犯罪?
似乎是有计划的?
而且……计划仿佛在家暴发生之前就开始了?
甚至有可能周若君是为了杀夫且为自己减刑,故意引诱丈夫家暴、引诱丈夫出轨?
那么她到底为什么要杀夫?
随着周若君的丈夫、曾经的小学美术老师被学校辞退的原因被发现,周若君杀夫的理由也终于呼之欲出——一切都是为了女儿。
这不光是一个家暴杀夫的案件,还是一个儿童性侵的案件。
杀夫是为了让女儿不在被侵害,而不说出真相也是为了保护女儿。
周若君祈求凌然不要说出真相,宁愿自己被判重刑也不想女儿收到更多伤害,而凌然一方面坚持了向法院提交关于真相的关键证据,一方面也为她申请了不公开证据。
周若君身为母亲的爱与无奈,凌然作为刑侦人员的专业与正义,作为女性对另一位女性的共情与帮助,在这个案件中同样动人。
这种让人共情的人文关怀贯穿始终,存在于每个案件中。
第四个案件里,进城女工江雅丽被发现独自死亡于废弃集装箱改造而成的屋子里。
究竟是谁杀了她?
随着案件的调查,江雅丽进城以后的故事逐一展开。
她无依无靠,却是怀抱着希望进城的。
经历了直销组织的欺骗、身份证被盗用借高利贷、怀孕后与恋人误会争吵被抛弃、被假药商人欺骗……到底谁是凶手?
仿佛谁都是,可仿佛又谁都不是。
最后,唯有一声叹息。
第五个案件,杀人骗保案。
一位盲人流浪汉是这个案件的受害人。
故事是从与盲人相互依靠的流浪小孩小猴展开的。
小猴与警队新人莫晓杰偶然相遇,渐渐产生了相互信赖的情绪。
莫晓杰有轻微的口吃,从小遭受凌霸,当他看到被凌霸的小猴时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
他鼓励小猴去勇敢、去反抗,让小猴渐渐走出凌霸的阴影的同时,其实也是让自己走了出来。
可最后,小猴还是因为(疑似)目击了盲人被杀而被凶手杀害灭口了。
莫晓杰看到小猴的尸体的时候情绪几近崩溃。
这个案件的嫌疑人是连凌然也没有办法的对象,可最终莫晓杰却用嫌疑人与兄长之间的感情让他开了口,这是莫晓杰的成长。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电视剧看完关掉以后便会忘却,而《谎言真探》却给人更多的余味。
让人思考人性是如何让人走到那一步,我们到底要如何让世界更好。
我忍不住就在期盼余下的几集了。
真探号称中国版Lie To Me,还是挺有质感的。
佳栋和余男演各自的角色都绰绰有余。
栋子本来能文能武的,可惜被定型太早,如果他演闷骚型的测谎师,余男来个火辣的外勤队长,才叫好玩。
……没人发掘下我栋被绑匪认证的颜值背后的真·学霸属性么?
剧情安排栋子的角色陈虎在维和部队待过,那么虎哥就是转业军人。
要考证一下是在哪个任务区执行任务,估计是苏丹。
二单元里一个作精富二代,原来是凌睿医生的搭档,怪不得这么眼熟。
莫晓杰一角演得不错。
到第六集,栋子和余男还在好搭档阶段。
突然又想起栋子班长和同班伊春德的《八点三十五分》狠法范儿。
最后还狠狠的虐了一下虎哥的身心……下回栋子请来凌然这类角色。
剧后是俊子的《从结婚开始恋爱》推介,四舍五入等于凌睿上星了——也姓凌。
再也看不到虞师那种吃人的眼神了。
怀念。
看完了前六集,和国内外高水平悬疑侦探剧相比真的不太行,叙事不严谨、情节不真实,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四星五星,这些人真的看过这部剧吗?
第一个案件,法院一审结束、马上要到二审判决,居然仿佛是在第一次取证、尸检和调查,不知道一审前调查的那些警察们需不需要被找来聊一聊是怎么结的案。
女主团队“帅气”的出现在法庭上递交一份应该由检察院上交的文件时,真心感叹居然2021年了还敢这么编。
如果这是一部戏说成分大于追求现实的影视作品,无可厚非,拍这部剧的时候就不要走偏纪实路线。
周若君最初不愿意告诉女主凌然她杀害丈夫的是担心事件一旦公布出来,会伤害自己的女儿。
完全不能够理解她的行为,所谓保护女儿的行为只是宁愿自己重罪也不愿把加害者暴露在阳光之下。
可能创作者是想放大这个案件,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人们的行为和剧情都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我并不认为有逻辑思维的人类会做出同样的判断。
第二个案件,先不说爷爷辈的人床上掉出个tt的剧情有多令人不舒服。
可以理解想拍出两个案件交织在一起看起来“高级“的感觉,但这种尝试真的要注意场合。
这两个案件能够联系到一起的就是卖淫集团,但实际上小保姆之死的案子和这个集团关系不大,只是王宗旺之前找过一次。
硬生生的把两个案件穿插在一起,只会让人感觉不知所云。
第三个案件,看得出突显秦心怡,编剧是认真的。
飞速成长的测谎技术,不专业审案,和“林有有”感同身受,“你吹过她吹过的晚风”,庆祝生日,真的太莫名其妙。
仿佛角色跳出来塞给导演一车人民币,求你给我加加戏。
明明是悲剧,却看得无语。
第四个案件,同样的,突出一个人可以,但突如其来降低了接受度。
关于人设,女主男主都是可以的,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一个四肢发达一个主攻头脑。
但是女主和男主手下的配置有点无语。
而且两个人都“离异”有孩子,是想表现警察不配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吗?
对于测谎仪=心电图这件事,我不了解不做评论,但是居然测谎也能够成为现代断案的标准吗?
如果看到最后一集没有出现所谓的“反转”或降前几个案子集合在一起的“炸点”,那我可能会觉得整部剧都不过关。
想要拍写实的剧,但又编得不那么符合现实。
想要拍得有高级感,但又不太合时宜。
还是稚嫩了些。
挺喜欢余男的戏,所以特意搞了个芒果会员来追剧。
这部戏怎么说呢,开局挺好,很激动得往下看,然后越看就。。。
就很奇怪,演员的演技都在线,剧情推进的节奏也很快,但是就是感觉差点什么。
也许是剧情进展的太快,以至于刚刚进入就面临结束抽离,好像每个故事都不太尽兴。
演丹迪的演员演得挺好,特意翻了片尾的演员表,叫张皓森。
娘娘腔最近几年被演绎得都很油腻,这个却被演得有几分可爱。
影片目前看了一半了。
可以给个6。
说到测谎师,貂蝉第一时间便想到了12年前的爆款美剧《Lie to me》和11年前的经典港剧《读心神探》。
所以看到迟到了10年之久的题材被冠以“国内首部女测谎师刑侦剧”,还是些许有些唏嘘的。
有人会问:会不会是我国在早些年没有测谎师呢?
追溯新闻,不难发现,至少在2014年,我国就已经有了测谎师这一职业。
当然,『迟到』总比『不到』好。
纵观近几年的国产剧市场,真正意义上的职场题材的都市剧并不是市场的主流,刑侦题材更是鲜少出现精品佳作,而无流量挂帅的刑侦剧就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尽管《谎言真探》有不少问题,但观众对摸索期和创新期的国产剧是有辨别力和包容心的。
看完前四集,如果你问我,它值得被夸吗?
我会肯定地说,它值得。
因为它是一部探讨人性、聚焦社会敏感话题的诚意之作。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第一个案件(第1-2集),嫌疑人周若君因长期遭受家暴而杀死丈夫朱小东,一审判决周若君有期徒刑五年,但死者的父母提出上诉,认为自己的儿子身中19刀,周若君应该被判故意杀人,而不是激情杀人。
激情杀人是刑法理论上激情犯罪的一种,与预谋杀人相对应,即本无任何故意杀人动机,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失去理智,失控进而将他人杀死。
迫于舆论压力,警察局指派测谎师凌然(余男饰)对嫌疑人周若君进行测谎,判断19刀的主观恶意有多重。
同时,凌然的同事抓了一个小偷张一唯,此人恰巧是在被告周若君的家中行窃。
当警察带着周若君和张一唯在走廊相会,凌然发现两人都眼神逃避,身体转向另一边,做出明显的“逃离反应”,说明这两人是认识的关系。
接下来,第一集最出彩的情节——测谎正式上线。
——周若君记得用电熨斗砸了朱小东吗——是——周若君记得用刀捅了朱小东吗——是——周若君捅了朱小东多于19刀吗——不是——周若君通了朱小东19刀吗——是——周若君捅了朱小东少于19刀吗——不是——案发的时候朱小军是在家里的现场吗——是——案发的时候周若君是在家里的现场吗——是测谎师的这段问话很有战术性。
连续、类似、闭合式的问法,既排除多人作案的可能,又让被问者放松警惕,从而使接下来关键性的问话更有突破性。
——“案发的时候,张一唯去过现场吗?
”——“不是”
此前周若君的回答自若流畅,从测谎仪的曲线来看,平稳无异,说明没有撒谎。
而这一个“不是”,周若君的声音明显重了一点,似在强调这一事实,但是测谎仪的数据却显示,嫌疑人在撒谎。
这是全剧的第一次专业测谎。
紧张的气氛,缜密的提问,瞬间将观众拉入到审讯室中,感受凌然和周若君一次次电光火石般的心理交锋。
接下来剧情却开始反转。
凌然发现死者在外面的“情人”居然是周若君牵线介绍的。
而周若君在第一次被家暴前,就已经在网上查阅了大量关于“因为家暴杀死丈夫,得到缓刑”的法律条文。
而通过测谎,张一唯也承认自己参与作案。
至此,峰回路转,此案很有可能是周若君和张一唯的蓄意谋杀。
但是作案动机是什么?
“我所有的罪都认,但是别再问了,在这样折腾下去我的孩子就毁了。
”
周若君和张一唯宁可被判重罪,也不肯说出背后的隐情。
凌然发现周若君在测谎时,谈及孩子情绪变化很大,于是决定继续追查,终于查出死者朱小东曾经因为猥亵学校孩子而被校方辞退。
一番顺藤摸瓜,杀人动机浮出水面。
原来周若君的女儿在16年遭到了继父(死者)的性侵,死者还拍下了不伦的照片。
周若君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抢回那些照片,才对死者起了杀心。
至此案件真相大白,法院当庭宣判重新审理此案,庭审资料不公开,庭审方式不公开,对媒体一律不公开。
以上是《谎言真探》前两集的内容,剧情环环相扣,细节密布。
表面上是在讲一个母亲为保护被性侵的孩子而故意杀人的案件,而内核想要探讨的是两件事情:一、青少年被性侵,父母应该怎么做在中国,“性教育”是普遍缺失的,大多数8090后对性教育的启蒙大多来自网络和自己的亲身经历。
所以当这一代人成为父母,她们虽然知道性教育的重要性,也会晦涩地教导孩子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当「性侵」足以毁人一生的伤害砸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时,她们要么选择逃避,把孩子“包裹”起来,把整个家庭“包裹起来,要么用偏激的手段去报复施暴者,最终都导致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由此可见,当自己的孩子受到侵犯时,一味的逃避,和以暴制暴,是不可取的。
该剧的这个案子就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但不是每一个真实事件都有这样的结局。
所以该剧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向观众传达向善的、正确的、理性的价值观。
比如,余男在片尾倡导大家:别让孩子的伤成为社会的痛。
再比如,相关权威专家给广大的家长们普及性侵后孩子的健康问题。
看了这两集,相信会让更多曾经受过伤害的家庭勇敢地面对伤痛,拿起法律武器来治愈伤痛和化解怨恨。
二、善意的谎言拯救不了任何人该剧通过嫌疑人和测谎师的层层心理博弈,思辨的是善意的谎言和无情的真相之间,人情的求饶与法律的铁证之间,警察、被害者和嫌疑人之间,交织在一起的关于『人性与法理』的抉择。
究竟是法不容情,还是法律不外乎人情,也只有在真相全部被揭开时,法官手上的法锤才能敲出公正、正义之声。
从以上这些层面,貂蝉认为,《谎言真探》是兼具可看性、思辨性和社会引导价值的好片子。
但它称得上是非常完美的精品佳作吗?
就从目前的4集来看,它的瑕疵还是不少。
首当其冲的就是故事的生活逻辑。
本片的戏剧逻辑非常强,但生活逻辑却严重缺乏。
第一,当所有的线索都没有指向嫌疑人的孩子时,嫌疑人反复说“别问了,再折腾下去我的孩子就毁了“”给孩子一条活路吧“。
既然想藏好孩子,为什么还要反复讲到“孩子”?
不是故意暴露给警察么?
第二,当凌然猜测嫌疑人是为了保护孩子才隐瞒真相时,她为什么不尝试说“可以向法院审请不公开审理”来攻破周若君的疑虑,让她说出真相?
凌然是警察,应当知道《刑事诉讼法》规定: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判。
(结局二审也确实因为个人隐私,不公开庭审)
第三,既然孩子成为一大线索,为什么警察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去找孩子?
这对警察办案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除了情节,人物的设定也是有些问题。
除了凌然,其他人似乎都是工具人,只为体现女主的机智而存在。
这种为强化女主而削弱男主和配角的办案能力,反而大大降低了女主的真实性和故事的可看性。
个人认为“男女主双强”,或者在警队中安插一个不服凌然的警员,双方从挑刺,不认同测谎师的技术,到慢慢揭开测谎师的神秘面纱,最终彼此认同,故事会更精彩,参考韩剧《火星生活》和TVB《读心神探》。
以上,《谎言真探》还是一部瑕不掩瑜,值得一看的好剧。
希望越来越多的专业类型的剧可以涌入国产剧市场。
如有不同声音,欢迎评论区发言哦。
现在的很多电视剧真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一个剧动辄就七八十集,一集40分钟,先来个前情提要,中间在插播点广告,真正的干货不足30分钟,而男女主角谈个恋爱就能给你胡扯个十多集,用2倍速看都觉得浪费时间。
电视剧注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钱。
无论是对演员、制作方,还是播出平台,单集电视剧的收益都是固定的,那么创收的方式就是给电视剧注水,而编剧是影视剧行业的最低端,这个锅就由他们背了。
这种不正之风已经引起了广大观众的不满,去年2月,广电总局就发布了相关规定,反对“注水”情节,提倡电视剧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下的创作。
5月,爱奇艺就相应号召,推出了主打悬疑破案的迷你剧栏目“迷雾剧场”:《十日游戏》《隐秘的角落》《非常目击》《在劫难逃》和《沉默的真相》。
这部剧都只有12集,每集长度为50分钟左右,和美剧很类似,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其中《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都收获了极好的口碑。
9月份,作为电视台一哥的芒果台也不甘落后,推出了“芒果季风”计划,主打的也是这种短小精悍的栏目剧,每集时长为55到70分钟。
今年5月24日,“芒果季风”第一部剧《猎狼者》播出,秦昊和尹昉联手演绎了一出边境护林员追缴盗猎分子的故事,收获了不俗的口碑。
6月21日,芒果台乘胜追击,推出了这个系列的第二部剧。
这就是由余男和邢佳栋主演刑侦短剧《谎言真探》。
这是余男首次主演电视剧,也是中国首部讲述女测谎师的刑侦剧,而和余男搭档的是她的老同学邢佳栋。
余男和邢佳栋都是95级的同学,《谎言真探》竟然是两人毕业20多年来首次合作。
这部剧可以称作中国版的《lie to me》,巧妙地将测谎仪、微表情读取用在了侦破案件中。
在过往的刑侦剧中,测谎仪常常被当做“照妖镜”来使用,每当案件推进不下去的时候,测谎仪一出,嫌疑人立刻现了原形。
而本剧中则把测谎师的真实工作状态呈献给了观众,测谎绝不是施魔法,而是一场心灵博弈。
余男在剧中就饰演一位英姿飒爽、走路带风的测谎师,在第一集她就对嫌疑人进行了一次测谎。
为了演好测谎师,余男跟着女测谎师前往山东高密办案,在路演时她表示剧中这个角色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而在剧中余男很好的诠释出了测谎师的专业性。
在测谎时,余男问了嫌疑人很多问题,她要求嫌疑人只需回答是或不是。
而一旁的测谎仪记录下了嫌疑人的心灵波动曲线,只要嫌疑人一说谎,她的波动曲线就暴露无遗。
在这里余男用了两个非常专业的技巧。
第一个技巧就是问了一大堆重复的问题。
一旁的重案组组长陈虎急了,抱怨道:“一扣一押一问不就完了吗?
”其实这就是一种迂回战术,让嫌疑人放松警惕,进而说出真实想法。
第二个技巧是余男直接把测谎仪的原理告诉给了嫌疑人。
看似是犯了审讯的大忌,实则是欲擒故纵。
审讯室外的助手就给我们解释了背后的逻辑:嫌疑人知道的越多,越想反抗,就测得越准。
果然,当嫌疑人被问到男友时,曲线突然出现了巨大波动,于是乎探案组立刻确定了新的侦查方向。
一场审讯戏让几个人物的性格一下子出来了。
余男饰演的测谎师凌然,名字带着凌厉,举手投足间可以用一个“飒”来形容,在她的带动下,整部戏的节奏飞快,戏剧张力十足。
邢佳栋饰演的重案组组长陈虎是个雷厉风行的汉子,从审讯戏就能看出他直来直往,还是组里的气氛担当,与凌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演员王薇饰演的助手秦心怡则是人美心善动作麻溜的得力助手,据说王薇为了争取这个角色,光试戏就试了三次,最终也凭借自己的演技演出了刚毕业的风采。
而嫌疑人周若君,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让一起简单的杀夫案变得扑朔迷离。
这里又得提到《谎言真探》的创新之处了。
刑侦剧虽然花样繁多,但无非分为两类。
一类是所谓本格派推理,更注重诡计的设计,但是诡计一多,自然就和真实世界脱节了,因为现实中哪有那么多巧合?
而且阿加莎已经把诡计写的差不多了,留给后辈的路非常窄了。
第二类是所谓的社会派推理,就是凶手是谁不重要,凶手的犯罪动机非常重要,东野圭吾和宫部美雪的小说走的就是这个路子,《沉默的真相》也是这类剧的翘楚。
《谎言侦探》就是典型的社会派推理,全剧16集,每集30分钟,8个小时的篇幅一共讲了5个案件,每个案件都是改编自真实有点类似于《今日说法》的那种刑侦节目。
既然是真实案件,自然少了很多反转的剧情与精巧的设计,全剧更注重的是用案件反映一些社会问题。
首先它在题材的选择上非常大胆。
在第一个案件中就涉及到了猥亵儿童的敏感话题,这在一般的刑侦剧里是十分大胆和罕见的。
一位善良的女子突然杀掉了自己的第二个丈夫,据调查丈夫生前经常对她实施家暴,所以很简单的理解为妻子积怨已久,最后激情杀人。
可是探案组在调查时却发现背后另有蹊跷,嫌疑人的一番言论引出了她的女儿。
到这里,有一定阅片量的观众几乎就能猜到结局:一定是后夫伤害了她的女儿,她为了保护女儿完成了杀夫。
可是导演拍这个剧并不在设置这个谜题上,而在于揭示背后的社会现象。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从受害者父母、学校领导、嫌疑人前男友等多个视角审视了这一场暴行带来的社会影响。
这种抽丝剥茧的方式,让一个非常沉重的社会话题慢慢地戳中了观众的内心,引发我们思考。
而结尾,法院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采取了不公开审理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司法制度人性化的一面。
其次它关注的都是边缘化人群。
这一点在第一个案件中已经点明了。
为女杀夫的周若君说:“蛇只有在怀孕的时候,它才不会蜕皮,那时候它会想,人生这样吧,因为有了孩子,没有脚也罢,一辈子在地上爬也罢。
”这句台词化用自宫部美雪的代表作小说《火车》。
这本小说就讲述了日本一位女子生活拮据,沦为卡奴,最后被社会抛弃的故事,作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孕蛇蜕皮”的理论。
《谎言真探》在向经典致敬的同时,也暗示了整部剧关注的也是在社会上没有话语权的群体。
在第一个案件中,这个可怜的母亲,她是没有发声渠道的,唯一能求助的前男友也只能帮她完成杀夫行为,自己也陷入了泥沼之中。
在第二个案件中,富二代追女不成将女撞死,一个穷小子为了买房结婚,被迫顶罪,他在整个案件中就是一个工具人。
第三个案件中,一保姆与雇主产生感情纠葛,最后被逼自杀,她也是身不由己的。
第四个案件则讲述了一个倒霉女人的幻灭,她来到城市打拼被各种人骗,最后也走上了绝路。
这些案件谈不上离奇,这些小人物更不是犯罪高手,可这部剧要给我们展示的不是他们的犯罪技巧有多高明,而是他们在城市立足时有多么无助,一个风吹草动就能让他们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最后,也是我们开始强调的,这是一部少见的没有废话,节奏飞快,全是干货的剧。
剧中没有任何弯弯绕绕,直接就进入破案主题,一般两集就是一个案件,看着余男走路带风,干脆利落的破案,那叫一个爽。
而且5个案件看似独立,其实都是有一定联系的,就像剧名“谎言真探”那样,每个案件都由谎言开始,又由余男带领小伙伴去伪存真,完美展现了测谎师的工作状态,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而几个主角的人物特质也断案的间隙都交代了一番,凌然的父亲被害之谜,陈虎离婚之谜,是整部剧的大悬念。
小悬念上套上了大悬念,明线与暗线齐步推进,整部剧引人入胜。
总之,《谎言真探》是最近一部值得观看的电视剧,短小精悍,节奏飞快,引人入胜,力荐!
目前看了前十集,案件、推理以及演员的演绎什么的都只能算一般吧,没有特别引人入胜的感觉(当然可能是自己看了剧版风声之后,对国产悬疑推理剧的口味变刁了🤣)。
没有细看,但是也发现不少的逻辑漏洞。
案子确实是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黑暗,也有一些正能量的爱和情义,也没有神化女主。
充分利用微表情和测谎仪进行辅助推理破案,国产剧里算新颖了。
余男的诠释我很喜欢,波澜不惊的分析、推理、测谎,很有气场!
邢佳栋的演绎觉得有些过,其他配角中小女警还算有灵气,警队这位年轻的莫晓杰警官,让我总是出戏,看着看着就总在怀疑他到底是怎么进的刑警队,看得我尴尬癌都要犯了,一度因为他的镜头想直接弃剧是怎么肥四🙈。
反而霍局长,目测好像是剧版风声里面的剿总张司令这个演员吧,莫名好感😄,老细骨!
会继续看完再综合评价。
dbq,最后三四集我真的看不下去了,弃了😂
把测谎仪去掉,就更好看了(ーー;)
还是很古早的刑侦剧模式,值得怀念但毫无新意,剪辑也很诡异
社会派佳作,人物形象也很立体,是最近几年非常少见的非常熟练的作品。没爆不意外,但是都播完了也没开分就真的很意外了。
也就前两个案子能看
白起将军实在太苏了于是这潦草的网剧我也看完了。女主人设太爹,爹味冲出屏幕,邢佳栋在旁边就是娇俏小媳妇儿。剧情倒是给底层人物立传不容易,加分。
应该不止这个分数,前面几个案子都特别悲情,生动诠释了穷人的不幸,命运的作弄
一個劇的劇本差 就好像人打噴嚏一樣 是藏不住的。加之可能是剪輯問題 導致劇情節奏很奇怪 每次凌然開始測謊都顯得突兀又奇怪 仿佛就是為了完成人物設定 所以每個案件都必須要測謊 更好笑的是 余男測謊這段戲只需要演一遍 其餘段落複製粘貼即可。
低配普法栏目剧
喜欢余男的表演,伍六一有点颓废,剧情前面有点意思,后面有点拉胯
只能说白瞎了题材和演员了,太粗制滥造了,剧情漏洞太多
还阔以。最没用的是主角爸爸的死,还以为是什么惊天大案,结果最后和我说是无意为之我信了你的邪。余男适合演这种端着的角色,在木木旁边哭的时候有get到。
好气,世界是如此的欺软怕硬!
余男真漂亮呀,里面每个案件的小白花们也都很好看。一般,变态确实不够变态。
记忆点在哪里? 节奏拖沓 套路 bug 弃了
不错,好看,3.5星,节奏还是挺快的,有些bug,但是我同期还看了那个民国侦探什么的,对比好太多了…
3.5 这部比较有人文关怀,几个案子针对的主要都是城市边缘人物,有落地不悬浮,有些瞬间仿佛回到了以前看《重案六组》的时候,不过最后一个案件差一口气,同熟悉犯罪心理的对决应该更精彩一些。可惜宣发不是很多,同期里算被低估的一部。
十六集每集20min的短剧 其实…还不错?就是最后一案有点莫名其妙 原声很舒服
16集 每一集都不拖泥带水 难得了 余男和每个单元里的配角演技都在线 这种网剧应该多拍/最后六集不知道咋了完全掉线 三星半
虽然剧情挺压抑,但是还是很吸引人,好像第一次见这样的审人的方式,好新颖,周若君的心思真的好深,但是也是个可怜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啊。
可以,有点美剧那意思了